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艾拉莫得(T-614)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牛Ⅱ型胶原(CⅡ)和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的胶原乳剂免疫大鼠,建立CIA模型,CIA大鼠随机被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T-614高剂量组和T-614低剂量治疗组.其中药物干预组大鼠分别用甲氨蝶呤、高剂量T-614和低剂量T-614连续干预3w.关节炎指数(AI)评分评价大鼠关节炎发病程度,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CⅡ-IgG抗体及其两种亚型IgG1、IgG2a的抗体滴度,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药物干预3 w后,与模型组相比,T-614高剂量组的AI评分、病理学评分、IgG及其亚型IgG1、IgG2a的抗体滴度和3种细胞因子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 T-614能够积极改善CIA大鼠关节炎的症状,并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和IgG抗体的表达而发挥抑制关节炎症病程发展的作用.
作者:邹惠美;成沛玉;王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及石菖蒲有效成分β-细辛醚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结合孤笼饲养建立稳定、可行的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大鼠海马NSE表达量,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NSE水平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给予28 d的CUMS大鼠的自主活动得分减少,海马区神经元NSE表达量减少(P<0.05),但血清中NSE水平无显著差异;给予阳性药氟西汀(10mg·kg-1 ·d-1)及β-细辛醚(25 mg· kg-1·d-1)均能显著提高CUMS大鼠的自主活动得分,海马CA3区神经元NSE表达量增多(P<0.05),但对血清中NSE水平无影响.结论 β-细辛醚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神经元活性,减少神经元损伤,从而实现对CUMS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得水;兴桂华;卢长方;高志影;张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重要脏器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n=20).改良Wiggers法制备大鼠出血性休克模型,休克持续90 min.治疗组在复苏前给予106个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磷酸盐缓冲液(PBS)悬液1 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PBS溶液.分别于复苏后6、12、24、48、72 h取血清,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3、IL-6和IL-10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肝、肺、肾病理损伤.结果 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在复苏后12 ~72 h内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血清IL-1β3在复苏后6~12h内较模型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组IL-10水平在复苏后6~48 h内均较模型组有显著升高(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轻肺、肝、肾、心等器官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调节失血性休克早期重要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机体促炎-抗炎系统平衡.
作者:李淑娟;张天首;王子薇;张学军;李艳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T肽对树突细胞(DC)的协同作用及其对肾癌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1)将人DC的培养皿分为3组:A组人DC的培养皿加入生理盐水100μl,B组人DC的培养皿加入T肽50μg/100μl,C组人DC的培养皿加入脂多糖(LPS)50 μg/100 μ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成熟度,并观察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2)将人DC的培养皿分为两组:D组人DC的培养皿加入生理盐水100μl,F组人DC的培养皿加入T肽50 μg/100μl;观察人DC分泌IL-12b的情况.(3)将人肾癌细胞的培养皿分为2组:E组人肾癌细胞的培养皿加人生理盐水100μl,F组人肾癌细胞加入人DC悬液100μl;D组人肾癌细胞加入T肽50μg/100μl和人DC悬液100μl;观察T肽协同DC对肾癌细胞的凋亡率,并且检测趋化因子CCL2、CCL5、CCL20、CCL22和CCL27的表达.结果 T肽促进DC的成熟,促进其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上调;T肽可促进DC分泌IL-12b;T肽联合DC组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强,差异有统计学意意义(P<0.05);DC组和T肽联合DC组对肾癌细胞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明显,而且T肽联合DC组对肾癌细胞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明显(P<0.05).结论 T肽对DC具有协同作用,且可增强DC的抗肿瘤效应和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杨旭初;王怀璋;张新峰;刘怀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清肠栓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oll样受体(TLR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清肠栓组,每组20只,然后对大鼠进行模型建造,造模时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其余组均给予5%的葡聚糖硫酸钠.模型建立后清肠栓组给予清肠栓灌肠,比较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指数以及TLR1、TLR2、TLR3以及TLR4表达.结果 模型组DA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清肠栓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清肠栓组结肠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LR2和TLR4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清肠栓组TLR2和TLR4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TLR1和TLR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肠栓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大鼠TLR2和TLR4表达水平.
作者:高春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LR)4抑制剂Tak-242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指标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向60只SD大鼠子宫注射苯酚胶浆的方法制备慢性盆腔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模型组、Tak-242低剂量组、Tak-242中剂量组和Tak-242高剂量组;Tak-242低、中、高剂量组则在造模后第8天开始腹腔注射0.1、0.3和1 mg/kg Tak-242,隔日1次,连续4w;模型组则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另选取15只同周龄SD大鼠作正常对照(对照组).待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β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和免疫细胞功能(T细胞百分率、淋转率和脾细胞NK活性),取出子宫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TNF-α、IL-6、IL-1β、hs-CRP及子宫病理评分均升高,IgG、IgA、T细胞百分率、淋转率及NK细胞活性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k-242腹腔注射治疗后可改善上述指标,Tak-242中、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模型组(P<0.05),且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低、中剂量组(P<0.05).结论 Tak-242可抑制慢性盆腔炎大鼠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及子宫病理改变,抑制TLR4通路可能成为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王春梅;康燕;靳紫薇;魏顺英;黄华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天麻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环磷酰胺制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实验设盐酸左旋咪唑对照组、模型组、天麻多糖高剂量组、天麻多糖中剂量组、天麻多糖低剂量组.造模后给予天麻多糖治疗10 d.实验结束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血清IgA、IgG和IgM及溶血素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天麻多糖中、高剂量组显著升高血清IgA、IgG及血清溶血素水平(P<0.01),多糖高剂量组升高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多糖中剂量组明显升高血清IgM水平(P<0.05).结论 天麻多糖可以缓解环磷酰胺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晓冰;展俊平;张月腾;谢忠礼;朱艳琴;陈玉龙;程凯;王君明;李瑞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过表达抑癌基因PDCD4的腺病毒对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株(786-O)的影响及肾脏注射后对肾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体外构建过表达抑癌基因PDCD4的腺病毒;培养786-O细胞株,转染腺病毒体外干预,观察细胞的死亡情况;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两组均在前肢腋部皮下注射786-O细胞株构建肾癌模型,造模14 d后,对照组瘤中注射0.1 ml D-Hanks,移植组则注射含l×1011 vp/mL的表达抑癌基因PDCD4的腺病毒的D-Hanks 0.1 ml.结果 体外观察转染病毒后,786-O细胞的生长活力下降,死亡率升高;体内注射病毒后,可以观察到肾脏中抑癌基因PDCD4的上调和BTG1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 过表达抑癌基因PDCD4的腺病毒注射治疗肾癌具有可行性.
