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QT离散度(QTd)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测量158例AMI病人及对照组50例健康人大QT间期及小QT间期,计算QTd值并计算较正QT间期(QTc)的离散度(QTcd)值.结果:AMI组QTd较对照组增大,不同部位AMI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且有随梗死范围增大QTd增加趋势.结论:随梗死范围增大QTd增加.
作者:郑晓明;么太成;高竟生;郝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UJ)梗阻的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核磁共振(MR)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的B超均显示肾积水,对其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率为69.6%.结论:B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IVP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作者:金石华;金铁雄;董秀哲;姜佑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改进寻常疣的治疗方法,使治疗更加安全、彻底、复发率达低.方法:用微波组织凝固法(MTC)治疗寻常疣.结果:135例共计250处皮损经MTC治疗后有效率100%.其中1次治愈率为82%,2次治愈率为19.51%,复发率仅0.02%.结论:MTC为治疗寻常疣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作者:易运连;谢红付;张江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294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血脂的关系.方法:统计了近3年我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组间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酶(LDL-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胆红素影响脂质代谢,认为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对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有临床价值.
作者:郑琼莉;贺立群;喻荣辉;刘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伴息肉的诊断特点.方法:收集34例经手术证实的输尿管结石伴息肉的检查、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均做KuB、B超,行IVU 30例,术前全部漏诊息肉.结论:输尿管息肉多位于结石下方,B超、IVU对伴结石的输尿管息肉诊断意义不大.逆行肾盂造影时息肉负影有其特点,可与气体鉴别,嵌顿结石时间长者,开放手术中要注意探查结石上、下方,防息肉漏诊漏治.
作者:吴志坚;李晓刚;曹阳;李仕周;谢晓云;邱绵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报道一种修复颜面部圆形缺损的方法.方法:利用颜面部圆形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弹性,根据局部皮纹方向,于缺损两侧设计对偶半圆形皮瓣,相互交错缝合修复皮肤缺损,修复的大圆形缺损直径为3.5cm.结果:临床应用1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经半年随访,外形良好.结论:该方法设计简便,易于掌握,是修复颜面部圆形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展望;潘云川;吴念;张东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针对不同损伤类型利用术中发现以及B超,ERCP,PTC等进行定性定位诊断,然后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来修补或引流胆管.结果:所收治10例病人均治愈,无远期并发症.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重在早期处理.
作者:吴庭文;李世珍;王渊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合理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肝外胆管癌手术方式有根治性切除、姑息切除、胆道引流术.本组病例获根治性切除3例,姑息切除2例,胆道引流术11例,手术并发症有6例(37.5%),无手术死亡率(0%),其中10例获定期随访,存活1年以上的有2例(2/10).结论:合理的术式选择能提高生存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而延长生命.
作者:梁兆煜;谢学羿;区小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蒜素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过常规根管预备和封药(FC或CP),病期1个月以上,根尖周窦道迁延不愈,叩痛长期不消,松动Ⅰ度以上,X线片显示根尖周病变累及根长1/3以上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10例,改封大蒜素棉球,观察叩痛消失情况和瘘管愈合情况.结果:大蒜素封药1~3次,所有患者叩痛均消失,顺利完成根管充填.结论:大蒜素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谢晓莉;刘虹;彭解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人肺炎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本文收集我科1996年6月~1999年8月收治老年人肺炎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基础疾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与转归进行总结,并参考有关文献对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病原学与临床治疗特点进行讨论.结果:老年人肺炎多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易出现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临床特点,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韩智国;隋庆梅;李风云;梁淑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ICA)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例ICA和8例CCF进行了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3例ICA瘤腔均完全充填闭塞;4例CCF栓塞完全成功,2例栓塞1周后杂音消失,2例栓塞后分流减少约50%,症状好转.结论:ICA和CCF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明基;陈德基;李扬彬;何伟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在新生儿早期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败血症新生儿入院后用抗生素前抽取静脉血4ml,1ml作白细胞介素-6检测,3ml作普通血培养及L型细菌培养.