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 国际刊号:1671-8194
  • 国内刊号:11-4856/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200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2015年3期文献
  • 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评价腹壁疝患者应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腹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5.8±47.9)min,平均住院时间(6.8±1.5)d,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4.7±1.9)d。患者术后发生阴囊血肿1例,尿潴留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术后经8个月~1年随访,并未发生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在腹壁疝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痛苦,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侯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56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的资料,给予本组患者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与胃镜检查结果一致:胃溃疡11例,占19.64%,十二指肠溃疡45例,占80.36%。有47(83.92%)例出现龛影,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胃液增多、龛影部压痛、形态改变、黏膜纠集等。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准确,同时其操作简单,不给患者造成伤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慧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与干预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原因与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出现闭塞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超滤和穿刺不适当易导致血栓形成,而动静脉内瘘的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结论引起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有多种,在临床上要对症预防、治疗,注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陈妙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喉外伤患者的急诊期处置

    目的:探讨喉外伤紧急情况下处理方式的优劣,以及一些必要的急诊手段,手术的处理方法,从而增加喉外伤救治的成功率。为其他医疗工作者提供该类患者救治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28例患者的详细资料以及救治手段方法,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8例喉外伤患者中未发现死亡病例。其中有18例开放性喉外伤中有6例因手术需要部分切开行气管,开放性喉外伤患者中有12例的行气管被全部切开。18例此类手术患者中16例患者半个月后即可拔管,切康复情况良好;1例手术后有后遗症声嘶,1例手术后有后遗症喉狭窄,此属于喉外伤闭合类型。该患者手术后继续接受治疗,再次手术在喉管内插入“T”型管进行喉管扩张,随访1年证明该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在紧急救治开放性喉外伤时,应尽大努力保护患者生命,在手术过程中应从始至终保证患者呼吸顺畅,防止患者休克现象的发生,应尽量保证患者在手术后声带喉功能恢复正常以及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慕继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及常见的不合理联合用药。方法从我市某医院资料库中随机抽取200名病例,仔细研究病例,分别根据患者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情,给予以上15种心血管口服药进行治疗,为确保药物与患者病情的针对性以及剂量的准确性,计算其DUI值,并根据DUI值进行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结果合理用药的药物有: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普萘洛尔、厄贝沙坦、地高辛、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尼群地平、复方利血平片、乙胺碘呋酮、贝那普利和非洛地平片十二种;不合理用药的药物有:赖诺普利、卡托普利和尼莫地平三种。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用药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用药,剂量适中,对于不合理使用的药物情况还需进一步的跟进。

    作者:高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C3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患者采用单钢板固定(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微创内外双侧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锻炼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关节活动情况。结果对80例患者在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3周内出现骨折移位6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7.5%,观察组3周内出现骨折移位1例,骨折不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5%,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功能锻炼时间(8.2±2.4)d,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72.8±10.3)°,观察组术后功能锻炼时间(2.5±1.3)d,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102.4±12.9)°,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C3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能够更好的固定骨折,减少软组织损伤,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恢复时间。

    作者:杨伟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热灌注化疗结合免疫治疗机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恶性腹水治疗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恶性腹水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42例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恶性腹水进行治疗时,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机具有确切临床疗效,可对患者预后质量显著改善,在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不良反应,患者接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孙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子宫加压缝合法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加压缝合法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并采用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的患者48例。观察其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输血量、临床疗效、产褥病率、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止血成功,未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或由于止血失败需要手术治疗甚至子宫切除者,术后无并发症,子宫复旧良好。结论 B-Lynch子宫缝合术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止血迅速有效、操作简单、可保留子宫,值的临床推广。

    作者:佟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弓形虫血清学标志物IgG、IgM对艾滋病患者诊断弓形虫脑病的意义

