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温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9-7147
  • 国内刊号:33-1253/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2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2期文献
  • 掌背侧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6至2011年住院部收治的患者21例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其中C2型8例,C3型1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X 线片、CT测量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关节功能以及手术后复位的丢失,等.结果 患者在手术内固定的过程中均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拍摄X线片、CT复查,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全部愈合,无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 开放复位掌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龙超;程志军;毛兆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袢式肠造口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肠袢式造口术和改良肠袢式造口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0年9月到2011年9月本院进行的29例传统肠袢式造口术(传统组)和33例改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在造口旁皮炎、造口粪便转流不全方面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袢式造口术术后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患者术后对肠造口的管理,且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泳;邱润丰;徐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卡孕栓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 研究卡孕栓在高危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住院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娩出胎儿后立即给药,其中研究组经舌下含化卡孕栓1枚(1mg/枚),对照组用催产素20U宫体注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2小时和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术中、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差异.结论 合理使用卡孕栓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

    作者:李彩球;夏丽美;李丽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地佐辛针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在清醒开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分钟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可安全应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作者:王冠军;欧建强;陈瑞;沈永波;朱祖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确诊病例应用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联合中药浸泡、熏洗,每次30分钟,每日3次,每周1疗程,治疗3~5疗程.结果 治愈33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有效率94.0%.结论 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

    作者:谢作完;黄有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致季肋部疼痛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以季肋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内科或外科首诊的季肋部疼痛,伴有腹痛、腹胀、胸痛的20例患者.结果 20例患者经过内科或外科一段时间相应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后经骨科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易漏诊或误诊,应特别注意.

    作者:李石玄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硬膜外导管在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3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导管,试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在两组之间比较下列指标:置管操作与手术时间的间隔、首次腰穿时脑脊液性状(总蛋白含量、白细胞∕红细胞比值)、置管后改善情况(发热消退时间、脑脊液白细胞好转时间、脑脊液皮漏好转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每日引流量、置管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置管操作与手术时间的间隔、首次腰穿时脑脊液性状、置管后改善情况、导管留置时间、每日引流量这些方面,两组类似.两组病例均无脑疝、颅内血肿、颅内积气发生.神经根刺激症状两组类似.但硬膜外导管的堵管率、连接脱落率均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和硬膜外导管均是有效、安全的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方式,但中心静脉导管不易堵管、连接脱落,便于使用.

    作者:王军友;杨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真空负压引流瓶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选取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患者43例,术后放置真空负压引流瓶的20例为观察组,放置普通引流瓶的23 例为对照组.观察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引流时间、术后肤坏死、皮下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引流总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真空负压引流瓶应用于跟骨骨折后术后引流效果优于负压引流球,可减少术后伤口积血的发生,有利于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和伤口延迟愈合.

    作者:范宝平;杨文峰;曲广宇;朱金强;杨兵;沈柏晓;吴琴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

    目的 探讨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C3型骨折.结果 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月,平均15个月,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评分采用Sarmiento改良Gartland-Werley系统评分系统,优良率86.4%.结论 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有利于骨折的坚强固定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华;段杨;何其俊;俞哲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1例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因轻微锐物刺伤或割伤引起的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皮肤屏障受损后引起严重感染.作好劳动防护及意外受伤后及时有效处理伤口是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机会性感染的有效手段.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结合血常规结果 可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当抗菌药物治疗效差时宜注意有否隐匿性迁徙性病灶的存在.

    作者:徐海波;马仙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化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化疗较静脉全身化疗的优点.方法 比较5年来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术后行腹腔化疗(80例)和静脉化疗(78例)的复发率,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腹腔化疗组患者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5%、73.2%和70.3%,静脉化疗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67.2%、55.4%和45.8%,可见腹腔化疗组疗效优于静脉化疗组(P<0.05),两组肿瘤3年腹腔内复发率分别为22.5%和44.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方法,腹腔化疗较之静脉全身化疗有明显优势,对减少术后腹腔内复发疗效显著.

    作者:陈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3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36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接受非手术治疗的36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33 例避免手术治疗,成功率91.7%.其中,Ⅰ级脾破裂成功率95.5%(21/22),Ⅱ级脾破裂成功率85.7%(12/14);Ⅰ级1例、Ⅱ级2例因血流动力学紊乱转手术治疗,3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采用个体化选择,综合考虑血流动力学、影像学分级、腹腔积液、腹腔合并伤,大多数Ⅰ级和Ⅱ级外伤性脾破裂者均能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葛永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宫腔镜检查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280例的体会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术配合特定取物钳在基础医院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配合特定取物钳进行相应手术,并将检查结果 与病理检查相比较.结果 在28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内器质性病变例占85%.宫腔镜下所见与宫腔镜下取物钳活检手术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达93%.结论 宫腔镜检查宫内病变较直观,准确度高,同时对子宫内膜病变可直接进行治疗.

