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和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15例经胶囊内镜明确诊断的小肠钩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镜图像。结果15例患者中均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伴慢性腹痛6例。所有患者经胶囊内镜确诊小肠钩虫病,镜下可见半透明或红色绒线状虫体,长度约10 mm,多数可见局部小肠粘膜糜烂出血点。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具有良好、安全的诊断效果,从而使患者能及时获得治疗,因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黄芳;盛红;薛世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以发病的相关因素,为该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宁波市第九医院接受外周血象检测的3岁以下儿童18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其中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儿童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纳入儿童的各项临床资料,调查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比较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233例儿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2.77%。≥1岁而<2岁儿童的患病率高,为16.42%,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儿童的患病率(χ2=13.699,P <0.05);病例组儿童早产的比例、出生体质量<2500 g 的比例、人工喂养的比例、7个月龄后再添加辅食的比例、偏食的比例以及厌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28、4.157、7.178、24.597、7.848、5.693,均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出生体质量<2500 g、人工喂养、7个月龄后再添加辅食、偏食、厌食均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χ2=12.008、4.529、8.014、24.128、15.142、9.852,均 P <0.05)。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早产、低出生体质量、人工喂养、过晚添加辅食、偏食、厌食均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作者:闻文;叶卿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老年人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8例行心脏彩色超声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有心脏瓣膜钙化分为钙化组和心无钙化组,各449例,比较两组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情况和对两组患者的年龄、肥胖、高血压、吸烟等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钙化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率较无钙化组高(61.92%与36.75%,37.42%与16.04%、67.71%与40.09%,χ2=56.888、52.406、68.909,均 P <0.05):心脏瓣膜钙化组年龄较无钙化组大[(73.32±6.58)岁与(63.84±6.75)岁,t =21.310,P <0.05];钙化组吸烟人数较无钙化组多(238例与97例,χ2=94.659,P <0.05);两组性别(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例/216例与228例/221例,χ2=0.111,P >0.05)。结论心脏瓣膜钙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吸烟及年龄也是其危险因素。
作者:陈正湖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应用在诊治妇产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宫腔镜联合手术诊断和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指征、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总结。结果130例患者在宫、腹腔镜联用下完成17例宫腔粘连切开术(TCRA)、30例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8例经宫颈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27例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23例经宫颈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25例经宫颈异物取出术(TCRF),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正常123例,症状改善6例,仅有1例子宫畸形患者恢复较差。结论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应用在诊治妇科疾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发挥微创优势,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部感染切口的早期缝合临床效果。方法对104例术后发现有切口红肿和脓性分泌物患者,行切口敞开、引流和清创换药处理,于3~5 d 后,作二次皮肤对拢缝合及切口下放置负压引流导管。结果104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经二次缝合后未发现切口再度感染、裂开或形成窦道,均愈合良好。结论对腹部感染切口患者,早期行二次切口缝合联合切口下负压引流,安全易行,可以促进切口早期愈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杨小勇;李文美;李向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在治疗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9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 组)与32例开腹阑尾切除术(0A 组)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 组手术的术后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感染率、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优于OA 组(t =-5.779,t =-8.367,χ2=61.560,χ2=57.722,P <0.05),LA 组手术的手术时间长于 OA 组(t =3.370,P <0.05),术后腹腔盆腔脓肿发生率高于 OA 手术(χ2=45.084,P <0.05)。结论LA 在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中与 OA 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天数短、切口感染率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的优点,但在手术时间、术后腹腔盆腔脓肿的发生率上并不优于 OA,LA 手术在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虎;段永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并发肾包膜下血肿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出现肾包膜下血肿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肾包膜下血肿形成原因、术后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结果该组7例患者,6例肾包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有效,1例(保守治疗无效)行肾切除。结论肾包膜下血肿是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发现及合理的处理是治疗的关键,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高双友;宋蕊;李双利;李连印;李守宾;王美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经皮肾镜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送手术前按医嘱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8 h 再追加40 mg。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患者主诉疼痛评分≥4分时,报告医生处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 等6个时段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焦虑评分、肛门排气时间及24 h 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8 h、12 h 静息时VAS 评分(t =1.998、2.037)和术后8 h、12 h、24 h 活动时 VAS 评分(t =2.376、1.996、2.275)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均 P <0.05),观察组术后第一天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t =2.574,P <0.05),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t =2.478,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焦虑程度,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不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施思;郑朝霞;李奇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提高手术室洁净程度、降低患者感染率及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海宁市人民医院2个同等空间和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手术室洁净程度及患者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前10 