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国际刊号:1009-6493
  • 国内刊号:14-1272/R
  • 影响因子:1.37
  • 创刊:1987
  • 周期:旬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30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连续6年获山西省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研究杂志   2005年8期文献
  • 鼓楼区200例糖尿病病人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

    糖尿病是目前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虽然糖尿病不能根治,却可以有效控制.除一系列降糖药物外,还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包括减轻体重、戒烟、低糖低脂饮食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等来控制血糖.为了解居民中糖尿病病人的相关知识和行为状况,针对性地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科于2004年9月-2004年10月实施了本项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惠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农村高血压病人院外治疗遵医行为调查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仅以血压持续超过18.67/12.00 kPa为特征的慢性病[2].多数病人没有疾病的主观感觉和客观经历,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极差,而高血压的控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农村高血压病人院外治疗遵医行为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艳宁;杜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例猫抓病病人的护理

    猫抓病(CSD)是一种世界性以散发为主的传染病.美国每年约有24 000例猫抓病发生,发生率为3.7/10万.我国猫抓病的散发情况仍有待于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我院传染科收治1例CSD病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相关症状的护理,病人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培风;万炜;李能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发急性疏松结缔组织炎病人的护理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用药方法简单,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副作用,可使85%以上的APL病人获完全缓解(CR),成为当今治疗APL的常规首选药[1].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2],如维甲酸综合征(RAR-S),皮肤、口唇干燥,头痛头晕,骨关节痛等.现将我院使用ATRA治疗APL过程中发生的1例疏松结缔级织炎报道如下.

    作者:郑莉;郭飞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例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随着该药在临床的应用,L-ASP诱发的急性胰腺炎有上升趋势.2004年2月我科1例病人在应用L-ASP治疗过程中诱发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发现及时,抢救治疗措施得当,护理精心,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芝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的急救护理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乙酰胆碱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肌无力危象(MGC)是指重症肌无力病人急骤发生呼吸肌或/和由延髓支配的肌肉严重无力导致呼吸、咳嗽困难和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一种征象.临床表现为呼吸微弱、咳嗽无力、语音低调及烦躁、发绀等缺氧症状.我科于2004年3月成功抢救了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栗江霞;钱静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例老年肝病病人伴严重低血钾的护理

    1病例介绍病人,男,72岁,于1985年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2004年3月22日因转氨酶升高住院治疗,病人一般情况可,无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无恶心呕吐、睡眠及大小便无异常.病人于1987年查体发现高血压,自服吲达帕胺(寿比山)17年,每日5 mg,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服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入院第2天电解质化验结果报告:血钾2.0 mmol/L(经两次复查),明显偏低,但无低钾性麻痹等不适,查体无明显异常.考虑血钾偏低与病人院外长期服用吲达帕胺有关,立即停药.改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伲福达)20 mg,每天2次,并给予氯化钾缓释片及静脉补钾,经积极补钾,7 d后血钾升至3.9mmol/L,达到正常值范围.第8天血钾上升至4.3 mmol/L,生命体征平稳,低血钾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肝功能恢复良好,于2004年3月31日出院.

    作者:储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介绍一种电刀头简单保护筒

    为防止术中电刀头灼伤病人和滑离无菌区而被污染,手术室护士经实践制作了一种电刀头简单保护筒,在侧卧位手术和四肢手术中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付庆华;位玉芝;张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产科病房病人一览卡的改进

    由于产科病房床位较多,护士在众多病人一览卡中短时间内查找产前、产后孕妇,识别某产妇生的是男孩、女孩比较麻烦,我们对原来的一览卡进行了重新设计,经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斌;王振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法固定胃管

    采用有效的方法固定胃管可减少因再次插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也是疾病治疗的需要.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采用新方法为78例病人固定胃管,无一例病人因固定不当而引起胃管脱落.

    作者:张绍花;刘振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经头皮针处注射药物避免空气进入体内的方法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病人病情随时需要静脉注入各种药物,以达到消炎、止血、抢救等目的.静脉注射是直接、有效的给药途径,往往在注射药物以后,头皮针与输液导管衔接处容易产生气泡,如果处理不当,气泡会随液体注入体内.现介绍两种方法可避免空气经头皮针处进入体内.

