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9-0959
  • 国内刊号:11-4395/R
  • 影响因子:1.40
  • 创刊:1999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92
  • 全年订价:3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菌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99例妊娠晚期患者,产前行阴道常规检查,检查阳性者按有无自觉症状分为R1组(有症状,33例)和R2组(无症状,33例),检查阴性者入R3组(33例),产前根据需要给予乳酸杆菌制剂。记录3组乳酸杆菌制剂用量、住院时间、产中及产后出血量,并分析阴道菌群分布特点,同时对比3组产妇结局。结果:R1组乳酸杆菌制剂使用时间明显多于R2组(P<0.05);3组住院时间、产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阴道菌群检查假丝酵母菌37例,滴虫3例,细菌性阴道病5例,衣原体淋菌13例,淋菌8例;R1组产妇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产褥感染发生率低于R2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以假丝酵母菌、衣原体较常见,对阴道检查阳性且有症状者给予乳酸杆菌制剂治疗有效,但对无症状症状者效果不显著,临床需要综合考虑用药。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FN在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3例应用PFN治疗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按seinsheimer分型:Ⅲ型8例,Ⅳ型10例,Ⅴ型5例。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月,平均10月, Harris评定标准,优2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PFN应用于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安全可靠。

    作者:张立强;尚文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二维法乳腺不可触及病变钼靶X线引导钢丝定位手术切检的研究

    目的:探讨钼靶X线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切检技术在乳腺不可触及病变(NPBL)的应用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钼靶X线片上NPBL患者,利用二维定位装置在X线引导下穿刺留置带钩钢丝,在钢丝引导下手术切检。切除标本X线摄影后行术中快速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或结束手术。结果:64例患者定位准确,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病理结果为良性病变50例,乳腺癌14例,其中导管原位癌7例,行保乳术3例,行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4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行保乳术2例,改良根治术4例,髓样癌1例,行改良根治术。结论:合理的钢丝定位及切检技巧可提高切除病变的准确性,对乳腺X线发现的BI-RADS 4类及5类NPBL进行钢丝定位手术切检能明确病变性质、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作者:张永辉;韩晓侠;王喜平;刘明;李华民;宋少伟;李锋;李晓辉;卜智斌;赵渭东;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B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脱机,A组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有创呼吸机组。

    作者:常艳;王英;刘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医院职工心血管健康状态调查及与尿酸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某医院职工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流行病学情况及与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顺序入选进行健康体检的医院职工,通过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了解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健康状态的差异,分析尿酸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拥有5(6)项者的女性比例极显著高于男性(P<0.01)。7项健康行为和因素中,体力活动理想者所占比例低。血尿酸水平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女性较男性更接近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高尿酸血症。

    作者:梁鹏;李莉;梁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BL放射敏感性检测在预测肿瘤放疗导致正常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造成正常组织损伤预测中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放射敏感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鼻咽癌(NPC)患者64例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彗星实验(Comet assay)进行预测性检测,实验组则使用松胞素阻滞微核法(CBMNA)进行预测,对比两种预测方法的敏感性、准确度、操作时间等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上差异不明显(P>0.05);松胞素阻滞微核法进行预测在操作时间、检测成功率和污染率上明显优于彗星实验法(P<0.05)。结论:PBL放射性敏感性检测方法中,松胞素阻滞微核法检测过程容易操作、成功率较高、显著降低污染发生率,具有优秀的准确度和敏感度表现。

    作者:黄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RRT治疗脓毒血症中不同抗凝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ICU行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16例,随机平均分为3个组,分别为枸橼酸局部抗凝组(A组)、低分子肝素钠组(B组)、无抗凝剂组(C组),各组行CRRT治疗次数相同,观察Cr、BUN、TBIL、CKMB、pH和PT、APTT、PLT以及滤器使用时间指标分别比较各组血滤效果、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消耗情况、滤器使用寿命情况。结果:3组经过CRRT治疗后,血滤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凝血功能明显好于B组(P<0.05);A组血小板消耗情况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在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行CRRT治疗中予枸橼酸局部抗凝血滤效果较好,能减少血小板消耗以降低出血风险及延长滤器使用寿命。

