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3-7705
  • 国内刊号:43-1105/R
  • 影响因子:0.48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71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湖南省一级期刊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宁心定悸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3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宁心定悸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气虚痰阻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宁心定悸汤,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9%,对照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加宁心定悸汤口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有较好疗效.

    作者:赵吉锐;刘仲妮;刘建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2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采用胸腔内置入引流管的方法,将胸腔积液放净后,对照组用顺铂20 ~ 30mg/m2胸腔内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口服,两组均每周化疗1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胸腔积液的变化、主要症状积分、卡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胸水疗效、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联合顺铂可使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蔡江南;刘海涛;毕东敏;王英曼;许志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补肺颗粒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T3、T4及COS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肺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3、T4、COS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肺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3、T4、COS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6.67%,对照组为2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颗粒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好疗效,能缓解应激使COS水平下调,T3水平升高.

    作者:张会哲;张桂才;蔡元培;成向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腹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张晓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滋阴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滋阴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72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37眼)和对照组(23例,35眼),对照组进行常规控制血糖及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及滋阴明目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49%,与对照组的65.71%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眼底出血点、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绒斑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罗晓钦;周振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及止痛药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3%,对照组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薛天萍;石磊;毛丽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保留灌肠结合柳氮磺吡啶栓剂治疗,对照组单用柳氮磺吡啶栓剂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栓剂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翦闽涛;宾东华;李逵;王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自拟利咽汤合大椎穴点刺放血治疗慢性咽炎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利咽汤联合大椎穴点刺放血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郁热熏咽型慢性咽炎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利咽汤联合大椎穴点刺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华素片含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07%,对照组为7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利咽汤联合大椎穴点刺放血治疗郁热熏咽型慢性咽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湖;李耀新;肖一柳;曹理铭;杨焕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六味地黄丸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PADAM各项症状评分、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睾酮、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可以增加患者血清中的T水平,增加T与睾酮结合的概率.

    作者:陈绮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消痤饮治疗肺热型寻常型痤疮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痤饮治疗肺热型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热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环素肠溶胶囊、维生素B2片、维安脂胶囊配合阿达帕林凝胶外用治疗,治疗组仅用消痤饮配合阿达帕凝胶外用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优于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痤饮治疗肺热型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丁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补益调神止痛法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益调神止痛法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补益调神止痛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调神止痛法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静;雷牛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心脏康复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据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工业发达国家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是冠心病,亦是常见的死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我国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30%,并日趋年轻化,形势不容乐观.现今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但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虽能帮助患者度过危机,却不能改变冠状动脉已狭窄的事实,术后仍不能排除再次狭窄或者血栓的可能[1].心脏康复与预防综合疗法在国际上从起源至今已经发展了50年,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数字化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经济、简便易行的优点.

    作者:李姿蓉;刘德果;刘俊杰;杨笑颖;肖长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概况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属中医学“泄泻”范畴[2].小儿腹泻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3].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历史久远,治疗方法颇多,其中推拿治疗因其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易于接受等优点,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4],故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日益突出,现笔者将收集整理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颜宇枭;刘百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不孕症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给患者的家庭幸福带来不利影响,据资料统计,不孕症约有25% ~ 35%系排卵障碍引起,为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4],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于本病,西医一般采取药物(促性腺激素、雌激素拮抗剂)或手术(卵巢打孔或卵泡穿刺术)治疗,但不可否认的是西药具有流产率高、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手术导致的盆腔粘连等缺陷.中医传统上采取口服中药治疗,其具有服用时间长且患者依从性差等不足.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针灸疗法或针药结合促排卵疗效显著,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愈率,笔者查阅近3年来针灸促排卵的相关文献,并对其发展状况进行综述.

    作者:周佩;段莹;保琼楠;冯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胆石症的研究进展

    胆石症一般是由胆汁成分异常、胆道运动功能失调共同作用所致,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反复发作,临床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寒战高热、黄疸等.胆为六腑,又是奇恒之腑,诸多典籍也称之为“中精之府”.《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由此可见胆在机体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近年来胆石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健康生活,也致使很多患者遭受着很大的困扰,如何预防和治疗胆结石病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深入探究的突出课题,因此很多医务工作者对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病做了大量探究[2].现就中医药治疗胆石症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作者:林金环;韦唯;刘熙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卒中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菌易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对患者的肢体和语言等相关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治疗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有约10% ~ 47%发生肺部感染,而死于肺部感染者占脑卒中死亡病例的1/3[2-4].卒中相关性肺炎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7%~22%[5],其肺部感染的控制程度,影响到卒中患者的转归和预后[6].有学者报道,约1/10住院1个月内的卒中患者死于肺炎[7].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30d内病死率为无感染者患者死亡率的3倍.因此,尽早发现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作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8].

