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701
  • 国内刊号:33-1050/G4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9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护生人文关怀与职业软技能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护理情境模拟实训课中的应用.方法:在实训课中引入微格教学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教学评价总分、软技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人文关怀知识与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格教学能够促进护理软技能与人文关怀知识与能力培养,值得推广.

    作者:马荣华;朱桐梅;艾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循证护理教学设计

    循证护理在护理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掌握仍然不足,循证护理能力整体偏低,循证护理教育有待加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循证护理课程教学情境的确定、教学资源的提供、协作学习的促成、意义建构的促进及教学评价的途径进行设计,以期改善循证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能力.

    作者:梅姣姣;范秀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生物化学国际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教学探索

    精选国际经典教材佐贝版《生物化学》、黑姆斯和胡珀版《生物化学》以及诺贝尔奖官网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有关生物化学知识的重大发现等国际优质教学资源,采用“微课插件、案例研讨和复习手册”等方式,补充当前《生物化学》教材中“缺乏或不全面、重要并且必要”的学科知识,提高课程学习效率,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夏循礼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综合知识竞赛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引入综合知识竞赛在病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学生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综合知识竞赛,通过学生终的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评估竞赛应用效果,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与综合知识竞赛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并且竞赛成绩与理论成绩呈正相关.结论:通过病理学综合知识竞赛有助于学生们提高学习兴趣,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薛荣;朱兰;孙影;江依凡;吴爱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视频应用的调查与分析

    对医学全日制本科临床专业大学三年级进行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视频应用并开展调查与分析,调查围绕局部解剖学实验视频的播放内容、时间、效果等情况,分析局部解剖学教学视频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及学生的认同程度,以改进局部解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茜;刘江;耿菲;张志勇;王莹雪;崔逸爽;任博;司道文;刘奕蓉;张宇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TSP与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SP与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锦州医科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6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TSP结合TBL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TSP与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孙丽敏;张涛;贺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医学技术类专业实施效果分析及对策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医学技术类专业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调研,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作者:孟凡云;冯桂芝;范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BL教学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2016年核医学规培生随机分2组,分别实施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规培结束后,进行理论、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2种教学法的优劣.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技能考试成绩及教学法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应用于核医学规培教学中,能显著提高住院医师的实践能力,促使其早日具备独立从事核医学工作的能力.

    作者:田国梅;康正;栾厦;姜廷军;曹学良;赵长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谈妇产科PBL教学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

    目的:探讨妇产科PBL教学过程中注重循证医学培养对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学生按学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PBL模式进行授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考核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学生在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中注重循证医学思维培养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郭亮生;朱维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深刻认识形成性评价内涵 促进教学评价改革

    正确把握形成性评价概念的本质,才能深刻理解形成性评价的内涵.通过综述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内涵进展、目前对形成性评价认识的主要误区、国内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开展形成性评价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更好地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教与学.

    作者:方永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CBL联合PBL教学在泌尿系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名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的情况下分为传统方法教学组、CBL联合PBL组,每组50名.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CBL联合PBL组基础理论考试、病例分析考核分数及学生自我评估表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L+PBL教学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明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CBL联合PBL教学法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CBL联合PBL教学法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年在我院急诊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共48人随机均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CBL联合PBL教学法及传统LBL教学法进行授课,急诊科进科前和出科前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出科前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以评估学习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BL联合PBL组在临床操作能力、自我学习沟通能力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西医临床诊疗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和理论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PBL联合CBL教学法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应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自我学习和沟通能力.

    作者:刘福生;王苏妹;刘锦;郑香春;李淑芳;朱颖;沈威;潘惠惠;方晓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多维度评价指标及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通过对本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前后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分析,为完善实习教学工作及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采用自建的量表和数学模型对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2016年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Mean=4.2471)比2014年的质量(Mean=3.5495)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采用自建的量表和数学模型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可信度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子旺;齐硕;张新华;王文军;刘江华;文兰;陈国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系统化护理带教在分娩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对系统化带教模式在分娩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在分娩实习护生中选择41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例数为20名,行传统带教的模式)、观察组(例数为21名,行系统化带教的模式),分析两个小组不同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在理论知识、满意度以及技能掌握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优,且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系统化带教的模式合理应用于分娩室中,有利于提高分娩实习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作者:杨兰兰;赵丽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综合教学模式在内镜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在内镜室实习教学中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综合教学法.方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内镜室教学实践中的异同,并从多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综合教学法在个指标中都优于传统教学法.目前内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在诊治消化道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探索优异的教学方法为内镜室未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作者:姜慧芬;胡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以PBL为主导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以PBL为主导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随机分为以PBL为主导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比较两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在教学前后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提升明显,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PBL为主导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效果.

