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 国际刊号:2095-7858
  • 国内刊号:13-1417/R
  • 影响因子:0.98
  • 创刊:200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采用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超声检查相关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稳定组、不稳定组;稳定组患者腹痛轻微、无血容量下降,不稳定组患者腹痛持续性剧烈或存在血容量下降表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阳性率情况。结果稳定组患者经腹超声检测阳性率83.6%明显低于经阴道超声检测阳性率94.5%,不稳定组患者经腹超声检测阳性率94.0%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测阳性率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必要时联合二者提高诊断率对于临床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宗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对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0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采取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经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一次成活37例,成活率达到92.50%。2例患者发生感染,经灌洗治疗后存活;1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后行对症治疗痊愈。臃肿程度调查发现,11例患者部分臃肿,经一段时间护理臃肿逐渐消除,2例患者臃肿严重,进行二次修复手术。术后随访调查半年,发现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再无感染发生,所有皮瓣吻合较好。结论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于四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振强;陈国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处理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诊断、早期处理及其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00例,其中并发胎盘早剥23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胎盘早剥7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优于观察组(P <0.05或 P <0.01);距离胎盘早剥发生<8 h 结束分娩患者的死胎、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8 h 的患者(P <0.05)。结论在子痫前期中胎盘早剥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要想对母婴结局进行有效改善就需要给予早期预防和处理。

    作者:冯永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相关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6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并选取同期200例正常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的新生儿期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在出生时性别、胎数以及体表缺陷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在出生体重、胎龄、是否剖宫产、胎盘是否粗糙、出生1 min Apgar 评分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7周、剖宫产以及胎盘粗糙是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期胎龄<37周、剖宫产以及胎盘粗糙等是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此类儿童应提前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

    作者:利燕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对于牙体楔形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分析光固化复合树脂对于牙体楔形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50例牙体楔形缺损患者(共86颗患牙)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期50例牙体楔形缺损患者(共90颗患牙)为对照组,观察组以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修复,对照组以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随访0.5~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修复后,经过随访0.5~1年,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6.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8%(P <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形缺损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具有美观程度好的优势,可作为修复牙体楔形缺损的理想选择。

    作者:罗春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VEGF、MMP-9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收治的食管癌患者标本68例为研究对象,样本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为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同时选取同期我院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组织的标本32份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组织 VEGF 和 MMP-9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食管癌组患者的 VEGF、MMP-9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 VEGF、MMP-9的高表达与腺癌类型无关,与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和癌症分期情况相关,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MMP-9的高表达在食管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两项指标可作为食管癌临床诊治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侦伟;杨景先;陈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Bakri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 Bakri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产后出血患者应用 Bakri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止血方法,分析该导管在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结果45例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胎盘剥离面渗血、胎盘早剥和胎盘滞留。应用 Bakri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的治疗成功率为100.00%。结论 Bakri 子宫填塞球囊使用简便,止血效果明确。

    作者:杨茗;李云秀;纪艳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颈锥形切除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效果研究

    目的:比较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和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1),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显著,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作者:易慧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情况和穴位敷贴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 FEV1/FVC 值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 <0.05或 P <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 FEV1/FVC 值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一年内未发生急性加重情况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中1例(2.00%)发生轻微皮疹,未经特殊处理好转。结论应用中药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可以显著改善 COPD 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患者冬季急性加重的发病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孟兆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目的:系统探讨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手术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本组患者临床手术要点及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年,根据Matta 关节功能评分,44例优,10例良,2例差,优良率为96.43%;术后有1例出现局部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手术治疗,必须做好术前各项处理,这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条件,同时要确保骨折复位质量,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阮国强;陈劲;肖刚;钟华;梁波;马肃霜;赵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莫匹罗星与肝素封管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与肝素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肝素溶液封管,观察组使用莫匹罗星乳膏联合肝素溶液封管,观察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导管感染率分别为29.41%和9.38%,观察组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置管部位渗血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1)。结论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可有效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杨新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斜坐位和嗅物位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斜坐位和嗅物位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和安生性。方法收集60例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嗅物位和斜坐位组,每组各30例。嗅物位组使用平卧嗅物位,斜坐位组使用躯体部与下肢成130°,行快速诱导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并比较两者插管情况。记录两组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操作次数以及插管过程中的低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操作次数以及插管过程中的低血氧饱和度(SPO2)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斜坐位和嗅物位下使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其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并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吴建;颜素琴;梁明坤;陈丽娟;袁丽媚;胡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胺碘酮与艾司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

