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治疗>2cm孤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罗庆华;曹雷华;湛辉鹏;涂传仕

关键词: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 孤立肾, 肾结石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对>2cm孤立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28例>2cm孤立肾结石分别行经皮肾镜取石和输尿管软镜取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组),12例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组),对比住院时间、术后即刻HGB下降值、结石清除率,同时测定术后4周血清肌酐值。结果经皮肾镜组结石清除率为81.3%(13/16),输尿管软镜组结石清除率为75%(9/12),P>0.05;经皮肾经组术后即刻复查HGB下降值为(10.5±4.2)g/L,输尿管软镜组为(3.4±2.5)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复查血清肌酐值,经皮肾镜组(79.8±27.5)μmol/L,输尿管软镜组(76.5±24.4)μmol/L,P>0.05。结论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治疗>2cm孤立肾结石均安全、有效,但相比经皮肾镜取石,输尿管软镜取石住院时间更短,出血更少。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背景抑制扩散成像与T2脂肪抑制在臂丛神经伤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背景抑制弥散成像与T2脂肪抑制对臂丛神经伤相关影像学改变的诊断效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本院MRI及临床诊断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共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0.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包括:常规序列(横轴面SE、T1WI、FSE、T2WI、冠状面TIWI及T2WI)、T2WI压脂序列及背景抑制弥散和类PET技术。结果椎管内(脊髓、脊膜及节前神经损伤)损伤3例,椎管外(脊膜及节后神经)损伤6例,椎管内外混合性损伤6例。节前损伤的征象包括脊髓水肿和出血(1例)和脊髓移位(2例)。节后损伤的征象:神经干增粗、信号增高(2例),神经干连续性中断及结构消失(3例),而T2WI压脂序列及常规扫描只显示1例;神经干连续性存在,结构紊乱(7例),而T2WI压脂序列及常规扫描只显示2例。创伤性脊膜囊肿12例。结论背景抑制弥散结合类PET技术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更高,尤其是对节后神经损伤的显示更佳。

    作者:胡明华;徐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应用重建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Hoffa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作为外侧支持钢板结合前后位空心螺钉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分析回顾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5例Hoffa骨折患者,均应用重建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采用Letenneur法评定疗效:优良4例,可1例,差0例。结论重建钢板易塑形,在暂无专门针对Hoffa骨折设计的钢板出现之前,重建钢板作为外侧支持钢板结合前后位空心螺钉治疗Hoffa骨折是值得的广泛应用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汪根和;童鹭华;叶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与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与左旋布比卡因、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单侧上肢骨折内固定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男女不限,体重50-75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用0.375%左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25ml,B组用A组药物加入地塞米松5mg(1ml),C组用A组药物加入地塞米松10mg(2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记录术后4、8、12、24h的疼痛VAS评分,记录麻醉操作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其中C组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长。与A组相比,B、C组不良反应出现例数明显减少,其中C组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塞米松加入左旋布比卡因、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能显著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当增加地塞米松剂量为10mg时,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低。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陶晓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七氟醚对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性痴呆症已成为影响人类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老年性痴呆症中70%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沉积和细胞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分别形成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1]。目前对于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由于影响其发病的因素较多,对于AD的诊断难度较大,目前研究多的Aβ蛋白和tau蛋白对AD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随着外科手术病人的增多,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也逐年增加,全身麻醉尤其是吸入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七氟醚是近年应用多的新型吸入麻醉剂,其对AD病程进展的影响还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大多数是通过七氟醚对Aβ蛋白和tau 蛋白的影响来间接表达其对AD病程的影响,本文就七氟醚对Aβ-42蛋白和P-tau181蛋白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裴向东;周志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七总皂苷对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微血管血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兔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中股骨头微血管血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使用白酒灌胃6周制造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复方骨肽组及生理盐水组。行兔右侧大转子区定位穿刺按分组注射药物干预,在4周后使用微血管显影观察股骨头微血管血供变化,并将单位面积内股骨头微血管数量及总面积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股骨头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通过微血管显影发现,复方骨肽组和三七总皂苷组中单位面积内股骨头微血管数量及总面积均显著多于生理盐水组(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示:三七总皂苷组与复方骨肽组在股骨头超微结构形态改变上相似,较生理盐水组均出现细胞器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多,肿胀较前消退,形态基本恢复椭圆形杆状,嵴、膜结构变清晰,脂肪细胞肥大情况得到抑制,腔内渗出液减少。结论三七总皂苷在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早中期中,可以改善其微血管血供及抑制骨组织进一步坏死,证实了三七总皂苷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优势。