    作者:莫敏玲;孙佳;方露燕;贡亚平;姚静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BL+CBL+TBL整合教学法在急诊本科护理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整合医学时代PBL+ CBL+ TBL整合教学法在急诊本科护理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专业本科2011级实习生87人作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2012级实习生96人作为实验组,采用PBL+ CBL+ TBL整合教学.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理论、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理论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整合教学法能全面提高急诊护理学员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作者:王倩梅;张莉;张燕群;艾美梅;冯婷;朱朝娟;郝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订单定向医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的评价调查

    目的:了解订单定向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效果.方法:特选取118名订单定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暑期社会实践,要求他们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然后,对他们社会实践的内容及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8名订单定向医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持肯定态度,且效果显著.讨论:低年级医学生开展早期接触临床具有明显优势;订单定向医学生提早进入基层医疗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鼓励学生多动手,提高实践能力;规范早期接触临床的内容.

    作者:胡笑甜;姚小康;徐卫琼;赵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元组合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析对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采取多元组合教学方法对带教质量影响.方法:纳入对象有实习护生58例,时间为2017年,其中29例随机抽选自本院未推广多元化教学护生将其设为对照组,另29例随机抽选自本院应用多元组合教学方法护生并设为实验组.对护生带教前后相关资料对比分析后归纳多元组合教学方法对护理带教工作质量影响.结果:两组护生于带教后接受考核,实验组护生在理论、实践及综合技能方面分数均有优越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完成带教后填写本院自制护理带教评价问卷,实验组护生在各方面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多元组合教学方法,能够让带教内容更具针对性和连贯性,提升护生学习主动性,值得推广.

    作者:韩继红;余静;张海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对护生鼻胃管置入成功率和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提高护生鼻胃管置入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校护生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参与群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40例护生作为对照组,40例护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教学模式为传统带教,研究组教学模式为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比较两组护生的鼻胃管置入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生的置管成功率为95%,对照组护生的置管成功率为77.5%,组间数据比较具有高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值依次为(4.21±0.02)分、(3.98±0.12)分、(4.10±0.16)分、(3.89±0.11)分,对照组护生的上述项目分值依次为(2.11±0.21)分、(2.43±1.01)分、(2.54±0.17)分、(2.41±0.17)分,组间数据比较具有高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校开展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护生的鼻胃管置入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提高方面意义显著,是一项可行的教学模式.

    作者:魏虹;刘刚;郑舟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疗情境再现式自主学习法对生理学教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学专业采用医疗情境再现式自主学习法对生理学教学的影响.方法:设计合理的医疗情境教学材料,并从多个角度评判效果.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并积极参与该方案.考试成绩显示,开展该教学方案的章节得分率提高了,且参与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未开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情境再现式自主学习法明显提高了生理学教学的成效.

    作者:罗斌;唐俊明;吕艳霞;李海霞;吴艳;张璟璇;熊顺华;任永生;陈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TBL教学法在麻醉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联合临床病例讨论在麻醉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麻醉科实习的学生30名,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5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组15名,采取TBL教学联合临床病例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得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于临床带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TBL教学联合临床病例讨论的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均能够获得明显的提升,学生对于医院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科临床教学方式.

    作者:叶永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国家电子书包与PBL教学法相结合于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对在校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的方式,探究以国家电子书包为工具,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与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有机结合在医学免疫学的实践应用中的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作者:胡琼莹;黄亮;周智东;骆慧颖;王佳南;王红梅;包兆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TBL教学方法在流行病学课程中的实践

    TBL教学法是以团队为基础、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应用广泛,将TBL教学法应用于预防医学专业的流行病学课程中,在教学过程中,TBL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团体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使其自主学习更具有效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谢志平;张晓杰;韩云峰;祁艳波;葛杰;贾月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专业新生系统解剖学学习力的实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护理专业新生系统解剖学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起在16级护理学院新生中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活动前系统解剖学学习能力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专业学生系统解剖学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帮助护理新生正确看待系统解剖学,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李洋;赵春华;陆珊珊;管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BL跨学科模式在医学基础教学阶段的研究

    本研究设计了基于疾病的多学科融合PBL课程,面向临床医学专业不同学期的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结果表明本课程体现了PBL跨学科模式,能促进医学基础、临床和人文等知识融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模式.