    作者:钟广芝;胡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3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1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等影响终疗效的指标与传统手术相比亦无明显差别。

    作者:刘超;吕俊杰;尤振兵;徐达夫;嵇建;胡忠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三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组(C组)三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等。结果:C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良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SSS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少、创伤小、疗程短,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快。

    作者:刘宏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2015年我院住院或门诊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损伤患者200例(A组)和未出现肝功损害患者200例(B组),比较两组一般状况,对比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抗结核全程中变化差异。结果:A组年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营养不良、长期饮酒/酗酒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男性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功能出现异常过程中,前白蛋白,相对于其他指标更据有敏感性(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等生化指标并分析患者一般状况条件,可以作为需抗结核病预防性保肝的人群的筛查指标。

    作者:谷强业;刘桂玲;郑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多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DCS,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体温的恢复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救治成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体温的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ATT、PT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DIC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多发伤患者,采用DCS,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明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的关系分析#

    目的:调查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教育程度等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对258例>60岁老年人进行成人智力量表测评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对所有受检对象的认知功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人认知功能评估调查结果发现,认知正常113例,发生记忆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73例,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D)72例,aMCI老人、AD老人的年龄、血压水平与认知正常老人比较显著更高(P<0.05),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认知正常老人(P<0.05);aMCI和AD老年人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CI患病率与年龄、高血压、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具有相关性,与患者性别无关。

    作者:张海红;杨继中;赵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中的预警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P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过程中的预警意义。方法:根据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将他们分为局部感染组(A组,60例)、重度感染组(B组,60例)和对照组(C组,60例),分别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并对患病新生儿治疗。治疗后,再次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研究CP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A、B两组新生儿的PCT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PCT和hs-CRP水平高于A组,相对应的阳性率也呈现出一致的数据趋势,P均<0.05。治疗前后患儿的PCT与hs-CPT水平和阳性率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CPT和hs-CRP的水平与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PT及hs-CRP能够很好地预警新生儿感染。

    作者:石来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A组)和DC-CIK联合化疗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铂类联合盐酸吉西他滨4个疗程;B组同时实施DC-CIK细胞治疗。4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随访1年时比较无疾病进展期和死亡率。结果:B组CR8例,PR9例,SD17例, PD6例,A组CR6例,PR7例,SD15例,PD12例。B组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无显著差异。B组胃肠道反应、疲乏乏力及食欲减退显著低于A组(P<0.05)。随访1年B组无疾病进展期(PFS)7.4月,A组PFS为6.1月(P<0.05)。两组间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CLC中晚期在放、化疗,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尽早应用DC-CIK,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红梅;胡超;陈昕;郭玉松;薛俊仙;郭青云;苏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术后化疗对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疗效、化疗毒副作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7例乳腺癌术后实施化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试验组同时采用乳核内消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预后、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及随访期间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两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5年生存中位时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液系统毒性发生率、心脏毒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照组(P<0.05)。试验组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疲劳症状评分、恶心及呕吐评分、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作用尚不明显,但对患者的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勾晶明;王亮;吕文月;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左心衰竭30例患者随机分为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iPAP组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h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pH值较治疗前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2h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R、SBP、RR、PaO2、SaO2、动脉血pH、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而BiPAP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下EST术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内镜下SEST+ELPBD患者424例的随访资料,统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结论: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较低,壶腹部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作者:王国鑫;孙思予;刘香;王晟;葛楠;郭瑾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整体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和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整体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4例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整体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NIHSS评分、10m步行时间、Holden步行能力、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康复训练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对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敏;杨春耘;龙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186例白内障患者按消毒方式随机分成A、B、C三组,各62例。A组:采用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方法消毒。B组:A组基础上术前再次聚维酮碘消毒后手术。C组:B组基础上,术后聚维酮碘消毒后直接包扎伤口。结果:病原菌阳性率:消毒前,A组为53.23%,B组为58.06%,C组为56.45%;消毒后, A组为11.29%,B组为12.90%,C组为9.68%,三组消毒后均比消毒前明显下降(P<0.05),但三组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A组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感染预防能有效的控制眼部病菌增长,减少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肖贤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脑外伤后AT1R表达变化及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探索高血压患者发生颅脑外伤后脑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表达水平及其与脑水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颅脑外伤合并高血压患者45例为观察组,另选非高血压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术中收集因挫伤被清除的脑组织,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中AT1R mRNA及蛋白水平,于术后第1、3、5天行头颅CT检查,通过CT值反映脑水肿程度,术后3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价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差异性。结果:两组在AT1R 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脑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低;两组在预后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颅脑外伤后脑组织中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脑水肿程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的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评分无明显差异。

