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5098
  • 国内刊号:14-1298/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94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临床医学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8期文献
  •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均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使其避免或减少哮喘发作,一旦发作能得到及时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霞;任凤云;刘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防治措施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疗法已成为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药溶液浓度高、刺激性强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等都易引起静脉壁的化学性或感染性炎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的原因,给予积极预防.

    作者:刘连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PSB人工皮治疗Ⅱ度烧伤的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PSB人工皮治疗Ⅱ度烧伤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Ⅱ度烧伤创面病人实施PSB人工皮治疗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2例患者86处烧伤创面中,浅Ⅱ度烧伤创面5 d~10 d愈合,深Ⅱ度烧伤创面12 d~18 d愈合.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和消毒隔离,控制创面感染,预防创面和人工皮受压,是保证PSB人工皮治疗Ⅱ度烧伤创面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一湘;陈运祥;郭剑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的护理体会

    自控硬膜外镇痛泵(PCEA)是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根据术后应用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呼吸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以及不当的使用方式而给病人造成的危害,医护人员提供以相应的护理和监测,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玲;李红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饮食指导预防中风病人便秘的护理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预防中风病人便秘的护理.方法: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障碍与饮食习惯,实施心理疏导与平衡饮食.结果:本组72例病人,只有4例发生便秘,发生率为5.5%;心律失常发生14例,发生率19.6%,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中风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郑冬杏;黄春燕;洪贵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校准基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钙(Ca)、葡萄糖(Glu)、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蛋白(TP)、尿酸(UA)及尿液(Cr)、该测定中不同标准基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血清校准液和水溶性标准液校准仪器,测定上述生化项目并进行t检验.结果:100份血清样品测定结果只有Ca存在统计学差异.80份尿样品测定结果中Cr有明显差异.Cr 50倍稀释前后测定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准确性实验结果中,Cr用水溶性标准校准仪器,测定水溶性样品准确度高.血及尿Cr回收试验结果,分别以血清校准液和水溶性标准液定标测定结果为佳.结论:标准液基质效应对临床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血清样品测定用血清校准液,水溶性样品用水溶性标准液.

    作者:陈志龙;张斌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60例正常对照者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对组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血脂和载脂蛋白差异有显著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和载脂蛋白的改变,并在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HD)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缚鲲;时兰春;王宪灵;安黎云;白云;刘艳丽;陈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血清AST/ALT比值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都属于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正常时血清内含量较低,当肝细胞受损、肝细胞膜的通透性亢进时,其血清中两种酶的活性迅速增加,临床上常将AST与ALT同时检测,并记算其比值,两者比值的连续监测可了解肝脏功能的恢复状态及肝细胞的损伤情况.我们对我院2003年87例各种肝病及12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AST、ALT测定,然后计算其比值,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红美;史新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MCV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验观察及相关探讨

    目的:比较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不同情况,进而探讨MCV与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先用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作为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及糖尿病患者组的MCV,两组结果采用t检验作比较,然后制备3名健康体检者的7份不同葡萄糖浓度系列抗凝血,并测定其MCV,同时分离血浆用CIBA CORNING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糖浓度,再将MCV与血糖浓度作相关性检验.结果:糖尿病组MCV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体外试验MCV随血糖浓度上升而增高,呈正相关(r>0.875,P<0.01).结论:无论体内或体外,随血糖浓度增高都将导致MCV增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MCV增高,一定要结合血糖浓度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作者:许尊泽;徐晓玲;马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食管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9例食管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MMP-2和MMP-9阳性表达率食管腺癌分别为84.61%、76.92%,明显高于食管鳞癌50.00%、43.48%,P<0.05;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93.33%、8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1.38%、37.93%,P<0.01.结论:MMP-2和MMP-9在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760例高血糖患者血脂分析