    作者:闫云辉;刘林霞;付升旗;靳艳;冯志伟;高福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概念图策略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概念图策略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宁夏医科大学2014级护理1班本科生设为试验组,2班设为对照组,在儿科护理学临床前护理综合能力训练教学中,对照组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概念图策略,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护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概念图策略是儿科护理学临床前护理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可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李胜玲;华桂珍;张海宏;朴海善;妥忠;何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问题链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质量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我教研室开展了基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为实验组、其余各班为对照组,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相关“问题链”导入实验组教学中,比对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儿科学考试合格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0).结论:实施该方法学生对儿科学习兴趣更浓、主动性更强,对提高考生合格率具可行性.

    作者:杨珊;邓冰清;蒋祥林;张明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BL教学法在眼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比PBL与LBL在眼科见习教学中的授课效果.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72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人,在眼科见习中分别接受PBL教学和LBL教学方法授课,见习结束后进行授课评价.结果:观察组在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程度、教学满意度、考试成绩等授课评价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两组在以上各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BL教学法较LBL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更好,值得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积极推广.

    作者:田歌;吴大力;彭崇信;钟舒阳;林柳燕;王云;刘建平;赵建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血液透析室低年资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提升血液透析室护理带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人,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带教;对照组7人,采取传统教学法带教,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护理综合能力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获得更好的带教效果,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患者对于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也能够到显著提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带教方式.

    作者:周慧;李红芍;娄丽妮;倪如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BL结合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理论课教学中应用及效果分析

    研究在口腔颌面外科理论课中采用CBL结合PBL教学法的运用效果.方法:研究分两组,实验组:CBL结合PBL组,授课方式采用CBL结合PBL的教学方式;对照组:LBL组,授课方式采用任课教师全程授课讲解的传统方式;依据学生课前和课后测试分数结果及课后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数来评价两组间教学效果差异度.结果:两组学生在理论课后测试分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测试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课前与课后测试分数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课后测试分数高于课前;通过理论课满意度调查问卷得知实验组学生对CBL结合PBL教学效果表示认可.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开展CBL结合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董伟;冯晓洁;戚孟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某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以浙江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和非临床相关专业共680名在校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六维职业认同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职业认同感问卷各维度得分在不同个体特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职业认同感与部分个体特征间具有负相关,职业认同感受不同年级、高考志愿等个体特征影响.

    作者:吴燕萍;沈丽娟;陈定湾;钟要红;章晔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若干理论思考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地,在医学学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回顾研究型医院的起源、发展历程,分析了研究型医院的定义、特征及内涵,进一步汲取了国内外成功研究型医院的可取经验,提出在医科大学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四个着力点,这对于在国内医科大学创建研究型医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作者:李继胜;王松灵;李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学院校教材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深化改革过程中,教材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新的教材管理体制机制成为迫切之需.福建医科大学于2013年实施了教材管理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经过4年实践检验,切实提升了教材管理与服务教学能力及成效,值得普及推广.

    作者:张丽芳;许能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公立医院绩效改革视野下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绩效改革探讨

    教学绩效评价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附属医院引入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对临床教师的教学绩效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对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学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附属医院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标准的制订、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者:金玥;向秋菊;刘道洪;郁爽;吴敏;刘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县级医院学科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县级医院学科后备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县级医院如何进行学科后备人才培养,浙江大学医学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过程培养、考试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对促进县级医院学科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余美月;申屠礼明;陈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KANO模型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选取某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使用KANO模型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KANO模型调查问卷,选取某高校93名教师进行调查,并通过质量属性分类法将教师课堂满意度进行分类.结果:教师总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为81.82%,在30项教学需求中,3项为魅力属性,12项为期望属性,11项为必备属性,4项为无关属性.结论:通过KANO模型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分析,可以有效从教师层面了解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助于高校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关注教师教学需求,从而改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作者:任丽平;张晓敏;管兰芳;朱天宇;王柳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学生个体化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逐步被重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更好地推动个人化教育培养.此项调查针对大连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2-2015级本科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旨在了解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为该专业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并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具体、实际的方针策略.