    作者:姚迎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老年患者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37例,AO分型:B3型6例,C1型12例,C2型13例,C3型6例.30例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7例采用掌侧切开加背侧小切口辅助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3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个月(3~16个月)随访,2例因内科相关疾患死亡失访.骨折愈合时间为8~15周,平均11.5周.无骨折不愈合、关节炎表现.根据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方法 评定疗效:优2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6%.结论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较好恢复桡骨远端的长度、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及掌倾角、尺偏角.

    作者:杨国栋;张相弟;朱杰鹏;毛文华;费稳杰;徐伟;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后早期负重锻炼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改进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后早期负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Ⅰ型骨折5例、EVANSⅡ型骨折21例行PFNA-Ⅱ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锻炼,观察术后骨量丢失、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手术时间约为50分钟,术中出血量约为220ml.术后早期负重锻炼,未出现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14周,平约为10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Ⅱ型),术后早期负重锻炼不会增加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且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朱俊锋;周根来;董大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三种方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骨性锤状指损伤的不同类型采用克氏针法、钩钢板法及微型锚钉法治疗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在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治疗的66例骨性锤状指病例中,随机抽取应用以上3种手术方法 治疗的病例各12例,术后患者均获得4月~1年的随访,平均8个月,疗效评估采用Crawford标准.结果 克氏针法组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钩钢板法组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微型锚钉法组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5%.结论 对于Ⅰ型Ⅱ型中的a和b亚型,采用钩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较其他两种方法 能获得更高的优良率.

    作者:胡静波;姜德欣;李大为;蒋明;高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Gamma-Ⅲ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

    目的 总结Gamma-Ⅲ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通过Gamma-Ⅲ治疗并随访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9例.结果 所有随访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结论 Gamma-Ⅲ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能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下地行走,疗效满意.

    作者:郑炜;陈锡飞;陈建文;孙慎;郑晓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86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开展改良三孔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中用自制路德结代替普通钛夹或生物夹钳闭阑尾系膜及套扎阑尾根部的86例阑尾炎患者.结果 本组8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 该手术方法 创伤更小,操作方便,避免了普通钛夹留在腹内的不良后果或使用生物夹的较高费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晓林;王克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及其技术优势.方法 2005至2009年间收治的 2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均采用经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术野清晰,切口可变通,肿瘤暴露清楚,结合鼻内镜技术,手术彻底,止血直观,术后复发率低,面部不遗留瘢痕.结论 经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增加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提高鼻腔鼻窦肿瘤的根治率、不影响面部美观,患者容易接受,是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有效术式之一.

    作者:胡建道;曹澄;江涛;周韶;任东;江文博;张建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伤椎置钉辅以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方法 治疗21例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分别是310、38.5%,术后分别是2.50、95%,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摄片复查,所有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随访均未见伤椎高度明显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不仅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斌;徐春程;何善海;王兴瑶;陈俊武;桂枫;吴孩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掌侧入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掌侧切开复位LCP内固定.男8例,女12例,年龄26~72岁,平均55.8岁.左侧9例,右侧11例.均为新鲜骨折.有4例因骨质缺损而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8~14个月,平均8.2个月.平均3个月骨性愈合.优13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 经掌侧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疗效肯定.

    作者:钱建军;杨正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精神障碍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TURP术985例,年龄59~90岁.合并冠心病 54 例,高血压173例,糖尿病109例,肾功能不全75例.烟酒嗜好者有328例.结果 术后出现精神障碍者34例,60~70岁4例(0.4%),70~80岁19例(1.9%),80岁以上11例(1.1%).70 岁以上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下(P<0.01).根据病情程度予以心理安抚,安定或氯丙嗪镇静治疗,同时纠正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术后监护措施.结论 高龄、术前基础疾病、术后应激、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是TURP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是预防及治疗该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熊冰;周长春;卢大乔;金亿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子宫捆扎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子宫捆扎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剖宫产出现术中大出血的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行子宫捆扎术,对照组行宫腔纱布填塞.对比两组术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D-二聚体、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子宫捆扎组 24小时内的出血量、D-二聚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少于宫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捆扎法更能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作者:刘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3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放性膈肌损伤3例术前均得到确诊,闭合性损伤术前确诊17例,术中确诊15例,2例漏诊于1年后因膈疝而确诊.治愈34例,死亡3例.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常合并严重多发伤.闭合性损伤误诊、漏诊率高,手术入路以经腹手术为主.多学科协作,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王荣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胸腰椎骨折52例,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 随访13~17个月,平均(14.97±1.12)个月.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氏角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结论 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内固定系统固定牢固,显著增强了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

