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范围性的疾病,近年来我国患病率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1],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配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肝阳上亢证型高血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人均来自本院2007年6月-2011年1月中医门诊就诊的病人,共入选6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9岁~78岁,平均52岁;病程1年~32年.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2岁~75岁,平均48岁;病程1年~30年.
作者:刘存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主因反复头痛伴呕吐22 d,加重伴视物成双11 d,于2008年5月19日收入院.患者于22 d 前因劳累受凉后出现额部头痛,头沉,颈痛,6 h后出现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意识丧失,无二便障碍,遂到某医院就诊.给予芬必得无缓解,予以泰诺林头痛完全缓解,颈痛仍存在.第2天行血常规未见异常,头颅CT示“右顶部局部颅板缺如,可见引流管,余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5月8日出现视物模糊,逐渐发展至视物成双,呈持续性,伴耳呜,轻微头痛,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5月12日又到某医院就诊,给予甘露醇后好转,5月14日腰椎穿刺压力>330 mmH2O(1mmH2O=0.0098 kPa),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均正常,且头痛转为持续性,5月15日再次出现呕吐,至就诊上述症状无缓解,甘露醇疗效差,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多睡,二便正常.
作者:刘倩;罗玉敏;刘萍;宋珏娴;高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高危房颤紧急电转复时联用伊布利特的强化治疗价值.方法 对2009年3月-2010年6月进行紧急电转复的30例高危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高危房颤患者单纯直流电转复成功22例,单纯直流电转复的成功率为73%,直流电转复失败的8例给予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 mg后,再次进行直流电转复,8例全部转复成功,加用伊布利特后转复成功率为100%.并且给予伊布利特注射的患者电转复能量明显低于未注射伊布利特的患者(170 J±8.5J vs230J±9.5J,P<0.01).结论 伊布利特的药物强化治疗,明显提高房颤电转复的成功率.
作者:刘道喜;唐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正常变异J波与异常J波形态之间的区别,探讨J波形态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出现J波122例(健康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显示J波者106例(冠心病组),对J波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组122例J波呈尖峰型95例,呈顿挫型15例,呈驼峰型12例;106例冠心病患者中J波呈尖峰型6例,顿挫型39例,驼峰型61例.顿挫型及驼峰型分别与尖峰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顿挫型与驼峰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J波形态与心脏事件及心肌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国风;贾志越;张溥;杨凤翔;吴元军;康雪飞;李旭亮;关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使用利多卡因穴位注射作为治疗组,普通针刺作为对照组,每天1次,疗程3d~5d.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结论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闫晓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塞漏误诊原因,以提高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0月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者624例,检查存在肺动脉检塞漏误诊者56例,以0.625 mm层厚显示的检子数为标准,计算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漏误诊数目并分析原因.结果 亚段肺动脉栓子漏诊137个,误诊22个,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漏诊42个,误诊7个.漏诊常见原因为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欠佳、重组图像层厚过厚、未应用多种方法联合观察及肺部存在疾患,误诊常见原因为图像质量欠佳、肺部存在疾患及诊断经验不足.结论 良好的图像质量、适当的重组层厚、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及丰富的诊断经验是提高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作者:段凯;林丽红;苏燕玲;韩丽萍;袁国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片,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检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并分别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出凝血指标均无影响,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早期短期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作者:杨晓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 97例慢性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 Ⅱ级~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47例为心衰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分别为92.0%和70.2%(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率及心肌耗氧量下降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更好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志民;陈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体检诊断明确高尿酸血症患者设为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正常者设为男性和女性对照组.分别对男性和女性两组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成分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腰围、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的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应予高度重视并予积极干预治疗.