min、手术开始后10 min、手术开始后60 min、手术结束时手术室内细菌数分别为(6.34±4.31)cfu/m3、(22.39±6.72)cfu/m3、(36.27±7.11)cfu/m3、(50.05±9.26)cfu/m3,均低于对照组的(13.40±6.87)cfu/m3、(47.28±9.79)cfu/m3、(82.39±12.43)cfu/m3、(142.38±14.56)cfu/m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854、16.504、25.359、42.132,均 P <0.05);观察组术后体温、术后3 d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分别为(36.87±0.21)℃、(8.79±1.01)×109/L、4.84%、(2.11±0.45)d、(6.28±1.43)d,对照组分别为(37.58±0.68)℃、(10.84±1.76)×109/L、16.13%、(4.89±1.04)d、(8.99±2.37)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855、7.954、χ2=4.210、t =19.317、7.709,均 P <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之前、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及处理污物后洗手依从率分别为92.96%、95.19%、93.15%及92.76%,均高于对照组的75.37%、75.77%、80.79%及81.3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208、28.623、9.934、8.619,均 P <0.05)。结论应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室细菌数,降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许晓艳;章晨晓;欧建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动静脉穿刺止血带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3例静脉采血和输液后的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次和对照组100例次,对照组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观察组应用动静脉穿刺止血带(专利号 ZL201220360761.4),利用气囊产生的压力对动脉和静脉穿刺点起到局部压迫作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局部疼痛进行评估和比较;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进行舒适度评估和比较;对两组局部出血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疼痛程度、舒适度、出血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90、P <0.05;χ2=32.52,P <0.05;χ2=7.42,P <0.01)。结论动静脉穿刺止血带设计简单,应用于临床动静脉穿刺止血效果显著,使用安全简便,减轻局部疼痛和出血,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聪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静注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或重症倾向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或重症倾向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注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χ2=5.165,P <0.05),治疗组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其它不良症状消失和血象复常时间分别为(2.1±0.9)d、(1.9±0.8)d、(4.1±1.3)d、(2.6±0.8)d,均相应短于对照组的(3.0±1.1)d、(2.8±1.1)d、(6.2±2.1)d、(4.8±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934、3.723、5.378、7.357,均 P <0.05)。结论有重症倾向或重症手足口病早期应用静注丙种免疫球蛋白能减轻症状,快速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安全有效。
作者:李红兵;卜贤玉;李滨;王峰志;独晓勤;孟雪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 葡聚糖检测(G 试验)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临床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 IFI 患者共180例,将其分为拟诊组(84例),确诊组(49例)以及临床诊断组(47例);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细菌组)44例以及身体健康者(正常组)53名;均使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血浆 G 试验,结果使用 ROC 曲线评价,分析 G 试验的佳临界值。结果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的呼吸道感染为 IFI 的常见感染;与细菌组(9.4 pg/mL)及正常组(7.8 pg/mL)血浆葡聚糖含量中位数相比,IFI 组血浆 G 试验(29.3 pg/mL)明显较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 =-2.41,P =0.015;Z =-2.19,P =0.028);与确诊组(105.8 pg/mL)及临床诊断组(46.3 pg/mL)血浆葡聚糖含量中位数相比,拟诊组(8.1 pg/mL)明显较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 =-2.99,P =0.003;Z =-2.19,P =0.027);分析 ROC 曲线可知,当 cutoff 值为9.35 pg/mL 时,其特异性(67.2%)、敏感性(70.3%)以及阴/阳性预测值(69.3%/65.8%)均为佳,且与培养法一致性较好,其 Kappa 值为0.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结论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中,血浆 G 时间预警效果良好,可广泛使用。
作者:姜月红;孙丽芳;冯恩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心血管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心血管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心血管常规治疗,疗程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 TC、HDL-C、LDL-C 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P =0.00<0.05)。按照性别进行分层比较,男性与女性中观察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96%,对照组男性80%;观察组女性94%,对照组女性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6.35,P =0.04<0.05,女性:χ2=10.08,P =0.00<0.05)。两组 TC、HDL-C、LDL-C 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6.49±0.42)mmol/L 比(6.53±0.51)mmol/L,t =1.28,P =0.10>0.05;HDL-C:(1.35±0.23)mmol/L 比(1.29±0.32)mmol/L,t =1.51,P =0.15>0.05;LDL-C:(4.54±0.62)mmol/L 比(4.48±0.61)mmol/L,t =0.84,P =0.20>0.05],治疗后 TC、HDL-C、LDL-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3.39±0.31)mmol/L 比(5.78±0.64)mmol/L,t =2.36,P =0.02<0.05;HDL-C:(1.63±0.42)mmol/L 比(1.32±0.51)mmol/L,t =2.87,P =0.00<0.05;LDL-C:(2.37±0.42)mmol/L 比(3.95±0.43)mmol/L,t =2.62,P =0.01<0.05]。结论说明阿托伐他汀药物在降低血脂情况,改善疾病预后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作者:肖怡;李红娟;闫俊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患者128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肠道功能以及并发症、肠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32.29±27.28)mL、切口大小为(3.9±0.2)cm、手术时间为(102.1±20.9)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7.44±31.21)mL、(15.4±2.3)cm、(129.5±3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2.574、38.850、5.915,均 P <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8.65±0.75)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3.63±5.14)h、排气时间为(31.65±10.71)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27±1.18)h、(36.17±7.14)h、(46.35±13.3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6.434、11.403、6.868,均 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9±1.6)d、住院费用为(9830±840)元,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7±2.4)d、(12876±70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992、22.247,均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肠粘连发生率为7.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3、16.095,均 P <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加快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进程,还可节省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及肠粘连的发生率。
