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的足月产妇,根据自愿选择分为镇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妇泌尿乳情况,测定产妇进入产程(T0)、宫口开全(T1)、产后24 h(T2)及产后48 h(T3)时血清泌乳素浓度.结果 镇痛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镇痛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组24 h内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血清泌乳素在T1、T2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不仅镇痛效果肯定,而且促进产妇泌乳素分泌,使产妇早泌乳与多泌乳,有助于喂养成功.
作者:姚益冰;黄东升;李跃红;赵宏侠;董建凤;徐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妊娠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本院90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心电图分析,其中45例出现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观察组)并与45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h心率变异性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全部正常窦性间期的总体标准差(SDNN) (98.1±25.27) ms、24 h内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是标准差(SDANNIndex)(85.4±22.79) ms、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 (23.56 ±9.78)ms、相邻R-R间期差值> 50 ms百分比(PNN50):6.69 ±2.89、低频谱功率(LF) (198.83 ±266.18)Hz、高频谱功率(HF)(155.38±206.58) Hz]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交感神经兴奋增强有关.
作者:张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术后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ET-1)的变化.方法 对40例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A组)20例,不合并高血压(B组)20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血压监测,并检测其血清ET-1水平,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行H-UPPP术6个月后,A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02)、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前A、B组血清ET-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A组血清ET-1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6个月复查,A、B组血清ET-1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血压恢复良好,可以解除内科药物治疗.血清内皮素-1可以作为OSAHS合并高血压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监测指标.
作者:侯玉凡;李宪华;姜涛;郭颖;华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探讨其误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CT征象资料.结果 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1)孤立结节/肿块型10例,病灶内出现空泡征7例,出现毛刺征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3例,病灶边缘出现环晕征6例;结节型病例均行CT增强检查,出现不同程度强化.(2)实变型4例,病灶内出现充气支气管征2例,呈“枯树征”,1例病灶呈多发空洞伴液平,2例增强出现血管造影征.(3)多发结节型3例,1例为弥漫粟粒结节,2例为肺内多发小结节.17例肺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5例,误诊率为5/17(29.4%),分别为大叶性肺炎2例,粟粒型肺结核1例,肺脓肿1例,转移性肺癌1例.其中又以实变型和多发结节型的误诊率高(4/7,57.1%).结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多种多样,也存在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病史,做出全面分析和诊断,可以减少该病误诊率.
作者:侯勤明;林君;叶鑫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诊治经过,对照组(46例)常规术后处理,实验组(46例)术后行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85 ±20.14)ml vs (450.28 ±31.57)ml,P>0.05];D-二聚体阳性率(32.6% vs 54.3%,x2=4.42,P<0.05)、DVT发生率(13.0% vs 34.8%,x2=5.9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具有较高的DVT发生率,而在康复医师指导下的综合康复治疗对于DVT预防具有显著效果,康复训练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等优点.
作者:李东冬;刘经星;王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GemOXD(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与GDP(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科46例经正规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分为GemOXD组和GDP组,23例/组.GemOXD组: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奥沙利铂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一周期.GDP组: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顺铂25 mg/m2,第1~3天;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一周期.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GemOXD组23例,CR 6例(26.1%),PR 10例(43.5%),总有效率(CR +PR)为69.6%.GDP组23例,CR4例(17.4%),PR 11例(47.8%),总有效率(CR +PR)为6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mOXD方案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G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mOXD和GDP方案对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是有效的挽救方案,GemOXD方案胃肠道反应少于GDP方案,对老年人和体质稍差的患者,选择GemOXD方案,耐受性较好.