    作者:罗泽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颈动脉斑块患者服用他汀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按服用他汀类药物种类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阿托伐他汀10mg/d,B组辛伐他汀20mg/d,C组瑞舒伐他汀5mg/d,D组洛伐他汀20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服药4周及15周后,患者的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胱抑素C、hs-CRP水平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P<0.05),尿素氮较服药前无明显降低(P>0.05);服药15周后,肌酐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患者常规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田春凤;苏白玉;仝宇红;赵旭红;王艳;李顺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生理海水辅治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生理海水辅助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12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生理海水鼻腔雾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鼻塞情况变化以及咳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鼻塞当天显效率、咳嗽当天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鼻塞好转天数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理海水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痛苦。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拟参芪扶正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参芪扶正汤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给菌予顺铂+吉西他滨(GP)双周化疗方案,研究组额外再给予自拟中药参芪扶正汤,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两组治疗前后的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7例和55例用于终评价。研究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8、CD4/CD8都无明显变化(P>0.05),但NK细胞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CD4、CD8、CD4/CD8、NK细胞都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参芪扶正汤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许树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标准化肝素抗凝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准化普通肝素(UFH)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MI溶栓患者,通过阿替普酶100mg溶栓治疗后行UFH抗凝48h,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标准化肝素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经验用药。结果:A组首次测量达标比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5s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患者;A组维持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明显长于,P<0.01。结论:AMI溶栓患者可安全有效应用UFH标准化治疗方案。

    作者:张弓;程国杰;胡硕强;王文斌;杨红英;曹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145例C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2激光组,45例)、治疗1组(CO2激光+甘露聚糖肽胶囊组,50例)、治疗2组(CO2激光+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组,50例),分别观察各组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治愈率分别为64.4%、88.0%和92.0%。治疗2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痊愈患者均随访半年,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1.4%、20.1%和10.1%,治疗2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者除局部反应外,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CA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波;程燕;吴永波;林洪练;刘雪莹;路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治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促胃动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治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促胃动力效果。方法:10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降逆止呃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PSQI评分)情况及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功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对治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促胃动力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陈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脑梗塞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使用复方丹参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使用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武星;徐艳;周焱淼;季玉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百癣夏塔热胶囊和丹参酮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痤疮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以百癣夏塔热胶囊配合红蓝光治疗,B组患者以丹参酮配合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B组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振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托里透脓汤促进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托里透脓汤在促进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托里透脓汤治疗,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疼痛的VAS评分、创口肉芽水肿评分、创口渗液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里透脓汤能有效的缩短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马太成;尹汝尊;马双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活血寄生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两组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再联合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症状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均显著缓解。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总积分、CRP、ESR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RP、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活血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可的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洪涛;石坚;刘行高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健脾逐瘀法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再加用健脾逐瘀法的中药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差异,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生活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胡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温阳通脉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CIN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调脂、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再口服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日3次;观察组再给予温阳通脉方治疗,1日1剂,分别于上午、下午、晚上温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症候疗效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oCA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波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4,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脉方可明显改善VCIN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缩短ERP-P300潜伏期,升高其波幅,降低Hcy,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家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塞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脑梗塞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联合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未达到显效的患者继续服用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中风病类诊断、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的2年中,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具有较好疗效,可预防脑梗塞复发。

