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燕;高月洪;周春莲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予盐酸氨溴索全身麻醉,对照组予常规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心率变化、不良症状以及呼吸音清晰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麻醉后30、60分钟以及术毕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呼吸音清晰阳性率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行盐酸氨溴索全身麻醉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宋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研究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病毒性肝病的病人一共有70例(实验组)。另外,抽取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病人常规生化指标和新生化指标给予临床检测以及对比。结果:实验组常规生化检验指标:TP:0.43±0.04;ALB:0.90±0.01;GLO:0.53±0.01;A/C:0.87±0.02。新生化检验项目:PA:0.21±0.02;ADA:0.43±0.02;LAP:0.53±0.02;对照组常规生化检验指标:TP:0.61±0.03;ALB:0.95±0.06;GLO:0.24±0.02;A/C:0.52±0.03。新生化检验项目:PA:0.43±0.01;ADA:0.37±0.02;LAP:0.32±0.01,实验组病人血清当中的TP以及ALB显著低于对照组,GLD等显著要比对照组高( P<0.05);实验组PA显著低于对照组, ADA以及LAP显著要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病临床诊断采取生化检验指标,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相对比较高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黎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胃癌术后不同放疗的疗效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4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多野照射放射治疗,研究组术后采用强调适形放射( IMRT)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CR概率高于对照组,胃周围组织变化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放疗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IMRT较之多野照射放疗效果确切,对胃癌术后患者周围组织影响较小。
作者:员建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奥美拉唑二联治疗为对照组,奥美拉唑四联治疗为研究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四联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王立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特征,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8月来我院收治的106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痰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ATB法测定病原体对主要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106例患者中痰液细菌定量培养阳性者63例,阳性率为59.43%。共培养阳性菌株6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0.29%)、肺炎链球菌5株(7.35%);革兰氏阴性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27.95%)、肺炎克雷伯杆菌10株(14.72%)、大肠埃希菌8株(11.76%),鲍氏不动杆菌7株(10.29%)、流感嗜血杆菌4株(5.88%),阴沟肠杆菌3株(4.41%);真菌5株:白色念珠菌3株(4.41%),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2.94%)。结论:AECOPD患者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同时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应根据病原学、药敏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刘学英;滕军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需要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2例本院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0例)和开腹手术组(42例),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手术组( P<0.05),并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所花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 P<0.05),2组在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上差别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更加安全、经济,且创伤更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大欣;吴瑶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对比激光、微波与LEEP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将其分为3组,A组40例采用激光方法治疗,B组40例采用微波方法治疗,C组40例采用LEEP刀方法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采用LEEP刀治疗的C组患者痊愈率明显高于采用激光治疗的A组患者和采用微波治疗的B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不同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62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综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2种疗法对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也优于治疗3个月后的对照组,经t检验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BVND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4种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以及乙肝病毒载量之间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不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袁春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80名神经内科实习护士,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90人和观察组9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带教法,分析2组护生的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对2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生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护生对教师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生满意度)和理论及操作平均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法在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带教的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姜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内科急危重症非肾脏疾病患者中应用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与脓毒症患者29例,针对所有病例均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开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胰腺炎患者中治愈8例(88.9%),死亡1例(11.1%);心力衰竭患者中治愈37例(97.4%),死亡1例(2.6%);脓毒症患者中治愈25例(86.2%),死亡4例(13.8%)。结论:针对急危重症非肾脏疾病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能够迅速促进症状改善,缓解相关生化指标异常,对提高治愈率与减少死亡率均具有良好价值。
作者:王利平;热孜万;凌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使用骨牵引护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我院2008~2012年接收的78例下肢骨折骨牵引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接受了治疗以及护理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治疗效果优秀。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接受骨牵引护理具有比较好的护理效果,临床中的并发症几率较低,患者的病程短,痛苦少,治疗效果优秀。
作者:秦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6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2组护理前焦虑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焦虑评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与对照组接近(P﹥0.05),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为2.8%(1/3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预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于我院长期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7例,对照组40例,2组病例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例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估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长期血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2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长期血透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作者:张宇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0例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以数字表为依据随机分2组,观察组施行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施行传统胃癌根治术,并对比观察2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中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83.23±12.15小时、97.42±15.26天,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02.56±15.25小时、133.64±18.87小时,住院时间分别为11.41±1.56天、16.30±1.53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9/40)、47.5%(19/40),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率分别为22.5%(9/40)、87.5%(35/40),胆囊病变率分别为27.5%(11/40)、77.5%(31/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降低了术后胆囊病变的机率,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陈文超;韩斌;庞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对于胃癌而言,若在患者发病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极有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在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是一种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文章讨论了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进展以及展望。
作者:赵林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癫痫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癫痫病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德巴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必通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病患者临床表现较多,应该依据患者的体征、神经功能、EEG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采用利必通联合德巴金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世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住院分娩产妇132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7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于出院前自我护理能力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比较,进行Orem自理模式护理的观察组在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病房应用Orem自理模式能大限度的发挥产妇自我照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健康知识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对产妇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在产科是较好的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作者:卢彩萍;陈全红;张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把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西医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之后,研究组总有效高达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红;万亚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减少手术失败率。方法:对32例再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时有15例行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钉系列内固定;12例行潜行扩大性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椎间盘切除;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2例急诊探查和1例硬膜内肿瘤摘除术。结果:再手术的原因有腰椎管狭窄9例,侧隐窝狭窄7例,残余椎间盘再突出6例,定位错误4例,疤痕粘连压迫2例,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2例,神经损伤和硬膜内肿瘤各1例。术后随访12~60个月疗效评定参考侯树勋等制定的评价标准:优20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定位错误,髓核摘除减压不彻底,疤痕压迫,腰椎管狭窄,漏诊误诊,神经损伤等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严格把好再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的病因对患者制定个体化再手术方案。
作者:杨开锦;李素明;黄建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