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宋华;徐晓华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儿童, 诊断, 治疗
摘要: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又称Wilkie病.此病较少见,Lee等统计581 000例入院病人中仅发现17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的发现率也仅为0.013 %~0.2 %[1].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8例患儿,现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误诊为肝炎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4例

    我院肝炎病房1988~1997年收治4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因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就诊,误诊为肝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荷英;冯藏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镜微侵袭手术治疗.方法对6例小儿颅内囊性病变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其中颅咽管并积水行囊壁大部切除+内镜下分流术、蛛网膜囊肿行囊壁部分切除+脑池交通术各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切除、畸胎瘤并积水行肿瘤部分切除+分流术各1例.结果 6例均痊愈出院.MRI复查囊腔消失,并脑积水缓解.结论神经内镜治疗小儿颅内囊性病变创伤小,手术简单、安全.

    作者:高晋健;廖述才;陈淳;冯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西力欣致阴茎血管性水肿1例

    患儿,男,38 d,因鼻塞、口吐白沫5 d入院.体检:体温37.2 ℃,呼吸38次/min,心率110次/min,体重6 kg,发育营养好;前囟1.5 cm×1.5 cm,平软;唇周微绀,无鼻扌扇及三凹征;咽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粗,闻及中细湿罗音及少许痰鸣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闻及Ⅱ~Ⅲ/6级收缩期杂音,吹风样;腹平软,肝肋下1.5 cm,剑下1.5 cm,质软、缘锐,脾未扪及.

    作者:方敏;李华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生物节律在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间)单次择时服药的意义

    目的探讨得理多睡前一次用药治疗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间)(BCECTS)的疗效及与生物节律的关系.方法 47例BCECT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24例,得理多10~30 mg/(kg*d),分3次口服;择时治疗组23例,得理多5~10 mg/(kg*d),睡前一次口服.治疗随访3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 %及87 %(P>0.05),择时治疗组副作用少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得理多择时治疗(睡前顿服)与常规治疗治疗BCECTS的疗效相近,生物节律可能呈现于BCECTS的睡眠发作中.得理多单次择时治疗的用量小,副作用少.

    作者:吴小满;刘智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快速型心律失常87例

    目的探讨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87例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总结心律平、异搏定、洋地黄及三磷酸腺苷(ATP)等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验证食道调搏超速抑制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作用.结果心律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达88.9 %,洋地黄与心律平联用对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乙胺碘肤酮对以上药物无效的心律失常仍然有较好的疗效,而食道调搏超速抑制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率达100 %.结论对多数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律平可作为首选药物.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用食道调搏超速抑制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乙胺碘肤酮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王瑞耕;邓淑珍;尹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麻疹疫苗注射对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4、5的下调作用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麻疹疫苗(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 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ABC-ELISA)法测定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前后13例哮喘患儿(麻苗治疗组)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与血清总IgE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在发玛西亚CAP系统中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并与12例对照治疗组哮喘患儿及17例正常对照组小儿比较. 结果麻苗治疗后IL-4、IL-5、血清总IgE、血清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显著降低(P<0.05).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4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753,0.737 P<0.001);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5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687,0.645 P<0.01),同时与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r=0.636,0.40 P<0.01,P<0.05).结论麻苗反复注射是通过下调哮喘患儿IL-4、IL-5水平,进而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及EOS的增殖与活化.

    作者:檀卫平;麦贤弟;黄绍良;赵莉;吴葆菁;黄花荣;朱昌国;吴燕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男性单纯性肥胖患儿性发育的变化

    目的探讨男性单纯性肥胖患儿性发育的影响.方法检测42例8~14岁男性单纯性肥胖儿童睾丸容积、阴茎横径及长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TT)、泌乳素(PRL)、皮质醇(Cortisol)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患儿睾丸容积、阴茎大小及长度,血清FSH、LH、T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其肥胖程度呈负相关.PRL、E2、Cortiso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其肥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男性单纯性肥胖儿童具有性发育不良倾向.

