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省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585
  • 国内刊号:13-1122/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88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10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1年4期文献
  • 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

    胃癌穿孔在胃患癌者中发生率约为1%~4%.资料显示,胃癌穿孔多发生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以往认为,胃癌穿孔均属于晚期,从而在治疗上多采用局部修补的手术方式,故预后极差.结合我科1990年~2000年收治的胃癌穿孔患者9例,就其诊断、治疗方式和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吴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孢三嗪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是小儿临床常见传染病,我国发病率较高.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痢疾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中毒性痢疾已较少见,但普通性痢疾在临床上仍然较为常见,且多为耐药菌株感染.近年来,痢疾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在逐渐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头孢三嗪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效果满意.

    作者:李爱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胸腔穿刺抽液480例体会

    胸腔穿刺抽液术是临床内科尤其是呼吸内科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胸穿抽液,对减轻胸腔和肺受压,缓解心肺功能,减少胸膜的粘连、增厚,改善病人的生活及生存条件都有重要意义.本院1993年8月~2000年8月共收治480例胸腔积液患者,全部病例均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每例抽液1~8次不等.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操作恰当,术中均无不良反应.现将体会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李诚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穿刺抽吸、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穿刺抽液、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7例,女6例.年龄24~58岁,病史5d~3个月.其中有5例在村卫生所行反复穿刺抽液、未愈.

    作者:胡建莉;王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每年约有600万人患恶性肿瘤,死亡约85万余人.由于诊断技术的限制,早期发现都为数不多,特别是在各基层乡镇医院,更多的情况是发现比较迟,已失去根治的机会.目前,化疗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可在各乡镇基层医院广泛使用,而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笔者就多年实践,对化疗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提出以下对策,供医务同行参考.

    作者:丁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浓度布比卡因脊麻在前列腺电气化术中的应用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是近年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新方法.我院自1998年10月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脊麻应用于TUVP术的麻醉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力群;胡凤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中枢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瘫痪等.及时观察及护理,可获得及时救治的机会,能有效降低H1E的病死率.现将我科1998年6月以来的50例HIE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由于下腔静脉(IVC)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造成IVC和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多行外科手术,须开胸开腹,手术难度大,疗效欠佳.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我院1997年1月~2000的10月采用球囊扩张IVC及支架置入共治疗B-CS 1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微创性治疗,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病人易接受、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的观察与护理

    反跳是急性有机磷中毒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第二高峰.反跳的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体内有机磷农药积聚,再度释放入血,解毒药减量过快,或停用过早,输液过快等原因.因此护士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和观察病情,对预防反跳至关重要.

    作者:巩宜玲;周敬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5例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199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心脏骤停患者7例,其中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抢救成功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8~45岁,均一次抢救成功,治愈出院.

    作者:朱巍;郭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术后12例护理体会

    我院1999~2000年共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病人12例,年龄在16~70岁之间,其中3例为中枢性呼吸衰竭,9例为周围性呼吸衰竭,均先行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或气囊人工辅助通气,辅助呼吸时间在5~20d,其中死亡4例,院内感染1例,治愈8例,抢救成功率为66.7%.笔者有以下体会.

    作者:孙怀美;赵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创伤骨折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创伤骨折病人多因意外事故、车祸、人为伤害而致伤、发病突然而强烈,有时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只重视伤口或肢体损伤的抢救,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观察,往往得不到病人的积极配合,从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1994年4月~1998年6月我院共收治意外创伤骨折病人612例,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任桂香;孙洪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溢血20例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溢血20例,我们因病而异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年龄为18~35岁,均系初孕妇.其中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昏迷,半身不遂者4例;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半身不遂,抽搐者2例;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昏迷,半身不遂,抽搐者14例.3例出现脑疝.合并脑疝患者中1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产前,1例死于剖宫取胎术后72h.其余18例痊愈出院,均随访半年以上无后遗症.

    作者:曲晓红;吴淑波;姜海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98例

    根据对茶碱药理作用的新认识,我科自1997年8月起开展了毛细支气管炎氨茶碱常规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德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治疗和护理

    近年来,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疫情严重.现将我院两年来治疗18例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谭华;郭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诊断卵巢破裂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自诉无婚姻史.因突然下腹部剧烈持续性疼痛6h,于1999年3月17日7:30入院.患者因突然腹痛以阑尾炎在村卫生所接受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治疗3d未见明显好转.6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感到下腹部疼痛剧烈,随体位变动而加重,无胸闷及憋气,无腰痛及腹泻,无恶心及呕吐,二便正常.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月27日,经量中等,无痛经史.