    目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血脂异常,处理各种血脂异常原则不尽相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四项测定并分类,探讨糖尿病的血脂异常类型.方法:760例血糖>7.0 mmol/L的标本进行血脂测定,其中男性374例,平均年龄52岁,女性386例,平均年龄55岁,并进行分类讨论.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血脂异常,其中以甘油三酯(TG)升高的人数多348例,占总人数45.8%,其次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人数303例占总人数39.9%,胆固醇(TC)升高240例,占总人数31.6%,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171例占总人数22.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以TG和LDL为主.从本文760例高血糖患者血脂分析看出LDL升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并且TC升高HDL降低也有一定比例.TC、LDL、HDL各项都是心血管病的独立致病因素,是不能忽视的指标.糖尿病人应定期进行血脂测定,针对不同血脂异常类型或者各个独立指标进行不同调脂治疗,对糖尿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帮助.

    作者:张传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宫颈分泌物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我院门诊不孕患者和非真菌、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的CT共5 467例.结果:CT的感染率为9.26%,而且存在季节性的感染,夏季的感染率高于冬季(χ2=60.689,P<0.01);CT在不同年龄组的妇女中感染率差异存在显著性(χ2=17.582,0.01

    作者:蔡桂丰;黄翠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患者不同疗效的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乳腺癌、大肠癌、原发性肺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生化显色叠加反应方法测定了80例乳腺癌、87例大肠癌、11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好转、病情恶化等三阶段的血清TSGF水平.比较各组结果,并结合临床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治疗好转的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而病情恶化的患者,其血清中TSGF水平明显升高.但对于不同的癌症,其相同的临床阶段(分为治疗前、治疗后病情好转、病情恶化三阶段)的TSGF水平并不完全相同.结论:TSGF在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是一项具有参考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宁学玲;钟继兴;宁学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血尿酸测定在几种常见老年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人口的逐步老年化,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腔隙性脑梗死等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均成为老年多发常见病,且这些疾病又不同程度伴有高尿酸血症[1].本文对274例确诊为上述4种疾病患者血清尿酸进行检测,旨在发现高尿酸血症,并探讨高尿酸血症在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春康;苏振文;郑洪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病人凝血指标分析

    目的:检测肿瘤患者凝血指标(APTT、Fbg)与恶性肿瘤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了67例恶性肿瘤,35例良性肿瘤、22例炎性病变标本中的血凝指标(APTT、Fbg).结果:Fbg在3组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APTT、Fbg的表达又与恶性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的生存期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APTT、Fbg在恶性肿瘤侵蚀、转移过程中有异常表现,可决定预后及部分生物学行为.

    作者:沙云凤;季之森;商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5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治疗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和老年组,对各组的文化教育程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就诊时间、诱因和病因、早期症状、并发症、预后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文化教育程度影响对疾病认识和就诊时间老年组与青壮年组有差别,以及影响静脉溶栓率和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由于年龄差异影响早期症状不典型和并发症多且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导致就诊延误、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和年老危险因素多,临床上易漏诊、溶栓率低、并发症多且严重、死亡率高,对临床工作中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和治疗要慎重全面.

    作者:黄梓就;谢小春;黄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4例治疗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1].自1998年6月至2004年5月,我们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膝关节冲洗术、膝关节髓内截骨减压术、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志良;王文;裴贤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糖尿病足的临床综合治疗观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及DM人寿命的延长,这一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多.因DF具有病情重,发展快,截肢率高的特点,仍为临床治疗难点[1,2],现将我科收治的30例DF总结如下.

    作者:邓尧利;邱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置管冲洗预防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

    目的:为提高跟骨骨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8月36例因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置管冲洗治疗.结果:36例38足均未发生切口裂开、皮肤坏死、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置管冲洗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左海宁;邱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儿少见心律失常误诊为感染性心肌炎五例分析

    心律失常是因心脏激动产生或/ 和传导异常,致使心脏活动变为过慢、过快、不规则或各部分活动的顺序变化,或在传导过程中时间延长或缩短.在小儿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律失常为常见,过早搏动等异位心律亦较常见,其次是传导阻滞[1].而心室扑动,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及干扰性房室分离等心律失常较为少见,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极易误诊为感染性心肌炎,现将我院近4 a来收治的5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玉强;孙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低血糖昏迷21例临床分析

