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裂修复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手术塑造一个接近正常外形和功能的唇形态,但往往修复后的上唇形态没有正常的上唇那样丰满生动.而双侧唇裂的修复更比单侧唇裂难度大.术后常常出现红唇凹陷及唇珠缺如等Ⅱ期遗留问题.我们自1989年至1999年在89例双侧唇裂修复手术中,利用前唇红唇粘膜瓣修复红唇中部及唇珠重建,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香;罗洪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技术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人也在递增.由于老年透析起步相对较晚,临床经验报道不多.通过对1996年11月至2000年4月在我院肾内科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1例65岁以上老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的临床分析,讨论老年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影响因素.
作者:黄霞;刘加林;赵京;程世平;袁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脊髓后索、侧索及大脑白质联合变性疾病.临床上以下肢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肢体远端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现将我科收治的15例报告如下.
作者:段广军;王学胜;杨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胸壁结核是中青年较常见的胸壁疾病,大多系来源于肺或胸膜结核的继发病.我科自1987年2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胸壁结核26例,均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世璋;甄运寰;张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从1985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13例,现对该病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如下.
作者:钟元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1989~1999年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先行60Co或Ir宫腔后装放射治疗2次,放射剂量每次800~1 000CGY,2~3周后行手术治疗.手术范围为子宫次广泛切除及盆腔腹膜外淋巴清扫术.术后根据临床手术分期,肿瘤的病理分类,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的范围,淋巴转移的情况,选择性行体外区域放射治疗.所有病例术后用大剂量己酸孕酮500mg肌肉注射,每周两次,连用3~6月,随访10年来,无一例转移和复发.现分析如下.
作者:戴伟英;朱明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94年4月至1999年6月,我们用MA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0例(50例次),报告如下.
作者:黄竹筠;何永胜;黄万胜;郭晓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1年2月门、急诊共接诊咽喉部尖锐异物283例,其中下咽部及喉部尖锐异物共146例,多数均能经间接喉镜取出,但也有部分病例经间接喉镜取出非常困难.用纤维喉镜电视监控下检查和钳取后,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洪晓林;孙仪亚;陈盈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儿童期的声带小结、息肉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疗效欠佳,且疗程迁延长达数月至数年,对患儿和家长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为此我们改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间,我科经纤维喉镜下手术摘除的儿童声带小结、息肉35例报导如下.
作者:郭洪源;李家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自2000年以来,我们使用CDH型吻合器对23例胃癌、3例贲门癌切除后进行食管胃吻合、食道空肠吻合、胃肠吻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代伟;王黔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哑铃型肿瘤约占椎型管内肿瘤的5.7%~14.2%,以神经鞘瘤居多,占90%,其次为脊膜瘤、骨软骨瘤等.该类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尤其是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常需行二期手术方能将其全切除.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0年11月采用L型切口一次切除椎管内哑铃型肿瘤6例,疗效满意,术后CT及MRI显示无肿瘤组织残留,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开俭;孙业忠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86~1999年间,我院收治三踝骨折脱位23例,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的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华;蔡善平;毛振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随着胆道手术的增多,胆瘘并发症时有发生,常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作者收集我院1995年3月至1999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胆瘘患者,就其发生原因和有关预防问题进行探讨,现报导如下.
作者:胡康;王学汉;聂梅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恶性肿瘤放疗后可继发白血病,现将我院1988~1998年遇见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刚;米宇俊;金长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有关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微循环异常的文献报道较多,但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变甲襞微循环和血脂异常变化及相互的关系报道较少.该病危险性较大,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我们观察了32例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变时甲襞微循环和血脂的改变及相互关系,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自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与寿命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为准确掌握贵阳市南明堂省直机关老年人患高血压现况,以便开展正确有效的防治.近2年来,笔者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过渡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从1999年3月以来,共再植断指46例66指,总成活率90.9%.术后随访,外形良好,血运正常,感觉及运动恢复满意,现报导如下.