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IL-6结果为(31.6±16.1)pg/ml,正常健康新生儿组IL-6结果为(4.10±2.40)pg/ml,P<0.001.细菌培养结果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同白细胞介素-6升高者符合率为96.6%.结论:白细胞介素-6升高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感染的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陈永生;季海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特点的简单而安全的颅内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颅骨钻孔后一次性穿入颅内脓肿,并置入导管,妥善固定,吸净脓液,并持续引流,配合联合应用抗菌素.结果:术后引流量在10ml/d左右,部分第3天无液体流出,第5天全部无液体流出,治愈33例,仅7例留有轻偏瘫,余恢复良好,死亡2例.结论:钻孔导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脓肿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明湘;刘谋君;林社民;唐朝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血清纤维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66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结核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108.41±24.31对96.71±19.82ng/ml),Ⅲ型前胶原(173.23±86.16对97.32±26.60ng/ml)和Ⅳ型胶原(74.13±37.68对48.31±18.42ng/ml)有显著升高.结核性胸膜炎比肺内结核血清纤维指标的升高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层粘连蛋白与血沉、C-反应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以上血清纤维指标的检测,对于探讨肺结核发生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以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康卫国;刘久山;蔡绍曦;朱建军;翁介月;佟万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对182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导致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反复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影响病人食欲和情绪.结论:针对其原因,加强心理治疗和饮食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廖平;郑小华;陈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痢特灵三联用和单用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88例消化性溃疡分别进行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痢特灵三联用药和单用雷尼替丁治疗比较.结果:两组比较三联用药的治愈率93.2%,幽门螺杆菌(HP)消除率为81.8%;单用的治愈率63.7%,HP消除率为5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联用药组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疗效甚佳,HP消除率高;而单用组疗效尚可,HP消除率较低.
作者:张望香;陈珍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熟悉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手段.方法:对我院1995~1999年15例附睾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约占80%(12/15),3例患者合并睾丸结核,26.7%的病人呈急性、亚急性炎症过程.结论:附睾结核在急性过程易误诊为附睾炎,抗痨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局部手术切除结合抗痨是治愈的佳手段.
作者:陈彦凡;陈少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简易血浆置换(PE)对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21例多种免疫性疾病患者PE前后临床情况和15例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PE能显著改善多种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能显著降低血沉(45.2±20.3 vs 17.4±13.6)和球蛋白水平(32.3±6.0 vs 25.4±5.2,均P<0.01),另外IgG(15.2±5.1 vs 12.1±3.5),IgA(3.1±1.6 vs 2.2±1.2)和IgM(1.5±0.3 vs 1.1±0.2)水平也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PE对多种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殿强;蔡青;吴承志;周珍;张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陈旧性主支气管断裂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6例陈旧性主支气管断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患者确诊时间为46~956d,确诊后5例行主支气管断裂瘢痕切除对端吻合术,1例单行剖胸探查,5例对端吻合术后病人恢复良好,随访患者2~16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支气管损伤因其误诊率较高,应早诊断早手术,以支气管重建为首选,尽量避免肺切除术.
作者:王健生;陈武科;任宏;赵凤林;党诚学;何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迅速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迫,降低颅内压,减轻继发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方法:该组66例病人均采取开颅清除血肿法治疗.结果: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29例,占44%;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15%.结论: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中华;王连元;姚兴发;卢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讨论咽侧径路切除舌根部、咽旁肿块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例经咽侧径路切除舌根部、咽旁肿块病例.结果:咽侧径路切除舌根部、咽旁肿块能保持术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咽侧径路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切除舌根部及咽旁肿块的手术径路.