    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的主要能源,但脑细胞糖储量有限,每克脑组织约2.5 μmol/L~3.0 μmol/L,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因此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昏迷[1].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共急诊收治低血糖昏迷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振华;高慧芳;魏丽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近十多年来,剖宫产率正逐年增加,剖宫产术本身产后出血比阴道分娩多.因此,重视剖宫产产后出血十分必要.多年以来,采用催产素和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而麦角新碱又不能应用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为寻求一种安全、高效的预防方法,我们对100例剖宫产妊娠在胎儿娩出后,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600 μg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分析如下.

    作者:高彩霞;刘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肝源性糖尿病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共67例,占所有病例的97.10%,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主,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32例;慢性重型肝炎11例;肝硬化为24例.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见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作者:张毅;许东发;陈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的临床观察

    笔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椎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治疗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古立香;彭福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Dixon术后吻合瘘预防体会

    目的:探讨按TME原则行双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后如何预防吻合口瘘.方法:对104例该类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未进行预防性结肠造口的情况下,104例病例中仅6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77%.结论:完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TME原则Dixon手术的吻合口瘘发生率.

    作者:王大巍;穆殿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尽快的使冠状动脉开通和血运重建对于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保护心肌的泵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提高早期存活率.因此,早期实施再灌注治疗是AMI重要的治疗方法.它包括溶栓疗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而其中溶栓治疗尤其是静脉溶栓治疗以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疗效肯定,成为AMI的标准治疗之一.溶栓治疗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6 h内为佳,但12 h以内治疗也有一定效果.现在临床常用的溶栓剂主要有链激酶(SK)、尿激素酶(UK)、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均为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启动-放大纤溶的有效药物.我们开展AMI溶栓治疗,受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35例老年肺炎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疾病间的相互作用,判断患者用药合理性及提出用药建议;评估老年肺炎临床用药情况,以便于指导临床实践.方法:以<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导,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35例65岁以上老年肺炎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流行、传播,提高治愈率.结果:所用药物涉及抗生素16种,以及具有消炎作用的两种中药制剂.联合用药普遍,治愈率34.28%,好转率65.71%.结论:抗生素用药基本合理,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及病原学诊断和药敏实验选择高效、敏感药物,依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良反应合理给药,有效实施药学监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巧圣;曹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加强血透患者心理护理的意义

    目的:探讨加强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疏通、开导,搞好感情沟通,与患者亲属一道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辅以必要药物治疗,以了解心理护理在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医从性以及并发症中的作用.结论: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医从性,减少透析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友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8例

    笔者近两年来运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8例,并与西药治疗者39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华;张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气管高反应性,在外源性和内源性刺激因素触发下而导致广泛的、可逆的气道狭窄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1].哮喘的治疗原则以抗感染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近年来,我们在上述方案的同时加用丙种球蛋白,效果显著.

    作者:张金浩;董爱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BALP测定在佝偻病早期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危害婴幼儿生长发育,是国家重点防治的小儿四大疾病之一.防治该病的关键是在于早诊断和早治疗.我院2004年2月至6月开展了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测定试验,进行佝偻病的早期诊治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孙玲玲;耿艳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肝脓肿诊断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肝脓肿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5 s、60 s和120 s.结果:肝脓肿增强扫描的典型CT表现为:①动脉期灶周楔形或片状一过性强化;②门脉期显示环靶征、簇状征;③延迟期脓肿壁及水肿均为等密度,仅坏死区无强化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脓肿具有特征性,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朝文;潘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产后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经皮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双侧髂内动脉或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部分大出血患者还使用微钢圈栓塞.结果:DSA血管造影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或者其分支子宫动脉,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分支造影剂外渗,或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或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造影剂呈片状、小点状外渗,或子宫动脉明显扭曲;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加上微钢圈栓塞后即作DSA造影显示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已栓塞,造影剂无外渗,临床20例出血立即完全停止,1例出血逐渐减少,对症治疗后1周内出血停止,2例栓塞术后仍出血而作全宫切除术.结论:应用急诊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作者:张高尚;李晓群;张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上常见,但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我们对本院2004年4月至8月间收治的50例VBI患者进行颈部彩超检查,其中30例行颈部MRA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VBI的病因诊断.