    作者:曾常茜;朱明雪;张庆镐;王云华;薛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技能课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分析SP在学生中应用反馈情况,找出SP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病人培训提供帮助,提高SP教学质量.方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对232名2014级七年制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对SP是有需求的,对于SP在体格检查中的配合程度比较满意,并且希望SP在体格检查实验课中能够给予指导和纠正,有半数学生比较满意SP在问诊和体格检查中给予的反馈.结论:在教学指导、教学反馈以及考核评价方面,SP还需要一定的提升空间.

    作者:杨艳;陈丽灵;陈红;顾笑燕;吕金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大学生对麻醉教育与专业有机结合的需求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麻醉教育与专业有机结合方面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中国医科大学采用纸质问卷,对其他7所大学网络问卷,随机抽取问卷,了解大学生的对麻醉教育与专业结合的需求情况.结果:就大学生对麻醉教学的需求情况、教学效果及就业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发现需求多元化、多因素影响是目前麻醉教学的主要特点.结论:麻醉教学中使用专业和教学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热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且有利于日后的就业.

    作者:韩光;赵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临床医生离职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的离职倾向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运用问卷调查获得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因素.结果:震撼事件、负面工作情绪与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P<0.05);职业嵌入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震撼事件、负面工作情绪及职业嵌入是临床医生离职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医院管理者稳定医疗队伍进行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何飞英;耿庆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实困境与对策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数量在不断增长,在高校中作用也越来越凸显,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及作用发挥也越来越受重视,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却仍存在这诸多现实困难,分析产生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的成因,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及实现路径,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

    作者:杜伟;华波;杜江山;岳芸;孙琳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优化策略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潍坊医学院校400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医学生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抓住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契机,从教育理念、管理制度、融媒体功能等方面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作者:谭德红;秦骁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病理学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调研

    课程考核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将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两部分,并以在校300余名本科学生为对象,调研了学生对考试模式改革的认同度、对新的考试体系的评价以及对其能力和素质培养效果的评价.

    作者:胡敏;周媛凤;张颖;叶霖;韩要武;钱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药文献检索教学与本科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基于图书馆利用和文献检索情况调研结果,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从四个维度开展研究,即理念维度:认清信息素养与科研的关系,培养创新性思维;基础维度:掌握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和信息法律常识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等;应用维度:综合知识,明确选题,评估价值;人文维度:交流验证、学会学习,是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

    作者:秦微;刘树春;王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叙事教育在护生老年照护服务意向培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叙事教育对护生老年照护服务意愿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0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见习带教,实验组接受6个月叙事教育干预,采用护生老年照护服务动机问卷和老年态度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的老年照护服务动机得分与老年态度得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教育能够提高护生的老年照护服务意愿.

    作者:李晓雷;宋平;蔡明华;曲鹏玮;柳韦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现阶段设立和加强麻醉学本科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探讨设立和加强麻醉学本科教育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我校临床医学三年级学生,本着自愿原则,录入“本科麻醉班”,比较3年录入的学生数与比例、毕业后终专业选择.结果:连续3年分别录入学生数为31人、28人、24人,占同年学生比例3.85%、3.62%、2.70%;学生对麻醉感兴趣分别为7.57%、6.74%、5.41%;“本科麻醉班”学生,50%毕业后放弃麻醉工作.结论:现阶段医学院校设立与加强麻醉学本科教育,具有必要性.

    作者:梁启胜;吴金萍;孙文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依托学科竞赛平台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吉林某高校为例

    学科竞赛作为面向大学生开展的重要实践平台,某高校通过系列举措,完善学科竞赛平台,实现有效训练和养成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创业项目走向市场提供孵化器,加强校际交流合作,打造专业品牌,初显成效.

    作者:贾翠平;王艳春;霍俊爽;辛程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整合课程CPPT讲义的调查及分析

    通过对武汉大学医学部第五届CPPT试点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整合课程之一的临床病理病生及治疗学(Clinical Pathophisiology and Theraputics,CPPT)使用的CPPT讲义存在的问题,分析CPPT讲义的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讲义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CPPT讲义的评价,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乐芳舒;陈红;胡苏萍;李盼盼;李玲玲;常亚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对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课程的现状调查,发现教学中薄弱环节,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量表对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普查.结果:90%学生重视这门课程,72.1%的学生认为课程应用广泛,60%以上学生认为教材质量与适用性、课程设置合理性好、考核方式合理性、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学基本条件、教学进度安排好.结论:教学中根据每章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加其他教学模式.

