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4287
  • 国内刊号:22-1257/R
  • 影响因子:1.27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72
  • 全年订价:2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临床医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肾移植术后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在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体会

    目的观察抗CD3单克隆抗体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164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42例移植术后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5 mg/d)为治疗组;其它122例为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及CM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年、2年及3年人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治疗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1.9%)比对照组(28.7%)低(P<0.05),且首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对MP冲击治疗效果好.治疗组CMV感染的发生率(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对提高移植肾存活率,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预防及治疗CMV感染.

    作者:张玉华;王伟刚;周洪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牛垂体bFGF的纯化及生物、生化性能检测

    我们从牛垂体中提纯了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并对其一些性能进行了研究.

    作者:王晓红;孙庆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顶叶区病变手指运动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fMRI)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层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它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的因素,是一种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的有效方法.它已经被用于认知科学、心理学、药物滥用等多个研究领域[1-3].尤其是对神经肿瘤学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4,5].本文对2001年6月~2003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5例顶叶区病变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图像进行回顾性报道.

    作者:张惠茅;李祎;周生岩;阚兴亮;杨海山;来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根据AP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选的45例AP患者分为水肿型20例和出血坏死型25例.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入院第1、4、7、10天血清PCT,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AP患者血清P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出血坏死型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水肿型,且持续较长时间(>7天).结论PCT可以作为AP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宋秀琴;时兢;俞娅芬;穆会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病人血清胃泌素,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对各种恶性肿瘤进行化疗前后胃泌素(Gt),铁蛋白(SF)对比观察,发现其变化规律与病情及化疗药物有直接关系,对临床用药,疗效判定有一定帮助总结如下.

    作者:方世满;李卓朝;许秉权;孙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及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结果,揭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在培养中加入不同型及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对平滑肌细胞刺激,然后用MTT比色方法,观察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D-Hcy促进平滑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D,L-Hcy与L-Hcy在一定浓度时,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D-Hcy、D,L-Hcy、L-Hcy在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方面,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只有D,L-Hcy及L-Hcy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程度与D,L-Hcy及L-Hcy的水平呈正相关,而D-Hcy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L-Hcy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程度与D,L-Hcy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与D-Hcy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捷;崔丽艳;王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25(OH)2D3对体外人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1,25(OH)2D3对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成脂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离心法分离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MSCs),以1,25(OH)2D3作为分化诱导剂对细胞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细胞增殖率;测细胞浆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并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液试剂盒及苏丹Ⅲ分别对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组织化学染色,计数.结果1,25(OH)2D3干预8天后,实验组的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经1,25(OH)2D3干预12天,胞浆ALP含量高于对照组,二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细胞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苏丹Ⅲ+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减少,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二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25(OH)2D3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有轻度抑制作用,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同时上述结果也反映了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间存在的反变关系,从而进一步表明二者来源于同一前体细胞的可能性.

    作者:程力;袁风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目的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方法剪切、胶原酶消化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BXSB小鼠)胸腺,进行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经剪切、胶原酶消化的BXSB胸腺植块,在体外培养2~3天后,可见上皮样细胞从植块长出,8~15天后胸腺上皮细胞在培养瓶底部长满,细胞间通过胞浆突起连接成网孔结构.当原代培养的细胞长满瓶壁的90%左右时可传代,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剪切、胶原酶消化法简便易行,可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建立了稳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

    作者:刘波;毕黎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博莱霉素所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不同时期肺组织细胞中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IL1,IL-8,TGF-β)的动态变化.结果用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组织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1在1 d内mRNA的含量是对照组的1.8倍(t=13.16,P<0.01)持续升高,2周后有所下降;IL-8在1 d内高于对照组1.6倍(t=10.67,P<0.01)持续性升高无明显下降趋势;TGF在1~3 d增高是对照组的1.9倍,但1~2周中有下降的趋势,3~4周再次表现为高表达,并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这些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可能作为肺间质纤维化的进程的启动因素和肺间质炎症反应的直接参与者.