    作者:孙冬;于冰泉;王龙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宫颈早期妊娠误诊为那勃氏囊肿2例

    近年来,笔者应用超声诊断宫颈早期妊娠3例,其中片面依赖超声作为诊断依据2例误诊为宫颈那勃氏囊肿.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培国;王龙江;张玉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烧伤538例分析

    1992年8月~2000年8月,我院烧伤科共收治小儿烧伤538例.我们对该组病例的年龄、烧伤原因、面积、部位、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爱东;陈才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中不缝合腹膜226例临床效果观察

    剖宫产术是妇科产科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产科并发症、合并症的主要手段.过去剖宫产关腹时要常规缝合脏壁层腹膜以减少肠粘连机会,但Nagele[1]等的前瞻性研究中未证实.我院1997年12月~2000年3月对住院期间的438例孕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关腹时缝合和不缝合腹膜的临床效果和术后病率进行随机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连慧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妊娠期阑尾炎临床诊治

    妊娠期阑尾炎并不十分常见,据临床统计其发生率占妊娠妇女的0.67‰.由于妊娠生理解剖的因素致使本病难于诊断,同时炎症的发展易引起流产和早产,威胁母子安全.现就我院1997年10月~2000年10月收治妊娠期阑尾炎15例作回顾性分析总结.

    作者:何世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11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指出生2周内静脉血红细胞压积(HCT)≥0.65,血红蛋白≥220g/L.我院1997年10月~2000年10月早期采取少量分次换血法治疗此类病人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日龄1~3d,男8例,女3例;体重≤1500g2例,1500~2500g4例,2500~3000g3例,3000~3500g2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6例,过期产儿2例,胎心监护有明确宫内窘迫史5例,胎-胎输血3例(单卵单绒毛膜双胎,血红蛋白相差均超过50g/L),母-胎输血1例,脐带结扎延迟2例.

    作者:张广友;肖云迎;赵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16例临床分析

    结节性脂膜炎亦称为Weber-Christian病或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属结缔组织的边缘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热,皮下结节性肿块、组织学呈非化脓性脂肪组织炎为特征.本病儿科较为少见,我院1985~2000年共收治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业;王梅;卢愿;李玉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5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状况重要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妇幼保健水平的一项很灵敏的统计指标.为了了解我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1995~1999年间15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唐利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胎膜早破78例引产分析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几十年来常规应用催产素引产,但需专人管理,定时调节剂量,且引产效果差,剖宫产率高.米索前列醇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类药物,已应用于早期终止妊娠及足月妊娠引产.本文将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妊娠晚期胎膜早破产妇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贤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改用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每次0.2g,每日3次,5~7d后每日口服0.1~0.2g维持,观察1个月.结果:2周有效率为84.6%,一个月有效率为86.5%.治疗2周后,QT间期明显延长,但QT离散度(QTd)反而减小(分别为44.33±12.56,30.85±18.05,P<0.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作为恶性心律失常二级预防用药.

    作者:王瑷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989~1999年我院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

    目的:通过对我院1989~1999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对1989年6月~1994年5月及1994年6月~1999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的情况及药敏调.结果:血培养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上升至第1位;占24.2%;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3位,其中,G+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占19.4%;阴沟杆菌居第2位,占14.1%,其中G-杆菌占58.4%,G+球菌占35.3%.阴沟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粪肠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明显上升.结论: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

    作者:阳纯兵;罗新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破伤风137例的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讨破伤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破伤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破伤风发病率高的职业是农民(占64%);发病原因仍以外伤和感染占首位,而自行注射毒品引发破伤风者近来不断出现.绝大多数破伤风病人受伤后未及时做正确处理.结论:在广大农村加强破伤风防治和切断其感染途径是降低破伤风发病率的关键,一些新的感染途径如注射吸毒和医源性因素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何远学;贾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QTc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溶栓再通后QTc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发病6h内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按梗塞相关动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n= 45)和未通组(n= 19).结果:溶栓后再通组QTcd与溶栓前及未通组溶栓后比较明显缩小(P<0.01);溶栓后24h再通组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较来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明显缩小QTc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cd变化也可作为判断溶栓疗效及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一项指标.