作者:贺军侨;易平勇;刘晰宇;周芳;孙中义;欧阳周;黄利军;姚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术前卡孕栓阴道给药和短期口服米非司酮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出血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9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2例,卡孕栓组在术前阴道放置卡孕栓0.5 mg,米非司酮组术前3d口服米非司酮总量300 mg,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卡孕栓组和米非司酮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卡孕栓组、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显著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组与米非司酮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卡孕栓组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结论 术前卡孕栓阴道给药和短期口服米非司酮均能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出血,其效果相当,但卡孕栓的药物副反应较轻,其发生率也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刚;李佳黛;范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实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毕2式吻合术后的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减压组、对照组、实验组.减压组常规使用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使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输注;实验组按照对照组的肠内营养输注之外加用整肠生.观测指标包括:患者术后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及白蛋白水平、术后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呈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可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腹泻,增强营养,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扬扬;李艳艳;陈彩琴;俞富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比较YAG激光及高频电离子手术仪治疗副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科40例副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甲组采用YAG医用激光机,波长1064 nm,输出功率为5~50 W,连续可调,小的且不含软骨成份的皮损用5~10W,大的或含软骨成份的皮损用10 ~25 W治疗.于患部消毒后局部麻醉,以导光纤维输出的激光束切除副耳,同时参照健侧轮廓,利用YAG激光切割、烧灼等功能作患部轮廓美容修整.乙组采用高频电离子手术治疗仪,额定功率120 W,电压8~13 V,短火档、长火档配合使用,于患部消毒后局部麻醉,用针状电极头接触副耳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切除副耳,并将其根部尽量烧灼修整出佳整形效果.比较两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整形美容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术中出血例数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整形满意率均优于乙组(P<0.05),虽甲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稍长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4例含软骨组织的副耳均能顺利切除,而乙组3例含软骨组织的副耳未能顺利切除.与健侧颈部和耳屏前轮廓比较,甲组基本一致,乙组6例难以达到一致.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甲组创面愈合良好,局部未遗留明显的痕迹和色素改变,美容效果好.乙组创面愈合稍差,6例遗留不同程度的痕迹,其中1例残留轻度软骨突起,2例手术治疗瘢痕,1例色素沉着,其美容效果不够好.结论 YAG激光治疗副耳效果优于高频电离子手术仪,切除副耳软骨组织顺利,治疗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无明显手术瘢痕,其美容修复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劲;郑博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并肝脓肿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科糖尿病并感染患者272例,其中糖尿病并肝脓肿3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糖尿病并肝脓肿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败血症、肺结核、高糖化血红蛋白、低蛋白血症为糖尿病肝脓肿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败血症、低蛋白血症是糖尿病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败血症、肺结核、高糖化血红蛋白、低蛋白血症为糖尿病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败血症、低蛋白血症是糖尿病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苏劲波;袁凌青;廖二元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TNF-α及IL-1β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细菌性脑膜炎、42例病毒性脑膜炎及25例对照病例进行脑脊液TNF-α及IL-1β检测.应用ROC曲线面积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并采用直线回归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1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TNF-α与IL-1β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9,P<0.05).结论 脑脊液TNF-α与IL-1β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对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作者:夏明万;李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临床分期对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研究78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各分期及预后的关系(15例为Ⅳa期,50例为Ⅳb期,13例为Ⅳc期).结果 Ⅳa期的患者的预后明显要好于Ⅳb期和Ⅳc期的患者.13例Ⅳc期的患者均于1年之内死亡.Ⅳb期的患者行根治手术治疗后其预后与Ⅳa期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行根治手术治疗的ⅣB期患者其预后与Ⅳc期相近.结论 Ⅳa期的患者推荐根治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Ⅳc期患者预后差,仅推荐保守疗法.Ⅳb期患者预后分化大,当存在手术适应证时,根治手术治疗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刘歆春;翟安;雷志盛;白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艾滋病痴呆症(ADC)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住的42例AD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小牛血组(20例).两组均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小牛血组加用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静滴,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 6周后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27.27%;小牛血组中显效7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之后两组HAART不变,小牛血组停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再分别检查两组的CD4细胞数和HIV病毒载量,其值与入院时的检查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牛血组中出现临床有效的多数病例(9例)中,其治疗效果却逐渐丧失,消失症状再现.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AIDS痴呆症的主要机制是基于其增强了组织细胞对氧及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增加心、脑、肝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从而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其显著的治疗效果说明,它是一种值得关注和进行尝试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Er:YAG激光微剥脱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Er:YAG激光微剥脱治疗面部扁平疣25例(165个皮损),根据皮损的部位、性质及对激光的反应,选择能量10 ~ 12.5 J/cm2治疗.结果 25例患者面部共165个皮损,治疗8周后随访,120个皮损痊愈,治愈率72.7%,45个皮损显效,有效率100%,未出现创面感染和瘢痕形成.结论 Er:YAG激光微剥脱治疗扁平疣疗效好,创面不留瘢痕,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米新陵;华伟;李凡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耳鼻喉科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分布特点及患者辨证分型特点.方法 采用阿罗格标准化变应原对360例耳鼻喉科医师检查怀疑患有变应性鼻炎的门诊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采用统一标准对患者辨证分型.结果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86.4% (311/360),前五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35.8%)、屋尘螨(34.4%)、蟑螂(32.2%)、杂草(28.6%)、艾蒿(27.5%).绝大多数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多个变应原皮肤反应阳性.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症占46.7%.结论 在广安门医院中医耳鼻喉科患者中变应原分布以尘螨为主.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辨证以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症者为多.