    目的:综合分析胺碘酮与艾司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胺碘酮与艾司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5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与艾司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远远优于单用胺碘酮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及价值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cervical cerclage ,CC)治疗妊娠期官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的效果。方法宫颈环扎术治疗32例孕妇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观察妊娠结局。结果32例手术孕妇中,延长妊娠至足月21例,早产7例,流产4例,胎儿成活28例。其中孕12~16周手术者胎儿存活率(92.31%)高于孕17~22周手术者(66.67%)。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育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与比较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县某农村小学6年级2个班共12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观察组学生实施规范口腔卫生指导,对照组则主要依靠家庭和自我习得,比较两组实施卫生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和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卫生指导后,观察组学生的牙齿菌斑指数、DMFT 指数均较指导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 <0.01)。卫生指导后,观察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分较指导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较大程度地改善农村儿童存在已久口腔卫生问题,适合在农村进行持久广泛地开展工作。

    作者:韦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与64层 CT 模式下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与64层 CT 模式下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对本院疑诊为肺栓塞的66例患者行 CTPA 检查,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64层螺旋 CT 扫描,观察组行大螺距(Flash)螺旋 CT 扫描,对比两组相关诊断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 CTPA 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剂及有效辐射剂量(ED)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下CTPA 图像质量更加清晰,且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彭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评价高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评价高剂量地诺孕素(dienogest,DN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高剂量的地诺孕素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剂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且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在安全性方面,高剂量地诺孕素对观察组患者机体安全指标无较大影响,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剂量地诺孕素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小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配合异丙酚对手术麻醉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配合异丙酚对手术麻醉深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4例行短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37例,B 组37例,A 组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1.00μg/kg 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B 组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0.75μg/kg 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进行观察。结果 A 组麻醉后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幅度均较 B 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0.75μg/kg 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进行手术麻醉安全性高,可保持稳定血液流变学状态,不影响麻醉深度,且术后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玉屏;杜庆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非洛地平片联合培哚普利片治疗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片联合培哚普利片治疗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非洛地平片联合培哚普利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吲哒帕胺缓释片联合培哚普利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血清肌酐、24h动态血压、血清尿酸等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应用非洛地平片联合培哚普利片治疗后尿微量蛋白减少(59.41±11.23)mg/L、血清肌酐下降(5.09±1.01)μmol/L、24h动态血压下降(10.62±2.63)/(8.32±3.11)mmHg和血清尿酸下降(41.35±4.67)μmol/L。对照组的相关指标分别为(41.74±12.23)mg/L、(3.87±1.38)μmol/L、(6.63±2.53)/(4.62±2.29)mmHg和(23.12±5.35)μmol/L,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1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对照组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眩晕、疲乏等,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片联合培哚普利片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可根据患者高血压盐敏感性与否,选择更加合适的药物治疗。