作者:刘永娟;刘海红;王素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6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银丹心脑通组.银丹心脑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银丹心脑通组患者血糖治疗前后为(5.79±2.2) mmol/L、(6.75±1.24)m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在治疗后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改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糖及凝血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刚;田宇;吴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心肾内科诊疗的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多种病因分布情况,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1 538例,占72.9%;继发性高血压569例,占27.1%.2009年和2002年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分别是37.0%、14.9%,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逐年升高(P<0.01),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焦虑症及大量吸烟、饮酒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其他病因所占比例变化小.结论 2107例高血压病患者病因分布复杂,及时正确的诊断可为治疗提供参考,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赵新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计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给予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后44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等指标明显改善,3例无效改为气管插管.BiPAP治疗总有效率为88%.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张海珍;魏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88例,按合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种中的一种、二种、三种、未合并分为4组,另设对照组.记录年龄、性别、体重、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a1-微球蛋白,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公式(MDRD)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各组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增高,GFR降低;冠心病合并越多的危险因素,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增高越明显、GFR降低越明显.结论 冠心病早期出现肾脏损害,合并危险因素越多,损害越严重.
作者:刘佳云;白梅;赵三明;张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1 资 料患者,男性,71岁,主因“冠脉支架术后10年,再发胸痛20d”于2010年11月15日入院.入院前20 d,在快步行走、上楼梯及接触冷空气后即感胸闷、气短不适,伴有出汗,含服硝酸甘油或异山梨酯(消心痛)5 min~6 min后可缓解,偶有休息及睡眠中发作,当地医院冠脉CT提示:三支病变、原支架通畅,建议行冠脉造影术,故入住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血压高达180/70 mmHg,平素口服卡托普利、尼福达,血压维持在150/60 mmHg左右;糖尿病10年,高脂血症10年,吸烟40年,20支/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min,呼吸14/min,血压178/65 mmHg;高枕卧位,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min,律齐,A2> 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赵鑫峰;李崇剑;周琼;吴娜琼;尤士杰;吴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长治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13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132名健康人群作对照,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家庭月收入、病程、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年龄、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加强对老龄患者的护理、相关部门加大医疗保健投入、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庆平;原巧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期,调脂治疗临床血脂的检验值变化特点,指导临床调脂药物的应用.方法 将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时间阶段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①入院即查血脂六项;②常规辛伐他汀:血脂异常者(20~40) mg/d,每晚顿服,血脂正常者(10~20) mg/d,每晚顿服;③住院1用~2周复查血脂1次,观察临床血脂变化.对照组血脂达用药标准者,服辛伐他汀;血脂未达用药标准者(TC<4.1 mmol/L,LDL - C<2.07 mmol/L)不用调脂药,观察临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发病初活血脂“偏低”者占39.9%,调脂后,病情平稳(1~2)周血脂“偏低”者仅占25.00%,即血脂渐升高患者增多.对照组发病初治及病情平稳后均以TC>4.14 mmol/L或LDL-C≥2.07 mmol/L为起用调脂药的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调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期无论血脂值如何,均应及早常规的应用他汀类调脂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巨雅平;衡佩样;张纪元;周川;田兴智;杨玉燕;蒋春霞;朱兆刚;何玉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入选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20 mL,每日2次.对照组(44例)给予山莨菪碱片10 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服药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沛;曾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2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与否分为两组,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冠心病易患因素与典型心绞痛发作症状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明显不同.A组中2支~3支血管病变多见,B组中单支血管病变多见(P<0.05).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部位有相互对应的特征.结论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亦较严重,多支病变多见,血管病变部位相互对应.因此对临床上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心电图正常患者,亦不除外冠心病,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周青;王希章;高晓峰;王旭敏;成彦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及伴左室肥厚患者T波峰-末(Tp - Te)间期.方法 根据血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血压对照组121例(血压≤139/89 mmHg),EH组126例(血压≥140/90 mmHg),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16例.晨起空腹抽血,测血压,描记心电图.分规法测Tp - Te间期.结果 Tp - Te间期高血压组(103.3 ms±14.2 ms)与对照组(101.8 ms±12.8 m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Tp- Te间期(112.0 ms±15.1 ms)延长,与高血压组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Tp - Te间期延长,发生心脏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作者:彭冬迪;曹瑞林;李昱;邱锡荣;范琪;周艳君;朱江颖;曾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酸甘油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6例明确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注射新活素组及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组.监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肺小动脉楔压(PCWP)、总尿量、电解质及1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血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CWP比较停药后6h新活素组较硝酸甘油组降低更为明显,为(17.1±6.2) mmHg比(24.0±6.7) mmHg(P<0.05).心率,新活素组治疗30 min后较基础值显著下降(92.6±5.6)/min比(119.2±7.6)/min(P<0.05),并可维持至停药后6h,而硝酸甘油组治疗2h后心率较基础值有下降,而停药后3h~6h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 静脉注射新活素对降低PCWP迅速有效持久,而且对血压影响不大,较硝酸甘油组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
