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NMJ)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AB)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以骨骼肌的无力和易疲劳性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2].
作者:李然;黄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食管鳞癌离体细胞中验证胰岛素的化疗增敏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及处理:10例标本取自于我科行手术且术前未行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机械法剪碎结合胰酶消化法获取原代肿瘤细胞.2.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胰岛素及顺铂分别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浓度IC10和 IC30,以及胰岛素在顺铂对肿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李峰;杨洋;吴恺;赵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晚期需要全髋关节置换(THA)来恢复髋关节功能,Crowe Ⅱ、Ⅲ及Ⅳ型存在不同程度的髋臼缺损及肢体缩短等特点,治疗上存在诸多难点.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男13例,女16例,Crowe 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9例.2.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切一长10~12cm皮肤切口,暴露股骨颈并截骨,清理磨挫髋臼及股骨端扩髓,安装合适假体,髋臼缺损处植骨.
作者:赵良军;劳山;赵劲民;薄占东;花奇凯;罗高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我们采用创面薄化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采用较深不愈合创面补植术治疗成人深Ⅱ度烧伤创面26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平均年龄38岁.致伤原因包括火焰烧伤18例,热液烫伤6例,电弧烧伤2例.
作者:王端祥;李华强;张青;曹建伟;王付勇;韩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们采用岛状颞浅筋膜瓣移植预构颈部扩张轴型血管皮瓣,修复面部烧伤大面积瘢痕切除后的缺损并重建面部轮廓,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6例面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0.8岁.病因包括火焰烧伤10例,化学烧伤2例,热液烫伤2例.其中12例瘢痕位于一侧面部累及2个以上美学分区(左5例,右7例),4例累及全面部.
作者:王付勇;李华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有研究结果证实苯乙双胍还具有广泛地抗肿瘤作用[1],如能够抑制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旨在观察苯乙双胍对PC-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唐帅;姜锡男;陈方敏;石家齐;钟思文;胡瑞洁;杨昊;陈绪龙;陈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指骨骨折、关节脱位及肌腱、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均可导致指间关节僵硬,单纯采用物理治疗或手术松解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1].我科于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采用关节松解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外伤性近指间关节僵硬,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余湘;邢丹谋;冯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彩色血流全循环成像技术(iFlow)在正常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中的价值,以建立正常脑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武汉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颅内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入院复查全脑血管造影(DSA)者及怀疑颅内血管疾病终DSA未见异常者共60例,测量其各感兴趣区(ROI)的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将ROI分别设置为:ROI-1:颈内动脉分叉部;ROI-2:大脑中动脉分叉部;ROI-3:上矢状窦中部;ROI-4:窦汇区;ROI-5:基底动脉末端.结果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ROI-1~ROI-4和椎动脉造影ROI-5的TTP分别为(2.70±0.37)、(2.85±0.36)、(7.98±1.54)、(8.85±1.77)、(3.02±0.58)s.右侧颈内动脉造影ROI-1~ROI-4及椎动脉造影ROI-5的TTP分别为(2.77±0.35)、(2.87±0.36)、(8.01±1.14)、(8.77±1.26)、(3.06±0.55)s.结论 iFlow为正常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建立了一种研究脑血流动力学的新方法.
作者:吴虓;潘力;杨铭;刘鹏;秦杰;黄河;安学锋;李国栋;温建鹏;马廉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60例胃癌患者血清IL-6水平,并比较39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IL-6水平[(12.84±2.7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13±0.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29,P=0.000);血清IL-6水平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与胃癌患者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明显相关;Ⅳ期[(16.49±0.97)μg/L]明显高于Ⅲ期[(14.08±0.73)μg/L]、Ⅲ期明显高于Ⅱ期[(11.55±0.94)μg/L]、Ⅱ期明显高于Ⅰ期[(9.42±0.55)μg/L]、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10,P=0.000),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差(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胃癌患者血清IL-6水平[(13.95±2.36)μg/L]明显高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胃癌患者[(11.88±2.63)μg/L,t=3.182,P=0.002];胃癌患者手术后血清IL-6水平[(10.88±1.91)μg/L]明显低于手术前[(11.37±1.9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33,P=0.000).结论 IL-6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胃癌预后判断潜在肿瘤标志之一.
作者:廖博;李双齐;韩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角蛋白7(CK7)和角蛋白20(CK20)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38例膀胱癌组织石蜡切片中Ki-67、CK7和CK20的表达,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Ki-67、CK7和CK20在膀胱癌组织中均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6%、88.4%和78.3%.Ki-67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分级(P=0.001)、分期(P=0.007)、肿瘤复发(P=0.044)和转移(P=0.037)显著相关;CK7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分级(P=0.002)、分期(P=0.043)、转移(P=0.012)、组织学分型(P=0.020)显著相关;CK2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P=0.001)、分级(P=0.012)、分期(P=0.021)、肿瘤大小(P=0.034)及肿瘤复发(P=0.035)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分析表明Ki-67与CK20之间(P=0.026)及CK20与CK7之间(P=0.010)呈正相关,而Ki-67与CK7之间无明显相关(P=0.319).Ki-67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21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K7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3、9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CK20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1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Ki-67及CK20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而升高,CK7的表达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三者共同参与到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
作者:田向永;顾朝辉;贾占奎;段文静;李松超;王军;金志波;杨锦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NXA1与PCNA在70胆管癌组织和15例非肿瘤胆道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70例胆管癌、15例非肿瘤胆道上皮组织中ANXA1与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3%、13.3%和77.1%、33.3%.ANXA1与PCNA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肿瘤胆道上皮组织(x2=11.170,P=0.001;x2=8.320,P=0.004).ANXA1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x2=5.090,P=0.024;x2=6.090,P=0.047);胆管癌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x2=13.010,P=0.001;x2=6.660,P=0.017).ANXA1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250,P=0.036).结论 ANXA1与PCNA是反映胆管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刘兵;吕海涛;王晓雷;王文斌;王天阳;张腾飞;王子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胃癌遗传风险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进行筛选和验证.方法 选择直系3代亲属患有胃癌的5对胃癌组及其配对正常组织,采用Agilent Array平台行lncRNA芯片检测lncRNA表达水平,筛选具有胃癌遗传风险的异常表达的lncRNA.为了验证芯片可靠性,随机选取4个异常表达的lncRNAs,对72对胃癌及其配对正常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将胃癌组织中表达变化2倍以上者确定为差异表达者,其中1300个lncRNAs 表达上调和1807个lncRNAs表达下调.将胃癌组织中表达变化10倍以上者确定为差异表达者,其中55个lncRNAs 表达上调和372个lncRNAs下调.随机选择3个上调的lncRNA(H19、HOTAIRM1和HCG18)和1个下调lncRNA(LNC00261),采用RT-PCR检测72对胃癌及其配对正常组织.RT-PCR检测与芯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9:t=1.332,P=0.314;HOTAIRM1:t=0.913,P=0.458;HCG18:t=1.517,P=0.269;LINC00261:t=0.176,P=0.876).结论 lncRNAs在具有胃癌遗传风险的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
作者:范钰;金鑫;蒋孟林;陶曙;郎亚昆;邹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3D打印技术于PaproskyⅣ型髋臼骨缺损的复杂髋关节翻修手术11例.采集患者影像学数据并通过工作站重建CAD数据模型,转化并输出数据于3D打印机打印髋臼骨缺损模型模拟手术,同时通过髋关节翻修手术将打印的活性钛填充块修补缺损髋臼,达到髋关节的旋转中心解剖重建和髋关节假体植入.术后随访观察影像学资料和患髋Harris评分.结果 术前11例患髋Harris评分(46.6±10.7)分,影像学显示髋臼侧均有严重骨缺损,人工髋臼失稳移位.术后影像学显示髋臼侧骨缺损被打印的填充块修补,旋转中心解剖重建,翻修关节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患髋Harris评分(85.2±4.5)分,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臼侧PaproskyⅣ型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能够成功直观完成术前模拟手术,打印骨缺损髋臼填充块解剖修复髋臼,提高手术疗效和成功率.
