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国义;彭光伟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位居第二位,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泄泻”范畴,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情严重者如不即时治疗,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酿成严重后果;病程迁延易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及健康。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科应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斌;罗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二尖瓣罝换或成形术后呼吸道的管理。方法:从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开展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二尖瓣罝换或成形术共24粒,通过对患者的呼吸道的有效管理管理,如术前教会患者有效呼吸及咳嗽;术后呼吸机运用注意加温、加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体疗、拍背;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第一天、转入病房后第二或第三天复查床旁胸片及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患者指脉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痰的颜色、量、性状、输血量、手术切口。结果: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二尖瓣罝换术后一例患者发生右侧胸腔积液,穿刺抽出淡血性胸腔积液200ml ,其余患者无胸腔积液。术后当天及返病房时听诊右侧呼吸音稍低,术后第三至四天呼吸音正常。术后患者指脉氧维持在92%~99%。氧合指数>300。患者监护室痰量在5-10ml ,为白色粘稠痰。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二尖瓣手术短,患者恢复较快,输血少,美观等特点。结论:加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二尖瓣罝换或成形术后呼吸道的管理能有效的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欧阳晶;付玉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静脉留置针因其有快速、安全、方便[1-2],有利于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复合外伤后的儿童血容量不足,血管条件差,加之患儿好动、不配合,留置时间短,并存在连接留置针肝素帽的头皮针滑脱后易划伤患儿皮肤的危险,故延长儿童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护理工作人员所关心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已采用可来福密闭式输液接头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这种接头弥补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上的不足。我科自2012年4~10月在临床输液中对66例患儿使用一次性正压输液接头,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浅谈门诊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从血糖监测的时间及频率;采血前的准备;采血部位的选择;取血时的注意事项;测试时的注意事项等多方面来阐述。
作者:杨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服柴胡解毒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ST 及 ALT 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4%(41/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32/4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 AST 及 AL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辅助治疗,对于乙型肝炎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AST 及 ALT 水平,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李南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手术除了切除病变组织外,对患者也有直接的创伤,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且严重影响预后。手术室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除了严格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外,手卫生也是不可忽视的。国外报道在手术室电话机上监测有引起医院感染和外科切口感染常见的细菌菌落,这些细菌约41%可以由电话传至手,从手至患者皮肤表面[1]。手卫生看似简单,但在临床工作中执行却较困难。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法对70名手术室护士对手卫生的认知、信念及行为进行调查,旨在为改进手术室护士的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高秀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近5年采用亲属和患者微小头皮片混合移植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植皮修复中的经验,并探寻严重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在自体皮源缺乏时创面植皮修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我科近5年21例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植皮修复中,采用亲属和患者微小头皮片(5㎜×5㎜刃厚皮片)混合移植(皮片间隔1-5mm)的方法,成功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大片残余肉芽创面,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21例患者全部成活,亲属和患者每取刃厚头皮片一次,总面积约6%,制成5㎜×5㎜大小,皮片间隔1-5㎜(平均2.5㎜)混合移植,皮片大可扩展倍数为1:4(平均1:2-3),一次修复大创面约20%-25%,术后5天皮片成活,成活率>85-90%,7-10天皮片融合成片,每间隔10天左右待头皮愈合即可再次手术。亲属头皮成活后排异不明显,外形及功能满意,同时创面感染及高代谢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微小头皮片混合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不仅节省经费,而且皮片易成活,排异不明显,同时也为皮源不足、经费困难的严重烧伤患者提供新的救治途径。
作者:刘亦峰;黄金华;周荣芳;刘森;徐刚;周杰;罗艺;练慧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肝病患者的饮食是综合护理的一个方面,尤其是肝硬化病人,饮食护理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生存期等,因此在肝硬化患者综合护理中必须重视饮食药膳治疗。
作者:孙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头面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24例病人,采取严密观察、强化护理、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避免扩张囊外露、减轻疼痛、积极预防感染。结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结论:应用头面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面部瘢痕、瘢秃、耳鼻缺损等疗效肯定,符合美容治疗需要。