    作者:章友财;刘金浪;蔡声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培美曲塞对比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6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培美曲塞组(采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和多西他赛组(采用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每组均为3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培美曲塞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61.29%,同多西他赛组患者的51.61%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胃肠道反应与骨髓抑制方面和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同多西他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8.2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临床上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效果显著,其中培美曲塞的不良反应临床较低,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李丽华;金钊;梁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60例(96只眼),随机分成治疗组(49只眼)和对照组(47只眼),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普通或中长效胰岛素等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灯盏花素分散片治疗3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视力、眼底变化、血糖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视力、眼底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改变无差异,血脂下降改善,血液流变学血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灯盏花素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安全有效,且能降低血脂、血液粘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娟;陈璐;荀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尿微球蛋白与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关系

    目的:探讨尿微球蛋白与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我们以2008-2014年肾活检确诊IgA肾病的病人为研究对象,以终末期肾病及肾功能进展为终点。结果70例患者入选(7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8岁,平均血肌酐为140μmol/L,平均24h尿蛋白定量为2.4g,平均尿α1微球蛋白为22.9μg/min(范围3.5-275.3μg/min),而β2微球蛋白为0.38μg/min(范围0.1-62.1μg/min)。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与血肌酐及24h蛋白总量有显著相关性。在为期60个月的随访中,24个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45个患者肾功能进展,20个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可作为终末期肾病及肾功能进展的预测因子。结论尿小分子蛋白对于预测IgA肾病的预后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操凤;付曲波;汤显湖;严文华;刘勋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正逆向技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正逆向技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应用。方法从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89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成功行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为对照组;13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失败而采用正逆向导丝技术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主动脉大假腔及小真腔直径、院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曝光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时造影示胸主动脉近端破口已被完整覆盖,无内漏、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3.5%;两组术前大假腔直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3);两组术前小真腔直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随访3个月无心血管重要事件发生,复查CTA主动脉假腔无明显扩大,大假腔直径无明显差别(P=0.33)。结论对于不能通过逆向导丝技术完成的病变,采用正逆向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是一种可行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元庆;盛国太;阮冬云;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少见部位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少见部位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生于腹膜后滑膜肉瘤1例;右臀部滑膜肉瘤1例;前腹壁滑膜肉瘤2例。分别经CT、MR检查。结论通过对发生在少见部位滑膜肉瘤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作者:李静;曾秋霞;刘由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椎间孔镜与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6例有神经症状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选病例均具备手术指征,术后均不用镇痛。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椎间孔镜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1-69岁,平均43.3岁,责任间盘L2/3:2例;L3/4:4例;L4/5:12例;L5/S1:10例;均采取侧卧位TESSYS技术进行手术。开放手术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8-67岁,平均48.6岁,责任间盘L2/3:1例;L3/4:3例;L4/5:13例;L5/S1:11例;均采取俯卧位进行经典开放髓核摘除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3d切口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经皮椎间孔镜组和传统开放手术时间为(58.65±12.75)min和(65.45±15.35)min,手术切口大小为(7.8±0.8)mm和(65.4±12.5)mm,术中出血量为(15.5±5)ml和(65±13.5)ml,术后第1、2、3d切口疼痛VAS评分为3、1、0分和7、5、3分,术后下地时间为(1.5±0.7)d和(6.8±2.3) d,平均住院时间为(5.2±1.3)d和(9.3±2.1)d,手术1年后JOA评分为(23.45±3.75)和(24.35±4.05)。结果椎间孔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3d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下地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值、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值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组手术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有神经症状的单纯腰椎间盘突症病例中有明显的微创、并发症少及康复快的优良点。

    作者:陶志强;吴庭胜;范少勇;马泽仁;黄志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在儿童常见病治疗中的合理使用