作者:闫志琳;程四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闭锁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状态,是由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因四肢瘫痪,不能言语,易误认为昏迷.其临床症状严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为进一步对本病深入了解,提高防治效果,现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例闭锁综合征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5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5例,房颤1例,糖尿病2 例,吸烟4例,饮酒4例,肥胖者3例,2例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作者:令狐红霞;冯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6例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和对照组(胺碘酮),观察两组连续治疗8周后室性早搏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3.7% vs 84.3%,(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与胺碘酮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作者:苏庆丰;张林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近20年的临床变迁.方法 将87例IE患者分为1990年-1999年37例组(前10年组)和2000年-2011年50例组(后11年组),对基础心脏病因、临床表现及致病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重由前10年的45.9%,降至后11年的20.0%(P<0.05);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也明显下降(P<0.05);后11年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推后(57.7岁±7.9岁比34.7岁±7.3岁,P<0.05);而脏器或血管检塞、贫血、血尿发生率在后11年均有明显上升,血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 近20年IE基础心脏病、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均发生了改变,对IE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及时、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IE确诊率.
作者:沈絮华;马文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标准Ⅰ导联创新连接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体健者50名,每例受检者分别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创新A、B、C导联心电图,再把左上肢(LA)电极接右耳(RE),左下肢(LF)电极接左耳(LE),右上肢(RA)电极仍接右上肢,开机做六个肢体导联心电图,比较常规导联心电图与创新连接方式心电图的差别,分析心电图变化幅值与RA、RE、LE三点电势差的关系.结果 A导联方式: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Ⅱ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完全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基本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约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B 导联方式:12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几乎完全一样;C导联方式:Ⅰ导联为等电位线,Ⅱ导联与常规导联基本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结论B导联方式基本可以替代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A、C导联方式由于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信息量减半,不宜推广应用.
作者:景永明;相晓军;张永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4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s - CRP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并测得两组TC、LDL、hs- CRP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HDL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能通过调脂、抗炎等机制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胡量子;肖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探讨心可舒片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方法 选取92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心可舒组、谷维素组和谷维素联用心可舒组,每组31例.心可舒组给予心可舒片治疗,谷维素组给予谷维素治疗,联用组给予谷维素及心可舒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T值变化,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心可舒组患者在治疗前后SAS的T值为51.17±7.27和47.67±9.00,SDS的T值分别为49.10±6.96和46.9±6.78,治疗后T值均明显降低(P<0.05).谷维素组患者治疗前后T值变化不明显(P>0.05).联用组治疗后T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分析显示,心可舒组和联用组治疗后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高频(HF)均明显上升(P<0.05),频域指标低频(LF)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可以明显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季洪燕;刘美玲;郑方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高教C-反应蛋白(hs -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选择SAP患者36例,UAP患者46例,AMI患者45例,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将研究组按病变程度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红花黄色素组(常规治疗十红花黄色素100mg/d),药物干预前后行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及hs - CRP等参数的检测.结果 UAP组、AMI组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CR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SAP组(P<0.01).红花黄色素组(尤其UAP组、AMI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 CRP值均显著下降(P<0.01).红花黄色素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浆ET、MMP -9、血小板聚集率、hs - CRP值下降(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以降低血浆ET、MMP -9、hs - CRP、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对不同冠心病患者均有益处.
