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1-9561
  • 国内刊号:23-1318/R
  • 影响因子:0.55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最佳期刊奖(99)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2011年6期文献
  • 量化分级管理在个体诊所卫生监督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体诊所作为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有效补充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量的不确定性、流动性、治疗的短暂性、疾病的常见性、自主性是个体诊所工作的特点,也是监管的难点.开展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监督管理模式和路径选择[1],有利于监管单位针对性地开展量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突出对监管单位关键指标或标准等重点环节的监管,有得于更好地提高执法效率[2].通过对34家个体诊所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和评价,确定本年医疗机构信誉等级,次年按A、B、C、D不同等级于不同监督频率,分别实施简化、常规和强化监督,以评促管,提高个体诊所自我规范、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探索个体诊所的分级监管模式.

    作者:王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消费者营养标签认知能力的调查

    2007年12月卫生部颁布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并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消费者是规范的终实践者,他们是否能明白营养标签的内容,是能否利用好营养标签的关键.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之际,对哈尔滨市的消费者进行了营养标签的基线调查,了解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理解和使用情况,以制定相应的营养策略,开展相关的营养教育和公众宣传,更好地引导消费者健康的选择食物,减少患慢性病的风险.

    作者:颜洪海;王健;郭淑珍;蔡秀芝;颜玉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河池市2008-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定期开展消毒质量检测工作,为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护人群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通过对河池市2008 - 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掌握河池市医疗机构的消毒情况,为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吴林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综合执法模式的探索

    随着国家卫生监督体制的深化改革和食品卫生监督职能的划转,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卫生监督工作一度走向了被传统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模式所束缚的瓶颈.面对略显劣势的卫生监督执法领域和行政执法职能,张店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医疗机构、学校卫生和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执法领域积极探索出了新型执法模式,即综合执法[1-4],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南山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初探

    目的 建立基层网格化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管理新体系.方法 采用强化和深度培训方法快速提高人员素质;采取“全面覆盖、重点监督、网格管理、综合执法”战略提高卫生监督效能:合理划分“责权”任务,实现“分区网格有人管,格内监督有人干”的目标.结果 首次全面摸清监督对象底数,对职业危害等隐患风险进行了评估,提高了监督效率及整改效果,激发了卫生监督员的工作热情,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是2004-2008年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总和的2.43倍.结论 此卫生监督执法创新体系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严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72例医疗机构违法使用非卫技人员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违法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执业活动严重地影响医疗质量,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后果严重,给患者医疗安全带来极大隐患.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59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三级中医院1家,公立二级综合医院12家、民营二级综合医院12家,民营一级医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19家.

    作者:严书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邹城市实施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公示制的探讨

    为加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管理,增强卫生监管的时效性,增加透明度,保护患者的知情权,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邹城市积极引进社会卫生监督机制,于2010年8月-2010年12月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行了卫生监督公示制度,以探索医疗机构卫生监管的长效机制.

    作者:徐晓霞;张英;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西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

    饮用水卫生监测的目的是通过检验水的理化、放射性和微生物等指标,掌握饮用水各种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发现可能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介水疾病发生和流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治区各级卫生部门相继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决策以及为水利等有关部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为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实施卫生监督执法提供依据.

    作者:钟格梅;唐振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强化监管对提高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影响分析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直接影响着室内人们的健康,然而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问题日趋凸显.如何加强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管,提高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质量,是当前摆在卫生监督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2008-2009年在福州市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开展研究.

    作者:徐凤;陈铭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8-2010年珲春公共场所客用化妆品卫生检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珲春市美容美发、宾馆的客用化妆品的卫生状况,进一步贯彻执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公共场所客用化妆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消费者健康和使用安全,于2008 - 2010年每年的7-9月对市内86家美容美发、宾馆客用化妆品进行了卫生质量监督及检测,重点检查客用化妆品卫生质量、包装、标志及卫生许可批件等内容.