    作者:许凤华;许宏珂;赵青修;张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葡萄胎组织中c-Ha-ras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为了在分子水平了解c·Ha-ras基因在葡萄胎疾病中的变化,寻找预测葡萄胎恶变的途径.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测定恶变与非恶变组葡萄胎组织中c-Ha-ras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c-Ha-ras第12位密码子的突变率恶变组为60.0%,未恶变组为26.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常绒毛组织中无1例恶变.结论:c-Ha-ras第12位密码子的突变可能与葡萄的恶变率增高有关.

    作者:王芳;李英勇;杨宾烈;谭运年;陈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手术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手术及辅助用药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方法:60例硬膜外麻醉行侧卧位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芬氟组及安定组,用无创搏动氧饱和度测定法,观察其硬膜外麻醉后、侧卧位后及辅助用药后sPO2变化.结果:硬膜外麻醉后其sPO2下降,但在正常范围,侧卧位后sPO2下降明显(P<0.05),应用辅助用药后其sPO2下降非常明显(P<0.01).芬氟组sPO2下降时间比安定组长,对呼吸抑制较安定组明显.结论:低氧血症之原因是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安定、芬太尼氟哌啶合剂抑制呼吸复合作用的结果,故应用本麻醉方法时应常规吸氧,以免病人发生缺氧.

    作者:徐红梅;来庆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8例EH患者外周静脉血中NO和ET含量,其中21例合并高脂血症(A组);27例不伴高脂血症(B组).以24例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C组).结果:A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较B组及C组升高(P<0.05,P<0.01),A组血浆ET含量也较B组及C组升高(P<0.01).结论:EH及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升高是高血压及其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作者:叶林书;孙晓英;朱桐春;刘守莲;安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评价

    目的:观察小剂量氢氟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25mg/d,血压稳定控制8~12周后,改为12.5mg/d,若12周后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予加服依那普利10mg/d,疗程2.5~3年.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脂、血糖、血钾监测.结果:小剂量氢氯噻嗪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6.5%,对血脂、血糖、血钾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剂量氢氯噻嗪可作为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初始药物,或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可稳定控制血压;对血脂、血糖、血钾无明显影响,价格便宜,副作用较少,故值得临床医生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郭得志;苏文举;郑开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应用数字化移动式小C臂X线影像系统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小C臂X光机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美国产OEC9600-cardiac小C臂X光机,于20例冠心病患者26支病变血管29处行PTCA术,其中17例18处病变行Stenting术,植入支架19枚.结果:血管成功率96.6%,病变成功率96.6%,病例成功率100%,包括2例为急诊PTCA+Setnting.平均狭窄程度由术前85.48%±10.92%减至术后<20%,全部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小C臂X光机可以用来开展PTCA及Stenting.

    作者:杨庆祥;李新明;张勇;赵波;顾建民;章志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AMI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192例AMI病人分为存活组171例、死亡组21例,另有正常对照组25例.测定AMI病人和正常人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或jT离散度(jTd)的变化.结果:192例AMI病人QTd与jTd分别为61.92±15.2ms、45.86±16.22ms,正常对照组25例QTd与jTd分别为20.32±8.14ms、18.24±8.12ms,两组相比P<0.001.存活组入院时QTd与jTd分别为60.96±12.24ms、45.22±10.24ms,出院时分别为39.26±10.42ms、32.14±12.24ms,入院与出院相比P<0.01.死亡组21例QTd与jTd分别为70.24±15.38ms、66.42±14.24ms,与存活组相比P<0.05.结论:AMI病人QTd明显增加,QTd的测定对AMI病人预后的估价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作者:王士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1例报告

    1病案资料患者男45岁,因肢体发作性软瘫2个月症状加重10d,于2000年4月8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在住院前2个月因工作时自感下肢无力,活动受限,未经治疗1h自行恢复,以后又有2次类似发作,曾在外院短期住院治疗,经查血钾、钠、氯化物,空腹血糖及作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作者:郑玉琴;郑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房颤合并多脏器栓塞1例报道

    1病例报告患者王××,男性,82岁,既往心房纤颤病史2年,主因纳差、腹泻20d,神志不清1d,于2000年11月8日3:30收住院.患者缘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4次/d,为不成形稀便,无呕吐,未诉头痛等,应用消炎药物后便止,但出现纳差,每日进食水较少,伴有神志模糊.1d前出现神志不清.入院时查体,T36.5℃,P104次/min,R24次/min,BP40/0mmH-g(左上肢);神志不清,双眼向左下凝视,两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率112次/min,房颤律.