作者:刘晓红;李丽琪;路卫华;来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太原市某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疗机构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问卷,对太原市某社区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为39.13分±25.28分,与上海市普通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相比,总体生存质量较低;社区心力衰竭患者中女性、性格不开朗、有家族史者、在职的患者,由配偶以外的子女或他人照顾者、运动量越少、用药种类越多,患者生存质量越差.结论 太原市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较上海市普通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低,其生存质量受性别、性格、家族史、照顾者、运动、用药种类、职业状况的影响,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在社区开展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管理,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张琦;许志红;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86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与采用银杏叶软胶囊的42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为体检时显示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冠心病(CHD)诊断依据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SMI的诊断标准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意见[2].
作者:王凤梅;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美托洛尔,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华法林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变化.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症状及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P<0.05),24 h室性期前收缩减少总有效率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 (P<0.05),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华法林用量、PT及IN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室性频发早搏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美托洛尔,且对华法林抗凝治疗无明显影响.
作者:韦旭波;朱中权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片联合基础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3例.两组均使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心脑舒通片每次2片,每天3次.两组病例在发作心绞痛时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疗程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舒通片联合基础用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基础治疗.
作者:林秋燕;曹木根;王彦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与益心舒胶囊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肥厚性心肌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0例).在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每次1.2g,每日3次,疗程为12周,用药前后观察自觉症状、胸痛、心电图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其胸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与71%,均优于对照组的70%与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有明确疗效.
作者:邢湘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鹿红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 入选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鹿红方治疗30例,培哚普利(雅施达)对照治疗30例.观察两组病例的中医症侯积分、Lee氏心衰计分系统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B型脑钠肽( BNP)、心肌耗氧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鹿红方对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0.00%,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总有效率86.67%,改善Lee评分总有效率56.67%,并可降低BNP、心肌耗氧量,升高LVEF.结论 鹿红方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与慢性心力衰竭时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作者:瞿患燕;周华;戎靖枫;张传富;杨靖;史文静;黄牧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招募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完成136例,脱落4例),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及发作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心电图、硝酸甘油服用量及其停减率,比较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心电图改善率为68.5%,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1.5%,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及发作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硝酸甘油服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异常1例,停药治疗后恢复.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孙静;王凤;刘影哲;许蔚;姜涛;周亚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例325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6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试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心舒胶囊3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6.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 - C)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地改善症状,协助降低血清LDL -C,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丁弘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涤痰逐瘀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涤疫逐瘀汤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并采用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治疗组头晕、头痛、耳鸣、肢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值(P<0.05);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Crouse评分及斑块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涤痰逐瘀汤具有安全显著的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李孝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夜间血压水平与左室重塑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关系.方法 140例EH按夜间平均血压增高与不增高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78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hs - CRP测定.结果 观察组夜间的高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低SBP、平均SBP和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窒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 - CRP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EH夜间平均血压增高患者,左室重塑较重,hs - CRP水平增高,炎症介质可能加重了左室重塑的过程.
作者:闫胜敏;李艳东;马红珍;南海燕;殷春英;李艳红;李拥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及SAA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0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正常对照组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AA,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 血浆SAA、hsCRP水平冠心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升高(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与hsCR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结论 SAA、hsCRP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标志物,能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尹建国;姜德谦;张社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流变、血脂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予养心氏片4粒,每日3次,口服,以4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液流变学、血脂,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HRV参数分别为: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为(130±35) ms、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为(131±33) ms、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为(19±33)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为(8.1±5.9) m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5.59±1.18) mPa·s,血低切还原黏度(37.01±3.18)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3.50±0.76)、全血高切相对黏度(1.99±0.51) mPa·s、全血低切相对黏度(10.70±1.20) mPa·s、红细胞比容0.37±0.02、总胆固醇(3.63±0.03)mmol/L、三酰甘油(1.70±0.0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0±0.45)mmol/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养心氏片可改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冠脉血流,改善缺血,提高HRV,调脂、降低血黏度.