    目的:探讨弓形虫血清学标志物IgG、IgM对艾滋病人并发弓形虫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0例并发弓形虫脑病的艾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实验组血清IgG阳性,脑脊液IgG阳性,对照组组血清IgM阳性,脑脊液IgM阳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头颅CT表现。结果两组例患者临床特点相似,CT表现均为右侧基底节区占位性病变。经过治疗复查CT,实验组占位完全吸收8例,明显吸收11例,部分吸收6例,对照组占位完全吸收16例,明显吸收7例,部分吸收2例。结论血清IgG阳性的艾滋病患者仍提示抗弓形虫感染,需治疗,观察治疗后脑部占位缩小,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

    作者:梁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了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结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探讨了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然后通过CT检查以及病理病证来证实和确认甲状腺结节的性质。结果通过对6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诊断发现,其中良性患者共有42例,分别为甲状腺瘤9例,钙化结节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囊肿4例;恶性患者共有26例,其中乳头状腺癌14例,滤泡型腺癌7例,未分化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其中64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均正确,超声诊断的正确率达到了94.1%。结论超声诊断对于甲状腺结节的确诊具有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边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医院呼吸病房病原菌的前瞻性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呼吸病房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呼吸病房2013年1月至6月收住的患者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该病房的感染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二者之比大约是2.3∶1,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快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50%,大肠杆菌开始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结论根据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选取敏感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张国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2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或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腹腔镜下子宫(或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病例共20例,并对术后治疗效果随访1年。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后1年内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或)阴道骶骨固定术对年轻、中盆腔脱垂为主的患者可行。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张丽莉;谢红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我科开展无创通气9个月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8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等指标变化。结果 BiPAP呼吸机治疗后17例(94.4%)患者2~4 h、24 h、72 h及通气结束后较治疗前pH、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5.6%)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3 h及6 h复查血气分析,PaO2升高, SaO2升高,PaCO2升高,病情加重,气管插管,转为有创呼吸机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BiPAP呼吸机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杜秀玲;张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存活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且术后恢复快。

    作者:王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选取92例患者,入院后对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进行收集记录;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2组;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P=0.004,OR=2.162)、血糖(P=0.003,OR=2.281)、D-二聚体(P=0.018,OR=2.404)、LDL-C(P=0.020,OR=0.58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房颤病史、高血糖、D-二聚体水平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高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和护理

    目的:临床研究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治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相互对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脑出血康复护理较佳方案。结果专业的护理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有效地改善预后。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其整体护理,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的产生,从而保证治疗的高成功率。

    作者:戴丽娟;郭珺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特殊肠内营养治疗Ⅲ期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压疮又称褥疮,是发生于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Ⅲ期以上的压疮临床治疗难度大。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技术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各种慢性创面的技术,能够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再生及创面愈合[1]。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应用NPWT及特殊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方法治疗40例Ⅲ期压疮患者,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喜艳;朱彬;张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中痊愈出院者45例,总治愈率达到89.6%。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发病较急,且病情难以控制,给治疗造成极为不利影响,因此合理护理干预对于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于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探讨其临床的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静脉输液小儿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的病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沟通。通过采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对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计量结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可有效地改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杨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对86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可能引起空气栓塞、血气胸、误入动脉、导管栓塞等并发症并发症。与其他路径经上腔静脉的穿刺置管术相比,具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的优点。

    作者:周秀梅;王丹丹;王锐;邹业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80例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口腔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中,59例麻醉效果达到Ⅰ级,16例达到Ⅱ级,麻醉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5%。结论在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为患者提供全程专业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麻醉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麻醉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吴美珍;彭国光;谭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对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0例腰椎结核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及总分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焦虑自评量表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腰椎结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焦虑情绪,强化生活质量,促使其早日康复。