    作者:余佳欣;李建强;马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薛慈民情志疗法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薛慈民教授从事男科研究30余载,尤其擅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年来,随着临诊思路的不断丰富,越发认识到情志因素在前列腺炎发病中的重要性,并自成一套完备的情志治疗体系,现将经验进行总结,供参考。

    作者:赵亮;薛慈民;刘晓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延伸护理服务对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

    目的:探讨中医延伸护理服务在提高冠心病(C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CHD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出院后予以对照组患者一般护理,予以研究组患者中医延续护理服务。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饮食、运动、疾病的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CHD患者采取中医延伸护理服务措施,可提高CH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预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袁雯;沈燕;张雅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规则抗体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12例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常规检测中有112例标本出现正反定型不符,进行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显示,MNS、P、Lewis、Kidd、Rh血型系统都有标本出现,33.9%出现抗M抗体,10.8%出现抗P抗体,26.8%出现Lewis抗体;Kidd抗体8例(7.1%);Rh抗体20例(17.9%);12.5%为冷自身抗体。进行效价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gM型抗体效价1:16~1:8192,占75.0%;17.9%为IgG型,7.1%为IgM、IgG混合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256、1:32~1:256。结论:IgM型不规则抗体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陈映;李俊;冷彩霞;解明娟;左宇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完善手术室各项工作制度与流程,加强手术用药、输血安全管理,遵循PDCA循环原理,对工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意外事件、护理差错明显下降。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晋文;徐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缓解与AMPK-G0S2信号通路的关系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G0期G1期转换基因2(G0S2)的调控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动物水平12只雄性ob/ob小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对照组。在小鼠药物处理期间测量小鼠体重,实验结束时称量小鼠的进食量,肝脏的重量,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以及G0S2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组ob/ob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摄食量没有明显差异。二甲双胍组ob/ob小鼠肝脏组织重量以及脂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二甲双胍显著激活ob/ob小鼠肝脏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且下调G0S2蛋白表达。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G0S2的表达,促进脂肪分解进而有效的缓解NAFLD。

    作者:马运芹;张明亮;陆俊茜;韩莹;陈海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P)在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8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观察组采取CP,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优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实施CP,能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杨雅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颞旁皮下注射樟柳碱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护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颞旁皮下注射樟柳碱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方法:34例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采用柳碱颞旁皮下注射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中给予操作配合,术后给予健康指导。结果:34例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均顺利完成注射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意外;治疗后,视野(MD),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均有显著性改善(均P<0.01)。结论:颞旁皮下注射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配合,可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作者:王延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护理标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实施护理标示的95例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未实施护理标示的96例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实施护理标示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2%,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22±0.81)分、手术时间(65.50±15.50)min,与对照组(5.50±0.85)分、(88.45±13.78)min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为94.7%,对照组为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示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几率。

    作者:曾莹;姜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肌力平衡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肌力平衡的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方法:髌股关节炎行关节镜手术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常规组(20例)。治疗组给予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平衡治疗仪对股内侧肌进行治疗;常规组给予股四头肌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⑴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⑵治疗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及肌力平衡治疗仪对股内侧肌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及缓解髌股关节的疼痛及防止关节面的继续磨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使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达到好状态,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袁立;袁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临床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银波;周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小儿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重型肺炎并发高热惊厥患儿97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RN组,48例)和个性化护理组(PN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N组采用常规护理,PN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长、发热消退时间、惊厥复发情况、肺炎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⑴PN组住院时长、发热消退时间、惊厥复发率明显小于RN组(P<0.05);两组其余患儿均未见脑损伤及智力异常。⑵PN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RN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长、高热消退时间,减少惊厥复发,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薇;李兵;冯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对产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对产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86例正常产妇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产前门诊,观察组另参加助产士的产前门诊,比较两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结果: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P<0.05)。观察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可提高产妇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有助于产妇选择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彭艳俊;沈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2012~2015年新药证书核发品种分析#

