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测定方法研究

李浩

关键词:中药材, 黄曲霉毒素, 免疫亲和柱净化,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分析(HPLC-MS/MS)法。方法中药材样本经70%甲醇溶液提取,并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和浓缩后,以HPLC-MS/MS对4个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曲霉毒素G2和B2进样量在0.3~30 pg、黄曲霉毒素G1和B1进样量在1~100 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0),加样回收率为75.33%~92.29%。结论该法速度快、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中药材中霉菌毒素的检测。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应用保妇康栓的疗效及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应用保妇康栓修复护理宫颈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LEEP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观察组阴道持续排液、创面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宫颈病变时,LEEP术后应用保妇康栓修复护理宫颈的疗效更佳,术后使用保妇康栓可促进组织愈合,缩短创面恢复时间,并可减少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超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康复新液湿敷治疗阴式手术后外阴溃疡62例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湿敷治疗阴式手术后外阴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医院妇科住院行阴式手术后发生外阴溃疡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冲洗,对照组加用0.02%碘伏溶液湿敷,观察组加用康复新液湿敷,均为每日2次,连续1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2%( P﹤0.05),症状缓解时间、皮损好转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 P﹤0.05),治疗各阶段分泌物消失率及结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比90.32%,79.03%比62.90%,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湿敷治疗阴式手术后外阴溃疡,起效快,分泌物消失率及结痂率均较高,溃疡愈合好,疗效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焕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53例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6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那他霉素滴眼液和0.2%氟康唑滴眼液滴眼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玉屏风散合银花土茯苓汤内服和中药熏蒸患眼治疗。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视力、不良反应、痊愈时间等评估。结果试验组的疗效、视力和痊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取得较好疗效,能缩短痊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显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康妇消炎栓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目的:观察康妇消炎栓联合头孢曲松、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妇消炎栓塞肛,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西药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奎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坤宝丸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坤宝丸对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18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坤宝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评分改善程度,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72.88%比77.9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Q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2,LH,FSH等相关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10.17%比3.39%,P﹤0.05)。结论坤宝丸改善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疗效明确,且较传统激素替代治疗安全性更好。

    作者:郑志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益气破血行气通络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60例

    目的:观察益气破血行气通络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0例,用抛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破血行气通络方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肝纤维化4项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脏硬度值为(9.69±2.40)kPa,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3.41)kPa( P﹤0.05)。结论益气破血行气通络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灵广;朱叶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蒲苓盆炎康颗粒口服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1例

    目的:观察蒲苓盆炎康颗粒口服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6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蒲苓盆炎康颗粒。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 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为(6.34±2.11)分,病毒载量为(0.20±0.10)×106,对照组分别为(14.52±5.67)分和(0.28±0.16)×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1.82±6.55)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5.27±6.14)U/L,肌酐为(90.04±7.31)μmoI/L,对照组分别为(41.76±6.56)U/L,(46.92±6.07)U/L,(89.96±7.28)μmo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蒲苓盆炎康颗粒口服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疗效可靠,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毒载量,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英;刘新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庆34家医院2011年至2013年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医院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与特点。方法对重庆地区34家医院2011年至2013年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销售金额与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DDC相对稳定。结论2011年至2013年重庆地区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较合理。

    作者:何小霞;杨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分析(HPLC-MS/MS)法。方法中药材样本经70%甲醇溶液提取,并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和浓缩后,以HPLC-MS/MS对4个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曲霉毒素G2和B2进样量在0.3~30 pg、黄曲霉毒素G1和B1进样量在1~100 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0),加样回收率为75.33%~92.29%。结论该法速度快、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中药材中霉菌毒素的检测。

    作者:李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康莱特联合化学治疗药物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伴恶性腹腔积液60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122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循环热灌注白细胞介素-2( IL-2)和顺铂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康莱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退出2例,试验组退出1例。对照组腹腔积液完全缓解率为11.86%,明显低于试验组的26.67%( 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1%,明显低于试验组的85.00%( P﹤0.05);腹腔积液中癌胚抗原( CEA )检出率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卡氏生存质量(KPS)评分,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显著( P﹤0.05);试验组1年生存率为6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15%( 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44%( 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伴恶性腹腔积液,在腹腔循环热灌注IL-2和顺铂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康莱特,疗效更好。