    作者:张捷;李晓霞;张云霞;申万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绒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

    目的通过建立绒癌JAR细胞的裸小鼠动物模型,探讨有关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将JAR细胞接种至裸小鼠胁腹部皮下,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带瘤生存时间;尸解裸小鼠,取组织行显微镜下观察和作透射电镜检查;监测血hCG变化(FLA);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的hCG和PECAM-1表达情况.结果JAR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成功率为90%,移植瘤呈紫蓝色,切面出血坏死明显;显微镜下见滋养细胞大量增生,有大量血窦和新生血管形成;电镜下滋养细胞核分裂相多见,核仁多个,胞浆富含线粒体和内质网.免疫组化染色示滋养细胞hCG(+)、PECAM-1(-),血管内皮细胞hCG(+)、PEAM-1(+).结论与正常妊娠过程中滋养细胞侵袭母体血管机制相似,恶性滋养细胞也能够侵犯裸小鼠的血管,并取代宿主的血管内皮细胞hCG可能与血管生成有关,绒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临床药物试验的研究.

    作者:李娟清;石一复;胡东晓;赵承洛;周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疾患之一,其中严重的是宫颈癌,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HPV的亚型,现在发现已超过100种,其中感染生殖道的HPV亚型有近30种,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2,3] .

    作者:蔡兰;刘颖;瞿文珍;谢军花;邹先进;王梅;姚爱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鼠仔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进行鉴定.方法取周龄大鼠骨髓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DMEM(含20%胎牛血清)培养、传代,碱性磷酸酶和苏丹Ⅳ染色,流式细胞仪测MSCs表面标志CD44和CD45.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苏丹Ⅳ染色阴性,CD44、CD45表达甚微.结论所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未分化的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细胞,可认为是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杨柏梁;刘雅娟;郭丽;凌翎;将鸿阳;刘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氯化镉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对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增值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下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比色微量分析,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PC12细胞增值影响.②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的氯化镉、不同作用时间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化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抑制作用,而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分化无显著的影响.

    作者:王欣;孟洪琪;凌翎;张春霞;龙英丽;林文华;叶军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素标记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目的通过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BsAb)的免疫学活性进行检测.方法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应用标记好的免疫荧光双特异性抗体对人膀胱癌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直接染色,并同时以正常膀胱粘膜标记作为对照组,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显色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标记后的抗体,通过凝胶过滤法收集PBS洗脱第一个荧光素结合蛋白峰,测定F/P比值约为0.82.标记后抗体对膀胱癌组织及对照组正常组织分别进行标记显色,膀胱癌组织呈黄绿色荧光,而对照组正常组织无任何荧光显色,其中膀胱癌组织切片标记显色率约为90%,正常膀胱组织切片显色率为0,两者相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对膀胱癌组织有特异性结合能力,证实了我科所制备的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生物学活性.

    作者:魏巍;刘秋菊;王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自由基和NO影响

    目的研究亚低温状态下,大鼠急性脑缺血时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改变,探讨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5只,缺血组及亚低温组又根据缺血、亚低温时间不同分为:3 h、24h、48h、72 h亚组(各组均为5只).动物模型参照Longa、Koizumi和刘亢丁等人的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结果比较缺血组和亚低温组,可见亚低温组栓塞侧脑组织SOD的生成和释放明显增加;亚低温组血清中NO、NOS的生成和释放明显减少.结论亚低温状态下,氧自由基系统及NO、NOS的改变,是其保护缺血神经元的重要机制.

    作者:孙宏霞;付铁娟;刘亢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新鲜国人成年男性12侧前臂标本的掌长肌腱及其腱周组织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其大体形态,分别测量掌长肌腱腱性部分的长度、宽度(腱性部分中点处的宽度)及腱周组织的长度.结果掌长肌腱周围存在腱周组织,且长度大于其腱性部分;掌长肌腱的腱性部分长度为12.40±0.68cm、宽度(腱性部分中点处的宽度)为3.66±0.36 mm、腱周组织的长度为15.50±0.60cm.结论应用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肌腱缺损、大限度减轻肌腱粘连具有可行性.