    作者:吕晶;刘昱材;赵志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外治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黄褐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亦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呈褐色或黑色的皮肤病[1],民间俗称“黑斑”、“蝴蝶斑”,有时发于孕妇或月经不调的妇女,又称“妊娠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中,女性占有较大比例,尤以生育期女性的发病率较高,且容易伴随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而出现[2].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遗传、精神紧张、睡眠质量差、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抗惊厥药物使用不当及伴有妇科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因素有关[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黄褐斑逐渐成为医学界及美容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西医治疗手段[4]包括:外用脱色素制剂、皮肤剥脱剂,以及强脉冲激光,通过减少黑素合成或皮肤剥脱方法来减少色素,但复发率高,不宜长期使用.而中医药对于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特色.其外治手段丰富,包括中药面膜、针灸、面部刮痧、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喷雾加按摩、耳穴疗法等[5],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代维维;张丽飞;罗祥;高子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特发性震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核心症状表现为以上臂、手、头部和躯干等部位的4~12Hz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征.人群患病率为0.41%~3.92%[1].长期以来,ET被认为是一种良性震颤,但是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身体的不自主震颤会严重影响其进食、说话、书写等一些日常活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压力[2].本文就近10年来ET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文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神经病变.按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局灶性单神经病变、非对称性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多发神经根病变[1].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常伴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等,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生活质量.迄今,临床上对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作者:王增梅;黄玉强;秦佑胜;徐福荣;付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单体逆转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一直以来,肺癌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中国,肺癌的总发病率已占到男性恶性肿瘤之首,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总患病人数将超过100万[1].临床上75%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当肺癌进入中晚期,化疗则为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因为多药耐药(MDR),肺癌的化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败.究其原因,我们至今没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如何克服MDR,逆转MDR,已经成为当前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逆转肺癌耐药的机理,对于临床意义重大,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耐药修饰剂以用于肺癌耐药的辅助治疗.

    作者:王亿君;章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肾脏既是血压调控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高血压病损害的重要靶器官之一.美国数据报告显示,美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约有24%是由高血压肾损害导致,该数据较10年前增长了8.7%[1];而我国资料显示,约有17.9%的透析患者是由高血压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且患病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2].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和延缓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辨证论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石立鹏;刘明怀;赵凤林;杜旭勤;黄路梅;余国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自噬在针灸防治帕金森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被称之为震颤麻痹,对中老年入健康有巨大的危害.与小脑萎缩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同属“神经退行性疾病”范畴.PD的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静止性震颤、强直、自主活动减少等临床特征的出现.除了DA能神经元的缺失,PD的重要诊断特征是错误折叠蛋白的异常聚集、沉积和路易小体(Lewy body,LB)的出现,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LB的主要结构成分.目前我国的PD患者大概有200万例,其发病率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65岁以上的人群PD患病率达2%,研究显示2030年我国的PD患者有可能接近500万[1-2].这将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考验.PD患者一旦发病就必须终身接受治疗,由于手术治疗价格昂贵而且有严格的手术指征,而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尚属于研究阶段,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左旋多巴胺(Levodopa,L-DOPA)替代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虽然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却不能阻止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凋亡的病程[3].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靶点从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来延缓PD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自噬-溶酶体途径(Autophagy-Lysosome Pathway,ALP)是真核细胞清除大分子蛋白和细胞器的主要途径,可有效避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异常蛋白沉积的发生.针灸作为一种天然无毒副作用的疗法,对PD的临床疗效早已验证[4-6].本文从自噬-溶酶体角度对针刺防治PD的机理综述如下.

