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0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治

熊维;钱柯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 呼吸功能不全, 气管, 内科治疗,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90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方法。方法选取酉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结果90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治愈86例(95.56%)。死亡4例(4.44%)。治疗后8例(8.88%)并发症,与治疗前并发症73例(8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病情需及时诊断,解除呼吸道阻塞,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术后护理。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组合 CD3、CD28抗体对 CIK 细胞诱导培养的探索研究

    目的:探索利用CD3、CD28抗体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激活转化增强作用,采用不同包被方法及抗体浓度,以期获得一种更有效的包被方法。方法利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技术、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流式细胞术(FMC),以 CD3抗体固相包被、CD28抗体不同浓度固相包被或悬浮加入,计算经12 d 培养获得成熟 CIK 细胞的数量,测定不同包被方法刺激培养后的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培养后 C 组中 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中CD8+细胞所占比例高于 A、B 组(P <0.05)。C 组的 T4/T8比值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 NK 细胞含量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25+细胞在 C 组中所占比例低于 A 组(P <0.01)。结论CD3抗体固相包被及 CD28抗体悬浮加入组合对人外周血细胞的刺激增强作用强于 CD3抗体固相包被 CD28+抗体固相包被组合。

    作者:孙志亚;何静;陈民佳;赵宗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微环境成分对调节性T细胞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

    调节性 T 细胞(Treg 细胞)是 CD4+ T 细胞中具有抑制功能的细胞亚群,典型的 Treg 细胞表达转录因子叉头蛋白3(FOXP3),并且 FOXP3基因座 Treg 细胞特异性脱甲基化区(TSDR)出现脱甲基化现象。FOXP3基因座 TSDR 脱甲基化是 Treg 细胞稳定、高表达 FOXP3的基础,对维持 Treg 细胞的抑制功能发挥关键作用。其他的 Treg 细胞标志物包括高亲和力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α链(CD25)、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以及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α链(CD127)等[1]。CD4+ CD25+ FOXP3+ Treg 细胞可分为两类,即胸腺来源 Treg 细胞(tTreg 细胞)和外周血来源 Treg 细胞(pTreg 细胞)。tTreg 细胞和 pTreg 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表型,并且二者均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由于 Treg 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因此是多种免疫反应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2]。Treg 的功能与其所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代谢产物等成分密切相关。本文就微环境成分对 Treg 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沈林;张燕(综述);王昌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慢性疼痛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并被确认为继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当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或超出组织损伤预期治愈时间而持续存在时即定义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在成人中普遍存在,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也非常高。本文就慢性疼痛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艳君(综述);陈理红;魏安宁(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90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分析90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方法。方法选取酉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结果90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治愈86例(95.56%)。死亡4例(4.44%)。治疗后8例(8.88%)并发症,与治疗前并发症73例(8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病情需及时诊断,解除呼吸道阻塞,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术后护理。

    作者:熊维;钱柯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在门诊老年患者拔牙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滴鼻结合笑/氧吸入镇静在老年患者拔牙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门诊老年患者拔牙患者分成两组(n=30),Ⅰ组(笑/氧吸入镇静);Ⅱ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结合笑/氧吸入镇静)。记录患者基础值(T0)、局部麻醉时(T1)、拔牙时(T2)、拔牙后10 min(T3)生命体征,Ramsay镇静评分,焦虑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患者满意度Ⅱ组高于Ⅰ组(P<0.05)。T1时,Ⅱ组患者焦虑评分,VAS 评分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Ⅱ组患者镇静程度高,Ramsay镇静评分高于Ⅰ组(P<0.01),焦虑评分、VAS 评分低于Ⅰ组(P<0.05)。T2时,Ⅱ组心率低于Ⅰ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结合笑/氧吸入镇静可用于老年患者门诊拔牙术。

    作者:杨阳;李思思;郁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电刺激和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D)的临床疗效,为急性脑卒中后球麻痹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后 DD 患者80例(真、假性球麻痹各40例),在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随机分为真性球麻痹-电刺激组(A1组)、真性球麻痹-针灸组(A2组)、假性球麻痹-电刺激组(B1组)和假性球麻痹-针灸组(B2组)。所有患者在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或针灸连续治疗2周;结合“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标准”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A1组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A2组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11例。A1组治疗好转率为80%(16/20)、A2组为45%(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B1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B2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B1组治疗好转率为90%(18/20)、B2组为85%(1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33)。结论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或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可取得较好疗效;而对于真性球麻痹,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

    作者:杨玲;黄科源;王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食源性布鲁菌病1例报道

    无明显接触史的布鲁菌病误诊、漏诊率较高,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一般被误诊为关节炎、风湿病、骨结核等,该病在南方很少见,因而更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对1例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布鲁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强化临床医生对布鲁菌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长期发热的患者即使非牧区、无明显接触史也应考虑布鲁菌病,行血培养可助诊。

    作者:林洁华;徐侦雄;何晓红;岳丽红;何羿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联合使用新型容量驱除药物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传统利尿剂联合新型容量驱除剂奈西立肽和托伐普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心血管病重症病房 RHF 患者78例,分为联合容量驱除药物组(CVR 组)和传统强化利尿并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其心力衰竭症状控制率及平均住院日数的差异,以及住院期间平均尿量和体质量下降等容量驱除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89.7%的患者心衰症状控制并出院,优于对照组(71.8%),相应的死亡或放弃治疗率在治疗组显著下降,且平均住院日数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0.05);CVR 组的 NT-proBNP 和治疗前后体质量下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联合的容量驱除治疗措施较传统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 RHF 的容量驱除和心力衰竭症状控制率。