作者:邵宏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腔内双套管负压吸引在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十二指肠破裂并且施行十二指肠修补术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分为单纯引流组(26例)和双套管吸引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 d 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564,P <0.05),单纯引流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多于双套管吸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67、4.123,均P <0.05)。单纯引流组十二指肠瘘、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77%、42.31%、46.15%、26.92%,均高于双套管吸引组的2.94%、11.76%、8.82%、2.94%、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49、7.330、10.950、2.986、5.116,均 P <0.05)。结论十二指肠腔内双套管负压吸引可以明显降低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沈小群;袁文琴;陈灵芝;袁美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内侧入路手术,对照组实施后内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38.4±18.2)min,对照组为(119.2±15.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63,P <0.01);观察组康复优良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Z =2.237,P <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5±3.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9±3.6)周(t =3.813,P <0.01);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损伤相对较小,固定牢靠,能提高康复效果,是值得临床考虑的手术入路途径之一。
作者:薛飞;屈伟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浙江省湖州市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情况。方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年龄>50岁的常住男性居民1872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当地中老年男性人群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探讨膀胱过度活动症与年龄、IPSS 评分、体质量指数、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1872例研究对象中,资料完整且符合该次研究要求的共1863例。1863例研究对象中,505例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为27.1%。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7.9±8.1)分、前列腺体积(36.6±18.5)mL、生命质量(QOL)评分(3.6±1.1)分、残余尿量(26.9±3.5)mL,均高于非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IPSS 评分(7.3±3.2)分、前列腺体积(28.1±16.8)mL、QOL 评分(2.3±1.3)分、残余尿量(14.3±1.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277、2.406、5.910、19.814,P <0.01~0.05)。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 Qmax (12.6±6.3)mL/s,低于非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 Qmax(17.1±7.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77,P <0.01)。随着男性人群年龄的上升,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不断提高。随着 IPSS 评分的上升,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不断升高。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越高的人群,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也越高。结论浙江省湖州市男性人群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较高,年龄高、下尿路症状严重、糖尿病、肥胖人群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彭福生;杨荣华;汤建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产后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产后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止血时间、产后2 h 血量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 P <0.05)。观察组产后2 h 出血量为(273.7±10.5)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7.1±1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79,P <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4.8±3.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02,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 >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周素云;江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浆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6 min 步行试验(6-MWT)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 NYHA 心功能分级分组,心功能为Ⅱ~Ⅳ级,其中心功能Ⅱ级28例,心功能Ⅲ级56例,心功能Ⅳ级16例。入院当天测定血浆 NT-proBNP 水平和6-MWT 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 /A)。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 =0.683,P <0.01);6-MWT 距离与心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 =-0.518,P <0.01)。且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6-MWT 距离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789,P <0.05);血浆 NT-proBNP水平与舒张性心衰、收缩性心衰、混合型心衰有相关性(r =-0.678,P <0.01;r =-0.845,P <0.01;r =-0.759,P <0.01)。结论血浆 NT-proBNP、6MWT 可以评估心功能严重程度,同时 NT-proBNP 水平越高,6MWT 越短,心功能严重程度越高,预后不良。
作者:邓红霞;张丽;何凡;卢冬梅;刘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和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检查前使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检查前使用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86.67%,与对照组的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4,P =0.114);观察组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分别为(7.44±1.24)min、(19.11±2.6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847,P =0.004;t =6.922,P =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 MAP、SpO2、HR 各时间点三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对照组为3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5,P =0.007)。结论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寿根;高特生;朱琳;朱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家庭病床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例数各40例,对照组在医院住院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建医院-家庭病床在家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进行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评定抑郁情况,并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法分析患者 HAMD 评分的改善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干预前评分和家庭病床护理模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干预前、后 HAMD 评分分别为(28.60±4.12)分、(29.57±5.69)分和(12.02±5.81)分、(19.22±7.21)分,与干预前相比两组 HAMD 评分均显著下降(t =0.786,P =0.000和 t =10.329, P =0.000)。观察组干预后 HAM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t =0.786,P =0.