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莲;洪小丽;吕书军;李立东
目的:对布病治疗进展简要综合介绍。方法:急性期布病患者抗生素治疗;慢性活动期布病患者治疗中医中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抗生素远期疗效不巩固,愈后容易复发,慢性活动期布病患者中医疗法疗效确切,动用灵活,药源广。结论:我国治疗急性期布病患者和慢性活动期布病患者主要方法。
作者:宋维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心血管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监测,分析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包括: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与α1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便秘等。结论:临床应重点监测心血管疾病中联合用药,掌握药物禁忌证,注意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作者:许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48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2.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目标BIS监测下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全麻诱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等分为F组和S组。F组:芬太尼3μg/k g;S组:舒芬太尼0.3μg/k g。两组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BIS值为(45±5)时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插管后10min(T4)时MAP、HR、BIS值及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T0)及插管前(T1)BIS值及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麻醉诱导后MAP、HR均较T0时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后S组M A P、H R波动明显小于F组(P<0.05),B I S、血糖水平较插管前升高,但均低于F组。结论:B I S监测下等效剂量舒芬太尼、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舒芬太尼诱导的抑制效果比芬太尼诱导的抑制效果更好。
作者:詹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了解养老机构卫生状况,参照《托幼机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标准》(DB31/8-2004)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合格率为83.6%,民办未定级的养老机构合格率相对公办和民办评级的更低。合格率低的环节是工作人员手,为66.7%。建议应尽快制订针对养老院特点的卫生标准,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为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保证。
作者:唐漪灵;陆珏磊;王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安普贴预防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合并Ⅰ、Ⅱ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5例,分别给予安普贴与常规护理治疗2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97%)高于对照组(71%)(P<0.05)。结论:治疗早期(Ⅰ、Ⅱ期)压疮具有简单方便、节省护理时间、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并引产或分娩后证实为畸形的39例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畸形儿中,产前超声诊断出37例,检出率为94.88%,漏诊率为5.12%(2/39),其中神经系统畸形居多,占33.34%(13/39)结论:产前行超声诊断胎儿畸形能方便快捷、准确地检查出各类胎儿畸形,从而能够指导孕妇及时终止妊娠,促进优生优育,降低出生人口缺陷。
作者:马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护理,以降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依赖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设计标准的护理流程规范,对患者采取标准护理流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标准护理流程护理后治愈8例(61.54%),显效3例(23.08%),有效2例(15.38%),其中有6例患者经过牵舌法师呃逆得到有效的控制,有2例患者经过中医药治疗使呃逆得到有效控制,有5例患者通过肌内注射盐酸哌甲酯使呃逆得到有效控制,盐酸哌甲酯的使用量较我科以往均使用此类药物减少了55%,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因顽固性呃逆而引起的并发症及耐药性或药物依赖。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顽固性呃逆采取标准的护理流程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精神药物的使用量。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疗效监测及预测骨侵蚀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对这些患者在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测骨侵蚀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的患者有46例,诊断准确率为92.0%,同时在疗效监测以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均有较好的病理检查表现。结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诊断、疗效评测以及骨侵蚀进展预测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洪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行PICC置管,观察组则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比常规置管更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降低局部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
作者:刘华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针对胆囊腺肌症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以及CT成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具体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6月内收治的患有胆囊腺肌症疾病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以及CT成像技术对诊断胆囊腺肌症疾病的意义。结果: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诊断胆囊腺肌症疾病的准确率要显著高于CT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患有胆囊腺肌症疾病的患者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能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且能清晰地呈现出患者胆囊的内部结构,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显露喉返神经)与对照组(不显露喉返神经)分别有40例,对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7.5%(3/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够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测量病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背部疼痛消失54例,背部疼痛缓解7例。骨水泥注射量为3.0~5.7ml,平均(4.06±1.43)ml。术后3dVAS评分低于术前,病椎前柱高度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占11.48%。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采用开放式与经腋窝单孔腹腔镜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行甲状腺切除患者15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腋窝单孔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满意度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情均得以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率14.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93.3%显著优于对照组70.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腋窝单孔腹腔镜行甲状腺切除术,有效的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切口的美容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思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择取在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普通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药物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和受孕情况,根据数据探讨药物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缓解,但联合组患者比普通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且复发率低、受孕率高,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效果明显,可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安全可靠,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娄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潜在法律问题,提出防范,从而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设立简易门诊,增设导诊护士;人性化环境管理,推出便民措施;弹性排班,人员搭配合理;加强护理人员各项知识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及搞好各种协调工作。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赢得病人好评。结论:门诊护理工作繁杂、面广、线长,稍有不慎,就会存在诸多潜在法律问题,但我们注意防范,提出各种护理对策,能够很好地化解。
作者:姜春英;李燕华;刘颖;张翀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进行对照研究,对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孙园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影响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满意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康复效果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撰写规培日记”在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中效果的影响。方法:护士长讲解或引导如何撰写规培日记,并按时上交,批阅日记。结果:带教组在新护士入科后3个月进行考核,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上升,新护士规培效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撰写规培日记,提高了新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撰写规培日记是培养手术室新护士的良好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作者:邓文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P C T、C R P含量以及动态变化,并将80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甲组)以及局部感染组(乙组),并与40例病毒感染组患者为丙组进行对比,评价PCT、CRP联合检测细菌感染价值。结果:甲乙两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丙组,且甲乙两组P C T、C R P水平组间有差异,P<0.05;以P C T>0.5μ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85.0%,以C R P>8m 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72.5%。结论:P C T、C R P联合检测细菌感染价值显著,可用作指导后期临床治疗。
作者:李绪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