作者:王枝红;陈杰;王德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漏斗胸是部分胸骨及相邻的肋骨凹陷引起的一种先天性胸骨畸形.使心脏受压、移位、心肺功能受损,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院于1995~1999年行小儿改良“V”型彻骨治疗漏斗胸矫正术,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收到满意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岳嘉;饶永霞;舒丽兰;韩云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在神经外科中并非罕见,其治疗效果良好,但仍有2.1%~3.45%的死亡率[1].我院自1988~19933年收治CSDH 68例,疗效满意.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及降低血肿复发率,现报告于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谌鸿斌;黄逢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大肠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且具有潜在性恶变的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旨在通过对1990年11月至1999年11月我科收治的5例大肠类癌(其中1例为腺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导如下.
作者:张汝一;鞠冬阳;陈有望;姬清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可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对我院新生儿科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住院新生儿高胆进行分析,以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的原因分布,从而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陈丽;王薇;胡颦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宫内节育器(ⅢD)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且可逆的避孕措施.但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进入绝经期后取出ⅢD成为棘手的问题,特别在绝经年限较长的带器者中更为突出.我们采用乙烯雌酚口服,改善绝经期妇女的阴道和宫颈萎缩情况,解决困难取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元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氟斑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性疾病,贵州为流行区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同一时期萌出的牙釉质上出现白垩色至褐色的斑块,严重者伴有釉质的实质缺损,严重影响美观.国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磨除酸蚀法,复合树脂贴面法,烤瓷牙修复法,但均需磨损不同程度的牙质.我们采用雪莹牙齿洁白露对23人290个牙进行夜间漂白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瑛;王永秀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89年6月至2000年6月,我科共手术治疗肺大疱43例,随访6月至8年未再复发,效果满意.
作者:吴锡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外伤性心脏损伤病情极其危重,死亡率高.我院近期在床旁开胸成功抢救2例心脏损伤并心脏骤停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建军;黄明辉;武建林;田景章;王弘略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小儿急性重型胰腺炎较少见,一旦发生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如诊断处理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我们从1992~1998年收治¨例,均经手术得到证实,除2例死亡外,9例治愈出院.
作者:陈天文;肖兰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高危妊娠之一,心脏病占死因顺位第二位.心脏病不影响受孕,但怀孕期内母亲严重心功能不良,使胎儿处于不良生长环境.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7月间收治的4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云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1999年11月至2001年5月,对163例输尿管结石行 192例次输尿管镜检及治疗,其中67例合并有输尿管息肉,发生率41.1%,报告如下.
作者:郭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1986~1999年收治体表神经鞘膜瘤29例,现结合临床对该病的诊治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洪昌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RU486与利凡诺合用终止中期妊娠,临床报道较少,传统的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有产程长,清宫率高的缺点.1998年10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对中期妊娠要求住院引产又无禁忌症的孕妇采用RU486与利凡诺合用终止妊娠,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蒋先琼;薛新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尖锐湿疣(CA)是我国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我科从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收治89例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巨大及多发的CA,采用三种略有不同的激光疗法,进行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燕;王晓惠;马琼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高血压脑溢血病人采用单纯抽吸,简易碎吸等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存在血肿清创不彻底,且极易引起再出血等问题.我科自2000年元月至今使用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21例高血压脑溢血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平;刘华庆;王玲;胡万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尖锐湿疣(CA)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型引起的性接触传染病.治疗方法很多,如激光、冷冻、微波、手术切除、免疫治疗等.但单种治疗方法常常不彻底,容易复发,我院采用0.5%鬼臼毒素酊(尤脱欣)联合奥平栓治疗复发病人33例,报告如下.
作者:梁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病理过程非常复杂,多年来不断探索新的治疗途径.“个体化”治疗方针取得一定的疗效,大大提高了此病的治愈率,但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基础研究发现,炎性介质和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轻型向急性重症胰腺炎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阻断炎性介质的作用和改善微循环,可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并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生长抑素在我院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旨在评估其治疗价值.