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与70.0%,χ2=11.114,P =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干预前评分(95%CI:0.788~0.995,P =0.040)、家庭病床护理模式(95%CI:2.501~23.309,P =0.000)是脑卒中抑郁症HAMD 评分减少的独立因素。结论开展医院-家庭病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模式对脑卒中抑郁症的改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郁澜;陈晓英;龚林燕;陈本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 MMP-9、NOS、NO 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14%)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3,P <0.05)。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082、5.522、6.253,均 P <0.01)。治疗3周,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69.54±17.82)分、感觉功能评分(30.58±7.94)分,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52.93±14.66)分、感觉功能评分(23.08±6.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87、5.534,均 P <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MMP-9、NOS、NO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并通过调节 MMP-9、NOS、NO 水平起到保护神经血管的作用。
作者:陈玮;吴小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在脑小血管病(SVD)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 SVD 相关性轻度 MCI 患者52例,均予以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每次4.0 g,每天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52例 SVD 相关性轻度 MCI 患者,通过1个疗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记忆力有一定的改善。MoCA 量表除注意一项外其余各项目[视空间:服药前(2.92±0.26)分,服药后(3.25±0.66)分;命名:服药前(2.26±0.70)分,服药后(2.92±0.49)分;语言:服药前(1.47±0.70)分,服药后(2.17±0.98)分;抽象:服药前(0.45±0.38)分,服药后(0.68±0.63)分;延迟回忆:服药前(1.67±0.74)分,服药后(2.52±1.50)分;定向:服药前(4.73±0.35)分,服药后(5.52±0.57)分]及总分[服药前(18.75±0.66)分,服药后(19.12±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空间:t =5.86,P =0.002;命名:t =5.42,P =0.000;注意:t =1.23,P =0.121;语言:t =4.52,P =0.000;抽象:t =2.65,P =0.001;延迟记忆:t =7.96,P =0.000;定向:t =8.01,P =0.004;总分:t =7.56,P =0.000);MMSE 量表总分[服药前(25.36±1.89)分,服药后(28.53±2.91)分]、记忆[服药前(2.64±0.42)分,服药后(2.75±0.53)分]及回忆[(服药前(1.52±0.48),服药后(1.98±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分:t =2.78,记忆:t =1.95,回忆:t =3.43,均P <0.05);P300治疗前后[服药前 P300潜伏期(389±21)ms,服药后 P300潜伏期(341±1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514,P <0.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在 SVD 轻度 MCI 患者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戴东璟;桑雄;凡子莲;熊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96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患者,其中鳞状上皮增生38例,硬化性苔癣42例,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16例。取中极、归来、会阴、三阴交、照海和太冲6个穴位,每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 mL,每周注射2次,1个疗程为10次,间隔2周后开始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三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治疗后的有效率﹙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鳞状上皮增生92.11%,硬化性苔癣90.48%,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87.50%,三型病变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02,P >0.05)。穴位注射疗法对三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治疗总有效率为90.62%。三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一例硬化性苔癣患者由于紧张出现恶心、出汗的症状,心理疏导后症状消失,再次治疗时未出现。结论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迎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骨瓣开颅手术,研究组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术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研究组死亡率(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 <0.05);研究组良好率(55.17%)明显高于对照组(27.5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 <0.05)。两组术前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1 d、3 d 及5 d 研究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5、4.02、6.12,均 P <0.05)。研究组 GOS 和 BAI 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02、4.21,P <0.05)。研究组脑脊液漏、外伤性脑梗死、外伤性癫痫、脑积水、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5.02、4.56、4.22、3.99,均 P <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较常规骨瓣开颅术视野开阔,大大降低了病死率,降颅压更显著,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更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海红;李建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清除效果,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佳血液净化方法。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分组为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及 HD +HP 组各20例。三组在观察开始时的第1次治疗和观察结束时的后1次治疗分别检测血钙、血磷、FGF-2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治疗后,HD 组与 HDF 组比较,Ca:t =0.29,P =0.77;P:t =1.65,P =0.11;iPTH:t =16.85, P =0.00;HD 组与 HD +HP 组比较:Ca:t =0.20,P =0.84;P:t =2.62,P =0.01;iPTH:t =42.64,P =0.00;HDF组与 HD +HP 组比较:Ca:t =0.09,P =0.92;P:t =2.18,P =0.04;iPTH:t =31.41,P =0.00。治疗后,三组FGF-23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 HD +HP 组下降为显著,(HD 组与 HDF 组比较,t =4.47,P =0.00;HD 组与 HD +HP 组比较:t =8.06,P =0.00;HDF 组与 HD +HP 组比较:t =3.20,P =0.00)。结论采用 HD +HP可有效清除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磷及 FGF-23。
作者:李长;李若福;黄璋璋;叶海君;吴克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聚甲酚磺醛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和分析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宫颈糜烂患者268例,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应用保妇康栓及聚甲酚磺醛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症状或体征改善状况,并观察两组患者阴道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1%(119/134),高于对照组的79.85%(10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 <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3.31±1.78)d,短于对照组的(27.58±1.