    目的:调查分析康复新液在儿童常见病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儿童湿疹患儿12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6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120例和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240例。上述各疾病的患儿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相同,实验组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不用康复新液治疗,两组疗程相同,其他治疗(如抗感染,其他对症等)两组相同。结果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和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临床疗效,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P<0.05),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和小儿湿疹的疗效观察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在部分儿科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可以选择性应用,而未经循证医学验证的超适应症用药,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作者:陈宗玮;黎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观察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3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平均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CEA)组各15例。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CSEA组与CEA组相比其肌松效果好,麻醉起效时间短,。CSEA组与CEA组相比自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I-D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有妊娠高血压的剖宫产孕妇,腰硬联合麻醉要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张海萍;吴慰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置于阴道后穹隆对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78例中期妊娠自愿引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上午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当日晚口服米非司酮25mg,2d后手术日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试验组3d口服米非司酮片150mg,并于手术日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引产过程出血量以及宫颈裂伤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引产成功率为94.9%,显著优于对照组87.2%引产成功率,其中2组患者完全流产率以及流产失败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完全流产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促使子宫收缩、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周利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翼腭窝神经鞘瘤1例并文献复习

    翼腭窝是神经血管走行的狭小但重要的解剖间隙,其内原发肿瘤少见,现报道1例翼腭窝神经鞘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蔡凤琴;曾献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myc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c-Myc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CML(其中慢性期11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11例)和10例对照(正常骨髓6例和非恶性血液病4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分析c-myc基因与CML患者不同临床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 c-myc基因在CML不同临床分期的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CML慢性期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c-myc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期和对照组(P<0.05),CML急变期患者较加速期患者c-myc基因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yc基因在CML加速期和急变期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c-myc基因高表达可能是CML病情进展与急变的机制之一。 c-myc基因表达水平在CML患者病程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作为c-myc基因抑制剂应用于CML的依据。

    作者:魏宇靖;柯波;刘婷婷;丁伟荣;符环;程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残胃大出血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大出血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残胃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残胃出血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毕Ⅱ式术后残胃出血发生率(24例,66.7%)明显高于行毕I式者(12例,33.3%)。出血原因为吻合口破裂出血3例,残胃一吻合口炎并糜烂5例,血管畸形10例,吻合口溃疡6例和残胃炎7例,残胃癌出血5例。所有患者经过药物+内镜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并成功止血。手术方式有:全胃切除16例;胃空肠吻合口缝扎止血12例,粘膜缝扎止血并胃周血管离断3例,胃部分切除6例。死亡3例,死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为主。结论手术是治疗残胃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刘勇帆;刘苏华;熊卫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右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右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各种右心功能不全患者5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20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做常规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在剑突下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上取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测量吸气末和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计算出下腔静脉塌陷率。同时检测下腔静脉血流频谱,并进行比较。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吸气末、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下腔静脉S波、a波及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右心功能呈正相关,检测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及血流频谱对快速预测右心功能不全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陈慧倩;崔亮;王卫真;叶雪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应用新型包皮环切器治疗合并系带过短包皮环切术30例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包皮环切器行包皮切除术时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合并系带过短的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行系带成形后再用环切器行包皮切除术,观察术后外观及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仅需7min(5-10min)。环切后包皮切缘平整,勃起后系带无牵拉龟头,1例因脱环不完全给予间断缝合(3.3%),患者3d后拆除纱布无明显水肿、出血。患者切缘愈合平整。30例(100%)患者包皮切口一期愈合,切缘平整,25-30d完全愈合。结论对合并系带过短的的患者经系带成形后再行包皮环切术效果良好。

    作者:毛允义;林胜修;林伟;曾涛;朱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两种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化疗方案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单纯放疗组(39例)、B组为顺铂同步放疗组(42例)和C组为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疗组(45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近期疗效、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76.9%,92.9%和95.6%,A组与B组、C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A、B、C 3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54.8%和75.6%,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的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细胞降低等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相比较,B组与C组显著高于A组(P<0.05),但是B组和C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在安全性方面,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但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患者可以耐受,且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特别是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对患者长期生存率作用显著,可以考虑为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周伟;熊咀英;鲁红梅;黄娟;刘丝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