作者:唐世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口腔正畸排齐阶段两种牵引尖牙方法对牙列影响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口腔正畸矫治术的患者,选择分别拔除左、右上颌第一前磨牙且处于排齐阶段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 A组和B组,分别采用轻弹力和 Laceback牵引尖牙,通过 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比较两组排齐前后对牙列的影响程度。结果:A组的平均疗程3.23±0.73个月,B组的平均疗程为5.45±1.09个月,轻弹力组尖牙远中倾斜移动明显,尖牙间宽度有所增加,切牙舌向移动倾斜,少数磨牙近中倾斜,L aceback组的尖牙、切牙和磨牙无明显特殊移动趋势。结论:口腔正畸排齐阶段采用轻弹力牵引尖牙较 L aceback牵引方法排齐所需时间较短,临床效率较高,而 Laceback牵引则是对尖牙的整体控制移动,相对比较稳定。
作者:周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实验来观察藻酸钙钠盐和多爱肤敷料对于临床上发生的Ⅲ度和Ⅳ度的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来我院就诊的40例压疮患者的就诊,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藻酸钙钠盐和多爱肤敷料来治疗,对照组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换药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创面的愈合时间上、需要护理的工作量上、愈合率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 P<0.01)。试验组的愈合时间相对于对照组短,疗效相应较高,费用增加较少。结论:藻酸钙钠盐和多爱肤敷料的治疗方法是临床上治疗压疮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霞;祝海萍;胡淑玲;段艺涛;马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公立医院的改革开始,安徽省响应国家号召,在全省选定十几家县级医院作为医改的试点,我院被选作2012年安徽省第一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医院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摸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方法、新措施,并响应卫生部的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努力让群众看好病,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放心、更满意。医院提出了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和加强教育、提高素质等关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措施,并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同。
作者:宣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12年9月226例实施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22个月,226例无一例近期复发,出现伤口处慢性疼痛或异物感6例、患侧下肢大腿内侧剧烈牵拉性疼痛5例。结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下简称“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损伤小、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但仍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术后慢性疼痛,给患者以后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正确的手术操作可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恰当的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沈敏捷;苗乃棣(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针对高知女性这一群体的自身特点,总结归纳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60例观察对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生活、工作等进行了解与观察,从而总结归纳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对象知识水平普遍较高,是广大女性当中的佼佼者,其对自身保养的程度大有不同,据此本文对其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了解与总结。结论:通过对其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了解与总结,得出结论,家庭和睦工作顺利的高知女性较为注重自身的心理生理健康,在日常生活当中也采取了一定的护理手段,因而其护理效果较好,而家庭与工作有所不顺的高知女性相反。
作者:谭文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行介入治疗前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8例患者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新的护理干预,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结果:采取新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使用止痛药的频率、对疼痛的感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新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行介入治疗发生疼痛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陈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褥疮是临床上危重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褥疮好发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等更易发生。长期以来,护理界一直在寻找一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褥疮的方法。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以刃针松解为主,配合颈椎定点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施行刃针松解加颈椎定点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刃针加颈椎定点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作者:杨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片和碳酸钙 D3片口服,观察组则给予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2%,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疼痛,并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前,儿童龋病患者逐年增加,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5岁年龄组龋病发病率高达66.6%。[1] W H O 把龋病定为危害人类健康,并应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列。龋病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严重时甚至影响其颌面部及全身的生长发育。但龋病经过规范治疗和家庭护理,可预防继发龋的出现,从而将其危害降至低。因家长在生活中与患儿接触多,他们对防龋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口腔卫生习惯[2],所以家长对龋病认知的程度和日常行为干预,在本研究中将起到关键作用。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对十堰城区760名龋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李敏;郑钧元;程海冬(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通过对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31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使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大减轻过敏症状。结论:借助过敏原检测仪器的开展,更准确为患者检测出致敏原,通过有效的脱敏及健康教育加促患者康复。
作者:黄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