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杨明飞
目的:对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神经电刺激强度与术后并发症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型臂引导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且涉及三叉神经第二和三支患者共86例。记录术中神经电刺激强度及术后即刻、24、48 h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咀嚼肌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麻木,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咀嚼肌力减退,2例患者出现轻度流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83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术后即刻、24、48 h VAS 评分均为0分,有效率为96.51%。术中神经电刺激强度与术后即刻、24、48 h麻木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 <0.01),与术后48 h咀嚼肌力减退呈负相关(P <0.05)。结论: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应根据神经电刺激强度选择合适的射频时间及温度。
作者:赵燕星;唐元章;杨慧婕;倪家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在尿路上皮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APRIL与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癌组织33例及癌旁组织2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RIL的表达水平,分析APRIL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qRT-PCR结果显示, APRIL mRNA 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APRIL 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上调表达,在癌旁组织中表达较低;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PRI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5);统计学分析发现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 >0.05)。结论: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赵万里;刘胜;刘民;周煦东;孙鹏宇;王宪;杨继宏;马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孕早期用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来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8例GDM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产检的133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定早孕时的BMI、FPG、HbA1c 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BMI、FPG和HbA1c的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用 ROC 曲线得到 BMI 用于预测 GDM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7,FPG的AUC为0.700, HbA1c的AUC为0.684,取各自的佳诊断截断值,以BMI >23.25、FPG >4.25 mmol/L、HbA1c >4.95%,三者中符合两条作为筛查方法,预测GDM的AUC为0.773,其诊断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2.4%。结论:孕早期用BMI、FPG和HbA1c联合检测,对GDM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岑立微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 )及其癌旁组织中 Slug 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VENTANA 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107例 PTC 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Slug 蛋白的表达,观察其在 PTC 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TC 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 Slug 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5.4%(70/107)、14.0%(15/1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PTC 中Slug 蛋白的高表达与癌的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P <0.05)。结论:Slug 蛋白在 PTC 中高表达,并且与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推测其在判断肿瘤的转移和预后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学东;陈士超;焦德;洪虹;温文娟;闫金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28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并以同期门诊行体检者140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肝硬化组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肝功A级(A组)、肝功B级(B组)、肝功C级(C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空腹血清ALB、空腹血清CCK水平的测定。分析肝硬化胆囊结石的发生与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血清ALB及CCK的关系。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5.2% vs 8.6%,P<0.05);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随之升高,即B组和C组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 A组22.9%vs B组35.0%vs C组50.0%,P<0.05)。肝硬化并发腹腔积液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生率较无腹腔积液、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38.6%vs 22.2%vs 8.6%,P<0.05)。肝硬化组血清AL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变化;而肝硬化组血清CCK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样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变化。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ALB含量是影响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影响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胆囊结石,其发生与性别无关,而与肝功能损害程度、腹腔积液、血清ALB及CCK水平等有关,其中ALB是肝硬化患者伴胆囊结石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刘晓敏;王萍;王宏运;张腊梅;周新;许锦锦;张英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直肠癌肝转移(colore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RLM)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女性发病率第2位[1]。其中有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伴有远处转移,而且一旦伴有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只有6%~8%[2]。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主要的靶器官,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肿瘤确诊时即有肝转移,大约20%的患者在肠癌手术后出现肝转移。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公认的唯一有效的治愈手段,但 CRLM 患者在确诊时仅15%~20%适合手术治疗[3]。所以,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一部分初肝转移灶无法切除者经新辅助治疗后可以变为可切除病灶。