作者:倪平志;许进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显像对鉴别甲状腺冷(凉)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99mTcO4显像为冷(凉)结节的患者行99mTc-MIBI血流灌注显像及静态显像.结果MIBI显像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75%.结论99mTc-MIBI显像对鉴别甲状腺冷(凉)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性.
作者:曾曦;唐培兰;林凤筠;曾家顺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索人发取代其它缝线在眼部美容整形中的应用.方法观察人发与其它缝线在动物组织中的病理变化及临床上的应用,人发来自健康17~28岁女性,比较缝线为无损伤缝线、丝线、羊肠线.大白兔38只,将4种缝线分别缝合于大白兔背部两侧肌层,深约3mm,观察1周、4周、12周、24周组织中的病理变化.结果证实人发明显优于其它缝线.镜下所见,人发反应轻,然后依次为无损伤缝线、丝线、羊肠线.用于眼部美容整形手术共142例,以双重睑为例,1周的眼部肿胀反应相当于丝线一月的反应.结论人发物美价廉,来源广泛,创面保持清洁,不易污染,愈合没有蜈蚣足样瘢痕,建议应广泛用于眼部美容整形手术中.
作者:王健英;李建阳;屠云松;王鲜;夏园玲;曾宪筠;姜淑芬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拷贝数,以及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PCR定量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拷贝数,以及与转氨酶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体检者的HBV-DNA<104拷贝/ml,61例HBeAb和HBcAb阳性者中的31.3%的HBV-DNA>104拷贝/ml,48例HBcAb阳性者中28.9%的HBV-DNA>104拷贝/ml,83例乙肝标志物全阴者中5例HBV-DNA>104拷贝/ml,均与转氨酶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HbSAg和HBeAg被清除后的患者血清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HBV-DNA,此类病人体内有较高水平的病毒复制.
作者:邓君;传良敏;杜琼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在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1999年至2000年应用双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术74例的经验.结果本组74例应用双吻合器的手术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5.3%),吻合口狭窄2例(2.6%)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能帮助完成以往手法操作无法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作者:鞠冬阳;张汝一;姬清华;陈有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寻求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术.方法同时采用多个扩张器对邻近区域的皮肤进行扩张,当扩张皮肤面积大于扩张器基底面积与缺损区面积之和时,扩张结束.经一次手术完成修复治疗.结果共治疗11例,经随访0.5~3年,外观和功能较满意.结论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如缺损区边缘有适量的正常皮肤软组织,本方法能取得较传统手术方法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自力;郭晓波;赵桂香;朱文;王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血脂(TC、TG、HDL-C、LP(a))及载脂蛋白(APOAI、APOB100)与健康人之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酶法和免疫化学法对20例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和20例性别相同,年龄一致的健康人的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除了APOAI值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TC、TG、HDL-C、LP(a)、APOB100)与健康人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可能β-地中海贫血患者APOAI增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优势.
作者:吴晓黎;姚辉;谢渊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内镜表现和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十二指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内镜特点,并对活检标本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内镜下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病变.病理确诊慢性炎症50例(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结核),增生性息肉20例,腺瘤样息肉10例,腺癌12例,高分化乳头状腺癌2例,异位胰腺2例,壶腹癌1例,鳞癌1例.结论十二指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以慢性炎症为多见,其次为息肉样病变,恶性病变约占16%,.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作者:周稻菽;赵逵;宋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不同麻醉状态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病人麻醉中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选择佳麻醉方法,提高手术麻醉期的安全性.方法比较甲减患者在硬膜外阻滞和静-吸复合全麻+小剂量连续硬膜外阻滞(简称小剂量连硬),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BP、HR、EKG、SPO2和EtCO2的变化.结果连硬麻醉后BP、HR波动大,呈明显下降,BP低5.33/4.0KPa,HR41次/min;静-吸复合全庥+小剂量连硬麻醉病人术中HR、BP、EKG、SPO2和EtCO2均较为平稳,术毕清醒快;术前准备欠充分者,HR、BP波动大;未经替代疗法的病人麻醉中生命体征极不稳定,HR和BP骤升骤降.结论充分术前准备,静-吸复合全麻+小剂量连硬可能是甲减病人更为合适的麻醉方法.
