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利;魏伟;程敏;张文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院前不给予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院前给予急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以及有效转运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诊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卢风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方式。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以上患者经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26例,准确率为86.7%,其余4例患者经手术确诊,在分型方面:4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例为坏疽穿孔性阑尾炎,3例为阑尾周围脓肿。本组2例行保守治疗,28例手术治疗,手术后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为术后出血,1例为切口感染,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此外,还要关注患者术后情况,予以全方位的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翟超;陈平;刘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酒精性痴呆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酒精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采集患者的脑部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进行戒酒等治疗,并且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CCSE评分和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的访问,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患者的脑部影像学信息多为异常显示;治疗后患者的CCSE 平均评分和调查问卷的平均评分和调查前相比明显提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5.2%。结论:对酒精性痴呆患者展开及时、积极的治疗是可以取得明显和良好的治疗结果的。
作者:韦强;才仁;李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手术室作为治疗病人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护理安全已经发展成为衡量手术室甚至医院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以及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得到了更多人们的关注。因此,强化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努力提高手术室的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手术室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和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李在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72例颈椎病患者,通过康复护理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加之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和有效健康教育。结果: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不仅能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压力,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颈椎病治疗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护理手段。
作者:廖金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解临产妇的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的50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由于产妇自身的原因,临产妇在分娩时会因为害怕疼痛,担心婴儿不健康等因素而产生焦虑心理,且需要家人能陪伴在身边,给与情感上的安慰。结论:针对临产妇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增强产妇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小儿贫血的发病原因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讨论。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进行小儿贫血治疗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小儿贫血发病原因的分布情况。结果:在发生小儿贫血的患儿中,1岁以下的患儿数量居多,占总患病人数的48.5%;总共有4种原因。这其中,4种原因按照发病数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先天铁元素缺乏为25例,喂养不当为21例,维生素K缺乏为16例,其他原因为6例。结论:对于小儿贫血的早期预防与监控是必要的,并在尽早发现该病的致病因素存在,按照发病原因有针对性的预防小儿贫血的发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郭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9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与全面科学的临床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6±2.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8.5±3.4)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是抢救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咯血量的重要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林虹;洪东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轻度认知障碍患者40例(观察组),正常对照组4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液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高Hcy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钱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肾病综合症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病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高要求性,本文从安全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临床护理工作者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实施安全护理的概要。表明了在肾病综合症中安全护理对康复的重要性。
作者:王欣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在风热感冒中应用清热解毒颗粒的治疗效果。方法:从门诊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诊的风热感冒病人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80例病人应用清热解毒颗粒进行治疗,并探讨其疗效。结果经过3天的治疗后,80例风热感冒病人中的痊愈例数共有29例,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分别为32例与7例,治疗有效率为85%。结论:研究发现,在风热感冒病人的治疗中应用清热解毒颗粒,疗效明显,疗程短,值得推广。
作者:吴根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提出校正措施。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集的128份正常血液标本分为未溶血血清标本和人工制成溶血血清标本,分别测定2组TP、AST、、K+、CK、ALB等生化学指标及Hb浓度。结果:观察组在TP、AST、CK、K+、LDH、TG、TCHO等项目测定值均高于未溶血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血清Hb浓度的升高, K+LDH和CK等生化指标项目也会随之升高,可以看出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3个指标溶血变化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溶血会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准确性产生影响,且与血清Hb浓度有关联。利用血清Hb浓度参与校正生化项目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飞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牙内吸收是指正常的牙髓组织变为肉芽组织,其中的破牙本质细胞从髓腔内部开始吸收牙体硬组织,使髓腔壁变薄,严重者可造成病理性牙折。现在一般认为内吸收的关键因素是感染和慢性持续性的牙髓炎,可以由外伤、夜磨牙、咬合创伤、创伤性的窝洞预备、龋坏、深龋修复物等引起。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我们收治的35例牙齿内吸收患者病例,就其病因、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起病缓慢,多数患者表现为痴呆等智能障碍,个别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精神异常。该病多数由早年脑内伤引起,加之老年人体质因素,人老肾气衰微、髓海空虚,使离经之血容易在老年人的脑外聚集引发硬膜下血肿。治疗上多实行颅骨钻孔引流手术以及保守治疗两种方法。
作者:刘刚;郝天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具有安全、可有效性,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艳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乙肝合并妊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医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出院时的S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肝合并妊娠的患者健康教育措施,对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状态,减少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寅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了2009年4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治疗后从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心电图、中医证候等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中医证候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同时明显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速效扩冠药物的使用等,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符以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患者进行相同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病因或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选取患者总治疗有效率达到92.9%,其中18例患者症状缓解,20例患者心电图明显改善,13例患者心功能改善,4例无效,1例死亡。结论:早预防、早治疗、早控制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作者:周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6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和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心理障碍明显降低,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大大增强乳腺癌病人的信心,使其加深对乳腺癌疾病的了解,进而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乳腺癌,并改变自身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许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4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80例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快速构建有效静脉通道、及时地补充血容量,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给予适合体位,高流量供氧,对其病情进行密切地观察,迅速完成术前准备,尽早进行手术止血;术后对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注意做好各项护理。对本组急救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及时地急救与护理,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9.02±0.98)d;经生存质量评价,急救及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总得分显著高于急救及护理前(P<0.05)。结论:及时对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及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