作者:张予;杨佳;荣堃;杨丽;雷剑波;乔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浆褪黑素浓度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38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于术后当晚和术后第1天上午分别行ICU精神错乱评估法评分判断是否发生谵妄,当发生谵妄的患者达到20例时将所有发生谵妄的患者作为谵妄组(D组),并同时随机选取20例未发生谵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老年患者均于手术当日早晨6点、术后第1天早晨6点分别留取血浆样品,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褪黑素浓度.结果 两组术前血浆褪黑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术后血浆褪黑素浓度低于C组(P<0.01),两组老年患者的术后血浆褪黑素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D组术前术后血浆褪黑素差明显大于C组(P<0.01).结论 术后血浆褪黑素浓度及术前与术后血浆褪黑素浓度差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有关.
作者:熊照东;潘学文;朱卫东;邵益萍;程佳佳;梁敏运;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眶内视路病变患者的病因及MRI扫描序列的成像特点,制定合理的扫描方案.方法 对628例疑似眶内视路病变患者使用西门子SONATA 1.5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扫描序列均采用T2 WI,T1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液体信号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arkfluid,增强T1WIFS序列,薄层小视野三维扫描.结果 628例疑似眶内视路病变患者行SONA-TA 1.5T磁共振扫描检查,共检出病变总阳性率为76.9% (483/628),其中球内病变78例,占16.1%,眼眶病变及视路外压性病变272例,占56.3%,视神经炎133例,占27.5%.Darkfluid序列对于显示球内病变阳性率[88.5% (69/78)]显著高于传统T1WI,T2WI[20.5% (16/78)、34.6%(27/78),x2=47.78,72.61,P<0.01];T1WIFS对于眼眶病变及视路外压性病变显示优于常规T1WI,T2WI[89.3% (243/272) vs 32.7% (89/272)、60.7% (165/272),x2=183.30,59.65,P<0.01];STIR序列显示视神经炎检出率[73.7%(98/133)]均高于T1WI、T2 WI及T1WIFS[27.8%(37/133)、44.4%(59/133)、59.4%(79/133),x2=55.97,23.64,6.10,P<0.01].结论 根据引起眶内视路病变的病因采用不同的MRI序列能很好的发现引起视力下降的各种眶内视路病变.Darkfluid(水抑制)能更好显示眼球内占位性病变;增强T1WIFS序列对于眼眶病变及视路外压性病变显示优于传统T2WI,T1WI序列;冠状面STIR序列显示视神经炎佳.
作者:聂吉林;周高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外耳道后壁重建和乳突填充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外耳道后壁重建和乳突填充治疗22例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1—3年随访,20例移植的颞肌筋膜愈合良好,外耳道保持圆柱状,占90.9%,鼓室腔内胆脂瘤复发致鼓膜穿孔1例.术后气骨导差平均缩小22.5 dB,其中缩小10 ~20 dB者10例(45.5%),20~ 30 dB者6例(29.3%),>30 dB者4例(18.2%),听力无改善者2例(9.1%).结论 外耳道后壁重建和乳突填充能有效清除胆脂瘤,听力改善明显,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鹏;黄顺德;谢景华;孟庆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本院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治疗1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踝关节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 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复查,优7例,良4例,中1例,总优良率91.7%.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作者:尹明杰;范启申;周祥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辅助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纳入患者的先后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帕罗西汀组55例,服用帕罗西汀20 mg/d+豆油胶囊2g/d;联合用药组55例,服用帕罗西汀20 mg/d+ Omega 3脂肪酸2g/d.两组均连续服药8周.分别在服药前及服药后2、4、6、8周使用Hamilton抑郁(HAMD)评分量表评价疗效,并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8周红细胞膜表面脂肪酸含量.结果 联合用药组完成随访53例,失访2例;帕罗西汀组完成随访49例,失访6例.两组患者服药2周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联合用药组在服药后第4周开始HAMD评分较单纯帕罗西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服用omega 3脂肪酸8周后,联合用药组红细胞膜表面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使用omega 3脂肪酸辅助治疗较单纯帕罗西汀的临床疗效更显著.