    作者:杨一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集中空调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为了分析宅调污染情况和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关系,以便指导空调清洗和疾病预防.方法 通过对10家商场、宾馆、超市等公共场所分别在冬季供暖开始前和结束前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采样检测,并分析2006-2010年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结果哈 尔滨冬季供暖期结束前的风管内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超标情况要比冬季供暖期开始前的严重,且传染病发病人数在5-7月份出现一个高峰期.结论 空凋在供暖期处于停用的状态,风管内经过半年左右沉积了很多灰尘和微生物,在供暖期刚刚结束的一段时间,沉积的灰尘和微生物随送风进入各个公共场所.在供暖期结束后集中空调使用频率较高,同时供暖期结束后的几个月是传染病发病人数较其他月份高,建议供暖期结束前后对集中空调进行清洗.

    作者:刘晓秋;綦峥;高群;唐剑辉;赵东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市游泳场所泳池水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对本市30家游泳场所泳池水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卫生问题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和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本市酒店、游泳馆、住宅区等30家游泳场所随机抽取泳池水82份,检测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尿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卫生指标.结果 82份泳池水全项指标均合格的为64份,合格率为78.0%,其中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尿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96.3%、100.0%、92.7%、98.8%、87.8%、100.0%;细菌总数合格率较2009年广东省、全国泳池水细菌总数监测的合格率低(P<0.05).结论 本市游泳场所泳池水仍存在卫生问题,须加强卫生管理.

    作者:张志诚;罗若荣;姜国燕;吴斌;叶宝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某涉外“农家乐”酒店感染性腹泻事件的调查

    桂林阳朔以其山水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游客观光旅游,为确保他们的旅游饮食安全,现将一起涉外农家乐酒店感染性腹泻事件的调查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疫情调查专题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 结果2.1 基本情况2000年一对美国夫妇将村民遗弃的一座土墙瓦房购买下来,经装饰,形成具有中国乡村气息的酒店,接待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该酒店所在的村庄环境卫生较差,猪、牛圈和旱厕随处可见.酒店于2003年开业,设客房26间(套),客房内设卫生间.酒店设有独立厨房和餐厅,厨房面积约12m2.餐厅可容纳客人65人就餐.

    作者:麦浩;陈兴乐;李永红;李秀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市周边达乌尔黄鼠肾、肝及肌肉中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目的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法对来源于哈市周边地区的野生达乌尔黄鼠肾脏、肝脏及肌肉中Mn、Cu、V、Co、Ti、Sn、Cd、Mo、Pb和Tl 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摸清含量(负荷)情况,掌握重金属在三个组织中分布规律,对比组织间的分布差异性,并尝试探讨适合常规检测的组织样品类型,为以后对柄息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ICP-MS法同时测定上述10种元素.结果 对达乌尔黄鼠肾脏、肝脏及肌肉中10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肾脏和肝脏中含量高的均为锰Mn,肌肉中含量高的钛Ti,三个组织中含量低的均为铊Tl.

    作者:姜勇波;李百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一起应急演练引发的思考

    为了探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管理能力,对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全市应急演练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应对的有力保障;扎实推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作者:刘晓峰;万丽葵;孙秀梅;王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用户统一认证与授权在中国疾控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J2EE)建设了B/S架构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现了全国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报告.从业务方面建立了以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核心的基本业务管理模式;涵盖与核心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健康危险危害因素监测、死亡病例报告、重大疾病主动监测和国家重点控制疾病等专病或单病种的监测业务应用[1].

    作者:李言飞;鲍一丹;葛辉;王俊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现场暴发调查报告规范书写模式探讨

    1 现场暴发调查报告的类型现场暴发调查报告按调查发展过程分类属于结案报告;根据调查使用目的分类属于业务总结;根据调查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分类属于暴发疫情调查报告.2 现场暴发调查报告的写作原则2.1 时效性必须在调查后迅速完成.2.2 真实性通过客观事实去认识和说明调查事件的过程,客观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合理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作者:王晓平;尹冀源;苏华;刘晓立;卢春洁;马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县级疾控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目的 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权重设置,定量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方法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造判断矩阵,进行MATLAB分析计算.结果 获得了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和可接受、符合逻辑的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系数.结论 层次分析法可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定量评价.