作者:徐挺;胡俊彪;戴国平;吴慧玲;杜小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鼠染铝后神经行为的改变以及海马区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s)对铝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经侧脑室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75% Al3+和1.5% Al3+溶液3μl,连续5d,而后处死分离双侧海马,用免疫组化PAP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mGluR1、mGluR3、mGluR7的表达.结果 镜下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海马区棕黄色阳性细胞增多;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和Western印迹检测均可说明染铝组中mGluR3和mGluR7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mGluR1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铝可致大鼠神经行为发生改变,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且与mGluR3和mGluR7的表达升高有关.
作者:魏建宏;牛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索拉非尼对人肝癌细胞株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人参皂甙Rg3和索拉非尼两种单药、两药联合方式作用于人肝癌细胞,观察其对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结果 作用1h,索拉非尼组黏附抑制率显著高于人参皂苷Rg3组(P<0.05或<0.01),联合组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和人参皂苷Rg3组(P<0.01);作用2h,人参皂苷Rg3组抑制率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P<0.01),并且高于人参皂苷Rg3组作用1 h(P<0.01);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的黏附抑制率具有协同作用(Q=2.63>1.15).索拉非尼单药及索拉非尼联合人参皂苷Rg3对肝癌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均显著高于人参皂苷Rg3单药作用(P<0.01),并且两药联合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索拉非尼单药组(P<0.01);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的迁移抑制作用具有协同作用(Q=1.46>1.15).索拉非尼组和联合组侵袭抑制率均显著高于人参皂苷Rg3组(P<0.01),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具有拮抗作用(Q=0.71<0.8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Rg3组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索拉非尼组和联合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CD44V6及MMP-9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与人参皂苷Rg3组比较,联合组VEGF-C及CD44V6水平显著下降;与索拉非尼组比较,联合组VEGF-C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3、索拉非尼单药及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株的黏附、迁移、侵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胞的黏附和迁移抑制作用两者均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陆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白介素(IL)-17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以及MMP-9在小鼠过负荷心衰形成中的影响.方法 选用C57BL/6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IL-17A基因敲除小鼠(IL17A-/-)为实验组,经胸骨上窝利用部分夹闭主动脉弓心衰模型,测量心脏体重比(HW/BW)、心脏超声指标、MMP-2以及MMP-9 mRNA表达.结果 C57 BL/6野生型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手术组(WT-AC组)10 w发生心衰,与C57BL/6野生型小鼠假手术组(WT-Sham组)比较,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明显增大(P<0.01)、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和射血分数(EF)明显变小(P<0.01);rIL-17A无变化(P>0.05),仅LVPWD变小(P<0.01);LVPWD和EF变小(P<0.01);WT-AC组HW/BW较WT-Sham组增大(P<0.01);IL-17A-/-主动脉弓缩窄手术组(IL-17A-/-AC组)与WT-Sham组比较增加(P<0.01);和IL-17A-/-假手术组(IL-17A-/-Sham组)比较亦增加(P<0.05);WT-AC组的MMP-2和MMP-9 mRNA表达较WT-Sham组增强(P<0.01);rIL-17A腹腔给予WT-Sham组比较其表达也增强(P<0.01);IL-17A-/-AC组与WT-Sham组比较,其mRNA表达增强(P<0.01);与WT-AC组比较,其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本研究提示IL-17A基因敲除后心衰过程减缓,MMP-2和MMP-9 mRNA表达增强提示IL-17A直接以及通过MMP-2和MMP-9表达参与过负荷心衰过程,IL-17A以及MMP-2和MMP-9通路是减轻、减缓心衰形成、发展的干预靶点之一.
作者:安君;李永财;刘旭光;安康;高健;吕君其;李雄;杨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黄精多糖(PSP)联合低剂量顺铂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72只小鼠右腋皮下注射H22肝癌细胞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PSP小剂量组(10 g/kg)、PSP大剂量组(30g/kg)、顺铂组(2.5 mg/kg)、PSP小剂量+顺铂组、PSP大剂量+顺铂组;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通过称重移植瘤的质量,计算抑瘤率;通过称重肝脏的质量,计算肝脏系数;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观察肝脏组织学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及PSP+顺铂组均显著降低移植瘤重(P<0.05或P<0.01),且随着PSP剂量增大及与顺铂合用抑瘤率逐渐提高;与对照组比较,顺铂干预后肝脏质量及肝组织匀浆中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顺铂组比较,PSP联合顺铂干预后肝脏质量及肝组织匀浆中SOD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且MDA含量降低(P<0.01).结论 黄精多糖与顺铂联合使用可明显抑制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并能减轻顺铂引发的肝脏氧化损伤.