    作者:孔令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股骨颈骨折患者预防便秘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便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有效率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早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玲燕;张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与静脉泵术后效果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观察硬膜外镇痛泵与静脉镇痛泵的使用,总结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外镇痛泵与自控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2011年至2012年共计1000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资料,分A、B两组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有效观察、评估、分析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静脉镇痛泵与硬膜外镇痛泵术后均能达到镇痛效果,比较硬膜外泵容易脱落,而静脉镇痛泵不易脱落,相对静脉镇痛泵更优于临床,但静脉镇痛泵用药较贵,相对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疼痛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因此,不断完善术后镇痛的护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预防疼痛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消除或减轻疼痛非常重要。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静脉镇痛泵与硬膜外镇痛泵相比,静脉镇痛泵更适合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彩红;李华;王军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足底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80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物理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足底静脉泵能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置管术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症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李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中药饮片小包装与中药调配

    中药配方的调剂历来都是采用“手抓戥称”的传统调剂的方式进行,然而随着现代医疗机构中对中药服务量的不断增加,这种传统的中药调配手段抓紧显现出称不准、分不匀以及复核难、浪费大等弊端。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求,并有效确保中药调配的准确性,推动我国的中医药朝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继续发展,对我国的中药饮片的调配方法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革已经成为了时代所趋。文章首先介绍了中药饮片实行小包装与传统中药调剂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进而对目前中药饮片小包装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作者:陈颖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1年以来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24/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3.33%(1/30)与对照组患者6.67%(2/3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分期治疗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88例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四期,针对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结果治愈74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18%。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作者:李勇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黄芪精口服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精口服液与卡托普利联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予卡托普利口服,观察级30例在卡托普利基础上每日给予黄芪精口服液20 mL口服。结果观察给对照组织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汇率(UAER)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精口服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作者:姚军;刘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季德胜蛇药片用途与剂型的改制

    季德胜蛇药片除治疗毒蛇毒虫咬伤外,还可治疗不少其他疾患,通过对季德胜蛇药片在治疗这些疾患时用药途径、方法、疗效的研究,对季德胜蛇药片的剂型改制与适用疾患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其改进与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朱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脾补肾汤治疗83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汤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手术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3例,服用健脾补肾汤治疗。对照组83例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骨骼骨折患者在用药后半个月、1个月拍X线片正侧位片,采用积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X线情况3~4分所占比率分别是86.74%和65.06%,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记录患者1个月后损伤部位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功能恢复1~2分所占比率分别是90.36%和75.90%,健脾益肾汤可有效恢复骨骼功能,缩短愈合时间,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记录患者1个月后患者受伤部位的疼痛情况,两组数据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情况1~2分所占比率分别是89.15%和71.08%,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3~6级所占比率分别是89.15%和66.26%,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补肾汤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治疗有效,可以减轻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程度,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损伤修复,缩短骨骼愈合时间,很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尹宏兵;崔镇海;龚庆;张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对病情进行观察,并在了解病情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传统疗法对症治疗对照组的29例患者,同时运用四君子汤治疗观察组的患者。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82.76%,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有效治疗脾胃气虚患者,可推广使用。

    作者:池绍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艾炙联合生肌膏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艾炙联合生肌膏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64例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艾炙联合生肌膏治疗及生肌膏治疗,治疗1个月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的压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炙联合生肌膏治疗压疮,疗效优于生肌膏治疗,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华;李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穿刺氩氦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氩氦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65例EGFR野生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放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结合经皮氩氦刀局部治疗,观察其近期及远期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65例患者经过全身及局部联合治疗后,近期有效率达到了43.08%,疾病控制率(DCR)为89.23%,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经处理后都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治疗后中位PFS为6个月,中位OS为13个月。结论对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结合经皮氩氦刀局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周承志;秦茵茵;陈愉;谢晓鸿;谢展鸿;张洁霞;欧阳铭;李时悦;陈荣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晚期早产母源性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发生的母源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970例晚期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早期早产(207例)和全部足月产(11985例)产妇为对照,比较分析晚期早产的母源性影响因素。结果年龄<20岁、外来流动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双胎妊娠、无定期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与晚期早产和早期早产均有关(P<0.01);流产次数≥3次、胚胎移植术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与晚期早产有关(P<0.05、0.01);妊娠合并贫血与早期早产有关(P<0.01)。结论除早产共有的影响因素外,流产次数≥3次、胚胎移植术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是晚期早产独有的母源性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和预防晚期早产的发生。