    作者:余沛豪;马骏;王述菊;王中明;王贵千;王彬;王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现状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1].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4个亚型,其中腹泻型为常见[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水湿不行、日久失治等致脾运化失司,肠道功能紊乱而发病.本病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肾三脏,脾胃虚弱和肝气疏泄障碍存在于发病的整个过程,而肝郁脾虚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3].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中药、名方、专方、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个方面将中医药治疗IBS-D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杨春荣;荣诗阔;冯园园;冯培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消渴伴不寐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表明,消渴病患者易出现不寐,主要表现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寐或彻夜不寐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治疗,更会影响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加重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等,加重病情.西医治疗以苯二氮卓类为主,起效较快,但缺乏疗效理想的、针对不寐病因如心理因素等的药物治疗,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长久地解决这一问题.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因人因证而异,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从原因分析、证型分布、中医药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消渴病伴不寐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任凤艳;刘丽香;潘迪;陆鹏;黄亚会;程倩倩;贺三美;侯君;周龙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简小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介绍简小兵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简教授认为阳虚血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温阳养血、活血通络用归龙丸方加减;温补脾阳、顾护后天用附桂理中汤加减;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用乌梅丸加减;肝气郁结注重心理疏导,同时选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内外合治、综合治疗,利用内服药物第3煎外洗患肢作局部治疗.

    作者:李慧枝;王文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姜树民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经验

    介绍姜树民教授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经验.临证分3型辨治,阴液亏耗型治以滋阴润肠通便,方用增液汤加减;肺脾气虚型治以补益脾肺、益气通便;大肠郁滞型治以行气健脾化湿,通腑泄浊.在整体治疗过程中注意审证求因,因人而治,慎用苦寒,分清缓急,注重调养.

    作者:李超;姜树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连方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经方的经验总结

    介绍连方教授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经方的临床经验.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是卵巢巧克力囊肿拟行IVF-ET的患者,予桂枝茯苓丸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在行IVF或IUI治疗的患者中合并母儿血型不合者,进入助孕周期后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茵陈蒿汤治疗;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予以真武汤治疗;因输卵管阻塞或粘连者,在辨证的基础上伍芍药甘草汤治疗.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匡继林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经验

    介绍匡继林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经验.匡教授从冲任受损、肾虚血瘀入手,治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采用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及外敷等治疗方法,注重中西医结合及心理调摄,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燕;肖盈盈;匡继林;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郑心治疗肺癌临床经验总结

    总结郑心教授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经验.郑教授认为肺癌的核心病机是气阴两虚,痰瘀热毒互结,治疗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为基本法则,拟定了肺康方运用于临床.

    作者:吴祥岷;郑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王力宁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介绍王力宁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临床中重视望诊,望小儿眼睑辨体质,望小儿咽喉辨寒热.对特禀质患儿创制麻杏二陈汤作为基本方加减,气虚质加黄芪、白术等,阴虚质加芦根、麦冬、淡竹叶等.强调顾护脾胃,调整气机.特禀质患儿多痰湿,需先治脾,注重脾肺气机的调畅.

    作者:邓玉芝;王力宁;黄美芬;陈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叶品良运用柴苓汤加减治疗失眠经验

    介绍叶品良教授运用柴苓汤加减治疗失眠的经验.叶教授认为失眠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气郁津凝,胆胃不和,扰动心神所致.临床以和中法为治疗大法,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疗效颇显.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作者:杨捷;叶品良;曾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刘文峰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经验

    介绍刘文峰教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经验.刘教授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特点概括为肾虚、血瘀、痰湿(热)、浊毒,虚中夹实,损伤肾脏,肾之阴阳失衡.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病机主要是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肾络瘀阻,肾失封藏,精微下泄.故治以健脾补气、益肾固精为主,兼以化瘀通络、除湿泄浊.刘教授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自拟八仙保肾汤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确切.

    作者:吕景霞;王德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叶建州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介绍叶建州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叶教授从血热、血燥论治寻常型银屑病,根据其临床经验拟定消银1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消银2号清热凉血、育阴润燥,用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的治疗,收效颇佳.

    作者:张鹏飞;丛琳;范琴;杨榆婷;叶建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王保和从肝肾论治心悸经验

    介绍王保和教授从补益肝肾论治心悸的经验.王教授认为,心与肝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主张从肝肾论治心悸,多用二至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收效较好,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刘伟爽;寇冠军;王保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马建伟治疗乳腺癌经验

    总结马建伟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马教授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为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正气不足,脾气亏虚,致使冲任失调,血瘀痰浊凝结于乳络,遂成乳岩.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从肝脾论治,以益气扶正、疏肝健脾治其本,清热解毒、散结止痛治其标,标本兼顾,随证辨治,疗效确切.