作者:朱昭琼;余志豪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作用.方法采用平板双倍稀释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2种常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MIC90值分别为16mg/L,32mg/L,2mg/L,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抑菌率为82.5%~94.7%;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MIC50值为<0.03mg/L~0.25m/L,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抑菌率为92.9%~100%.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
作者:宋振民;石磊;李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108例脑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旨在加强对脑出血各种临床损害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脑出血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及其严重并发症与近期预后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急性期病死率24.07%,存活率68.52%,血肿破入脑室者病死率47.6%,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54.54%,出现应激性溃疡者病死率87.5%.结论脑出血预后主要取决于血肿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及有无严重并发症.出血量大、脑干小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时预后极差,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预后更差,基底节及脑叶、丘脑出血预后较好.
作者:罗友鲜;王学胜;曾君洋;段广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伴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服用二甲双胍加优降糖,对照组(n=30)单用优降糖,治疗半年.结果在血糖控制满意的情况下,试验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
作者:吴茂红;杨丽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DCVD)超声心动图与临床特点.方法采用HP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伴有心悸、气短或心律失常的3433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及l25例50~59岁老年前期患者进行心脏探查.结果DCVD检出率为52.48%,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0岁以后检出率显著增高,性别差异不显著.瓣膜损害以主动脉瓣轻度钙化及轻度关闭不全多见,可合并房室扩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DCVD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显著多于合并肺心痛者.老年前期组瓣膜损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老年组.结论DCVD老年前期即可发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高血压、冠心病关系密切,瓣膜损害及瓣膜功能失调多为轻度,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张磊;龚倩;李翔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的改变.方法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Ca、P、AKP、TRAP和尿DPD、Ca/Ca/Cr及BMD的测定.结果糖尿病组的BG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RAP和尿DPD、Ca/Cr及BMD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的BMD与DPD和BGP有很好的相关性(r=-0.521和r=0.402,P<0.001.结论糖尿病组的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
作者:谢海连;李元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分期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行全身骨显像.结果检出骨转移41例,统计显示不同临床分期转移率之间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结论说明随临床分期I到Ⅳ期骨转移率逐渐增加;且病灶转移以中轴骨为主(81.4%),四肢及颅骨转移则较少(18.6%).
作者:王明华;唐培兰;王光先;罗会林;赵春广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合适浓度.方法选择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男性患者60例.硬膜外术后止痛与观察于术后4小时进行,随机分6组,双盲法注入“止痛液”8~10ml,A、B、C、D、E及F组分别为:0.1%、0.15%、0.20%、0.25%、0.30%罗哌卡因及生理盐水.注药前及注药后30分钟记录VAS;阻滞区健侧运动神经反射变化;阻滞区的健侧指令运动变化.结果VAS评分:A、B、C、D及E组与F组比较均P<0.01;阻滞区运动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阻滞区指令运动减弱或消失.结论0.15%罗哌卡因是较合适的低位硬膜外止痛浓度.
作者:许为敏;郭继龙;樊小兵;李涵葳;刘新波;刁文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腹膜后途径,采用腹腔镜技术对2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行囊肿去顶术,并与9例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膜后途径手术的手术时间稍长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创伤小、效果好的有效方法.
作者:兰文纲;杨江根;吴志亮;叶其伟;黄东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是由气道和肺的上皮、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合和释放的一对相互拮抗的生物活性因子,与多种呼吸疾病及其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资料报道,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是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1].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形成低氧血症,导致肺动脉高压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血浆ET-1和NO在COPD引起肺动脉高压中有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因此,我们就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血中ET-1和NO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李小平;刘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输液过程中和输液完毕后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广义上统称为输液反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微粒(直径50μm以下的非代谢性颗粒)增加而导致输液反应是一个重要原因[1].本文对输液中微粒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作者:胡晓波;饶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一氧化氮(NO)是一种自由基性质的气体,也是机体细胞间,细胞内重要的信使分子、效应分子和免疫调节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作用,参与和调节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1,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人体内一种天然的抗氧化酶,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氧自由基损害等多种功能[3].我们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NO及SOD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它们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李相新;谭波;杨运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免疫组织化学是用标记的抗体对细胞或组织内相应的抗原进行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随着其检测方法的不断提高和试剂盒的出现,实验室的条件要求并不高,所需的设备只要是能开展常规病理工作的临床病理科室和教学科研单位均已备,使得免疫组化技术得以广泛开展.所以我们认为在慎重、合理、节约的原则下只要有条件的单位应该积极地开展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的逐渐普及,怎样才能保证其结果的可靠性,使之能真正成为病理诊断和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免疫组化标准化是免疫组化成功的关键.根据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免疫组化标准化介绍一些体会.