作者:阎立新;陈林庆;蔺兴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男14例,女1例,发病年龄27~59岁,其中脑实质梅毒9例,间质型梅毒6例.脑实质型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认知力下降,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晚期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脑间质型表现为头痛,颈项强直,复视,克氏征阳性等.15例血液梅毒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14例脑脊液TPPA阳性,8例脑脊液RPR阳性.头颅MRI检查无特异性.13例患者接受水剂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抗梅毒螺旋体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脑脊液RPR和TPPA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抗梅毒螺旋体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梅毒症状.
作者:李淮;欧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冷光源辅助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小骨窗开颅冷光源辅助下手术清除血肿,术后联合应用尿激酶治疗.观察记录术后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死亡情况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 30例患者血肿清除28例(93.3%),术后再出血2例(6.7%);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6例(20.0%),4分16例(53.3%),3分5例(16.7%),2分2例(6.7%),1分1例(3.3%).结论 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冷光源辅助能够直视下清除血肿、止血较彻底,选择超早期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宝江;王守臣;冯宝静;赵爱军;杨立丰;徐小明;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治疗组患者化疗后予脱氧核苷酸钠0.7~1.0 mg/kg(双侧共1.4~2.0 mg/k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同样剂量脱氧核苷酸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7d为一疗程,所有患者白细胞正常后即行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放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降低分别予脱氧核苷酸钠穴位注射或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5d及7d后有效率,治疗3、5、7、10 d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值、放疗中断例数及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9% vs 77.0%,P<0.05),治疗组治疗3、5、7、10 d白细胞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疗中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防治乳腺癌化放疗后白细胞降低有效率高,可快速升高白细胞,疗效显著.
作者:杨丽型;李学海;张建新;马晨辰;王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院内不明原因突发心脏骤停病例的病史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急危重病例诊治、心脏骤停病因分析水平.方法 收集10例院内不明病因突发心脏骤停的死亡病例,经尸体解剖或相关检查终明确病因.对这10例病例的病史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突发心脏骤停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2例、肺栓塞1例、急性肠系膜扭转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量脑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1例.结论 突发心脏骤停难以预防,关键在于准确识别评估急危重患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
作者:罗小敏;陈清锋;童云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辅助诊断、治疗踝关节外伤的临床体会.方法 2011年至2012年共收治踝关节外伤40例,进行踝关节镜诊断,并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结果 术后40例随访12 ~ 18(15.2±1.44)个月,定期复查,每个月1次,对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按AOFAS(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优(90~ 100分)26例,良(75 ~89分)12例,可(<75分)2例,优良率为95% (38/40).结论 关节镜分组诊疗踝关节外伤,微创,损伤小,复位精确,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并同时探查骨折、软组织损伤情况,是一种很好的诊治方法.
作者:李跃峰;雷青;陈松;陈立;柴亚胜;刘堂友;魏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2年间门诊经纤维喉镜和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反流性咽喉炎患者86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口服,1次/d)联合莫沙必利片(5 mg口服,3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珍黄丸(0.4g,口服,3次/d)治疗.两组疗程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实验组治疗8周后RSI及R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总有效率[93.0%(40/43)]优于对照组[53.5%(23/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动力药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姚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断掌(指)再植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将80例行断掌(指)再植术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以抽签法均分为Ⅰ、Ⅱ组,各为40例.Ⅰ组于术后镇痛使用100 mg氟比洛芬酯静滴给药,根据病情缓解程度来调整给药量;Ⅱ组于术后静脉缓慢注射50 mg哌替定.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视力模糊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舒适度及功能评价.结果 (1)两组手术前后MAP、HR、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Ⅰ组术后上述各指标与Ⅱ组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1、2、4、6 h 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明显高于Ⅰ组(7.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Ⅱ组患者舒适度得分为(3.13±0.25)分,明显低于Ⅰ组(4.72 ±0.29)分,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后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对断掌(指)再植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镇痛满意度高,利于早期功能康复,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吴海斌;林加豪;吴建伟;廖海;郑旭东;陈芳;林锡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D40-1C/T基因多态性对血清游离CD40L(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无卒中病史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D40基因多态性并测序鉴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D40L浓度.结果 病例组CC基因型(31.6%)及C等位基因频率(53.8%)显著高于对照组(17.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4,10.69,P<0.01);病例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97±1.20)ng/ml vs (2.69 ±0.8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P<0.01).病例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在CC[(4.55±1.16)ng/ml]、CT[(3.93±1.17)ng/ml]、TT[(3.27±0.90) ng/ml]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9.22,P<0.01),CC基因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者,CT基因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TT基因型者;对照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在CC[(2.91 ±0.79) ng/ml]、CT[(2.67 ±0.89) ng/ml]、TT[(2.61±0.91) ng/ml]各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619,P=0.541).