    作者:刘辉;高春红;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MRI及CT在脊柱损伤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MRI及CT是目前诊断外伤性脊柱损伤的客观有效的方法,也是鉴定伤情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19例外伤性脊柱损伤的分析,对MRI及CT在外伤性脊柱损伤的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宋秀丽;刘彦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诊断明确的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其中介入治疗组50例患者接受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治疗,对照组70例接受输卵管通液术及保守治疗.结果:介入治疗组(98条输卵管)及对照组(132条输卵管)输卵管再通率分别为94%、31%,妊娠率分别为28%、7%,再阻塞率分别为21%、64%.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安全、简便、有效.

    作者:陈小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的肾脏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的肾脏安全性.方法:60例做增强CT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肌酐(Cr)<110 μmol/L]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B组,Cr介于111 μmol/L~178 μmol/L之间).所有患者于造影前及造影后24 h、48 h、72 h抽血测定肾功能尿素氮(BUN)、尿酸(UA)、Cr,另外收集尿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α1-MG.结果:A组使用碘普罗胺造影后24 h、48 h、72 h的BUN、UA和Cr等各项指标的改变与造影前基础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尿α1-MG在造影后24 h有显著升高(P<0.05),但其值尚在正常范围,无临床意义.B组的Cr和尿α1-MG在造影后24 h和48 h有不同程度升高,它们与基础值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72 h后大致恢复到基础值水平.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安全,对肾功能轻度损害的患者有一过性肾脏损伤,但是这种损伤在短期内可恢复.

    作者:胡洁之;翁志蓬;刘杰明;潘石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切吸

    本文报道了我院采用切吸仪(APLD)[2]行腰椎间盘切吸术600例的体会.髓核切吸平均重量1.8 g,经1个月~12个月的随访,优良率2000年以后达94%,2000年以前90%.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新方法,据国内外多数报道,疗效满意,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时间短,一次性治疗率高,无严重并发症.笔者认为应严格选择适应证.精确定位下施术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孙万兴;桑俊勇;姜丽花;董瑞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彩超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彩超研究73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血管内-中膜的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的面积及积分,并检查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73例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值增厚,斑块形成的异常者占56例,检出率76.7%:对照组中有检出率2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分辨彩超诊断技术对冠心病不同时期的患者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指导治疗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管敏;朱阿丽;周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十二指肠淤滞症临床X线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临床表现对十二指肠淤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十二指肠淤滞症患者均行X线钡餐检查,对其X线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有特征性X线表现,造影剂在十二指肠第三段的中三分之一和远三分之一处突然停滞.结论:X线钡餐检查对十二指肠淤滞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海燕;孙常防;尚随阳;杨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分析