作者:刘华庆;欧阳旭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为了解我市计划免疫接种率与基层计划免疫服务情况,我市于1999年8月按卫生部的统一要求,组织进行了免疫接种率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纪联;李昭毅;张仁俊;梅永祥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淋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为探讨贵阳地区淋球菌(NG)与其它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情况,我们于1999年3月至2000年10月,对493例慢性淋病患者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念球菌(CD)检测,为慢性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和保障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熊兵;杨敏红;周恺;曹彬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关山村新店子村民组位于遵义县南白镇东郊,是县城至火车站的交通要道,距县城三公里,属城乡结合部.2000年8月至10月中旬共发现甲型副伤寒病人70例.该村民组有两个小队,第一小队63户253人,第二小队73户324人.本次流行总发病率为12.13%,疫情主要在第一小队发病69人,发病率为27.27%,发病户占该队总户的65.08%(饮用同一水源即井水,属自供水),第二小队发病1人,发病率为3.2%.本次以农民发病为主,次为学生.
作者:陶宏;李昭毅;朱琳;任中秋;曹安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性,61岁,林业退休工人,因阴道内包块突出3月余,于1999年10月6日人我科.患者四月前因发热、腹痛、纳差,在当地卫生院住院半月好转出院(诊断及治疗不详).不久在用力大便后突感阴道有肿物脱出,似鸡蛋大,伴腰骶及会阴坠胀,站立时尤甚,开始平卧休息后可还纳入阴道,以后肿物逐渐增大,休息不能还纳,行走困难,下身有灼痛及潮湿感.患病以来,常感夜间发热、汗多、睡眠及饮食差,大便时干时稀,小便色黄.经型G7P7,47岁绝经.查:T37 8℃、P82次/niin,R22次/min,BP16/10kPa,痛苦病容,神清合作,两颧稍许潮红,心肺(-)、肝脾(-),脐周有深压痛.
作者:韩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29天,因“腹痛、双下肢浮肿2月,加重伴腹胀、胸闷、气促7天”,于2000年10月8日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轻度黄染,右肺叩浊,呼吸音低,未闻音,心脏无特殊发现,腹膨隆,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未扪及,移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10.3×109/L、Hb133g/L、PLT161×109/L,尿常规:尿胆原(2+),RBC、WBC正常范围,肾功能正常,肝功能:ALT856u/L、AST639u/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均为(-),RF(-),抗ANA(-),抗ds-DNA(-),ENA多肽抗体谱(-),PPD(+),胸水,腹水为渗出液,抗酸染色(-),未见恶性细胞,流氏细胞学DNA倍体周期分析为正常二倍体细胞.经抗炎、利尿、抽胸腹水后胸腹水很快消退,症状缓解.
作者:桂坤;张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男性,19岁,因反复咳嗽、咯血4+月加重伴关节疼痛20天入院.4+月前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乏力、盗汗、发热(体温未测),就诊于水城县医院,诊断为“支扩”,予青霉素、利君沙治疗2周无好转,且出现右胸痛,摄胸片提示肺结核,遂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对症治疗1周,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出院后续服上述抗痨药,2周后上述症状复发并间断出现鼻衄,每次量约50ml.其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诊断为肺结核及副鼻窦炎,治疗同前.20天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伴有胸闷、气促,全身肌肉痛,四肢关节疼痛,非游走性伴晨僵,咯血每日约100ml而入我院.体查:T37.8℃,P90次/min,R20次/min,BP14.9/10.9kPa,急性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叩诊清音,右肺呼吸音较左肺略低,双肺无干湿性音,HR90次/nun、律齐、无杂音,腹阴性,双肾区轻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无红肿.