结论 脑梗死患者CD40-1 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sCD40L的表达水平有关,CC基因型血清sCD40L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许瑞;李东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相关性研究,探讨RDW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12导同步体表心电图、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测.根据LVEF值、LVEDD值及RDW值不同进行分组,各组之间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根据患者LVEF值分组,从组A至组D,随着LVEF值逐渐减低,RDW值逐渐增加[(13.48±0.85)%、(14.10±1.46)%、(14.59±1.59)%、(14.75±1.42)%,F=12.698,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538,P<0.01).根据患者LVEDD值分组,从组a至组d,随着LVEDD值逐渐增大,RDW值逐渐增加[(13.53±0.91)%,(14.12±1.42)%,(14.60±1.68)%,(14.76±1.39)%,F=12.276,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水平与LVEDD值呈正相关(r=0.343,P<0.0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RDW与hs-CRP、尿酸值经对数转换(LgUA)均呈正相关(r=0.486、0.513,P <0.05).结论 RDW水平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变化,随着LVEF值降低,LVEDD值增大,RDW值逐渐升高;RDW与hs-CRP、LgUA有较强的相关性,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水平升高可能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王雯婧;郭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8例接受微创动力髋螺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内置物松动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术后有限负重时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6.37±20.42) min,(529.85±73.82)ml,(7.46±1.23)d vs(66.84±18.63)min,(152.79±37.35)ml,(14.32±2.62)d,t=5.653,24.117,12.542,P <0.01],两组FRS评分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5±3.59)分,(89.84±4.17)分vs(26.41±3.16)分,(88.68±3.92)分,P>0.05];对照组高危骨质疏松组内置物松动率要明显高于低危组(66.7%vs 18.8%,x2=4.745,P<0.05),实验组高危骨质疏松组与低危组内置物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 1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3.6%vs 28.6%,x2=4.766,P<0.05).结论 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应得到重视.
作者:王传文;黄久勤;王红旗;司金春;吴新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对58例强迫症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比较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强迫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的影响.结果 (1)患者组艾森克人格在精神质(P)、内-外向(E)、掩饰性(L)三项低于对照组(t=-3.49,-6.38,-4.63,P<0.01),在神经质(N)高于对照组(t =13.22,P<0.01);(2)患者组父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低于对照组(t =-7.71,-3.25,P<0.01),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t=14.16,6.42,P<0.01);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低于对照组(t=-5.72,-2.61,P<0.01),在惩罚严厉、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t =4.78,3.14,6.77,P<0.01);(3)对照组中,父与母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8,-7.56,P<0.01),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上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组中,父与母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5.62,P<0.01),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上无明显变化(P>0.05);(4)患者组中,EPQ中N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呈正相关(r=0.339,0.265,P<0.05),与母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呈负相关(r=-0.314,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存在人格缺陷,N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密切相关,亦与母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密切相关.患者康复治疗时要注重其个性的重塑.对父母有不良教育方式者要及时干预纠正,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化振;杨来启;刘光雄;吴兴曲;马文涛;邓自和;张彦;贾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评价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CNKI、维普和CBM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血清IL-8诊断SAP的相关临床研究,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数据,采用STATA 9.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5个诊断试验纳入本系统评价,共计299例SAP患者和2956例健康正常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入院第1天,血清IL-8诊断SA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8%、66.5%、54.7和75.9;入院第2天,血清IL-8诊断SA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91.3%、86.2和80.3;入院第1~2天血清IL-8诊断SAP的AUC分别为0.73(95%CI:0.21-0.97)和0.91(95% CI:0.85-0.92);入院第1~2天血清IL-8诊断SAP的DOR为6.1(95% CI:2.8-13.2)和23.4(95% CI:8.1-63.7).结论 入院第1—2天血清IL-8诊断SAP的准确性均较高,但入院第2天血清IL-8诊断效能优于第1天;血清IL-8对于SAP的早期诊断和病情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诺;温艳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年龄2 ~7(3.70 ±1.22)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merican Society Anesth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级的患儿90例.将9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D1,D2,NS),每组30例,七氟醚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0 μg/kg,右美托咪定0.5 μg/kg(容量均配至1ml)及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以七氟醚、氧气、笑气维持麻醉.术前记录患儿的基础情绪及给药后鼻腔不适感的发生情况,给药即刻至入手术室前每10分钟测一次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术中记录患儿的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记录苏醒期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从拔管即刻至术后2hD1组和D2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NS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儿给药后至麻醉诱导前,术中以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波动、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对循环呼吸无影响,不延长拔管时间.