    作者:周朝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苍耳洗剂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变应性鼻炎)效果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苍耳洗剂对肺气虚寒型鼻鼽的疗效及其对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择取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0.9%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观察组行苍耳洗剂鼻腔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给予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苍耳洗剂鼻腔冲洗效果确切,可改善鼻鼽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烟龄与老年脑卒中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烟龄与老年脑卒中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20例、轻度吸烟组23例、中度吸烟组38例及重度吸烟组19例,采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比较四组研究对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系数(β)及顺应性系数(CC),再采用无创型动脉硬化诊断仪测定四组吸烟患者肱动脉到踝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分析烟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结果重度吸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6.32%,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吸烟组患者β和 PWV 分别为(10.30±1.52)和(1652.74±305.70)cm/s,显著高于其他三组,ABI 为(0.48±0.14),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吸烟可能增加动脉硬化风险。重度吸烟组患者 TG 和 LDL 显著高于其他三组,HDL 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吸烟可能通过引起血脂水平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发生率。结论烟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性,PWV 和 ABI 可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参考指标,对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小云;主有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胃切除术286例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分析与胃镜结果比较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并发症的286例胃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分类统计胃镜诊断结果与临床表现,观察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并比较临床表现与胃镜检查结果。结果286例患者均有1种或多种并发症,BillrothⅠ式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于 BillrothⅡ式(P <0.05);BillrothⅡ式反流性残胃炎、吻合口炎发生率高于 BillrothⅠ式(P <0.05)。其中179例患者有明显临床表现,占62.58%,107例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占37.41%。其中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缝线残留、残胃癌患者大部分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反流性残胃炎和吻合口炎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结论胃切除术后残胃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胃镜检查是确定残胃并发症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可靠手段。胃切除术后应定期胃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提高预后。

    作者:张涛;李定云;凌亚非;赖家骏;曾德强;朱晓峰;翁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激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伽玛刀放疗后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伽玛刀放疗后出现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水肿指数(PVBE-E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其中行开颅手术的7例患者进行组织学检查和电镜检查。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PVBE-EI 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的疗效明显优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荣亮;高忠恩;岑庆君;黎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诺和灵30R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诺和灵30R(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价值,为提高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降糖患者进行降糖疗效观察,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诺和灵30R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8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餐后2 h 血糖(PPG)、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8周后 PPG、FPG、HbA1c 的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诺和灵30R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者降糖治疗效果更好、治疗价值更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及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浅表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超声诊断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6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依照手术结果,对比分析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和腔内探头诊断与单一应用高频浅表器官探头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及腔内探头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单一应用高频浅表器官探头的诊断准确率为93.97%,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肛周脓肿诊断中,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和腔内超声诊断的检出率更高,可更为清晰准确掌握脓肿位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给予必要的依据。

    作者:陈敏芝;吴文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合用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合用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源于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伊托必利。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反酸、烧心等症状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反流、反酸、烧心症状评分[(0.68±0.13)、(0.42±0.37)和(0.31±0.14)]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合用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有效改善患者反流、反酸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尤瑞克林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 Barthel 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比较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对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宁;邓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病房(ICU)收治神经重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术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硬膜外导管引流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为86.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从堵管、导管活滑脱等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在神经根刺激反应、颅内感染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从疗效上看,观察组需要导管留置时间,血性及感染性脑脊液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日均脑脊液引流量虽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每日引流量波动小,颅内压更稳定。结论改良的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利于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贺;黄惠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呼吸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昏迷患者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4例 AOPP 昏迷患者为研究组,另选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49例 AOPP 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辅以面罩吸氧帮助呼吸,并进行东茛菪碱刺激呼吸中枢避免呼吸肌麻痹。观察组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疗法,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 PaO2、PaCO2、全血胆碱酯酶(ChE)含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 PaO2、ChE 含量分别为(85.28±15.61)mmHg、(2049.73±284.33)U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42±14.55)mmHg、(1822.35±247.98)U /L,PaCO2为(40.72±5.4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45.76±6.23)mmHg (P <0.01);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75±2.06)h、(9.43±3.52)h、(10.27±1.9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2.13±3.55)h、(14.59±4.31)h、(12.84±2.49)d(P <0.01),治疗5 d 后 GCS 评分为(12.15±1.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1.38±0.87)分(P <0.01);观察组发生呼吸机麻痹、肺水肿、呼吸衰竭三种并发症的比例仅为6.82%,显著少于对照组28.57%(P <0.01)。结论对 AOPP 昏迷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余文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用于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研究