    作者:贺大智;马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心脏X综合征验案1则

    心脏X综合征(CSX)指具有心绞痛或类似于心绞痛的症状,运动平板试验出现ST段下移而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表现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采取对症治疗,而运用气血津液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往往取得良好疗效.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可养心调肝、安神、和中缓急,主治妇人脏躁.通常认为脏躁病位在心,而胸痹者亦在心,也可由情志不遂引起或伴随或加重.后代医家用该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亦取得良好疗效[1].仲景认为心为火脏,炎上作苦,唯甘味可以调之,甘草甘润可除燥气,小麦味甘可辑聚正气,大枣性甘可调补营气,如是则神明安而心得其所养矣.笔者用其加味治疗心脏X综合征一是调节情志治心系功能性疾病;二是其性平和,可与活血化瘀等药疗心系器质性病症.现将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心脏X综合征验案1则介绍如下.

    作者:陈晨;张景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刮痧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验案1则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的病症,又称为口眼喎斜,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见于贝尔麻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则是指自患者发病起的1 ~7d[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夏秋季节常见,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手、足阳经均上行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目前治疗面瘫主要是服用营养神经、抗病毒药物配合针灸及其他中医方法治疗.以往针刺配合刮痧治疗大多是在面部患侧施以刮痧操作,笔者(第一作者)跟随导师于神经内科会诊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例,则是在患侧颈项部施以刮痧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滋杰;马祖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少阳为枢”理论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头痛验案举隅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和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少阳胆经之脉,邪气沿太阳经进入少阳胆经,使胆火随经上逆,上行至头部,经络受阻,经气不畅,故见头痛.这种头痛的特点是脉象弦细[1].少阳头痛,其部位多以头的两侧为主,甚则波及正额及巅部,或者兼有咽干、口苦、目眩的症候.故临床治当疏少阳之滞、清泻少阳胆火,方选小柴胡汤.

    作者:邵元欣;吴春丽;王兴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李今垣辨治燥证验案举隅

    李今垣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六十余载.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李今垣教授深入总结和研究中医药治疗燥证的作用机制、临床运用规律和古今医家临证经验,通过疏表润燥、滋阴润燥等多种治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发现无论是对燥证的认识,还是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立法、遣方用药等,李今垣教授均有很多独到之处.现将其论治燥证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作者:白雪;张桐;刘海晔;周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刺脐周八穴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验案2则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为常见的生殖内分泌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5% ~ 10%[1],亦是引起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在无排卵性不孕症中约占70%[2].该病以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症及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长期发展易发生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妊娠期合并症及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等.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显示,约有50%的PCOS患者伴有肥胖[3].而肥胖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加重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增加排卵障碍发生率及增加远期并发症风险[4].

    作者:窦真;夏天;田晓霏;王宝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备化汤验案举要

    备化汤(炮附子、熟地黄、茯苓、覆盆子、牛膝、木瓜、生姜、甘草)出自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原书载:“治丑未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病者关节不利,筋脉拘急,身重萎弱或温厉盛行,远近咸苦,或胸腹满闷,甚则浮肿,寒疟血溢,腰痛”.笔者(第一作者)随师屡用备化汤治疗疑难重症,每获良效,兹举验案3则,与同道分享.

    作者:周阳阳;王兴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包培荣治疗心肌炎验案2则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以儿童及青壮年多发,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为病毒侵犯心脏后所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心肌间质炎症改变的一种疾病[1],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应以本虚标实立论,邪毒内侵入心是发病之关键,“毒”、“瘀”、“虚”三者互结贯穿始终[2].

    作者:孙洪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自拟益肝明目汤治疗黄斑囊样水肿验案举隅

    自拟益肝明目汤由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8g、丹参20g、茯苓20g、车前子10g、密蒙花20g、刺蒺藜15g、泽泻10g、茺蔚子10g、决明子15g组成,从其组成来看:当归、川芎、丹参归心经或心包经,可活血祛瘀,茯苓、车前子、泽泻、决明子归肾经,可利水明目,柴胡、刺蒺藜、茺蔚子、密蒙花归肝胆经,可舒肝明目.上述药物合用可活血化瘀、利湿化痰.临床中,对于痰瘀互结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该方疗效显著,现列举2则验案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陈向东;张又玮;覃艮艳;孙淑铭;聂辅娇;刘悦;彭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成肇仁治疗汗证验案举隅

    盖人体虚损之原由,皆因营卫二气失和所致.营卫二气失和,造成肌腠气液与精血之道功能迟缓,玄府失固,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载:“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所以汗出之本,乃是脏腑.