因此,通过多学科合作团队对 CRLM 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不同的肝转移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式,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采用新辅助化疗、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肝转移灶局部治疗(射频消融、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探索出佳的模式组合,以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作者:李军;卢列盛;宋振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妊娠前半期(≤20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围产保健门诊建档的孕妇,测定甲状腺功能,依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标准判定甲功,分为甲功正常组和甲功异常组,甲功异常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追踪观察全部入组孕妇,24~28周行75 g OGTT,依国际糖尿病研究组(IADPSG)标准诊断GDM。χ2分析比较不同甲状腺功能组GDM的患病情况。结果:共收集孕妇1062例,甲功正常组857例,亚临床甲亢14例(1.32%),亚临床甲减164例(15.4%),低T4血症22例(2.07%),临床甲减5例(0.47%)。低T4血症组与甲功正常组相比 GDM 患病明显增高(54.5% vs 27.8%,P =0.006),余与正常甲功组相比GDM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前半期甲功异常与GDM发病相关,应重视妊娠期甲功异常的筛查和治疗。
作者:李利平;姜宏卫;付留俊;袁园;宋白利;秦贵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作为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可能是遗传、环境、性激素、表观修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目前认为SLE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存在不同程度障碍,因而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终导致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在此过程中,T细胞作为信号通路的上游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T细胞信号异常是基础;(2)信号上游的细胞因子虽变化很小,但通过级联扩增之后将发挥强大的生物学效应;(3)介导炎症的细胞如病理性 T 细胞、B 细胞、吞噬细胞等被异常趋化聚集,在炎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病理性 T 细胞(狼疮T 细胞,主要是Th17)的作用下,B 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快速分化成熟、过度活化介导自身免疫反应。
作者:翟国丽;王兴强;徐红;徐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系统评价阿瑞匹坦联合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antagonists,5-HT3RA )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 CINV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对阿瑞匹坦联合5-HT3RA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文章进行检索。筛选所得文章数据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篇文章共纳入文献14篇,共5161例患者。实验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CR)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同时实验组在疲乏、腹泻等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但实验组在便秘及严重不良反应方面劣于对照组(P <0.05)。发表偏倚检测图呈漏斗状。结论:阿瑞匹坦联合5-HT3RA相较于5-HT3RA能够明显提高CR,但用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优势。
作者:杨凡;李卉惠;赵磊;刘莲;王婧;曹邦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大鼠增殖抑制基因(rHSG)过表达抗C6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6细胞,感染运载 rHSG 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v-rHSG-GFP),倒置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腺病毒载体感染效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6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HSG蛋白、抑癌基因P53蛋白、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cip1、磷酸化及非磷酸化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p-Rb,Rb)表达变化。结果:腺病毒可以高效的将目的基因导入 C6靶细胞;Adv-rHSG-GFP 组 rHSG 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 PBS 组和 Adv-GFP 组(P <0.01);rHSG过表达的C6细胞停滞于G0/G1期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P <0.01); P53、P21cip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1),p-Rb蛋白表达降低(P <0.01),Rb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rHSG可能通过P53-P21cip1途径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作者:邹有瑞;蒋树财;霍国进;王军成;赵巍;沈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脂氧素受体激动剂 BML-111在肠缺血再灌注早期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8周龄健康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BML-111处理组(BML-111组)和缺血再灌注+ Boc-2+ BML-111处理组(Boc-2组),BML-111组和 Boc-2组在再灌注开始时通过腹腔注射给予 BML-111(1mg/kg),Boc-2组在麻醉后通过腹腔注射给予 Boc-2(50μg/kg),另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夹闭SD 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 min 后再灌注6 h 的方法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处死大鼠取肺标本, 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含水率;ELISA 检测肺组织 TNF-α、IL-1β和IL-6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p38 MAPK和NF-κB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肺损伤,肺含水率增加,TNF-α、IL-1β和 IL-6含量明显升高,p38 MAPK/NF-κB 通路活化;BML-111可抑制肺组织 p38 MAPK/NF-κB 活化,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肺损伤,并下调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含量,当应用Boc-2处理后,BML-111的肺保护作用被取消。结论:BML-111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通路活化促进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肺损伤炎症消退。
作者:韩雪;胡楚文;罗慧;姚伟锋;周少丽;罗雀华;葛缅;沈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Vaspin 与妊娠期糖尿病(GDM)胰岛素抵抗的内在联系。方法:复苏、传代及诱导分化 GDM 前脂肪细胞,构建 Vaspin 过表达载体,转化、培养和提取;以4个过表达梯度(0.0、1.0、2.5、5.0μg)转染传代脂肪细胞,Q-PCR 检测 Vaspin 、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a)) mRNA表达,WB检测Vaspin、IRS-1/2、PI3K(P85a)蛋白表达及IRS-1/2磷酸化水平,[3H]-2-脱氧-D-葡萄糖摄取测定法检测各组葡萄糖摄取率的变化。结果:(1)Vaspin mRNA 及蛋白表达随转染浓度梯度升高而表达量增加,所构建Vaspin过表达载体有效;(2)随Vaspin 表达增加,IRS-1/2、PI3K(P85a) mRNA、蛋白表达及IRS-1/2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均未出现明显变化;(3)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与Vaspin 过表达浓度变化无明显关系。结论:Vaspin 在 GDM 血清及网膜脂肪组织中的高表达与 GDM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
