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冰;李海珍;莫丽丽;杨健威
患者男,因胸闷、气急2年来院就诊.查体:T 35.5C,P84次/min,R 22次/min,BP160/82mmHg.双肺呼吸音略粗,偶可闻及少许干罗音;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临床初步诊断:冠心病,心房颤动(Af);高血压病Ⅱ期;左心室肥大;急性支气管炎.
作者:史立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一直是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的重点.其诊断是否准确、及时,都将影响临床医师的处治,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转归.所以,准确及时诊断宽QRS心动过速对每一位心电学者工作者都是基本功,曾有2例在诊断上不准确而影响治疗,现侧重谈谈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体会.
作者:林家弟;解惠蓉;徐素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分析40岁以下人群心肌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对24例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岁以上男性多见(95.5%),12例接受冠脉造影,83.3%(10/12)显示有冠脉粥样硬化.
作者:孙中波;张琴;卢一郡;张文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性,26岁.因发作性心悸1月余,近日加重收住院治疗.体检:体温37℃,呼吸22次/min,血压120/70mmHg,心率100次/min左右,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两肺呼吸音正常.
作者:张良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82岁.因头晕、腹痛2d就诊.体检:心率72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图示P波直立,时限0.06s,P-P间期为0.36s,节律规则,心房率167次/min,QRS波呈室上性型,V1呈rS型.P~R间期不一致,R-R间期不匀齐,但有一定的规律性,见梯形图.
作者:沈世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7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气促加重2d于2001年9月14日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4年.体检:BP 150/80mmHg,P 42次/min,R 18次/min.
作者:吴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现将我院2003年1~3月对785例本院职工体检心电图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覃桂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上一些窦性心动过缓或窦缓伴间歇性一度或二度Ⅰ型房室阻滞而阿托品激发试验阴性的患者,常被诊断为迷走神经高敏症,为探讨阿托品试验对迷走高敏症的诊断价值,本文对阿托品试验阴性被诊断为迷走高敏症人20例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进行再评,现予报告.
作者:田军;席连英;刘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预激综合征(WPW)并发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为11.5%~39%,当发生Af时,激动可沿房室结或旁道下传,由于旁道不应期较短,故可发生快速心室反应,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我们近遇到2例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严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EH)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昼夜变化规律.方法74例高血压患者中30例发生脑出血(A1组),44例发生脑梗死(A2组).以47例Ⅰ期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组(B组).均作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A1组与A2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较B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A1组与A2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或消失或减弱,SBP与DBP夜间下降值均明显小于B组.但A1组较A2组更明显,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A1、A2组血压昼夜波动规律明显不同.前者呈双峰双谷型,后者峰谷消失,A1组尤甚.结论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玉冰;李海珍;莫丽丽;杨健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24岁.发现有先心病多年,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12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97年曾发作过室上速,近来又感心悸、胸闷.
作者:王春兰;赵东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冠状动脉(冠脉)循环改变可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心电图是早用于诊断急、慢性冠脉供血不足(简称慢供)的方法.
作者:仪忠直;王爱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T波交替(TWA)是一种少见的心电图表现,它是每隔一个心搏的T波振幅或形态发生交替性的变化.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T波交替见于心包积液的患者.本文报道2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记录的体表心电图上,检测到T波交替,且都发生了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姚竟;吴为民;唐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肌炎在我国可谓多发病、常见病,且大多为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为主)所引起.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特异性差,确诊有一定的困难,心电图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黄雪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25岁.因车祸致多发性外伤急诊入院,血压测不清,呼吸急促,心音低,律不齐,瞳孔时大时小,深昏迷.临床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双侧血胸、脾脏破裂、左侧胫骨骨折.急诊心电图(图1A)示:心房颤动,R-R间期不规则,平均心室率75次/min.
作者:孙晓东;齐治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对T波电交替(TEA)与室性心律失常(VAR)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112例住院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与分析.结果TEA者其24h DCG检出VAR Lown氏3级以上者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无TEA者.结论TEA不受束支阻滞和心律不齐影响,对折返和触发激动引起的VAR都能有效预测,不失为临床参考的一项有效指标.
作者:蔡丹;陈德芳;薛秉文;官文芳;曹明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探讨特发性房颤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1995~2002年间,32例特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也有偶尔发作,还有未再发作者,少数为冠心病.
作者:袁佩芬;王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迅猛发展,给临床心电学注入了活力,使这门古老的心电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心电图临床应用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应用广泛而深入.
作者:卢喜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53岁.因反复右侧胸痛1月,加重伴呼吸困难4h人院.既往体健.体检:T 36.4℃,P 130次/min,R24次/min,BP 80/60mmHg,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口唇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不低钝,未闻及杂音,P2不亢进.
作者:谢绍峰;朱恒青;丁于海;谢旭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性,53岁.因间歇性头晕、乏力1年加重半月入院.体检:BP 12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62次/min,心律不匀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
作者:马淑英;张媛;赵东华;孙熙璇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