    作者:梁纪伟;薄涛;张华强;杨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补偿对中国的思考

    1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与补偿1.1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亚洲东南部.总人口1 900万,整个社会已进人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仅为1.75%.人口自然增长率8‰,呈下降趋势.期望寿命.男性76岁,女性82岁.卫生费用占GDP的8.3%,每年总费用为470亿澳元.人均年卫生费用为2 523澳元[1].根据WHO 2000年报告.在世界191个国家中,澳大利亚总的健康状况位于世界的第2位(英国第14位.美国第24位);按照保健服务的分配,澳大利亚排第17位(美国第32位)[2].

    作者:仲芷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建构

    目的 构建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结构及相应的评估体系.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理论评价体系并形成研究工具;随机抽取了200份被试(其中有效被试198份),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对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并形成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结果 所建评价指标体系总体系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087,各要素α系数为0.8288~0.5674,信效度较好.结论 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六个构成要素:师资因素、研究生因素、学科因素、教学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影响因素.

    作者:巩小军;范朝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绩效分配考核体系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 探讨绩效分配考核体系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和实施效果.方法 运用竞聘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为主的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绩效考核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医疗和病人安全,提高了服务满意度,降低了差错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工作质量,促进了该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邵春梅;宋慧平;李君;王熠;李洁;张芳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运用Cubic曲线模型预测深圳市售乳制品铅含量及人群暴露水平评估

    目的 建立未来3年深圳市售乳制品中铅含量的预测数学模型,评估人群暴露水平,以了解其可能风险.方法 根据2001 ~ 2010年深圳市乳制品中铅检测数据,应用Cubic曲线模型对未来3年深圳市售乳制品中铅含量进行预测,并结合深圳市膳食调查人群乳制品消费量数据,评估人群的暴露水平.结果 Cubic曲线模型结果显示2011-2013年深圳市乳制品铅含量有上升降趋势,为0.087~0.246mg/kg;人群乳制品铅暴露量也呈上升趋势,为9.962~28.167μg/d/p,占PTDI的4.648%~13.144%.结论 目前深圳市居民通过乳制品摄入铅的风险尚较小.

    作者:王舟;黄薇;潘柳波;谭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现状评估

    根据对中国疾控中心的远景目标规划的业务分析,中国疾控中心需要在统筹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融合各二级所的工作,集合各类信息,将各类成果进行转化从而支持业务开展.而要使信息资源能够很好地支持业务达到这个远景目标,就需要在业务模型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融合各二级所的业务,统一信息标准,制定信息管理规范,将散落在各个不同单位和部门的监测业务和科研业务信息整合起来,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将其他各类业务的信息与此两大主线合理地关联起来,从基础信息管理(收集、统计)提高到分析、发掘和利用的层面,使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支持业务的开展,从而增加中国疾控中心的信息资源的业务价值.

    作者:王俊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敦化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掌握敦化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敦化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报告手足口病516例,发病率为107.06/10万;7-8月为发病高峰期;全市各街道社区、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乡镇病例较多;以散居儿童为主,年龄大部分在1~5岁,发病455例,占88.18%.聚集性疫情多集中在托幼机构.结论加强疫情监测,广泛开展防治知识宣传.“人-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家庭和托幼机构的传播,是手足口病社会传播的主要机制.迄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亦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手足口病继发传染的有力措施.

    作者:张晓波;董健美;王玉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宜昌市2003-2006年突发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宜昌市2003 -2006年突发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查询突发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对宜昌市2003-2006年调查处理的突发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宜昌市2003-2006年共调查处理突发传染病疫情243起,发病8 160例,死亡3例;发生起数、病例数和死亡例数以呼吸道传染病多;主要发生在城区和山区;出现3-5月和9-11月两个高峰;在校学生为高发人群.结论 宜昌市突发传染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小学和中学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居多.呼吸道传染病危害重,应开展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建立多部门合作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快速有效的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作者:余凤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腹泻儿童携带ystB基因Y.e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儿童腹泻患者携带ystB基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PCR扩增患儿ystB基因,通过血清凝集实验及生化反应分析其血清型和生物型.结果 所分析418例腹泻患儿中,有3例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stB基因阳性表达;均为生物1A型;检测到血清型O∶6者2例,O∶8者1例.结论 ystB基因阳性表达者均为生物1A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以O∶6略多.