作者:张璐;赵三明;刘佳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陆一竹;王贤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子硝酸酯类、美托洛尔、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2周1个疗程.结果 两组症状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心电图(ECG)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高凤敏;杨骄霞;李凤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宁心和悸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宁心和悸汤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0.0%,心电图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0.0%,心电图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心和悸汤治疗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胡熙苒;王迎春;周桔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及舒张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高血压LVH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降压组)和麝香保心丸组(降压十麝香保心丸组),两组各65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性下降(P<0.01),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UCG)参数: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早期血流峰速度/晚期血流峰速度(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醛固酮浓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改善高血压LVH及舒张功能障碍,其可能机制是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
作者:陈复琼;梁华荣;唐家荣;黄雪渊;张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B2 (TXB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及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丹红注射液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血清高教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a(TNF-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血浆TXB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记录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善情况.另选5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参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缺血,并且能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 -6、IL -8、TNF - a、MCP -1及TXB2的水平,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液黏滞度.
作者:张变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 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 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 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肾虚证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肾虚证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更加明显,临床应重视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的稳定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防治.
作者:熊伟;李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黄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术后4d开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5g~10 g加入温开水40 mL溶解后,口服或鼻饲(2~3)次/日.于术后7d、14 d免疫透射比浊法测量,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G4含量.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7d、14d时血清补体C3含量(1.36±0.30) g/L、(1.20±0.26) g/L,C4含量(0.31±0.07)g/L、(0.28±0.03)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黄可显著降低HICH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含量.
作者:方永军;胡亚莉;张毅;胡珍渊;罗卫;柯尊华;周锋;石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以银杏叶胶囊为对照评价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试验组220例以灯银脑通胶囊治疗,口服每次2粒,一日3次.对照组80例,以银杏叶胶囊治疗,每次2粒,一日3次.分别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22例(10.0%),显效58例(26.4%),有效130例(59.1%),总有效率95.5%,明显优于对照组(6.3%、15.0%、61.3%),且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 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安全有效.
作者:吴琼粉;普俊学;张友云;朱虹江;贾云;张少云;韩励兵;罗家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的多种危险因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测定9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 CRP)、血糖、血脂、有无颈动脉斑块,并调查高血压病病史、吸烟史等.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多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采用相加模型.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年龄、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CRP、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引入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出CRP、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吸烟具有统计学意义(OR>1,且OR 95% CI不包括1;P<0.05;),且高CRP和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吸烟等分别存在着统计学和生物学上的协同交互作用.结论CRP、颈动脉斑块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影响其他危险因素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高CRP和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吸烟分别存在正交互作用.
作者:吴雪梅;杨官成;牛小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血栓心脉宁片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5例,疗程28 dc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27.20±2.20) μmol/L和(26.59±1.34) μmol/L,而治疗后分别为(10.50±1.10)μmol/L和(15.21±1.17)μtmol/L;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0.88±3.09)mg/L和(21.23±3.22)mg/L,而治疗后分别为(10.29±0.98) mg/L和(15.21±1.17) mg/L.两组治疗后Hcy、hs - 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 - 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作者:罗向东;曾宪容;郭富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格拉斯哥昏述评分(GCS)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早期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 在心肺复苏后前6d,针刺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复苏后第7天,针刺组GCS评分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学政;刘新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 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 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 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刘刚;王俊华;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重度面神经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辅以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结果 发病第7天,试验组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93.10%(27/2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治愈病例.发病第3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 00%,但试验组的治愈率为63.33%(19/3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4.48%(10/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临床治愈率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毛慧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心血管研究趋向于绘制一幅分子生物学“疾病基因图谱”.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将基因分析和病理分析串联起来[1],现就蛋白质组学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总结如下.1 蛋白质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蛋白质组的概念由澳大利亚Wilkins和Willians于1994年提出,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广泛参与细胞的功能及调节,蛋白质组决定细胞乃至组织和器官的表型.不论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急慢性疾病状态下[2].