    作者:姬亚锋;蒋雪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地区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特点和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丽水市辖区道路交通事故伤的主要特征和发生规律,为区域性事故预防和控制以及救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丽水市2008至2011年,交通管理部门及120急救中心的事故登记信息,研究丽水市公路交通伤的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 2008至2011年,丽水市共发生交通事故4620起,死亡1101人,受伤4936人;月均事故发生为96起,其中1月、2月、11月和12月事故高发;每周六发生事故次数多,周三低;中午12点至下午3点,下午5点至晚9点两个时段死亡事故为多发,晚11点至凌晨3点低;受伤人员中,男女之比为2.69:1,年龄段以18~50岁所占比例大(63%),损伤部位以四肢所占比例大(52.7%),颅脑外伤次之(23.5%);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的交通方式交通事故发生率不同.结论 预防交通事故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和措施,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政策和急救流程.

    作者:麻妙群;施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芒硝冷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芒硝冷敷治疗输液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效果.方法 把100名发生静脉渗出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10%芒硝冰片冷敷和清水冰袋冷敷进行效果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静脉渗出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处理静脉渗出中,采用10%芒硝冰片冷敷,静脉渗出消退时间短,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谊;傅声帆;蔡张滢;陈玉梅;朱光辉;薛恩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儿童单纯幕上外伤性硬膜外血肿11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幕上硬膜外血肿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17例幕上硬膜外血肿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儿童主要的受伤原因是坠落伤,合并颅骨骨折者62.4%,手术中发现主要出血原因为板障出血.3例患儿放弃治疗,其余均存活.结论 治疗的关键是患儿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头颅CT的动态复查,手术指征的正确把握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许光大;冯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后观察组影像学测量显示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桡侧长度短缩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牢固,临床疗效可靠,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根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45例胰腺损伤CT检查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究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9月间,在本院及宁波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胰腺损伤病例,观察CT检查对其检出率.结果 经CT扫描后,45例病例中,33例得到正确诊断,12例漏诊,均为轻度胰腺挫伤.结论 CT检查对多数胰腺损伤敏感性较高,检出率较高,但对轻度胰腺挫伤易漏诊.

    作者:徐亦生;吴仕龙;高智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固定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骶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锁定钢板在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内固定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采用锁钉钢板(LCP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病例18例.记录术前、术后患者卧床及翻身时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翻身时疼痛明显减轻.骶骨处钢板不适感可以耐受.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的骶骨骨折,可以达到稳定骨折,减轻疼痛的目的,且术后钢板引起的不适感较轻.

    作者:赵巍;曹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3例Hoffa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Hoffa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功能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3例Hoffa骨折,均采用侧后方入路,完整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同时由后向前的螺钉固定,维持关节面的复位,术后予以CPM锻炼.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4~36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5个月,平均3.8月.术后均无感染发生.功能恢复参照Letenneur:膝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110°,优良者13例.结论 对于移位的Hoffa骨折,术前对骨折充分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切口及内固定物,关节面解剖复位,结合适当的术后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满意的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徐台锋;叶喜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探讨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2860例剖宫产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社会因素占总剖宫产总数22.1%,是高剖宫产率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孕妇产前宣教,普及妊娠分娩知识,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征,减轻自然分娩痛苦,共建和谐医患关系,是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连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比较两者的手术基本情况和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发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UCLA评分和ASA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UCLA评分和ASAE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UCLA评分和ASAE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组患者优良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并且重,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重症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60例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重症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要点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至2012年,重症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病人气管插管28例,气管切开16例,开颅清除颅内血肿25例,开颅减压22例.51例病例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5例行颌间牵引固定术.51例治愈.结论 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伤者应早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早处理颅内损伤,待病情平稳后尽早处理颌面部骨折,尽可能恢复功能性张口及咀嚼,恢复面部外形.