    作者:于兰;赵英男;黄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淀区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0年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发病危险因素,以大限度地减少霞症病例的发生,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淀区2010年报告的53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海淀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 280例,发病率为230.63/10万.其中重症病例53例,重症发生率为0.84%;死亡1例,病死率为0.02%.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较聚密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5-8月为报告重症发病高峰;重症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绢为主,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42例,占总重症病例数的79.25%.77.36%的患儿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就诊,77.36%的患儿在发病的第3~5天发展为重症病例.临床以发热和多发性皮疹为主,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EV71阳性者占41.18%.结论 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季节和地区差异,对来自重点地区5岁以下年龄组手足口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早救治.

    作者:王江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鹤岗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HFMD)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其中EV71不仅引起HFMD,而且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瘫痪等[1,2].近年来,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地不断有HFMD暴发流行[3,4].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HFMD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并公布相应的诊疗、防控指南[5,6].鹤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9年开展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工作,2009-2010年共检验样本136份.现将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孙伟;刘新宇;贾春霞;韩金玲;王福华;韩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2010年病毒性腹泻病原调查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组成及其流行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6-10月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和哈尔滨市第六医院采集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44份,使用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特异性引物,采用PCR、套式PCR或一步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进而分析病原构成.结果 共检测样本44份,其中A组轮状病毒G9型2份,腺病毒1份,星状病毒2份,诺如病毒GI型1份,诺如病毒GⅡ型1份,札如病毒1份,病原检测阳性率为18.18%,没有混合感染.结论 PCR方法用于腹泻病毒检测特异、快速、敏感、易于分型,在44份病毒性腹泻患者样本中共检测到5种腹泻病毒.提示哈尔滨市病毒性腹泻病原复杂.

    作者:杨明;许军;舒畅;范秀山;华华;刘毅夫;李滨香;苏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1 CD4+T淋巴细胞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体内的变化规律1.1 感染H1V后CD4+T细胞减少机制 HIV感染者血液中CD4+T细胞以每年25个/μL~40个/μL幅度下降,出现症状时CD4+T细胞<300个/μL如其急转直下下降到200个/μL,则为疾病恶化的先兆[1].据报道,感染HIV的CD4+T细胞所占总比率,在无症状HIV感染者的外周血中多占1/10 000;AIDS病人外周血可达1/200,淋巴结中可达1/100.按此病毒感染CD4+T细胞的比率,仅用HIV直接细胞致病作用难以解释AIDS患者体内80%以上CD4+T细胞被清除的事实.

    作者:李育芬;申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柏乡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柏乡县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发现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分析.结果 共报告辖区内病例449例,发病率为231.78∥10万.临床诊断422例,占94%;实验室诊断27例(EV71型病毒20例,CoxA16型病毒7例),占6%.其中重症4例,占0.9%;死亡1例,占0.2%.发病高峰出现在9-11月,占71.5%.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8%.结论 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449例,是2009年发病数(249例)的2倍,明显上升.建立相应的疫情应急体系,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可控制疫情及其造成的危害.

    作者:田领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林芝地区2001-2010年性病流行现况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林芝地区疾控中心、人民医院、解放军115医院、八一镇个体诊所性病科门诊上报的性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1.2 方法对2001-2010年收集的性病疫情资料,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已确认病例做同顾性分析.

    作者:塔嘎;张宪英;王洪举;格桑旺姆;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层艾滋病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分析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经历了传人期和局部流行期,现在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文登市的疫情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并有逐步从外地人口转入本地人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展的趋势.通过对文登市2005-2010年艾滋病跟踪监测与防治工作发现,现行艾滋病防制及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弊端.现就实际工作发现的问题做一分析.

    作者:王秀兰;于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疾控机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拓展与思考

    目的 探索疾控机构多模式继续医学教育方式,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知识更新需求,提升技能,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方法 培训班、远程教育、网络学院、学术论坛等.结果 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新技术、新方法滞后的问题.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延伸,扩大了继续医学教育的范围,使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基层疾控工作人员中得到普及与应用.结论 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学模式,能满足当前疾控机构的需求,有利于人才培养,促进疾控事业的发展.