作者:赵平;于威威;季海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症病房(PICU)危重患儿小儿危重评分(PCIS)和死亡危险评分(PRISM)的比较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本院PICU治疗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入住PICU病情严重的ARDS患儿进行PCIS与PRISM评分,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上述两种评分的分值是否能够作为预测ARDS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运用小二乘法分析上述两种评分方法是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果 (1)PCIS与PRISM评分呈负相关性(r=-0.6031,P<0.01),二者线性回归方程为y=-0.2389x +74.816(P<0.01).(2)PCIS与PRISM评分分值在ARDS死亡组与存活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S与PRISM评分对患儿死亡风险的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S与PRISM评分具有一致性,结合临床及两种评分能较好的评估ARDS病情变化,不能作为ARDS死亡的预测标准,但能为抢救患者提供客观参数,对指导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银羽;王芳;成怡冰;孙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Yes相关蛋白(YA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各9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YAP蛋白的表达.利用siRNA降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YAP的表达,运用MTr比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YAP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1%(65/9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2.3% (2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YAP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利用脂质体将靶向YAP的siRNA转染HCT116后,实验组YAP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78.2±2.1)%和(81.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5,91.601,P<0.01);HCT116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48、72、96 h实验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1±1.6)%、(34.7±2.4)%、(24.7±1.2)%.结论 YAP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降低其表达能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YAP可作为结直肠癌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候选靶点.
作者:曹伟军;徐亦君;徐兆军;袁捷;张振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H)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在治疗的第1、7、10、14天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脉动指数(PI),同时测定血浆ET-1、CGRP水平.结果 亚低温组第7、10、14天时的VMCA明显低于对照组[7 d:(95.46±22.48) cm/s vs(110.35±32.38) cm/s,t=2.07,P<0.05;10 d:(85.57±17.47) cm/s vs (97.64±20.55) cm/s,t =2.45,P<0.05;14 d:(57.16±14.36) cm/svs (70.56±19.42) cm/s,t=3.04,P<0.01];亚低温组第10、14天时的P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0 d:0.76±0.21 vs 0.88±0.25,t=2.01,P<0.05;14 d:0.72±0.18 vs 0.84±0.19,t=2.51,P <0.05];亚低温组第10、14天时的血浆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 d:(71.37±16.63) pg/mlvs (81.46±21.38)pg/ml,t=2.04,P<0.05;14 d:(55.73±15.18)pg/ml vs (68.28±20.57) pg/ml,t =2.69,P<0.01];亚低温组第7、10、14天时的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 d:(26.55±6.45)pg/ml vs (23.64±4.56)pg/ml,t=2.02,P<0.05;10 d:(24.15±7.35) pg/ml vs(20.52±6.18)pg/ml,t =2.07,P<0.05;14 d:(30.37±6.28)pg/ml vs (26.88 ±4.39)pg/ml,t=2.49,P <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降低SAH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CGRP水平,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改善SAH患者预后.
作者:苗海锋;石铸;吴志强;马荣;陈杭军;刘玉华;邹治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局麻行甲状腺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局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合并Ⅰ~Ⅱ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D组为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开始前20 min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20 min注射完毕,以0.1—0.5 μg/(kg·h)维持,如收缩压降至110 mmHg,心率降至60次/min或Ramsay镇静评分达到3分,即以0.1 μg/(kg·h)速度递减.M组为咪达唑仑组,手术开始前20 min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以0.02~0.05 mg/(kg·h)维持,根据Ramsay镇静评分以0.01 mg/(kg·h)递减,维持Ramsay评分3分,术中如Ramsay镇静评分已达到3分而血压仍高于基础水平30%时或心率超过次100次/min时给予降压或降心率药物.记录基础值(T0)、注射局麻药(T1)、手术开始(T2)、术中自述疼痛需追加局麻药(T3),处理腺体(T4)、手术结束(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及Ramsay镇静评分,术后8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不良反应.结果 D组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10±5)mg和0mg]用量少于M组[(60±10)mg和(80±5) mg](t=14.82,t=19.78,P<0.01);D组患者在各时点血压、心率平稳,与T0相比,T1、T2和T5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降低(P <0.05或P<0.01),T3、T4心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M组T3、T4时点血压和心率高于基础值,除T0外,各时点血压和心率均高于D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局麻行甲状腺手术时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可产生较好的镇静效果,但右美托咪定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更适合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甲状腺局麻手术时降压和镇静.