作者:刘珂;刘晓潭;侯毅;刘云可;陈骁;郑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的分布. 方法 选取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患者的肾动脉标本25例,同时留取7例尸检患者的双侧肾动脉,将其等分成肾动脉段,依次制作成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分析神经在肾动脉不同空间区域内的分布. 结果 制成258张切片,神经计数共3065条,98%的神经分布于肾动脉的外膜及其以外组织,手术标本中肾动脉腹侧、背侧、上面、下面分布的神经条数分别为(4.7±1.3)、(1.4±0.7)、(3.1±1.3)、(2.1±1.2)条,腹侧神经多于背侧(P=0.000),上面的神经多于下面(P=0.005),肾动脉中间部位的神经条数多于远端[(14.5±4.4)条和(8.3±3.0)条,P=0.000].尸检标本的肾动脉腹侧、背侧、上面、下面的神经条数分别为(5.4±1.4)、(1.5±0.7)、(3.1±0.8)、(2.8±1.0)条,腹侧的神经条数多于背侧(P=0.000),上面与下面的神经条数相似,肾动脉近、中、远端分布的神经条数为(11.2±4.4)、(17.6±4.4)、(8.5±2.2)条,肾动脉中间部位的神经条数多于近端和远端(P=0.000).左、右肾动脉周围分布的神经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手术标本=0.100、P尸检标本=0.916). 结论 数目较多的神经分布于肾动脉的外膜及其以外组织,肾动脉腹侧神经分布多,而背侧少.沿着肾动脉的走形,中间段神经分布相对较多,左、右肾动脉周围神经数目的分布无差异.
作者:谷军飞;马毓梅;任立新;王柱;柴文静;李建兴;赵清;霍红旭;张勇;崔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胶质瘤中微小RNA(miRNA,miR)-105的表达,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不同病理级别的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脑胶质瘤及癌旁组织中miR-105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105在脑胶质瘤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6.043±0.427与5.216±0.418,脑胶质瘤组织中miR-105的表达明显下调为癌旁组织中miR-105表达量的5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iR-10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且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01).CCK-8实验中miR-105 mimic 转染后细胞增殖速度较未处理组下降0.365±0.033(50.65%,P=0.002),抑制miR-105后,增殖速度较未处理组升高(2.434±0.030,54.76%,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 实验中,miR-105转染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 (P=0.009).结论 miR-105在脑胶质瘤中呈低水平表达,且与胶质瘤级别的升高呈负相关,还可以抑制脑胶质瘤的增殖、迁移等生物学行为.
作者:赵培超;冯轲昕;张智峰;刘献志;安吉洋;周金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埃兹蛋白(Ezrin)在正常结肠黏膜、不同类型的结直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内镜下切除的结肠腺瘤患者共8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和绒毛状腺瘤20例;以及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30例和癌旁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z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Ezrin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2.5%、86.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直肠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绒毛状腺瘤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0.0%、70.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Ezrin mRNA 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管状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中分别为16.466±3.233、9.778±0.820、5.966±0.571、3.043±1.053、0.688±0.351.SNK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任意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28,P=0.017).结论 Ezri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瘤的增殖、恶变明显相关.
作者:李洵;樊丽伟;张东姣;付晓霞;孟晓明;王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血清蛋白的异常表达并构建其诊断模型.方法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联合弱阳离子磁珠技术对48例前列腺癌患者(含去势敏感组、去势抵抗组)及21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多肽组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共筛选出28个具有明显差异的多肽组份,以此构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干预后的多肽指纹图谱,其中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报准确率高(训练集预报率-100%,预报集预报率-100%).结论 以28个多肽组份构建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多肽指纹图谱,有助于诊断该疾病的临床转归.
作者:王道元;李宝辉;邹永强;闫书贤;高燕华;刘珂;董兴宝;陈永红;杨铁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和CD133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2例骨软骨瘤患者和70例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hmin和CD133在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 Stathmin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64.29%比13.64%;x2=17.210, P=0.000),Stathmin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软组织浸润、肺转移明显相关(x2=5.233, P=0.022;x2=5.223, P=0.022;x2=4.183,P=0.041);CD133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57.14%比22.73%;x2=7.934,P=0.005),CD133表达水平均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x2=5.973,P=0.015;x2=5.647,P=0.018).结论 Stathmin和CD133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洪峰;袁高乐;张辉洁;刘康;成少昂;彭晓霞;顾智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斑点型锌指结构蛋白(SPOP)的表达,及其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正常前列腺组织(NP)1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BPH)12例、前列腺癌旁组织(PC)12例以及前列腺癌组织(PCa)46例.经常规处理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OP表达.结果 PCa组中SPOP表达28例(28/46), NP、PC组表达均为阳性;BPH组11例表达阳性(11/12);PCa组与NP组(P=0.009)、BPH组(P=0.043)及PC组(P=0.009)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leason评分≥8分组(2/11)与2~4分组(9/12, P=0.006)、5~7分组(17/23, P=0.002)比较,SPOP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11)与T1(6/7)期(P=0.040)、T3(4/11)与T2(14/16)期(P=0.006)、T4(4/12)与T1(6/7)期(P=0.027)、 T4(4/12)与T2(14/16)期(P=0.003)、T3+T4(8/23)与 T1+T2(20/23)期(P=0.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OP表达阳性率在转移组(3/12)与非转移组(25/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PCa组织中SPOP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前列腺组织,并与PCa评分、分期明显相关.
作者:刘辉;侯俊清;赵振华;李铁强;杜信毅;赵小磊;徐卫波;常俊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和35例癌旁胃组织(距癌灶5cm以上)及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标本中VEGF的表达,分析其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VEGF主要为胞质染色,过度表达率分别为5.7%、36.0%、55.4%;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VEGF在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率明显增加(P=0.001);胃癌组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过度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侵犯深度、TNM分期明显相关(P=0.017).结论 VEGF可能参与了胃黏膜由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向胃癌发展进程.
作者:朱志坚;马志杰;曹伟;张东娇;李元平;万灵燕;王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行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有神经损伤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前外侧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T11~L2)爆裂骨折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22例.根据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百分比(%)、椎管占位率(%).根据临床表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脊髓损伤水平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结果 22例均获得(18.0±7.2)个月随访,Cobb角:术前(20.532±4.045)°、术后(5.936±1.081)°、末次随访(6.564±0.98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2,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t=16.134,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4,P=0.081);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术前(51.182±7.670)%、术后(91.773±2.308)%、末次随访(90.545±4.28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9,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0,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8,P=0.141);椎管占位率:术前(34.818±5.142)%、术后(3.155±0.578)%、末次随访(3.300±0.478)%,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6,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04,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0,P=0.134).ASIS评分比较上2例完全性损伤患者无提高,12例患者获得1级提高,8例患者获得2级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上术后优良患者14例,末次随访优良患者19例,末次随访优良率(86.363%)与术后优良率(63.645%)比较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前外侧入路进行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骨折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恢复并维持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减压充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生活质量提高,可作为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症状的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张官锋;侯庆先;杨文玖;刘成;王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DOC2/DAB2结合蛋白(DAB2IP)基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2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以及淋巴结组织中的DAB2I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AB2IP的表达在正常黏膜组织(高表达95例)中明显高于胃癌组织(高表达33例,P=0.000)和转移淋巴结组织(高表达20例,P=0.000),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肿瘤大小≥3cm 比<3cm低表达:66例/23例,P=0.017)、淋巴结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低表达:57例/32例,P=0.006)、肿瘤部位(远/近端胃癌低表达:59例/30例,P=0.034)、远处转移(无/有远处转移低表达:63例/26例,P=0.022)、临床分期(早/进展期胃癌低表达:9例/80例,P=0.018)以及生存时间(高/低表达平均生存时间:59.6个月/47.8个月,P=0.001)等均明显相关.结论 DAB2IP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并影响预后.