    作者:霍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介绍一种加压洗眼法

    对结膜囊异物的病人,常规用洗眼壶或输液管洗眼器冲洗,冲洗时常因冲力较弱,不易将附着在结膜囊内的异物冲洗干净,采用加压冲洗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彩萍;尹爱良;贺传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法治疗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病人一旦发生褥疮,伤口愈合慢,会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也会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多年来我科自创了一种方法,可有效治疗褥疮.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手术后微小标本保存方法的改进

    在眼科、耳鼻喉科以及各类窥镜手术后,通常将切下来的微小标本放入敞口容器内,加10%甲醛溶液固定,容器外贴上标签送病理检查.近年来,我科使用空青霉素药瓶放置微小标本.用法:将微小标本置入药瓶内,加2 mL 10%甲醛溶液后加盖,将标签贴于瓶盖上.优点:直视下可看清标本,便于交接;减少了甲醛挥发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保证了标本的安全;取材容易,使用方便,废物利用,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磊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输氧橡胶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给病人吸氧时,为防止吸氧橡胶管对鼻导管的牵拉,传统方法是用安全别针将吸氧橡胶管固定在枕旁或大单上(见陈维英主编<基础护理学>第3版),临床工作中我们改用小夹子固定,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东延;刘艳秋;李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无创四肢约束带的制作与应用

    在ICU接受治疗的病人常带有各种管道,且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非计划性拔管较常见[1],严重影响救治效果,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临床上常采用物理约束与药物镇静相结合的方法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但是,如果约束不当,可引起局部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我科应用自制无创四肢约束带,经600例病人使用,效果安全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莫美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凝血酶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

    为避免围手术期异常出血,手术病人术前常规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但常出现标本凝血.现将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金芬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肿瘤科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应用体会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护理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家庭幸福及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4年2月以来,我科根据护理工作中易发生的差错和事故的薄弱环节,制订了护理应急预案.肿瘤科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在肿瘤科的护理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婷;孙春梅;陈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护士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前我院在职注册护士90人,聘用制护士30人,年龄19岁~52岁,其中本市户口114人,外省市户口6人.2002年-2003年因各种原因护士流失现象较明显.为确保护理工作的常规运转,需要随时补充减员数量,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临床护士的大量流失,一方面使培训处于低层面重复状态,另一方面倒班护士经常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身体素质低下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为寻求对策,对我院护士流失原因与管理难点进行了分析.

    作者:贺明珍;杨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对肿瘤病人陪护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探讨

    病人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就尤如被判了有期徒刑,需要人性化的服务.人性化服务核心的就是要尊重和理解病人,给予关爱[1].病人心理负担重,依赖性强,除了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外,更需要亲友的安抚及陪伴.从人性化护理需要出发,加强对肿瘤病人陪护人员的管理,使病人获得心理和个性的满足,对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疗护理服务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阙子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推行随访制度的实践与体会

    2004年以来,我院为了进一步改进医疗护理质量,完善服务态度,全面推行医患沟通制,强化人性化服务,我科3月份率先推行随访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建设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的依据

    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校园网的广泛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Internet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已迫在眉睫.Internet学习网站的建设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切入点.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对专题内容开展深入地学习、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导、管理和帮助.

    作者:杨丽全;王惠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护理学基础》技能模块教学的实践及探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必须进行相应改革.市场经济时代,医院间激烈竞争,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信誉,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中,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在下临床实习前练就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为了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技能教育,把护理专业技能教育分割成几个模块进行教学.现就<护理学基础>技能模块教学探讨如下.

    作者:王丽华;章晓幸;周爱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介绍了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提出加强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合理用药、适当的穴位按摩和重视排便训练可有效减少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

    作者:王凌云;周清宏;余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效果的方法

    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在手背静脉穿刺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静脉穿刺时血管选择可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如静脉显示仪),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选择穿刺方式,尽量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掌握止血带的佳使用方式和时间,注意进针的角度、手法及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

    作者:朱寿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病人双腔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

    介绍血液透析病人双腔静脉置管过程中预防血栓形成和导管感染的研究进展.强调选择合适浓度的肝素溶液封管、有效的皮肤消毒方法、棉质纱布的应用、导管材料的改进、合适的置管时间等的重要性.