    作者:柳锡永;刘小媚;金志彪;徐兰飞;吴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途径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我院从2008年至2013年6月收住5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其中2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30例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比较二组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情况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相对安全,无创伤,拔管时间短。而空肠造瘘管固定可靠,不易堵管,提供营养物质丰富。结论认为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的下段食管癌患者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而对食管吻合口漏发生率高的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空肠造瘘管较为安全、合理。

    作者:罗志强;黄健;梁宇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物敏感结果的研究

    目的:分析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并研究药敏结果。方法以2009年至2012年我院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500例为研究组,5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标本后分析支原体感染情况,同时以9种抗菌药物为例,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对照组检出支原体感染40例,占8.0%,研究组支原体感染310例,占6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解脲支原体感染(Uu)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较强;人型支原体(Mh)对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敏感性较强;Uu+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加替沙星敏性较强。结论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对于不孕不育患者需要加强支原体检测,同时进行药敏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黄桂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铁蛋白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总结血清铁蛋白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查体者100例为对照,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Gensini评分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轻、中、重度组,应用方差分析比较血清铁蛋白在四组中的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365.44±15.2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L,有统计学差异(t=18.64,P<0.05);重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453.68±21.4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L,有统计学差异(t=14.78,P<0.05);中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289.21±19.3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L,有统计学差异(t=11.98,P<0.05);轻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170.53±13.86)ng/m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1.74, P>0.05)。以Gensini评分为应变量,以血清铁蛋白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回归系数=0.166,标准误=0.077,标准化系数=0.182,t=2.166,P=0.032)。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且与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高,血清铁蛋白的含量随之增高,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姜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钬激光联合等离子电切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运用

    目的:评价钬激光联合等离子电切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尿道狭窄患者59例,早期患者采用开放手术处理,自2008年后使用腔内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腔内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尿道再次狭窄发生上开放手术优于腔内手术组(P<0.05),但对于尿道狭窄≤1.0 cm腔内手术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等离子电切治疗男性尿道狭窄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可重复等优点,特别是对于≤1.0 cm的尿道狭窄,但开放手术仍是治疗尿道狭窄终办法。

    作者:王波;李立宇;何昊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245例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通过对1245例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报告进行分析,探讨肛肠疾病的病理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245例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报告记录,按不同性别、年龄及病种进行分类归总,分析各年龄段及性别和病种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检出16种相关肛肠疾病病理病种,各病种和性别及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对常见肛肠疾病的病理情况分析能指导临床了解此疾病的病理、病谱及病情的转归且通过病理结果合理地给与治疗。

