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刚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相关的研究。方法:搜集医院中120名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于对照组只给予患者基本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除了需要常规护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结果:在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观察组的患者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差别十分明显(P<0.05)。结论:对于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相关老年护理结合的护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水平,能够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黄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进行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结果:40例患者进行40次胶囊内镜检查,均能顺利进行,图像清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检查前后的有效护理干预是胶囊内镜检查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营养、卫生状况的改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做为治疗胆囊结石的经典方法,但胆囊切除后常常出现各种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因此,保胆取石成为当代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有关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与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的对比的研究越来较多,现就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其优点予以综述。
作者:赵志荣(综述);郝玉杰(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价改善效果。结果: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数量由活动前的102件/月减少到活动后的55件/月,改善幅度为46.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门诊药房的调剂差错明显减少,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唐仕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人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乳酸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4、7天分别进行PCT、sTREM-1和乳酸水平的检测,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死亡组第4、7天的PCT值、sTREM-1值和乳酸值分别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存活组中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血清内的PCT值、sTREM-1值和乳酸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动态检测血清中的PCT、sTREM-1和乳酸的水平对于判定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兴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风湿性心脏病也被称为风心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病变主要是因为瓣膜的边缘和基底部发生水肿、渗出,逐渐扩大累及到腱索和乳头肌等。心脏起搏器是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分,PaO2<60mmHg,动脉收缩压<90mmHg等征象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威胁极大,病死率高。我科于2013年10月收治1例行三尖瓣置换及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维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针对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进行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方法:设计健康教育表,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育前及教育后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复发,降低经济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PICC 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末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被用于输液、营养支持、肿瘤化疗、抗生素输入等。由于它不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能够安全的输入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长、保护患者血管,减少了因治疗需要而进行的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点,成为肿瘤化疗及长期大量输液患者首选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1]。但由于同时缺乏完善的培训和管理机制,临床护理方法不成熟,经验缺乏,导致置管过程中和置管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尤其患者出院后有关置管方面知识的缺乏,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机械系静脉炎,穿刺部位肿胀,渗血,导管脱出,静脉血栓,感染等。带管期间如何做好导管的自我管理,是PICC患者面临的严峻问题。基于Oream的自理理论,让患者带管回家,教会患者在院外对导管的管理已成为趋势[2]。通过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现对患者出院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对的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田艳秀;郭传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学生的近视眼形成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2年9月期间我校高中部122个班的6700多名学生,采用学校的常规的视力对数表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视力检验,将表箱悬挂与不易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室内进行,5.0行视标与被检查者站立时视线平行,距离为5 m。结果:在本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038名学生患有近视,得病率为60.28%。其中有2995例为重度近视(44.69%),2549例为中度近视(38.04%),1156例为轻度近视(17.27%)。女生患近视的患病率要高于男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出现近视的患病率要高于低年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中重度近视患病人群中,普通中学的患病率要明显低于重点中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需要长时间的在灯光下看书学习,眼睛一直得不到放松,无法得到良好的睡眠,这也使得其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久而久之形成近视。使教室的光线更加明亮,鼓励学生多做眼保健操,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作者:陈牡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近年来,随着SAP外科治疗的进展,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17%左右。我院自1995-06/2012-12共收治急性胰腺炎9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6例,死亡3例,占18.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艳侠;杨洪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易误诊为智齿冠周炎的几种常见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智齿冠周炎的9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3例误诊为智齿冠周炎。结论: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患者病史采集不全面,临床检查不细致,临床经验不足等。
作者:李金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对照组应用普罗帕酮,口服,150 mg,每日3次,连续应用二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不良反应发生率8.6%。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孙立群;宁桂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武警士兵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5名武警士兵使用 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和Rosenberg 自尊量表(RSES)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职业倦怠在武警士兵中普遍存在,且在不同年龄、军衔、兵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分别<0.01和<0.05);自尊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高、中、低不同自尊组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自尊是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显著预测变量(P<0.01)。结论:低自尊的武警士兵更易于发生职业倦怠,自尊越低的武警士兵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自尊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在对武警士兵的职业倦怠进行干预时,自尊人格特征要得到重视。
作者:魏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从病窦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中挑选长RR间距≥3.0s的患者,对其病史、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窦综合征患者常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下壁心肌梗死等基础性心脏病;②多数患者均有反复晕厥症状发生,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此现象在长RR间距>8.0s的患者中尤为常见;③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除窦性停搏及继发的交界性逸搏外,以各种房性心律失常为主,室性心律失常少见。④长RR间距多发生在夜间,而合并有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长RR间距往往发生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终止时。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作为评估窦房结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黎;马兰(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rhuEPO)对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肾性贫血患者54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6个月后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结果。结果:(1)54例病例6个月后,显效4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2)54例患者在6个月后, Hb、HCT、RB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对肾性贫血治疗效果较佳。
作者:胡庆;刘云豹;唐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比较宫外孕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后护理方法的区别,总结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期间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宫外孕术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43例)与开腹组(37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排气时间、疼痛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体温及住院天数进行综合对比,并总结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3.15±8.61) min,开腹组为(50.51±13.22) min,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卧床时间、排气时间、疼痛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体温及住院天数均小于开腹组(P<0.05)。结论: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时间短,但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根据不同术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云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护理质量面临着持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问题,通过对门诊输液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门诊输液期间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的满意程度。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病人的实际需求和价值观念在变,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期间不同时段、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16岁以上输液患者共计180例,通过无记名填表方式了解患者对本院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要求。结果:患者在我院门诊输液期间存在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其中对护士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满意度高;对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护理和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的满意度较低。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护理服务的各方面,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达到患者较高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对38例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肥胖患者康复期的不同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培养患者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和合理规律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患者康复期治疗的依从性进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再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预防和治疗ACS等心血管疾病血栓事件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它需经过CYP450酶代谢成活性产物来发挥其抗血小板作用,而其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评估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帮助。
作者:赵丽艳;付青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们在2005年对我们所监测的糖尿病患者的肾糖阈及其尿糖测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4%的糖尿病患者肾糖阈异常。1对象及方法86例糖尿病均为门诊患者,男47例,女39例,年龄在39~67岁之间,平均58士6岁;病程2~26年,按WHO糖尿病诊断分类标准。86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时间少一个月以上,症状基本控制后。嘱患者于清晨口服降糖药,早餐之前采血查血糖,排尿查尿糖;于同天早饭后2小时采血及排尿,检查血糖及尿糖,从以上两次血糖及尿糖数值的相互关系可以了解该患者的肾糖阈情况。
作者:叶海洋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