    作者:叶鹿鸣;程志华;史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市疾控机构2008-2009年度绩效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深圳市2008-2009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绩效评估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2008-2009年度的区域和市级机构绩效评估指标的完成度水平.结果 深圳市2008-2009年度的区域和市级机构绩效评估结果均超过900分,属于优秀水平.区域绩效评估中的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与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的完成度较低;市级机构绩效评估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和“综合指标”的完成度较低.结论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深圳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属于优秀水平,但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作者:逯建华;何建凡;谢建滨;许舒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1-2008年黄浦区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流动现状及评价

    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年来在本辖区内开展了大量切实有效的疾病防控工作,并取得了卓著成绩.区域内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有效控制SARS、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手足口病疫情;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等.然而,成绩与挑战并存,随着人口疾病谱和人民健康需求的转变,疾控工作的职能和工作重心将适时而变.

    作者:何丽华;王烨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是当前我国疾控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件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事情,它是改革的时代潮流在疾控领域的自然延续和反应,同时相对疾控机构既有的考核方式又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特征,这种不同决定了它可能的影响.随着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制度的逐步推行和普及,这种影响日益显现,不仅从考核本身、也从各个方面加速了疾控事业的改革进程.然而,同任何一种其他的改革一样,这种改革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在其施行过程中,亦有着正反两方面的表现和评价.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一改革,客观评价它的影响,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和事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海波;刘林飞;宗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都市县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现况及工作效果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县级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现况,并验证其与疾控工作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成都市19家县级疾控中心人员数量、职称、学历构成等基本情况.利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对疾控工作效果进行评分.结果 成都市每万人口疾病控制人员为1.08人/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8.73%,中级职称以上占29.38%,人力资源综合指数平均为5.53,人力资源综合水平是影响疾控机构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 建议各级部门将疾控人力资源建设列为目标任务,完善人力资源引进优惠政策,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作者:王俐;曾伟;柴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庆市2004-2010年慢性非传染病发病流行病学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常见的传染病的发病率下降,慢性非传染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大庆市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评价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效果,为制定相应的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对大庆市2004-2010年报告的慢性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王艳红;王德平;王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7-2009年平遥县三个村恶性肿瘤发病状况调查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解平遥县王家庄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同时选地理环境相近的东达蒲村及地理环境不同的岳北村作为对照,于2010年8月对三个村2007-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任延文;乔兆宝;徐保军;梁鹏飞;张洲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黑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调查

    目前,以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对慢性病防控能力进行深入调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现有应对能力,发现目前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不足,进而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

    作者:靳林;刘淑梅;庞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阿拉善盟卫生系统医疗机构及各级疾控共14家单位,其中3家疾控中心,1家二甲级综合医院,1家二甲级专科医院,1家二甲级蒙医院,2家二级一等医院,5家一级医院及1个血站.1.2 调查依据 《微生物和生物安全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作者:焦红岩;敖登;赵华;刘喜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疾控系统实验室管理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验室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管理体系重要的要素之一,作为政府和监督部门出具数据的检测机构——疾控中心实验室,一方面所面临的卫生监督部门法律法规较多,变化较大,相关的卫生学评价标准和检测标准调整频繁;另一方面也是各级疾控中心主任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评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卢冰;张群国;徐云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方法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比较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被列为目前4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1],存在于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及即食食品等,对该菌的检测多年来沿用传统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2].本实验室通过经传统方法结合API-Listeria与miniVIDAS检测技术对一定量菌株作比较,结果miniVIDAS检测技术更加快速、简便、特异、灵敏,可用于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大批量样品中致病菌的快速鉴定,是对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

    作者:郑晓华;遇晓杰;薛成玉;毕宇涵;别尔德古丽·温努尔汗;董锐1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慈溪市基层妇女保健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慈溪市基层妇女保健人力资源现状,为基层医院自身建设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方法 以调查表形式收集基层妇女保健人员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层妇女保健存在人力资源欠缺,人员稳定性不够,职称结构不理想等现象,导致妇女保健工作完成质量和管理受到影响.结论 加强妇女保健队伍人力资源建设,充实并固定妇女保健人员,不断提高妇女保健质量.