    作者:张彩萍;徐义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临床角度开设临床营养知识课程的效果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对高校护理专业开设临床营养知识课程的认知.方法:采用自设问卷方法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营养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在校学习(63.8%);74.3%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应设置符合护理专业特点的临床营养相关课程的教学;74.3%的临床护理人员希望从学校教学中获得的营养知识排在第一位是营养学方面的知识与临床疾病间的关系.结论:基于临床角度开设适应护理专业的临床营养相关课程迫是十分重要的;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认识临床营养在疾病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淑兰;贾宇巍;陈佳;王益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口腔医学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质量诊改体系建设与应用实践

    口腔医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基层医疗水平.目的:构建专业课程质量诊改体系[1],做到时时监控、处处反馈、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满足行业需要[2].方法:通过专业课程诊改机制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网络平台建设构建专业课程诊改体系.结论:三年的应用,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满足基层口腔全科医生岗位需要.

    作者:马菲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综合疗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200例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平乐推按手法、佩戴骨盆带,并配合中药薰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薰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在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可缓解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

    作者:王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港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4月-2017年6月本院1002例埋植输液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输液港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发生原因.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5.7%(57/1002).发生原因包括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导管异常5例,输液港异常10例,因不了解输液港长期留置的利弊而在化疗疗程结束即刻要求拔除34例.结论:植入输液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导管,植入后规范使用和合理维护,并需做好患者教育.

    作者:俞新燕;华于琴;尤林燕;项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6S管理对ICU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6S管理法在ICU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科室6S管理前后各选取120名ICU患者及科内护理人员,比较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护士安全意识变化.结果:6S管理后,急救物品完好率、无菌物品合格率、抢救仪器完好率、满意度及护士安全意识均高于管理前,护理不良事件少于管理前(P<0.05).结论:6S管理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降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风险.

    作者:王卓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药干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目的:考察中医药干预措施对晚期非小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经常规西药方案治疗,观察组经西药(同对照组)联合中医药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肿瘤的客观缓解率),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及治疗前后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T细胞CD3+、CD4+、CD4 +/CD8+、NK细胞).结果:两组近期疗效、B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其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结论:常规西药方案再联合中医药干预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癌近期疗效及BI评分,并改善肿瘤微环境.

    作者:林友燕;姚庆华;方晓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和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干预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对照组仅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抑郁缓解程度及治疗总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比单独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及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改善更有效,值得尝试应用.

    作者:许慧慧;何金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与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医学研究生教育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对1986-2017年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论文的年代分布、研究主题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便为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定量的参考信息.

    作者:李杏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结合住院医师规培的临床能力评价研究

    目的: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临床思维.方法:选取2014级专业学位研究生44人参加山东省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对其综合评价.时间为进病房前、第一年、第二、第三年末总评价一次,共四次.结果:方差分析P< 0.001,组间SNK检验的两两比较,第1次和第3次、第4次分别为P< 0.05和P<0.01,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生参加规培能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顾晓翠;于洁;陈松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研究生导师视角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导师对研究生指导情况的评价.方法:以临床医学导师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调查问卷调查导师对研究生指导情况的评价.结果:导师对研究生各方面表现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导师与研究生日常生活交流较少、交流频率偏低、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结论:为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应加强对研究生的多元化指导、增加与研究生见面交流沟通频率、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等.

    作者:徐凌霄;马振秋;王黎芳;王兆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8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均于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患儿共40例;实验组予以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患儿共40例.观察患儿的治疗情况、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心肌酶水平变化,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数据对比所得P< 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理想,症状改善时间较短,数据对比所得P< 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心肌酶改善情况理想,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所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改善患儿病情症状以及指标水平,疗效确切.

    作者:白敏;韩宜姚;李艳华;李珍;杜春晖;顾承萍;黄烈平;蔡锡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52例脑血栓患者经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对脑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152例脑血栓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76例,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组(76例,常规西药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方剂).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1年复发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用药后两组均无严重药物副作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较治疗前改善,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更明显(P均< 0.05);随访1年中西医结合组无复发病例,常规组2例(2.63%)复发,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预后,且用药安全性好.

    作者:张军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我医院进行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86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单用美托洛尔和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比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出现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作者:王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研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经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参与实验,入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划入两组,对照组(n=28)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28)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的手术处理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远期疗效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优良率基本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时间、远期疗效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基本相当,但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相对更适合作为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一种首选手术方案.