作者:李超彦;周媛媛;王福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别来源于单一小麦、玉米和多种谷物与豆组合的膳食纤维对Caco-2细胞胆固醇转运的影响.方法 对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形成单层模型后,培养液中加入胆固醇胶囊和不同浓度的膳食纤维;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液中的胆固醇含量.结果 在100 μg/ml的膳食纤维干预浓度下,3种膳食纤维均显著减少了高胆固醇状态下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胆固醇转运(P<0.05);至实验结束时,多种谷物与豆组合膳食纤维对胆固醇转运的抑制作用要好于单一小麦膳食纤维和玉米膳食纤维(P<0.05).结论 三种膳食纤维,尤其是多种谷物与豆组合膳食纤维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胆固醇转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章海风;姜明霞;程音;叶变良;翟成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组织中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1与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81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AP组和甘氨酸组,每组27只.对照组常规开腹后仅移动肠管,SAP组常规开腹后进行胰管穿刺并注入5%牛磺胆酸钠溶液建立SAP大鼠模型,甘氨酸组在建立SAP大鼠模型前3、6h分别从尾部静脉注入甘氨酸.在建模成功后的第6、12、24h从三组大鼠中随机选择9只进行剖腹获取完整肺部组织以测定TREM-1 mRNA和HMGB-1水平.结果 SAP组TREM-1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上升,且6、12、24h的TREM-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甘氨酸组(P<0.05),12 h和24 h的HMGB-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甘氨酸组(P<0.05);而甘氨酸组6、12、24 h的TREM-1 mRNA和HMGB-1的表达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氨酸对SAP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肺组织中TREM-1 mRNA和HMGB-1的表达.
作者:朱勇;崔建娇;张明智;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索拉非尼(多吉美)是目前治疗肝癌常用的靶向药物,是多种激酶抑制剂,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首先可以抑制原癌基因(RAS)/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其次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血小板衍生因子受体(PDGR)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1].临床研究显示,索拉非尼可显著延长晚期肾癌及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2,3].
作者:魏征;蔡小平;张俊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糖尿病(DM)肾病(DN)患者多存在心脑血管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Ⅳ及V期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目前尚缺乏有效预测DN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指标.一旦DN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多出现致残、致死[1].目前研究已经证实DN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与患者动脉钙化,终形成狭窄有关.研究发现,在血管钙化过程中由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的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参与了血管钙化[2~6].因此,早期检测血清COMP浓度可能对预测DN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OMP水平与DN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作者:刘聪辉;金秀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结构的粘连无菌性炎症[1].本研究采用自拟外洗方结合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该病,并与口服塞来昔布治疗相比较.
作者:张董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学历教育的发展状况.1949年以后出生的老年人在2009年开始步入老年.关于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有学者[1,2]使用不同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口的教育水平现状及变动情况.
作者:张航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进展较为迅速,属于侵袭性的恶性淋巴瘤,发病年龄偏大,多见于50 ~ 60岁的患者,对化疗较为敏感,传统治疗采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CHOP)方案进行化疗,患者病情容易复发,并且易产生耐药性,长期存活率不高.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应用于DLBCL的治疗,改善了DLBCL的疗效及预后.本研究对比利妥昔单抗联合CTOP (R-CTOP)方案化疗与单用CTO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DLBCL的治疗情况.
作者:田祖国;李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患者超过8.2%[3].长期以来,药物治疗一直是COPD治疗的主要措施,目的是对症治疗、改善症状,但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传统运动疗法是一种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重视局部和全身功能调整,使呼吸肌和四肢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康复锻炼方法[4].
作者:王龙兵;吴卫兵;刘晓丹;王振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妇女在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生成及分泌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减弱,导致成骨细胞生成减少,骨骼不能对适度负荷产生足够的适应性骨重建,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雌激素可以通过直接调节、旁分泌和细胞凋亡等机制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而发挥作用,促进成骨细胞及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影响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1].对于预防及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保持体内雌激素水平尤为重要[2].
作者:林思文;王丽丽;施剑明;殷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基于经络腧穴特异性中医理论基础,针刺腧穴治疗疾病已成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认可[1,2].但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待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以无创、绿色且能显示分子水平功能信息等优点,成为针刺腧穴研究的重要手段.狭义上脑fMRI是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原理,可实时获取并观察与针刺相关的脑激活区,其定位准确,为研究针刺腧穴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手段.目前为止,在生理状态下国内外学者运用fMRI技术对针刺腧穴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在病理状态下,针刺腧穴脑活动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系统分析及总结,以临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相关穴位激活或抑制的脑区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李晓陵;张帆;王丰;张贺;李崖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发展成为冠心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PCI尚存在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难题[1].药物洗脱支架(DES)可以减少ISR的发生,但不能完全解决.据统计,每年在美国DES发生ISR的患者仍有近20万[2].目前,ISR的发生机制及处理策略尚无统一意见,本文就此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述.
作者:张冠龙;王继群;辛若丹;管考华;赵学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截至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到人口总数的13.26%[1,2].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失能问题[3]及人口结构变化[1]造成的空巢家庭使得社会养老负担更加沉重.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机构养老以其专业化服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动力下,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4,5].但由于我国养老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长期发展中仍存在着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服务流程不规范等诸多问题[3,6,7],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将对老年人生活起到直接影响.相比而言,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无论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立法或标准、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发展建设都较为健全,因此,本文旨在对国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回顾和综述.
作者:郭红艳;王黎;彭嘉琳;谢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1 487名黔南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城市老年人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其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显著相关.他们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的得分差异显著(P<0.01),农村留守老人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项因子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其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项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其自责、幻想和合理化与抑郁、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及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性别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庹安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老年人经常利用的公共场所及老年人反映公共场所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调查老年人219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 老年人利用较多的公共场所为公园、广场、药店、超市和银行;公共场所自身条件、老年人身心需要是其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老年人反映公共场所存在的问题有卫生间数量甚少、寻找困难,避雨场所少,公共座椅数量少、位置设置不合理,道路质量差,夜晚照明不充分.结论 老年人利用的公共场所与其生活和活动密切相关;公共场所中设施对老年人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重视老年人利用的公共场所及改善场所中设施对增加老年人外出活动、促进积极老龄化至关重要.
作者:孙翠翠;张瑞丽;李慧娟;魏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养老院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临终关怀研究提供调查依据.方法 对养老院的89名护理人员进行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来源种类单一,多通过专门培训获取;能够接受对患者的死亡教育;对养老院目前条件表示尚可,但希望有更专业的资源融入.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人员大部分学历不高,接受专科培训及教育较少,构建医院-养老院临终关怀合作互助模式可将来发展的重点.
