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何卫东

关键词:加味补阳还五汤, 糖尿病肾病,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9例患者。治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对两组的疗效、24 h蛋白尿以及尿微量蛋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以及尿微量蛋白指标改善结果更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好,能够较好地改善24 h尿蛋白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护患协同管理防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跌倒的探讨

    目的:对外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患协同防跌倒管理,降低围手术期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根据医护患协同管理的需要,病区建立防跌倒管理小组,医护协同查房,共同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制定措施,与家属一起共同落实。对患者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实行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对发生的跌倒病例进行资料回访,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结果2015年外科患者跌倒发生率较2014年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对跌倒危机评分准确率和防跌倒护理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患协同管理可提高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对跌倒预防措施的依从性,减少跌倒的发生,并有利于建立合作性医患关系。

    作者:丁亚;买轩;邹启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外伤性瞳孔移位的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外伤性瞳孔移位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准分子激光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2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中调整视轴为切削中心。术后3个月记录裸眼视力、屈光度和切削偏心量。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6~1.0,平均(0.83±0.16),与术前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术后屈光度等效球镜-0.50D~+1.0D,平均(-0.46±0.32)D,偏心量平均(0.32±0.16)mm。结论外伤性瞳孔移位合并屈光不正行准分子激光矫正安全、有效。

    作者:柳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分诊导诊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分诊导诊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分诊导诊出现护理纠纷的具体影响因素,探寻针对性解决对策。结果护理纠纷的原因:(1)分诊导诊工作人员缺乏健全的法律意识;(2)业务水平较低,护理服务不到位。结论减少和避免发生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关键就在于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和自身素质,强化相关培训指导工作,积极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以提高就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将其与开放的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腔镜手术组(n=39)和开放手术组(n=40),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9例手术均为成功实施,腔镜手术组中没有转开放手术病例。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77.3±20.4) min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40.4±2.1)ml、术后引流量(31.5±5.3)ml、切口长度(2.2±0.3)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与对照组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结论与开放的甲状腺手术相比,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切口隐蔽、疤痕美容的优势,对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是一个安全的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潘华;安勇;孙冬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对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对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复发率24.2%,总有效率69.7%;观察组复发率5.9%,总有效率94.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对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好,不易复发。

    作者:邵云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48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4年3~6月收治的48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麻疹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情况,为控制麻疹的流行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3~6月收治的488例麻疹患者进行整理总结,对麻疹的流行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3~6月我院共收治麻疹488例,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夏季节3~6月份,既往麻疹的高发人群为6个月~5岁儿童,而我院收治的488例患者中高发人群为25岁以上成人和0~12月龄的婴儿。成人292例,占59.83%。儿童146例,占29.92%,0~12月龄的婴儿121例,占儿童的82.88%。结论麻疹发病有婴儿化和成人化趋势,建议加强麻疹的监管力度,切实加强成人麻疹疫苗的后续强化免疫,建议国家把麻疹初种时间提前。对准备受孕的母亲,在受孕前允许时间范围内增加一次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与护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生产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研究组给予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后出血产妇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美莺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理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应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1例(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应用SDS量表和SA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对比组间心理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

    作者:赵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运用蒙医药治疗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

    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就诊的75例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辩证分析后给予蒙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41例(54.67%),显效12例(16.00%),有效11例(14.77%),无效9例(12.00%),总有效66例(88.00%);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51例(68.00%),显效9例(12.00%),有效7例(9.33%),无效8例(10.67%),总有效67例(89.33%)。结论对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施行蒙医治疗,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于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89例糖尿病患者,依据病症分成微血管病变组(48例)、无微血管病变组(41例),且收集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HbAl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的HbAlc、FBG水平与无微血管病变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微血管病变组的HbAlc、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检测应用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可有效判断其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的标准。

    作者:张维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应用效果评估与分析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应用效果。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接受诊疗的83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患者分组方法:不透光法。83例患者分为常规降压组和试验组两个组别。常规降压组仅行降压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降压组基础上加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24 h蛋白尿、血肌酐、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差异。结果(1)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降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24 h蛋白尿、血肌酐、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相比于常规降压组24 h蛋白尿、血肌酐、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

    作者:代广;王东海;陈强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4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关键作用,临床可将其作为佳护理方案积极推广。

    作者:李建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中医治疗方式(150例),B组实施西医治疗方式(150例)。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模式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成效更为明显。

    作者:石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预防肿瘤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剖析预防肿瘤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接收的肿瘤重症患者128例。以随机分组原理为依据,将128例患者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接受ICU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统计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例数。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者4例,对照组11例。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积极用于肿瘤重症患者中,可降低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作者:冯文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急诊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团队护理管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2%、81.8%,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春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2例确诊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全部孕妇均以常规超声和彩超进行疾病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统计彩超检出病例的疾病类型。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96.88%)高于常规超声(62.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先心病类型:法洛四联症12例(38.71%);房间隔缺损例6例(19.35%);室间隔缺损6例(19.35%);大血管异常3例(9.68%);心内膜垫缺损2例(6.45%);二尖瓣发育不良1例(3.22%);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3.2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妊娠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诊断方法,有利于优生优育的实现。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CT与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CT和MRI进行双侧股骨头扫描,对比分析两者影像学结果。结果32例患者共累计53个髋关节,CT阳性检出率75.47%(40/53),MRI阳性检出率96.22%(5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确诊ANFH 40处,ARCO分期I期5处;II期16处;III期13处;IV期6处。MRI确诊ANFH 51处,ARCO分期I期9处;II期23处;III期13处;IV期6处。结论以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各具优势,但MRI早期诊断敏感性更高,可作为股骨头坏死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舒肝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痞满证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舒肝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痞满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痞满证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肝健脾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4.0%,前者临床效果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痞满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根除患者胃粘膜炎症状,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作者:苏亿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利培酮治疗,予以观察组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刘希华;聂纪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多索茶碱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性分析多索茶碱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必特)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今后的用药方案提供思路。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地塞米松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多索茶碱联合可必特治疗,并于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期间,观察组共发生嗜睡1例、心率减缓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心率减缓2例、嗜睡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给予多索茶碱联合可必特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崔建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