    作者:魏壮;李军;刘飙;谢升伟;尹维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结核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亚类水平检测

    为了解结核病与IgG及其亚类水平变化的关系,从IgG亚类水平探索肺结核病人体液免疫状况,我们采用ELISA法测定了60例健康人和50例肺结核患者的IgG亚类水平,并将肺结核病程中二个主要时期的IgG及IgG亚类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肺结核患者IgG及IgG亚类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有差异,且与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作者:崔文玉;王琦;闫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与尿白蛋白的对比分析

    脂蛋白(a)[Lp(a)]是由载脂蛋白(a)和Lp-B100通过二硫键连接的脂质颗粒,具有抗纤溶及参与脂代谢的特性,现已发现血液中Lp(a)水平与心绞痛、心肌痛、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称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特别是在Ⅱ型糖尿病肾病中是否增高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对照比较非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以及Ⅱ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及Ⅱ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者之间Lp(a)水平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谷东红;辛晓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拓扑替康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AN3CN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拓扑替康(TPT)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AN3CN生长的抑制作用及TPT对诱导肿瘤细胞调亡的作用.方法共分为5组,对照组:不加TPT,治疗组根据所加TPT浓度的不同分为:20μg/L组、40μg/L组、80 μg/L组及160μgL组.MTT法检测各组在不同时间经TPT处理后的肿瘤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经TPT处理24小时后的细胞周期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治疗组不同浓度的TPT对AN3CN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40μg/L组和80μg/L组随药物作用的延长,肿瘤抑制率也显著增大,各治疗组C0/G1期的细胞比例数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其中40μgL组、80μg/L组和160μgL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治疗组的细胞在形态学上呈细胞调亡的表现.结论TPT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AN3CN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诱导肿瘤细胞调亡是TPT抗肿瘤作用的机理之一.

    作者:关颖;付莉;宋改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冷冻保存对人精子顶体酶活性影响

    目的了解冷冻对人精子顶体酶活性影响.方法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冷冻后精子顶体酶活性明显低于冷冻前(P<0.05).结论冷冻后人精子顶体酶活性减少.

    作者:刘睿智;郭航;孙妍;薛百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oxC5基因内2个SNP位点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研究

    目的在前期工作定位的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易感区域12q13.1~13.3内,选取HoxC5基因内2个已知单核苷酸多态(SNP)rs2071448、rs2071450,检测其在单纯性CHD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单纯性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结合测序分析108名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200名正常人2个SNP位点基因型,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编码区SNP位点rs2071448未检测到多态;位于HoxC5基因3,侧翼序列的SNP位点rs2071450存在A/G多态,且患者组G等位基因频率及AG、C,G基因型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oxC5基因编码区SNP位点rs2071448在中国东北人群中可能不存在;3,侧翼序列的SNP位点rs2071450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G等位基因的人发生CHD的危险性相对增高.

    作者:宫立国;邱广蓉;邱广斌;崔娴维;孙开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42例外伤后癔症性瘫痪患者的肌电图-神经电图分析

    外伤后癔症性瘫痪,因体检时有感觉和运动的功能障碍,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较难鉴别.常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对有些患者进行不当的手术治疗,造成患者肢体长久不恢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为了减少误诊率,进一步探索诊治的有效途径,作者对1132例外伤后肢体瘫痪的患者进行了肌电-神经电图检测,对其中42例外伤后癔症性瘫痪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许则民;刘飙;魏壮;尹维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钾通道开放剂对哮喘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作用

    采用膜片钳技术探讨哮喘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SMCs)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Ⅸ)特性的变化和钾通道开放剂对哮喘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IK的作用.