作者:陈晰媛;袁丹;石岩;孙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来评价浙江省农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自拟的睡眠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睡眠良好、一般、较差分别占总人数的17.68%,27.70%,54.62%,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偏食(单食肉或食素等)、吸烟、情绪低落、失眠、服用药物等,其中不良情绪对睡眠影响大.睡前保持平静心态、早睡早起、午睡习惯、经常参加文体锻炼及良好的饮食习惯等都对睡眠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浙江省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者比例较高,需改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开展睡眠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睡眠质量.
作者:叶猛飞;丁春丽;俞瑶瑶;钱吴丹;冯文建;张挺;张恒;熊中奎;邢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在校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及同理心现况,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对老年人态度量表、一般同理心量表对185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得分(162.72±17.16)分,同理心得分(58.49±8.07)分,对老年人态度与同理心呈正相关(P<0.05);从事老年护理意愿及同理心中的个体忧伤、同情关怀、想象力成为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提高同理心水平可改善护生对老年人态度,为各护理院校改进老年护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多元化护理角色的专业老年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田刻平;安如俊;黄辉;易琦峰;康丽阳;陈瑞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老年人对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唐山市5区95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县122家乡镇卫生院,采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评估参考标准》中的评估内容和项目及自行设计并经信效度检验的《老年人对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基层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开展的服务项目,城乡之间在老年便利就诊服务等6项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居民接受过诊疗、保健、预防、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及其他基层卫生服务的综合利用率为45.9%;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城乡、年龄、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养老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慢病罹患情况、生活自理状况(P<0.05).结论 空巢高龄老人服务、临终老人服务、痴呆老人服务开展情况较差,尤其农村更差.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影响因素复杂,应加强对可干预因素的管理,促进老年人对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目的和效果.
作者:成杰;张敏;李淑杏;陈长香;邵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编制一个用于筛查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简易问卷,检验问卷的难度、区分度以及信效度.方法 在老年人痴呆问卷基础上编制一个以记忆障碍为核心,同时包含时空定向、做事效能、精神病理等4个功能领域的简易老年人认知筛查问卷(BECSI),共13个条目.在500名社区样本中检验该问卷的难度、区分度,150名重测样本和75名效度样本中检验问卷的重测信度、实证效度.结果 问卷各条目的难度0.043 ~0.390,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区分度)0.320~0.831;条目鉴别指数0.083 ~0.530,不同等级平均应答率依次为43.8%、41.4%、13.3%、1.5%.问卷总分的重测相关和α系数分别为0.998和0.908,分半信度为0.918.BECSI总分与年龄和教育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9和-0.371,与MMSE、CCAS和DSI-E的相关分别为0.885、0.920和0.941.组间比较问卷总分和领域分存在显著差异(NC<MCI<AD).ROC分析显示,问卷总分对筛查MCI或AD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新编老年人快速认知筛查问卷条目的难度分布合理、区分度和信效度较理想,是一个可靠有效的简易认知损害筛查工具.
作者:吴越;徐文炜;程灶火;吴斌;汤莉;周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系统评价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三大中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对照研究,运用RveMan 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5篇,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得出,家庭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4),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于机构养老,而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所差异.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验证.
作者:罗盛;张锦;李伟;郭继志;庄立辉;王雪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唐山市497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中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状况调查表及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24例调查对象中,男性、文化程度高、独居、月收入多、身体健康状况差、原工作单位为政府机关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较高(P<0.05);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需求者占89.4%,其中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占81.8%,对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占44.3%.对文化教育服务及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分别占39.8%、34.8%.结论 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较高,特别对于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迫切.
作者:李焕;张小曼;吴晓璐;王素冬;纪桂英;邢凤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杭州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老年保障政策重点.方法 根据2011年杭州市数据,选择其中318个老年样本构建生活满意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老年人的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客观指标(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就医困难程度、家庭收入评级)、主观指标(家庭生活满意度、健康情况满意度、个人自我认知和心态)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老年保障政策的重点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家庭相对收入,适当提高养老金水平,建立动态调整的生活补贴机制;加快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于老年人的情感关怀,引导他们进行社会参与.
作者:朱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乡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康养老的现状及对构建老年人体育健康养老一体化模式的影响因素.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乡市的688名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状况展开调查.结果 新乡市多数家庭和社区重视老年人体育健身,但在实施时还是受健康理念、安全性等因素影响,缺乏体育互补性策略.结论 构建老年人体育健康养老一体化模式,使老年人达到健康养老.
作者:马宏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武陵山片区老年下肢慢性溃疡(CLU)患者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护理需求.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湖南湘西、重庆秀山、湖北恩施、贵州铜仁4个地区中选择CLU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社区医疗机构均可处理开放性伤口,均未开展专科门诊;有28.0%的老年患者从未到社区医院就诊,老年患者希望从社区医疗机构得到的前3位服务项目依次是:日常生活指导、伤口换药的技巧、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他们对社区医院的前3位建议依次是:提高医疗水平和条件、改善服务质量和态度、代买伤口护理产品.结论 老年CLU患者从社区医院获得的帮助是相对有限的,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护理,为老年人群提供便捷、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
作者:陈正英;李金秀;陈诗韵;吴冬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宜昌市中老年胃癌和食管癌患者就医及时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湖北省2013年报道肿瘤发病率为262/10万,估计样本量为1 353例,按照农村和城市1:1抽样,经济状况好、较好以及差1:1:1抽样,共抽取1 355例癌症患者,其中胃癌366例,占27.01%、食管癌989例,占72.99%,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资料,EpiDate3.1建立数据库录人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 355例患者首次出现症状到就医时间平均为(9.23士1.26)w,就医及时率为39.19%,患者首次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平均为(5.73±2.32)w,确诊及时率为77.79%.及时就诊率与医疗机构距离、体检频率、身体不适是否及时就医、癌症早期治疗认知有关(P<0.05),与是否具有医疗保险无关(P>0.05).医疗机构距离(OR=1.408)、身体不适及时就医(OR=3.403)、癌症早期治疗认知(OR=1.132)是影响患者就医及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宜昌市中老年胃癌和食管癌就医及时性中等偏下,并且医疗机构距离、身体不适及时就医、癌症早期治疗认知是影响患者就医及时性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邓飞;黄薇隗;李拥军;张雪琴;何凌;毛丰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养老中心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医疗服务需求.方法 研究沈阳市养老中心360位在住老人,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养老中心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就诊及体检情况和疾病特点进行调查,采用率或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该中心人住女性老人185人(51.4%),男性老人175人(48.6%).23.6%的老人健康自评很好,该中心老人以患慢性病为主,其中患心脑血管病的人多.结论 通过构建新的服务模式,整合并延伸优质医疗资源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保障,既满足了老人的医疗需求,也为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提供了帮助.