    目的:评价CT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80例HIE的CT表现,初次扫描在1 h~38 d,复查扫描为3个月~1.5岁,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讨论.结果:HIE根据CT表现分为轻、中、重度.结论:CT检查是对HIE进行临床诊断、正确处理、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作者:郭文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B超在药物流产前后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B超在药物流产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0例欲选择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于用药前后进行B超检查.结果:用药前B超检查选择适应证,选择出具有药物流产适应证者313例,筛查出带环妊娠、宫外孕及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药物流产禁忌证及不适应证者共27例.用药后B超检查判断药流效果,药物流产成功者284例,流产不完全者26例,继续妊娠者3例,使临床选择其他方法流产.结论:超声监测在药物流产前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功能损害及预后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是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疗效肯定.但是TACE在控制、破坏、杀灭原发肿瘤的同时,往往加重肝功能的损害、促使乙型肝炎病毒在肝内的复制,而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肝功能又是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一平;许绍雄;尚国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MRI FSE T2和FSEIR序列成像技术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FSE T2WI)和快速反转恢复脉冲序列(Fast SE-IR)在外伤性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3例外伤患者运用FSE T2WI和FSEIR序列进行扫描,将两种序列扫描的显示效果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SEIR序列检出病灶76个,FSE T2WI检出病灶54个.FSEIR序列在椎骨挫伤、脊髓挫伤及椎旁软组织挫伤水肿的显示优于FSE T2WI,特别对急性挫伤灶性水肿区的显示更敏感.结论:FSEIR序列能抑制来自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内脂肪组织高信号的干扰,进一步发现和明确FSE T2WI成像上没有或可疑的病灶,从而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脊柱外伤的位置、范围和受损程度.

    作者:周亚比;田执南;陈观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成人慢性肠套叠的CT诊断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8例成人慢性肠套叠的病人,全部均为继发性, 27例良性病变,其中息肉15例,平滑肌瘤6例,腺瘤2例,4例脂肪瘤;1例为腺癌.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①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史长,可自行复位,肠壁血运障碍发生率较少;②成人慢性肠套叠CT表现为靶形肿块,肾形肿块或慧星尾征,CT发现原发病变7例.结论: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可以明确诊断,但对原发病变的发现及定性有一定的限度.

    作者:赖寿伟;杨华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法莫替丁与H1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124例疗效观察

    124例单用H1受体拮抗剂治疗疗效差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联合应用法莫替丁治疗4周,结果显示临床痊愈率和显效分别为85.4%和10.5%,表明法莫替丁与H1受体拮抗剂联合用于这类H1受体拮抗剂不能奏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台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前,银杏叶制剂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舒血宁注射液即是由银杏叶制剂的一种水针剂.本文应用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在报告如下.

    作者:闫加菊;徐穆民;彭云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卡维地洛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50例病人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5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在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标准用药基础上,卡维地洛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目标剂量,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临床心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减小,经检验两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提示卡维地洛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标准用药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左室重塑,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作者:田路军;史鹏;闫金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比较它们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12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氯胺酮全身麻醉组(PK组),n=60;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RO组),n=60.PK组: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 配成混合液(PK液),切皮前,先给予丙泊酚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5 min后给予氯胺酮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按丙泊酚剂量以每小时4 mg/kg~8 mg/kg微泵输注PK复合液,按需调整给药速度.RO组:①先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 :注入0.33%罗哌卡因15 ml~20 ml;②再行颈深、浅神经丛阻滞: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4 ml和 5 ml.结果:PK组麻醉效果优为60例(占100%),术中血压、心率平稳,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在94% 以上,术中无呕吐及呼吸抑制等情况.RO组:麻醉效果优为51例(占85%),良为9例(占15%),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1例,喉返神经阻滞3例,术中出现血压升高7例、心率加快7例,SpO2均在94%以上,术中无呕吐.PK组麻醉效果优于RO组.结论:PK组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优于RO组,副作用少.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麻醉效果佳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信发;郑妈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子痫剖宫产12例临床分析

    子痫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抢救及时,可降低母儿死亡率.大量资料表明,子痫除药物治疗外,剖宫产是抢救子痫的一种有效手段[1].本文是我院近年来对12例子痫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盛杰;刘晓辉;张玮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126例体会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优缺点.方法:分析126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均获成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术有相似的效果.

    作者:陈世民;解凤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87例体会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常用术式,我科自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间共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7例.有关体会如下.

    作者:张照宏;吴业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异丙酚结合脑电双频指数在门诊胃肠镜检查麻醉中的体会

    在门诊胃镜、肠镜检查时,为减轻病人痛苦,我院自2002年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选2003年11月至2004年9月中62例病人,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静脉推注异丙酚麻醉,体会如下.