    作者:王琦;张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的选择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30例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2例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3组均行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测量,并进行改良Mcbride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测量结果 显示各组间掌倾角和尺偏角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照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分:石膏组优良率84.6%,支架组优良率81.8%,内固定组优良率85.0%.结论 稳定性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首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疗效确切;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小,可较好地维持桡骨的轴向稳定,对严重粉碎的不稳定骨折和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具有优势;LCP钢板可提供可靠的固定,大限度恢复解剖复位,可用于年龄相对较轻,身体状况较好,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费骏;赖震;沈健;魏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胰腺损伤13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分级和治疗.方法 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3例胰腺损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3例均获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率为 60%(8/13).13例中,Ⅰ、Ⅱ级损伤9例,Ⅲ级损伤2例经治疗治愈,Ⅳ级损伤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治愈,1例术后18小时死于MSOF.结论 胰腺损伤的诊断、处理比较复杂,并发症多,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对于有上腹部外伤的患者,外科医生要警惕胰腺损伤的可能,怀疑胰腺损伤者术中应仔细探查胰腺.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大宇;周建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分级和输血量在保脾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损伤CT分级和输血在保脾中的意义,以帮助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5例脾损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5例病人中,急诊手术的病人为49(47%)例,保守治疗的病人有56(53%)例,其中29(52%)例保守失败,27(48%)例保守成功.29例保守失败的患者年龄较大、伴有3级以上脾破裂、在保守治疗中输血更多、伴有更高的损伤等级等.结论 保守治疗外伤性脾损伤已被广泛使用,成为常见的保脾手段,但CT脾破裂3级以上或输血超过4单位都是危险因素,会导致保脾治疗失败.

    作者:钱毓贤;朱励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保留三大属支的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5年至2010年 50例60条肢体进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观察其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5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3年,疗效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 保留三大属支的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疗效可靠,降低了手术风险,创伤小,其手术方式可行.

    作者:何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应用DHS组30例,应用PFNA组30例,分别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对比.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等方面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组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先考虑方法.

    作者:吴美平;吴建民;毕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射频汽化电极在会厌囊肿揭盖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射频汽化电极在会厌囊肿揭盖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会厌囊肿病例46例,其中26例采用支撑喉镜下射频汽化电极揭盖切除,20例采用传统电刀切除,比较两种方法 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射频汽化电极组26例术后均无出血、喉梗阻、复发、会厌部分缺失及会厌舌根粘连;电刀组20例术后出现相应轻度的并发症.结论 射频汽化电极在会厌囊肿揭盖切除术中具有疗效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会厌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有推广价值.

    作者:潘军燕;王媚;方瑾;陈晓红;杨雪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观察LEEP刀宫颈环切诊治宫颈疾病的效果

    目的 观察LEEP刀宫颈环切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对166例经细胞学、阴道镜活性初步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环切术,同时选取103例传统激光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对宫颈疾病的治愈率以及术后阴道流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颈疾病治愈率达到97.59%,高于对照组的85.43%(P<0.01).术后平均阴道出血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LEEP刀宫颈环切诊治宫颈疾病,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阴道出血.

    作者:沈亚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面颈部瘢痕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3例面颈部瘢痕患者分别采用单个或多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面颈部正常皮肤下,经1~2个月注水扩张后,利用扩张后皮瓣直接推进或形成异位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术后皮瓣的成活、皮肤的色泽,以及后面部的瘢痕情况.从而判断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23例,其中1 例术后出现血肿、1例发生扩张器渗漏、2例在扩张过程中出现感染,经处理后正常扩张.扩张后皮瓣均满足修复区所需.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颈部皮肤色泽正常,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面部为线状瘢痕,较为平整,无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方法 简单,效果满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晓红;刘柏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手术方式下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比较

    目的 观察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作用以及疗效.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9例诊断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手术方式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一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腹腔镜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阑尾切除,能够有效加快术后恢复,还能够短时间内有效缓解腹痛等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何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孕晚期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1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孕妇经超声诊断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羊水指数法(AFI)估计羊水量,分析比较160例超声诊断羊水偏少的足月妊娠妇女(观察组),和160例羊水量正常孕妇(对照组)阴道试产的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胎儿窘迫、羊水Ⅱ-Ⅲ粪染、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急诊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羊水偏少且无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孕妇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试产.

    作者:徐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胸部外伤胸腔积液早期深静脉导管引流的疗效

    目的 观察早期深静脉导管引流在外伤后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在超声测量定位下,以积液深值为标准,2.5~4.5cm为A组,大于4.5cm为B组,获得分组即开始穿刺引流,观察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引流量的变化、气胸的发生率.结果 A组病人的各项指标(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引流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气胸的发生两者类似.结论 早期胸水引流,可以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减少胸腔感染的机会,有利于病情恢复.

