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昭通市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析

曹建国;曾义虎;陈霁

关键词: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分析, 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昭通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评价疫苗的安全性,为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昭通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所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全市共报告AEFI 49例,其中一般反应28 (57.14%),异常反应11例(22.45%),偶合症2例(4.08%),不明原因8例(16.33%).报告发生不良反应的疫苗有7种,报告的总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98/10万,以卡介苗的发生率高.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常见的为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 [结论]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防治疾病的同时,降低AEFI的发生率,维持公众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全市的预防接种整体水平.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海淀区1 019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不高,不全面,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稍高于小学生.电视是中小学生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母亲、科普/专业书籍、报纸/杂志也是主要途径,此外,广播对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有一定影响,电脑网络对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有一定影响.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总体上较好,小学生的营养态度稍好于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结论]应积极对中小学生进行营养干预,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错误的营养态度,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朱淑萍;丁越江;鲁向锋;王宏伟;杨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的术中配合

    [目的]总结8例心脏介入性手术并发心脏压塞的病例,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其治疗结果.[方法]3 228例心脏介入性手术发生8例心脏压塞,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2±21)岁,其中3例与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有关,3例与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有关,2例与导管标测和射频消融术有关. [结果]6例经立即心包穿刺抽液150~500 ml病情稳定,2例因为出血量大进行了外科手术,其中1例因为心脏穿孔无法缝合裂口死亡.[结论]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性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果断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陶红;王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厄贝沙坦敏感与不敏感高血压患者的血清代谢谱差异分析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敏感组与不敏感组高血压患者的代谢差异,探索厄贝沙坦产生不同降压作用的代谢组学物质基础. [方法]遴选单独服用厄贝沙坦敏感的和不敏感的高血压患者各30例,应用GC-TOF/MS测定厄贝沙坦敏感组、不敏感组高血压病人、以及健康志愿者血清内小分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分析高血压病人与健康志愿者、厄贝沙坦敏感组与不敏感组的之间的代谢差异并鉴定差异化合物.[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高血压病人血清中大部分脂类(除单硬脂酸甘油酯)、游离脂肪酸较高;氨基酸中除苯丙氨酸、丙氨酸较高外,丝氨酸、色氨酸、苏氨酸水平较低.厄贝沙坦敏感组血清中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核糖醇、尿素、哌啶酸较高;面胆固醇、丙酮酸较低.[结论]高血压人群存在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异常,而厄贝沙坦敏感组与不敏感组的代谢差异提示与厄贝沙坦降压敏感性有关.

    作者:陈晓虎;方祝元;王广基;阿基业;郝海平;范群丽;黄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肝硬化患者血CD14+CD16+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0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0的功能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LPS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及IL-10水平. [结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水平增加,失代偿期肝硬化组TNF-α、IL-10的水平随着LPS浓度的增加升高不明显. [结论]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越差,则CD14+CD16+单核细胞频率越高,促炎因子增加,其频率及生物学功能与病情的严重性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国民;王鑫;康富标;王桂平;宋英华;张弘;赵新辉;周青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山东省艾滋病疫情与流动人口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山东省艾滋病疫情与流动人口现状,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描述性分析1992~2009年山东省艾滋病疫情报告数据及流动人口资料. [结果]1992~2009年全省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户籍地为外省(籍)的病例占报告总数的55.6%.外来妇女、注射吸毒者和男男性行为接触者分别占报告总数的19.7%、17.8%和10.7%,外来妇女感染者的配偶和子女均发现阳性感染者.[结论]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疫情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

    作者:吕翠霞;傅继华;张晓菲;董蕾;苏生利;钱跃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IOZ牌皮肤消毒液的杀菌效果与毒理学研究

    [目的]为了解IOZ牌皮肤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及其毒性. [方法]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进行了实验室研究. [结果]分别以含盐酸聚六亚甲基胍4.0 g/L、乙醇含量为72.2%的消毒剂作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min,杀灭对数值>5.00,同样浓度的消毒剂作用白色念珠菌1min,杀灭对数值>4.00;该消毒剂用于皮肤和手消毒时,作用1 m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0;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消毒剂属实际无毒,对皮肤无刺激,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血液学及生化指标未见异常. [结论] IOZ牌皮肤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灭微生物性能,毒性低,无刺激,可广泛用于皮肤及手等的消毒.

