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中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张绿浪;王欣

关键词:中医药, 脑中风, 综述
摘要:脑中风临床上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中医药对脑中风的治疗研究及经验进行综述。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脉压差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作用

    目的:探讨主动脉脉压差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00例疑诊冠心病的冠心病并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冠脉造影阳性(主要血管直径≥5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以累积冠状动脉支数分组,分析各组的主动脉脉压差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主动脉脉压高于冠脉正常组,且与冠脉严重程度呈线性相关。结论:主动脉脉压差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伟;魏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能紫外光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能紫外光治疗斑秃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9例斑秃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用高能紫外光对患者进行每周2次照射治疗并观察疗效。对照组48例,用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1次/天,1月为1疗程,使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39%,对照组有效率64.5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65,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高能紫外光治疗斑秃安全,有效。

    作者:丁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1月进行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60名,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0名。针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取匹兹堡质量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项目上得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总体睡眠质量优于常规组患者。结论:对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晶;马静寰;单海丽;赵玉荣;辛艳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维生素与健康研究进展

    维生素是活细胞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而需量极微的天然有机物质。人们对维生素正式进行研究,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现被列为维生素的物质约有30余种,其中被认为对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发育至关重要的有20余种。现就维生素在医学上抗氧化,抗感染,增强免疫等功能及其在临床营养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瑞;崔宜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囊湿疹样癌临床误诊分析

    湿疹样癌又称Paget病,临床上分为乳房Paget病和乳房外Paget病[1]。阴囊湿疹样癌属于乳房外Paget病,此病较罕见,不到外阴肿瘤的1%[2]。临床上表现皮损类似阴囊湿疹,因此很容易误诊。现将笔者在近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被误诊的两例阴囊湿疹样癌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一:患者,男,76岁,农民,6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红斑、糜烂及渗出伴瘙痒。多次就诊当地多家医院诊断“阴囊湿疹”,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等,瘙痒刺痛感有暂时性的缓解,渗出液有减少,但易反复,近一年来皮损范围明显扩大,阴囊出现肿大,渗出增多,遂就诊我院皮肤科。否认不洁性生活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阴囊肿大,约三分之二的阴囊表面皮肤可见成片的浸润性红斑,表面糜烂,伴有渗出,腹股沟可触及数粒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活动度良好,无粘连。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PRP(-),TPPA(-),HIV(-),取皮损处组织性行组织病理活检,病理诊断结果:阴囊Paget病。

    作者:陈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喜炎平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磷酸铝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喜炎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3.7±0.6)d,明显短于对照组(4.8±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喜炎平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肖会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进展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营养、卫生状况的改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做为治疗胆囊结石的经典方法,但胆囊切除后常常出现各种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因此,保胆取石成为当代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有关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与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的对比的研究越来较多,现就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其优点予以综述。

    作者:赵志荣(综述);郝玉杰(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士长四查房提升儿科护理满意度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实施护士长四查房,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方法:将护士长定期质量查房改为每日进行四次查房,即每天早上上班前、中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前、下午下班前的对所管病区重病人、新入院病人、区县转来、有纠纷隐患等病人进行4次质量查房,了解、发现、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即将准备出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与传统的护士长定期质量查房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士长每天四查房后护理质量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增进了护患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一些护理缺陷消失在萌芽状态,减少了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实施护士长每天4次质量查房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作者:程顺姣;兰晓娥(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金黑子牌野生黑枸杞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金黑子牌野生黑枸杞茶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实验观察金黑子牌野生黑枸杞茶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和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结果:金黑子牌野生黑枸杞茶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和肝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金黑子牌野生黑枸杞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赵宁钢;蒋宝平;余云;许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得结果探讨相应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方法:我院2010年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将相关知识渗入;2011年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进行集中讨论,反应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2012年在此基础上指定专人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讲座。对2010至2012三年间我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调查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将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0至2012年,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其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也显著上升, 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健康教育确实存在多种问题,但若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将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各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持续的开展下去,必然收获丰富成果。

    作者:王德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刍议

    安全是指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实验室安全包括环境安全、物品安全及人员的安全,通往实验室安全的路径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及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的安全教育。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气滞血瘀论治腰痛