    作者:孟国柱;李正秋;曾志伟;郑素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性瘫痪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脑性瘫痪(脑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运动性残疾,除运动障碍外,脑瘫患者还可并感觉和知觉异常、癫(间)、行为及情感异常,并有可能出现智力落后.虽然脑瘫有很多种定义,但是,广泛使用的是在脑发育早期以脑损伤时间为重点的概念.脑瘫虽然是终身存在的,但如果给予适当的干预,脑瘫严重度可以改善.物理治疗仍然是基本和适当的措施,应尽早开始,好在患儿异常运动行为占优势并成为习惯之前给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河南省围生儿死亡率变化及其与出生缺陷关系

    1996年我们开始对河南省25个市县61所医院内出生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系统了解6年中全省围生儿死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出生缺陷的关系,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兴玲;张卫杰;许建平;杨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针式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67例

    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对67例小儿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呼兵;阮翊;杨运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水痘并小脑脑干炎1例

    患儿,男,6岁,因水痘后运动障碍4 d入院.患儿在水痘结痂后出现头晕、呕吐,次日出现站立不稳,全身摇晃,不能坐、站、走,并出现流涎、发声低哑.入院查体:体温正常,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10.7 kPa,面部及躯干部皮肤可见较多水痘结痂,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查体合作,双眼球无震颤,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声音低哑,流涎,腭反射、咽反射消失.

    作者:屈素青;吴南海;栾佐;黄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早产儿脑损伤和脑性瘫痪

    随着NICU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大大提高,但神经发育后遗症并未成比例下降,其中10 %左右发生脑性瘫痪(CP),25 %~50 %表现为轻度神经发育障碍,不仅涉及运动,也涉及到认知和行为,从而引起学习障碍.

    作者:邵肖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儿童扩张型心肌病2例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预后很差,1年生存率为75 %,5年生存率为60 %[1],心衰晚期用常规药物提高心功能效差.为探索有效治疗办法,我们应用高位硬膜外阻滞尝试治疗儿童DCM 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竹琴;刘凤岐;刘志襄;李竹英;吴树亮;孙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P)作为一种运动性伤残,主要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很影响心理、社会和情绪成熟.上学可出现许多特殊困难,工作训练、就业和融入成人社会也面临挑战.CP患儿将增加损伤的危险及易于患病,在保健、康复和教育方面都将有大量经济负担.平均寿命也明显缩短.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我们应寻找减少CP发生率,减轻其严重性的解决办法.

    作者:鲍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母细胞瘤手术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与手术的关系.方法 1994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肾母细胞瘤35例,年龄11个月~9岁.术后按照国际肾母细胞瘤研究组织(NWTS)Ⅲ~Ⅴ期放化疗方案治疗并随访.结果肿瘤复发7例(I期1例,Ⅱ期2例,Ⅲ期4例),复发发生在术后2个月~3年.术中肿瘤破溃6例中4例局部复发;未作淋巴结活检2例局部复发;间变型肾母细胞瘤3例复发.结论术中肿瘤破溃则复发率高,对巨大肾母细胞瘤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破溃.必须作腹主动脉旁及肾门淋巴结病理检查,明确临床分期,针对性放化疗,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卯升;陈方;徐敏;耿红全;谢华;刘国华;张忠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尖瓣闭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三尖瓣闭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1999年9月~2002年7月收治的三尖瓣闭锁30例,全部病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青紫和心脏杂音,心电轴左偏18例,超声心动图均有三尖瓣闭锁的特殊征象,26例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证实. 结果 6例行腔-肺吻合术,1例行肺动脉环扎术,9例行改良Fontan术.结论青紫、心脏杂音与心电轴左偏对三尖瓣闭锁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心导管测定肺静脉楔入压估测肺动脉压力对外科进行Fontan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飞;高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又称Wilkie病.此病较少见,Lee等统计581 000例入院病人中仅发现17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的发现率也仅为0.013 %~0.2 %[1].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8例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华;徐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30例

    目前对急性毒鼠强中毒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现就近6年我科收治30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儿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冯自威;李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模型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发生后不同时段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结扎新生7日龄大鼠右颈总动脉后放入8 %低氧舱2 h制成HIBD模型,应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缺氧缺血(HI)后1、4、18、24、48、72 h及7 d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HI后各HI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2 h HI组凋亡率又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表明HI后7 d内各组大鼠心肌均存在超出正常凋亡,尤以72 h HI组凋亡率高.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1 h~7 d内心肌细胞均存在明显凋亡,以HI后72 h更明显,提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保护心肌减少心肌凋亡的治疗应至少用至生后7 d.

    作者:李刚;马沛然;杨波;李雪波;彭京洪;孙正芸;王兰芳;李宝云;徐心坦;李秋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细胞黏附分子CD44、CD62p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

    细胞黏附分子(CAMs)是一类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黏附的糖蛋白.种类繁多,作用广泛.其中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和P选择素(CD62p)是CAM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近年来研究发现,二者表达与多种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莉;汪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