作者:潘宝龙;马润玫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肾囊肿是由封闭的液体或半固态的流体组成[1],临床上通常由腹部影像学检查来确诊[2]。通过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1964年的病理分型[3]以及目前的各种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肾囊肿疾病之间的区别[4],从而了解肾囊肿的临床意义及遗传性囊性肾病的发病机制。随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发展到目前临床试验[5]治疗的时代,Ⅰ期肾囊肿的重要性(经常描述为“单纯性肾囊肿”)与其潜在的病理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6]。本文将从Ⅰ期肾囊肿的定义、鉴别诊断、流行病学和自然史以及评估肾脏捐赠者的预期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郭彩芬;申吉泓;陈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对EV71感染相关肺出血高危儿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此次研究标准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39例和普通治疗组25例;观察两组患儿IVIG 治疗前后血免疫及细胞因子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前IVIG 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TH、B 细胞都高于对照组,IgA 低于对照组(P <0.05);(2)治疗后 IVIG 治疗组较治疗前 NK、IgG 升高,T 细胞、TH、B 细胞下降(P <0.05);(3)治疗前两治疗组IL-6、IL-10、INF-γ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IVIG 治疗组较治疗前IL-6、IFN-γ降低, IL-10升高(P <0.05)。普通组治疗后外周血IL-6、IL-10、IFN-γ水平较治疗前无差异(P >0.05)。结论: EV71感染相关肺出血高危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及时应用免疫球蛋白可调节免疫紊乱,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鹏;宋春兰;成怡冰;崔亚杰;张晓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但术后疼痛个体差异很大,完善的镇痛对早期康复十分重要。关节腔内注射局麻药镇痛效果确切,但维持时间较短,目前多倾向联合用药[1]。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局麻药合用于关节腔内的相关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其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徐凯;周永连;胡毅平;朱敏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 PDU )中膀胱起搏细胞( ICC )的密度及应力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丙酸睾丸酮联合尿动力学方法建立 PDU 豚鼠模型( n =23),以同质前列腺增生(BPH, n =6)及正常豚鼠(n =20)作为对照,然后将三组膀胱制作冰冻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ICC 数目变化。进一步通过体外流体应力培养 ICC ,结合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动态观察应力环境对 ICC 生长数目的影响。结果:PDU 膀胱组织中 ICC 数目[(0.28±0.52)%]与正常对照组[(5±0.36)%],及 BPH 组[(5.4±0.42)%],比较明显减少,其中以二聚体 ICC 减少更为显著,它与单体 ICC 比例在PDU 组(6.13±1.4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1.55±9.67)%,P <0.05]和 BPH 组[71.52±8.95)%,P <0.05]。体外 ICC 生长密度与流体应力的作用时间呈负相关(r =-0.7149),去应力环境后的培养持续时间与 ICC 密度呈正相关( r =0.8157)。结论:PDU 中存在 ICC 密度分布异常, ICC 数目减少与应力环境的作用时间有关,提示尽早消除膀胱中的应力环境可能有助于恢复 PDU 中的 ICC 密度。
作者:李云飞;张少峰;甘伟;张正龙;季辉华;陈胜;王天宝;刘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感染的高危宿主增多,细菌多耐药的现象普遍存在,重症肺炎作为呼吸内科常见危重症,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棘手,对患者的生活及预后造成严重威胁。重症肺炎所致机体应激状态下血糖居高不下,成为感染难以控制,加重组织和脏器损伤,病情恶化的重要诱发因素,故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神经体液和内分泌代谢等改变的调节和干预。本研究旨在针对重症肺炎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应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比较两组血清炎性介质早期水平变化和近期预后,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杨铮雯;白桂红;邵润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模型Th1/Th2的影响。方法:选用SD 大鼠为实验对象,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术造成大鼠ARDS 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合方组)、加减陷胸桃承汤(桃承组)、参麦注射液(参麦组)预处理动物,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外周血白细胞、IFN-γ、IL-4、IFN-γ/IL-4和肺组织湿干比重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阳性对照组外周血WBC、PMN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 <0.05);经治疗后合方组WBC、PMN细胞数、肺组织湿干比重值、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与阳性对照组、桃承组、参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方组IFN-γ/IL-4值接近于阴性对照组,说明Th1向Th2漂移。结论: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可减少ARDS大鼠WBC、PMN细胞数,调节IL-4、IFN-γ水平,促使Th1/Th2转换,趋向平衡,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夏红梅;尹卫华;耿耘;马超英;徐荣;钱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乙醇是否通过参与调节培养的人巨噬细胞细胞内白介素1α(IL-1α)的分泌过程,从而发挥对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至2~3代后,加入佛波酯(PMA)孵育72 h 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用ELIAS 方法检测脂多糖(LPS)、胆固醇(CHOL)及乙醇(ethanal)对巨噬细胞分泌IL-1α的影响。结合ELISA结果,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乙醇对Caspase-1、NLR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及LPS + CHOL组IL-1α的浓度升高。与LPS +CHOL 组比较,LPS + CHOL + etha 组 IL-1α的浓度显著下降(P <0.01)。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乙醇抑制Caspase-1、NLRP3蛋白激活。结论:乙醇抑制巨噬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激活可能是适度饮酒对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潜在保护作用的生物学途径。
作者:周婧;姜迎萍;赵一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素-3(NT-3)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NT-3转染入BMSCs后移植于80只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对照(NS)组、BMSCs 组和 NT-3+BMSCs 组,观察损伤大鼠的 BBB 评分、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情况。结果:BMSCs+NT-3组大鼠 BBB 评分较 BMSCs 组增加,而BMSCs 组较NS 组增高,但Sham 组明显高于BMSCs+NT-3组;BMSCs 组神经元凋亡较NS组减少,BMSCs +NT-3组较 BMSCs 组减少,但 Sham 组凋亡明显低于 BMSCs+NT-3组;NS 组 MDA 及 MPO 活性明显高于BMSCs组,BMSCs+NT-3组两者明显低于BMSCs组,但Sham 组低。所有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MSCs经NT-3转染后相互促进,移植于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减缓神经元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修复。
作者:宗海斌;董玉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