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丽
目的 介绍神经营养药物脑苷肌肽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 脑苷肌肽临床应用广泛,对急性脑血管病变、神经损伤恢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帕金森病、痴呆、精神分裂症等均有良好的疗效.结论 脑苷肌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作者:沙皖;陈路佳;卢海波;胡晓艺;胡正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并制订持续改进措施,实施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后,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配置差错率由实施计划前0.18‰降至0.04‰,操作违规及劳动纪律由0.82‰降至0.28‰,杜绝或减少了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配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保证了静脉输液质量及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侯疏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脉络宁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7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抗病毒、维生素B1、甲钴胺等治疗;对照组加服转移因子口服液10 mL,3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脉络宁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两组均14d为1个疗程.结果 在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例数、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脉络宁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病程,降低PHN的发生率,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适宜临床应用.
作者:麻娜;周静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某院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的情况、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抽查、统计、分析某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40例,统计发生颅内感染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某院神经内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9.58%,高于国内相关报道.结论 对于手术复杂、耗时长、易发生感染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谢军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医院急诊药房退药情况,以减少退药,提高处方质量.方法 对医院急诊药房2013年3月至7月的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药品不良反应;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注射剂为主;急诊内科退药发生较频繁.结论 为降低急诊药房退药率,需完善退药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急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制定奖惩制度以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行为.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甘桔冰梅片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甘桔冰梅片,对照组32例给予草珊瑚含片,并记录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13.33%,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53.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甘桔冰梅片对急性咽炎的疗效显著,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叶锦雄;李艳;林灼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消痞方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作者:缪亚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严格规范退药流程,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 收集2013年1至6月门诊药房退药数据,分析退药原因.结果与结论 规范退药流程,可有效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翁文钦;廖靖萍;于西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桔梗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桔梗及其临床配伍的研究文献,对桔梗的栽培,质量标准分析、临床配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为桔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刘骏;邓菲;李柯静;彭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综述桃仁、苦杏仁及其混伪品的性状、显微、理化、薄层、蛋白质电泳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研究进展,为桃仁、苦杏仁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崔田;黄丽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医药卫生问题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医药改革政策.针对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运用政策评价方法中的前后对比分析法,具体分析了医药改革政策的推行对江苏医药经济和中医药、生物医药、化学药发展的影响.
作者:汪莹;申俊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痛泻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60例肠痉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痛泻宁颗粒(治疗组)与颠茄片(对照组)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67%(P <0.05),且腹痛明显缓解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痛泻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痉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姜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西黄软胶囊工艺,改善现有丸剂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微粉技术,对微粉工艺进行筛选,对样品进行对比检测.结果 将原工艺长达40 h的粉碎加混炼2个工序缩短为20 min的1个工序完成.结论 经试验验证,该法在生产中可行.
作者:刘桢;刘佳;孙华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促进医院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以及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以住院药房为切入点关注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之间的关系现状.通过分析,对常见矛盾提出初步对策.
作者:王欢;龙远华;刘同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水氯甲痤疮凝胶剂中3组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VP-ODS C18色谱柱(150 mm ×4.6mm,4.6μm),甲醇-水-冰醋酸(50∶50∶1.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 μL,试验过程空调控温在25℃.结果 水杨酸质量浓度在60~3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氯霉素质量浓度在30 ~ 15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甲硝唑质量浓度在15 ~ 7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水杨酸、氯霉素和甲硝唑分别为101.65%,100.71%和101.48%,RSD分别为0.78%,1.19%和1.22%(n=6).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重现性好,可作为水氯甲痤疮凝胶剂中3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容;舒德忠;徐道英;王柏桉;郑维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评价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成人惊恐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以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帕罗西汀(paroxetine)、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为检索词,全面收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万方全文数据库自创刊起关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终纳入的RCT按照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性研究采用Revman 5.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8个RCT,共包括716名受试对象.治疗第1周、第2周和第4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有效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帕罗西汀组,有统计学意义[第1周末,MD=-1.93,95% CI(-2.68,-1.19),P=0.57;第2周末,MD=-4.6,95% CI(-6.51,-2.69),P<0.000 01;第4周末,MD=-1.2,95% CI(-1.98,-0.43),P=0.35];治疗第6周和第8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6周末,MD=-0.74,95% CI(-1.53,0.04),P=0.98;第8周末,MD=-0.55,95% CI(-1.21,0.12),P=0.72];疗程结束后的终末治愈率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9,95% CI (0.72,1.09),P=0.59];在分析的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所有不良反应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成人惊恐障碍的长期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但起效快于帕罗西汀,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源;杨静谟;芮贝贝;徐婷娟;徐维平;魏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微生物鉴定仪、ID32C真菌鉴定板、ATB FUNGUS3药敏板进行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在标本分离的351株假丝酵母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74.93%),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14.53%).检出的真菌标本以痰所占比例高(61.54%),尿液次之(22.79%).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对各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性高,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医院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在临床医疗中应重视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江新;甘正端;蒙开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61岁,发现肝占位2年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甲胎蛋白(AFP) 184.32 ng/mL,癌胚抗原(CEA) 1.23 ng/mL,癌抗原-199(CA-199)59.55 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6.3 U/L,血清钾3.07 mmol/L,促甲状腺激素19.32μIU/mL,余正常,考虑为原发性肝癌合并慢性肝功能损伤、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作者:刘贤伟;吴诚;张建华;周丁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三药联合治疗溃疡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62例(62处)溃疡期压疮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均使用气垫床,彻底清创消毒创面,使用双氧水冲洗,用甲硝唑纱布湿敷15 min后取下,再涂抹湿润烧伤膏,以无菌纱布覆盖;研究组在涂抹湿润烧伤膏前喷洒金因肽,后以无菌湿纱布覆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63.33%,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愈合时间为(9.15±2.23)d,对照组为(16.14±3.46)d,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药联合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雪;李晓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左归丸加西洋参对干扰素α-2a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中医证属肝肾阴虚型慢型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两组,左归丸加减与西洋参组30例为治疗组,利可君片组30例为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0.75×109/L时分别加用上述药物.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所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能降低因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而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发生率,从而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结论 左归丸加减与西洋参均能提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效果显著且持久.
作者:赵雅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