作者:王伟;王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儿男性,5岁半.因双眼斜视,右面瘫、声嘶3月于2001年3月8日入院.入院前无发热、畏寒、头昏、头痛、呕吐等.入院时神清,一般情况好,双瞳孔直径3mm,光反射灵敏,右第Ⅲ~Ⅶ颅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功能缺损,左侧上下肢共济失调,左侧锥体束征阳性.头部MRI示桥延交界区囊性占位.入院诊断:右侧桥延交界区囊性病变.于3月15日在全麻下手术,枕下正中入路,扩大第四脑室正中孔暴露桥脑及延髓,见右侧桥延交界处明显向后膨出,用5号腰刺针穿刺抽出约5ml淡黄色粘稠脓液后,局部塌陷明显.用庆大霉素10万U加入NS100ml冲洗手术野,彻底止血后关颅.
作者:李玉明;孙业忠;杨建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32岁.1984年8月突然出现双目失明,无肢体麻木无力,诊断球后视神经炎,予激素治疗1月后右眼视力恢复至0.3,左眼无光感,之后无恢复.1999年3月出现右眼视力下降,胸部束带感,并逐渐出现由双下肢至胸背部麻木感,双下肢无力.MRI示胸2节段脊髓内有一小片状长T2信号,胸6~8节段脊髓内可见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诊断视神经脊髓炎,予激素治疗后右眼视力恢复至0.3,双下肢麻木无力好转.10月再次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双下肢麻木无力,继续激素治疗得到改善.11月因胸闷咳嗽咳痰摄胸片提示双肺空洞型结核,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症状好转.2000年6月右眼视力下降、双下肢麻木无力再发,无大小便障碍.
作者:张大传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97~1999年,我们以超短波直流电将中药参麦注射液于肾俞穴导入体内,治疗肾小球疾病蛋白尿3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林建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溃肠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我们从1993年至今,用导肠液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用药,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导如下.
作者:谢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随着我国<献血法>的实施,全国各地的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血液中心都采用了采血车进行街头采血,一方面方便市民献血,另一方面为<献血法>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我中心也起用了两台采血车,一台在我市繁华和人口流动大的闹市街口,另一台在公园门口进行定点采血,从2000年元月1日至12月30日共有无偿献血人员6 039人次,采集血液1 205L,现将街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卫莉;冯燕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随着各种血细胞分离机的相继问世,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化疗并结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heral Blood Stem Transplantation简称PBSCT),已成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PBSCT受到低温保存技术及冷冻设备的限制,影响了其广泛应用.我中心与贵州省人民医院合作,首次对一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非冷冻保存回输,报告如下.
作者:邓振明;邓晓蓬;吴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8岁,大学生,因发热20余天,肠粘连术后7天,神志不清3天于2000年9月27日急诊入院.20余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为38~39℃,伴腹胀、腹痛、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7天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肠粘连)而行手术治疗.术后消化道症状有所减轻,但发热不退.3天前出现逐渐加深的意识障碍,伴尿失禁,当时查体颈强直.既往于5月前曾因发热、消瘦诊治于我院,诊断为:盆腔脓肿、急性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8.9℃,呼吸24次/min.血压16/11KPa,浅昏迷状,消瘦,呼吸尚平稳,心率120次/min,律齐,双肺听诊无异常,腹软,下腹见一已拆线切口,下段约2cm的切口未愈合,敷料有渗血,切口探查示裂口与腹腔不通,臀部皮肤可见压红,脑膜刺激征阴性.压眶有反应,双瞳正圆等大,直径约3mm,光敏,四肢肌张力可,强痛刺激时四肢有反应,活动度不大,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徐忠祥;于娜;吴岳洲;徐平;詹剑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