作者:王向阳;蔡威;王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破骨细胞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1(PTPN11)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青年组28例:20~45岁;中年组33例:46~60岁;老年组31例:61~80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成破骨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组、Adv-PTPN11转染组.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TPN1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mRNA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TPN11、HIF-1α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白细胞介素(IL)-6、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B细胞激活因子(BAFF)分泌量,同时检测骨吸收.结果 与青年组(mRNA:4.468±1.441,蛋白:1.000±0.055)和中年组(mRNA:4.673±1.469,蛋白:1.021±0.076)比较,老年组破骨细胞中PTPN11 mRNA(7.510±1.941)和蛋白(1.556±0.123)表达明显上升.破骨细胞转染Adv-PTPN11后24、48、72h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v-PTPN11转染组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Adv-PTPN11转染组SDF-1[(94.2±10.3)ng/ml]、IL-6[(25.1±3.2)ng/ml]、MIP-1α[(31.2±3.9)ng/ml]、BAFF[(39.8±3.7)ng/ml]表达量增高,同时骨陷窝数量和面积也增加.HIF-1α抑制剂YC-1处理则抑制破骨细胞中SDF-1[(73.8±7.5)ng/ml]、IL-6[(17.9±2.5)ng/ml]、MIP-1α[(19.8±1.6)ng/ml]、BAFF[(23.5±2.7)ng/ml]表达及骨吸收.结论 PTPN11可通过HIF-1α影响破骨细胞细胞因子表达和骨吸收.
作者:刘鸣;王丹;潘军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16及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甲基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验组,25例)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5例)的血清游离DNA中p16及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的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52%(13/25),高于对照组的24%(6/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0,P=0.041);实验组血清中的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0%(15/25),高于对照组的32%(8/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5,P=0.047).p16及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吸烟史(x2=0.187,P=0.665;x2=0.109,P=0.741)、年龄(x2=0.000,P=0.991;x2=0.038,P=0.845)、性别(x2=0.746,P=0.382;x2=1.288,P=0.256)及肿瘤级别(P=1.000;P=1.000)无明显相关.结论 p16和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浸润性膀胱癌关系密切.
作者:陈炳;姜应传;邬嘉波;吴海如;俞加法;张小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Kai1基因在由结直肠息肉进展至结直肠癌,以及结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ai1在4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80例结直肠腺瘤、40例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者25例;不伴淋巴结转移者15例)中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探讨Kai1 mRNA的表达变化;并与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Kai1在结直肠癌的蛋白表达阳性18例(45.00%),明显低于结直肠腺瘤组(73例,91.25%)及正常肠黏膜组(40例,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FQ-PCR结果显示Kai1 mRNA在结直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表达依次增高,分别为2.038±0.933、9.983±4.337、12.260±2.182 (F=11.960,P=0.015).K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1).结论 Kai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作者:赵玉红;王爱民;耿焱;张东娇;陈健;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核仁小分子RNA宿主基因12(SNHG12)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影响肝癌细胞生长、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5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SNHG12的表达,分析SNHG1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细胞水平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SNHG12表达,Transwell实验、噻唑蓝(MTT)实验分别观察肝癌细胞侵袭、生长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干扰SNHG12/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通路关键分子的改变.结果 肝癌组织中SNHG12表达水平(2.943±0.881)较癌旁组织(1.613±0.533)明显上调(P=0.007).肿瘤直径>5cm的肝癌患者SNHG12表达水平(4.024±0.281)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cm的肝癌患者SNHG12表达水平(2.591±0.394,P=0.002).肝癌患者Edmondson-Steiner分级越高,SNHG12表达水平越高(P=0.001).SNHG12表达与肿瘤直径(P=0.000)、Edmonson-Steiner分级(P=0.003)、转移(P=0.031)密切相关,高表达SNHG12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SNHG12低表达患者(P=0.009),高表达SNHG12肝癌患者5年复发率显著高于SNHG12低表达患者(P=0.001).SNHG12通过TGF-β/Smad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结论 SNHG12在肝细胞癌组织表达明显上调,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仝伟兵;刘志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对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以及不停跳心脏手术能否减轻ERS诱导的心肌炎性反应,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风湿性心脏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不停跳组)和心脏停跳组(停跳组)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开始和CPB结束时取两组病例右心耳组织标本,检测标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含量.结果 两组组病例在CPB开始时GRP78、NF-κBp65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0.383;P=0.760、0.736);CPB结束时,对照组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2.31±0.44、0.096±0.024,实验组为1.56±0.29、0.061±0.021,对照组NF-κBp65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2.89±0.93、0.129±0.034,实验组为1.73±0.48、0.085±0.025,和CPB开始比较,两组GRP78、NF-κBp65 mRNA表达及蛋白量均明显升高(P=0.000,0.001;P=0.000,0.003;P=0.000,0.000;P=0.000,0.001),但不停跳组升高幅度较小(P=0.001,0.002;P=0.001,0.001).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能激活ERS,诱发心肌局部炎性反应;不停跳心脏手术能减轻ERS,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
作者:谢晓勇;郑宝石;何巍;罗程;黎玉贵;冯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是急性胰腺炎中常见的类型,病死率较高,易复发,重症型临床治理棘手.目前认为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是BAP发病的始动因素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探讨腺泡细胞的损伤机制对阐明BAP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胆汁酸特异性受体、细胞因子的级联激活、细胞内钙超载以及细胞死亡方式等机制与腺泡细胞损伤关系密切,本文主要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詹晨;陈海龙;尚东;张桂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现和患者就诊一般较晚,手术切除率低,疗效较差.淋巴转移是胆囊癌常见的转移方式,并且影响患者的手术方式和预后.加强对胆囊癌淋巴转移机制的基础研究,对于探索胆囊癌的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胆囊癌淋巴转移的常见分子机制及淋巴管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丛龙龙;刘德春;王林;耿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骨内液氮冷冻法制作家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 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择兔一侧股骨头,采用股骨头骨内液氮冷冻法制作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观察和放射学、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正常对照侧的股骨头无异常变化,空骨陷窝计数为(11.02±1.56)%.实验侧:X线片显示,造模2周股骨头密度增高,4周时出现囊性变和骨密度增高,8周时股骨头内骨密度不均,2个股骨头负重区轻度塌陷.组织病理学结果:造模2周,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出现骨小梁坏死,骨髓坏死灶,空骨陷窝明显增多[(73.33±7.21)%].4周时,骨小梁变细、排列紊乱,空骨陷窝显著增多[(81.52±7.35)%],出现纤维组织.8周时,股骨头内坏死范围大,骨小梁明显变细、稀疏、断裂,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空骨陷窝[(88.13±8.12)%].坏死区可见部分增生结缔组织,坏死区外围出现修复反应,股骨头软骨面无剥脱.全部实验侧出现了股骨头坏死,2、4、8周时空骨陷窝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侧(t2周=12.168,P2周=0.007;t4周=13.048,P4周=0.006;t8周=13.048,P8周=0.006).结论 骨内液氮冷冻法制作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简便、易行,可模拟临床早期股骨头坏死,适合于标准化的治疗研究.