作者:符伟柱;欧新荣;粟红兵;蒋灿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6例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病情严重程度按GSC评分分组,预后情况按生存及死亡分组,测定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浓度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糖水平与GCS评分高低有明显关系,GCS评分12~15分组血糖浓度为(6.89±0.48)mmol/L,6~11分组血糖浓度为(8.62±0.55)mmol/L,≤5分组血糖浓度为(16.75±2.90)mmol/L,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P<0.05);血糖水平高低对死亡率有显著影响,血糖水平越高死亡率越高(P<0.01);痊愈患者入院时血糖(8.89±0.54)mmol/L与出院前(6.53±0.38)mmol/L有显著差异,入院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出院前(P<0.01).结论: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吴向东;张彧;王福生;王心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以肠溶阿斯匹林为主治疗秋季腹泻与临床初步评价.方法:150例6月~2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基本条件大致相同,其中治疗组76例用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其他治疗两组完全一致.结果:150例全部治愈,3d治愈率治疗组为38.1%,对照组为12.0%,χ2=13.14,P<0.01;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4.67±1.13,对照组为5.21±2.78,t=2.37,P<0.05.结论: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效,且经济、药源广,笔者观察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
作者:宋新民;尹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L)或枸橼酸铋钾(C)联合阿莫西林(A)及呋喃唑酮(F)10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疗效.方法:80例经胃镜证实的直径大于或等于5mm的活动期DU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及枸椽酸铋钾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予兰索拉嗦30mg每日1次或枸椽酸铋钾0.11g每日4次联用阿莫西林0.5g每日4次加呋喃唑酮0.1g每日3次口服,疗程10d.结果:①两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8%,92%,HP根除率分别为93%,9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LAF治疗1,3,10d后缓解腹痛显效率分别是85%,97%,100%,而CAF则为65%,90%,97%,服药后1d LAF方案比CAF方案更能有效缓解腹痛,P<0.05;③两组均无明显不良,患者依从性好,且CAF方案比LAF方案价格便宜.结论:LAF、CAF两方案治疗HP阳性的DU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国富;王建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对肝炎肝硬变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试进行临床分型,并对其诊断作探讨.方法:观察2*!156例SBP的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腹水常规及细菌学等指标.结果:SBP临床分为典型及6类非典型(发热型、黄疸型、腹泻型、腹胀型、少尿型、逍遥型);绝大多数SBP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5*!000~10*!000×109/L,腹水白细胞数在100~300×109/L.结论:对SBP进行临床分型可能有助于减少其漏诊及误诊.腹水白细胞总数>100×109/L,应警惕发生了SBP.
作者:何长伦;许家璋;隋云华;汪茂荣;张宇兵;高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25例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随访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及子宫、瘤体缩小程度.结果:随访5~28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后2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血色素明显升高(P<0.05),B超显示子宫缩小42%、瘤体平均缩小45%~78.2%.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非手术疗法.
作者:高凯;贺洪德;孙立军;李敬邦;张学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56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对其伴有的牙周炎症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有效率为89.2%.结论:糖尿病本身不引起牙周病,但会加重牙周炎症症状,因此监控血糖是首要的.四环素类抗菌药有良好疗效.在适合的条件下进行器械清创是必要的.心理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李岩涛;贺兰;李洁;何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术后拔T管致胆漏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胆总管术后拔T管致胆漏13例.结果:11例保守治愈,2例再手术治愈,无死亡,平均拔管时间16.5d.结论:胆漏发生主要原因是窦道形成不全,拔管时间依个体状况不同可在2周基础上延长,拔管后立即原窦道口置入导尿管可防治万一之胆漏.
作者:周德亮;廖恒祥;森来庆;陶然;严燕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血透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80例慢性肾衰组和8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结果:80例慢性肾衰患者中Hp抗体阳性者57例(71.25%),其中Ⅰ型31例(38.75%)、Ⅱ型26例(32.5%),而Hp抗体阴性23例(28.75%).而82例健康对照者中有53例(64.6%)Hp抗体为阳性,其中Ⅰ型29例(35.4%)、Ⅱ型24例(29.2%),抗体阴性者29例(35.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衰Hp感染与正常人群之间无明显差异,Hp感染可能与慢性肾衰发病无关.