    作者:何敬;周铁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两种降糖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差异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初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研究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为口服降糖药物患者,研究组为通过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积极地配合治疗,其血糖均控制在良好范围,研究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的效果要高于实验组。结论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均有显著效果,但注射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要高于单纯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且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要高于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作者:陈华平;郭丽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伽玛刀治疗4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伽玛刀治疗的43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1~4个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移灶情况确定治疗剂量,取50%~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伽玛刀治疗剂量为16~20 Gy,评估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结果4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20.9%),部分缓解23例(53.5%)例,疾病稳定10例(23.3%),有效率74.4%(32/43);6个月总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7%(39/43)。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可信区间为7.2~14.8),6个月、1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4%、46.5%和20.9%。未发现放射治疗相关致死病例。结论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王琳;孙晓燕;单国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腰椎终板角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终板角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腰椎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比较两组腰椎终板角及椎间隙高度。结果两组腰椎终板角在L5~S1数值小,在L3~L4数值大;两组椎间隙高度在L1~L2数值小,在L4~L5数值大,呈递增趋势;两组腰椎终板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终板角与腰椎间盘突出存在相关性,腰椎终板角的大小及椎间隙的高度能够反映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世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与三切口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较三切口手术具有优越性。方法施行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42例(研究组),同期施行常规三切口手术51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I、Ⅱ期食管癌。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近期情况。结果观察研究组及对照组总失血量[分别为(155.24±18.56)mL,(265.32±38.42)mL];术后首日胸液量[(214±130)mL,(492±174)mL];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6.12±2.15)d,(10.25±2.69)d];术后36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5.08±4.52)分,(15.36±9.74)分];术后住院天数[(9.3±5.1)d,(15.8±5.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曾格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1991年美国头颈外科基金学院颈部淋巴结分组方法及2002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Ⅶ区法对颈部可疑淋巴结进行分区,回顾性分析274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对转移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为82.8%,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93.4%。超声诊断颈部Ⅱ、Ⅲ、Ⅳ、Ⅴ、Ⅵ区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2.5%、98.3%;41.2%、96.4%;53.1%、95.1%;50.0%、97.2%和34.1%、89.7%。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术前进行超声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分区对临床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陶玲玲;唐蕾;徐文颖;陈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在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腹部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术前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对照组术前应用生理盐水,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试验组给药前和给药后第3天,患者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给药前和给药后3 d患者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有效且安全的。

    作者:罗彬;杨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儿科临床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方法阅读大量的文献对临床上患儿使用抗生素种类、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科临床抗生素应用中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是二者联用居多,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溶媒、给药方案、给药量不当及用法不合理。结论目前我国儿科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实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作者:周满如;吴凯珊;符土平;刘钰瑜;郑雅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中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和情绪,及对这种影响和情绪的有效对策。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发生的20例护患纠纷进行分析探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护士填写护患纠纷心理调查表。并对护患纠纷中护士出现的所有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护患纠纷发生后,正确面对并积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且可以正常工作为正性心理;而出现惊慌、恐惧、愤怒、委屈、抑郁等负面情绪并影响工作为负性心态。结果护患纠纷引起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认为护士服务态度不好、护理操作不当及护理质量差。护患纠纷过程中护士正性心态5例,占25%:护士负性心态15例,占75%;低年资护士正性心态1例,占正性心态比例20%,高年资护士正性心态4例,占正性心态80%;低年资护士负性心态11例,占负性心态73.33%,高年资护士4例,占负性心态26.67%;低年资护士的负性心态比高年资护士高,差异性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护患纠纷的有效对策一方面是对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培训提高,加强其心理应激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崔莲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

    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的利益。近年来时常发生的药品安全事故暴露出我国现行的药品监督管理制度所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如监管部门权责不明、忽视基层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等。本文试图针对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促进药品监管体系的完善。

    作者:张晓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起因食用变质银耳引起的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流行特征。方法对中毒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结果从可疑银耳中检出椰毒假单孢菌,从52例患者血液中检出椰毒假单孢菌及米酵菌酸,实验小鼠染毒死亡后解剖见肝脏广泛性出血,从其血液中检出此菌和米酵菌酸。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因食用变质银耳而引起的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作者:张俊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前的健康教育对脱机成功的影响

    目的:研究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前的健康教育对脱机成功的影响。方法本组病例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前开展健康教育的时机、方式、方法及内容进行探讨,如在病情稳定后选择患者能够接受的时机、方式、方法,向患者宣传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说明脱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及对呼吸机的依赖等异常心理,指导患者在试脱机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有效的呼吸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增加视觉信息传递,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正确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治疗及护理,坚信一定会顺利脱机。结果本组20例呼吸机依赖患者,其中17例一次性顺利脱离呼吸机。结论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对呼吸机治疗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焦虑、恐惧、依赖心理等异常心理,只要在患者脱机前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呼吸机治疗的相关知识,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就能大大提高脱机的成功率。

    作者:姜春平;李丕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PCI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心血管内科目前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采取头脑风暴法确定以提高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活动主题,按品管圈的十大步骤来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按照品管圈的活动完成后,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9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健康教育的效果,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相互沟通的能力,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孙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细胞毒性药物在PIVAS调配的管理经验