    目的:对比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在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疗效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0例产妇进行观察,210例产妇均为自然正常分娩。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136例和对照组84例,分别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治疗。分娩前后采血测量孕妇的血常规,重点观察血色素和血细胞压积,同时监测孕妇的血压、脉搏、心率以及是否有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观察指标为产妇不同分娩时间段的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结果分析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时、分娩后2 h、24 h 内的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各时间段的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值均小于对照组。分娩后观察组血常规中血色素下降比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红细胞压积变化差异不明显。结论证实米索前列醇可推广应用于临床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

    作者:戴卉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对军事医学类稿件进行保密审查的启事

    交流与保密是一对矛盾。科技期刊的主要任务是学术交流,但为了更好地交流,就必须认真遵守保密制度,做好保密工作。为进一步落实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我刊编辑部向广大作者申明:凡是可能涉及军队秘密的军事医学类稿件,请作者在向我刊投稿前一律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本单位进行保密审查,并请开具保密审查证明,加盖保密委员会公章。敬请各位作者在投稿时予以注意,并请相互转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栓塞微粒球联合 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栓塞微粒球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表柔比星和适量超液化碘油的混悬液进行 TACE 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加载表柔比星的栓塞微粒球进行 TACE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以及6、12个月的生存率,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血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为7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9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AFP 和 VEGF 水平分别为(412.38±11.48)和(365.83±6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4.25±12.96)和(424.62±70.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生存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8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的生存率为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转氨酶升高、栓塞综合征、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栓塞微粒球联合 TACE 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且能降低血清 AFP、VEGF 的水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 B 型钠尿肽水平评估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 B 型钠尿肽水平评估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32例早期 COPD 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例健康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 B 型钠尿肽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清 B 型钠尿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 B 型钠尿肽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间呈负相关(P <0.01)。结论早期 COPD 患者随着血清 B 型钠尿肽水平的升高,其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两者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 B 型钠尿肽水平可作为早期 COPD 对左心功能影响的评估指标,轻症 COPD 患者左心功能已受影响,在早期治疗 COPD 的同时应及时对患者给予保护左心的治疗。

    作者:廖砲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BCT 与 RVG 在测量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和比较锥形束 CT(CBCT)与 X 线直视影像术(RVG)观察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168例根尖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行根尖病变根管治疗后1、3、6、12个月时进行复诊,行 RVG 和 CBCT,观察骨密度情况。对比患者牙骨密度,比较 CBCT 与 RVG 测量准确性与安全性。结果 CBCT 矢状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CBCT 冠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RVG 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6、12个月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 >0.05)。CBCT 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1年后骨密度趋于正常;而RVG 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且第6个月后就趋于正常。结论 CBCT 与 RVG 测量根尖病变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具有可重复、安全等特点。CBCT 可分别从冠状位、矢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而 RVG 只能从冠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CBCT 检测的综合效果要强于 RVG。

    作者:方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反复发作 HSP 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过敏、卧床休息等基础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尿免疫球蛋白 G(IgG)、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 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发作 HSP 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爱红;白翠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对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对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优缺点。结果9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均穿刺获得满意标本,一次性成功。其中活检穿刺发现肺癌骨转移人数多,共72例,占73.47%,其次为肝癌骨转移,共19例,占19.39%,恶性黑色素瘤7例,占7.14%。本组98例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6%(30/98),其中血压升高严重者为3例,占3.06%,皮肤严重冻伤者1例,占1.02%。98例患者治疗后 VAS 和 KPS 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0.01)。结论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不仅可以达到与常规方法治疗的准确率,且对恶性病灶的敏感度高,氩氦刀冷冻组织时定位准确,创口小,成功度较高,在保留骨诱导活性和保存肢体的前提下进行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在降低局部复发率,保留骨诱导活性以及改善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赵朝阳;邓少杰;叶军;张在恒;刘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半导体激光辅助 Fisch 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 Fisch 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耳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半导体激光辅助 Fisch 人工镫骨技术治疗。结果30例(耳)中无一例出现足板浮动脱位下沉或脱出,术后未出现听觉减退或缺失症状。术后6个月听力复查,30例患者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均低于术前(P <0.01)。结论半导体激光辅助 Fisch 人工镫骨技术是治疗耳硬化症的可靠技术,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反应轻微,尤其用于固定较轻的足板可避免足板浮动是其突出的优点。