    作者:尹金植;王秀丽;马忠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的糖对疲劳小鼠血乳酸等指标的影响

    为探讨食品中糖的添加对缓解体力疲劳的意义,我们使用不同浓度的糖对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疲劳小鼠的血乳酸、血清尿素及血糖、小鼠肝糖原储备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报道如下.

    作者:张琨;邹梅;高峰;马中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肌钙蛋白Ⅰ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级及远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分级的关系和对远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19例UAP患者和14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清cTnI测定,并观察2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UAP组血清cTnI≥0.16 ng/ml的UAP患者2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8.0%,显著高于血清cTnI<0.16 ng/ml患者的10.1%(P<0.005),比数比(RR)=8.17,95%可信限为3.12~21.34.cTnI≥0.16ng/M预测UAP患者2年内发生心脏事件的灵敏度为77.4%,特异性为71.0%,阳性预测值48.0%,阴性预测值为90%.UAP组内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Ⅰ~Ⅲ级血清cTnI值也相应增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81,P<0.05)BraunwaldⅢ级患者中,血清cTnl升高者,2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9%,显著高于BraunwaldⅢ级中血清cTnI正常的UAP患者的21.1%(P<0.05).结论血清cTnI水平与UAPBraunwald临床分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对UAP患者2年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作者:刘建英;高凯;李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NV DNA的研究与探讨

    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临床上仍有部分肝炎患者的病因不明.因此,不少学者推测除现有的甲~庚型肝炎病毒外还存在新型肝炎病毒,并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存在可经肠道外传播并引起人类肝炎的致病因子[1-5].

    作者:张翠萍;孙庆国;高俊芬;彭慧颉;王佳楠;桑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以左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

    嗜铬细胞瘤分泌高浓度儿茶酚胺可引起持续性和阵发性高血压,以及头痛、焦虑、颤动、脑血管意外、高糖血症和心脏损害等.本文报道了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其心脏损害表现为左心功能不全.其中2例病人死亡,另外3例病人,手术切除肿瘤后,心衰症状改善.本文5例病人均是1980年以来于我院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患者.

    作者:孟繁波;刘勇;段修康;杨萍;王文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对小鼠工型葡萄糖载体(mGLUT1)的表达调节

    目的探讨SREBP-1c对m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SREBP-1c和mGLUT1 cDNA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SV-sport和pGL3b上.SREBP-1c与mGLUT1克隆载体同时或单独转染NIH 3T3细胞,然后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法、RT-PCR及Northern blot等方法测定SREBP-1c对mGLUT1的启动子活性调节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SREBP-1c可激活mGLUT1启动子的活性,并且可增加内源性mGLUT1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SREBP-1c可增强mGLUT1的表达,可能介导胰岛素对mGLUT1的调节过程.

    作者:李天洙;张学武;柳明洙;崔长旭;孙权;陈丽艳;尹宗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单片段检测与总抗体检测的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对国产HCV抗体分片段酶联免疫检测试剂与进口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研究来了解丙肝病毒抗体单片段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国产基因重组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区(C、NS3、NS4、NS5)特异性抗原分别包被酶标板,以间接EIA法检测75例丙肝患者血清中不同区特异性抗体,并以Abbott公司第三代抗-HCV试剂进行总抗体检测,同时做HCV-RNA检测.结果75例血清中HCV不同区抗原片段NS3、HCV-C、NS4、NS5的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3.3%(70/75)、92.0%(69/75)、70.7%(53/75)、64.0%(48/75),含两个片段以上的抗体检出率为94.7%(71/75);抗-HCV总抗体的检出率为98.7%(74/75);HCV-RNA检出率为77.4%(58/75).结论HCV不同区抗原片段的抗体检出率有差别,NS3、HCV-C检出率较高,其次为NS4、NS5.两种试剂有较好的相关性,HCV抗体单片段试剂可作为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补充试剂,单独片段抗体阳性具有一定意义,动态观察NS3、NS4抗体水平可预测IFN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雪娟;王晓宇;黄淑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化疗药物对体外培养OS-732人成骨肉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许多报道证实,抗癌药物可诱导敏感细胞凋亡[1].这为肿瘤包括骨肉瘤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2].迄今为止,有关化学激发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报道,主要局限在上皮系统及激素依赖性肿瘤方面[3],而对骨肉瘤的研究未见报道.由于诱导凋亡对靶细胞具有选择性,因此,首要的问题是阐明化疗药物能否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