    作者:尚书军;李长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规范直线加速器使用和管理是保证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重要因素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在三维空间上通过拉弧或多野非共面集束照射,使靶区的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一致,靶区得到剂量均匀的精确高剂量,周围组织或器官受到较少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放射反应和后遗症.3DCRT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手段,通过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三个过程,保证了放射治疗的精确性.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终要通过直线加速器来实现,故规范直线加速器的使用和管理,在保证3DCRT的准确实施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1997年7月开展3DCRT以来,通过规范直线加速器的使用和管理,保证了3DCRT的准确实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作者:王永刚;刘跃;陈宏;林旭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静脉推注致休克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因咳嗽,憋喘5 d,于2004年2月16日来院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10 a.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9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7.3/10.6 kPa一般情况良好.

    作者:孙英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4例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诊断

    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临床上少见的关节疾病,以形成关节内单发或多发的游离体为特征.X线检查对确定诊断和了解手术切除或复发情况均有较大价值,下面就我院从1989年至2004年间共收集14例总结如下.

    作者:郑得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体会

    目的:通过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对慢性肥厚性鼻炎进行治疗.方法:表面麻醉后,用微波手术治疗仪特定探头凝固下鼻甲肥大部分,使肥大的下鼻甲组织收缩,改善鼻腔通气状况.结果:128例中,痊愈10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微波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无出血,费用低,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农民肺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0岁,因晾晒发霉稻谷半天,突然咳嗽,吐痰,量不多,黏稠白色,胸闷,气短,急来我院门诊,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4次/min,急性病容,神志清,口唇无紫绀,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无畸形,双肺可闻及捻发音,心率80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肝脾未触及肿大.化验白细胞7.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胸部X线:两肺纹理增强,两肺弥漫1 mm大小结节状阴影.三次痰涂片查到霉菌孢子.痰培养查到霉菌.肺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血清检查放线菌作为抗原,血清抗体沉淀试验阳性,根据病人有接触发霉稻谷史,相应的胸部X线表现,痰培养查到霉菌,血清沉淀试验阳性,可诊断为农民肺.

    作者:李健敏;于云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价值

    本文对2002年至2003年我院17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超声检查,了解其回声及血流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评价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颅内钙化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

    颅内钙化性病变主要通过CT检查来发现及定性诊断.形成颅内钙化的原因涉及较为广泛,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钙化.生理性钙化主要有大脑镰、松果体、苍白球及脉络丛的钙化;病理性钙化其原因很多,钙化的形状、大小、数目、密度及位置因病因不同而各异,因此我们通过对钙化性病灶或伴有钙化的病变进行分析,可确诊某些疾病[1,2].本文仅讨论病理性钙化.

    作者:解耀锃;霍晓恺;李吉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浅谈临床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

    临床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培养和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入医生角色的过度.而带教老师的素质则直接影响实习的质量.下面结合我们多年来的临床带教工作经验,浅谈临床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性.

    作者:张志华;罗悦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专护生开展护理教学查房的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大专护生开展护理教学查房模式.方法:规范护理教学查房模式、人员结构、现场准备、查房的步骤.结果:提高了护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专科临床护理技能,锻炼了护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结论:在查房中,设计以护生为主讲的教学模式,可以教给护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蔡立慧;方毅贞;李庐;黄芳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护理专业教师的发展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终体现于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专业性发展的追求,是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方向是: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道德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作者:樊永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糖尿病病人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的指导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王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12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进行手术配合.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 min~185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80 ml~300 ml,均无并发症.结论:掌握腹腔镜仪器和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掌握改良膀胱截石位(Trenclen Lenburg体位)的护理,熟悉手术步骤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配合的重点.

    作者:申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脑出血患者插胃管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脑出血患者常需留置胃管给予鼻饲营养支持、给药,观察有无应急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但插胃管时常屡遭失败,有时因反复插管造成患者鼻黏膜损伤,耗费了护士不少时间和精力,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为了提高该类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我们仔细分析了插管失败的原因,对插管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体会如下.