    作者:陈燕燕;杨小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及护理.说明只有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才能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

    作者:戚云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帮助.但CAG术前、术后常有明显的血压波动.为进一步研究CAG对血压的影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我们对66例病人CAG前后的血压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永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龄骨科手术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的护理

    [目的]观察高龄骨科手术病人术后使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方法]采用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级的方法观察本组病例的镇痛效果,同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0%以上的病人镇痛及镇静效果满意,少数病人出现并发症,经过及时处理和有效护理均治愈.[结论]高龄骨科手术病人使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大多疗效满意,但必须加强观察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丽娜;魏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低温消除等离子体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简称鼾症,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表现为睡眠中出现反复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1].近年来推出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装置,利用射频能量以非热驱动的过程控制性切除组织以达到组织减容的目的[2],是治疗OSAS的新方法,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陈莉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脑室外引流病人的术后护理

    脑室外引流术(extra ventricular drainage,EVD)主要通过纠正脑脊液循环障碍,分流颅内脑脊液以缓解颅内高压状态,是神经外科的常用技术之一,临床应用广泛.现将脑室外引流病人的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规范和简化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救护中的应用

    急诊严重创伤伤员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创伤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和/或心脏压塞而导致病人迅速死亡.快速输血、补液、合理应用升压药可使80%~90%病人获救[1,2].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我院急诊科2001年6月在多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强化了院前急救和院内程序化抢救、重症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动脉断裂出血介入治疗、手术等,抢救成功率显著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力;侯云生;张新亚;刘占河;杨光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影响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及对策

    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由于体外循环的应用,肺淤血、肺不张,肺动脉高压等导致肺顺应性下降,术后伴随呼吸运动的氧气消耗量是术前的5倍~10倍,呼吸工作量增加[1].人工机械通气可以减少呼吸做功,维持氧气供需及酸碱平衡,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可能出现诸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ed associated pneumonia,VAP)[2],肺不张、脱机困难、气道损伤、费用增加等不利影响.因而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管理,创造条件早期脱机,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3,4].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的控制、比较、分析影响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及早期脱机,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可行性.

    作者:王伏生;侯冉;马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护理干预,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方法]根据病人RNADL评定量表得分及存在障碍,制定康复护理干预计划并给予实施,出院前1 d进行RNADL评定及效果评价.[结果]经3个月康复护理干预后,47例病人自理能力全面提高,28例病人完全自理,16例病人基本自理,3例病人部分自理.[结论]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元姣;王雅莉;郑彩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鼻腔肿瘤术后拔除纱条时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鼻腔肿瘤病人手术后拔除鼻腔纱条时出现昏厥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1998年5月-2003年12月行鼻腔手术的65例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例病人在拔除纱条时出现昏厥,经过及时治疗,症状缓解,均无后遗症.[结论]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差是发生昏厥的基础,疼痛不适等不良刺激是发生昏厥的诱因.适时的心理疏导、拔纱条前充分润滑、分次拔除是预防昏厥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秀杰;郑美春;林咏琴;胡创英;宋凤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适时体位干预及改进体位垫在甲状腺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适时进行体位干预并使用改进后的体位垫,对减轻或避免病人术后头痛、腰背痛、呕吐的作用.[方法]将42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分成两组,A组220例,采用普通体位垫及常规手术体位;B组200例,术中进行体位干预并使用改进后的体位垫,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头痛、腰背痛、呕吐发生率.[结果]B组头痛、腰背痛、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进行体位干预并使用改进后的体位垫,可避免或减轻病人术后的头痛、腰背痛、呕吐的发生.

    作者:庄春柳;黄步英;陈燕珠;张翠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稀碘伏灌肠预防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文献报道[1,2]其病死率80%以上与感染有关,且肠道细菌易位所致的继发感染是导致SAP死亡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如能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感染率,对SAP的预后很有意义.近几年来,我科应用稀碘伏盐水清洁肠道,防治SAP的继发感染,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雅芳;冯俊芳;万雪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肾活检病人中的应用

    经皮肾穿刺活检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成功率高、对肾脏损害轻、并发症少等特点[1].针对肾穿刺活检病人的特点,我科建立了肾穿刺活检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该路径对55例肾活检病人实施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策;郭美宜;于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肾穿刺术后病人卧位及卧床时间探讨

    [目的]探讨肾穿刺术后卧位及卧床时间对病人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肾穿刺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穿刺点包扎腹带,且用0.35 kg~0.50 kg砂袋压迫,平卧硬板床8 h,卧床24 h;实验组术后穿刺点包扎腹带且用0.35kg~0.50 kg砂袋压迫,平卧硬板床6 h,卧床24 h.[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缩短了病人平卧硬板床时间,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作者:谢小华;何永成;朱丹;何秀娟;马光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浴足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运用中医护理理论,观察浴足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单纯以药物降压)和联合治疗组各60例;联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每日早、中、晚温水(水温39℃~45℃)浴足并按摩30 min,疗程2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血压正常、好转及达标率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浴足护理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对老年保健,稳定血压效果较好.