    笔者总结了127例气滞血瘀型或夹气滞血瘀的腰痛或兼患者,主要包括对腰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水煎服。认为从气滞血瘀论治腰痛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太声;张迎春;王懋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45岁,因意识模糊、言语不清伴四肢乏力6h入我院急诊科就诊。既往有20余年酗酒史,每日白酒量100-300g,多以酒当饭。体检:T36.4℃,P70次/min,R16次/min,BP125/80mmHg。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内科情况:神志不清,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 V级,未引出病理征,肌腱反射正常;辅助检查:三大常规正常,谷草转氨酶:56IU/L,谷丙转氨酶:60IU/L。头颅 MRI 平扫示:横断面胼胝体膝部、压部见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矢状面T1Flair胼胝体萎缩变薄呈长T1信号,多考虑为原发性胼胝体变性。以“原发性胼胝体变性”转神经内科治疗,予对症积极治疗为主,入院2周后,患者情况稍好转,言语对答正确,语次偏慢,四肢乏力好转,反应迟钝未见明显恢复,计算力差,患者及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作者:温小良;揭苏平;廖佳隆(通信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龄剖宫产初产女婴术后心理分析及健康指导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576例,其中高龄初产女婴97例,通过对其术后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及时给予健康指导,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7例患者中,均系初产且所剖婴儿均为女婴,其中35岁患者33例,占34.02%,35岁以上患者64例,占65.98%,平均年龄36.09岁。2心理状态2.1焦虑、抑郁初为人母,对于社会角色的突然改变,加上产妇自身对婴儿喂养、护理知识的匮乏及家属对婴儿性别的期望值不同,易造成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形成。据统计,约50~70%的产妇于分娩后的第1周会出现轻度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的情绪低落,这种情况一般持续约7~12天左右可自行缓解,但是如果情绪低落的症状持续超过2周以上,并在4~6周变得较为明显时,需警惕是否患有产后抑郁症[1]。

    作者:于克芝;宋宝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讨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目前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也担负起让老年群体“老有所依”的重任,然而,“老有所依”却解决不了老年群体在住进养老机构后生病的问题,也无法给患病老人入院后一个专业的治疗,也是许多家庭面临的实际而严峻的问题。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在执法监督与行政处罚中暴露的相关问题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作为现行医疗机构高层次法规,对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维护医疗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相关罚则缺失,处罚金额偏低,法规条款陈旧等因素,造成卫生监督机构法律适用困难,执法力度偏弱,监督范围和权限界定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确保医疗监督执法与行政处罚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贺韩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接触性皮炎急性湿疹临床资料的探讨

    目的:运用计算机编程程序及数据库技术,挖掘中医药在辩治皮炎湿疹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为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对接触性皮炎和急性湿疹的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接触性皮炎和急性湿疹使用频率较高的“核心证型”与“核心药物”。结果:基本上能够反应本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中辉;余珊珊;张伟;陈爱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于SWOT法分析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发展

    本文通过对南京某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发展的SWOT分析,明确了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中医重点专科发展的机遇和威胁,提出了应对中医重点专科发展的策略,为医院制定中医重点专科发展战略提供政策依据。

    作者:施春雷;刘万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厄贝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把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6例,口服厄贝沙坦75mg/d;盐酸贝那普利组36例,口服盐酸贝那普利5mg/d。两组用药4周后,降压未达显效者,均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厄贝沙坦组4周、8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1%、83%;盐酸贝那普利组分别为5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厄贝沙坦组干咳发生率明显低于盐酸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盐酸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大致相等,但厄贝沙坦的干咳发生率较低。

    作者:孙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西地兰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转复及心室率控制情况。方法:70例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24例、普罗帕酮组23例、西地兰23例,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 mg、普罗帕酮70~210 mg、西地兰0.2-0.6mg,观察各组AF的转复、心室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后9例转复成功(未记入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3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心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胺碘酮组疗效更佳,且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心律有效率及降低心室率作用均优于普罗帕酮和西地兰组,且适用范围广,副作用较小。

    作者:戴凯琦;周其成;王庆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