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OR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23例临床观察

汤声波

关键词:FORFIRI方案, 转移性胃癌, 化疗
摘要:目的 观察FOR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FOR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23例.伊立替康150~180mg/m2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90min d1;F200mg/m2,溶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h d1.2;5-FU400mg/m2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静脉推注d1,2;5-FU600mg/m2,通过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22h d1、2.每2周为1疗程.结果 23例均可评价疗效,完伞缓解率为0%(0/23),部分缓解率为39.1%(9/23).总有效率CR+PR为39.1%;稳定7例(30.4%),进展7例(30.4%),中位疾病进展时问为5.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4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症状,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5.2%(15/23);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4.8%(8/23);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2.6%(19/23);腹泻发生率较高,为47.8%(11/23),其中Ⅲ、Ⅳ度腹泻为17.4%(4/23).结论 FOR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小,耐受性好.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

    目的 临床观察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应用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5d将血液中的WBC升为30~50×109个几:(2)抽取患者自体骨髓200ml;(3)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50ml;(4)有溃疡者,麻醉下仔细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敞开创面;(5)硬膜外麻醉下.小腿肌肉多点注射,溃疡周围注射.结果 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足病患者溃疡愈合,效果满意.避免了致残性手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成功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下肢感觉异常.麻木灼热感均消失.结论 干细胞移植有潜在风险,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糖尿病足病无法应用手术搭桥或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技术解决时,干细胞移植术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作者:胡玲;陆君;王宁;邱荣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经翼点开颅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一个常见病,其发病率约为12~15/10[1],近年来有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

    作者:杨兰生;熊陵平;鞠方恩;熊国文;许新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应用于急性重度中毒的救治与护理

    血液灌流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主要用于治疗某些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并可联合其他净化手段治疗肝、肾功能损害.我院课题组2003年在我市率先引进该技术救治急性重度毒(药)物中毒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同时在操作、护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姚水梅;聂小洁;汪美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FOR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2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FOR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FOR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23例.伊立替康150~180mg/m2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90min d1;F200mg/m2,溶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h d1.2;5-FU400mg/m2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静脉推注d1,2;5-FU600mg/m2,通过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22h d1、2.每2周为1疗程.结果 23例均可评价疗效,完伞缓解率为0%(0/23),部分缓解率为39.1%(9/23).总有效率CR+PR为39.1%;稳定7例(30.4%),进展7例(30.4%),中位疾病进展时问为5.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4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症状,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5.2%(15/23);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4.8%(8/23);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2.6%(19/23);腹泻发生率较高,为47.8%(11/23),其中Ⅲ、Ⅳ度腹泻为17.4%(4/23).结论 FOR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小,耐受性好.

    作者:汤声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难治性心衰与无创性正压通气

    目的 探讨难治性心衰并发低氧血症患者使用无创性正压通气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急诊ICU内20例顽同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低氧血症.观测指标包括动脉血气、氧合指数、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治疗前后).结果 无创性机械通气(NPPV)显著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P<0.05,P<0.01),并能降低RR、HR(P<0.01).NPPV显著增加LVEF(P<0.05).减少LVED(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LVEF呈正相关,r=0.78,P值=0.040.LVEDV亦与动脉血氧分压呈相关性r=-0.66,P=0.040.结论 对于难治性心衰导致低氧血症患者而言,NPPV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孙拮;王瑞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

    近年来.多耐药结核病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是严重耐多药结核病(XDR)的出现,大有成为新的不治之症的可能.由于不规范的治疗是产生耐药结核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又取决于早期快速、准确的耐药性检测.为此,研究者们建立了多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新技术,现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付佑辉;高星;钭方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评价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提高医院麻醉药品监管水平的效果.方法 对100例急、慢性疼痛患者分别用药品管理系统与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进行麻醉药品用药管理.结果 指纹采集方便、快速、准确.指纹图形清晰,比对准确率达100%.结论 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能对患者进行准确、唯一的身份确认,确保了医院麻醉药品管理规范与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冯新;张小华;张瑛;刘剑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例病理及影像学观察

    目的 研究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特点、X线特征.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2001~2006年收治的7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瘤的病理及X线资料.结果 BMFH组织由多种细胞成分构成,但以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X线表现以单发性溶骨性破坏为主,病灶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可伴有病理性骨折.结论 BMFH在病理上和X线影像表现上均呈多样性,无明显特征.从形态学上须与骨纤维肉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结合临床表现、X线像表现和病理检查可作出诊断.

