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匹罗星软膏外用治疗金葡菌感染的脓疱疮临床观察及药敏实验初探

王晓霞;谢志红;陆锦兰

关键词:莫匹罗星软膏
摘要:莫匹罗星软膏外用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脓疱疮 34例,痊愈率达到了 100%。并同时对所分离的 34株金葡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4株金葡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并检测到 2例 MRSA菌株。用约含莫匹罗星 0.09± 0.005mg/片的莫匹罗星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抑菌环均达到了 32mm以上。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佐治女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均有典型的症状、传染病史和体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6例,年龄 19~ 45岁,平均病程 2.45± 0.73天;对照组 28例,年龄 22~ 43岁,平均病程 2.63± 0.81天。 方法与结果:两组均用无环鸟苷口服,每日 5次,每次 200mg,连服 7日,外用肤阴泰洗剂;治疗组同时加用微波定向照射,功率 110W,频率 2450MHZ,设定照射时间 20分钟,距离皮面 2~ 5cm,皮温 40~ 50℃,每日 1次,共 7次。治疗结束 1周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 36例,治愈 30例,显效 5例,有效 1例,有效率 97.2%,治疗后随访 30例,半年内复发 18例,复发率 60%,平均复发间隔 80.67天;对照组 28例,治愈 21例,显效 3例,有效 3例,有效率 85.7%,随访 24例,复发 15例,复发率 62.5%,平均复发间隔 59.67天。加用微波定向照射可提高女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无痛苦、无副作用。

    作者:沈立飞;贾东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蓝橡皮疱样痣综合征 1例

    患者男, 17岁,农民。临床表现为全身分布约百余个大小不一的蓝紫色、蓝青色乳头样隆起,有弹性,柔软可压缩的血管瘤,同时伴有胃肠血管瘤损害以及消化道出血、贫血。

    作者:张青迁;王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55种中药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应用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通过培养毛囊的形态学和生长速度以及毛囊对 3H-TdR掺入率的观察,对 55种单味中药的水煎剂或其单体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女贞子、白芷、白芨、荆芥、黄芪、潼蒺藜、甘草酸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触须毛囊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而补骨脂、白蔹、防风、大黄、丹参、白芍、槟榔、茜草等对体毛囊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女贞子的主要成分齐敦果酸进行研究发现,其促毛囊生长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该研究排除了体内实验中诸多影响因素,具有实验周期短,数据稳定可靠,为从中药中研制有效的促进毛发生长或脱毛制剂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范卫新;朱文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斑痣

    患者女性,28岁。主诉:骶尾部及右臂部大片咖啡色斑28年。现病史:自幼即发现骶尾部及右臂部大片咖啡色斑,随着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色素痣”,手术切除班上4处深褐色丘疹,未作病理检查。

    作者:马东来;刘克英;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肥大细胞在瘢痕疙瘩发病机理中作用的研究

    为探讨肥大细胞在瘢痕疙瘩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活跃增生瘢痕疙瘩的超微结构。用组胺分别处理体外培养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采用 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其胶原合成量。结果:瘢痕疙瘩中有大量含有高度发达粗面内质网的成纤维细胞,还可见有脱颗粒的肥大细胞。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胶原合成量已有增加的基础上,经一定浓度组胺作用,其胶原合成量仍有显著增加。结果示肥大细胞可有助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功能的活化及其活化表型的维持。

    作者:何威;刘荣卿;钟白玉;吕银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酸枣子致接触性皮炎 65例

    65例患者均为女工,年龄 16~ 27岁,病程 2~ 5天。徒手剥离酸枣子皮 4~ 12天后发病,主要皮损以接触与暴露部位为主,双手及面部肿胀、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部分糜烂,有黄绿色渗液。双眼睑水肿,眼裂呈缝状。皮损剧烈瘙痒和烧灼感。个别患者由于搔抓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引起全身类似皮疹,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反应。治疗:多数患者采用 H1和 H2受体拮抗剂,如息斯敏、扑尔敏、赛庚啶、西米地丁及钙剂。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或止痒搽剂,有渗液用 3%硼酸溶液湿敷,严重患者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合并感染加用抗生素。中药以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为治则,方用化斑解毒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65例患者经治疗 4~ 15天均痊愈。

    作者:罗良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硝苯地平缓解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引起的剧烈疼痛 1例