    作者:冉广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神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四神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使用Waters 2695-2996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Capcell PAK-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含十二烷基硫酸钠0.2%)-甲醇-乙腈(50:20:30),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检测波长分别为225 nm和343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吴茱萸碱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038~0.7500μg (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9%,RSD为0.18%( n=6);吴茱萸次碱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025~0.5000μg(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0%,RSD为0.44%(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四神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作者:潘瑞玲;韩慧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储存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药品的储存现状及其改进措施。方法结合药品说明书,对医院门诊西药房820种药品的储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不合理储存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门诊西药房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为45%~73%,无日光直射;需冷冻保存(﹤0℃)的药品1种(0.12%),需置冰箱中冷藏(0~8℃)的药品47种(5.73%),需阴凉库保存(0~20℃)的药品125种(15.61%),需在低于25℃条件下保存的药品253种(30.85%),对温度无特殊要求的药品389种(47.44%);在储存年限中,储存年限2年及3年的药品种类多,分别为304种(37.07%)和113种(13.78%)。结论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储存基本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保证药品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樊欣;崔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我国罕用药的研发现状与思考

    通过分析国内外罕用药的研发和申报现状,了解世界范围内罕用药的使用、研发情况和发展前景。由于罕用药市场需求小、临床试验难度大,我国对罕用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国情,该文对我国罕用药的研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罕用药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陈虹;连佳芳;王志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疏血通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9例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DPN患者97例,按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两组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症状量化评分、足部神经评分、踝肱指数(AB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焦虑量表评分(SAS)、抑郁量表评分(SDS)。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 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治疗DPN,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足部神经的传导功能及血液循环,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稳定患者情绪,延缓疾病进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超;刘香锟;刘洁;王志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湿敷联合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48例

    目的:观察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加静脉抽剥并闭合术后联合自拟行气活血中药湿敷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加静脉抽剥并闭合术,术后溃疡面常规外科换药;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自拟行气活血中药湿敷,每日1次,每次1 h。术后10 d判定两组患者的溃疡创面症状、体征评分与溃疡愈合效果,比较溃疡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溃疡创面肉芽生长、疼痛、渗出、出血、水肿等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9,P=0.105);观察组术后溃疡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0.3±5.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1±7.8)d ( t=5.006,P﹤0.01)。结论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加静脉抽剥并闭合术加常规外科换药联合行气活血中药湿敷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能明显减轻溃疡面症状,加速溃疡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叶;胡满香;李浩杰;张鹤;梁红;张凯;牛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目的: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研,总结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与结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系统规划设计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法规库平台,以及广覆盖、常态化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法规跟踪、评价和更新机制,并充分发挥地方标准和地方立法的作用。

    作者:丁静;周静;姚军;罗文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DCA循环用于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践与成效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 )调查分析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根据PDCA循环制订干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方案,对应用PDCA循环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分别从干预前的100.00%下降至干预后的83.00%和26.00%;第1,2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92.31%,无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合理率达100.00%;24 h和48 h内停药率提高至23.08%和6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中,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可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郭眉;张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氨溴索的佳剂量方案。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164例,将其分成4组,各41例。4组患者应用的盐酸氨溴索剂量为大剂量组( A组)600 mg/d,中剂量组( B组)300 mg/d,常规剂量组( C组)90 mg/d,低剂量组( D组)60 mg/d,连续用药5 d。分别在第1,3,5天观测各组 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观察5 d内肺癌术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的肺功能指标( CRP,TNT-α, ANC,PaO2,PaO2/FiO2)在第5天均显著优于C组和D组( P﹤0.05);A组并发症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分别为4.88%和2.44%, B组为7.32%和4.88%,C组为19.51%和17.07%,D组为24.39%和21.95%,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和D组( 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或中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肺癌术后患者,可改善肺功能和防治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劲;施子夏;张兵兵;马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真武汤佐治中晚期胃癌25例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真武汤联合TC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TC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大部分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0%( P﹤0.05);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症状、总体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真武汤联合TC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旭辉;蔡桂香;沈静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黄芩素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 )法检测黄芩素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率,并分析EphA2,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黄芩素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黄芩素可阻滞细胞于S期,诱导细胞凋亡率的升高;黄芩素可显著抑制EphA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素可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EphA2和Survivin的表达及促进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覃太敏;冉瑞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