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筛查价值

刘细斌;程志坚;危成波;周芳

关键词: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钼,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筛查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6年内辖内社区8000例35~69岁妇女乳腺癌普查的资料,所有妇女均接受超声与钼靶X线片检查,可疑阳性者经病理诊断,共确诊DCIS患者48例。结果超声初筛DCIS患者34例,占确诊DCIS患者的70.83%;钼靶X线片初筛DCIS患者35例,占确诊DCIS患者的72.92%;超声联合钼靶X线初筛DCIS患者40例(83.33%),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DCIS诊断的正确率较高,与超声和钼靶X线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钼靶X线片的筛查与诊断是辩证互补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明显提高对DCIS筛查正确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急诊处方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该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的门诊处方4216张,从中选取含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在1087张抗生素处方中,单用923张,占84.91%,2种或2种以上联合用药164张,占15.09%;其中,使用多的科室为儿科,合计抗生素处方265张,占总抗生素处方的24.38%;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多的为急诊科,抗生素联合用药处方53张,占急诊科抗生素处方的25.00%(53/212);给药途径以口服多,占总处方的50.23%(546/1087);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共计149张,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有使用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分别占不合理抗生素处方的60.40%(90/149)、15.44%(23/149)、12.75%(19/149)、4.70%(7/149)。结论在选用抗生素时,应结合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患者自身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因抗生素滥用而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实现抗生素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应用。

    作者:杨忠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银医系统应用在优化医院门诊流程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针对该院门诊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银医系统的应用对优化门诊流程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银医系统应用前后该院门诊患者就诊时的候诊时间资料,并结合银医系统应用前后该院向门诊患者发放的满意度调查表,对银医系统应用前后患者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银医系统应用后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9.69±3.25)min]明显低于应用前[(18.12±2.37)min],且应用后患者总满意度[94.9%(224/236)]明显高于应用前[85.1%(188/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可通过银医卡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打印医疗就诊信息,简化了就诊流程,缩短了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银医系统在医院的应用可简化就诊流程、缩短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吕汝琦;杨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各36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与第7天症状自评量表(SCL_90)与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结果。结果入院后第2天两组患者SAS与SCL_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第7天的SAS评分[(38.3±1.70)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49.6±2.24)分],且其SCL_90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洪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了解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改进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所有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952名中小学生开展关于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79%,小学生、中学生分别为60.55%、66.62%,高年级组高于低年级组。大多数学生了解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及了解其主要症状,但对“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应该到哪就诊”、“国家对哪些结核病人实行减免政策”知晓率不高,分别是45.64%、33.33%。总体结核病知识全部知晓率分别为21.63%、28.13%。中小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其次是报刊广播、电视及录像,墙体广告、宣传栏、标语,杂志和教科书以及其他途径。结论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对国家相应的政策不了解,在今后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琳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输血科实习带教体会

    随着临床输血实践的广泛开展,输血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起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考虑到我国仅有极少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输血专业,实习前学生对输血知识掌握欠缺,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带教教师的自身理论基础及操作技能、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认知、加强输血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掌握输血适应证、加大职业素养的培养、定期进行师生交流、建立出科考核制度6个方面对输血科实习带教进行了探讨。

    作者:吴芝兰;肖木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7例临床护理体会

    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经积极内科药物治疗和细致护理后好转出院3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好转出院5例,自动出院1例。通过系统、精心的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英;刘小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角膜屈光手术前周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性治疗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前周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6至201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956例(1912眼)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行常规术前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349眼(18.25%),其中包括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57眼(8.21%),周边视网膜霜样变性46眼(2.41%),周边视网膜囊样变性23眼(1.20%),周边视网膜干性裂孔118眼(6.17%),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0.16%),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0.05%),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0.05%)。对出现较严重视网膜病变的179例(213眼)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1眼行巩膜外垫压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经与患者沟通后,拒绝行准分子激光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准分子激光治疗。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飞;刘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提问式教学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问式教学强调通过提问、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是比较适合细胞病理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问式教学以“提出问题-讨论解疑-重点讲授-总结归纳”为主体,是比较适合细胞病理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该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介绍提问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及优点,探讨提问式教学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朱玉秋;许晶晶;朱立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64.4%(29/45)],且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88.9%(40/45)]也明显优于对照组[60.0%(2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韩鑫强;王雯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医务人员在岗位上救死扶伤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健康隐患。手术室护士作为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群体,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力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一系列身心疾病,其工作压力管理及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护理学界活跃的焦点和方向之一。本文对手术室护士压力的调查工具、压力源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手术室护士存在的压力问题提出相应的调试方法,旨在为压力源的调试提供思路和启发。