    作者:张文武;袁玮;刘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UV诱变对金葡菌生产α毒素的影响

    紫外线照射是基因诱变的因素之一.不同波长、不同照射时间会使细胞DNA发生不同的变异,其结果会给子代带来不同的个体性状;相同诱变条件,由于个体差异,变异结果也不同.[1,2]

    作者:姚平;张桂荣;苏敏;刘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分析及诊断方法选择(附308例分析)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生育年龄妇女的较常见病,生育期妇女发病率达10%.但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拟通过我院收治病人的分析寻找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以期获得较好的诊断方法.现就308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文陶非;彭燕;谷秀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干扰素-α、干扰素-γ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对比研究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1]是由眼部多种疾病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它的特点是视网膜产生大量新生血管而危害视功能.干扰素(IFN)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生血管抑制剂.本研究,对比分析IFN-γ与IFN-α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旨在筛选出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药物.

    作者:李亚萍;孙大军;刘早霞;张晓光;拱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微侵袭性立体定向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将微侵袭观念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中并探讨其在确定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近10年立体定向手术经验的基础上,自2000年1月始将微侵袭观点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并对155例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118例(76.13%),炎性病变25例(16.13%),放射性坏死6例(3.87%),脑变性性疾病3例(1.94%),另有3例(1.94%)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总阳性诊断率为98.06%.共发生并发症4例(2.58%).无死亡发生.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微侵袭技术的引入则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于新;亓树彬;翟忠太;刘宗惠;田增民;李士月;徐永革;王亚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B-2癌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164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c-erbB-2癌基因的表达.结果ER、PR的表达与腋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但与临床分期呈明显负相关.癌基因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R、PR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高锐;杨德君;任宪卫;郝彦勇;宋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25-(OH)2维生素D3放射受体检测技术与化学发光受体检测技术的比较及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作为抗体调节骨质代谢中心环节的DHCC,对激素分泌具有较大影响,还具有促进细胞分化,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分泌,调节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而DHCC检测又是进行上述各项研究及诊断多种代谢性骨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徐宝顺;舒立涛;郭薇;张培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建立酶切图谱法从日本历年本土基因型麻疹病毒株中鉴别中国输入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建立一种酶切图谱法从日本历年本土C1、D3、D5基因型麻疹病毒中鉴别中国输入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即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T-PCR-RFLP).方法对C1、D3、D5及H1基因型麻疹病毒H基因全长的序列进行分析,寻找能够从日本本土株中鉴别出输入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建立RT-PCR-RFLP方法.同时,我们又应用多株已经过序列分析确定为C1、D3、D5、H1基因型的麻疹病毒用该RT-PCR-RFLP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应用该RT-PCR--RFLP方法所得结果与序列分析方法结果一致.结论该RT-PCR-RFLP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又实用的从日本本土株中筛查H1基因型输入株的方法.

    作者:周剑惠;常新;陈超;许强;刘影;李大强;张书娟;中山哲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LN和TN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为了研究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LN)与肌腱蛋白(TN)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内膜上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内异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及内异症异位内膜病理蜡块标本LN及TN表达水平.结果 LN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ECM)中表达差异不显著;TN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腺上皮及ECM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N的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生无关,不能作为内异症的一种预测指标.TN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细胞外基质中表达差异显著,对内异症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于晓伟;岳瑛;宣兆艳;卢英强;车绍捷;杨玉兰;李林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前后的检测分析和评价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和评价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球囊栓塞疗效.方法对12例TCCF患者采用TCD检测颅底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流频谱形态,血流声频特征.结果治疗前双侧虹吸部血流不对称,血流速度增快,PI减低,频谱内部分布紊乱伴明显杂音,眼上静脉血流逆返.球囊栓塞后异常血流信号消失.结论TCD能够提供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效果的客观血流变化依据,是检测介入治疗后TCCF是否完全栓塞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王海东;刘占川;许侃;王长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绝经后妇女血清激素水平的改变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度预测