作者:裴冬梅;张成普;高兴;郭启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福建省泉州市某医院老年人骨密度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某医院就诊的800例老年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腰椎、左侧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的骨密度,记录入选老年人群的身高、体质量及年龄,计算体质量指数并根据测定的骨密度统计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不同部位骨密度在两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86 ~90岁、91 ~95岁年龄段左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L1、L3、L4及L1-4的骨密度与60 ~ 65岁年龄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86 ~90岁、91 ~95岁年龄段左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L2、L3、L4及L1 ~4的骨密度与60-65岁年龄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6 ~70岁、71~75岁、76~ 80岁、81~85岁、86 ~90岁,男性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年龄与大粗隆、左股骨颈及Ward's三角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与大粗隆、左股骨颈、腰椎L1-L4、Ward's三角骨密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福建省泉州市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率会逐渐升高,其中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作者:杨澍;邹丽芬;邱月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0P)性骨折老年女性实施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93名,干预组47人,对照组46人.干预组给予群体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家庭访视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组老年女性预防OP性骨折的行为得分无论在行为项目总分上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基线水平,且在行为项目总分和分项目饮食行为得分上的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预防OP性骨折的行为得分无论在行为项目总分上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均较基线水平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行为项目总分和分项目饮食行为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群体性健康教育、家庭访视个别指导等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女性的健康责任感,矫正导致OP的风险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王玉环;刘素香;刘凡;何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住院状况及直接经济负担趋势.方法 采集甘肃省某职工医院2001 ~ 2010年COPD住院病人病历,进行疾病分布及负担趋势分析.结果 老年人COPD住院患者共687 人(53.42%),男性占77.87%,为女性的3.52倍,再入院391人次(56.91%).住院天数、次均及日均费用中位数分别为14 d、2 429.52元和180.94元,随住院次数的增加分别以2.50%、9.87%和10.01%的速度递增;再人院患者以上指标分别为14 d、2 646.63元和186.76元,日均费用随年份以3.19%的速度递增.结论 老年COPD住院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为3.52,重复住院是导致沉重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辉;白亚娜;李密;丁皎;丁娜;李军;王梓江;陈日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记忆力损害程度及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对脑梗死和脑出血10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进行检测,同时在相同年龄群体中随机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试验组5项分测验和记忆商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试验组中脑出血组除图像测验高于脑梗死组外,其余分测验及MQ均低于脑梗死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危险因素依次为长谷川量表低分、重大生活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萎缩、性别、冠心病、铝接触史及低文化程度等.结论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记忆功能较正常老年人明显减退,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记忆障碍因素较多.
作者:吴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压与骨质疏松(0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128例(T2DM组),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所有患者的骨密度,按其T值再分为OP组(60例)和非OP组(68例),另选56例无糖代谢异常的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应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糖、血脂及血压相关生化指标,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分析OP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均P<0.05),OP组的年龄、TC、LDL-C及收缩压比非OP组高,而体质量指数(BMI)、双股骨骨密度及腰椎1~4骨密度较非OP组低(均P<0.05);对照组年龄与双股骨及腰椎1~4骨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T2DM组双股骨骨密度、腰椎1~4骨密度分别和年龄、TC、LDL-C及收缩压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TC、LDL-C、收缩压是O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密度改变及OP的发生与年龄、TC、LDL-C、收缩压密切相关,临床应密切关注以上指标防止患者发生OP.
作者:马剑侠;薛鹏;王燕;鲍晓雪;王娜;李玉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前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7.8 mmol/L,n=49),血糖偏高组(7.8 ~ 11.1 mmol/L,n=42),高血糖组(血糖>11.1 mmol/L,n=27).采用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71)和预后不良组(n=47).分析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比较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结果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rt-PA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伴有糖尿病、溶栓后2h及24 h收缩压.(2)血糖偏高组和高血糖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05).结论 溶栓前血糖≥7.8 mmol/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较差,血糖水平是影响静脉rt-PA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贾秀凤;范金环;杨景艳;洪震;王敏;吴金红;张俊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非瓣膜性心房纤维颤动(A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HADS2评分法纳入122例评分≥2的AF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对照组).结果 利伐沙班组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风险比(OR)为3.28,95%置信区间(CI,-9.7,16.2),P=0.78.另外,利伐沙班组的总出血事件数值显著低于华法林组,OR16.39,95% CI(1.4,31.4),P=0.03.结论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在CHADS2≥2的患者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似.一般而言CHADS评分≥2的患者如果被新诊断有AF,根据病患可能罹患血栓症的可能性,给予抗凝血药物,可以优先选择利伐沙班.
作者:钟武;王亮;陈红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暗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常规药物治疗,并且联合积极心理暗示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指数、HAMD评分、HAMA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l).结论 积极心理暗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彭夏培;李晶;张媚;朱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PCI手术治疗前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治疗,两组患者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 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的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和一氧化氮(N0)降低,血清内皮素(ET-1)和hs-CRP水平升高;术后1、6个月FMD和NO水平升高,ET-1和hs-CRP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6个月FMD和NO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ET-1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和出现心血管事件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缓解血管炎症反应,预后较好.