    作者:齐淑轶;蔡勇;黄传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目的 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3月~2006年3月行LC的7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09%,其中胆管损伤3例(0.41%),胆漏2例(0.27%).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0.27%),腹腔内出血1例(0.13%).结论 胆管损伤、胆漏和胆总管残余结石是LC的主要并发症.绝大部分并发症是能够预防和治愈的.

    作者:鲁润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自发性血气胸的内科治疗

    目的 探讨自发性血气胸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X线检查提示液气胸病人即行诊断性胸穿,一经确诊立即做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20例均在入院后30min内确诊,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自发性血气胸大部分病例可行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姚胜元;曾宇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布地奈德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人.观察两组呼吸困难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闲难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在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吸氧的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汪术华;阳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红外线外照射加天仙子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红外线照射加天仙子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72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用红外线照射加天仙子联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98.9%.其中治愈70例.有效2例,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红外线照射加天仙子外敷同定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简单易行,治疗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罕;谢建红;席海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200例儿童指血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年龄分布特点.方法 本中心于2008年上半年测定了东湖区1200名健康体检儿童指血中微量元素.结果 锌缺乏在各年龄段中均居第1位.结论 本地区儿童应加强对锌、钙元素的补充及吸收.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儿急性中毒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中毒的特点.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儿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中毒多为急性.症状重,临床症状体征常无特异性.结论 急性中毒是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在预防.

    作者:王爱红;徐南平;吴晖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的固定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普通U型网膜与头颈肩网膜固定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对摆位精度及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头颈部肿瘤患者10例,6例采用普通U型网膜同定.共治疗摆位120次,4例采用头颈肩网膜固定,共治疗摆位80次.每次摆位重复性及精确度的优劣以相对于标示在固定网膜上的肿瘤中心十字线的位移来评价,分析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摆位重复性及精确度的影响.结果 采用普通U型网膜同定的患者在120次治疗摆位过程中,每次与肿瘤中心十字线的位移≥2mm的在Z方向为20次,在Y方向为23次.<2mm的在Z方向为100次,在Y方向为97次.采用头颈肩网膜固定的患者在80次治疗摆位过程中,位移≥2mm的在Z方向为5次,在Y方向为6次.<2mm的在Z方向为75次,在Y方向为74次.两种同定方法对摆位精确度和重复性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采用头颈肩网膜固定比采用普通U型网膜固定具有更好的摆位精确度和重复性.

    作者:黄焱秋;林红;周舂骏;张祥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用泮托拉唑(40mg,2次/d),左氧氟沙星(0.2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治疗7d,溃疡患者继续用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共3周.对照组45例,用奥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替硝唑(0.5g,2次/d).治疗7d,溃疡患者继续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共3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3.3%,对照组HP根除率77.8%(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7%.4.4%,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3%.6.7%(P>0.05).结论 治疗组三联疗法根除HP是有效的方案.

    作者:李龙华;张金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9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2~2007年间,本院治疗的98例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穿孔修补术19例,胃大部分切除69例,死亡3例.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是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应该掌握手术适应证,以便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病死率.

    作者:黄伟铸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人工晶体悬吊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医用通明质酸钠凝胶在人工晶体悬吊术中应用经验.方法 对32例不完整破裂的囊膜或无囊膜眼球行人工晶体植入悬吊术.结果 32例30眼术后视力达0.15-1.0之间,眼压均小于20mmHg,人工晶体位正,瞳孔圆形.另有2例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致失明.讨论 该手术简便易行,减少患者手术费用.适用基层医院.

    作者:罗能明;黄南翔;戴汉生;罗兴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病例资料.结果 46例中,44例手术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6%.术后后生存率与发病至就诊时间有一定关系.手术路径以左胸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为佳.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梗阻症状出现较晚,易延误诊断;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陈国安;王绚茗;周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ev组和Pro组.Sev组采用循环回路诱导,在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1min后,再将准备好的呼吸回路上的面罩放在病人面前,保持密闭,让病人做深呼吸,吸人7%的七氟醚.Pm组则先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1min后以30~40s速度静脉注射2.5mg/kg异丙酚.观察患者人室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为基础值.记录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所需时间(T1)、插管即刻BPS、DBP、HR、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T2)和术后24 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Pro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 .01);2组患者插管即刻BPS、DBP、HR之间比较及与人室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术后24 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二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七氟醚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速完全等临床特点,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

    作者:王琦;文建忠;杨小敏;熊振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