作者:邵咏红;肖观清;黄英伟;孔耀中;李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唾液糖含量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采集混合唾液,以氧电极为基础电极,葡萄糖氧化酶膜为敏感膜组成的生物传感器,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结果:经统计学处理95%范围正常参考值范围1.138±1.96S(S=0.51356).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于分析低葡萄糖含量的唾液样品,所测正常值范围,可为以唾液为检测材料来观察病情提供参考.
作者:杨郁斐;禹萍;解汝娟;冯磊光;王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及时停药,透析渡过少尿期.结果:利福平致ARF主要是利福平抗体介导的免疫性过敏反应,其临床表现为既往有应用利福平的历史,再次使用利福平迅速出现胃肠道症状,四肢肌痛,少尿型ARF,可伴有急性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结论:利福平引起ARF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只要及时停药,透析渡过少尿期,绝大部分预后良好,死亡率极低.
作者:孔耀中;刘少芬;黄英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石症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6月~2000年6月间940例老年胆石症和同期596例中青年胆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术前合并症多、病情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急性发作超过72h再行急诊手术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高.结论:老年人各脏器储备功能减退,对于老年人胆石症的外科治疗,必须重视其合并症的处理和选择恰当的术式,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作者:周永珍;刘文方;范跃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女性NG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继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情况.方法:对1999年10月~2000年6月的153例证实为NGU、并排除真菌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10d,10~19d,20~29d,≥30d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及真菌培养,任意一项阳性为继发VVC.结果:153例中64例在使用抗菌药后发生VVC,发生率为41.8%;VVC的发生以用药10~19d间为高,占17.6%;引起VVC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9.7%(51/64);氧氟沙星、美满霉素、左氧氟沙星用药后的VVC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4.8%,45.8%和44.0%.结论:提示女性NGU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VVC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在VVC高发时段可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何涛;袁红瑛;王勇;张青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临床上肾综合征出血热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病人分为A,B,C和D四个治疗组,分别给予病毒唑,α-1b干扰素,α-2a干扰素,病毒唑加α-1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以原未抗病毒治疗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作为对照,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病毒血症的改善、越期、肾功能恢复方面.抗病毒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干扰素治疗优于病毒唑治疗.结论: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轻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程损害、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干扰素抗病毒优于病毒唑,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抗病毒效果好.
作者:石银冲;许定岚;欧志明;周勇强;谢宪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新西兰兔一氧化氮(NO)水平和抗氧化酶活力变化以及它们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新西兰兔,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糖尿病新西兰兔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新西兰兔血浆中NO水平和NOS活力明显增高,抗氧化酶活性低于喂正常饲料新西兰兔.结论:糖尿病的起因可能与血浆中NO水平和抗氧化功能的异常变化有关.
作者:唐朝克;梁丽红;徐刚;尹卫东;杨保堂;孙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黄芪、灵芝、茯苓、党参、当归、天花粉等中药多糖对红细胞膜相CD35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10%CD35单克隆抗体阻断试验,比较以上中药多糖在10%CD35单克隆抗体阻断前后红细胞膜相CD35活性的变化.结果:40例健康献血员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经以上中药多糖作用后,其RBC.C3bR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用10%CD35单克隆抗体阻断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膜相CD35后,其RBC.C3bRR明显下降(P<0.01).用以上中药多糖作用过的补体致敏酵母菌作红细胞RBC.3bRR试验,其花环率无明显变化(P>0.05),而将以上中药多糖作用过的红细胞作红细胞RBC.C3bRR试验,其花环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研究说明以上中药多糖能增强健康献血员和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提示以上中药多糖调节红细胞膜相CD35免疫活性的机制,与补体致敏酵母菌无关,而与红细胞膜相CD35活性有关.