    作者:姚妍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臭牡丹复方对肺癌大鼠血清中TGF-β1、IL-4、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臭牡丹复方对小鼠Lewis肺癌移殖肿瘤模型血清中TGF-β1、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7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臭牡丹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环磷酰胺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接种瘤株CD133+细胞造模后次日给药,连续21d.臭牡丹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生药200g/kg、100g/kg、50g/kg,均静脉注射给药;环磷酰胺对照组为0.05g/kg,腹腔注射给药;空白组、模型组均静脉注射等容量蒸馏水.以ELIAS检测TGF-β1、IL-4、IL-10的水平变化.结果:臭牡丹复方低剂量组、模型组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对照组及臭牡丹复方中、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及臭牡丹复方低剂量组TGF-β1、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臭牡丹复方低剂量组TGF-β1、IL-10水平及臭牡丹复方中、高剂量组TGF-β1、IL-4水平与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臭牡丹复方中、高剂量组IL-4、IL-10水平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臭牡丹复方能影响肺癌大鼠血清TGF-β1、IL-4、IL-10水平,且与药物剂量存在相关性,这可能是通过臭牡丹复方抑制炎症反应而治疗肺癌.

    作者:刘天舒;戎宽;谭小宁;朱克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LR4在参苏饮及其拆方含药血清诱导炎症16HBE hBD-2mRNA表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使用益气解表代表方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对炎症16HBE进行干预,从中探讨TLR4在hBD-2mRNA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16HBE细胞后将其分为5组,用LPS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加入TLR4抑制剂Anti-Human CD284后分别将培养液替换为含有提前制备的参苏饮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培养液,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1/2h,1h,3h,5h,8h)分别取出相应组别细胞培养板,提取细胞总RNA,使用real time PCR检测16HBE炎症模型中以上时间点NF-κBp65 mRNA、hBD-2 mRNA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p65 mRNA相对表达量在1h、5h显著升高(P<0.05),而hBD-2 mRNA相对表达量仅在1h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苏饮全方组NF-κBp65 mR-NA、hBD-2 mRNA相对表达量仅在5h显著升高(P<0.05);益气解表组NF-κBp65 mRNA、hBD-2 mRNA相对表达量仅在3h显著升高(P<0.05).结论:Anti-HumanCD284阻断TLR4后,参苏饮诱导炎症16HBE表达NF-κBp65 mRNA、hBD-2mRNA明显受抑,表明参苏饮上调NF-κBp65 mRNA、hBD-2 mRNA需要TLR4参与.