    作者:梁海荣;虞幼军;林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无抽搐电休克(MECT)+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 MECT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差异,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 及治疗后4周末的韦氏记忆量表(WMS)4项指标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的 BPRS、SAS、SD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2周、4周同期比较,观察组 BPRS、SAS、SD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1 d 两组患者 WMS 4项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尚未恢复至原有水平,但观察组恢复水平要比对照组稍快(P <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 MECT 治疗患者中,可通过减少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龚世灵;岑洪舟;罗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 GQOLI-74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 <0.01),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治疗3个月和6个月,两组 SSPI 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且观察组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

    作者:吴启姣;肖爱祥;黎丽燕;谭丽芬;李日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体外受精中新鲜移植周期早期流产临床相关性数据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技术助孕后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进行 IVF-ET/ICSI 治疗后新鲜移植周期并临床妊娠202例,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和继续妊娠组,分析比较组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IVF-ET/ICSI 助孕治疗新鲜周期移植后流产率为13.86%。早期流产组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降调总量,促性腺激素(Gn)总量、使用天数,Gn 启动日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卵泡数、E2、LH、孕酮(P)水平,获卵数,MII 卵子成熟率,总受精率,移植胚胎数,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用药方案,是否添加 LH,受精方式与继续妊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流产组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测异常率为66.67%。结论 IVF-ET/ICSI 中早期流产主要因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遗传因素,而与其他临床及治疗因素无关,须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天仲;宋丽君;唐棣;张维;黄日艳;牛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产筛查与黄体酮阴道用药治疗早产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早产筛查及黄体酮用于治疗早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28~34孕周有先兆早产征象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中、高危孕妇共162例进入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托君静脉输注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孕酮水平、妊娠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延迟早产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1),应用宫缩抑制剂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早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0.01)。结论早产筛查及黄体酮应用于早产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结局。

    作者:杨恒;赵红阳;苏贞文;胡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普芦卡必利与莫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普芦卡必利与莫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普芦卡必利组口服普芦卡必利治疗,莫沙必利组口服莫沙必利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排便困难程度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 <0.01);普芦卡必利组治疗后排便次数、粪便性状及排便困难程度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莫沙必利组(P <0.01);普芦卡必利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莫沙必利组的80.00%(P <0.05)。结论普芦卡必利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强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强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为对照组。两组4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传统疗法、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延长作业治疗时间、增加训练项目并对其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如: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职业能力、心理社会调适能力训练及自我保健、自我康复技能的培训。评估两组患者作业治疗前、2月末的 Barthel 指数评分、出院后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强化作业治疗后 Barthel 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出院后 FAQ 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强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刘涓;谢瑞娟;石翠霞;邓赟;陈璐;赵改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延续性护理在中重型颅脑损伤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出院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仅接受门诊随访;观察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指导,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Karnofsky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 Karnofsky 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6个月、12个月 Karnofsky 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 ADL 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33.33%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出院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可利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何书萍;蒲亨萍;李颖;郭建选;郭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循证组与常规组,在护理工作中,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18%,且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今后还要加强循证护理的研究和应用。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急诊留观滞留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诊留观滞留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并在急诊留观72 h 以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后的依从性。结果对照组中存在焦虑者共46例,占76.67%,存在抑郁者38人,占63.33%;观察组存在焦虑者48例,占80.00%,存在抑郁者39人,占65.00%。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性(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 >0.05),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降低(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依从性明显提高(P <0.05)。结论急诊留观滞留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给予人性化护理将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汝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厚朴排气合剂联合针对性护理防治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联合针对性护理防治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妇科手术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口服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厚朴排气合剂联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该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1.24±0.46)d 比对照组的(1.79±0.51)d、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72±0.43)d 比对照组的(2.30±0.58)d、术后首次进食时间(2.11±0.75)d 比对照组的(3.15±0.93)d 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48±0.96)d 比对照组的(4.84±1.21)d 均明显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厚朴排气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联合针对性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3例次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预防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腹透中心接受腹透治疗并发生33例次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0.04次/患者年,非感染患者组与感染患者组的原发病构成具有统计学差异;出口处护理不规范、腹膜透析场所污染、涤纶套脱出为感染三大诱因;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数多;治愈69.7%(23/33),好转24.2%(8/33),未愈6.1%(2/33)。结论合并疾病是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有效的门诊随访管理、实施腹膜透析相关居家物品配置和术后腹带加压、手卫生等,对预防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芳;陈宇清;林如;张兆琴;何丽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留置尿管引流尿液对急性左心衰竭女性患者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引流尿液对急性左心衰竭女性患者治疗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将我科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女性患者分两组,对照组无留置尿管,观察组留置尿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水肿消退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80例,显效48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55例,显效11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5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留置尿管引流尿液对急性左心衰竭女性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均提高。