作者:王海涛;王义生;王秀利;刘鸣;李劲峰;李月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胰腺癌是死亡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困扰着国民健康.几十年来,虽然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明显提高,但是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胰腺癌诊治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实验研究,从而使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终使患者受益.本文分别从分子和细胞两个层面,对近年来胰腺癌实验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郭俊超;卢军;袁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及气管插管吸入乙醚的方式进行麻醉,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的方法建立大鼠SAP模型,观察两组大鼠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及苏醒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大鼠麻醉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腹腔注射组与乙醚吸入组比较,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长[(170±9)s,(164±7)min,(143±8)min;(9±2)s,(24±4)min,(2±1)min];血液pH值、氧分压(PO2)、呼吸频率均较低,而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高[pH:(7.29±0.04),PO2:(129.9±7.2)mmHg(1mmHg=0.133kPa),呼吸频率:(68±4)次/分,PCO2:(59.4±3.1)mmHg;pH:(7.52±0.04),PO2:(231.3±8.3)mmHg,呼吸频率:(81±3)次/分,PCO2:(34.3±2.5)mmHg].结论 建立大鼠SAP模型时,采用吸入麻醉的方法对大鼠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小,可优先选择.
作者:朱洁芳;王智勇;王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胰腺癌细胞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第10 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基质金属蛋白-9(MMP-9)信号通路,以及基因PTEN和MMP-9 的变化,探讨罗格列酮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胰腺导管上皮癌细胞(PANC-1),经40μmol/L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和10μmol/L抑制剂GW9662 处理24h后,用细胞的活力测定[四唑氮化合物(MTS)法]测胰腺癌细胞活力,用伤口愈合实验和基质胶(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PTEN 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罗格列酮对PANC-1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增加(2.51±0.05)倍PTEN mRNA,减少(0.39±0.02)倍MMP-9 mRNA;而GW9662无此作用.结论 胰腺癌细胞可能存在PPARγ/PTEN/MMP-9信号通路,通过上调PTEN和下调MMP-9的表达,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王闯;周晓华;曾宪成;黄延年;薛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胰腺星状细胞(PSCs)在胰腺癌化疗耐药现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人胰腺癌细胞株与PSCs共培养,将抑制率和半数抑制剂量(IC50)的变化作为评价化疗耐药的指标.在共培养前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Hes 1蛋白的表达,以及加用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前后进行对比.结果 PANC-1和 BxPC-3细胞以吉西他滨治疗(100ng/ml)后的生长抑制率分别是(52.3±12.1)%和(65.1±16.8)%.与PSCs共培养后,两种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降低至(38.5±11.6)%(PANC-1)和(51.2±10.9)%(BxPC-3).与PSCs共培养后,胰腺癌细胞的IC50值明显升高,PANC-1:(78.2±4.8)ng/ml升至(206.5±8.2)ng/ml;BxPC-3:(65.4±6.5)ng/ml升至(189.6±8.1)ng/ml.胰腺癌细胞中Hes 1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在使用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L1790)和Hes 1 siRNA转染后,胰腺癌细胞的IC50值分别降为:(89.5±16.4)ng/ml(PANC-1,L1790)和(61.6±12.9)ng/ml(BxPC-3,L1790),(94.5±20.4)ng/ml(PANC-1,L1790)和(67.5±11.3)ng/ml(BxPC-3,L1790).结论 PSCs能够导致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的耐药,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嘉;泽多;曹锋;刘爽;孙海晨;崔叶青;李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纳米捕获探针体系检测血浆中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的方法,并探讨K-ra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抽提各血浆标本DNA,应用特异性纳米捕获探针检测K-ras基因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结合临床资料,分析K-ras基因点突变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72例胰腺癌患者血浆DNA浓度为20~200ng/μl,33例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循环阈值(Ct)为21.71~35.61,其中12位点30例,13位点3例,K-ras基因突变率为45.8%(33/72);其中37例相对早期胰腺癌(Ⅰ+Ⅱ期)的K-ras基因突变10例,突变率为27.0%(10/37),而35例中晚期胰腺癌(Ⅲ+Ⅳ期)的K-ras基因突变23例,突变率为65.7%(2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43,P=0.001),提示K-ras基因点突变与肿瘤分期相关;72例胰腺癌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通过随访分析K-ras基因突变者1年生存率为42.6%,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1年生存率为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5,P=0.017).结论 采用纳米捕获探针体系能够快速痕量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其与胰腺癌的分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光;倪全法;陈飞;亓立峰;钟征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223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方法 将miR-223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iR-223的表达情况;噻唑蓝(MTT)法检测miR-223对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miR-223在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中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细胞(8.21±0.83、11.22±0.72,tPANC-1=14.886,P=0.000;tmiaPaCa-2=24.025,P=0.000);转染miR-223模拟物后,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内miR-223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8.18±0.82、10.51±0.79,tPANC-1=15.221,P=0.001;tmiaPaCa-2=20.765,P=0.001);MTT和Trans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23能明显促进PANC-1和miaPaCa-2细胞的增殖(1.43±0.07比0.49±0.08,t=15.715,P=0.000;1.55±0.07比0.63±0.05,t=19.283,P=0.000)和迁移[(164.20±8.45)个比(73.50±4.50)个,t=16.419,P=0.000;(133.45±7.75)个比(56.40±6.25)个,t=13.401,P=0.000];敲低miR-223表达后,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的增殖比例明显降低(0.73±0.06比1.04±0.05,t=6.754,P=0.000;0.77±0.04比1.13±0.08,t=7.321,P=0.000),同时迁移速度明显减慢[(35.30±3.36)个比(72.60±4.10)个,t=16.419,P=0.000;(32.50±2.75)个比(57.40±3.35)个,t=9.953,P=0.000].结论 miR-223具有促进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株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作者:黄成;熊龙辉;许毓敏;胡钶;马广念;陈新斌;刘大威;贺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合适的兔VX2胰腺癌模型以及佳的冷冻消融方法.方法 采用VX2肿瘤组织接种兔胰腺建立VX2胰腺癌模型.实验兔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A:术中冷冻范围包括胰腺肿瘤和癌旁组织;治疗组B:术中冰球直径与肿瘤直径一致;治疗组C:术中冰球直径小于肿瘤直径;对照组:只行开腹手术.监测各组实验兔冷冻前后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和淀粉酶(AMY)水平变化以及记录生存期寻求佳冷冻消融方法.结果 成功建立兔VX2胰腺癌模型,造模成功后28d血清中NSE水平增加至(88.43±15.25)ng/ml.冷冻后1d治疗组A、B 和C中NSE分别增加至(27.31±4.28)、(23.64±6.82)和(19.49±2.49)ng/ml,术后3d均逐渐降低,术后7d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和治疗组A、B、C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40、52和35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和C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治疗组B生存期显著长于其他组(P=0.040、0.030、0.010).结论 成功建立以NSE为肿瘤标志物的兔VX2胰腺癌模型,胰腺癌开腹冷冻消融法的佳选择为术中冰球直径与肿瘤直径一致.