    作者:李芝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止血敏引起药物热2例报告

    止血敏是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之一.它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以往文献报道认为本品毒性低,陈新谦等报道静注时可发生休克.现报道2例因静脉使用止血敏引起的药物热.

    作者:张勇;朱正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过敏1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于2000年9月15日就诊,自述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查BP80/50mmHg,余无异常体征.初诊为原发性低血压,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5%葡萄糖250mL静点,(黄芪注射液为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厂生产,批号991018),静滴15min(量约50mL)后患者自感全身瘙痒,耳后出现风团样皮疹,因再未用其它药物,经询问未食用特殊食物,既往也无任何药物过敏史,故考虑为黄芪注射液过敏所致.即停滴,给予肌注非那根25mg,同时DXM5mg+5%GS100mL静滴,用药10min后症状缓解,30min后皮疹消退,症状消失.遂再未用此药.

    作者:史玉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子宫腺癌伴腹腔广泛转移并发肝吸虫感染1例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肝吸虫病在城市人口中几乎绝迹已多年,在常规检查中很难见到该病的病原虫卵.近来在我院一子宫腺癌伴腹腔广泛转移患者的粪便中发现大量肝吸虫卵.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方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月骨与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

    月骨与月骨周围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常伴有桡骨茎突骨折.由于腕部骨有骨骼8块,其形态各异,X片上有重叠影象,难以准确判断.同时创伤后有腕部疼痛、手指麻木、活动障碍等骨折的临床表现,掩盖了腕骨脱位体征,容易漏诊.1996年以来,我们先后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明;陈学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规范医疗收费管理是医院长远利益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作为第三产业,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补偿.在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医院要增加收入,就要把好收费关;门诊收费处、住院结帐处是医院经济收入的两大窗口,它能及时反映医院的经济收入和医院文明服务程度,能体现医院实施优质服务的环境、面貌、质量、信誉,加强对这两个窗口的经济管理,有利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房梅玉;李晓英;任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20多年来,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显著提高,从而激发了人们钻研业务、奋发进取的热情,调动了献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积极性,甚至有些改行从事行政工作的医务人员又陆续回到了技术岗位.但在职务评聘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地方.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房宁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小医院医疗管理人员必备素质

    医疗管理人员是沟通医院上下、联系医院各方的桥梁和纽带,其综合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质量.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疗管理人员本身素质的优劣必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竞争实力和医院的发展趋向,因此医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就显的日趋重要.

    作者:任爱民;吴捷;房梅玉;谢幼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要做好财务工作,首先应着重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配好财务部门负责人,把那些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尽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业务和工作素质,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懂得财务工作中的各项法律和法规,在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认识自己在卫生机构内部改革和加强财务监督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掌握新知识,进行财会信息分析、预测,能熟练运用有关政策法规,锤炼自己机敏、快速、准确的办事能力,保证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三是优化财会人员结构.四是要树立财会人员的主人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当好领导的参谋.

    作者:李美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从生源素质谈医卫类中专化学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院校的普遍扩招,进入医卫类中专学校的学生的入学成绩均比以往历届学生差.为适应生源素质的要求,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化学教学应淡化课程意识,增强专业意识,进行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作者:刘梯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率高达70%~80%,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有资料表明,早期有计划地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促进突触再生,有利于高级中枢神经回路的再通,实现功能代偿,使肢体功能以正常的运动模式恢复.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武;常乐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性糖尿病在社区中的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的人数将分别超过1500万,据上海统计平均每年增加1‰糖尿病患者,其中所增加的新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糖尿病患者还将呈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无法根治,只能靠平时控制血糖.所以,在社区我们把糖尿病列为防治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区开展这方面的社区服务已有2年.现将笔者在社区对糖尿病的防治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432例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及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