    作者:吴杰;易建华;李强;巴力;张茂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掀起肱三头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掀起肱三头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12例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应用掀起肱三头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的手术入路、内固定的选择、术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其中B1型3例,B2型5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1例.结果 12例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参照改良关节功能评定标准Cassebaum评分系统,优5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83.3%.结论 掀起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临床上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圣润;李慧玲;黄永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4例半月板损伤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在关节镜下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4例术后随访5~40个月.疗效评定,优 25例(46.3%),良 22例(40.7%),可 6 例(11.1%),差1例(1.9%).结论 物理检查、MR检查相结合,发现半月板损伤,再行关节镜检查、治疗,根据镜下分型,行部分切除成型术或有选择性的修补术,尽可能的避免半月板全切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何丽蔚;吴恙;付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9例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及CT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且恢复良好.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 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旦出现病情恶化,均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稍扩大骨孔的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的有效途经.

    作者:高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激光熔脂治疗项部脂肪垫

    目的 评价激光熔脂治疗项部脂肪垫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名项部脂肪垫的患者进行了激光熔脂手术,术后随访,分析手术特点与效果.结果 项部脂肪垫经激光照射后,纤维结构破坏,脂肪熔解,致密的脂肪组织疏松化,有利于随后的负压抽吸.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明显瘢痕.随访1~20月,项部轮廓改善明显,患者及术者对效果均满意.结论 激光熔脂可有效破坏项部脂肪垫的脂肪组织,改善项部的外形,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燚;吴溯帆;严晟;吴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使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异体跟腱在关节镜下修复2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前交叉韧带15例,后交叉韧带5例,前、后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Ⅰ期修复6例.结果 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50±5分,术后平均90.50±3.42分.所有病例手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3.2个月.本组优20例,良3例.优良率88.5%.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取材方便,避免取自体肌腱对供区的损害,手术操作简单,重建后膝关节稳定性可靠,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万军;张国锋;李戬;沈是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76例后尿道损伤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的早期诊治及处置.方法 总结76例后尿道损伤的处置过程及诊治经验.结果 采用单纯膀胱造瘘术10例,尿道会师术(气囊尿管牵引法)35例,早期尿道断端吻合术31例,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损伤治疗中,在首保抢救生命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后尿道损伤的不同程度,患者合并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医院的诊疗条件和医师对尿道损伤手术的熟练程度,选用合适的术式,是保证患者生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赵小佩;斯红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胸腔镜辅助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8例体会

    目的 回顾分析胸腔镜辅助下8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优点. 方法 全部病例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行患侧上肺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其中右上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5例,左上3例(包括同时行肺动脉袖状切除术1例). 结果 无手术死亡,也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仅1例出现肺不张,经纤支镜吸痰、抗炎治疗后治愈. 结论 在胸腔镜辅助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既可彻底切除癌肿,又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肺组织及肺功能.

    作者:王海涛;朱理;许林海;戴备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三种置管方式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三种脑室腹腔分流术置管方式的疗效和堵管率对比,探讨各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对13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分别将分流管腹腔端至于自由腹腔、盆腔低点及在腔镜辅助下固定于肝圆韧带.结果 腔镜辅助下将分流管腹腔端固定于肝圆韧带组的术后腹腔端堵管率小于其余两组.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创伤小,术后堵管率低,手术疗效确切.

    作者:张增辉;蒋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曲马多片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曲马多片防治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老年患者采用复方曲马多片口服镇痛(A组)、硬膜外止痛泵(B组)及静脉镇痛泵(C组)3种不同镇痛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镇痛费用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口服复方曲马多片防治老年髋关节术后疼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费用低廉等优点.

    作者:江雪华;杜文斌;陈保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价值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院收治的动静脉瘘患者28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是否直接交通,测量受累动静脉内径、血管壁的连续性,瘘口处血流情况、受累血管血流性质及方向及瘘口处血流频谱情况.结果 28例动静脉瘘检出26例,准确率达到92.9%.瘘口处呈现五彩镶嵌样明亮血流,近心端动脉内血流明亮,远心端动脉内血流正常或显色暗淡.近心端静脉内充盈五彩镶嵌样血流,远心端静脉内血流色彩明亮.频谱图上可见瘘口处单向连续性频谱,近心端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远心端呈低速低阻型.近心端静脉血流为向心性,呈高速低阻型;远心端静脉血流频谱呈脉动样变化,频谱呈低速低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无创,诊断准确率高.在动静脉瘘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裕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血管类病临床用药现状和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临床用药的现状和趋势,为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绍兴药学会临床用药数据库收集的心血管病临床用药进行数据统计,以中成药制剂为例,对其品种、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至2011年,心血管中成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银杏叶制剂、丹参制剂的用药金额和DDDs均排前列.结论 中成药已经成为临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用药量逐年增长,心血管中成药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王伟炳;朱华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70岁以上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以0.1ml·s-1速度注入腰麻药(A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0ml,B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C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5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麻醉维持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用Bromage法评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并观察术中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C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或P<0.01).麻醉持续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C组>B组>A组(P<0.05)或(P<0.01).A组Bromage由3分恢复至0分时间和Bromage分级达3分者人数均低于B组、C组(P<0.05).A组有3例10%需硬膜外给药.结论 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6mg)腰麻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不改变麻醉体位,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6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16层螺旋CT扫描影像资料的胃肠道穿孔病例20例,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回顾分析胃肠道穿孔的定位CT征象.结果 20例患者中,提示与穿孔部位有关的CT征象有:邻近肠壁的游离气泡影,局限性肠壁的增厚,邻近肠壁脂肪间隙密度条片状增高,特定部位的腹腔积液,胃肠道壁连续性中断.结论 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道穿孔的定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其中的胃肠道壁连续性中断具有特异性的作用.