作者:周江荣;王爱玲;杨林飞;孙桂兰;张科芝;高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ce Library、CBM、PubMed、EMBASE及中文期刊数据库,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8日开始检索,同时辅以其他检索.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对文献内容进行评估,后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个RCT符合文献标准,患者总例数为2173例.统计学果显示: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用药比二甲双胍单独用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具有优势,但仍需要基础研究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锦华;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绝经前后妇女205例,按是否绝经分为2组,绝经前组100例,年龄30 ~49岁;绝经组105例,年龄50 ~65岁.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骨形成与骨吸收指标,同时测定心功能.结果 与绝经前组比较,绝经组骨代谢生化指标显著增高(P<0.05),射血分数(EF)显著降低(P<0.05),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和二尖瓣E蜂速度(MVVE)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测定骨代谢指标有助于评估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评估心功能则有助于预测将来发生骨折的危险程度.
作者:秦石;王伟;宋乐;王琳;刘义;李义光;吴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7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患者进行Gensini评分评价,0~20分为Ⅰ组,21 ~44分为Ⅱ组,45~80分为Ⅲ组,>80分为Ⅳ组.将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以及冠心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并分析Gensini评分与RDW是否有相关性.结果 RDW在冠心病Ⅰ、Ⅱ、Ⅲ、Ⅳ组分别为(13.27±0.51)%,(15.64±0.83)%,(17.89±0.97)%,(19.02±1.06)%,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RDW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冠心病的因素包括:RDW、年龄、收缩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结论 RDW与老年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因素之一.
作者:赵凯;李永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根据84例急性脑桥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基底动脉是否弯曲,分为弯曲组(43例)和未弯曲组(41例).选取40例同期住院的基底动脉弯曲但无脑桥缺血性脑卒中的眩晕或头晕患者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等,测量基底动脉理论长度(BAL)、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双侧椎动脉直径.结果 ①弯曲组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椎动脉优势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弯曲组、对照组,其BAL、BL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②吸烟(x2=10.091,P=0.001)、糖尿病(x2=8.174,P=0.004)、高血压(x2 =7.641,P=0.006)、高胆固醇血症(x2=5.852,P=0.01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x2=5.208,P=0.022)、BL分级(3级x2 =4.817,P=0.028)是基底动脉弯曲患者发生脑桥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③BL 3级合并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高于BL 1、2级,BL 3级患者的右椎动脉直径短于BL 1级(P<0.05).④BL与椎动脉直径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 基底动脉弯曲能够增加老年患者脑桥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BL 3级是脑桥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作者:向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出血(SAH)后他汀类药物在减少血管痉挛、延迟性脑缺血及再出血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Web of science,Ovid,Pubmed,中国知网,全面检索关于SAH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为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2篇文章836例患者入选.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在他汀组有明显的降低,特别是在高剂量他汀组[OR=0.63;95%CI(0.41,0.96)].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率[OR=0.97;95%CI(0.71,1.13)],再出血发生率[OR=1.56;95%CI(0.70,3.47)]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剂量他汀类药治疗SAH可显著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尚未发现他汀药有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建议SAH患者常规使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
作者:卢璐;娄季宇;曾志磊;白宏英;李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53例,根据AHI值分为实验组(OSAHS组,79例)和对照组(非OSAHS组,74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24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AHI值以及冠心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计算出AASI值,比较两组AASI值的差别,分析AASI值与AHI值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AASI值高于对照组(0.599±0.118 vs 0.381±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ASI值与AHI值呈正相关(r=0.617,P<0.01),对照组AASI值与AHI值无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严重且与OSAH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夏皓;黄兆辉;刘东凤;刘昌松;苏双;冯骞;吴赛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8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和7d后的BNP、肌钙蛋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单支病变患者(均P<0.05);多支病变患者的空腹血糖、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双支病变患者(均P<0.05);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术前的BNP、肌钙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且多支病变患者术前的BNP、肌钙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双支病变患者(均P<0.05);单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多支病变患者术后的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结论 BNP的水平反映了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状态,降低患者BNP的水平.
作者:姚长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广西巴马长寿人群对氧磷酶-1 (PON1)基因rs662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调查巴马长寿老人151例、无长寿家族史健康成年人198例(对照1组)及南丹无长寿家族史的健康成年人176例(对照2组),分析其PON1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比较各基因型人群血脂水平.结果 长寿组与对照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长寿组与对照两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8%和23.0%;长寿组AG基因型的HDL水平高于GG的HDL水平,GG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HDL水平高于对照1组,AG、GG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低于对照两组.结论 长寿组与对照两组rs66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巴马长寿人群rs662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
作者:梁雪;张志勇;梁桂云;李友;蒋梅玉;夏天龙;韦鹏;覃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吸烟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与女性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A组与B组的TC、TG、FPG和HbA1c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D组的病程、血压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糖尿病肾病与患者病程、收缩压、HbA1c呈正相关,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吸烟、性别、TG、TC与糖尿病肾病未见相关性.结论 吸烟可以导致糖代谢、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肾病无相关性,需要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吸烟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发展的独立因素.
作者:马莹;孙健斌;吕游;刘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吉林地区一典型开角型青光眼大家系的遗传学特性.方法 收集该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进行眼科常规检查,采集外周血并绘制家系图,提取全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基因、T细胞激动WD重复蛋白基因、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1亚家族基因的外显子并鉴定,与数据库中的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现存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均在57岁左右,房角开放,眼压高达43~49mmHg,病情快速恶化,视网膜神经萎缩、损害明显,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视功能严重丧失.暂未发现与该病发病相关的突变位点,仅在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1亚家族基因发现4个SNP.结论 该家系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均由常染色体中共同存在的某种基因异常所致,对4个可疑位点的研究对进一步解释老年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冷瀛;张达宁;李相军;田宝奇;王越晖;薛昊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仙灵骨葆胶囊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疼痛积分和骨密度值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骨密度,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彬;周泽军;孙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温针灸法治疗老年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特发性OAB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给予穴位(中极、膀胱俞、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次髂、百会)温针灸治疗,1次/d,每次20 min;对照1组给予补肾通淋汤水煎剂,150 ml/次,2次/d口服;对照2组,给予舍尼亭(酒石酸托特罗定),2mg/次,2次/d,口服.治疗4 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与对照1组(90.00%)无明显差异(P>0.05),优于对照2组(70.00%)(P<0.05);治疗后3组生化检查结果均无异常.结论 温针灸法治疗老年女性特发性OAB安全、有效.