作者:孙艳红;李晓倩;刘海梅;卞慧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益生菌VSL#3对大鼠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急性实验性结肠炎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自由饮用诱导大鼠结肠炎,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益生菌VSL#3组(n=10),模型组(n=10),实验第8天处死大鼠,评价大肠病理学损伤,应用Real-time PCR方法与ELISA方法分别检测大肠组织以及血清中IL-2及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益生菌VSL#3组大肠长度明显长于模型组[(16.32±1.64)cm vs (13.58±2.91)cm,P<0.05],结肠炎症反应明显轻于模型组[Hamamoto评分5.35±1.98 vs7.82±1.25,P< 0.05];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VSL#3组IL-2表达水平较低[血清(37.62±7.21) pg/ml vs(51.33±11.24) pg/ml,大肠组织:5.73±1.56 vs 9.26±1.33,P<0.05],益生菌VSL#3组IL-10表达水平较高[血清(35.12±7.36) pg/ml vs(21.91±8.13) pg/ml,大肠组织:8.42±2.07 vs 3.19±1.11,P<0.05].结论 益生菌VSL#3能够通过提高IL-10活性,降低IL-2的活性防治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大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的肠道炎症.
作者:桑力轩;常冰;戴聪;刘维新;张家铭;田一豪;崔勇;姜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男性群体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男性人群346例进行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并分为血压正常组与血压增高组.结果 (1)血压正常组与血压增高组比较,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液流变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组与增高组比较,血压与血液流变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压、中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值(低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血浆粘度、血沉呈正相关(r =0.58,0.36,0.12,0.11,0.12,0.15,0.13,0.23,P<0.05),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r=-0.16,P<0.01).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早期评估及定期监测对预防心血管突发事件及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梦婕;柳瑗;郭丽琳;邹天富;李李;张帆;周婷;王佑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出现复发转移部位、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4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2例原发性女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收集上述复发转移病例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了解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的部位和时间,将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根据首次复发转移部位分为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分析乳腺癌各分子亚型患者首发复发转移部位和时间的相关性.针对乳腺癌患者复发与转移出现的先后顺序及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局部复发23例;远处转移39例,其中死亡11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患者内脏转移率高(P =0.01、P=0.001);出现复发转移时间分布显示:luminal A型35%的患者复发转移发生在术后3年内,basal-like型患者75%的复发转移发生在术后3年内;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者,复发转移几乎均发生在术后3年内,5年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降低.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在评估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部位和时间方面是TNM分期法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患者术后随访的个体化筛查.
作者:王合兵;肖坚;陈文新;杨炳林;韩素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患者,27岁,孕0产0,因右卵巢无性细胞瘤IA保留生育功能治愈3年后来本院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结节状物(32 mm×19 mm),宫腔积水于2010年4月12日收入院,全麻下宫腔镜活检,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非典型复杂性增生伴灶性高分化腺癌(图1),彩超、MRI检查排除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及宫腔外转移,血清CA125正常,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患者否认家族肿瘤史,其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拒绝手术.5个月开始服用醋酸甲地孕酮240 mg/d治疗3个周期后,行诊刮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增生反应伴坏死物.巩固治疗3个周期.停药80 d后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0余天,宫腔镜下诊刮病理报告: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图2),手术探查;左卵巢、盆腔腹膜均见转移,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示:子宫浆膜、左卵巢、盆底腹膜,盆腔淋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见癌转移(第1次手术已切除网膜).术后予以TP方案(多西他赛80 mg/m2、卡铂AUG,5)4疗程,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放疗,完成DT 2400CGY时患者出现腹痛,腹部平片示不完全肠梗阻,予以支持治疗病情无缓解,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回当地治疗,其出院后15d死亡.
作者:吴丽;陈亦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患者,女,49岁,无口服避孕药史.右上腹不适3个月,腹部B超发现肝脏多发占位病变于2010年10月21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营养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两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乙肝、丙肝、肝功能及肿瘤标记物均未发现异常.腹部CT检查示肝脏形态规整,肝缘光滑,动脉期肝内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结节影,大者约4 cm;部分病灶中央可见结节状强化,门脉期边缘持续环形强化;部分病灶边界清楚,双期无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考虑肝脏多发转移瘤.胸部CT检查双肺多发小结节及微结节,考虑转移性病灶.胃镜、肠镜、妇科检查均无异常.为明确诊断,在B超引导下行肝脏肿物穿刺,病理报告恶性肿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AEI/AE3(-),CD117(+),C-erbB-2(-),VEGF(2 +),EGFR(-),CD31(3+),CD34(3+),结合免疫组化符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确诊后先后给予患者干扰素和多靶点药物舒尼替尼治疗,但患者均因出现乏力等副作用拒绝使用,停药随访2年,一般状况较好,影像学进展不明显,生存良好.
