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剑;肖漓;韩永;毕丽丽;张丽萍;王学良;石炳毅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大鼠中,选择12只为假手术组,另78只经右侧翼腭动脉线栓 willis 环阻塞60 min 后再灌注60 min,反复3次,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7 d选择其中36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红A组、丹红B组。四组大鼠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检测各组动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质及VEGF mRNA、缺氧诱导因子-1a (HIF-1a)、HIF-1a mRNA、受体胎肝激酶1(FLK-1)、FLK-1 mRNA,脑组织TTC染色并测定脑梗死范围。结果治疗14 d后,丹红组VEGF蛋白质及VEGF mRNA、HIF-1a、HIF-1a mRNA、FLK-1、FLK-1 mRNA明显增高;TTC组织学检查显示,部分脑组织神经细胞溶合且排列紊乱,但脑梗死范围明显缩小。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丹红A组、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VEGF分泌、拮抗Ca2+内流、松弛脑血管平滑肌、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缺血部位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李龙珠;刘家军;李贤玉;吴胜英;郭俐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优选补肾化瘀浸膏的佳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干膏得率、淫羊藿苷和柚皮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水量、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筛选佳水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靠,可行性佳,可作为实际生产提取工艺。
作者:欧阳露;段雪梅;李洪亮;刘明;刘英;汪选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对慢性重度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随访其半年内的死亡率。方法49例慢性重度心衰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托伐普坦分为托伐普坦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电解质、每日清晨体重及液体出入量,观察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测定血清肾素( PRA)、血管紧张素Ⅱ( PRA)、醛固酮( ALD)、去甲肾上腺素( NE)、血清氮末端脑钠素原( NT-proBNP)水平及抗利尿激素( ADH)水平。随访患者半年内的死亡相关终点事件。结果治疗后,托伐普坦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用药24 h内,托伐普坦组患者尿量明显增加,体重迅速降低(P<0.01),血清钠、氯浓度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托伐普坦组的LVEF值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托伐普坦组血清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降低(P<0.05)。随访6个月,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可迅速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钠低氯血症,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且不增加死亡风险。
作者:段班燕;党书毅;蒋学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检索近年来国外有关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对有关他汀类药物导致患者疲倦和劳力性疲劳的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导致疲劳这一新型不良反应。建议医护人员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进一步研究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机制,以确保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喆;李萌;朱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疾病,可导致高钙血症、贫血、肾功能损伤、骨破坏等症状。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 MM占所有癌症的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1]。近年来,随着治疗MM新药的不断问世, MM的治疗有了飞速的进展,各种治疗方案不断更新。2015年3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了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诊疗指南,对于MM的检测项目、疗效标准、进展和复发MM的治疗均有所更新,特别是对于复发难治性MM的治疗更新成为本版指南的亮点。本文就此版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作者:孙颖;王慧涵;杨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国质子泵抑制剂( PPI)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处方现状。方法数据来自《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2010-2013年全国六城市88家医院门诊和住院数据,每家医院每年随机抽取40 d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诊断和用药金额等项目,从中提取PPI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的数据,用Foxpro 8.0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中,氯吡格雷联合PPI所占比例:门诊患者为2.1%~3.6%,住院患者为16.1%~31.6%;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联合氯吡格雷的比例,由2010年的第1位和第2位,下降到2013年的第3位或第4位,而泮托拉唑、雷贝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的比例逐渐上升到第1位或第2位;心内科、老干科、普通内科及神经内科4个科室,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联合氯吡格雷的比例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已随着相关治疗指南的更迭调整用药行为,关注到PPI与氯吡格雷药物相互作用会引发的心脏病风险,对重点科室应加强宣传教育,为患者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影响小的药物,以保证治疗效果及兼顾规避用药风险。
作者:王海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药物在审核、调配过程中的破损率。方法以自愿参与的方式,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七大手法进行活动。结果药物集中调配的破损率由改善前的0.028%降低至0.016%。结论通过在团队实行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参与者的管理能力,降低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的破损率。
作者:周微;张杰;王锐;纪英博;李月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EPO-β与EPO-α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将1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所使用EPO不同分为EPO-β组(57例)和EPO-α组(82例),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甲状旁腺激素、EPO使用剂量及EPO指数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布基本一致( P>0.05),两EPO-β、EPO-α组患者的铁蛋白(567 ng/mL vs.461 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28.0% vs.27.5%)、甲状旁腺激素(713 pg/mL vs.546 pg/m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PO-α组比较,EPO-β组的EPO周使用剂量(4894 U vs.10073 U)及EPO指数(15787 U/% vs.32493 U/%)更低(P<0.001)。结论在达到相同的血红蛋白水平的前提下,EPO-β的使用剂量明显小于EPO-α,可能减少大剂量使用EPO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作者:李彩凤;梁萌;许树根;沈淑琼;李娟;胡玉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寻找可直接判断脊髓损伤程度的方法,优选出治疗脊髓损伤的佳方案。方法暴露大鼠L2-3脊髓后,于脊髓内注射0.5%布比卡因,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脊髓形态学改变。观察并记录大鼠后肢行为学改变及脊髓神经元和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评估脊髓损伤程度。结果与生理盐水注射组(对照组)相比,布比卡因注射组(观察组)大鼠脊髓损伤,表现为术后大鼠BBB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HE染色可见脊髓神经元出现空泡变性及液化坏死。结论应用腰麻针进行大鼠脊髓穿刺并注射布比卡因的大鼠动物模型,具有稳定可控的脊髓损伤效果。