    报道一例伴剧烈疼痛的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用硝苯地平缓解其疼痛。患者女, 52岁,皮肤多发性结节性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经硝苯地平 10mg 3次 /日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马东来;何志新;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1998年门诊初诊皮肤病病例与 1989年比较

    我院 1998年门诊初诊皮肤病例 5316例,其中回族 1188例 (22.35% ), 1989年 2875例,其中回族 871例 (30.3% )。 皮肤病类别变化: 1998年 25类,占首位的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21.31% ),其余依次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5.31% )、皮肤附属器疾病 (15.27% )、病毒性皮肤病 (13.62% )、红斑和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7.64% )等。 1989年 19类,占首位的是昆虫性皮肤病 (18.85% ),其余依次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7.98% )、皮肤附属器疾病 (15.48%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3.58% )、红斑和鳞屑性皮肤病 (6.99% )等。 病种变化: 1998年 166种, 1989年 114种。 10种常见皮肤病: 1998年依次是痤疮、湿疹、痒疹、荨麻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寻常疣。 1989年依次是疥疮、痒疹、痤疮、荨麻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湿疹、扁平疣、神经性皮炎、手足癣。 梅毒: 1998年 10例, 1989年 0例。传染性软疣: 1998年 112例, 1989年 25例。

    作者:年宏芳;侯芳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2例坏疽性脓皮病临床和实验室分析

    1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 5例,女 7例;发病年龄 3.5~ 77岁;病程 4天~ 1年,农民 8例,工人 3例,干部 1例,经济条件均较差。发病诱因:足后跟擦伤 1例,腋下拨火罐后起水疱 1例,蚊咬伤 1例,烫伤 1例,皮肤手术 1例,继发于多形红斑、寻常型天疱疮各 1例。症状、体征:畏寒 6例、发热 6例,疼痛 12例,压痛 12例,恶臭 8例,痒 6例。

    作者:兰长贵;王尚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天竺黄致植物-日光性皮炎 1例报告

    患者女, 38岁,因全身暴露部位不同程度红肿、热痛 3天入院。入院前 3天服用天竺黄 20g炖猪瘦肉,后于田间日光下劳动,大约 20分钟后,渐觉全身暴露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尤以双侧上、下肢曝光处为甚。经当地诊所治疗无效求诊我院。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 37.7℃, P 90次 /分,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科情况:后颈部、双上肢及下肢膝关节以下裸露部位红斑、肿胀,肿胀呈非可凹性水肿,局部灼热,界线分明。血常规: WBC 5.1× 109/L,分类: N 0.56, L 0.40, E 0.04, Hb100g/L。入院第 2天双上肢相继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水疱,大的 4cm× 4cm× 2cm,小如米粒,甚至融合成一团,入院经给予避光、镇静止痛、抗过敏、抗感染、皮质类固醇治疗。局部水疱抽液后以 0.1%雷佛奴尔湿敷,每日数次。治疗好转出院。

    作者:林小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家 3人同患梅毒

    作者曾遇一家 3人同患梅毒,现报告如下。 例 1, 5岁女童,因全身出现皮损 1个月,由其母亲陪同就医。检查:全身广泛分布卵圆形棕红色斑疹,蚕豆大,边缘鲜明,无鳞屑。肛周及会阴部、双股内侧见黄豆至蚕豆大圆形湿润性扁平丘疹,表面稍凹陷,轻度乳头样增生。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约黄豆大,质硬、无压痛、活动。其母诉患儿与其父母共同生活,既往身体健康。梅毒血清学试验: USR 1∶ 16, TPHA(+ )。临床诊断二期梅毒。

    作者:廖理超;高银花;赵政龙;徐大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布鲁姆综合征合并痴呆及肝癌死亡 1例

    [1] 彭维 .临床综合征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837-838. [2] 曾绍训 .布鲁姆氏 (Bloom)综合征 (附 1例报告 )[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83, 16(1): 50-52.