    作者:陈淑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杭州下城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模式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调查对比分析,验证与完善适合城市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方法 2006年,在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基线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下城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5年后对相应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孕产妇对危险因素的识别明显提高,孕期保健服务得到提升,费用优惠政策得到落实.结论 下城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模式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为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旭红;朱月伟;葛承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虞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差异,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虞市2006年10月-2010年9月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国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孕母孕期保健较户籍人口差周产儿死亡中死产和7天内新生儿死亡构成比高于户籍人口,死因顺位两者大致相当,首位死因均为出生缺陷.结论 要降低上虞市围产儿死亡率就必须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期宣教及管理,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改善流动人口保健意识,提高产检率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措施.

    作者:阮香莲;陈国娟;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流动儿童免疫现状及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流动儿童免疫现状和特点,制定流动儿章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 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较低,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流动人口已成为传染病多发、暴发的高危人群,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已成为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结论 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应加快流动人口管理的立法步伐,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推广应用“儿童计划免疫金卡信息管理系统”金卡;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部门配合;完善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建立健全计划免疫服务体系.

    作者:黄群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沁源县5岁以下儿童麻疹、风疹、乙脑抗体水平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抽取沁源县县城城乡结合部1岁~、2岁~、3岁~、4岁~、5岁~,5个年龄组共210名的健康儿童为监测对象进行抽样,其中男性112人,女性98人.1.2方法采集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置~2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乙脑病毒IgG、麻疹IgG、风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均由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以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实验操作及结果判定按说明书进行.1.3统计分析采用X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邹翠英;高小平;药志浩;王建勋;樊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贵州省部分地区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疫苗、冷链及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9年全省3个地区、5个县、10个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的有关疫苗、冷链和预防接种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疫苗、冷链和预防接种管理欠规范现象在贵州省的地、县、乡级仍然存在.结论 健全并落实疫苗、冷链和预防接种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加大培训和督导工作力度,对提高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水平和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丽;徐飞;杜雯;刁壁;刘铭;蒋凤;管庆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4年宜昌市城区儿童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

    为了解宜昌市儿童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DPT)后的免疫效果,给控制和消除百日咳提供依据,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监测要求,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12月份,对宜昌市城区1~7岁儿童,进行了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佟荟;马静;杨秀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曲靖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效果分析

    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曲靖市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2001年发病率2.31/10万,为历史低水平.2001年后,全市麻疹疫情回升,其中,2004-2007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4 461例,年平均发病率19.02/10万,麻疹控制形势异常严峻,是对巩固20年计划免疫工作成果的严峻挑战.于2007-2010年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4次,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麻疹发病率下降至0.2/10万.

    作者:何俊;速存芬;钱瑞雨;钱晏飞;徐文涛;李梓娴;陈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寿阳县2010年煤矿职工健康状况调查

    寿阳县以煤炭为支柱产业,该产业涉及的主要有毒有害因素以粉尘、噪声、振动等为主.随着寿阳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企业的性质和特点由原来的私营企业转向大型国企其中煤矿企业,职工的工作环境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为加强煤矿职工的健康状况,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及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规范》规定和要求,2001年对35家煤矿及其煤矿加工企业中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中职业危害的4 215名职工进行了健康调查.

    作者:霍存义;宋彩花;石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NIOSH有关NIHL预防的策略

    噪声,本质上是任何不需要的声音.从工业革命带来的锅炉病开始,NIHL(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噪声诱导的听力损失)已被观察了几个世纪.大部分工业中雇佣的劳动者都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特别是生产加工业.在美国,对职业性噪声的管理开始于1955年.

    作者:宁康;何雅慧;刘羽;武军;刘茁;郭军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某钢铁厂工人血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钢铁工人血清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水平,为钢铁工人寻找职业健康监护指标.方法 选取某钢铁厂炼铁男性工人83人,以某供水厂男性工人40人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工人的一般情况、吸烟和饮酒情况、职业史和既往史等,并对其作业环境进行监测.按照作业区域将 工人分为炉顶平台组、炉侧平台组和炉底平台组,测定这些工人的血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 钢铁厂炼铁高炉炉底平台和炉侧平台区一氧化碳的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 30 mg/m3),炉顶平台区域没有超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均未超标.工人血清中ROS、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OD、GSH-Px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ROS、MDA含量随着作业工龄的延长逐渐增加,而SOD、GSH-Px活力随着作业工龄的演唱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铁厂的炼铁作业环境可引起工人体内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血清ROS、MDA、SOD、GSH-Px可以作为炼铁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指标.