    作者:赖发伟;杨宁;刘科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银川市2008~2009年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银川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保障人民饮水安全,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银川市(3区2县1市)2008~2009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检测的结果从5个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 [结果]共检测532份水样合格率为68.80%,2008、2009年合格率分别为78.00%、6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1,P< 0.01);丰水期、枯水期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4.90%、7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2,P>0.05);出厂水、末梢水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0.69%、6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9,P> 0.05);深井、浅井、泉水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3.72%、44.68%、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3,P<0.01);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43.75%、62.50%、87.04%、50.55%、63.56%、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2,P<0.01).[结论]银川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较好,尤其是深井水,但还需改进与完善.

    作者:边长缨;刘晓青;马宏岩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喘息性疾病发生的方法. [方法]选择Mp-Ab阳性有症状患儿6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的同时, “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等抗炎药物干预治疗.同时设Mp-Ab阴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进行为期18个月随访观察.[结果]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喘息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并延长患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天数与夜间咳嗽天数、降低PEF值;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早期进行抗炎干预治疗,对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其差别经检验有统计学的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5、0.005、0.005. [结论]MP感染患儿有较高的喘息发生率,对其引起的气道过敏性炎症早期进行干预性治疗可以减少儿童喘息发生的次数.

    作者:陈建萍;杨波;李恒涛;高昆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军队干休所人员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现状的调查

    [目的]了解军队干休所人员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及需求状况,为开展军队干休所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 074名军队干休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军队干休所人员对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及需求情况.[结果]军队干体所人员急救知识较缺乏,尤其以非医务人员明显;高中及以上人员的急救知识的评分高于初中及以上人员(P<0.01);小于40岁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优于大干40岁人员(P<0.01);不同性别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休所人员有强烈的学习需求,87.1%的人员愿意学习急救知识,91.4%的人员通过医院途径获得急救方面的培训.[结论]军队干休所人员急救知识的认知存在明显不足,同时他们有较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愿望,需要组织专门的急救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以降低院前病死率,更好保障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康.

    作者:郭健;贺少枫;陈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009年南昌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江西省南昌市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2009年网络直报死亡病例的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完善和调整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死因资料进行编码,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指标分析. [结果]2009年南昌市共网络报告死亡病例3 934例,其中男性2 616例,女性1 31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98∶1;60岁以上年龄组是死亡的主要人群,占总死因构成的64.6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该市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种,占全部死因的77.61%,其中的肿瘤和心脑血管病分别以1 205和1 114例占全死因构成的30.63%和28.32%,伤害是次要原因;肿瘤的首位死因是肺癌,其次是肝癌和结直肠癌,各年龄段的死亡例教男性均多于女性,心脑血管病的首位死因是脑血管疾病,其次是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自15~19岁年龄段始,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死亡数均依次递增,至70~79岁年龄段达高峰;交通事故为伤害的主要死因,其次是意外跌落和溺水,30~59岁年龄段为主要的因伤害致死人群.[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南昌市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种,其次是伤害,因此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付仁龙;范义兵;熊文艳;赵萍萍;杨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前期发病情况分析及母婴结局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前期发病情况及母婴结局. [方法]将某院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7例,依据发病孕周分成A组(28~31周)47例、B组(32~34周)50例,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 [结果]两组病例均无孕产妇死亡和子痫发生;A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38.3%,明显高于B组的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1.3%,明显高于B组的6.O%,且A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前期发病越早,母婴结局越差,临床上应及早发现该类疾病患者,并及时采取正确的保守治疗以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罗世香;刘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351例援非人员口腔疼痛性疾病的分析

    [目的]分析援非工作人员口腔疼痛性疾病病例的分布特征,探讨援非工作人员口腔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方法]查阅1年来接诊的口腔疼痛性疾病的病历资料,并按性别、年龄、人群与季节对病种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共接诊援非人员口腔疼痛性疾病351例,牙周黏膜病病例数量多;18~25岁人群的冠周炎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段,35岁以上人员的牙周黏膜病比例明显高于35岁以下人员;公务人员牙周黏膜病就诊率明显高于商务人员组和劳务人员组.旱季病例教高于雨季,但雨季其他源性疼痛构成比显著多与旱季,女性牙周黏膜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结论]疼痛是援非人员口腔就诊的主要原因,来源于软组织的疾病明显超过牙髓来源的疼痛,人员年龄、性别、工作环境与季节的影响改变了疾病谱的构成.出国前预防性诊治是减少疼痛性口腔疾病的关键.