作者:陶慧敏;刘桂凤;曾健滢;方刚;梁冰;周亮;牛立志;徐克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芍药苷对大鼠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假手术组和芍药苷组,每组26只.建立大鼠SAP模型,分别于建模后6、1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的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变化及胰腺、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SAP组和芍药苷组术后6h大鼠血AMY[(4267±1459)、(2681±822)比(1482±5240)U/L]、肺MPO[(5.47±1.28)、(4.39±0.57)比(2.17±0.37)U/g]、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5.13±0.62、4.54±0.34比4.41±0.21),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且术后12h差异更加明显.建模后12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7.44±1.57)比(11.30±2.27)分,P=0.021]、肺组织病理评分[(0.83±0.82)比(1.47±1.31)分,P=0.029]、血清TNF-α[(83.44±15.28)比(120.05±25.88)ng/L,P=0.042],IL-1β[(46.33±10.03)比(84.75±17.83)ng/L,P=0.036],IL-6[(72.77±18.51)比(92.81±19.92)ng/L,P=0.046]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mRNA芍药苷组显著低于SAP组(P=0.002).结论 芍药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相关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释放,从而达到对SAP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丁月超;马超;余伟;王谦;蒙博;韩风;黄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关键基因的突变,也需要表观遗传修饰的共同作用.表观遗传修饰影响了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等多种分子生物学行为.本文结合目前文献,拟对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的调控和染色质重塑等表观遗传修饰在胰腺癌发生机制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冲;田孝东;杨尹默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EPCs,并使用双荧光染色的方法进行鉴定.将大鼠骨髓EPCs置于含0、1、10、50、100、200μmol/L PIO的培养基中培养,检测EPCs的血管新生.将培养 7d 的EPCs随机分5组:对照组加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PIO组加入 50μmol/L PIO;PPARγ拮抗剂组加入 50μmol/L PIO及 10μmol/L PPARγ拮抗剂GW9662;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阻滞剂组加入 50μmol/L PIO及 50μmol/L PI3K/Akt通道阻滞剂Wortmann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阻滞剂组加入50μmol/L PIO及20μmol/L ERK通道阻滞剂 PD98059,检测EPCs的血管新生.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见培养前4d细胞增殖不明显,第5~10天迅速增殖,并可见细胞集落及线状结构形成,第10天可达 80%融合.培养第7天的EPCs具有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的功能.10~200μmol/L的PIO均可明显促进EPCs的血管新生,以50μmol/L PIO的作用明显.进一步阻断相关信号通路发现,Wortmannin和GW9662可明显拮抗PIO的促细胞血管新生作用,而PD98059对PIO的作用无影响.说明PIO促进大鼠骨髓EPCs血管新生的作用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结论 PIO可促进EPCs的血管形成能力,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
作者:范磊;李庆峰;刘涛;杨俊朋;吕丽芳;任琢琢;虎子颖;张会峰;刘鸿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制剂对创伤后大鼠肠道免疫功能及损伤修复信号通路Hedgehog蛋白的影响.方法 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采用小肠损伤法制作肠道损伤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营养组(对照组,20只)和肠内生态营养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灌胃,实验组大鼠给予瑞能+金双歧灌胃(每只每天金双歧1×10CFU).造模成功后12h开始给予752.76kJ/(kg·d)的标准等氮热量灌胃4次/日.灌胃1周后处死大鼠并切取两组大鼠小肠,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包括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肠组织中CD3+、CD4+、CD8+表达水平有无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小肠黏膜Hedgehog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两组大鼠体重先降低后升高,从术后第5、6、7天实验组大鼠体重分别为(127.1±5.0)、(130.2±4.6)、(132.5±4.1)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2±4.2)、(125.8±3.9)、(128.4±5.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d=2.313,P5d=0.028;t6d=2.826,P6d=0.009;t7d=2.335,P7d=0.027);镜下实验组大鼠小肠绒毛高度为(230.2±21.4)μm,小肠腺隐窝深度为(104.3±10.2)μm,黏膜厚度为(354.1±40.63)μ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0);实验组大鼠小肠CD3+、CD4+及CD8+阳性淋巴细胞数百分比分别为(34.2±4.9)%、(26.8±4.0)%和(22.3±3.4)%,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中Hedgehog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14±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05±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60,P=0.000).结论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可增强Wistar大鼠肠道免疫功能,促进大鼠小肠黏膜损伤修复,提高小肠中Hedgehog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李诗杰;栗芳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SMMC-7721细胞加入PIVKA-Ⅱ培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测定SMMC-7721细胞克隆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MMP)-2和MMP-9表达.结果 PIVKA-Ⅱ组SMMC-7721细胞克隆形成率(1.94±0.14)和细胞存活率(1.53±0.21)均高于阴性对照组(1.12±0.08、1.11±0.15)和空白对照组(1.00±0.03、1.00±0.04;F=68.254、10.264,P=0.000、0.000).PIVKA-Ⅱ组SMMC-7721细胞凋亡率(1.52±0.28)低于阴性对照组(3.13±0.36)和空白对照组(3.45±0.43;F=48.436,P=0.000).PIVKA-Ⅱ组SMMC-7721细胞迁移数[(62.54±7.45)个]和迁移率(2.13±0.21)均高于阴性对照组[(31.34±6.03)个、1.06±0.03]和空白对照组[(29.42±5.59)个、1.00±0.05;F=46.241、283.240,P=0.000、0.000].PIVKA-Ⅱ组SMMC-7721细胞TGF-α、bFGF、VEGF、MMP-2和MMP-9的表达量(1.69±0.13、1.30±0.04、1.63±0.11、1.72±0.23、1.88±0.54)均高于阴性对照组(1.11±0.07、1.06±0.01、1.08±0.02、1.14±0.06、1.17±0.04)和空白对照组(1.00±0.01、1.00±0.01、1.00±0.02、1.00±0.01、1.00±0.01;F=2014.254、476.355、1845.364、6.486、7.045,P=0.000、0.000、0.000、0.000、0.000).结论 PIVKA-Ⅱ 能够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和PIVKA-Ⅱ能够促进TGF-α、bFGF、VEGF、MMP-2和MMP-9表达有关.
作者:张毅敏;王明丽;单绿虎;张剑英;吴杰;徐笑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生长良好的BHP10-3细胞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浓度为10-8mol/L的雌激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噻唑蓝(MTT)测定BHP10-3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BHP10-3细胞周期,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测定BHP10-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BHP10-3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GPER1)、趋化因子受体1(CXCR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测定BHP10-3细胞hTERT、Cyclin D1、GPER1、CXCR1蛋白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BHP10-3细胞的增殖率[(18.3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0.00±0.01)%,t=21.533,P=0.000].实验组BHP10-3细胞G1期细胞比例[(60.32±6.57)%]低于对照组[(71.21±8.44)%,t=4.153,P=0.004],实验组BHP10-3细胞S/G2期细胞比例[(37.48±3.12)%]高于对照组[(28.79±2.53)%,t=4.568,P=0.000].实验组侵袭细胞数[(42.31±4.35)个]和迁移细胞数[(46.51±4.57)个]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35±2.54)个、(19.54±3.69)个;t=24.353,P=0.000;t=26.542,P=0.000).实验组 BHP10-3细胞hTERT、Cyclin D1、GPER1、CXCR1 mRNA表达量(2.23±0.04、1.87±0.05、2.64±0.07、3.21±0.05)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2、1.00±0.01、1.00±0.01、1.00±0.02;t=3.024,P=0.007;t=2.895,P=0.021;t=3.253,P=0.010;t=3.327,P=0.008).实验组BHP10-3细胞hTERT、Cyclin D1、GPER1、CXCR1蛋白表达量(0.47±0.04、0.39±0.04、0.78±0.05、0.68±0.06)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26±0.06、0.17±0.02、0.42±0.03、0.24±0.01;t=4.142,P=0.000;t=3.758,P=0.002;t=3.462,P=0.001;t=5.036,P=0.000).结论 雌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能够促进BHP10-3细胞hTERT、Cyclin D1、GPER1、CXCR1的表达量增加有关.