    作者:王春智;张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云梦县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现状与对策

    云梦县从宣传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人手,狠抓经常性与预防性卫生监督,加强对用人单位管理者和劳动者的防护知识培训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对本辖区目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太原市尘肺鉴定病例分析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与实施,用人单位单位、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提高,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职业病鉴定的现象,现就两起尘肺病鉴定经过进行探讨.

    作者:郭文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应大力倡行文化自觉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的同时,公共卫生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加强并发挥了强大作用.卫生文化是全体医务人员甘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的道德支柱和精神支撑,而公共卫生文化作为卫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更多地强调行业文化的公共属性和公益性质.在当前国家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形势下,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必须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文化建设,尤其要大力倡行文化自觉.

    作者:王卫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市疾控中心员工吸烟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控烟能力及控烟环境现状,分析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之间的差异,为单位开展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之间吸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否知道禁烟规定,是否在家里吸烟,是否认同医院禁烟与是否有吸烟行为相关.对单位全面禁烟的认同度,吸烟者低于非吸烟者.结论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吸烟率不高,控烟工作有一定的基础,今后的控烟教育和干预的重点为低学历无专业职称的职工人群及吸烟者.

    作者:李锦;王文艺;黄广文;张振;毛丽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都市灾后重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地点及对象1.1.1 地点选取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首批81个灾后重建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调查现场.1.1.2对象每个居住区按居住户数随机抽取5%的家庭,在健康教育活动前后分别对该家庭中15~80岁的全部家庭成员进行两次问卷询问调查.

    作者:李小虎;张晓燕;刘熹;洪英;杨莉;田红梅;熊茂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宁波市流动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宁波市.为了解外来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掌握流动儿童家长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宣传模式,从而为制定经济发展和健康教育宣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8年在宁波市北仑区开展了此项调查.

    作者:周绍英;刘媛波;马瑞;边国林;徐国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11年黑龙江省中学生烟草使用现状调查

    科学研究证实,烟草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第56届卫生大会上,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年,我国全国人大常委通过此公约,并于2006年1月9日在我国正式生效.控制吸烟,预防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目前我国有烟民3.5亿,5.4亿人遭受二手烟危害.

    作者:王莹;刘雁冰;郭恂;杜学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2009年成都市制定《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C类服务包(试行)》,进一步明确规定全市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健康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7月-8月,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现状,为保障基层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提供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张晓燕;刘熹;李小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越秀区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

    目的 做好越秀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为制订重性精神病人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区有潜在暴力倾向的病人,即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六种重性精神病人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登记建卡、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结果 越秀区登记在册精神病人7 243人,精神疾病检出率6.38‰,登记在册六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6 280人,对其中4 148例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肇事肇祸危险度1~5级899人,占评估病人21.67%;1~5级患者中规则治疗率49.10%,不规则治疗率14.01%,未治疗率36.88%.结论 诊断复核现场评估率偏底,六大病种患者失访率偏高,肇事肇祸危险性1~5级患者规则治疗率偏低,说明重性精神病人监管力度不够,应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加强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

    作者:龚诚华;蔡梅英;胡号应;戴丽萍;陈鑫;周焕宁;夏嘉杰;黄丽娟;翁帆;李丽;伍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浙江省麻风现症患者延迟诊断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目的 了解麻风患者延迟确诊的时间以及至确诊时的疾病经济负担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近年来发现的麻风病人且完成了相应的联合化疗疗程的对象使用自行研制的麻风病人疾病负担调查表,由经培训的麻风专业防治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33例调查对象确诊时间平均为34.65±4.85个月,发病至确诊时在各级医疗机构平均诊疗次数为6.9次;直接经济负担平均为3 088.7±140.1元;间接经济负担为584.1±111.2元.不同型别的患者发病至确诊时经济负担:6例浙江省BP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次数平均为6天,误工天数平均为4.3±1.5天;而27例MP患者就诊次数平均为8.5天,误工天数浙江省(18例)的误工天数为6.5±1.2天,外省务工人员(9例)误工天数为3.9±1.1天.结论 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麻风患者诊断时间较长以及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所承担的经济负担比较重,因而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麻风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大向社会宣传麻风知识的力度,促进患者及时主动就医,以降低麻风患者误诊经济负担.

