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樊萍;李永容
目的 探讨药事管理课程群的建设思路.方法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药事管理与药事法规等相关课程.结果与结论 通过药事管理与药事法规及相关课程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药事管理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即对行政法规、药事法规及药品生产管理等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作者:游述华;黄泰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赛斯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纽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力龙治疗,分3次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新赛斯平治疗,分2次口服.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并记录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以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有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1.67%,治疗组为74.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血清病、肺部感染、皮疹及肝功能受损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不影响疗效.结论 新赛斯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永萍;竺顺斌;张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药物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依据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组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药物治疗中运用中医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麻黄碱复合预注法对顺式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Cis)起效时间和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预注麻黄碱70 μg/kg后4min内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对照组静脉滴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后给子顺式阿曲库铵,比较两组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插管条件和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条件也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后3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碱复合预注可缩短顺式阿曲库铵插管剂量起效时间,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
作者:缪荣华;章宦飞;陈如品;蔡万雷;高小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测定全鹿丸中齐墩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0.045%冰醋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至4.0)-乙腈(12∶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 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2681 ~8.93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6%,RSD为1.56%(n=9).结论 该方法测定全鹿丸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结果稳定,可为全鹿丸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杨智慧;王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在进行饮食控制、心理干预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次25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每次10 mg,每日1次,晚间顿服.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及B超影像学的变化,根据综合疗效判定标准判断疗效,同时记录各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5%,低于观察组的90.91%(P<0.01);两组治疗后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没有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玉婷;张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缬沙坦80 mg/d.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a-PWV和AB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ba-PWV水平和ABI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有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8,P=0.648).结论 缬沙坦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大动脉弹性.
作者:程震锋;韦凡平;陆玉良;李利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佐治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和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重症MPP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儿均予对症支持治疗及阿奇霉素、红霉素序贯治疗,疗程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VIG 400 mg/(kg·d),连用3d.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37例,有效23例,无效3例;对照组患儿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18例.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佐治重症MPP患儿的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丰;梁全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泻肺方联合抗生素、平喘药等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为(2.87±0.81)L,与对照组的(2.19±0.82)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症状、体征.
作者:黎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140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腹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共培养出167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8株(70.65%),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小于35%,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35%.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阳性菌41株(24.5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素,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性为100%.结论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仍然是革兰阴性菌,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较敏感的药物.革兰阳性菌耐药性严重,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然是目前有效药物.临床治疗时,应尽早进行腹腔积液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S-1)联合草酸铂(L-OHP)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晚期胃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确诊,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采用替吉奥胶囊80 mg/(m2·d),早晚各1次,连服14 d;草酸铂1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h.对照组27例采用L-OHP联合多西他赛(DOC)治疗,L-OHP 13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DOC 35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54例均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评定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分别为62.96%和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63%和59.26%,差异有显著性(x2=6.033,6.17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
作者:林寒冰;杨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闪式提取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的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闪式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在提取率、提取时间、耗电量等方面与文献报道的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闪式提取的佳工艺为65%乙醇15倍量,闪式提取2 min.结论 所用方法工艺简单、经济、提取率高,可为中药黄柏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玥;杜守颖;戴俊东;吴清;肖瑶;袁航;戎堃;李慧云;赵静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0)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8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降颅内压、稳定血压、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连用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注射粉剂3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及MDA含量的变化及疗效、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血浆NO、MDA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下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77,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细胞损害,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老年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26例,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8例,C组37例.3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剂量分别为100,200,300 mg/d,其余治疗相同,即均给予H2受体拮抗剂预防应激性溃疡、中药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控制血糖血压、调脂等综合治疗,疗程均为14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不良反应,比较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经临床疗效评定,A,B,C组总显效率分别为51.22%,70.83%,72.97%,总有效率分别为70.73%,89.85%,86.49%.A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之间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与剂量有关,但并不完全呈正相关.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中均可出现消化道损伤,发生率与阿司匹林剂量相关.结论 200 mg/d剂量阿司匹林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性价比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倪桂莲;林翔东;徐素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集多年的研究总结,解决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旨在搭建中药现代化研究平台.方法 利用多学科、各发展学科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手段,在中药提取物研究中增加中药制剂的提取、制备系统、鉴别检测、体外动力学、体内药代动力学、体内外生物相关性以及制备放置过程中黏性大等问题的研究.结果 其研究的理论观点、技术方法手段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独创性,且性能稳定.结论 该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手段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者:郭建平;王淯;王一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医院使用的100份西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按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两大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用药、药物过量、不良反应、禁忌证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注射剂药品说明书标准不够规范.结论 注射剂药品说明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作者:王丽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12d为1个疗程.分别对两组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志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氧化苦参碱微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maosil C18柱(20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每1 000 mL的0.1%磷酸水溶液中含1 mL的三乙胺)-乙腈(95∶5),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 氧化苦参碱质量浓度在4.032~ 16.12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 =7).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0.84% (n =9).结论 建立的氧化苦参碱微丸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刘冰松;袁昕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方法 归纳和分析国内医药期刊近几年报道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预后等.结果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抽搐、血小板减少、肝损害、剥脱性皮炎、剧烈腰痛等.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韩培红;冯国梁;贺玉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中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和分析两组24 h尿蛋白(24 h-Upro)、尿素氮(BUN)、尿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和血肌酐(Scr)等生化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5.3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24 h-Upro,BUN,α1-MG,mAlb和Scr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Upro,BUN,α1-MG,mAlb和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可降低蛋白尿,提高患者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糜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