作者:方铁;王一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噬对人胶质细胞瘤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和对其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以Hank's平衡盐缓冲液营养剥夺培养人胶质细胞瘤细胞株SHG-44,以诱导自噬,观察SHG-44细胞上皮间质标志表达和侵袭力变化.同时构建转染针对自噬基因Atg3的小干扰RNA(siRNA-Atg3),抑制营养剥夺条件下SHG-44细胞自噬,分析自噬抑制前后,SHG-44细胞上皮间质标志表达和侵袭力变化,探讨自噬对人胶质细胞瘤细胞EMT和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平衡盐缓冲液显著诱导人胶质细胞瘤SHG-44细胞自噬,其上皮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下调,而间质标志波形蛋白(Vimen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上调,细胞侵袭数显著增加[(18100±1500)个比(68750±3350)个,t=864.345,P=0.001].对SHG-44细胞转染siRNA-Atg3后,营养剥夺诱导的自噬活性明显受抑制,较对照组细胞,未出现明显上皮间质标志表达改变,细胞侵袭数也显著下降[(68750±3350)个比(25450±1450)个,t=565.441,P=0.001].结论 自噬可显著诱导人胶质细胞瘤细胞EMT和促进其侵袭.
作者:熊俊;张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蛋白激酶B(Akt)/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5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在SACC-83、SACC-LM细胞中过表达野生型RUNX3后,使用Western blot、RT-qPCR分别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观察RUNX3对Akt/β-catenin的影响;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查过表达野生型RUNX3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70.9%(39/55)SACC组织中RUNX3 mRNA呈低水平表达.RUNX3低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神经转移(P=0.003)、复发(P=0.043)和临床分期(P=0.003)显著相关,与T分级(P=0.072)接近相关.RUNX3高表达组总生存(OR)显著高于RUNX3低表达组(P=0.031).过表达野生型RUNX3可下调Akt、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显著抑制SACC-83、SACC-LM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 RUNX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起着抑癌基因作用,通过影响Ak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郑传铭;凌志强;葛明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11~19赖氨酸富集白血病基因2(ELL2) 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C4-2增殖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LL2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LL2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用人工合成雄激素R1881刺激人前列腺癌细胞株C4-2,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其对雄激素的反应性;分别对C4-2细胞株转染ELL2特异性干扰RNA(ELL2-siRNA)及过表达ELL2质粒,噻唑蓝(MTT)实验评估干预细胞ELL2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实验评估细胞DNA合成能力的变化.结果 ELL2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进一步降低;对ELL2及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0.836,P=0.000).R1881可在48h内促进ELL2的蛋白表达,在24h及48h的蛋白表达量分别增加(38.27±10.11)%(t=7.573,P=0.005)、(58.34±13.70)%(t=8.519,P=0.003).C4-2细胞转染ELL2特异性干扰RNA后,ELL2在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两条干扰RNA组的细胞ELL2蛋白表达分别下降(56.38±11.26)%(t=10.01,P=0.002)、(65.27±12.10)%(t=10.790,P=0.002);转染过表达ELL2质粒后,ELL2在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过表达组的细胞ELL2蛋白增加(80.23±20.94)%(t=7.662,P=0.005).转染ELL2特异性干扰RNA使C4-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两条干扰RNA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升高(39.28±8.52)%(t=11.300,P=0.000)、(48.20±7.87)%(t=15.000,P=0.000);转染过表达ELL2质粒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42.74±10.38)%(t=10.090,P=0.000).转染ELL2特异性干扰RNA使细胞DNA合成能力增加,而转染过表达ELL2组的DNA合成能力降低.结论 ELL2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其恶性程度呈负相关,ELL2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杨铁军;王道元;马永康;乔保平;何朝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大鼠免疫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脾全切术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联合组)各12只,另选取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大鼠肝脏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肝重、肝脏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6.185、10.900、16.445,P=0.000,P=0.000),CD4+、CD4/CD8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CD8+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4.665、5.428、4.608,P=0.000),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t=23.834、12.700、9.832、20.734,P=0.000,P=0.000);联合组体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肝重、肝脏指数明显低于假手术组(t=2.126、3.039、5.442,P=0.000),CD4+、CD4/CD8明显高于假手术组,CD8+明显低于假手术组(t=2.378、4.360、3.460,P=0.000),HA、PC-Ⅲ、Ⅳ-C、LN含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t=5.420、10.303、5.197、10.903,P=0.000,P=0.000).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有助于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免疫功能,缓解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仁锋;赵龙栓;叶健文;翟文龙;薛建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兔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形成过程中Toll样受体4(TLR4)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手术组每组各10只(术后1、4、8周).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模,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所有动物行颅内多普勒(TCD)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作流体力学分析,处死行病理染色观察血管形态、血管内膜及中弹力层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每组TLR4、VCAM-1表达阳性率及表达量.结果 TLR4在基底动脉尖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对照组: (11.091±1.216)%;术后1周组:(21.109±3.227)%(t=-6.496,P=0.001);术后4周组:(22.838±2.130)%(t=-10.709,P=0.000);术后8周组:(27.480±1.981)%(t=-15.762,P=0.000);VCA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对照组:(15.702±0.795)%;术后1周组: (24.414±1.523)%(t=-11.341,P=0.000);术后4周组:(28.588±1.517)%(t=-16.830,P=0.000);术后8周组:(34.196±4.196)%(t=-9.681,P=0.000).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LR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 0.156±0.001;术后1周组: 1.116±0.061(t=-102.613,P=0.000);术后4周组: 1.376±0.083(t=-19.929,P=0.003);术后8周组: 2.178±0.151(t=-23.215,P=0.002);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CAM-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2.178±0.151;术后1周组:0.525±0.027(t=-25.525,P=0.001);术后4周组:0.745±0.021(t=-49.109,P=0.000);术后8周组:0.666±0.030(t=-30.866,P=0.000);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4及VCAM-1在兔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中参与了动脉瘤形成的过程.
作者:汪子文;赵立文;张鹏飞;赵文可;于耀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周围局部应用西罗莫司对兔冠脉搭桥术后冠状动脉内膜过度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大耳白兔30只,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建模.任取一侧冠状动脉搭桥为干预组,外涂含0.3mg西罗莫司的Pluronic凝胶;另一侧为对照组,外涂空凝胶.4周后测冠状动脉内膜厚度、细胞的增殖指数及p27kip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结果 干预组冠状动脉内膜厚度为(64.9±15.2)μ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2±15.4)μm(t=1.639,P=0.007).干预组增殖指数为30.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2±10.3(t=0.731,P=0.044).p27ki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西罗莫司干预组见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阳性着色,单个观察视野中的p27kip1阳性细胞数为(3.9±2.4)个.但正常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均未见阳性表达细胞(t=1.157,P=0.025).结论冠状动脉周围局部应用西罗莫司具有抑制兔移植冠状动脉内膜过度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与p27kip1的上调表达有关.