    作者:妙建芬;谭又吉;王景权;严良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国家认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体会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信息电子化、规范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过去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比较单一,应用的范围只是样品检测科室,只是实现了样品检测的整个工作流程,没有包涵管理要素.如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按认可、认证有要求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门针对疾控实验室而研制开发的实验室管理软件.2010年5月实行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运行速度、稳定性、安全性、数据共享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公共餐饮膳食评价系统的研究

    本文利用SQLSever技术、ActiveX Data Objects技术和Visual Basic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开发研制出计算机膳食指导服务系统,本系统由三个数据库组成,整个系统将营养评价及成分计算、自动配餐、营养知识咨询、膳食指南等功能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餐饮企业菜品配方资料收集、数据化食物选择、个体人群配餐及合理膳食指导一体化的营养实时状况的调查、分析、评价、干预和做出指导的完整的软件系统.本系统已经在深圳市面点王餐饮公司通过测试,市场前景良好.

    作者:黄薇;王舟;张锦周;韩淑杰;王伟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需求及教学改革意愿调查

    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是近些年来,我国医药市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1].究其原因,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较低,除了不能满足医疗新形势对人才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需求外,高校的实践教学大多不能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容易被教育者忽略的问题[2].课题组对南方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从学生需求角度探索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作者:王丽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模式探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个浩大的服务项目工程,其整体运行涉及到资金拨付渠道、支付方式、考核方式、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具体服务项目特点等方方面面.然而,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整体设计上,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政府应以何种模式组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选择了适宜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就能够选择更加有效的相应策略组合,并给政策设计和机制改善提供明确的指引.

    作者:张明吉;陈连生;王民生;施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种检测大肠杆菌O157∶H7酶免疫传感器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三种检测E.coli O157∶H7的酶免疫传感器性能.方法 采用吸附法、分子自组法、电沉积法制备用于检测E.coli O157∶H7的酶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测定E.coli O157∶H7被同定在电极表面引起的电信号改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吸附法、分子自组法、电沉积法在含0.1 mol/L PBS(pH7.4),1 mmol几二甲氨基甲基二茂铁,0.2mmol/L H2O2,30℃的底液中酶免疫传感器的检出限分别为5×102CFU/mL,2×102CFU/m L,1×102CFU/mL,检测线性范围为1×103 -1×105CFU/mL,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0,0.992,0.997.结论 电沉积法传感器与前两种方法相比更简单,灵敏度更高.

    作者:马静;终荟;李江陵;刘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探索

    1基本情况峰峰矿区隶属邯郸市,辖9个镇148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总人口50.8万,其中城镇人口31.1万.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99家,其中三甲医院1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村卫生所、个体诊所及企业保健站356家,形成集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和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医疗卫生体系.

    作者:黄春广;刘风琴;张金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6-2010年沈阳市实施结核病项目免费制度情况分析

    沈阳市于2005年初启动了《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使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发现及治愈均有所提高,各县区结核病防治所严格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积极进行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治疗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的免费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06-2010年沈阳市项目免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作者:杜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地方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地方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常州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有了长足的进步,认真分析和评价其现状对于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全国各地城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薛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略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个人防护装备基本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集体性职业中毒三种.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由于具有危害复杂性、时间紧迫性和现场异地性等特点,应急队员必须快速反应,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个人装备、质量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影响到处理工作的效率以及应急队员的健康安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级相关单位和人员在日常就必须作好相关的防护准备[1].

    作者:唐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于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的思考

    县级疾控中心,是我国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基层[1],它承担着县域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都在增加,危害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大,卫生应急工作形势严峻.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做好卫生应急事件的应对工作,是疾控机构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2].如何做好县域卫生应急工作,是县级疾控卫生应急工作者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作者:马保国;刘光定;李长辉;曾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生趋势,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哈尔滨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分析表明,哈尔滨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报告事件数以环境因素事件为主,其次为传染病事件、食物中毒.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单位,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感人群.结论 应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共同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作者:李玺琨;王建;杨超;王子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