作者:刘景田;党小军;王惠萍;张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yclinE和p5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织各20例和78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CyclinE和p53蛋白检测.结果:胃癌中CyclinE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高于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P<0.05);CyclinE、p53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P<0.05);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有肝转移组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p53蛋白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53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结论:CyclinE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CyclinE和p53蛋白表达作为反映胃癌病理学特点可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李远晃;徐志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碱基匹配程度对压电传感器基因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在压电传感器阵列上固定20碱基的巯基DNA探针,而后分别与有0,1,2,3个碱基不匹配的靶序列进行杂交,计算机采集分析传感器频率数据,比较各匹配程度下杂交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杂交前后频率差,并计算杂交动力学参数.结果:随碱基不匹配数增加,杂交时间有缩短趋势,杂交前后频率差值逐步减小,结合常数明显下降,解离常数增大,使平衡常数显著减小.结论:在石英晶体传感器阵列上,基因杂交效率随碱基不匹配数量增加而减小.
作者:刘明华;府伟灵;汪松林;黄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不同时期骨密度(BMD)、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以及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进一步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10~12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摘除双侧卵巢的方法制备实验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组行摘除双侧卵巢术,对照组行假手术,仅切除卵巢周围的脂肪组织,应用HOLOGIC第4代双能X线4500W骨密度仪测量去卵巢不同时期(术后8,12,16周)大鼠全身骨密度和腰椎感兴趣区域(L1~L4)骨密度,并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去卵巢大鼠不同时期血清IGF-1水平和骨组织中TGF-β1表达.结果:全身骨密度:去卵巢组大鼠在术后第8周和第12周,全身骨密度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第16周,开始出现全身骨密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腰椎(L1~L4)骨密度:从术后第8周~第16周去卵巢腰椎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GF-1浓度:从术后第8周~第16周,去卵巢组血清IGF-1浓度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组织TGF-β1表达:去卵巢组在术后第8周骨组织中软骨细胞、成骨细胞、骨基质TGF-β1的表达程度与对照级有明显不同(见图1,2).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与IGF-1、TGF-β1的关系密切.
作者:梁晓萍;董少红;肖学吕;徐宜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在膀胱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E在21例正常膀胱组织,6例膀胱乳头状瘤和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应用原位凋亡检测TUNEL法测定膀胱癌中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膀胱癌ICE表达显著减少,但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复发之间均无相关性.膀胱癌中ICE强阳性表达者,凋亡指数增高.结论:ICE异常表达参与膀胱癌发生过程,但其不是膀胱癌有价值的独立预后指标.
作者:谢庆祥;汪鸿;缪友仁;林福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TLA4Ig对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以BN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进行异体耳廓移植,术后分组应用不同剂量CTLA4Ig治疗,观察移植耳廓的排斥反应及存活时间,检测术后血清IL-2含量变化.结果:对照组平均存活(7.8±1.9)d,CTLA4Ig 0.1mg/kg*d治疗组存活(8.1±1.6)d,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1.0mg/kg*d组与5.0mg/kg*d组分别为(15.5±2.3)d与(28.8±3.6)d,异体耳廓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且IL-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CTLA4Ig能延长异体耳廓复合组织移植后的存活,其疗效与剂量相关.
作者:曹川;李世荣;孙志成;王珍祥;吴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上皮钙粘附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病理生物行为的关系.方法:常用免疫组化法回顾性研究了58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E-cd和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8例肺癌标本中E-cd强阳性表达18例(32.76%);EGFR强阳性表达27例(46.55%),弱阳性表达19例(32.76%);E-cd和EGFR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均无关;E-c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E-cd和EGFR的表达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d与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555,P=0.0062).结论:E-cd与EGF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分化、淋巴转移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EGFR的高表达可能是E-cd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潘频华;杨红忠;陈琼;胡成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单向活瓣心包补片矫治双向分流型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自制双片四孔或双片单孔型单向活瓣心包片,4-0涤纶线带垫间断褥式缝合修补室缺.