    作者:徐厂谋;姚飞;李金步;张玲;张晓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尿沉渣培养及 PCR-杂交梳检测男性尿液中的淋球菌

    以尿道拭子培养为金标准,用尿沉渣培养和尿沉渣 PCR-杂交梳法检测了 120例男性患者尿液中的淋球菌。结果显示尿沉渣培养与拭子培养完全一致。尿沉渣 PCR-杂交梳与拭子培养比较,符合率 95%,特异性 94.81%,敏感性 95.35%。提示尿沉渣这一非侵入性取样的可行性,尤其适合尿道组织已有创伤或需多次取样的患者。 PCR-杂交梳在检测男性尿液中的淋球菌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龚伟明;汤全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生殖器及肛周发疹性瘙痒性丘疹性汗孔角化病 1例

    报告 1例局限于生殖器及肛周的发疹性瘙痒性丘疹性汗孔角化病。患者男性, 41岁。阴茎汗孔角化病 10年后,在阴囊、肛周出现瘙痒剧烈的红色斑丘疹。皮肤活检显示丘疹的边缘隆起处有角化不全鸡眼样板。

    作者:王耀祖;骆国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坏疽性脓皮病 1例

    患者男, 42岁, 1997年 5月无诱因右大腿出现红色丘疹,数日后形成结节,顶部有脓头。逐渐发展到面、躯干及四肢,皮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脓性分泌物,疼痛明显。用抗感染、皮质类固醇、雷公藤等治疗,皮损仍时轻时重。 1998年 4月,皮损加重,疼痛剧烈。其妹患“ SLE”。系统检查无特殊,面颈、躯干和四肢播散性数十处黄豆至蚕豆大暗红色丘疹、结节、脓疱和大小不等的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表面褐色结痂,基底有坏死组织和脓液,伴恶臭,触之剧痛。伴有肥厚或萎缩性瘢痕,部分成条索状。脓液细菌培养阴性。血常规: WBC 10.43× 109/L, N 0.70, L 0.22, PLT 336× 109/L。 TBA 11.2umol/L, TG 3.05mmol/L, CO2 31.3mmol/L。蛋白电泳: A 67.1%,α 1 3.7%,α 2 10.2%,β 11.6,γ 7.4%。组织病理变化:表皮轻度角化,棘层肥厚,皮突延长,部分表皮缺如,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性混合炎细胞浸润。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给予泼尼松 15mg/d,环孢素 A 50mg,美满霉素 100mg/d,肌注干扰素 300万 u,每周 2次。每日清创换药,外用达维邦、复方连翘膏、复方康纳乐霜,皮损逐渐控制,治疗 23天,临床治愈。

    作者:吕通;漆军;李恒进;虞瑞尧;王京生;周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造影剂引起注射部位不良反应 5例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造影剂的应用愈加广泛。通过碘过敏试验,可以排除大部分碘过敏者,但阴性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致休克、死亡者已见报道 [1,2]。 1997年 3月~ 1999年 5月我院 CT室发现 5例因静脉注射造影剂而引起注射部位出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景春;李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类并感染皮肤病 56例的疗效观察

    应用莫匹罗星软膏 (百多邦 )外用治疗皮炎湿疹类并感染皮肤病 56例,疗程 2周。结果:痊愈 40例 (71.4% ),显效 10例 (17.9% ),无效 6例,总有效率 89.3%。菌学疗效:治疗前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35例,治疗 2周后再次培养阳性者 1例,细菌阴转率 97.1%。

    作者:李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荨麻疹 86例报告

    报告了我院 1989~ 1997年间住院的 86例由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荨麻疹,就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作者:刘国任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莫匹罗星软膏对部分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用含菌基打孔法发现莫匹罗星软膏对白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和须癣毛癣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将各菌加入体积分数为 25%的莫匹罗星软膏生理盐水稀释液中作用 60min,扫描电镜下见菌体明显皱缩和凹陷,透射电镜下见菌体断面结构不清,细胞内成分固缩成团块状并形成空白区。提示莫匹罗星软膏不仅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且可抑制部分病原真菌的生长。

    作者:冉玉平;杨如学;谢震;熊琳;周光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期梅毒 2个硬下疳 1例

    患者男, 35岁,因阴茎无痛性溃疡 2周就诊。 1个月前,患者有不洁性交史, 2周后于阴茎腹侧出现 2个小红斑,后变为硬结,很快糜烂形成溃疡,不痛,溃疡面有少量分泌物。无尿急、尿痛,尿道流脓史,在外未作任何治疗。 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及尿道口不红,无分泌物,阴茎系带两侧近冠状沟处可见 2个直径约 2cm椭圆形溃疡,周围呈提状隆起,触之如软骨样硬度,不痛。左腹股沟可及 2个蚕豆大淋巴结,表面不红,无压痛。余皮肤粘膜未见损害。实验室检查: RPR试验阳性。治疗: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 80万 u/d,共 10天。 2周后阴茎溃疡愈合。

    作者:陈登林;张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