    作者:赵敏;侯月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必可酮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必可酮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其对大呼气流速 (PEF)的影响.方法:45例患儿给予必可酮吸入,疗程12个月,同时口服酮替芬3个月,测定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PEF,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控制14例(31.1%),显效20例(44.4%),有效8例(17.8%),总有效率93.3%,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PEF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必可酮吸入治疗小儿CVA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乐;蔡坚;郑忠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配合药物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处理外,增加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并用病情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对照组为(9.951±3.811)分,治疗组为(12.942±4.41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平均所需次数:治疗组(15.542+5.108)次,少于对照组(20.083±7.051)次(P<0.05).结论:超短波并调制中频电疗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杨冬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提高老年患者的康复治愈率.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3年7月住院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组各34例,康复护理组术后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程序.结果:6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康复护理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康复护理可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

    作者:林爱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按摩足部反射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探讨

    慢性腰肌劳损是常见的多发病,病程迁延较长,久治不愈,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药物治疗又无较好的治疗方法.足部反射区疗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此方法注重整体治疗,通过按摩足部反射区能启动机体自我调节机制,增加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能力,克服内外疼痛因子而达到疾病减轻症状的目的,其疗效有其独到之处,经此法治疗132例慢性腰肌劳损病例,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方长民;李小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临床输血感染环节分析

    临床输血感染是医院感染中的一部分,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其表现和后果却非常严重.从血液采集开始,存放、分离加工、储存、运输、领取、存放、输注都是相关的环节,希望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分析,找到关键所在,以期在具体工作中使输血感染降到低,同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利益.

    作者:陈云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2003年至2004年西安地区街头采血中ABO血型鉴定错误的分析

    血型的准确鉴定是无偿献血和临床输血的关键环节,在街头无偿采血的大批量鉴定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ABO血型鉴定错误,笔者就西安地区2003年至2004年147例ABO血型鉴定错误进行回顾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曼君;席国秀;高亚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等容血液稀释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观察等容血液稀释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发病在48 h内的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等容血稀释治疗和普通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等容血液稀释治疗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对于老年人脑梗死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贾恩虎;胡琴芳;屠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对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4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浆vWF:Ag、血浆GMP 140、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t-PA活性下降.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及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病情及血管病变的程度.

    作者:伍伏英;周建耀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应用耳声发射技术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3867例报告

    听力缺陷是新生儿出生时常见异常之一,据调查统计,先天性听力缺失的发病率在新生儿占1 ‰~3 ‰,这种情况如能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如配戴助听器,进行耳聋康复治疗)可利用婴儿神经发育的可塑性,使婴儿的语言功能尽可能得到正常发育,将听力缺失时对婴儿各方面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低程度.上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纷纷立法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我院自2002年9月起利用耳声发射,即OAE对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传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动态分析空勤人员年度体检指标白细胞总数有所降低的趋势

    目的:保持空勤人员身体素质,增加飞行耐力,提高飞行年限.结果:通过对飞行员逐年体检对比发现白细胞有逐渐降低至低临界值附近的趋势.讨论:通过飞行这种特殊行业环境分析,缺氧、空气震动噪声、各种空中理化因素对空勤人员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免疫功能低下,间接引起白细胞降低的现象是明显存在的.只有减少空中环境影响,消除飞行疲劳,合理调控飞行时间,科学飞行,加强营养,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才能提高飞行员素质,真正做到飞行安全.

    作者:吴灿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菌毒绝杀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腐蚀性的检测

    菌毒绝杀为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为了解其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腐蚀性,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腐蚀性的检测.结果:以含二氧化氯20 mg/L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作用10 min,对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含二氧化氯30 mg/L溶液作用10 min,杀灭率均为100%.该消毒剂对金属有中度至重度腐蚀.其二元型包装存放于54℃下14 d,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为5.76%.该消毒剂为杀菌效果、稳定性较好的消毒剂.

    作者:卢秀杰;刁晓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