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主要由高处坠落和车祸等高能量损伤造成。由于其骨折类型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治疗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手术治疗的佳方案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将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龙光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治疗。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Wards三角区、大转子和股骨颈的BMD值明显提高,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结论对于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采用综合治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董桂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A组(n=60,给予急救护理)和B组(n=60,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8.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实施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比白介素-6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CTX-VTD方案治疗前后差异并对其进行探究。方法选取使用CTX-VTD方案治疗在我院诊治的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诊治前后白介素-6水平。结果白介素-6水平诊治后低于诊治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CTX-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白介素-6水平。
作者:董霞;王丽茹;王英慧;刘葳;史恩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与心率变异功能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F分数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EF分数(56±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EF分数(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HRV指标高于对照组的HRV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作者:郭宏博;李春梅;李文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康复科高危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康复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共16例住院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调查。结果16例患者中,7例跌倒发生在患者上下床的过程中,占43.8%;65岁以上老龄患者10例,占比62.5%;行为认知存在障碍的患者6例,占37.5%。结论康复科高危患者跌倒的因素主要以高龄、行为认知障碍以及环境设施等为主,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作者:陈侃侃;周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析口腔修复中运用快速成型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2例行口腔修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口腔修复,而观察组则运用快速成型技术,对两组修复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修复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快速成型技术运用在口腔修复中,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陈新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例、37例。两组均采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在此之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68%,P<0.05。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P<0.05。结论脑梗死,经尼莫地平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作者:梁芳;樊俞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院内延伸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放化疗治疗的86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采取院内延伸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后两组躯体健康评分、人际交往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精神评分等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躯体健康、人际交往、生理功能、精神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延伸护理在放化疗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患者后期生活质量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郝慧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并发症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有褥疮、肌肉萎缩、伤口感染、肢体肿胀、情绪失调等,通过有效的常规和专科护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有所改善。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其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伴随着国家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多,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服务型技能人才是中职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借着信息化时代的东风,改革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催生了新的意义。本文以“平车运送法”为案例,详细讲解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作为微课应用于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一种探索。
作者:田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内科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以区组随机方法选取2013级2个班级38例学生为试验组,另从2013级其余的班级抽取38例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实施教学,试验组则采用LBL与PBL相联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观察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操作考核成绩及理论成绩相比于对照组,均优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教师对学生的评优率及对教学满意的学生相比于对照组,均高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联合应用于内科学教学中,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冯原;周继红;江颖;刘旭东;庞健丽;陈广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4例,分为ABC三组,对比分析三组效果。结果 B组PaO2、PaO2/FiO2水平高于A、C两组,B组PaCO2水平低于A、C两组,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三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好,因此需结合患者病情选择佳的通气模式。
作者:白斌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透析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3年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急救的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9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实验室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液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酸中毒、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永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胸腔积液使用闭式引流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的64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实验组和比较组,均有32例,两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实验组使用护理干预,比较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日均积液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实验组的研究指标比比较组优秀,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结合护理干预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量具有较大的提升,降低了并发症几率。
作者:曲建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5月检验科分离得到的322例菌株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合检测结果分析其特性。结果经检测本组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共计142株,革兰阳性菌株共计180株。各类菌株均表现出较高的药物敏感性。结论细菌耐药性正逐渐上升,部分细菌更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使院内感染控制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必须做好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为各类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王利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已确诊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50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增加患者满意度,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林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综合分析医院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根据各种因素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分析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再针对不合理用药的不同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建立健全医院不合理用药干预对策,积极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用药风险,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结论不合理用药是医院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合理的用药干预措施对策可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费用。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作者:张元礼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