    目的分析绝经后正常和骨质疏松妇女骨代谢相关激素血清水平的改变,探讨和骨质疏松关系密切的激素,预测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度和早期诊断.方法57名绝经3年以上的妇女,测量腰椎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隔夜空腹取血测定血清LH,LH,E2,DHEA,DH]EA-S,SHBG,CT,PTH,25(OH)2D3,分析其血清水平的改变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上没有差异(57.8±4.67&58.1±5.23).绝经后妇女血清E1,DHEA,DHEA-S的水平和年龄负相关.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相比,LH,SHBG显著增高(P<0.05),DHEA,DHEAS,CT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该变化可以有效的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和预测其危险度.

    作者:刘光耀;高忠礼;刘玉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16、P53、Bcl-2表达,Ki-67标记指数与胸腺瘤侵袭性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P16、P53、Bcl-2表达,Ki-67标记指数与胸腺瘤侵袭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1例胸腺瘤患者P16、P53、Bcl-2、Ki-67的表达.结果胸腺瘤P16、P5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58.5%、41.5%,Ki-67标记指数(Ki-67 LI)为9.55%±6.75%.P16、Bcl-2蛋白表达与胸腺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均无关系.P53蛋白表达和Ki-67LI与胸腺瘤侵袭性相关(P<0.05,P<0.01),Ki-67 LI还与胸腺瘤预后有关(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和Ki-67 LI可为侵袭性胸腺瘤诊断提供依据,Ki-67 LI还可作为估计胸腺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郭占林;田燕;高旭东;赵龙;张玉龙;梁俊国;刘志平;朱宪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3的检测在狼疮肾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白细胞介素-13(IL-13)于1993年命名,由活化Th2细胞、活化的单核细胞、CD8+细胞、B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多效应细胞因子,分子量约为10~17 KD,其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的产生、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抗体的分泌、阻止细胞凋亡的功能[1-4],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倍受重视,但IL-13在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N患者血、尿IL-13含量,观察LN患者血尿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谢建平;张国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癌基因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大肠癌组织及10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癌基因C-my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大肠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结论癌基因C-my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但表达程度与癌症病理分级不相关.

    作者:姜涛;田晓丰;张广;任辉;张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简称慢粒,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恶性增生性疾病.各种年龄均可以发病,在我国占白血病中的20%,仅次于急粒和急淋而位居第三.慢粒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一般病程可分为三期,慢性期(稳定期),加速期(增殖期)和急变期,慢粒的确诊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诊断,一般可分为血象和骨髓象的细胞形态学诊断,细胞化学染色,急变期的免疫分型检测及细胞遗传学Ph染色体的检测等.现就慢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在慢粒的诊断,治疗评价,病程判断及预后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威;何成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耳垂血涂片上血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临床诊断意义

    通过对临床血液常见规标本的实际检测中发现,用血球自动分析计数仪检测血象指标时,80%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准确性、重复重复性均较好.

    作者:王慧;周行;贺海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超声显像与钼靶检查对小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超声显像和钼靶检查用于乳腺癌的诊断见于国内外许多文章,一般认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对于小乳腺癌的诊断尤其是二者的对比分析至今尚少有报道.本文选取了我院2000~2003年经超声和钼靶检查的小乳腺癌的患者,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意义.

    作者:徐贵颖;蔡勇;王长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脾动脉栓塞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脾动脉栓塞术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栓塞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胜军;高舒华;田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细菌学检查对前列腺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

    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尿路感染是一种长期、反复、不易治愈的感染,我们对74例前列腺术后患者,用不同标本杯采集方法进行细菌学检查,探讨一种对前列腺术后尿路细菌感染的敏感、准确的诊断方法.