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20,P <0.05);观察组治疗后腰骶部酸痛、白带量多和脓性分泌物分别为9.70%(13/134)、5.94%(8/134)和3.73%(13/134),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4.93%(20/134)、12.69%(17/134)和11.94%(16/134),且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9.81、10.12,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接触性出血为分别为0.00%(0/134)和1.49%(2/134),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10.06,均 P <0.05);观察组阴道不良反应率为17.16%(23/134),对照组为17.91%(24/1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妇康栓及聚甲酚磺醛治疗宫颈糜烂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降低患者的症状或体征,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胡亚春;金乙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研究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以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08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兰索拉唑)和观察组(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各54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周、6周、12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周、6周、12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呈进行性升高(治疗后6周,t收缩=3.12,t运动=2.97,t频率=2.36;t压力=3.53,t松弛率=6.24,t收缩比=12.17;t频率.餐前=2.57,t频率.餐后=3.48,t幅值.餐前=9.01,t幅值.餐后=17.74;治疗后12周,t收缩=4.97,t运动=4.53,t频率=2.99;t压力=2.95,t松弛率=7.92,t收缩比=11.34;t频率.餐前=2.90,t频率.餐后=4.47,t幅值.餐前=8.55,t幅值.餐后=11.23,均 P <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较大,因此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周兰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蛋白1(MLH1)、错配修复蛋白2(MSH2)及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CD44v6)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MLH1、MSH2及CD44v6在60例卵巢上皮性癌、3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3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LH1在卵巢上皮性癌和交界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26/60)、48.57%(17/35),均明显低于于良性肿瘤阳性表达率的91.43%(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15.31,均 P <0.05)。卵巢上皮性癌和交界性肿瘤 MS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3%(23/60)、51.43%(18/35),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阳性表达率的88.57%(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4、11.49,均 P <0.05)。MLH1的表达率在卵巢上皮性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高级别与低级别组比较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1.19,均 P >0.05)。MSH2的表达下调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χ2=5.22、7.86、4.38,均 P <0.05)。CD44v6在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3%(47/60)、54.29%(19/35)、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5、10.52,均 P <0.05)。CD44v6与卵巢上皮性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χ2=6.10、5.88,均 P <0.05)。结论MLH1、MSH2和 CD44v6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进展、侵袭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并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王丽娟;王允山;彭俊华;王浩;顾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00例,其中对照组194例通过常规抗心衰方案治疗,观察组20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7,P <0.05)。经过治疗,两组研究对象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心搏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EVF)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研究组 CI、SV、CO、LEVF 高于对照组(t =2.505、2.851、3.308、3.452,均 P <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并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帆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喂养后早产儿体质量、身高、头围的变化,分析其优劣性。方法选取早产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 组:早产儿配方奶喂养80例;B 组:纯母乳喂养组60例;C 组: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60例;D 组:早产儿配方奶混合母乳喂养60例。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12~24 h 开始喂养。将患儿的体质量、身高、头围以及追赶上足月儿的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患儿纠正40周胎龄后,B 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均高于其他组,C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563,P <0.05)。纠正胎龄1、3、6个月后,A 组体质量、身高以及头围指标高于其他喂养组,D 组水平次之,C 组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011、2.853、2.779,均 P <0.05)。到6个月时,A 组追赶快,达到38.8%(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49,P <0.05),其他时段,A 组追赶例数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产儿,采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或者早产儿配方奶与母乳的交替喂养的方式优于纯母乳喂养和普通足月儿奶粉喂养,可以在保证患儿的营养需求的同时,缩短追赶足月儿时间,促进婴儿的健康。
作者:李孔英;余灵英;翁利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状况,对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剖宫产的943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状况,对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73例产妇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74%。感染发生在手术部位41例,发生在泌尿生殖系统11例,发生在呼吸系统6例,发生在消化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均为10例。2次以上的剖宫产手术、年龄过大、合并有基础疾病、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熟练度过低、未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过长、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均是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223、0.670、1.850、6.062、0.302、2.190、3.583,均 P <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晓兰;赵红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 ASAⅡ~Ⅲ级老年 TURP 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术毕即行硬膜外镇痛,药液配方为:F 组芬太尼0.3 mg +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D1组地佐辛5 mg +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D2组地佐辛7.5 mg +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记录术后4、8、12、24、36、48 h 的 VAS、舒适度、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术后24、48h 睡眠质量和总体满意度,评估镇痛优良率。结果三组术后4、8、12、24、36、48h 各时点 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65、1.72、1.75、1.73、1.58、1.63,均 P >0.05);三组术后各时点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48、1.51、1.44、1.38、1.38、1.38,均 P >0.05);三组术后各时点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55、1.60、1.61、1.00、1.00、1.00,均 P >0.05)。三组术后24、48 h 睡眠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76、1.84,均 P >0.05);三组术后24、48 h 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73、1.72,均 P >0.05)。