作者:张萍;武晓楠;聂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先天性多指畸形(congenital polydactyly)是指正常手指以外的手指赘生,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手部畸形.由于症状典型,诊断相对容易,故临床上对其往往重视不足.但事实上由于先天性多指畸形类型多样,尤其对手部功能影响重大,往往造成术后效果不一,笔者就其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病因先天性多指畸形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遗传是其主要原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也有报道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目前多数研究表明与多条染色体多段区域中的多个基因的突变有关.Furniss等[3]确定位于7p13的GLI3基因突变可导致多指畸形,此外一些家系的致多指畸形基因被分别定位于7q36[4]、7q21-q34[5]和19p13.1-p13.2等区域[6].近来一些研究证实SHH(Sonic Hedgehog)的突变可能在胚胎时期多指畸形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7].
作者:贾中伟;龙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呼吸道-消化道瘘是指气道与消化道间存在异常通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但以后者居多.由于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是胸外科、呼吸科治疗难点[1].先天性为发育畸形所致,病因不详,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与之有关[2].后天获得性又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常见于食管癌和中央型肺癌等病例,非肿瘤性多为医源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并发症病例,也可因外伤引起[3].呼吸道-消化道瘘包括气管食管瘘、支气管食管瘘和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治疗手段局限,预后差.
作者:耿国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青年人肥胖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来自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年龄在20~28岁的青年380例,测量每位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及腰围(WC),计算体质指数(BMI);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程度(CAL),分析BMI、WC与GI、CAL的关系.结果 女性BMI、WC与GI、CAL均呈正相关(r=0.91,0.92,0.70,0.82,P<0.01);男性BMI与GI、CAL无关,WC与GI、CAL相关(r=0.62,P<0.01).结论 青年女性的全身性肥胖、腹型肥胖均与牙周炎相关;青年男性中,只观察到腹型肥胖与牙周炎相关.
作者:乌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术中脑脊液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依据患儿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压力.结果 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1例,分流管梗阻2例.结论 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婴儿脑积水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新星;李文新;周建波;刘思琪;刁宏宇;刘云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回肠流出道,下同)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便于及时诊治.方法 对227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真菌感染患者13例,为观察组;非特异性感染患者1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术后感染出现时间、体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尿液浑浊率及抗感染治疗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感染时间[(9.62±3.28)d vs(16.75±3.30)d]、血白细胞计数[(9.22±1.93)×109/Lvs(15.40 ±8.2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82.14 ±6.52)% vs (90.74±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体温、尿液浑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患者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氟康唑治疗有效,治愈率69.23%.血性播散性真菌感染及氟康唑耐药患者改用米卡芬净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易出现真菌感染,术后感染时间、血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于非特异性感染,氟康唑等抗真菌治疗有效.
作者:曾福华;韩惟青;刘志中;蒋书算;谢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现状,探讨其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3709例0~15岁儿童进行Hp感染检查,其中622例行血清学Hp-IgG检测及3087例行13C呼气试验,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Hp-IgG阳性率为35.2%,13C呼气试验阳性率为38.6%,其中男、女分别为34.3%,39.9%和36.3%,37.8%.Hp感染率总体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但不均衡,≥9岁组感染率略高于<9岁组.结论 本院就诊的3709名0~15岁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不规律升高趋势.
作者:欧阳红娟;游洁玉;罗艳红;赵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LAM组(A组)52例,给予LAM口服100 mg,1次/日,共52周.干扰素组(B组)48例,给予500万IU的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1次/2 d,共52周.联合治疗组(C组)50例,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和LAM治疗,疗程52周.三组均在1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每组各选血清病毒学应答的1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时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治疗结束时,三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B组(P<0.05).C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肝组织炎症和坏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C组疗效稍显著.结论 LAM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CHB疗效明显,优于单用LMD和干扰素组,且安全有效.
作者:刘凤娥;谢元林;李向军;卢瑾;刘长明;莫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ACS患者行PCI术中无复流患者62例,随机信封法分为改良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改良组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经指引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结束前末次冠脉造影图像,评估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并记录术后2周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改良组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cTFC帧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周内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地改善ACS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并减少术后2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
作者:李文庆;张春芳;邓立菊;白炎;吴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