    作者:邓静;解雨(综述);聂智容;甘晓琴(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行为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活动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活动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行为护理。通过国际上统一的体质量指数(BMI)与简化Fugl_Meyer量表(FMA)评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活动恢复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比分析。结果接受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MA评分[(27.85±1.31)分,(28.13±0.72)分]和BMI指数[(25.71±4.93)、(36.52±5.21)kg/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FMA评分[(83.21±7.13)分]和BMI(83.32±5.9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8.12±6.59)分,70.93±4.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为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活动程度,显著提高护理的效果,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祁桂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子痫抽搐控制及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子痫发作的特点,控制抽搐方法及终止妊娠时机与方式,降低母婴风险。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子痫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痫患者给予硫酸镁及安定治疗效果较好,23例抽搐控制,2例再次抽搐加用冬眠合剂后控制。产前子痫20例,产时子痫2例,产后子痫3例。产前产时患者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15例,1例治疗好转后继续待产,1例引产。双胎2例,死产2例新生儿窒息13例。结论正确处理子痫患者及抽搐控制后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子痫患者母婴的预后。做好孕期保健,尽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干预,均可减少子痫发生。

    作者:刘利;石恒;娄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现代医药卫生2014年第30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LC,对照组采用MC。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16.9)min、(35.7±13.2)mL、(4.5±1.0)d和5.5%(3/55),对照组分别为(84.3±10.8)min、(45.4±20.5)mL、(6.5±2.0)d和23.6%(13/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手术方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符合该手术指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于胜永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筛查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筛查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6年内辖内社区8000例35~69岁妇女乳腺癌普查的资料,所有妇女均接受超声与钼靶X线片检查,可疑阳性者经病理诊断,共确诊DCIS患者48例。结果超声初筛DCIS患者34例,占确诊DCIS患者的70.83%;钼靶X线片初筛DCIS患者35例,占确诊DCIS患者的72.92%;超声联合钼靶X线初筛DCIS患者40例(83.33%),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DCIS诊断的正确率较高,与超声和钼靶X线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钼靶X线片的筛查与诊断是辩证互补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明显提高对DCIS筛查正确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细斌;程志坚;危成波;周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后发现和处理的及时性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LC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平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黄疸、胆漏发现及处理更及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护理效果。结论 LC患者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围术期生理、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术后出现黄疸、胆漏并发症能够及时发现,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景华;楼敏;江文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NT_proBNP检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BNP)水平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48 h内对患者NT_proBNP 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患者血浆NT_proBNP 水平进行分组,≥300 pg/mL 为观察组,<300 pg/mL 为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NT_proBNP平均水平、住院时间、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浆NT_proBNP平均水平[(698.20±384.50)pg/mL]高于对照组(48.45±25.26)pg/mL,住院时间[(18.27±6.73)d]长于对照组[(15.52±5.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15/40),高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_proBNP平均水平小于15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0.87%(5/46),NT_proBNP平均水平为1500~3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7.37%(9/19),NT_proBNP平均水平大于3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3.33%(11/13)。结论 NT_proBNP的血浆水平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因素。

    作者:韦信锋;陆爱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健康体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参加体检的3326例健康人群HCV的临床检验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_HCV),观察抗_HCV的阳性率,并分析HCV感染情况。结果3326例健康体检人群中抗_HCV阳性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HCV感染率为0.4%(14/3326)。按职业分类,医护、美容师、牙医、警察、保安等职业易感染HCV;按传播途径分类,有献血史,接受过手术、输血、透析,有针刺、刀伤史等人群易感染HCV。结论血液传播方式是感染HCV的主要途径。

    作者:邓学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极差检验可比性在医院实验室2个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案验证2个检测系统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运用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案,选择2份合适浓度的标本在2个检测系统上进行测定,通过计算极差,进行比对。结果ALT浓度为40 U/L和108 U/L时,极差均小于临界差值(3.3%),2个检测系统上ALT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医院实验室来说,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案可作为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的可比性验证方法之一,操作简单,省时且实用。

    作者:陈敏;苏武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微波联合奥平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奥平)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75例)。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5 d行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微波治疗48 h后隔天每晚睡前阴道后穹隆纳入奥平1枚,连用9次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在微波治疗半年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有效率及HPV阴转率。结果2种方法治疗子宫颈糜烂样改变时,治疗组对中、重度糜烂样改变有效率[100%(24/24)、95.2%(20/21)]均高于对照组[80.0%(12/15),73.3%(11/1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7%(74/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2%(3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中、重度子宫颈糜烂样改变伴高危型HPV 感染的转阴率[54.7%(41/75)]明显高于对照组[35.6%(1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奥平治疗可有效提高子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有效率及高危型HPV感染的阴转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利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