    作者:刘淑文;张学英;张洪雁;娄若康;刘学霞;张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五分群国产试剂在雅培CD3700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上应用的评价试验

    CD3700血细胞分析仪是雅培公司生产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利用多角度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流式细胞术、激光检测和电阻抗法原理对血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等进行分析.该仪所用试剂有: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及鞘液.雅培公司提倡用CD3700做血细胞分析时应用该仪配套试剂,但配套进口试剂价格昂贵.我们通过对57例体检标本在CD3700血细胞计数仪上分别用国产和进口两种试剂进行了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燕;吴坚;潘峰;张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

    尿常规检验广泛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对无症状人群进行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对疾病进展的监测;治疗效果或并发证的监测;滥用药物检测等.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是发挥尿常规检验功能作用的基础和关键.

    作者:刘春英;朱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表浅淋巴结肿大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淋巴结是机体防御器官之一,由于抗原刺激后,即出现增生和肿大是多种疾病常见和共有的表现,本次研究应有高频彩色多普勒与能量图超声技术观察各种原因所致肿大淋巴结,从二维声像图和血流速度变化对良,恶性病变加以鉴别进行探讨,为临床的早期诊疗提供帮助,降低恶性淋巴结肿大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张桂芬;何艳慧;赵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酶法测定乙酰乙酸试剂盒评价

    乙酰乙酸(ACAC)是酮体的重要成分之一,约占正常人酮体总量20%,是脂肪酸通过β-氧化产生的,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正常含量的乙酰乙酸对人体无害,糖尿病患者由于糖的利用降低,或饥饿时由于糖的代谢障碍,大量动用脂肪,乙酰乙酸的量都会积累.乙酰乙酸即可转化成丙酮,也可以转化成β-羟丁酸.酮体形成过多会引起所谓的酮血症和酮尿症,前者血液酮体升高,后者尿液酮体升高[1].为此,我们研制酶法测定乙酰乙酸试剂盒,其基本原理如下:

    作者:于永光;李晓光;吴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方法的探讨

    近年来,引起临床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因其多种耐药,耐药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实验室及时检出产ESBLS菌株,加强监测,防止其传播,十分必要.检测方法有多种[1],各有优缺点.NCCLS推荐的纸片筛选法和确认法以及非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法比较经济方便,适用于基层医院和所有医院.

    作者:包秀花;许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辽河油田职工血脂4项水平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根据我们在辽河油田地区收集的体检调查资料做血脂4项的统计分析,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病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梁英杰;齐国春;于少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晕车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来院就诊的儿童检测血常规,经常发现白细胞数超过15×109/L,而这些儿童无任何细菌感染指征,未服用可使白细胞数增高的药物,在采血过程中非常合作,不存在因情绪激动致使白细胞数升高的因素.针对这一反常现象,我们做了详细的研究,得出结论,晕车可致使儿童白细数明显升高.

    作者:杨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清二胺氧化酶速率测定法及对先兆流产监测的研究

    目前采用常规的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比较烦琐,准确性不高.为探讨一种新的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方法,以及研究DAO和先兆流产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良一;张泽芬;张柏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3例

    1临床资料例一:患者,女性,8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七年余,伴活动后气促一月入院.查体:BP150/85mmHg,心界左下扩大,HR 70次/分,心音有力;双肺听诊(-);腹部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胫前凹陷性水肿.

    作者:姜雪;蔡则骥;张象贤;鲍晓荣;高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和误诊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旨在更进一步提高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孙志霞;王雪;杨冬艳;高东梅;刘丹;田丹;伊莲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诊断学创新性人才培养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桥梁课,学科涉及范畴十分广泛,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实验诊断学担负着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与临床医学的重任.为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科学发展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是实验诊断学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培养医学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作者:侯治富;刘强;谷树严;王立群;王维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