    作者:艾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血磁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病人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血液磁极化疗法(简称血磁疗法)是一种物理学疗法,它是应用血磁治疗机通过调节核磁共振场和电子自旋共振场,结合离子活化氧,通过法拉第旋转效应,克尔磁光效应,配伍分子激活剂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质代谢,增加胆固醇的移出,同时降低血黏度,溶解附壁血栓,防止血栓形成,改变血液流变学.我院于1996年7月开始用血磁疗法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凤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血管内科常规体温测定次数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病人入院后常规体温测定的合适次数.[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省级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病人200例,观察其入院后的前3日,常规每日测4次体温(06:00、10:00、16:00、20:00)与每目测1次体温(16:00),体温阳性率变化情况.[结果]每日测4次体温与每日测1次体温,体温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非传染性疾病新入院病人入院后前3日常规每日测4次体温,简化为每日测1次体温,可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作者:王丽霞;姜小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观察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占绝大多数.由于病理机制不明确,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1].我们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对7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型)病人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薇;刘象鹏;牛运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应用华法令的护理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尤其是高龄人群,60岁~69岁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2.0%,80岁~89岁的发生率为9.0%[1];在心房颤动病人中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较高,60岁~69岁为1.6%,大于80岁为3.0%[2].华法令是目前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应用有效的口服抗凝剂,但由于存在出血的危险性,故临床应用受限.老年病人临床应用必须选择合适的有效剂量.本文总结了我院28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应用华法令的护理体会.

    作者:蔡叶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穴位注射治疗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后头痛疗效观察

    头痛是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年轻女性多见,常出现在穿刺后12 h~36 h.多数病人持续几天后症状消失,少数病人可迁延数月.传统的治疗方法操作复杂,疗效不确切,采用穴位注射,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俊英;刘洋;石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门诊病人的家庭护理

    我院2001年7月-2004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259例275眼,现就超声乳化术后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介绍如下.

    作者:张跃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无偿献血采血环境的质量管理

    无偿献血的采血环境是献血者体现仁爱、完成献血全过程的地方.为提升社会公益形象,确保献血者达到佳心理状态,保证血液质量,近年来,本站把重视采血环境管理提到议事日程,收到良好的效应,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叶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胃肠肿瘤持续化疗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氟尿嘧啶属时间依赖性药物,需通过持续高浓度静脉缓慢输注,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而增强抗癌活性,从而获得佳疗效[1].本组病人采用一次性输液泵48 h持续化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性副反应的预见性护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眼底病诊断检查的重要方法,在眼科临床中广泛使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我们对812例行FFA检查过程中发生副反应的316例病人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郭九玲;刘文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门诊静脉化疗病人的护理

    [目的]为门诊静脉化疗病人寻求更适合的护理模式.[方法]运用现代护理指导思想和程序,建立个性与共性相结合,以院内为主、院外为辅的护理模式对静脉化疗病人实施护理.[结果]实施新的护理模式后药液渗出血管外病例减少.[结论]门诊开展静脉化疗病人新的护理方式使病人掌握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程度上升,既节省费用又得到了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病人满意度提高.

    作者:李倩华;曾漫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护士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因此如何做好临床药物治疗的执行和监护工作,并协同医生搞好有效、合理、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素兰;伍晓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氨气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种化学物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可避免的发生.2004年8月,我市龙文区发生的氨气泄露事件,迫使仓库周边1 000多名职工及居民连夜紧急疏散,事故造成1人现场死亡,39人中毒,我院一次性救治25例急性氨气中毒病人.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莉;陈晓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眼外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眼睛是人体感知外界万物的主要器官[1],当外伤突然发生视觉障碍时,会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术后双眼包扎,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压力很大.因此,眼外伤病人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现将98例眼外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马素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增强老年人心理免疫力的影响

    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免疫力就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运用适宜的心理干预方法,引起积极、愉快、舒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有关神经中枢对免疫系统发生积极的影响,以加强其功能活动,从而起到延缓免疫系统老化,延年益寿的目的.现就几种心理干预方法对增强老年人心理免疫力的影响,探讨如下.

