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祥
目的:分析金华地区儿童锌缺乏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前来我院儿科进行锌检测的儿童共560例,其中男380例,女180例,按照患儿年龄进行分组,婴儿组:0~1周岁,165例;幼儿组:~3周岁,178例;学龄前组:~6周岁,217例。进行此次情况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婴儿组缺锌患儿165例,约占(29%);幼儿组缺锌患儿178例,约占(31%);学龄前缺锌患儿217例,约占(38%)。其中学龄前患儿缺锌为严重。并且家长喂养方式不当的患儿486例,约占(86%),占缺锌因素比例大。结论:结果表明应提高家长喂养方式,增加家长对儿童喂养的知识,从而来提高儿童喂养的水平,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用药提供指导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1组,将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2组,对比两组患儿用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1组患儿和研究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和26.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7.670;P<0.05)。研究2组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1组患儿(x2=4.264;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儿科疾病,较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口服用药的安全性明显高于静脉滴注,建议儿科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尽量给予患儿口服用药。
作者:吕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儿童表现直率,对社会还没有很高的认识,并且不善于将自己表达出去,儿童的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护理,在现实的护理中,儿科的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一方面直接扮演者儿童的护理人员,另外一个方面扮演着儿童的代言人,还扮演着儿童的教育者,所以,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
作者:赵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是医疗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措施,是卫生监督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发展。由于基层卫生监督协管人员有限,辖区集体单位、学校、小门店多,流动人员多,管理范围、难度较大,如何更好的发挥基层监督协管员的积极性;更好的配合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为打击非法采供血、饮用水、学校卫生等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卫生监督协管在外来务工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和课题。
作者:单大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间曾收治入院的5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实施手术治疗的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非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综合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并且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于根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而言,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现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和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采用超声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运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9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本院以往运用传统解剖定位实施麻醉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在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运用超声引导定位的方式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之后,其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方式的定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运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短,镇痛效果相对较高,麻醉期间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家靖;陈志良;左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肠造口术后护理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分类。结果:进一步明确肠造口分类以及术后护理。结论:通过明确肠造口分类,可以更好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措施,取得更加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颖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疗效。方法:把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29例研究组使用胺碘酮治疗,29例对照组使用慢性心律口服药物治疗,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66%较对照组的65.52%具备较高治疗效果,且 P<0.05。结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具备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帮助患者有效改善恢复心律不齐等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王胜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外科手术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实施外科手术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8例,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手术室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4.1%高于对照组8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降低患者术中风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安全与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医院护理安全与质量与科室护理管理息息相关,在医院管理中,护理管理地位极其重要。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中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护士长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医院工作的开展,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以适应新时期医院管理、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变化是护士长面临的挑战。新成立科室,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在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大的挑战,新成立科室给护理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因此本篇就新成立科室护理管理体会与大家做个分享。
作者:刘灵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质量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1月,筛选泌尿外科患者,分为常规组(n=108)、干预组(n=109),分别给予常规疼痛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急性疼痛发生率、追加镇痛药物率、入睡困难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疼痛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干预组术后5日内VAS(3.5±1.2)分,常规组则为(4.6±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开展疼痛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疼痛管理质量。
作者:焦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实验组接受抗生素联合期待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对比差异不大,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肺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和治疗方法能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永芹;李淑红;袁新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用药咨询服务属于基层卫生院组织开展临床药学的重要形式,努力开展好用药咨询服务对于开展临床药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层卫生院可选择把用药咨询服务融入到药剂科调剂工作中来,现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基层卫生院做好用药咨询服务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开展好此项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安红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给予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资料共90份,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与术后的各项统计指标。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统计对比中,对比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高领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应当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吴廷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7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分别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 组和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6±1.04)d,(4.11±0.87)d ;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2h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接近,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梦妮;廖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育期向月经期过度的阶段,从40岁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和临床症状到绝经后一年内的一段时间[1]。大部分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是由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无排卵宫血,导致具有癌变倾向的子宫内膜增生,常被误诊为是该时期的正常现像,许多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被漏诊或延误治疗[2]。
作者:张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0~12岁的儿童维生素D及骨营养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份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岁一下儿童120名,并采用定量超声技术与酶联免疫法进行超声速度值与血清25-(OH)D的检测。后按照同性别与同年龄的SOS标准值的百分位数划分为正常骨强度与低骨强度。结果:本研究120名儿童的血清25-(O H )D平均浓度为(63.89±22.45nmol/L );男女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骨密度的发生率维生素D正常组要明显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SOS值的测定中,维生素D正常组大于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缺乏维生素D的儿童骨营养与发育状况与维生素D正常的儿童相比明显较差,可见对于0~12岁的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
作者:韩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47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进行了282次化疗,在化疗过程中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毒副作用(骨髓抑制、脱发、泌尿系统、胃肠道反应等)的观察与护理。结果:47例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均顺利结束,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出院后均定期随访并生活良好。
作者:王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电切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情况,为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及冲洗液体积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 IPSS、QOL、Qmax 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较对照组的16.3%明显降低( P<0.05)。结论: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电切术的疗效相当,但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的安全性更高。
作者: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检索1974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组随机对照试验,共2243个受试对象,其中4组为格列苯脲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余3组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经分析,所纳入的研究不存在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发现格列苯脲组与胰岛素组及二甲双胍组与胰岛素组在不良妊娠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胰岛素组相比,格列苯脲组及二甲双胍组可改善治疗依从性,且二甲双胍组较胰岛素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降低( P=0.0002)。结论: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不增加不良围生期结局的发生率,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且二甲双胍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故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可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吴彦丽;赵腾飞;蒋艳;刘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