    作者:魏宇淼;杨仕俊;李伟娟;廖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肝癌患者高表达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L1预后差

    目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L1(L1 CAM)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肝癌样本用Western blot 及 qRT-PCR 方法检测 L1CAM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分析了 L1CAM 表达与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 L1CAM 蛋白、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非肿瘤组织(P <0.01);在中-低分化肝癌患者 L1CAM 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肝癌患者(P <0.01);L1CAM mRNA 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采用 Kaplan-Meier 法生存分析,高表达 L1CAM 患者预后差(P <0.01)。结论L1CAM 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或许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杨少芬;池秀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106株急性阑尾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2013年1~6月急性阑尾炎患者标本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药敏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病原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株,占94.3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分别占67.92%、11.32%、5.66%),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结论急性阑尾炎感染细菌的耐药率高。

    作者:董其勇;徐中良;刘沙;金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疗效观察,了解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64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单纯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对照组与加用 BAI 的治疗组的疗效,以及治疗组中既往曾行标准的全身静脉化疗/放疗的复治组与未行任何放化疗的初治组之间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阻塞性肺炎治愈好转率为43.33%。而治疗组阻塞性肺炎治愈好转率为70.59%。在治疗组中,复治组患者阻塞性肺炎治愈好转率为50.00%;而初治组患者阻塞性肺炎治愈好转率为88.89%。结论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伴阻塞性肺炎在全身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加用 BAI 治疗,可明显提高阻塞性肺炎治愈好转率。

    作者:陈杰;黄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89例晚期早产儿并发症及住院情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生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89例晚期早产儿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比较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与未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晚期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本组晚期早产儿生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其他系统并发症高,为23.65%,单个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为低血糖(20.57%)、喂养不耐受(17.48%)、高胆红素血症(14.91%)、脑室内出血(8.23%);经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多(32.34% vs .10.39%,P <0.05);与未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晚期早产儿相比,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晚期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均有增加(P <0.05)。结论晚期早产儿生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严格执行剖宫产指针,可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重视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儿,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

    作者:伍剑;张智睿;胡敏;黎媛;李彦莉;罗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计算机应用环境下医学研究生实验记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对于医学研究生而言,实验原始记录是实验进程的直接证据,有助于研究者保持清晰的实验思路,记录重要的实验现象,分析获得创新的实验结果,是撰写科研论文的重要凭证。从结果上看,它是证明科研活动实际发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1]。对于医学研究,无论实验成败与否,获得阴性或阳性的实验结果,保存各种形式的原始实验记录,是形成良好的科研作风的重要因素。

    作者:许淼;张祥宏;剧亚崇;康永彬;李小倩;习亚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尿液脂联素变化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分期尿脂联素(UAPN)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 尿蛋白排泄量(UAER)将其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 UAPN 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 UAPN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P <0.01);微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大量蛋白尿组(P <0.01),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大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ER 均对患者的UAPN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DN 患者 UAPN 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关,其水平增高与 HDL-C、FPG、HbA1c、UAER有关。

    作者:瞿文娟;程昌琴;杨若梅;蒋先淑;李志勇;杨刚毅;李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目的:评价经 Wiltse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术后1周患者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末次随访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为(19.4±2.6)分。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2例椎管内渗漏发生,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 PVP 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腰痛少等优点。

    作者:卢旻鹏;邱皓;董靖;曹春风;王群波;刘佐忠;李波;屈一鸣;焦春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出院计划服务对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 患病率达8.2%[2],是我国疾病负担的第1位[3]。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常因疾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4],而产生焦虑、抑郁、自责、自卑等心理障碍;又因患者生理活动能力受限而过度依赖医护人员和家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出院计划服务是实施延续护理的基础,延续护理可使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5-7]。本研究以本院呼吸内科出院的110例 COPD 患者为对象,探究出院计划服务在COPD 患者延续护理管理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延续护理服务水平,减少 COPD 患者疾病加重及再入院次数,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姚莉;刘维;李保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 AECOPD 中抗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能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抗生素治疗方面有指导意义。方法选入75例 AECOPD 患者,分成 PCT 组(n=40)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失决定抗生素的停用,而 PCT 组在对照组停药依据的基础上加上了血清 PCT 水平(PCT<0.25 ng/mL)决定抗生素的停用。观察指标主要为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加重数,3个月内复发率、病死率、临床有效率。结果PCT 组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3个月内再次住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患者 PCT 水平指导抗感染策略在 AECOPD 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降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减少患者复发率。

    作者:李蓓;霍敏琴;李仲廷;游辉;吴海华;黄汉钊;吕绍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远端固定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固定型假体行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高龄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并随访。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9例接受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2.5±1.0)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或比较接近受伤前水平(Harris 评分优良率达81%),患者术后无并发症。结论选用远端固定型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较早功能锻炼,早期负重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疗效满意。

    作者:周鹏程;邹文;荆安龙;蒲海波;张波;周成;何苗;秦贵勇;陈扬;陈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机体对血液动力学负荷长期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表现为心室壁增厚、心肌重量增加和心肌重塑,其形成过程涉及诸多因素。作为高血压病常见的靶器官损害,LVH 是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脑卒中乃至猝死等一系列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2],深入研究其形成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方面研究为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已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超(综述);张萍(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52例疑似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评估内科胸腔镜的确诊率、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3例,内科胸腔镜确诊29例,诊断率88%。本组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腔镜下主要表现:粟粒样结节23例(70%),纤维条索状粘连带12例(36%),广泛包裹伴纤维素沉积7例(21%),白色瘢痕5例(15%)。并发症均可缓解或治愈,严重者为气体栓塞1例。结论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作者:周晓宇;孙耕耘;李伟;丁强;陈余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