    作者:王文艳;刘守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防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又称1型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慢性疾病,它产生和分泌胰岛素过少,由此影响血糖代谢.胰岛素是由胰腺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在1型糖尿病病人中因自身抗体的免疫反应破坏了胰岛细胞,使胰岛素合成减少.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由先天遗传得来或由毒性化合物、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引发所致.我们对80例可疑1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淑红;肖凌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预防褥疮护理卡的应用

    卧床病人易发生褥疮,除与病人自身疾病有关外,也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褥疮预防进行有效管理,可使褥疮的发生率降到低.我科应用自制的预防褥疮护理卡,对容易发生褥疮的41例病人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杨建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综合治疗溃疡期褥疮病人的护理

    [目的]观察碘酊、氧疗、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综合治疗溃疡期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7例38处溃疡期褥疮病人的溃疡创面按常规外科清创后,先予2%碘酊涂搽创面,后予密闭式氧疗20 min,再予TDP照射30 min,每日治疗2次或3次.[结果]27例38处溃疡期褥疮中,浅度溃疡12处全部治愈,坏死溃疡26处治愈25处,好转1处,有效率100%;治愈时间短10 d,长28d.[结论]碘酊、氧疗、TDP综合治疗溃疡期褥疮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作者:成联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外用治疗褥疮33例

    褥疮是对卧床病人威胁较大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我院采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爱维治)注射液对溃疡期褥疮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逯文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两种无菌敷料换药对中心静脉置管处皮肤的影响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用于临床[1],尤其是患血液病的病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静脉化疗给药,造成外周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导致药液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0%[2],影响了治疗效果又增加了机体的创伤.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通常在进行大剂量化疗及持续静脉高营养给药时,采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根据病情,留置时间为1周~4周,长可达1年[3].在穿刺成功3 d后,于穿刺处选用无菌贴膜或无菌方纱常规换药,在3年的临床观察中,护理人员发现当置管超过7 d后,使用贴膜的病人皮肤破损程度明显高于使用方纱换药的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丽;张趁;杨金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早产儿股静脉小角度穿刺法与直刺法的对比观察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常采用的静脉采血方法之一.由于早产儿发育较差,传统的直刺股静脉采血方式一次成功率较低且易造成并发症.为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护理人员对股静脉进针距离、角度和方向进行了改进,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两种穿刺法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范爱英;刘志红;董洪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多发性子宫肌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盆腔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高达30%~50%,国内报道为26%.由于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引起栓塞并影响下肢的功能,严重者可以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故术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冯果兰;宋春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回顾性分析了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资料,提示新生儿科护士应加强对患儿腹胀、呕吐、哭闹的观察,喂奶量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必须加强术后护理,以提高胃穿孔的治愈率.

    作者:李璐琳;廖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音乐疗法改善产褥期妇女抑郁情绪的研究

    怀孕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但也会出现心理和情绪变化,有报道抑郁情绪是孕妇产褥期常见的症状或寻求咨询的主要原因[1].抑郁情绪是一类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了婴儿、婚姻、家庭及社会[2].音乐疗法是一种医学心理治疗方法.为了探讨音乐疗法对抑郁情绪的治疗价值,我们将此法运用于产后抑郁情绪治疗研究.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卫华;冯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宫腔镜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宫腔镜手术因无切口,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而被病人所接受[1].我院自2003年2月开始共行宫腔镜治疗59例,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韩相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置式棉条应用于ICU女病人经期的护理

    女病人在ICU入住期间月经来潮,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加重了基础护理工作量.我科将内置式卫生棉条应用于病人经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薇薇;叶红;叶红波;周铃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糖尿病病人血压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病人血压控制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84例老年糖尿病病人依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血压控制理想组、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控制不良组及血压控制极差组.观察各组病人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高血压病史的延长,血压控制的达标水平降低.糖尿病痛史、年龄、体重指数、舒张压、射血分数、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收缩压独立相关;射血分数、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胰岛素水平是影响舒张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的控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血糖、体重;保护各脏器的功能;加强相关知识宣教;监测各项临床生化指标,及时调整落实治疗措施.

    作者:孟晓敏;李春霖;曹春琳;黄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介绍一种精密输液器的改进方法

    精密输液器及可来福接头作为新的医疗器械以其可靠性、便利性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于临床操作中.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很多不足之处,给治疗带来很多不便.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洪莹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用爱心架起护患沟通的桥梁--护理大专临床实习有感

    1998年10月,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我踏入了妇科病房,开始护理大专学习的后阶段--临床实习.

    作者:杨洁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