    作者:潘新成;周应媛;贺启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本院49例凝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行3D-CTA检查后30例检出动脉瘤.结论 可利用3D-CTA对颅内动脉瘤作出快速诊断.

    作者:揭芳剑;杨岳炜;彭思民;黄俏春;陈伟;钱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频彩超对闭合性肌腱损伤的诊断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37例肌腱损伤患者术前应用高频超声探头作彩超检查,对比检查结果 与术中探查情况.结果 37例患者术中探查均与彩超报告相符.结论 彩超检查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简便、迅速等特点,是肌腱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对闭合性肌腱损伤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珍东;朱长玉;刘德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阴道与经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部和经阴道两种B超检查方法 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后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异位妊娠病例中,其中曾做经腹部B超(A组),经阴道B超(B组)各80例,进行其诊断符合率、附件包块、假孕囊、心血管搏动、胚芽的显示情况等比较分析.结果 经腹部B超(A组)的阳性确诊率为70%(56/80),经阴道B超(B组)阳性确诊率96.5%(7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附件包块、胚芽以及子宫内假孕囊、心血管搏动的检出率,经阴道B超明显高于经腹部B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经阴道B超比经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更加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倪卫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对22例胸部外伤患者近期(7~10天内) 250mA胸部常规剂量CT平扫检查后复查时行低剂量80mA全肋骨扫描.对两组图像噪声客观测量,并同时记录2次CT检查后自动产生辐射剂量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剂量扫描方法 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均能明确诊断其损伤;低剂量组图像噪声稍有增加,但相比常规剂量组无明显区别(P>0.05);低剂量扫描所用辐射剂量下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 符合诊断要求,是合理的影像检查技术.

    作者:李凤琪;沈健;祝跃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和1名资深小儿骨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71例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儿童肘关节MSCT横断面、多平面重建(MPR,含CPR)、表面遮盖显示(SSD)图像进行评估,同时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检查阴性的影像资料.结果 经随访终证实54例56处儿童肘关节骨折中,MSCT诊断52例共54处骨折,MSCT技术的敏感性96.43%(54/56),特异性100%(17/17).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误诊1例,可疑7例,余46例仍诊断为阴性.结论 MSCT对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儿童肘关节病例能作出准确的分型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方金平;李冬冬;李宏斌;李恩典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氯胺酮联合不同镇静麻醉药物用于儿童短小手术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在儿童短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联合不同镇静麻醉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本院93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3组,A组予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C组给予氯胺酮单纯麻醉,比较3组用药后的麻醉效果.结果 在麻醉给药前、手术开始10分钟、手术结束时分别比较各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平均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和B组较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胺酮复合不同镇静麻醉药用于儿童短小手术时血压和心率更加平稳,术后副反应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较氯胺酮单纯麻醉效果更佳.

    作者:蔡小晖;吴权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胰腺损伤的CT诊断评价

    目的 评价CT检查对于胰腺闭合性钝性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3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CT资料,检查时间在1~24小时之间,3例24小时内行2次CT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损伤的直接及间接影像征象.结果 13例患者中胰腺颈体部损伤9例,体尾部损伤2例,头颈部损伤2例;10例在伤后初次CT检查中表现胰腺肿胀、边缘模糊,其余3例在复查后显示此征象;2例胰体部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胰腺周围脂肪间隙结构模糊13例;左侧肾前筋膜增厚、肾旁前间隙积液10例;小网膜囊积液9例;胰腺与脾静脉间隙积液2例.结论 CT对于胰腺损伤时一种快捷、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综合评估伤情,采取早期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东宝;翁卿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因已婚不孕、反复习惯性流产的子宫发育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纵隔子宫124例,双子宫16例,双角子宫11例,单角子宫15例,残角子宫9例,弓形子宫2例.结论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快速、简便、明确、重复性好、无射线.尤其是纵隔子宫更具有特征性的三维声像特点,是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佳检查方法,可替代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等有创手段,值得在子宫畸形者中应用.