    目的:减少细胞毒性药物对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方法细胞毒性药物不在各病房调配,而是集中到PIVAS的生物安全柜内配制。结果我院尚没发现细胞毒性药物对医护人员的直接影响。结论 PIVAS(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为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提供着重要的硬件,人员,培训,防护支持。

    作者:宋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的探讨

    一直以来,产科病房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由于患者病情不稳定、周转较快,产妇、孕妇、新生儿之间生命密切相关,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新生儿的安全管理作为产科病房的重点内容,应给予足够重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作者:范建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微出血神经影像学诊断及评估标准的研究进展

    为了明确脑微出血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对临床诊治的帮助,本文通过对脑微出血病变的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临床影像学对脑微出血的诊断要点,及其对脑微出血诊断和治疗的帮助,继而总结不同表现所提出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对此种症状不典型的疾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林平;高峰;臧福才;唐伟;王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的成员,参与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调节,在细胞凋亡抑制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在大多数已分化组织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而在多数肿瘤细胞高表达,这一特异性分布与表达使靶向survivin抗肿瘤疗法成为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survivin的结构和基因特性,主要介绍survivin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靶向作用等方面的近年来研究进展。

    作者:雷冬;魏清筠;李菊;姚其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或食欲减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自汗、盗汗等。多发于1~6岁儿童,尤以城市独生子女多见。由于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消化功能障碍,而形成厌食。厌食长期得不到改善,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由于小儿厌食的同时又厌药,所以很难配合内服药物治疗。本文对小儿厌食症中医方药的外治疗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其主要方法有中药敷贴、针灸、推拿按摩、药熨、刮痧等。

    作者:杨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西医和中医两个角度对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消乳散结胶囊的组方分析、药理学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症不良反应多,治疗不彻底,临床治疗以中药为主。消乳散结胶囊组方精当,符合中医治疗大法,临床使用多年证实,能够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症,另对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和预防、治疗乳腺癌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涛;赵步长;施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温度对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游离水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度对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游离水杨酸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用3次进样峰面积的RSD值作为衡量依据。结果阿司匹林在1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解成游离水杨酸的速度加快。结论游离水杨酸在20℃以下测定,更稳定。

    作者:马俊奇;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肠溶片致1例患者自发性膝关节出血的研究

    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是一种老药,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十分广泛。它作为血小板抑制剂,通过对环加氧酶(COX)的非选择性抑制作用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较好抗凝作用,长期小剂量服用ASA已普遍使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出血、头痛、眩晕、耳鸣或过敏反应,但未见有关节腔出血的相关报道。现将阿司匹林引起自发性膝关节出血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郭琦;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治疗的1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根据哮喘新治疗指南,根据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药学监护,并对哮喘治疗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多种药物,例如特布他林、头孢唑肟、二羟丙茶碱以及茶碱缓释片等,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药学监护,对患者的用药实施全程监控,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用药的合理性,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虹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成人肠套叠误诊为腹部肿瘤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成人肠套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对照,详细总结成人肠套叠的特异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研究中本例患者入院查体并进行超声检查。查体,患者不热,右中上腹部可触诊到包块,包块触摸轮廓不清,压痛。入院后行超声检查:超声见右侧中上腹见范围约100 mm×55 mm×32 mm的不均质杂乱回声团块,呈“类肾样”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上述包块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腹部包块。术后证实小肠型肠套叠。临床及超声均未考虑肠套叠。结论成人肠套叠在临床上十分少见,往往被误诊为结肠肿瘤者较多,而成人肠套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声像图上具有特异性,具体表现为典型的“靶环征”,“腊肠征”的特点,并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病的敏感性强、准确性高,且简便、无创伤性,并可以反复的进行动态观察,而且CDFI(彩色多普勒)能够到肠系膜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鉴于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经成为成人肠套叠诊断中必不可少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高红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