作者:齐连芬;李川洁;胡元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舌内通五脏,外系经络,有病与否,均可与舌诀之”,由此可见舌诊的重要性.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为重要.丝状乳头顶端的角质层可分化为角化树,角化细胞中含有角化物质,呈微白色.角化树的细胞及其间隙中填充的脱落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了舌苔.但有观察认为,舌苔中并不含食物碎屑[1].虽有证实舌苔中含细菌,舌苔的厚薄及苔色变化与细菌类型及数目无相关性[2].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舌苔在诊断以及判断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利;刘萍;罗玉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具有酶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补体系统在各种病理状态中扮演了角色,包括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过敏,胎儿损失,伤后轴突和髓鞘退化等等.近年来研究发现,C3在动脉硬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中水平显著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3].血液循环中的补体C3作为肝脏和巨噬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是一种有效的炎症标志,而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补体作为炎症反应主要介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4].
作者:孔俊虹;张斌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炎症学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理论实践的发展,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瘀毒致病理论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致病理论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浩;苏伟;龚少愚;陆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摘要: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清热化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h、6h、12 h及1d、3d、7d共6个时间点G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半暗带G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缺血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6h达高峰,12 h表达开始减弱(P<0.05或P<0.01),3d后降至正常水平.清热化瘀方治疗后可以上调GDNF的表达.结论 清热化瘀方可促进脑缺血后GDNF的表达,保护神经元.
作者:胡跃强;唐农;刘泰;刘尊敬;祝美珍;胡玉英;范立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Longa改良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胶囊组、复方丹参片组5组,术后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血塞通胶囊组予血塞通胶囊灌胃,复方丹参片组予复方丹参片灌胃.分别在24 h,3d,7d等时间点对以上5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积分光密度值观察梗死周围区脑组织血管新生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 复方丹参片可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减少梗死面积百分率,显著增加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因子蛋白的表达,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组织侧支循环的建立.结论 复方丹参片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了梗死灶周围的血管新生.
作者:覃仁安;张超群;余小平;胡华;周德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早期凋亡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Feeney法制作自由落体颅脑损伤(TBI)动物模型,伤后1h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检测大鼠脑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TBI组的创伤区皮层细胞亚二倍体比率分别为(8.98±1.29)%、(16.13±1.28)%和(20.11±1.40)%,损伤程度越重,亚二倍体比率越高(P<0.01).结论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大鼠创伤区脑组织细胞早期凋亡存在一定规律,它与脑细胞的变性坏死共同作用引起一系列继发性脑损伤,加重创伤后的脑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段虎斌;郝春艳;郝解贺;范益民;刘跃亭;仝海波;刘瑞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绞股蓝皂苷(Five leaf Gynostemma Herb Saponin,FGHS)时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通过改良脂肪乳剂的配方制备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应用绞股蓝皂苷20 mg/kg、36mg/kg、65 mg/kg、117 mg/kg和210mg/kg五个不同剂量组,观察大鼠血脂代谢的变化.结果 绞股蓝皂苷可明显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的水平以及显著抑制肝体重比,同时绞股蓝皂苷210 mg/kg剂量组将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从125.50 U/L±25.81 U/L降至89.25 U/L±28.41 U/L,并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下调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结论 绞股蓝皂苷可以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纠正肝脏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纠正实验性高脂血症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
作者:沈楠;许文频;李敏;欧阳琼;马捷;骆涵之;李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伴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药物(斑点蝰蛇毒、组胺)触发斑块破裂,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生化方法检测AS家兔的血脂及氧化应激水平;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 Time RT - PCR)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TIMP2以及相关炎症介质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TUNEL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斑块内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论 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的机制有,减轻AS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脂质过氧化;降低MMP2含量,升高TIMP2含量,减少AS斑块内的基质降解,调节基质代谢;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减少斑块内细胞凋亡增加斑块稳定性.