三组镇痛优良率分别为90.0%、93.3%和9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3、0.873,均 P >0.05)。与 F 组和 D1组比较,D2组呕心呕吐发生率增高(χ2=4.25、4.32,均 P <0.05),头晕发生率增高(χ2=4.36、4.08,均 P <0.05),嗜睡发生率增高(χ2=7.85、7.85,均 P <0.05)。三组均未见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人 TURP 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适宜剂量为5 mg,其效果确切,满意度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卢军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单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碎石成功率90.7%(59/65),术后4周复查结石排净率94.9%(56/59),并发症发生率为3.3%(2/59)。结石大小、肾积水情况、合并输尿管息肉、合并输尿管狭窄或迂曲者与手术成功存在相关性(P =0.028)。结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安全有效,提高手术技巧、注意病例筛选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巩加存;林长丰;周亚;李永;曹亚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孟鲁司特钠对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在儿童哮喘中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哮喘患儿80例,将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 TGF-β1、白三烯 E4(LTE4)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χ2=3.251,P <0.05;观察组:χ2=3.214,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4,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TGF-β1、LTE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 TGF-β1、LTE4水平下降更为显著(TGF-β1:t =2.06,P <0.05;LTE4:t =2.14,P <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抑制 TGF-β1在儿童哮喘中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LTE4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使用《安全宣教图册》进行宣教对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的影响。方法100例中耳气压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研究组采用《安全宣教图册》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法,在高压氧治疗第1、2、3天观察鼓膜情况,和询问患者不适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中耳气压伤发生率为6.1%,对照组中耳气压伤发生率为19.6%,研究组鼓膜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χ2=4.02,P <0.05)。结论《安全宣教图册》宣教方法可以降低高压氧治疗所致中耳气压伤的发生。
作者:孙蓬蓬;田霞;辛沂青;王新蕾;陆关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远程胎儿监护的可行性及服务模式。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江苏省内71所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助产人力资源现状和远程胎儿监护系统临床应用情况调查;随机整群抽样对基层医院130名孕产妇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对维普、万方等数据平台的文献检索,针对远程胎儿监护设备类型、运行模式和临床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结果二级医院产科医师充足与不充足分别为10名(24.39%)、31名(75.61%),三级医院分别为8名(61.53%)、5名(38.46%),二、三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2,P <0.05);二、三级医院助产士均明显不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9,P >0.05)。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的孕产妇对远程胎儿监护的开展需求较为迫切,认可度较高,但认知水平不全面,其中大专以上、技术人员和城市孕妇需求为迫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全国范围内使用远程胎儿监护设备的大多为三级医院,3G 网络数据传输方式使用时间短,范围小。结论现有监护系统和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实施远程胎儿监护的要求,基层医院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和孕产妇综合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层医院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远程胎儿监护,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及健康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王燕;查穹;蒋秀敏;王欣;马常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治疗侵袭性胸腺瘤切除术后胸膜转移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侵袭性胸腺瘤,术后发生胸膜不同程度转移,均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结果1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个月,随访期末13例肿瘤完全或部分缓解,2例进展,1例失访。结论DynaCT 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侵袭性胸腺瘤胸膜转移疗效确切,安全,为治疗胸膜转移瘤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邓极燃;吴正阳;焦德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足底恶性黑色素瘤8例,均在术中行肿瘤切除送快速冰冻病理活检进一步确诊,缺损区采用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术后1个月后恢复正常行走。半年后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与健侧足底比较触觉、振动觉和温度觉均接近正常。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3年,8例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远位转移。结论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术后剩余组织量较少的缺损,皮瓣能负重、耐磨,减少过冷过热损伤,且切除范围可以不受局部皮瓣的限制,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许研然;孙泽光;杨永熙;黄晓涛;冯佳雄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 FOLFOX 方案化疗。观察组在 FOLFOX 方案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所有患者化疗前后病灶复发及转移情况、患者生存情况、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化疗周期(3.95±0.40)个,高于对照组化疗周期的(3.40±0.3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025,P <0.01)。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9.0±2.4)个月,长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的(6.6±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86,P <0.01)。观察组白细胞减少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5)。观察组 KPS(83.51±15.37)分及 QLQ-C30(82.01±9.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4.95±13.42)分、(74.62±13.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298、2.491,均 P <0.05)。化疗后观察组胃癌患者 CD +3、CD +4、CD +4/CD +8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 CD +4/CD +25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 FOLFOX 方案化疗治疗胃癌患者不良反应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谢毓芬;傅瑞阳;关新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RA 患者为研究对象,由2名主治医师根据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证候的诊断,记录患者常规治疗前后双手关节 MRI 变化情况,对患者的相关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0例 RA 患者中,寒湿阻络型占22.22%,湿热阻络型占27.78%,寒热错杂型26.67%,肝肾亏虚兼痰瘀互结型占23.33%。RA患者双手关节 MRI 征象表现为滑膜增厚、骨质侵蚀、骨髓水肿以及关节积液,各种 MRI 征象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2,P <0.05)。不同中医证型的 RA 患者,凡骨质受损加剧、MRI 征象较为严重的病情有进展,而骨质受损的程度不变、MRI 征象没有加重者未发生变化。结论RA 患者中医证型与 MRI 征象有一定的关系,在患者发病初期积极并且较为合理地使用改善病情的药物治疗可改善病情,降低致残率。