    作者:陈瑶;马萍;胡晋婷;徐春肖;张发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檗碱吴茱萸碱配伍的降脂作用与上调LXRα和PPARγ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檗碱吴茱萸碱配伍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LXRα和脂肪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与模型组54只.建立高脂饮食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后药物干预8周,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评价药物作用效果;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LXRα和脂肪PPAR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吴茱萸碱配伍能够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TC、LDL-C水平(P<0.01),且降脂效果优于小檗碱或吴茱萸碱单用,能够升高血清HDL-C水平(P<0.05),但其作用弱于吴茱萸碱单用;小檗碱吴茱萸碱配伍能够明显上调模型大鼠肝脏LXRα和脂肪PPARγ的表达,且其作用强于小檗碱或吴茱萸碱单用(P<0.05).结论:小檗碱吴茱萸碱配伍能够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其作用机制与其上调LXRα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魏宏;林晶晶;王静;沈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参芪柔脉合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试验兔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芪柔脉合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试验兔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分为空白组9只,模型组51只,对模型组行颈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术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试验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10只.分组后开始分别灌胃给药或给水,于给药前后取血测炎性因子指标的含量,于本次给药后取颈动脉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给药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于给药前后hs-CRP、TNF-a、IL-10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前后组内比较,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的hs-CRP、TNF-a值均降低,IL-10值升高(P<0.01或P<0.05);给药后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hs-CRP、TNF-a值均降低,IL-10值升高(P<0.01或P<0.05),在升高IL-10值上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优于西药组(P<0.01或P<0.05).肉眼观察示各给药组试验兔颈动脉病变程度均有变化.结论:参芪柔脉合剂治疗可调节CAS兔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宋智慧;胡翠平;靳秀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虎杖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DD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虎杖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相关死亡区域(FADD)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虎杖苷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虎杖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FAD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6h后海马处的阳性细胞表达增多,24h达较高水平,至72h呈下降趋势.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FADD蛋白表达显著增强,虎杖苷可通过减少FADD蛋白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胡丹;刘秋庭;涂鄂文;钟银玲;陈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癌痛贴膏贴基质组成及工艺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优选癌痛贴膏贴的基质组成及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膏贴基质在40℃环境下的溶化性、均匀度、硬度及粘性等物理特性为可变因素,参照并选用L18(37)表进行实验.结果:优的基质组成及工艺为甘油0.45g,乳化剂0.06g,三乙醇胺0.15g,硬脂酸0.90g,单甘脂0.90g,羊毛脂0.30g,石蜡0.90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1g.结论:所优选的癌痛贴膏贴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瞿娇;胡作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半暗带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半暗带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Rapamycin(Rapa)组、Rapa组及5% DMSO组,每组12只,分别给以Rapamycin腹腔注射诱导细胞自噬及补阳还五汤灌胃给药,预处理7d后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复制小鼠脑缺血模型,造模后3h运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计算相对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半暗带组织病理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记性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及P6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相对梗死体积增加(P<0.05),半暗带组织形态出现缺血后病理改变,LC3-Ⅱ/LC3-Ⅰ比值增加(P<0.05),P62蛋白则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相对梗死体积减少(P<0.05),半暗带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LC3-Ⅱ/LC3-Ⅰ比值减少(P<0.05),同时P62表达增加(P<0.05),而Rapa组则与补阳还五汤组相反(均P<0.05),5% DMSO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补阳还五汤组比较,补阳还五汤+Rapa组相对梗死体积增加(P<0.05),半暗带组织病理形态恶化,LC3-Ⅱ/LC3-Ⅰ比值增加(P<0.05),同时P62表达减少(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后半暗带自噬水平,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脑组织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周胜强;易健;周赛男;刘柏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痔清消袋泡茶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备痔清消袋泡茶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将痔清消袋泡茶处方中的黄连、黄柏、苍术、秦艽、当归低温干燥,粉碎成粗粉;另9味药材采用水提、减压干燥后与上述药材粗粉混合制粒,并以显微图像法和薄层色谱C法对黄拍、秦艽、黄连、苍术、黄芩进行鉴别.结果:黄柏、秦艽显微特征明显,黄连、苍术、黄芩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结论: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剂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玲珑;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祛腐生肌类中药外用治疗儿童足跟部轮辐伤52例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类中药外用治疗儿童足跟部轮辐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院内自制祛腐生肌类中药膏剂及散剂治疗.结果:52例创面全部愈合,治愈率达100%.结论:祛腐生肌类中药治疗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创面的临床疗效满意,有利于软组织的生理性再生和恢复.

    作者:李云涛;金鸿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温通消瘀散联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温通消瘀散联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温通消瘀散配合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后第2、4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消瘀散联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余毅;曹寅生;祝家乐;王智;邝高艳;卢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单侧人工牵引下张氏加压推拿治疗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目的:探讨单侧人工牵引下张氏加压推拿治疗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腰突症患者30例,予以单侧人工牵引下张氏加压推拿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治愈4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单侧人工牵引下张氏加压推拿治疗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严全;司马雄翼;黄会保;蒋学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34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关节镜微创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口服蠲痹历节清方.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相关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U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术后2周、3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U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3个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血沉(ESR)、UA、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周,治疗组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本联合蠲痹历节清方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血尿酸、血沉及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海金;尤卓;陈媛;陆小龙;尹明;周彪;董克芳;熊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药调神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5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调神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治疗组患者应用针药调神法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8%,对照组为84.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安眠效率、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的改善程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睡眠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调神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李敏;阿不都克尤木·阿不都热依木;曾科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速刺阿是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性头痛6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速刺阿是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59例颈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Ⅰ组(50例)和对照Ⅱ组(45例).冶疗组采用速刺阿是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Ⅰ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Ⅱ组予以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分别为100%、92.00%、88.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刺阿是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性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熊卫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痹汤加减合中药离子定向导入治疗肩周炎急性期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痹汤加减合中药离子定向导入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三痹汤加减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活血安痛酒定向导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8%,对照组为84.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痹汤加减合中药离子定向导入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疗效确切.

    作者:雷濡萌;谢心军;张雄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穴位按摩治疗功能性便秘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穴位(足三里、中脘、大横、天枢、气海)按摩,对照组予麻仁丸口服,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便秘的临床症状.

    作者:封以生;陈洪林;吴诗城;闫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火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痰湿瘀滞型痤疮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痰湿瘀滞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湿瘀滞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中药组单纯口服桃红四物汤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罗红霉素联合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73.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痰湿瘀滞型痤疮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口服和西药治疗.