作者:王怡;牛子长;何斌;解小刚;刘剑;王未沫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硝苯地平组(Nif组)、连萸药对组(LY组),每组8只,以正常WKY大鼠为对照组(WKY组),8只,共4组.WKY组和Model组予以生理盐水,Nif组予以硝苯地平溶液,中药组予以相应配伍剂量的浓煎剂,连续灌胃4周,测量大鼠灌胃前和灌胃4周末大鼠尾动脉的收缩压.第4周末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ET、CGRP的含量.结果 与Model组比较,中药组大鼠4周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ET含量降低(P<0.05),CGR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与Nif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对黄连、吴茱萸对S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增加CGRP的含量有关.
作者:卜宪峥;吴华芹;胡元会;褚瑜光;宋庆桥;王师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和5-羟色胺(5- HT)浓度的影响,探讨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研究药物组(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30 min后研究药物组给予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药液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按照6 mg/kg给予琥珀酸舒马普坦溶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予以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4h后腹主动脉采血,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 H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痛宁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浆NO的浓度,且能明显升高血浆5- HT的浓度(P<0.05).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降低NO浓度及升高5- HT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宁胶囊可以调节偏头痛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的水平,可能是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付秋菊;杨德功;黄厚才;王志国;姚盛名;朱婉华;田耀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mRNA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Balb/c小鼠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方式,建立重复感染早期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60只.运用病理学及RT- PCR法,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以及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可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小鼠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抑制小鼠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安静;陈会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海马EphA4 - ephrinA3的分布特点及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了解EphA4 - ephrinA3对在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中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的四血管夹闭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TUNEL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6h、24 h、48 h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检测Caspase 3的活性,并以western blot检测EphA4及ephrin A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Caspase 3活性在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升高,再灌注6h、24 h、48 h(OD值分别为2.30±0.19,2.20±0.28,1.90±0.015)与shan组(OD值为1.100±0.01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组织EphrinA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再灌注6h、24 h(IOD值为2.05±0.12 vs 0.78±0.02,P<0.05),与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48 h逐渐回复至对照组水平.EphA4也有缺血诱导的增高,再灌后6h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2.21±0.12 vs 0.72±0.03,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CA1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明显增高,其时间过程与Caspase增高的时间过程一致,提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增高可能在CA1区神经元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乃红;王锐;王晔;李建国;张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C组),对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大鼠模型的海马神经元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对TUNEL、XIAP及Caspase -9阳性细胞进行测定.结果 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TUNEL、XIAP及Caspase -9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5);盐酸法舒地尔组TUNEL、Caspase -9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XIAP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SE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内TUNEL、XIAP及Caspase -9表达均明显增加,盐酸法舒地尔能够减轻海马神经元细胞TUNEL、Caspase -9 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XIAP的表达.盐酸法舒地尔可能通过促进XIAP生成进而抑制Caspase -9表达,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耿瑜;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郝庆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症,一般指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对头痛病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疾首”的记载.头痛作为病名首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动则病:渔(肿),头痛……其所产病:头痛……”[1].《内经》称为“头痛”“首风”“脑风”.李杲首先将头痛明确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内伤头痛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以痛势绵绵、时痛时止、长久不愈为特征.在临床上患者为头痛所苦而就诊者,多是发作性头痛,发则疼痛剧烈,头痛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大多为内伤头痛.笔者治疗内伤头痛,强调重视外邪,尤其是外风,善用祛风药,效果显著.
作者:贺立娟;王玉来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