    作者:张伟;陈芒芒;黄力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名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CVVHDF(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组和CVVHDF+ HP(血液灌流)组,比较各组临床效果.结果:CVVHDF组和CVVHDF+ HP组28天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VVHDF+ HP组在改善SOFA评分、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效果优于CVVHDF组.CVVHDF组和CVHDF+ HP组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VVHDF和CVVHDF+ HP均可以显著改善感染性患者器官功能恢复,且以CVVHDF+HP治疗效果更佳,并无明显出血风险,安全性高.

    作者:石林惠;董绉绉;叶龙强;裘晓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探

    移动学习是伴随着移动通信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学习方式,作为传统高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研究从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智能手机的特点与本教研室断层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运用于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形式与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思考.

    作者:白桂芹;许仕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预防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向慕课教学模式转变途径的探究

    慕课网络课程的产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这一创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大力促进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运用慕课教学能够使预防医学教学高效化、规模化、信息化、公平化.慕课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推广具有深远意义.将慕课引入预防医学教育体系,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究如何从预防医学传统教育模式转变到慕课教育模式变得十分重要.

    作者:张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信平台在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阶段整合课程可以改善学科知识点单一的现状,实现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融通,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微信作为一种新兴通讯技术,已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文章通过探讨微信平台应用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中的流程,调查教改组与实验组的学习效果,总结微信平台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微信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该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高杨;刘铭;王丽娜;周晓慧;刘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信息化背景下医学类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目的: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医学类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需求和途径.方法: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某医学类院校3位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进行描述、诠释和反思.结果:个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与社会和学校的发展情况相关.面临的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和有效的科研指导.结论:开展个性化的定制培训;实现校本培训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实现教师进修方式多元化;构建教师网络学习社群.

    作者:史必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JiTT模式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适时教学模式(JiTT)对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影响,为该模式在我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选取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120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JiTT教学.结果:实验组个人测试成绩得分(9.24±0.53)高于对照组个人测试成绩得分(8.69±0.47)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学方法评价8项内容和学习效果评价6项内容中,JiTT教学法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JiTT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可突破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习质量,值得在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中尝试.

    作者:徐晶;张春晶;高涵;师岩;刘哲丞;李淑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慕课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慕课教育模式在护理本科学生心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实习护生13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慕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结果:试验组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慕课实施后其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慕课教学模式适用于心内科的临床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金永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Blackbord平台的MOOC教学法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目的:探索Blackbord平台与MOOC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2011级33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2012级33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Blackbord平台下MOOC教学,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与学效果.结果:2012级实验组综合成绩优秀率为44.5%,大于2011级对照组的优秀率(9.1%);2012级、2011级综合成绩不及格率分别为0%、3.1%.结论:基于Blackbord 平台的MOOC教学模式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临床思辩能力,较传统教学效果好.

    作者:秦文光;余挺;陈伦秋;于淼;葛林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SPOC混合学习模式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SPOC是在MOOC的基础上派生的、主要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的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充分发挥实体校园和在线学习的优势.实践教学表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采用SPOC学习模式更有利于保证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文章以生理学实验为例,介绍了SPOC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的具体内容、实施办法及推广价值,以期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刘丽红;朴花;李爱萍;邹原;任凤;王冬梅;朱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预防医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目的: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探讨适合护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方法: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总成绩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并增强护生的主动学习、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能力.

    作者:郑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微课程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室护理微课程在手术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纳入60例手术室护生作为此次研究的主体对象,护生的入院实习时间均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护生开展传统带教,研究组30例护生开展手术室护理微课程教学.对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予以比对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生带教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生实习工作中开展微课程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带教质量.

    作者:徐银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面向临床医学专业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因知识量大、记忆及实践环节要求高而造成的学习策略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建模与学习策略优化方法.基于粗糙集(RS)方法进行教学信息提取,融合不完备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ML)方法,建立面向临床医学专业的ICAI模型,开发了应用原型系统,并进行了教学实验验证.此项工作能够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为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系统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陈树婷;周文霞;王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风病辨证论治学习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中医初学者辨证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如何开展有针对性思维训练是教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开发中医辨证思维训练APP软件对于提高中医初学者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以临床常见疾病中风病为例,介绍了中风辨证论治思维训练在手机端上设计思路、软件结构和功能模块、应用结果以及软件研制中的问题,为辨证思维训练和软件研发提供参考资料和初步模型.

    作者:宣琦;舒勤;曲红;张曙;胡振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