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丽丽;耿娟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7月~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72例,均予以经尿道前列腺联合手术治疗,分析本组临床疗效。结果:72例手术均获得1次成功,手术时间为21~95分钟,平均52.08±28.50分钟,切除的前列腺平均重量为27.63±5.70g,均未出现围术期死亡与严重并发症情况。治疗后患者IPSS评分、RV、Qmax与PSA等临床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张保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1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生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安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骨科疾病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临床护理效果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260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周期为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出院时统计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以及2组患者在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预见性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3±2.5天,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2.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6.15%,其中115例表示非常满意,约占88.46%,其中10例表示比较满意,约占7.69%,5例表示不满意,约占3.85%。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0.77%,其中96例表示非常满意,约占73.85%,其中9例表示比较满意,约占6.92%,25例表示不满意,约占19.23%。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对于采取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疾病的预见性护理具有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对诊疗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歆;于金华;刘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300例消渴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同时给予基础胰岛素、扩血管、调脂、降压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78.67%。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附子理中汤是治疗消渴病的理想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减少手术失败率。方法:对32例再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时有15例行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钉系列内固定;12例行潜行扩大性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椎间盘切除;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2例急诊探查和1例硬膜内肿瘤摘除术。结果:再手术的原因有腰椎管狭窄9例,侧隐窝狭窄7例,残余椎间盘再突出6例,定位错误4例,疤痕粘连压迫2例,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2例,神经损伤和硬膜内肿瘤各1例。术后随访12~60个月疗效评定参考侯树勋等制定的评价标准:优20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定位错误,髓核摘除减压不彻底,疤痕压迫,腰椎管狭窄,漏诊误诊,神经损伤等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严格把好再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的病因对患者制定个体化再手术方案。
作者:杨开锦;李素明;黄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自然流产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状态。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自然流产的妇女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有过正常生育并没有任何不良生产史的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采用电化学免疫的分析法来检测所有妇女的甲状腺功能,并对有异常反应的实施干预治疗,观察2组妇女的血清促甲状腺素( TSH)与游离甲状腺素( 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及抗甲状腺的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的平均值。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明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筛查甲功,并建立相应的正常值标准,对甲减及亚临床甲减进行积极诊治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及时诊断与治疗妇女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能够有效的预防发生自然流产。
作者:江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个体强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实施糖尿病的一般护理常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个体强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在护理前后血糖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指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达到100%,而对照组仅达到86.21%,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体强化护理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指标的良好控制,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健康,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朱文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胸部CT检查与冠脉造影术检查,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狭窄程度<50%或无明显狭窄患者23例( A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患者30例( B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EA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β(颈总动脉血管僵硬度)、Ep(弹性模量)、AI(膨大指数)、AC(顺应性)、PWV-β(脉搏波传导速度)等进行测量。结果:A组患者IMT(颈动脉中膜厚度)、β、Ep、AC、PWV-β以及左心室长轴测定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A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分析得出,冠状动脉患者IMT、β、Ep、PWV-β以及左心室长轴测定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AC值呈负相关关系,其中AI无明显差异,无关联性;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总动脉的IMT、β、Ep、PWV-β为正相关关系,与AC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越严重,其心外膜脂肪层厚度越大,颈总动脉弹性越低,在超声下对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进行检测,可准确判断患者病变程度,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侯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用于髋臼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骼腹股沟入路治疗,对试验组的40例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优良率进行观察比较,研究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经我院研究分析,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较少,并且术后优良率方面也明显较高,且上述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发现,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实施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以及安全便捷的特点,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髋臼骨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艾克白尔·吐逊;努尔买买提·阿木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BIC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远期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BICE患儿27例,回顾性分析其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出院随访12个月。结果:27例婴幼儿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持续时间均低于5分钟,25例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例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泛化为全身性发作。病程中先有呕吐、腹泻,12例伴一过性低热,惊厥发作后查血电解质肝功基本正常,血糖正常,尿酸升高20例,血气分析示轻微酸中毒,脑脊液检查10例均正常,脑CT或MRI检查20例均无明显异常,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15例,1次病程中惊厥平均1.52次,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随访3~12个月,复发2例,但无后遗症病例出现。结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以3天内发作多见,轮状病毒为致病原之一,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作者:朱红文;程琨;孙志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和短程化疗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胸腺肽α1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D4、CD4/CD8均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其实验组指标变化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6%,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韩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术前彩超对于甲状腺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12例,其中,66例(71侧)术前颈部触诊为阳性且经查体诊断为颈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对照组,46例(51侧)术前颈部触诊为阴性而经彩超检查为颈淋巴结转移者为观察组,回顾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并将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颈淋巴结转移,观察组46例(51侧)中45侧证实为颈淋巴结转移,术前彩超对于触诊误漏诊隐匿性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36.89%,诊断敏感性为88.24%;彩超所示淋巴结转移分区与病理分区基本一致。结论:术前彩超检查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并可准确定位转移淋巴结,提高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准确性。
作者:孙剑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选择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26例选择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0.77%。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减少出现并发症,减轻病痛,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陈承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评估护理在住院糖尿病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跌倒预防护理,研究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跌倒预防护理外,在患者入院时做跌倒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给予不同的跌倒干预护理。结果:研究组跌倒预防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5.83%,对照组仅有87.5%,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糖尿病老年患者采取跌倒风险评估,能大大提高常规预防跌倒护理的效果,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作者:许仕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舒适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体化的整体护理模式,是指通过护理干预措施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具体体现,我科自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为7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其患者恢复好,住院时间短,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桡骨干骺端骨折行掌侧Henry切口入路手术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44例桡骨干骺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患者的治疗采用掌侧Henry切口入路手术方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有无感染等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6~14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良好,没有固定松动、断裂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根据Dienst 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44例患者中26例属于优,12例属于良,可6例,治疗优良率为86.4%。结论:桡骨干骺端骨折行掌侧Hen-ry切口入路手术能够有效避免钢板对屈肌腱的机械摩擦,组织破坏小,功能恢复快,是目前治疗桡骨干骺端骨折比较合理手术方案。
作者: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观察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接收的6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并对小儿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6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均全部为病愈出院,达到治愈率为100%的治愈效果。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病症,因此,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手术所用时间,促使手术可以顺利的开展,对患者在术后的恢复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作者:马赟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使用CT灌注成像技术观察,研究此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入住我院的3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使用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灌注成像操作,并对所得参数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判断甲状腺肿瘤准确的检查情况。结果:3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有25例患者观察到不均匀现象有明显强化,这其中有5例患者较均匀强化,另有10例患者表现为合并钙化现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比较发现,BF与BV差异没有显著性,MIT和TT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多层螺旋CT灌注可以作为主要检查手段用于评价组织功能。
作者:杨新华;张静;宋银铃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肽素( Copepti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 syndromes,ACS)不同类型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125例,依照临床诊断标准将ACS患者分为2组,再根据Gensini积分分组进行比对。设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当天抽血检测NT-proBNP、Copeptin。结果:(1) ACS 患者两分组NT-proBNP、Copeptin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NT-proBNP、Copeptin在ACS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ACS患者的NT-proBNP Copept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轻重程度有关;NT-proBNP、Copeptin可作为临床上评价ACS患者病情危险程度实效性的指标。
作者:王红艳;张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针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对其完成急诊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44例。对所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患者采取洗胃以及纠正呼吸等相关的综合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配合实施护理干预,终获得的护理效果显著。临床治愈患者43例,临床治愈率达到了97.73%。对生存的43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终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结论:针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研究有效方法对其实施急诊护理,终获得的护理效果肯定,患者的临床疾病获得了快速康复,有效表现出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琳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