术后动态观察肺动脉压力变化,以彩色二维超声心电图及多普勒检测、评价其早期血流动力学改革及效能.结果:2例术后呈持续性右向左分流,死于低心排及右心功能不全.22例在燥动、气管内吸痰及CO2潴留时,肺动脉压>升主动脉压,出现一过性右向左分流.结论:单向活瓣补片允许术后特定情况下右向左分流,有效减轻右心室负荷,缓解闭合室缺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有利于早期右心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孙国成;蔡振杰;易定华;刘维永;汪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和小肠良恶性肿瘤组织中P27mRNA,PTENmRNA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P27mRNA和PTENmR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44例腺癌P27mRNA和PTENmRNA阳性率(52%,57%)明显地低于10例腺瘤(90%,90%),P27mRNA和PTENmRNA阴性病例均为同1例腺上皮呈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织学分级Ⅰ级、癌细胞未侵袭肌层+浅肌层、肿块大径≤3cm和淋巴结未转移病例P27mRNA、PTEN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细胞侵袭深肌层+浆膜层、肿块大径>3cm和淋巴结转移病例.P27mRNA和PTENmRNA在腺癌中表达无明显相互关系.结论:P27mRNA和PTENmRNA表达与十二指肠和小肠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检测十二指肠和小肠良性病变P27mRNA或/和PTENmRNA表达对预防和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可能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刘国利;杨竹林;徐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早期口服四君子汤加味对烫伤大鼠肠道分泌S-IGA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中药治疗组、烫伤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伤后各时相点回肠粘液中S-IGA的含量.用免疫浊度方法测量伤后各时相点血浆IGA含量.结果:烫伤对照组回肠粘液S-IGA以及血浆IGA均明显降低,而烫伤中药治疗组回肠粘液中S-IGA以及血浆IGA均明显高于烫伤对照组,且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提示早期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加味能明显维持肠粘膜细胞分泌S-IGA的功能,对防治烧伤后细菌或毒素移位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爱兵;刘承荣;刘正玉;郭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80℃、-196℃冷冻尸体皮氧耗和SDH活力测定,探讨超低温冷冻对皮肤活力的影响程度和抗冻剂的保护作用.方法:切取中厚尸体皮12块,分成三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为不同抗冻剂处理的实验组.三组均经-80℃降温和-196℃冻存,分别检测皮片的氧耗和SDH活力.每组以平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结果,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未经抗冻剂处理的皮片经冷冻贮存后氧耗和SDH活力下降69.8%和69%.而经二种抗冻剂处理的皮片氧耗和SDH活力分别下降42.1%和45.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实验组间及各冻存时间段间无显著差异(P>0.05),-80℃与-196℃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冷冻对皮肤活力影响明显,抗冻剂对皮片活力具有显著保护作用,不同抗冻剂间无明显显著保护作用,-80℃和-196℃及各时间段皮片活力无明显差异.
作者:谢立华;陈万安;余旭明;鲁延林;张锐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研究食管测压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监测作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食管测压技术观察了硝苯吡啶和硝酸山梨醇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硝苯吡啶和硝酸山梨醇酯都可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残余压和食管体压力(EBP),但硝酸山梨醇酯对LESP的降低作用显著强于硝苯吡啶(P<0.01~0.001),对LES残余压和食管体压力的影响两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通过食管测压,有针对性地用药,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副反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谢勇;周小江;黄德强;朱萱;王崇文;陈江;祝金泉;张昆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平时四肢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方法的应用和改进.方法:74例平时四肢火器伤患者按照传统法(彻底清创切除伤道失活组织)和改良法(单纯切开引流)分别进行初期外科处理,观察伤口感染和愈合情况.结果:两种方法伤口感染无统计学差别,伤口愈合时间改良法短于传统法,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较传统法更为安全,简单,有效,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值得推广.
作者:昌耘冰;尹庆水;邓建业;权日;魏仲恩;符史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避免表现为急性胆囊炎的老年人胆囊癌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回顾了1996~1999年60岁以上表现为急性胆囊炎患者28例,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6例,为一组,其余非肿瘤患者为一组,对照比较两组术前肝功能变化.结果:肿瘤组6例,3例行剖腹探查手术,2例由腹腔镜中转,1例腹腔镜术后拒绝再次手术;非肿瘤组22例,行腹腔镜12例,其中5例中转手术;术前肿瘤组与非肿瘤组肝功能变化具明显差异,主要为总胆红(93.4±141.7)μmol/L和(21.6±12.7)μmol/L,P<0.05,直接胆红素(49.7±81.0)μmol/L,和(7.4±4.2)μmol/L,P<0.02,AST(91.0±88.6)IU/L和(41.1±26.0)IU/L,P<0.05,GGTP(553.9±852.1)IU/L和(93.7±98.4)IU/L.P<0.05,AKP(456.5±249.2)IU/L和(106.3±48.6)IU/L, P<0.001.结论:对于肝功能异常的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应进一步完成影像学检查,对于此类病人,以开腹手术为好.