    作者:解左平;金社红;王敏;袁华;周佳梅;刘继荣;钟汉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尿酸血症患者1616例的体检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健康干预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至2011年度,进行健康体检的部分事业单位高尿酸血症检出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6例高尿酸血患者中,男性占84.53%,女性占15.47%.从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构成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年龄段在40~49之间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所占的比例大,说明生活方式是影响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达91.27%.结论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可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尿酸水平.

    作者:车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D-TOF-MRI诊断血管原性三叉神经痛:手术对照分析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周围血管MR表现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 进行对照,以评价MRI在显示血管性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97例本院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成像(3D-TOF-MRI)资料.结果 97例手术,结果 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推移14例,明显接触14例,可疑接触58例,无明确接触11例.3D-TOF-MRI显示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推移的13例,明显接触13例,可疑接触61例,无接触10例.结论 3D-TOF-MRI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手术结果 符合率高,是目前检测偏侧三叉神经痛病因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查找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的手段.

    作者:沈献军;叶叔文;陈淑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老年患者6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和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与苏醒时间.结果 术中舒芬太尼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瑞芬太尼组平稳(P<0.05);术后舒芬太尼组疼痛评分优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术后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分别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前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后者平稳,且术后前者镇痛效果优于后者,但后者苏醒时间优于前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案.

    作者:吴丹;张玉光;严霞艳;洪沐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瞬时波强技术结合Tei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左心室功能价值

    目的 应用瞬时波强技术(WI)结合Tei指数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左室射血分数(EF)≥50%的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21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T2DM+EH)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多普勒组织成像和颈动脉WI检测,对比分析3组受试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W2明显增高(P<0.01),W1增高(P<0.05),Tei指数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EH组与对照组比较:W1值明显增高(P<0.01),W2增高(P<0.05),Tei指数增高(P<0.05).T2DM+EH组与T2DM组比较:W1增高(P<0.05),W2呈降低趋势,Tei指数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瞬时波强技术结合Tei指数可以无创、全面评价糖尿病早期患者左心室功能损害.

    作者:朱虹;田新桥;茹翱;吴朝明;陈丹红;林洁;王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静脉尿路造影与超声诊断肾积水比较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尿路造影与超声诊断肾积水比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肾积水患者90例影像学资料,分别通过静脉尿路造影与超声检查,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肾脏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稍高于尿路造影检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判断肾积水严重程度的一种无创性辅助检测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3例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腮腺Warthin's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Warthin's瘤,患者术前常规超声影像资料.观察并记录肿块形态、大小、部位、包膜、边界、内部回声均匀度、有无分隔,、钙化及血供分布情况.结果 腮腺Warthin's瘤共26枚病灶,病灶大径范围0.8~3.9cm,平均3.4cm.84.6%(22/26)的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80.8%(21/26)的病灶边界清晰,30.8%(8/26)的病灶回声均匀.其中低回声的占 26.9%(7/26),接近无回声的占73.1%(19/26);46.2%(12/26)的病灶伴有分隔回声,所有病灶均无钙化.26.9%(7/26)的病灶仅周边探及血流信号,34.6%(9/26)的病灶仅内部探及血流信号,38.5%(10/26)病灶周边及内部均探及血流信号.结论 腮腺Warthin's瘤常规超声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可作为其术前评估的一线检查手段.