    作者:陈卓芳;梁菊艳;吴淑蝶;黄燕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8例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用药指导、减少心力衰竭诱因、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平均住院费用、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随访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车林;陈广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1月对来我院行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来我院行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患者90例(对照组)和2015年1~12月的患者90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预防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2.2%(P <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2%(P <0.05)。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控制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感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少梅;刘倩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在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持续吸气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pH、PaCO2、PaO2等血气以及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00%、56.00%,组间比较(P <0.05);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治疗 COPD 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无创、简便、耐受性良好、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效果满意。

    作者:刘兴华;李少霞;柳东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R 技术与 CT 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比较 DR 技术和 CT 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选取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6例(75个股骨头),分别采用 DR 与 CT 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在诊断价值方面的差异。结果 CT 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率明显高于 DR 技术(P <0.05),CT 技术对初期和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率明显高于 DR 技术(P <0.05)。结论 CT 技术对初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 DR 技术,两者联合应用的价值更为满意。

    作者:杨启顺;吕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进行手术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手术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麻醉前、麻醉后6 h、24 h、72 h 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并比较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麻醉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 MMSE 评分均小于麻醉前(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24 h 及72 h 三个时间段 MMSE 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1)。观察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19.79%,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使用安全可靠,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低,适宜于老年患者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杰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层析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性能评价

    目的:探讨与比较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层析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385例,其中男109例,女276例;采用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尿道标本沙眼衣原体,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出阳性标本情况,并以聚合酶链反应(PCR 法)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结果两种方法对女性患者检出阳性率比较,免疫荧光法检出阳性率20.29%,高于免疫层析法的13.77%(P <0.05)。两种方法对男性患者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 PCR 法作为诊断标准,免疫荧光法灵敏度为89.36%,特异度为98.63%,诊断符合率为96.36%;免疫层析法灵敏度为53.19%,特异度为97.25%,诊断符合率为86.49%。免疫荧光法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免疫层析法(P <0.01)。结论免疫荧光法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性能较免疫层析法更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伟才;李婉媚;张巧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位肛瘘不同手术方式比较研究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在高位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高位肛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治疗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 <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不存在感染、排泄功能异常或者肛门变形等并发症。结论在高位肛瘘的治疗中,与切开挂线术比较,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的疗效更佳,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速度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乐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海军陆勤官兵自我和谐、幸福感指数与急性应激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索海军陆勤官兵的心理应激与自我和谐、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对610名某海军陆勤部队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评估。结果陆勤官兵低心理应激组的幸福感指数及两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高心理应激组(P <0.01)。PSET 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P <0.01)、自我的刻板性(P <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P <0.01)显著负相关;情感内涵因子、幸福感指数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显著负相关(P <0.01或 P <0.05),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与自我和谐总分显著正相关(P <0.01)。心理应激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幸福感指数、自我刻板性呈线性相关,这三者能解释心理应激的26%。结论海军陆勤官兵自我和谐、幸福感与心理应激密切相关。

