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2种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分析

孙同祖

关键词:微粒皮移植烧伤, 四肢切削痂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微粒皮移植手术与延期微粒皮移植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微粒皮移植手术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2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肢切削痂与微粒皮移植同期手术,观察组采用四肢切削痂手术后待生物敷料去除再进行微粒皮移植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凝血功能系统以及植皮成活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通过术后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植皮成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延期微粒皮移植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植皮存活率。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集束化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3%,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作者: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比较2组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和对照组的22.50%相比有明显下降( 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和对照组的85.00%相比有明显上升( P<0.01)。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运彩;夏翠兰;陆淑仙;白小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KOA诊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B组60例。 A组选择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B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所有病人经过1个疗程5周治疗,并于治疗前、疗程后及疗程后第1、3、6个月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定疼痛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VAS评分的改善均明显高于B组同时间点,2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见效快,疗效持久,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明显等特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刘建成;董宝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石膏外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9.6%),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且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朝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止痛汤治疗,并依照患者症状加减,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肿胀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骨痂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3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0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邓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方式的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 THA)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手术在髋关节病变中的临床疗效以及2种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6例单侧髋关节病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THA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THA手术。比较分析2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治疗后VAS、Harri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手术指标以及术后VAS、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比较中,躯体角色、总的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卫生4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其余4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深入推广。

    作者:刘胜元;黄建民;马建军;韦建恒;吴裕华;何居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辛伐他汀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影响。方法:采用成年健康北华大学实验用兔共30只,雌雄不限,6个月龄,体重1.5~2kg,随即分3组:模型组(A组),给予地塞米松肌注10 mg /kg .w,激素加辛伐他汀组(B组),给以上剂量地塞米松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1mg /kg .d,空白组(C组),同期注射生理盐水2ml /kg . w。每组10只。实验8周后气栓法处死动物,取股骨头标本作组织形态学及凋亡细胞检测( Tunel法)。结果:(1)光镜下A,B2组较C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A组上述改变更明显。(2)A组和B组骨细胞凋亡较C组增多且A组亦较B组明显增多。(3)A组股骨头骨小梁空骨陷窝百分比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1),且股骨头骨细胞凋亡指数亦高于另外2组(P<0.01)。 B、C组间上述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起重要作用,辛伐他汀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早期骨细胞凋亡,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60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临床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2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主要指标为术后2组患者椎体前缘、中线和后缘高度以及手术前后患者后凸角Cobb、VAS(疼痛)评分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后缘高度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2组患者后凸角Cobb、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缩小后凸角Cobb,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聂晶鑫;尚静波;姜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关于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2种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微粒皮移植手术与延期微粒皮移植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微粒皮移植手术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2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肢切削痂与微粒皮移植同期手术,观察组采用四肢切削痂手术后待生物敷料去除再进行微粒皮移植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凝血功能系统以及植皮成活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通过术后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植皮成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延期微粒皮移植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植皮存活率。

    作者:孙同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颈椎骨折脱位52例,依照手术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方式为后路手术,共26例;给予余26例前路手术,入组研究组。观察对比疗效。结果:组间对比,研究组出血量少(P<0.05),手术时间短(P<0.05),椎体水平移位和Cobb角改善明显(P<0.05),随访神经功能各项评分较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前路手术,治疗有效,具有很大推广意义。

    作者:牛东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4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31例行内固定术治疗,34例行单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7例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其余各组( P<0.05),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其余各组明显延长( P>0.05);各组功能康复优良率依次为70.97%、76.47%、86.49%、90.70%。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但功能康复效果不及股骨头及关节置换,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作者:付长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下肢洗剂配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下肢洗剂配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36例,采用下肢洗剂(伸筋草、透骨草、艾叶、红花、川芎)配合手术钛板内固定治疗该疾病。结果:参与本次治疗的36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优秀的有21例,治疗效果一般的有12例,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有3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1.7%。术后骨折解剖复位,X线显示的有31例,近解剖复位5例,内固定位置满意且牢固的有33例,相对满意的有3例,所有患者治疗切口于1期愈合,随访1~3年骨折痊愈。结论:内服中药能够避免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加快骨折愈合速度。熏洗是主要是通过药物蒸汽作用,对患部活血化淤,舒筋活络,益气通气等功效,两者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关节功能障碍。

    作者:杨耀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对比分析微创内固定技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61.5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满意度100%,对照组为76.92%,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提高治疗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范磊;宋良玉;沙广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行内固定术的97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48)、研究组( n=49)。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7%,对照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内固定术的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作者:田肆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体会

    目的:对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采用PFNA,对我院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后对这28例患者进行随访5~12个月,28例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后功能恢复优的患者有25例,占89.3%,恢复良的患者有3例,占1.07%。结论:PFNA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早期的负重行走,可以说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且伴有骨质疏松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胡继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味桃红四物汤对提高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雷州市北和卫生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58例,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比2组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93.1%,对比P>0.05;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3.8%,高于观察组3.4%,对比P<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与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对比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可促进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庄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电动脉冲冲洗吸引器在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

    目的:探究电动脉冲冲洗吸引器在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64例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选用常规倾倒进行冲洗,观察组使用电动脉冲吸引器进行冲洗。记录比较2组病人2天伤口内渗出液的细菌培养量、冲洗清创用时、冲洗液使用量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冲洗后,观察组清创2天内伤口渗出液的细菌培养量、冲洗清创用时、冲洗液使用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线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脉冲冲洗吸引器在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蔡学海;林远刚;彭庆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和重建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优良率为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骨折复位,通过早期加强功能锻炼,可恢复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生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开放手术与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与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经皮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开放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术后腰背残障功能改善程度,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锥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OD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均有良好效果,然而经皮微创手术临床指标更加优秀,患者术后腰背残障功能改善更多。

    作者:刘晓非;李东敏;王枢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腋神经损伤的漏诊分析与措施

    目的:回顾性分析10例腋神经损伤患者漏诊原因。方法:发现后均经肌电图检查确诊为腋神经损伤,确诊后均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应用,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距离外伤的时间长短,指导患者患肢制动抬高或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功能锻炼。5例多发伤患者和2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确诊后及时补充临床诊断,加用营养神经药物,给予患肢三角巾固定患肢并抬高,待患肢消肿疼痛缓解后,开始指导患指功能锻炼;肩关节脱位患者3周后开始进行患指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经及时补救治疗处理后,神经障碍症状恢复正常。1例漏诊2个月患者,由于发现时间较迟,尽管神经症状恢复,但由于功能锻炼未能及时跟上,患肢的肩关节的上举功能未能完全恢复,因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未要求进一步治疗。结论:腋神经损伤易漏诊,应从损伤部位、病史、发病机制及肌电图等方面给予重视。

    作者:李光明;杨磊;千东升;张志伟;李科;王肖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