    作者:胡金凤;王建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任氏心脉康治疗高血压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任氏心脉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口服松龄血脉康对照组和口服任氏心脉康治疗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发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 (P <0.05).结论:任氏心脉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浩师;任开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黛力新加多潘立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HAMD、HAM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6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及HAM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

    作者:刘松华;文黛薇;莫湘;黄大荣;陈艳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益肾和血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者和非肥胖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和血调周法内外合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者和非肥胖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运用益肾和血调周法,内服中药辅以外用暖宫活血方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第2个疗程结束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胰岛素(FINS)(空腹、60min、120min)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FPG/22.5).结果:肥胖组在治疗后P2hPG、FINS(空腹、60min、120min)、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FPG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肥胖组治疗前后FINS(空腹、60min、120min)、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2hPG在第2个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FPG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和血调周法可有效改善PCOS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进一步证实益肾和血调周法内外合治在治疗PCOS中的有效性和优势.

    作者:钱华;周亚平;毛飞;李伟;毛冠群;姚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30例胃痛患者中医证素辨证与红外热成像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痛患者中医证素辨证与红外热像图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痛患者13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邪客胃、肝气犯胃、痰饮停胃、湿热蕴胃、瘀血阻胃、胃阴亏虚、脾胃虚寒与饮食停胃8个不同的证型组.受试者经中医证素辨证诊断系统WF-Ⅲ中医(辅助)诊疗软件进行诊断,研究证素特征;并通过IR236M医用人体热像检测系统扫描,扫描范围为脘腹部、背部,记录脾俞、胃俞、肝俞、中脘、章门、期门、膻中的红外温度.结果:胃痛的病位证素以胃、脾、肝多见;病性证素出现频次为:阳虚>气滞>食积>热>阴虚>寒>湿>瘀血>痰饮,其中以阳虚、气滞、食积为主.红外热成像图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组左右两侧穴位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病受试组左右两侧穴位温度均出现不对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穴位相对温度比较,寒邪客胃组、脾胃虚寒组脾俞、胃俞、中脘穴位温度均比健康组低(P<0.05),湿热蕴胃组、胃阴亏虚组脾俞、胃俞、中脘穴位温度均比健康组高(P<0.05),其余证型组穴位温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证、热证胃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现与中医证素基本一致,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中医辅助诊断手段之一运用于临床.

    作者:许艳巧;黄碧群;周娴;卿龙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3例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VD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低、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在改善轻中度气虚血瘀痰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本文从4个方面阐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护理;(2)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护理;(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临床积极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吴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老年高血压便秘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及相关手术病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预防便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发生便秘及与便秘相关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痛便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便秘发生率,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谭结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风病阴阳类证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风病阴阳类证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中风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中风病传统辨证分型的中医护理方案,观察组30例采用阴阳类证的脑卒中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士辨证所需时间、正确率及施护全面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各观察项目除住院费用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病阴阳类证的中医护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护士辨证施护的效率和正确率较高.

    作者:王艳芳;孔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一对一结合看图对话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一对一结合看图对话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一对一结合看图对话式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使用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有效运动、合理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及自我管理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代谢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一对一结合看图对话式健康教育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董立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谈辛味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至今仍被视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终生疾患”.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故临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而对辛香行散之品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未予足够重视.在此以中医理论及古今医家临证心得为依据,从消渴病基本病机入手,对辛味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略作探究,从而为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思路.

    作者:潘迪;陆鹏;任凤艳;刘丽香;黄亚会;程倩倩;贺三美;呼永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从五脏论治喘证

    喘证多是由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肺弱所致,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严重时喘促持续不解,甚则发为喘脱[1].现临床上治疗喘证多从实虚两端人手,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素问·咳论》中早就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实际上“喘不离于肺,亦不独于肺”.《难经》也指出“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将五脏与呼吸之间相互作用概括得十分恰当[2].故在喘证的治疗上不局限于肺和肾,而从五脏入手,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颜容;康雯霖;全会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古代文献中从奇经辨治崩漏出血期的用药规律

    目的:挖掘古代文献中从奇经八脉辨治崩漏出血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对民国以前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对筛选结果方药进行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归纳得出单味药应用特点,药物四气无味及归经特点,奇经分布特点,药物间关联特点等用药规律,并对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分析.