    笔者在对历年中小学生查体时发现,龋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对口腔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则呈下降趋势.为了了解我镇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及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我院在2000年11月L4日~22日对全镇幼儿进行查体.组织专业人员对入托幼儿进行龋齿病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乐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清G-csf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单体,具有调节粒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功能,在抗感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G-csf水平较低,细菌感染时,体内G-csf水平迅速升高,感染控制又降至正常.因此,检测人体血清中G-csf水平对诊断有无细菌感染有其意义.本文检测了128例血清G-csf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加乾;程春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950例入院病人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分析

    血液传染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等.随着血液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列入病人入院后常规检测项目的意义愈发显得重要.现在我们对3950例入院者进行检测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温彩桂;温采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门诊手术的麻醉现状

    随着门诊手术的日益增多,门诊手术的麻醉已成为麻醉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合理地进行病人选择、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和用药选择、术中及术后的管理,认真把握离院标准,力求做到安全、舒适、高效,同时迅速回复,术后无残留作用及并发症.对确保病人安全及诊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邹伟;陈海玲;张彩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脑脊液鼻漏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及颌面外科,常常引起严重并发症而须积极治疗.本文就脑脊液鼻漏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梅桢峰;叶非常;王明善;刘认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脐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保存及输入

    人类脐血富含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资源.如何采集、分离、保存、输入脐血造血干细胞是脐血移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成为人们近期关注的热点.

    作者:钟卫一;牛威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耳湿疹的治疗体会

    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多因受药物或其他过敏物质刺激所致,以小儿多见,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湿疹极痒,有黄水样分泌物;慢性湿疹除瘙痒外,外耳皮肤可增厚致外耳道狭窄,表皮脱屑,皲裂,结痂,鼓膜受累者可有轻度传导性耳聋及耳鸣.

    作者:刘亚宏;焦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速溶粉针小窍门

    溶解氨苄西林,哌啦西林、红霉素、链霉素等粉针时,常今出现粉末结块、成团、附于瓶底等难溶现象.溶解难溶粉针时,若先将粉针摇晃或震动几下,使其松散,瓶底朝上,针尖穿过粉末注液,注液1/3或1/2,将瓶横握或瓶口朝上,针尖退至瓶口注入余液,然后按常法接晃或震动粉针,即可克服难溶现象.

    作者:谷杰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滴管加药

    滴管加药是一种将药液快速注入静脉发挥其疗效的方法.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应用,特别是在抢救时应用更多.1滴管加药的常规方法先将所加药物吸入注射器,再将针头插入输液器的莫非氏滴壶的侧孔慢慢注入.此方法存在的问题是:①注药时间长;②因为莫非氏滴壶侧孔很细小,将注射器插入后,空隙就更小,当推药时,不能很快平衡滴管内压力,稍一快推,药液就会外溢,稍慢滴管的液面就会很快下降,甚至消失,所以很难掌握推注速度.外溢会使药液浪费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液面下降或消失,就得重新排气调整液面,这样除浪费药液外,还会延长给药时间,且易违反无菌操作.

    作者:高杨;李继艳;李冬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探讨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已成为产科非常关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剖宫产史作为剖宫产的原因已占到剖宫产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如美国一家医院报道,在1991~1992年的剖宫产原因中,难产占30.4%,臀位占11.7%,胎儿窘迫占9.2%,有剖宫产史占到35%.据报道,在1986年加利福尼亚州45425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中,有89%行剖宫产终止再次妊娠.但近年来,剖宫产术后再交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994年美国统计VBAC率,70年代为12%,80年代末接近20%,1992年达25%.欧洲国家的VBAC率为美国的2倍,已达到50%.

    作者:杨笔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冠脉内支架的种类和比较

    1987年Sigwart和Puel[1]首先报道了将Wallstent自扩张冠状动脉内支架用于临床的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冠脉内支架成功地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严重内膜撕裂及夹层所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冠脉闭塞,为PTCA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弹性回缩和降低再狭窄率,比常规PTCA省时.因此,冠脉内支架术迅即发展为一项目前在介入心脏病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现就冠脉内支架的种类、各类的特点及比较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孟猛;梅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试论21世纪门诊工作的特点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与医院接触多,广泛的场所.门诊护士是病人来诊先接触的医护人员,承担了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随着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护理观念更新和转变,为护理事业展现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护理工作已从传统的服务于治疗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护理技术不再是简单型的低层次或机械性操作,而是更具有综合性理论指导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结合门诊工作的特点,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门诊护士队伍,有其深远意义.

    作者:郑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