作者:王小龙;何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阴道镜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诊断中的意义及宫颈锥切术在CINⅢ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5例因CINⅢ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TCT、HPV、阴道镜活检、宫颈锥切术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75例患者中HPV阳性者71例(94.67%).阴道镜病理结果为CINⅡ及CINⅢ的74例患者中,TCT结果:正常或炎症(NILM)14例,非典型鳞状细胞(ASC)13例,磷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7例,宫颈癌(HISL) 40例.61例阴道镜活检病理为CINⅢ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为炎症5例,CIN Ⅰ 4例,CINⅡ5例,CINⅢ42例,宫颈浸润癌IA1期5例.符合率为68.85%.全子宫切除标本中,24例存在残留,残留率为32%.病变无残留者51例(68%).病变残留组及无残留组比较,年龄、孕次、首次手术方式及病变级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PV、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宫颈锥切术在CIN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CINⅢ的治疗,与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宫颈锥切术更微创,是CINⅢ首选的治疗方法,避免了过度治疗.
作者:商晶;黄秀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拟定综合性生理-心理-社会三维量表,并检验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及测量人体衰老度的结果.方法 根据某些量表构建理论与方法及笔者的实践感受,筛选出健康人体生理、心理、社会不同维度的衰老条目,并经专家评分进一步确定条目且制成量表,用Saaty法确定量表不同维度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南昌市东湖、洪都及九江市沙河某些社区为研究现场,分层随机抽取≥20岁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以10岁为组段,进行衰老度测量,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文构建的量表由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度51个衰老度相关条目组成;量表中的生理、心理、社会各维度权重系数分别为0.49、0.31、0.20;三维量表信度为0.786,效度为71.15%,年龄与量表分值的线性相关分析(r=0.528)提示分值随年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结论 构建的三维衰老度量表对测量健康人衰老度有可行性,能反映年龄与分值的关系,该量表还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将为深入完善人体衰老度测量提供思路.
作者:林菲;吴一峰;龙耀;周建明;黄河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健康中老年凝血酶原时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制定健康中老年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全国83个单位12 316例健康中老年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将健康中老年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与选取的16项地理因素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取其中存在相关性的8项地理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回归模型.运用Arcgis10.0,采用克里金法进行插值并输出健康中老年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图.结果 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回归模型,y=15.75-0.017 6X1 +0.000 171X3-0.007 15X8-0.173X9-0.002 94X10 +0.003 06X11-0.659X14 +0.099 7X16 ±0.075 2.中国健康中老年人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总体呈现从东往西逐渐升高的分布规律.结论 已知中国某地地理因素,经度(X1)、海拔(X3)、气温年较差(X8)、年平均风速(X9)、表土砂砾百分率(X10)、表土粉粒百分率(X11)、表土容重(X14)、表土有机质含量(X16),可通过此模型估算该地健康中老年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
作者:杨绍芳;葛淼;李小平;何进伟;岑敏仪;刘新蕾;张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喉鳞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T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增殖蛋白(Ki67)的表达特征,探讨FHIT对增殖的作用.方法 67例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喉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术后组织5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上述距肿物边缘>2 em非肿瘤性喉黏膜组织5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三组FHIT、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 三组FHIT、PCNA和Ki67的阳性率差别显著(P<0.0001).观察组中FHIT、PCNA和Ki67的阳性率均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是否伴有脉管内瘤栓相关.PCNA和Ki6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FHIT和PCNA、FHIT和Ki67的表达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喉鳞癌术后组织中FHIT低表达,PCNA和Ki67高表达对促进肿瘤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FHIT在调节肿瘤性进展过程中可能与对肿瘤细胞增殖的调节有关.
作者:刘瑶;崔颖;刘卫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扭曲基因(TWIST)和雌激素受体(ER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TWIST与ERα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对乳腺癌患者1年及5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采用Cox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TWIS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ER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TWIST(+)ERα(-)的5年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TWIST阳性及ERα阴性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高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以及TWIST(+)ERα(-)均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 TWIST的高表达及ERα的低表达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具有不利影响,临床监测二者的表达情况,可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何清;张纬建;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与PTEN蛋白在PTC组织75例及75例甲状腺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C和PTEN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VEGF-C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C中VEGF-C、PTEN蛋白表达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PTEN蛋白两者在PT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0,P<0.05).结论 PTC患者VEGF-C及PTE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存在密切相关,检测PTC患者VEGF-C及PTEN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PTC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政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比老年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传统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该科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年龄62~83岁,中位年龄69.3岁,全部病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组为实验组30例,传统开放组为对照组16例,分别统计两组的年龄、性别、患肾位置、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热缺血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前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手术前后肌酐水平、肿瘤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患肾位置、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前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手术前后肌酐水平、肿瘤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热缺血时间方面,对照组优于实验组(P<0.05).结论 治疗老年患者的局限性肾癌,虽然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在术中热缺血时间方面优于腹腔镜组,但腹腔镜肾部分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同样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在老年人群中推广.
作者:王先龙;姜福全;张刚;李杨;张德华;赵亚伟;张慕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胶质瘤患者105例术后接受60℃射线放射治疗,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方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4.31~ 94.80个月,中位随访期52.79个月.共有37例存活,死亡68例,死亡率为6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类型、手术放疗时间和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是影响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RR=3.021,P<0.05)、病理分级(RR=3.417,P<0.05)、KPS(RR =0.542,P<0.05)和手术切除程度(RR=1.685,P<0.05).结论 年龄、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和KPS是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因素,胶质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应尽量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尽早辅以放化疗.
