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作用的研究

蔡小华

关键词:卫生理化检验, 疾病, 预防, 控制, 作用
摘要:卫生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与实践可知,其在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其引起重视。本研究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及相关调查,主要就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展开相关论述。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NSCLC行胸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论著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胸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月利用胸腔镜对57例早期NSCLC的病人实施了手术,对其手术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78±50.14) min、术中出血(132.52±96.33) mL、术后胸液引流(263.41±125.37) mL、术后平均住院7.7±2.6 d。结论:胸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辅以规范化的手术护理配合,可广泛用于早期NSCLC的治疗。

    作者:江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艺术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现实存在的急救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武汉某艺术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网络媒体和书本知识。急救理论知识的错误率高达97.7%,而急救技能的错误率高达97.6%。83.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急救护理知识,渴望得到专业的教育和培训。结论:对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非常必要,使他们掌握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以减轻伤害,降低死亡率。

    作者:万玲玲;黄友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通督强脊“三步五法”对椎间盘胞外基质系统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步五法”推拿手法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系统中col agenⅡ、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1、MMP-3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步五法”手法组。正常对照组只予常规喂养不予造模,模型组、“三步五法”手法组予纤维环穿刺制作椎间盘退变模型,手法治疗组再予“三步五法”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取出椎间盘组织,RT-PCR检测col agenⅡ、TIMP-1、MMP-1、MMP-3的mRNA表达,并以光镜下椎间盘的形态学退变为对比依据。结果:模型组与“三步五法”手法组col agenⅡ、TIMP-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三步五法”手法组与模型组相比col agenⅡ、TIMP-1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而MMP-1 mRNA表达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三步五法”手法组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三步五法”手法组与模型组相比MMP-1 mRNA表达上升(P>0.05);模型组与“三步五法”手法组MMP-3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上升(P<0.05),“三步五法”手法组与模型组相比MMP-3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HE染色,光镜下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学结构,退变程度由轻至重依次为正常对照组、“三步五法”手法组、模型组。结论:“三步五法”推拿手法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系统,抑制椎间盘的降解,调节椎间盘合成和分解之间的代谢平衡,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

    作者:陈少清;林建平;林先钊;郑其开;陈艺敏;陈乐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3例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3例尿毒症患者,对患者血液透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心理护理经验。结果:53例患者在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问题。其中恐惧、抑郁和失望占大比例。在根据患者心理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治疗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患者消极心理问题也有所改善。结论: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过程中给予精心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增强患者战争病魔的信息,提高血透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磊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身痛病人120例,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根据病人情况辨证用药,随证加减进行治疗。结果:痊愈者占总数66.7%,有效者占总数28.3%,总有效率占总数95%。结论: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梁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2份生乳卫生细菌检测结果分析

    生乳是指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任何成份改变的常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用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应用作生乳。生乳的质量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保障消费者能够饮用安全的乳汁,我们对黔南繁殖场桶装混合生乳进行一次抽样微生物指标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亭屹;覃继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探析

    目的:探究颈椎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采用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采用康复的综合护理,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8.0%,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4.1%,护理效果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疾病的治疗,提高防治该疾病的知识。

    作者:张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自粘性弹力绷带对持续动态监测SpO2患儿血氧探头的固定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心电监护患儿血氧饱和度监测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儿科患儿监测血氧饱和度有手指、手掌、手腕、前臂、足踝、足背、脚趾、等不同部位,采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对血氧探头进行固定。结果:在作心电监护的过程中,患儿的各种不配合都不会影响血氧饱和度检测的效果。结论: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方法,避免血氧探头脱落影响监测结果,这不仅可以减轻患儿痛苦,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减少家属的焦虑。降低了患儿家长的不满现象出现,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何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护生临床带教体会

    目的:探讨护生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带教老师的选择和系统性、规范化的带教。结果:明显提高带教质量,培养了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结论:临床的带教工作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角色转换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雏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体会

    门诊是医疗、护理工作的第一站,是医院面向社会展示医疗条件、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门诊每天就诊量大,做好病人接诊、分诊、咨询、查询、护送患者检查、入院、健康宣教等工作,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将给患者以直观和深刻的印象。我院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开展门诊护理服务工作。近一年来自搬入新门诊后,除改善硬件环境外,还积极深入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从多渠道方便病人,满足患者需要,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处于一个满足的状态,病员满意度得到极大提高,门诊量也逐日增加。

    作者:王茂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阑尾炎的保守治疗和护理

    目的:探讨阑尾炎保守治疗的方法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保守治疗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方法,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9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转为手术治疗,其中,63例保守治疗7日后痊愈,27例保守治疗14天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7.1天。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既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又避免了手术和麻醉带来的严重并发症。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患者的痊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负担。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并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调查感染因素并对全部感染患者进行感染预防护理。结果: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掌握护理过程中的感染危险因素,有助于为护理人员改善和优化护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并进行预防,使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营养不良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营养支持治疗组、肺康复治疗组。观察上述三组治疗方法对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影响。结果:治疗16周后,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的肺功能和6MWT较营养支持治疗组及肺康复治疗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组与肺康复治疗组,肺功能和6MWT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能改善稳定期COPD病人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都瑾;程相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有效运用情绪管理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

    目的:探讨应用情绪管理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53例护士进行情绪管理,具体方法为情景模拟、相关培训、心理疏导及专题讨论。结果:通过情绪管理干预后,护士主观幸福感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结论:情绪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主管幸福感,值得医院推广。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胎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通过产前诊断分析先天性胎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核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并进行脐静脉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387例,对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伴发其他结构异常的病例74例进行分析。结果:74例病例中,脐血穿刺血细胞培养成功72例,培养失败2例。72例病例中,产前超声诊断单纯室间隔缺损12例,染色体核型结果均正常;产前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伴发其他结构异常60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17例(18-三8例、13-三体3例、21-三体4例、其他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者43例。结论: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伴发其他结构异常时较单纯室间隔缺损出现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大。

    作者:高金梅;关云萍;项宇识;闫峰;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阶段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行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进餐及行走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进餐及行走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阶段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程淑华;万丽霞;帅水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科室护士分层培训签到表的设计与应用

    护士培训的目的是促使护士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4个方面的行为方式得以提高,保证护理人员有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1]。因各科室的培训记录不完善,形式多样,为进一步规范分层培训工作,我院设计了科室护士分层培训签到表,并于2013年1月开始应用于临床科室,效果满意。

    作者:薛新琴;高泽宇;刘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结果:32例患者利普刀手术治疗时间为5~25min,平均8min,治愈30例,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随访观察3个月,均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碧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79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经过3-6个月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后,大部分患者不随地大小便,日常生活能完全自理;不正确姿势基本纠正,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小部分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并能胜任一般工作。结论:心理护理可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作者:袁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分法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评价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三种冠脉造影结果评分法的关系。方法:将416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根据冠脉损害的严重程度,分别用Leaman评分法,Gensini评分法,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三种评分法彼此高度相关,并且与冠心病显著相关,以 ACC/AHA评分法相关性更好。结论:三种评分法均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指标,以ACC/AHA评分法更好,更方便于临床应用。

    作者:李丽;魏艳胜;逯保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