作者:唐黎明;王信富;崔昱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ALSS治疗99例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共发生皮疹25例(21.93%),血压一过性下降12例(10.50%),血管路部分凝血6例(5.30%),过敏性休克3例(2.60%),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应用该ALSS治疗重型肝炎时虽可发生多种并发症,但只要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均可避免,从而提高重型肝炎的临床治愈好转率.
作者:邢汉前;李保森;辛绍杰;张彬;生翠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空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CⅣ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6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HA、C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在肝功能分级中呈现Child C>B>A的规律;TNFα、IL-6与HA、CⅣ含量呈正相关.结论:HA、CⅣ的升高反映肝纤维化程度,TNFα、IL-6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秦海春;郭强;王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与疗效。方法: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每日75万单位溶栓治疗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病程在2周内溶栓治愈72%(18/25),有效率100%(25/25),病程超过2周溶栓治愈率30%(6/20),有效率85%(17/20),治疗过程无出血倾向。结论: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经患肢注射尿激酶的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而且药物用量可增大。
作者:罗云锋;潘明新;杨继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上尿路梗阻病人进行了MRU检查,并分别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U水成像在梗阻部位上诊断准确率为100%,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和巨输尿管症结合临床资料的术前诊断率为100%,输尿管肿瘤和炎性狭窄的诊断率为73%.结论:MRU水成像的诊断率高,无创且不受肾功能影响,并发症少,可以作为上尿路梗阻病因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春雨;姚庆祥;马腾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实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如何创新、改革,是每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正在积极探讨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的优势、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模式的构想、对策与思考进行了探讨.
作者:曾瑾;周秀文;李洪富;龚爱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现代手术室护士的素质要求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敏捷的反应水平、熟练的专科技能、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要达到上述预定的要求,必须从手术室人员结构的基础群体——新护士抓起,努力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我科从1996年起严格执行这种素质理念,对19名手术室新护士(以下简称新护士)运用两阶段培训法,即:岗前准备阶段(有选择性地科室轮转)和专科培训阶段(分基础、提高两阶段学习)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菊红;付磊;高得明;陈素兰;宋梅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财务活动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财务活动分析是指运用高校综合财务预算、会计报表及其它有关会计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比较、分析和研究,作出正确评价的一种方法,是高校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
作者:龙力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据WHO估计,全球每年有100万人以上的人自杀身亡,中国在20万以上[1].我国的自杀率处于世界中等水平,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较匈牙利、立陶宛等国家略低.
作者:吕琳;曾小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PCD由Asp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rtate-specific cysteinylproteinase,Caspase或Casp)家族介导,活化的Casp触发酶级联效应,引起染色体DNA的降解及细胞解体[1].Casp家族是PCD过程的关键元件,它的激活与超常表达均引起细胞凋亡,因此又称死亡蛋白酶,他们通过与众多蛋白质因子的相互作用调控PCD[1].