    作者:张峦;李沛霖;王建玲;李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近5年中药治疗眩晕的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中药治疗眩晕的临床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和筛选,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原文进行中药复方及药物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复方(包括经典方和自拟方)共18首,对18首复方进行药物分析,共计55味中药,分属10种类别.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理气药、解表药、化痰药、祛风湿药.结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为“痰”、“瘀”、“虚”,为临床中药治疗眩晕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作者:李欧;赵英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症中医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目的:挖掘并归纳分析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将相关古代文献经过数据整合后构建骨质疏松症标准数据库,在其基础上采用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中医用药关联规律分析,以得到文献中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经验(规则),同时利用Office Excel软件统计每类药物的频数和频率,利用SPSS 19.0软件对文献中所用的组方配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Clementine 12.0软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症使用频率高的中药是熟地黄与淫羊藿,其次是黄芪、骨碎补及补骨脂;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时组方中常用中药配伍具有一定规律:大多数为黄芪、骨碎补、熟地、补骨脂、淫羊藿、白芍、当归一类,另有牛膝、杜仲、续断为一类,亦存在有应用茯苓、薏苡仁及山药等为主的治法.结论:古代文献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组方配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用药物以补肾健骨类、益气健脾类为主.

    作者:伊伟恩;刘德果;李姿蓉;杨小林;刘琼英;邓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的教师发展探讨

    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室集体备课这种协作共享的教学模式基于集体的智慧,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新的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修订下的现实诉求.教研室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构建教学团队、有利于形成协作互助的专业发展模式,必将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文从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内涵、优势等方面拟探讨基于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并结合推拿学教研室实验课集体备课实践加以论述.

    作者:李忠正;翟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媒体与PBL结合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多媒体与PBL结合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人、研究组8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用多媒体与PBL结合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DREEM评分表和课程综合考核评价分析.结果:研究组DREEM评分表中除“对教师的知觉”一项外,其余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考核成绩比较,总通过率及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率、一般率及较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的知觉、学术自我知觉、环境自我知觉以及社交自我知觉,同时能提高优秀率、降低较差水平率.

    作者:孙绍裘;冯海波;李益亮;孙绍卫;梁晓辉;曾翔晶;彭志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卵黄囊瘤Ⅰc期双胎妊娠1例报告

    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是原始生殖细胞沿卵黄囊或卵黄方向分化的结果,是卵巢第二常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也是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之一,绝大部分发生在30岁之前,罕见情况下发生在绝经后妇女,且多伴发卵巢上皮性肿瘤[1].卵黄囊瘤恶性度高,进展迅速,容易复发及转移,生存率低[2].该肿瘤对化疗药物十分敏感,经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化疗药物会使卵巢的结构及功能受到损害,出现月经紊乱、闭经等围绝经症状,甚至导致不孕.笔者就导师运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右卵巢卵黄囊瘤Ⅰ c期术后化疗后患者闭经且成功双胎妊娠1例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芳;崔静宜;郜然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刺降低即刻血压1例报告

    高血压病是我国极为常见的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但在我国高血压病防治知晓率却很低,治疗多以西药为主,产生了许多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对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深入研究发现,发现针刺能够降低血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针刺降低即刻血压疗效较显著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曼曼;樊小农;刘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凉血消风汤治疗离心性环状红斑1例报告

    离心性环状红斑为一种呈环形、离心性扩大的红斑性皮肤病,属中医学“赤游肿”范畴.其由于皮疹呈周期性、反复发作故病程可持续数年,西医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疗效明确,抗炎效果明显,但是容易反跳[1].现将陈宏教授辨证使用凉血消风汤治愈离心性环状红斑患者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德华;陈宏;杨雨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脏腑相关理论新释——外泌体与脏腑相关理论之联系探微

    中医脏腑相关理论高度总结和阐述了人体组织器官间的相互关联性,诸多学者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对脏腑相关理论作出了部分阐释.本文基于外泌体具有源细胞特征、强大生物功能和靶向性,试图从外泌体角度对脏腑相关理论进行阐释.视外泌体为脏腑之间的一个靶向信使,由各脏腑细胞分泌,沿着脏腑相关的路线,靶向目标,调控靶器官功能,且运用脏腑相关理论有可能预测到外泌体的靶向运动和生物功能.如此,不仅可利用外泌体诠释脏腑相关理论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而且将谱写中医理论指导现代医学研究的新篇章.

    作者:李勇敏;谭小宁;马荣丽;罗吉;罗燕;吕元;蒋士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