作者:姚萌萌;方川;谢靖;崔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105、D2-4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标本99例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CD105、D2-40在以上标本中的表达,分析VEGF、CD105、D2-4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三者协同表达情况.结果 VEGF、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值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中VEGF与CD105、CD105与D2-40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VEGF、CD105、D2-40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对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林西;郭颖;白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3(TFF3)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甲状腺滤泡状癌(FTC)、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A)及正常甲状腺(NT)组织中(各30例)TFF3 mRNA及GDF-15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FF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甲状腺滤泡状癌及FA(P<0.01),而FA中的TFF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甲状腺滤泡状癌(P<0.05).甲状腺滤泡状癌及FA中GDF-15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而甲状腺滤泡状癌中的GDF-15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FA(P<0.01).结论 TFF3 mRNA的低表达和GDF-15 mRNA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对进一步区分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提高诊断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璇;于世鹏;刘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糖核苷酸还原酶(RR) 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二步法)对8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ERCC1、RRM1、β-tubulinⅢ检测,分析患者的ERCC1、RRM1、β-tubulinⅢ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NSCLC肿瘤组织中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0%、42.5%和52.5%.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RRM1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分别均高于ERCC1,RRM1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β-tubulinⅢ表达与否对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筛选NSCLC患者辅助化疗药物,并且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罗静;徐美青;郭明发;魏大中;柳常青;孙翔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体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细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60例接受DC-CIK联合顺铂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DC-CIK组)与60例接受单纯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和免疫功能.结果 (1)临床疗效上,DC-CIK组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疗有效率(R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DC-CIK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和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数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2)生活质量上,DC-CIK组生活质量总稳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毒副反应上,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DC-CIK组总毒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功能上,DC-CIK组的CD4+/CD8+比值以及CD4+、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安全有效,能够延长生存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文景;黄冬云;陈平;徐兴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手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痛风石切除,部分患者行功能重建术,术后配合规范痛风内科治疗.术后病理均明确痛风性关节炎,41例术后14 d拆除缝线,切口Ⅰ期愈合.1例患者因术后切缘皮肤坏死继发感染创口延期愈合,给予局部换药、抗生素应用等1个月后愈合.术后获得随访患者35例,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局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痛风发作频率较术前明显降低.3例患者因未良好控制饮食且药物未规律使用导致局部痛风结石复发.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在保守治疗无效形成明确痛风石的情况下,手术切除病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广阳;崔建礼;余欣;黄东旭;郑笑天;李秀存;崔天娇;路来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使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大粗隆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30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Harris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2个月,出血量平均318 ml,住院天数平均12.3 d,术后并发症低.术后Harris评分与术前差异明显(P<0.01).VAS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明显(P<0.01),骨折愈合率为97%.结论 生物型加长柄联合大粗隆钢板治疗此类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较低的临床并发症及优良的术后随访效果.
作者:刘振;王庆宇;李瑞延;秦彦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金胃泰胶囊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将在该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用金胃泰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x2=6.11,P<0.05).研究组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x2 =4.01,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x2=4.68,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x2=0.10,P>0.05).结论 金胃泰胶囊联合常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贾宝洋;杨志平;关晓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综合加强护理病房(ICU)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2PD)急性加重期死亡因素.方法 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共70例,按照终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年龄、IcU入住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抗菌药物≥3种比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急性肾功能不全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动脉氧分压(PaO2)、pH和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ICU入住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抗菌药物≥3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和低白蛋白血症是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综合ICU人住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在其抗菌药物使用和机械通气方面加强管理,纠正低蛋白血症,同时控制ICU住院天数.
作者:孙淑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大气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的影响.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Medline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空气污染暴露对COPD住院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和时间序列研究,提取文献中相关的数据.采用RevMan5.0统计软件评价国内外大气污染物暴露与COPD住院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累计病例l 128 2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气PM2.5、PM10、SO2、NO2、O3每升高10 μg/m3,CO每升高1 mg/m3居民COPD住院百分比分别上升0.05%、0.08%、0.09%、0.24%、0.05%、0.18%.结论 大气污染物对居民COPD住院产生影响.
作者:李春艳;周丽婷;王树越;叶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及增龄变化.方法 选择406例查体老年人,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并行实验室化验检查及腹部彩超检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查体老年人群中42.86%患有NAFLD,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体重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及甘油三酯(TG)与NAFLD相关,但在60~ 74岁的人群中仅与BMI、空腹血糖(FPG)有关.NAFLD的患病率在60 ~70岁组、71~ 80岁组及81 ~92岁组,分别为43.59%、44.1%及41.8%,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MI、ALT、UA及TG为老年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需早期关注,在老年人中随着增龄,NAFLD的患病率无明显变化.
作者:刘庆君;崔秀丽;王林;杨丽敏;刘柏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肺栓塞(PE)的临床高危因素,探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和凝血因子V Leiden(FVL)突变对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肺血栓栓塞(PT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确诊PE患者的临床高危因素资料.通过排除标准选取96例PTE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来自相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96例作为对照组,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肽性分析(RFLP),检测两组凝血因子V基因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的突变.结果 126例患者均存在临床高危因素,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90例(71.4%),慢性心肺疾病者41例(32.5%),手术史30例(23.8%),肿瘤病史25例(19.8%),外伤史者21例(16.7%),长期卧床10例(7.9%),肥胖9例(7.1%),DVT溶栓治疗过程中发病8例(6.3%),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0.8%),烧伤1例(0.8%).实验组及对照组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和FVL突变频率均为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常见临床高危因素包括DVT、慢性心肺疾病、手术、肿瘤、外伤及肥胖等因素.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FVL突变对我国东北地区人群PrE诊断没有预测价值.
作者:褚国芳;赵凤芹;石少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