作者:王保才;葛振伟;程兆云;赵子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小鼠来源的MC3T3-E1细胞株作为成骨细胞前体细胞,采用终质量浓度为0、10-4、10-5、10-6、10-7、10-8mol/L的淫羊藿苷进行药物干预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密度;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ALP活性,评价成骨细胞早期分化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数量,评估成骨细胞矿化能力.结果 MTT结果显示,浓度为0、10-4、10-5、10-6、10-7、10-8mol/L的淫羊藿苷各组的吸光值分别为0.54±0.04、0.28±0.01、0.40±0.02、0.67±0.03、0.58±0.01、0.55±0.03,10-6mol/L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成骨细胞呈典型的梭形、三角形、多角形等不规则形态分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浓度为10-6mol/L组的细胞数量多,细胞分布密度大;浓度为10-4mol/L组整个视野下很难找到伸展开的成骨细胞.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 0、10-4、10-5、10-6、10-7、10-8mol/L各组的ALP表达量分别是(1.75±0.11)、(0.85±0.35)、(1.50±0.21)、(2.80±0.12)、(2.10±0.36)、(1.80±0.23)U/g prot,10-6mol/L组中的成骨细胞ALP活性表达量高(P=0.001),10-4mol/L组表达量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mol/L组的ALP活性略高于空白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292).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6mol/L的淫羊藿苷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矿化,有大量钙结节形成并积聚成团;10-4mol/L的淫羊藿苷组几乎未发现钙结节形成.结论 一定浓度的淫羊藿苷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
作者:姜文涛;梅伟;王庆德;张振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抑制乙醇对成骨细胞损伤的作用,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在其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 提取并培养人成骨细胞,Lipofectamine 2000质粒转染HO-1,乙醇作用24h,Western bolt检测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量,同时应用酶标仪检测成骨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阳性对照组中MPO和GSH-Px酶的活性分别为(54.17±20.61)mU/mg 蛋白和(7.94±2.42)U/mg蛋白,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HO-1组细胞中MPO和GSH-Px酶的活性(P=0.023、0.012);HO-1组细胞中MPO和GSH-Px酶的活性分别为(286.54±13.82)mU/mg蛋白和(38.59±5.30)U/mg蛋白,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中MPO和GSH-Px酶的活性(P=0.000、0.000).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7±0.08和0.81±0.05)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0.62±0.11和1.26±0.20,P=0.016、0.003);HO-1组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分别为0.94±0.10和2.43±0.13,P=0.000、0.000).结论 转染HO-1抑制乙醇诱导成骨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与其对细胞中Nrf-2/ARE信号通路的保护有关,其能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并增强成骨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乙醇对成骨细胞的损伤.
作者:李杰;张丰泉;陈光;于博凡;杜振宁;蔡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过表达SIGIRR基因抑制树突状细胞(DCs)成熟活化、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骨髓来源DCs,并借助带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的腺病毒载体将SIGIRR基因转入DCs,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IGIRR基因修饰的未成熟DCs(imDCs)在脂多糖刺激前后细胞表型及功能变化;建立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术前连续3d受体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imDCs、DC-GFP及DC-SIGIRR,观察各组小鼠胰岛移植物活性及其生存时间,同时在术后第7天取移植物做苏木素-伊红(HE)及免疫荧光检查,比较各组移植物排斥反应强度.结果 过表达SIGIRR的DCs经脂多糖刺激后仍稳定在未成熟状态:低表达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CD40、CD80、CD86,分泌低水平白细胞介素(IL)-12[(547.80±84.67)pg/ml,P=0.026]及高水平IL-10[(410.40±36.11)pg/ml,P=0.031],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糖耐量试验提示比较其他对照组,SIGIRR组血糖峰值更小[(19.0±1.0)mmol/L,P=0.041],胰岛移植物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其他各组[(14.3±3.6)d,P=0.036].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提示SIGIRR组胰岛移植物活性优于其他对照组.结论 SIGIRR基因有效抑制未成熟DCs在脂多糖等外源刺激因子作用下的成熟和活化,抑制抗原提呈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形成.
作者:薛志诚;卢新军;章旭之;邓荣海;马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T-bet在射频消融(RFA) 激发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B16黑色素瘤双侧背部移植瘤模型,当肿瘤体积达500mm3时对右侧肿瘤进行RFA治疗,3d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左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以及T-bet 在T细胞与自然杀伤(NK)细胞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细胞因子的信使核糖核苷酸(mRNA)表达水平;建立敲T-bet基因(T-bet-/-)小鼠RFA治疗模型,分析左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记录小鼠左侧肿瘤生长曲线与小鼠生存时间.结果 RFA治疗能抑制对侧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两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9.0±1.4)d]与[(21.0±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小鼠左侧肿瘤浸润CD45+、CD3+、CD4+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CD8+、NK(NK1.1+)细胞计数(106个/g肿瘤)分别为1.40±0.32、0.46±0.08、0.14±0.11、0.20±0.03与0.05±0.02,消融组分别6.22±0.80、2.06±0.11、0.53±0.20、0.68±0.10与0.1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调节性T细胞(Treg:CD4+FoxP3+)计数分别0.06±0.01与0.07±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消融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mRNA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分别为6.50±0.51、5.02±0.48与4.12±0.3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左侧肿瘤浸润CD4+T、CD8+T、NK细胞中T-bet表达率分别为(22.30±0.60)%、(28.40±2.20)%与(9.10±0.20)%,消融组分别(42.60±3.10)%、(48.30±2.50)%与(19.1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bet-/-小鼠模型中,RFA治疗组与对照组小鼠生存时间分别(21.00±1.20)d与(21.00±0.5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1).对照组左侧肿瘤CD45+、CD3+、CD4+FoxP3-、CD4+FoxP3+、CD8+与NK1.1+细胞计数(106个/g肿瘤)分别为1.46±0.59、0.43±0.04、0.20±0.03、0.09±0.01、0.15±0.03与0.04±0.02,消融组分别1.55±0.21、0.45±0.10、0.22±0.04、0.11±0.01、0.13±0.09与0.04±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4、0.982、0.800、0.987、0.462、0.278).结论 转录因子T-bet在RFA治疗激发的Th1型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明芬;石亮荣;戴夕超;陈陆俊;徐斌;朱一蓓;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对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A组:手术+聚肌胞苷酸(Poly I∶C)组;B组:手术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C组:假手术+Poly I∶C组;D组:假手术+PBS组,每组20只.