    目的:通过新药证书核发情况分析近年中国新药研发状况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医药信息网、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药学数据中心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数据,整理、分析我国2012~2015年核发的新药证书品种情况。结果:2007年后我国新药研发情况逐渐呈平稳态势;新药研发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共同持有新药证书者约占50%;>40%新药证书为原料药,新药的主要剂型为片剂、注射剂和胶囊剂。新化学药品(1.1类)主要领域集中在抗肿瘤和抗微生物,3类化学药品获得新药证书>85%,孤儿类药品获得新药证书较少。结论:新药研发应发挥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鼓励研发国内稀缺和临床急需药品。

    作者:唐菀晨;张华吉;田永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对急诊医师的高仿真模拟培训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培训对急诊医师在临床综合技能的提高作用及培训效果反馈。方法:对北京地区初、中、高级急诊医师500人进行高仿真模拟培训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500份全部回收。>84.6%学员认为:⑴培训能够真实的模拟临床场景。⑵培训时能感到紧张和压力。⑶培训后感到愉快和成就感。⑷不会在培训后感到沮丧。⑸培训可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⑹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培训。⑺对本次培训的时间安排表示满意。⑻获益大的是提高团队抢救水平,其次是抢救中的领导能力。⑼培训应由急诊医护共同参加。结论:高仿真模拟培训在我国急诊医学教育方面效果反馈良好,并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陈璠;刘耕;王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佩戴铅防护眼镜对介入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防护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治疗中,佩戴铅防护眼镜对介入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防护效果。方法:收集介入治疗工作的人员48例为A组,另收集同期非放射医务人员52例为B组,对比介入工作人员佩戴铅眼镜加防护服与单纯使用防护服的晶状体混浊程度,收集受照剂量计,记录不同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射线剂量,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用裂隙灯手机适配器加手机照相记录,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结果:介入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加重,是否配戴防护眼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放射治疗中采用立体防护可有效减少射线量,使用铅眼镜对晶状体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作者:张彦坤;张晓娜;李玉静;张聪瑶;翟静洁;王新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BL模式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和评价PBL模式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学院外科实习的74名同专业专科实习生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PBL模式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和外科实验教学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结论:PBL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外科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在北京举行

    “京津冀(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日前在北京举行,沙龙由天坛医院普华介入科主办,春雨医生集团3J脑病防治同盟承办。沙龙聚焦复合手术平台,以保障颅内动脉瘤治疗质量。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治疗手段和预后均极具代表性,治疗水平直接与现代外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微创、精准、个体化、复合技术等现代医学理念均在本病的治疗上得到体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医药导刊》重要提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在北京成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于2016年4月9~10日在北京召开。该会由中国中医药研促会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发起,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科室建设、管理和诊疗服务水平,推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的临床经验和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内涵建设与发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管理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地区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情况。结果: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活血化瘀类占主导地位,使用频度前10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分别是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普遍偏低。结论: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立军;袁少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干预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HIS系统统计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区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请况、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等方面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处方从51.76%降至30.83%;I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7.45%下降至24.52%;住院患者从57.31%降至47.88%,使用强度(DDDs)每100人天的48.28降至38.25;特殊抗菌药物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由86.3%升至95.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微生物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刘舜莉;郑志明;欧焕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蒙山苍术不同采收时期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和佳采收期研究

    目的:应用GC-MS法对蒙山苍术不同采收时期药材挥发油中主要化学组分进行比较分析,为蒙山野生苍术合理的采收时间,提高药材质量和疗效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蒙山苍术以十月份采收的收油率及所含的有效成分(茅术醇、β-桉油醇、苍术素、苍术醇、苍术酮等)均高于其他采收月份。结论:蒙山野生苍术以秋季十月采得的质量好。

    作者:李胜南;任崇静;李峰;张爱均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