    作者:张敬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健康体检及门诊、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67例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及8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两组FPG、PBG2h、FlNS、HbAlc、hs -CRP、SBP、DBP、TG、TC及LDL-C、HDL-C等指标,分析其在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讨论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等. [结果]观察组除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其他观察指标如FPG、PBG2h、FINS、HbAlc、hs-CRP、SBP、DBP、TG、TC及LDL-C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炎症状态是影响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沈寒蕾;邓宏明;黄媛;赖战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河北某高校大二学生隐性辍学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隐性辍学的原因,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自编《大学生隐性辍学现状》问卷,其中主要涉及“课时界定”等有关内容15个问题,发放给大二学生2000份进行统一填写. [结果]①未能完成每周20学时学习任务的比例为59.83%.②依据学业倦怠量表、Meyer和Allen量表挑选的有关“厌学”原因问题中,以“情感枯竭”肯定数的比例为高,达到78.25%,相比其他因素比例41.57%来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大二学生在遇到挫折时采取消极逃避“上网聊天”的比例达73.2%.[结论]该校大二学生隐性辍学率较高,造成“厌学”的诸多因素中以情感因素所占比例较高;而一旦形成“厌学”情绪,又以“上网聊天”形式选避,将形成“厌学——情感枯竭——逃避”的负性循环链.此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李素敏;杨曙民;赵鹏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改良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式的研究

    [目的]寻找适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的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武. [方法]对麻醉、切口的位置,去骨的方法与器械进行改进,应用于临床,并对术前、中、后患儿配合程度、操作时间、愈后等进行观察. [结果]改良后的术式用于临床儿童配合度高、易接受,基本无并发症,长期愈后良好. [结论]该术武适用于儿童,易于掌握,应可推广.

    作者:吕长海;丁芸;刘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 [方法] 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83例,未合并大血管病变90例,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叶酸、VB12、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空腹血糖、血脂及肾功水平.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因变量,进行Pearsan相关分析. [结果]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未合并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病程、叶酸、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载脂蛋白A、肌酐存在相关关系;病程、低密度脂蛋白为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而VB12、核黄素、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与叶酸、核黄素、载脂蛋白A、肌酐、病程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周瑞华;白素芬;李占山;何晶伟;魏剑芬;喇万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ABCD2-评分联合DS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卒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DSA预测TIA发作后7d卒中风险的价值. [方法]采用ABCD2评分对90例TIA患者评分,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根据DSA结果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结果] ABCD2-评分0~3分TIA 1周内脑梗死发生率为1.9%,ABCD2-评分4~5分脑梗死发生率为7.2%,ABCD2-评分5~6分者为12%,ABCD2-评分6~7分者为20%.血管狭窄≥50%组2d内脑梗死发生率14%,7d内血管狭窄≥50%组与血管<50%组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BCD2-评分是预测TIA7d内发展为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研究提示脑血管检查在TIA患者的重要性,DSA是探讨TIA发病机制的重要检查.

    作者:邢玉波;潘旭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384例社区老年人意外伤害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意外伤害的特点与原因,为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总结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7年6月~2009年12月的384例社区老年人意外伤害报告. [结果]家中和公路是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场所;跌倒、坠落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老年人意外伤害易导致骨折.[结论]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易导致意外伤害;改善环境设施、预防跌倒、预防骨质疏松症是防范意外伤害的重点;应建立健全意外伤害防护网络.

    作者:薛锦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内镜下硬化加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加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某院2006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一套扎治疗术,观察组采用套扎加硬化治疗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随访1年的再出血率、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硬化加套扎治疗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满意,可有效降低出血率.

    作者:郑君;谢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糖皮质激素在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42例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1例和观察组(加用糖皮质激素组)21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教、尿量、APACHEⅡ评分、血清NO、ET-1、IL-1β、IL-6、CRP、TNF-α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尿量大干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NO、ET-1、IL-1β、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在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教治中的临床效果好,可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戴海涛;乔晓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