手术组行胆总管双重结扎术构建梗阻性黄疸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A组、C组每48h腹腔注射1次Poly I∶C,B组、D组注射等量PBS,于第14天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对肝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三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肝脏组织NK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NK1.1、α-SM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手术组血清肝功能指标高于假手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A组[(829.78±79.33)、(752.00±67.90)U/L]较B组[(508.69±102.46)、(486.20±126.80)U/L]升高(P=0.032,P=0.030);肝脏组织HE染色、Masson三染色结果表明,A组肝纤维化程度较B组重,α-SMA免疫染色结果根据阳性细胞数及阳性强度评分A组(+++)、B组(++)、C组(+)、D组(+);NK1.1、α-SM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手术组(A组:181.79±13.68、239.67±12.09、12.39±0.87;B组:168.69±12.90、179.96±20.95、7.44±0.66)高于假手术组(C组:91.86±5.95、1.21±0.31、1.51±0.03),NK1.1 mRNA表达量均较D组升高(P=0.029,P=0.031,P=0.027).结论 Poly I∶C 诱导肝脏NK细胞活化并肝内聚集,加重了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肝纤维化,梗阻性黄疸减弱了肝脏NK细胞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刘传江;周文婧;许先玲;秦涛;陈琳;付强;胡明星;王玉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IL-6 mAb)对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供体SD大鼠和受体Wistar大鼠各20只随机分成4组:Ⅰ组:SD大鼠到Wistar大鼠同种异位腹腔心脏移植;Ⅱ组:受体术前连续5d和术后连续3d经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每天0.2ml;Ⅲ组:受体术前连续5d和术后连续3d经颈静脉输注MSCs,每天0.2ml(MSCs:1.0×106/0.2ml);Ⅳ组:受体术前连续5d和术后连续3d经颈静脉输注MSCs和IL-6 mAb[100μg/(kg·d)].检测供心存活时间、供体心脏病理改变,受体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比例,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表达率,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和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10、IL-2、IL-6、IL-17的变化.结果 Ⅳ组平均存活时间[(40.800±8.815)d]较其他组[Ⅰ:(7.600±1.140)d;Ⅱ:(8.600 ±1.817)d;Ⅲ:(21.800 ±1.304)d]明显延长;CD4+CD25+Treg细胞比例[Ⅰ:(4.70±0.15)%;Ⅱ:(4.90±0.40)%;Ⅲ:(11.22±0.28)%;Ⅳ:(21.40±0.62)%]、FoxP3蛋白表达率[Ⅰ:(71.21±1.05)%;Ⅱ:(71.07±1.41)%;Ⅲ:(72.69±3.84)%;Ⅳ:(96.24±1.42)%]、IL-10[Ⅰ:(29.03±1.05)pg/ml;Ⅱ:(30.40±1.63)pg/ml;Ⅲ:(88.65±1.84)pg/ml;Ⅳ:(136.14±2.32))pg/ml]、TGF-β1[Ⅰ:(165.52±8.68)pg/ml;Ⅱ:(169.73±3.45)pg/ml;Ⅲ:(339.38±13.40)pg/ml;Ⅳ:(475.79±10.11)pg/ml]检测结果Ⅲ、Ⅳ组高于Ⅰ、Ⅱ组,Ⅳ组高于Ⅲ组;Th17细胞比例[Ⅰ:(7.18±0.48)%;Ⅱ:(6.98±0.61)%;Ⅲ:(4.16±0.23)%;Ⅳ:(1.28±0.19)%]、IL-6[Ⅰ:(70.96±1.20)pg/ml;Ⅱ:(70.06±2.10)pg/ml;Ⅲ:(42.94±2.14)pg/ml;Ⅳ:(16.57±1.05)pg/ml]、IL-2[Ⅰ:(112.94±3.52)pg/ml;Ⅱ:(111.48±2.71)pg/ml;Ⅲ:(66.96±1.04)pg/ml;Ⅳ:(33.31±1.41)pg/ml]、IL-17[Ⅰ:(96.86±1.15)pg/ml;Ⅱ:(92.72±4.91)pg/ml;Ⅲ:(49.49±1.63)pg/ml;Ⅳ:(21.22±0.82)pg/ml]检测结果:Ⅳ组和Ⅲ组明显低于Ⅰ组、Ⅱ组,Ⅳ组低于Ⅲ组.结论 MSCs联合IL-6 mAb可显著提高受体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降低Th17细胞比例,下调IL-2、IL-17,上调IL-10、TGF-β1等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显著延长大鼠同种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作者:章传凯;沈振亚;滕晓梅;张有斌;余云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丹参对高浓度铁离子环境下的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的凋亡、成骨分化、矿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的枸橼酸铁铵(FAC)模拟铁过载(F组),然后以75~300mg/L浓度梯度的丹参加入高铁培养液中(DF1、DF2、DF3组);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钙结节生成;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率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各组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BGP)、Runt相关基因2(Runx2)、Ⅰ型胶原α链(COL1A)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p-p38)表达.结果 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DF2组的钙结节生成率明显大于F组;在高铁培养环境中加了不同浓度丹参(DF1、DF2、DF3组)的细胞凋亡率小于高铁组(F组)[(2.68±0.60)%、(2.21±0.49)%、(1.35±0.11)%比(8.34±0.31)%,F=145.160,P=0.000];经过FQ-PCR检测,在高铁环境中加了不同浓度丹参组的BGP、Runx2、COL1A mRNA表达量均比高铁组明显增加(1.95±0.04、2.08±0.17、2.78±0.10比0.78±0.08;0.64±0.02、0.75±0.02、0.83±0.03比0.58±0.02;0.39±0.02、0.74±0.02、0.94±0.02比 0.35±0.03);p-p38蛋白的表达量高铁组低于高铁加丹参组(0.42±0.03 比0.30±0.01,F=126.370,P=0.000).结论 丹参能拮抗高浓度铁离子环境对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矿化的抑制作用,并且减少细胞凋亡,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丹参抑制了p38信号通路的激活.
作者:张晓;王啸;顾伯林;周湘明;杨帆;徐又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下调非编码RNA TUG1表达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骨肉瘤Saos-2细胞分为3组:TUG1小干扰RNA(siRNA)组(TUG1 siRNA)、阴性对照小干扰RNA组(Con-B)和空白对照组(Con-A).其中,骨肉瘤Saos-2细胞siRNA组以TUG1 siRNA转染处理.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组细胞中TUG1水平,采用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与Con-A和Con-B组比较,siRNA组癌细胞TUG1mRNA 水平降低.迁移试验结果显示,Con-A、Con-B组和siRNA组痕间间距分别为(326±11)、(335±15)、(588±11)μm(F=22.761,P=0.000);Transwell结果显示,Con-A、Con-B和siRNA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5.0±2.2)、(118.0±1.8)和(56.0±1.8)个(F=173.000,P=0.000).结论 TUG1在骨肉瘤细胞中高表达,且与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相关.
作者:谢军;邹晨;范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p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LIM矿化蛋白-1(LMP-1)重组腺病毒,检测其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促成骨作用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出人LMP-1全长基因,插入pShuttle-IRES-hrGFP-1中构建成腺病毒穿梭质粒pS-LMP-1-GFP,转化DH5a大肠杆菌,挑选细菌单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通过pS-LMP-1-GFP与质粒pAdEasy-1在BJ5183细胞中同源重组,得到携带人LM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LMP-1-GFP).经PacⅠ酶切暴露两侧长末端重复序列,脂质体介导线性化质粒转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得到重组腺病毒Ad-LMP-1-GFP.以腺病毒为载体,将 人LMP-1 基因体外转染于第3代大鼠BMSCs内,检测LMP-1基因在BMSCs的表达,分别观察转染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骨钙素(OC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评价LMP-1 基因的成骨能力及其分子机制.结果 成功获取人LMP-1基因,并包装成重组腺病毒.LMP-1基因能在BMSCs 中高效表达,转染后BMSCs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P=0.000,分别为0.096、0.116、0.118、0.119(0.110±0.011)和 0.045、0.057、0.056、0.054(0.053±0.005);骨钙素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01,分别为0.661、0.767、0.651(0.693±0.064)和0.177、0.290、0.222(0.229±0.050);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P=0.002,分别为0.841、0.806、0.867(0.838±0.030)和0.185、0.236、0.266(0.229±0.040).结论 成功利用pAdEasy系统构建人LMP-1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Ad-LMP-1-GFP转染BMSCs后,LMP-1基因能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可能通过β-catenin信号分子发挥作用.
作者:王秀利;崔福爱;殷力;王义生;蒋林栋;李邓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