    作者:汪立成;王小寒;张海燕;杨安强;匡雨琴;左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眼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调查

    目的:调查眼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方法选择我院眼科收治119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119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调查比较两组成员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并分析导致住院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原因。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56.04±8.99)分、(52.44±7.2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眼科住院患者因需行手术治疗,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临床应予以重视,围手术期应关注患者身心状态并进行有效心理干预以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秀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67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对67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临床制定脊柱转移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脊柱转移性肿瘤住院病历和李嘉诚基金会宁养院随访治疗病例671例,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了解脊椎转移性肿瘤的现况及城乡分布。结果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病高峰是40~70岁,男女比例为1∶0.69,原发病灶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癌、鼻咽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对研究对象的性别进行了城乡分布的分析。其中乡村占比显著高于城市,这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状况相一致。结论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发病高峰年龄较前提前;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是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主要来源肿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几种主要肿瘤的早诊治和防控措施。

    作者:席新华;吴强;胡孔和;钟学仁;何小龙;朱文刚;包拥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细菌耐药三级防控体系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方法建立细菌耐药三级防控体系,整改标准操作规程(SOP)、修订制度、完善基础硬件建设和人员配置、进行考核、督导反馈以及加强培训。以开展管理前为对照组(2014年),开展管理后为干预组(2015年),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结果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逐渐上升,其中接受治疗用药和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菌耐药三级防控体系的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作者:殷黎;王赛君;赵志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78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7.25±1.51)d、不良事件发生率5.1%、满意率100.00%和风险管理后 SAS 评分(31.50±5.0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21±1.58)d、20.51%、75.00%和(40.60±6.13)分,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时,可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

    作者:吴迪;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军队医院应对埃博拉病毒防控体系构建

    目的:研究总结部队综合医院防控埃博拉的做法,提高部队医院防控埃博拉能力。方法针对非洲维和及援外医疗队回国后潜在传染埃博拉风险,结合防控工作特点,组建防控小组,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全员防控能力。结果通过实施防控埃博拉措施,医务人员在面对突发疫情时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结论通过开展埃博拉的防控工作,医院各级部门对该病的防控工作认识提高,相关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对其他传染性疾病防控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玉文;牛艳萍;高香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部单亲与非单亲家庭新兵人格分析

    目的:分析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新兵的人格差异,以便将来能更好的为每一名官兵选择合适的岗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非单亲家庭新兵280人和单亲家庭新兵253人,采用心理测量仪进行施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除独立性、怯弱果断、创造能力因子和个别无差异因子外,非单亲家庭的新兵因子显著好于单亲家庭(P <0.05)。结论非单亲家庭的新兵人格显著好于单亲家庭的新兵,在执行重大任务或从事重要岗位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家庭成员健全的官兵。

    作者:刘超;徐志华;柳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部2015年度3212名新兵复检结果和分析

    目的:了解新兵健康状况,提高复检和退兵工作质量。方法对某部2015年度3212名新入伍士兵进行体格复查,结果录入 EXCEL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有疾病者174例,检出率为5.42%,完成退兵75人,退兵率为2.33%。结论把关不严、条件放宽等原因导致新兵质量下降,精神异常类新兵有所增多,退兵主要集中在骨、关节疾病、畸形等疾病种类,应加强征兵体检环节管理,提高新兵健康质量。

    作者:李冬冬;王军;毕建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郑重声明

    近期有不法机构、网站和个人冒用本刊特约编辑等名义,征集稿件,私刻我刊编辑部公章,向投稿作者发送录用通知,骗取钱财,给本刊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此,提醒广大作者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并郑重声明:1.本刊编辑部不设特约编辑,不与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征集稿件进行中介合作。2.本刊审稿周期为一个月左右,投稿一个月后,假如您的稿件被我刊录用,会给您发送电子版的录用通知,如有疑问请电话查询。如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也可联系编辑部进行询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