作者:李春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镍钛器械机用联合声波手机与钢锉手用预备根管用于下颌第二磨牙 C 形根管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下颌第二磨牙 C 形根管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各70例,分别采用钢锉手用和镍钛器械机用+声波手机预备根管;比较两组随访根管治疗成功率,根管填充质量,疼痛反应及根管预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 组和 B 组随访6个月根管治疗成功率分别为32.86%(23/70),67.14%(47/70);A 组和 B 组随访12个月根管治疗成功率分别为64.29%(45/70),72.86%(51/70);B 组随访6个月根管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 P <0.05);两组随访12个月根管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 >0.05);B 组根管恰填率显著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P <0.05);A 组和 B 组疼痛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57%(34/70),21.43%(15/70);B 组疼痛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P <0.05);同时 A 组根尖孔变形、管壁穿孔及台阶形成率分别为6.54%(14/214),0.93%(2/214),7.94%(17/214);B 组根尖孔变形、管壁穿孔及台阶形成率分别为7.73%(17/220),0.91%(2/220),1.82%(4/220);B 组台阶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P <0.05);两组根尖孔变形和管壁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1.06,P >0.05)。结论镍钛器械机用联合声波手机用于下颌第二磨牙 C 形根管慢性根尖周炎治疗可有效改善自觉症状,提高填充质量,降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风险,疗效优于钢锉手用预备根管。
作者:张龙;淳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体脂百分比、Ghrelin、S-TSH 及 FT3、FT4的水平,并分析 FT3、FT4、体脂百分比及 S-TSH 与血浆 Ghrelin 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体脂百分比及 Ghrelin 与 S-TSH 的水平均较低,而 FT3、FT4水平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21,t2=9.628,t3=23.054,t4=29.325,t5=28.967,均 P <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脂百分比及 Ghrelin 与 S-TSH 的水平均较高,而 FT3、FT4水平较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82,t7=8.651,t8=21.835,t9=27.126,t10=26.855,均 P <0.05);经相关性分析得出:FT3及 FT4与血浆 Ghrelin 水平呈负相关(r =-0.44,-0.39,均 P <0.05);体脂百分比及 S-TSH 与血浆Ghrelin 水平呈正相关(r =0.31,0.33,均 P <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浆 Ghrelin 水平较健康人低,且其水平高低与 FT3、FT4、体脂百分比及 S-TSH 相关,以上指标的检测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羡人;高雅文;包三裕;窦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GH)单独使用及联合仙灵骨葆胶囊(XLGB)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KOA 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使用 GH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XLGB 治疗。治疗前后利用美国西部 Ontario 和McMaster 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包括疼痛、僵硬、身体功能单项得分及总分,统计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 CRP 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总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 WOMAC 各项及总分、CRP 和 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僵硬、身体功能和总分分别为(10.2±1.4)分、(3.5±1.6)分、(40.5±5.0)分和(56.4±6.7)分,对照组为(14.8±2.6)分、(6.2±2.3)分、(52.2±6.8)分和(73.3±4.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631、4.721、6.791、10.26,均 P <0.01);观察组起效时间、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 HSS 评分分别为(6.0±2.2)d、(68.2±6.4)分和(84.3±6.2)分,对照组为(9.8±2.8)d、(58.5±3.9)分和(72.8±5.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228、6.341、6.852,均 P <0.01);观察组 ESR、CRP 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t =3.880、2.668,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45/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37/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 <0.05)。结论GH 与 XLGB 联合使用能明显改善 KOA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膝关节功能恢复更迅速,是 KOA 安全有效的疗法。
作者:刘义山;杜建龙;黄修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的压疮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737例住院患者应用 Bra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于有压疮发生危险患者(Braden 评分≤18分)进行动态观察,了解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同时收集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0737例患者压疮发生率为0.54%,其中神经外科压疮发生率高(1.46%),其次是骨科(0.61%),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营养、糖尿病、瘫痪、大、小便失禁、意识、手术情况、血清白蛋白、使用止痛剂、有无照料者等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瘫痪、意识、白蛋白水平、使用止痛剂、有无照料者是患者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压疮发生的因素较多,而年龄、糖尿病、瘫痪、意识、白蛋白水平、使用止痛剂、有无照料者是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钟梅艳;连初秋;龙琼;苏梦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邻近皮瓣联合游离植皮及负压封闭引流(VSD)修复慢性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邻近皮瓣联合游离植皮及 VSD 修复慢性创面40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龄32~90岁,平均62.5岁,糖尿病足17例,压疮23例。创面大小5 cm ×8 cm ~15 cm ×20 cm,18例合并慢性骨髓炎,25例合并截瘫。创面床肉芽组织生长较新鲜后,采用邻近皮瓣修复裸露的创面,部分配合游离植皮,VSD 覆盖皮瓣及植皮区。术后对皮瓣移植区及游离植皮区的存活情况和愈合质量进行随访。结果40例慢性创面患者,应用邻近皮瓣联合游离植皮及 VSD 技术创面有效修复。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皮瓣移植区及游离植皮区组织均成活且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好对于慢性创面采用邻近皮瓣移植联合游离植皮及VSD 技术,可有效修复创面,明显缩短疗程,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列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湖州市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湖州市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168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当地老年人群白内障的患病率,研究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率、视力损伤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分析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率与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的相关性,同时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性白内障的影响因素。结果1680例老年人群中,299例患有白内障,白内障的患病率为17.79%。随着年龄的上升,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女性白内障患病率(21.80%)高于男性白内障患病率(1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3,P <0.01)。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损伤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且女性患者的视力损伤严重于男性患者。糖尿病组白内障患病率(64.58%)高于非糖尿病组白内障患病率(1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7,P <0.01)。高血压组白内障患病率(61.48%)高于非高血压组白内障患病率(1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3.538,P <0.01)。