作者:李昕;董有静;张晓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N2a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小鼠β淀粉样蛋白( Aβ)浓度及斑块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AD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将多步离心提取的外泌体持续注入表达β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的小鼠脑内,一段时间后检测Aβ浓度、Aβ老年斑块的形成以及APP小鼠的突触活性。结果经过持续外泌体注射的APP小鼠,Aβ浓度显著降低(P<0.05),Aβ斑块的形成也显著降低(P<0.05),而突触灵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N2a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APP小鼠Aβ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吴焕成;梁海乾;孙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急性期的躯体化症状临床特征以及抗焦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主诉身体不适的2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将23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治疗组122例,对照组1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2、4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在1、2、4周时,SCL-90评分、HAMD 和 HAMA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急性期的躯体化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抗焦虑药物治疗对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急性期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潘先芳;王庆松;肖莉;彭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行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和局麻组( L组),每组40例。采用双盲法, D 组手术开始前10 min 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 和瑞芬太尼0.5μg/kg,随后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 kg·h)+瑞芬太尼0.05μg/( kg·min)。 L组常规手术前给予1%利多卡因局麻。记录给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0 min 后(T2)、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30 min ( T4)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呼吸频率( RR)的变化,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应用Ramsay评分评价患者的镇静效果,并调查患者和骨科医生的满意度。结果L组T2、T3时, HR、MAP 均明显升高( P <0.05);与 D 组比较, L 组镇静效果及医患满意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嵇海龙;陈惠裕;张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核心期刊评比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为1.080,在全国1989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1.000的期刊共154种;在41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综合排名第13位,各项指标较去年均明显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明显。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护肝片对四氯化碳( 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PF级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护肝片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100%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模型组给予含20% CCl4的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护肝片组给予含20% CCl4的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并从第3周起给予护肝片1 g/( kg·d)灌胃至第10周。第10周,通过摘除眼球取血,检测小鼠血清中的透明质酸( HA)、层黏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的含量;检测肝脏组织中SOD和MDA的含量;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 HA、LN、PCⅢ、Ⅳ-C、ALT 和 AST 水平升高( P <0.05),肝脏组织中SOD降低(P<0.05),MDA水平升高(P<0.05),肝脏指数增加(P<0.05),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坏死并出现脂肪空泡、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护肝片组小鼠血清中HA、LN、PCⅢ、Ⅳ-C、ALT 和AST的水平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SOD水平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肝脏指数降低(P<0.05),病理检查显示肝脏组织中无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空泡和纤维组织沉积。结论护肝片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提高SOD含量,实现对纤维化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白剑;肖漓;韩永;毕丽丽;张丽萍;王学良;石炳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小鼠耳廓细静脉及细动脉血管径的影响。方法取小鼠60只,随机均匀分为5组,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15.2、7.6、3.8 g/kg)的抗眩颗粒混悬液( K1、K2、K3组)、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3 g/kg,Y组)及等体积生理盐水(C组),1次/d给药,连续给药10 d。于后一次给药后1 h用水合氯醛将小鼠麻醉后固定于观察台上,将耳廓置于透射台上,用BZ-2000型微循环显微镜和微循环测量分析系统观察给药前小鼠耳廓细静脉、细动脉血管径的变化。尾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观察小鼠耳廓细静脉、细动脉血管径的变化。结果用肾上腺素后2 min,各组小鼠耳廓细静脉血管径减小( C组、K2、K3组:P<0.01;Y组、K1组:P<0.05),Y组、K1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抗眩颗粒组小鼠耳廓细动脉血管径显著减小(K1组:P<0.05;其他4组:P<0.01),C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眩颗粒可改善小鼠耳廓细静脉及细动脉血管径收缩。
作者:耿秀丽;赵京生;王希东;郝少君;李文俊;张正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重症监护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入住ICU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监测两组患者镇静前后HR、RR、MAP、SpO2、VAS评分、Ramsay评分、达到镇静所需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镇静后,实验组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两组患者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达到镇静所需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呕吐、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重症监护患者有镇静作用,呕吐、谵妄发生率低。
作者:张玉辉;高亚坤;肖连波;周继梧;高海艳;杨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 Osthole,Ost)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LPS组,Ost+LPS组( Ost组),每组15只。各组小鼠于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50 mg/kg)6 h后,测定PaO2、PaCO2、pH,IL-6、IL-1β、TNF-α表达,JAK2、STAT3、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和湿干比( W/D)。结果与LPS组比较,Ost组PaCO2、W/D,IL-6、IL-1β和TNF-α表达,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量和肺组织病理改变均明显降低,但PaO2和pH增高,而JAK2和STAT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Ost预处理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而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杨欣;曾兴建;付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患者术中镇静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胎儿剖出后即刻注射咪达唑仑1 mg并且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泵注10 min后改为维持量0.6μg/( kg·h);丙泊酚组在胎儿剖出后即刻注射咪达唑仑1 mg并且泵注丙泊酚2 mg/( kg·h)。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患者镇静程度OAA/S评分、术中知晓率、呼吸抑制发生率(术中SpO2<94%)、恶心呕吐发生率、寒战不适发生率以及术后镇痛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镇静程度OAA/S评分及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恶心呕吐及寒战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1,P<0.05),且术后镇痛满意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更适用于剖宫产患者的镇静,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路喻清;冯阳阳;李引弟;张向东;杨远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 ISSN 1673-0070,CN 21-1516/R。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成方制剂中黄柏、关黄柏的混用现象。方法以黄柏、关黄柏、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为对照,与3批妇炎康片样品溶液点于同一块薄层板上,分别在两种不同的展开剂中展开,展开后,晾干,于365 nm紫外光下检视。结果在与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柏、关黄柏相应的位置上均呈现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采用两种展开系统同时进行展开,试验结果一致,验证了该品种的成方制剂中使用了关黄柏替代黄柏入药或二者同时入药的可能性。
作者:段立爽;单会娇;齐歆;杨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