作者:刘正清;金道忠;马志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肺移植术后主要以感染,排斥反应和气道方面的并发症为主.术后心脏压塞则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1 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患双肺弥漫性纤维化,肺功能严重受损.1997年9月30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接受同种异体左肺移植手术,术中因胸内粘连甚重渗血较多,移植后供肺膨胀良好,原有的肺动脉高压即降至正常,氧合功能明显改善.经严重止血后回ICU,通过Swan-Ganz导管及桡动脉测压管连接压力监测仪和心电监护仪(Space Lab 90303B)连续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CVP),每小时尿量和胸管引流量,定时床旁胸片.治疗上采取PEEP(6~7cmH2O),限制液体入量,应用多巴胺等措施.术后2h,心率由97次/min升至140次/min,30min后血压由10kPa下降至7kPa,CVP为5cmH2O,胸管引流量每小时300ml,但有逐渐减少趋势,胸片提示左肺尖积血,尿量每小时超过100ml.考虑血容量不足,加快输血,效果不佳,心率在150次/min,血压继续下降,CVP由5cmH2O升至8cmH2O,胸管引流继续减少,尿量每小时<50ml,疑有心功能不全或肺动脉压升高,测定肺动脉压正常(26/14mmHg),加大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分别为30μg/kg/min和10μg/kg/min,病情无改善,血压降至5kPa,与此同时发现患者血压在脱呼吸机吸痰时,血压反而上升2~3kPa,多次验证均如此,尽管无奇脉及颈静脉怒张.综合上述发现,高度怀疑心脏压塞,立即床旁打开原切口,发现胸内积血及血块1050ml,清除积血后,血液动力学立即改善,血压升至10kPa(平均压),心率降至97次/min.CVP由8cmH2O降至4cmH2O,尿量每小时增至100ml以上.观察约30min后未见明显胸内出血关闭原切口,约6h后,患者血液动力学再度恶化,床旁胸片示左胸内左心缘大片高密度阴影,疑胸内活动性出血再次导致心脏压塞,逐进手术室开胸探查,清除左胸内及心包腔积血1400ml.发现降主动脉旁外膜上有一出血点,其它术野及吻合口未见出血.术后病人情况稳定,血液动力学指标满意.但术后第9天死于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病检).
作者:罗万俊;李国虎;蒋海河;雷凯波;杨波;袁明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袁某,女,14岁,湖南济浏阳市七宝山乡中学生,因左眼视力差14年,于2002年2月1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视力,右:0.8+3;左:眼前手动/10cm,左眼球内斜15度,双眼球呈水平震颤,左玻璃体有混浊,在视乳头位置区可见一比正常视乳头大一倍圆形白色区,血管从其边缘伸出,黄斑部未能看清.左眼底未见异常,该患者皮肤色偏白,头发呈黄色,有白化病改变,其母亲妊娠期,围产期无其它病史可查,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米久槐;陈向东;杜岱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嵌甲多因受挤压引起.我科曾见二组10例家族性嵌甲.家系1 先证者,男,50岁,职员.双手拇指、双脚母趾嵌甲,1998年9月来我科求治.患者自述于2年前发病,先是双脚母趾疼痛,受压明显,剪修趾甲不当时严重.近来双手拇指也有症状.经查双手拇指、双脚母趾甲板侧缘有明显嵌入甲沟内症状.患者还自述其父也曾有此病,他曾为父修过脚趾甲.患者询问此病有否遗传?遂查其子,30岁,工程师,亦见嵌甲,但较轻.
作者:张淑娟;欧福珍;李丹;付碧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院自1998年1月以来,对经手术证实的阻塞性胆道疾病37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D)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大海;任辉明;王胜先;胡仲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临床少见,我科曾收治一对同时患该病的孪生兄弟,现报告如下.
作者:童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对象与方法1995年1月~2000年5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分为14~39岁组(青年组)31例;40~59岁组(中年组)33例;≥60岁组(老年组)52例,大年龄76岁.本文就52例老年哮喘与31例青年哮喘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进行χ2检验
作者:唐文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1999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岛状髂腰皮瓣修复会阴部疤痕切除后创面5例,均获成功,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病人,男3例,女2例,其中6~7岁儿童4例,33岁成人1例.病因均为开水烫伤或火焰烧伤后引起的会阴部增生挛缩,设计皮瓣面积为6cm×7cm~12cm×18cm大小,皮瓣全部成活,3~18个月后随访发现皮瓣色泽与周缘皮肤接近,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皮瓣柔软,无挛缩.
作者:任利成;黄晓元;龙剑虹;张丕虹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