    作者:胡新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肺炎与肺结核不同时期螺旋CT表现的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 分析肺炎与肺结核的不同时期的螺旋CT表现,明确两者不同时期的螺旋CT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5月到2012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疗86例肺结核和65例肺炎患者,全部病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观察肺炎与肺结核不同时期的患者螺旋CT表现,并比较肺炎与肺结核螺旋CT特征差异.结果 两组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多发病灶、沿纹理分布斑片影、肺实变、空洞、钙化、小叶中心结节、5~8mm边缘模糊结节的人数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的肺炎和肺结核患者在各个特征总人数中的比例普遍高于其他两个时期.结论 肺炎与肺结核和不同时期的肺炎与肺结核的CT特征均存在各自特征性,螺旋CT在区分肺炎与肺结核方面以及两者不同时期病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滕友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充盈超声检查诊断胃溃疡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胃充盈超声检查对胃溃疡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胃溃疡患者应用彩超结合胃超声助显剂充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和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胃溃疡符合率:定性82.5%(33/40),定位92.5%(37/40).检出胃周围淋巴结肿大15例.结论 胃充盈超声检查诊断胃溃疡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放射、诊断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病人易接受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胃溃疡初步筛查、药物治疗复查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芹;陆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外伤性肠损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外伤性肠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外伤性肠损伤行手术处理的患者,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研究共73例(男5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7岁.小肠损伤46例(63.1%),结肠损伤27例(37.0%),其中含多处肠损伤的为16例(21.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心脏病史、损伤至手术时间长(>8小时)、高NISS评分(>20分)及伴有休克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中NISS评分及损伤至手术时间是改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SS评分及损伤至手术时间是影响外伤性肠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学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本院住院治疗的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伤亡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受伤部位、经济支出等,评价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事故的严重性.结果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本院共收治创伤病人5664人,其中交通伤4836人,占85.38%;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伤751人,占交通伤15.53%;死亡23人,占交通伤死亡病人20.54%(23/112),其中颅脑外伤导致死亡占91.30%(21/23).损伤月分布以2月少共47例,以10月多共82例;年龄和性别分布中男性占58.59%,50~59年龄组多;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损伤部位前两位损伤下肢损伤、颅脑外伤分别占30.22%、26.63%;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的职业分布依次是农民工298例(39.68%),农民251例(33.42%);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平均住院费用20593.51元.结论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交通工具,应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作者:陈卫云;郭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普外科老年病人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普通外科老年病人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和病人营养状况恢复情况以及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684例符合条件的普通外科老年手术病人于入院后24小时和术后进行NRS2002评分,并通过对病人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病人手术前后机体营养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NRS2002评分≥3分者173例(25.3%),<3分者511例(74.7%);术后NRS2002评分≥3分和<3分者分别为316例(46.2%)和368例(45.7%).在术前NRS2002≥3分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在NRS2002<3分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9%.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P<0.05).术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普外科老年病人存在的营养风险较高,术前NRS2002≥3分的病人营养状况恢复慢,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

    作者:陈秋霞;张片红;朱江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就诊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CT扫描结果 进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疝、再出血)、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①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1,P<0.05);②试验组颅内感染、脑积水和脑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脑室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

    作者:李春茂;沈国良;牟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溃疡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胃溃疡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探讨胃溃疡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间行胃溃疡治疗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溃疡类型及溃疡治疗后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均P>0.05).经相应治疗后,手术组的51例患者共有43(84.3%)例显效,显著优于对照组(71.2%)(χ2=6.298,P<0.05);手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5.7%,8/51)明显少于对照(33.9%,20/59)(χ2=4.781,P<0.0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优于保守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和预防.

    作者:刘锡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后壁囊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胃后壁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诊治.方法 分析本院1例开腹活检确诊胃后壁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48岁,因体检CT发现左肾囊肿入本院,无临床症状,查体无特殊,CT示近左肾中上极腹腔侧有一大小约8cm×6cm囊性包块,边缘光滑,左肾轻度受挤压,诊断为左肾囊肿,行腹腔镜下左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中未见包块,改剖腹探查见肿块位于为后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术中切除肿块后病检为胃囊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胃囊肿术前诊断困难,经胃囊肿部分切除可治愈.

    作者:夏明;马俊;张建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战创伤与肠道复苏

    目的 综述国内外战创伤救治研究中引入的新理念-肠道复苏,了解其机制及实施过程,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及肠道复苏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 战创伤的转归与感染、脓毒症密切相关的.战创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是其内源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在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至关重要.肠道复苏早期实施,更好地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 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肠道复苏,对于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内源性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同时给药方便,安全可行.

    作者:莫晓东;吴国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血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和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TBI的作用,探讨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对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自由落体创伤模型,药物组于创伤后立即尾静脉给予n-乙酰左旋色氨酸(n-acetyl-L-tryptophan,NAT)(25 μmol/kg).大鼠TBI后30分钟和6小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SP的含量,TBI后24小时采用rotarod试验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及干湿称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大鼠TBI后30分钟时血SP浓度出现明显升高(P<0.01),6小时时血SP浓度降低.大鼠TBI后24小时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其神经行为功能下降,NAT可减少TBI后24h脑组织含水量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P<0.05).结论 大鼠TBI早期血SP浓度增高,NAT通过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可减轻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封菲;王晓楠;章顺荣;高越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