吸烟组白内障患病率(80.39%)高于非吸烟组白内障患病率(1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46,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均是老年人群白内障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湖州市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当地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傅玲萍;宋峰伟;潘雪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全麻)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实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实行全麻。分别在麻醉前、麻醉6 h、12 h、24 h、72 h 时根据简易精神状况检测(MMS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别在麻醉前、手术前、手术30 min 以及手术结束监测患者心率(HR)和血压(BP)。结果两组麻醉前和手术前、手术30 min 以及手术后的 HR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094、0.113、0.188、0.348,均 P >0.05);两组麻醉前和手术前、手术30 min 以及手术后的 BP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190、0.179、0.181、0.271,均 P >0.05)。观察组术后24 h 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 =37.947,P <0.01)。观察组麻醉前与麻醉后6 h、12 h 的 MMSE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7.210、65.118、均 P <0.01),麻醉前与麻醉后24 h、72 h 的 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61,P >0.05);对照组麻醉后6 h、12 h、24 h 与麻醉前的 MMSE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9.912、41.000、39.528,均 P <0.01),麻醉后72 h 与麻醉前的 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61,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相较于全麻,具有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
作者:汪水香;邱建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发生肩难产的高危因素、临床预测及处理方法,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肩难产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巨大儿组及正常体质量儿组,分析其发生原因、母儿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41例肩难产中,巨大儿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χ2=4.439、5.225,均 P <0.05。妊娠期糖尿病、会阴 III 度裂伤、新生儿损伤:巨大儿组均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66、1.267、1.287,均 P >0.05)。助产方法:巨大儿组较正常体质量儿组明显增加(巨大儿组单用 McRobert 法6例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儿组15例;行 McRobert +压前肩法12例,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6、5.036,均 P <0.05)。巨大儿组使用3种及3种以上方法助产例数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1.267(似然比),P >0.05]。结论肩难产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症,巨大儿是发生肩难产的主要的高危因素,因此正确地预防、预测、产时早期识别及正确处理肩难产,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永平;杜荷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宫颈糜烂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变效果,为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宫颈糜烂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单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 <0.05);观察组治疗后护理满意率为94.00%,治疗依从性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与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6.58,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宫颈糜烂知识知晓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是经治疗后,观察组评分(81.61±7.9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2.31±6.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632,P <0.05)。结论宫颈糜烂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有效率,有助于患者提高宫颈糜烂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林孙云;翁丽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的术前准备、围术期护理及治疗技术要求。方法对当日住院完成手术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术前准备、护理及外科技术准备,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减少了,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结论日间手术可以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倩;赵海珍;邢玉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促进自知力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实施精神科护理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实施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 ITAQ 和BPRS 评估结果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 ITAQ 评估结果为(18.69±3.62)分、(12.97±3.94)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而 BPRS 评估结果为(26.91±8.36)分、(28.54±8.06)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t =10.23、6.76、15.47、13.64,均 P <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 ITAQ 评估结果为(18.69±3.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 =5.61,P <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 BPRS 评估结果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2,P >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服药依从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8周后服药完全依从的比例为65.63%,对照组服药完全依从的比例为35.94%,均显著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服药完全依从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3.05、3.87、11.28,均 P <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其自知力的恢复和病情的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季亚萍;梁肖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肝脏切除是肝胆外科常用手术方式,是目前治疗肝占位性病变尤其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大量肝内胆管结石也需肝脏切除。经过几代人努力肝脏切除手术技巧和切除率有明显提高,但肝切除术中出血仍然是肝胆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随着对肝脏解剖结构基础、病理生理、肝脏再生等知识的积累,以及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各种手术器械如超声吸引刀(CUSA)、水射刀(waterjet)、双极电凝(BIP)等[2]的运用减少了术中出血,不同程度地实现无血肝切除目的。肝脏切除技术的发展对尽量减少或避免出血及输血,防止术后并发症等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常用肝脏切除技术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向鑫;徐波;赖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一种,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3%~4%[1]。其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性。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及新型固定材料的不断问世和改进,其治疗措施在逐步提高和完善。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笔者就该疾病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冲;李杰;范钦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