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701
  • 国内刊号:33-1050/G4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9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2014年9期文献
  • 高等医学院校近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环节,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问卷调查剖析当前高等医学院校近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善近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建议.

    作者:刘辉;佟矿;王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元认知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现状,探讨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元认知能力的相关性,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东省某医学院校50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1)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总分为80.77±4.30,元认知能力偏低;(2)高年级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大于低年级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3)统招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大于高职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4)喜欢护理专业的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大于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元认知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r =0.689,P<0.05).结论:本科护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元认知能力越强.

    作者:张雪雁;李军;范燕燕;赵晓敏;尹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教学质量评价设计与实证分析

    研究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及流程设计,探索方法论价值.以Delphi法筛选指标,以AHP法计算主观权重,以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以加权TOPSIS法构建模型.指标、权重、模型将专家研判和客观测量反映到课堂教学质量综合排序.设计合理、信息充分、方法科学,对于教育管理决策有推广意义.

    作者:李望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科学研究成果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脑科学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理念进入了医学教育,为大学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了依据.医学教育应充分考虑培养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观注情绪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发挥脑功能发育关键期的作用,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李晨旭;李艳花;王林森;马存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药理学考试改革探讨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学科,与各学科交叉渗透,与临床及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为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医学人才,推行药理学教学全过程创新,重点实施PBL、TBL为基础的启发、探究式讨论,考试改革由学生日常表现、综合文献报告、社会调查和论文、病案讨论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而成.课程考试改革后,反馈良好,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朱玲;周黎明;王春艳;杨云霞;文锦琼;包旭;左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医学形态学考试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建立一套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形态学实验考试系统.方法:应用php+ mysql工具开发考试平台,与图像考试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考试系统运行稳定,所得成绩更接近正态分布,区分度增高.结论:形态学考试平台能够科学全面的考核学生实验能力,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手段.

    作者:陈先才;苏中静;林常敏;欧少闽;刘少辉;郑少燕;杨棉华;陈海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武汉科技大学和美国华盛本大学自2008年进行了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形成了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也面临一些困境,需要中外合作双方高校的深度合作和积极、长期的努力.

    作者:史崇清;王晓南;陈勇;余桂林;李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学生科研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医学生科研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科研兴趣在不同年级呈显著性差异(P =0.003),主动了解科研的在年级(P<0.001)、专业上呈显著性差异(P<0.001).医学生科研态度的限制因素主要在于学生对科研缺乏了解和学校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结论:医学生对科研的了解影响其科研兴趣,学校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作者:朱雷;嵇芳芳;檀丽薇;王雯磊;尤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培养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是的医药卫生市场的需要,为提高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对药理学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机制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提高了药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作者:尤婷婷;陈博;邹丽宜;左长清;吕小华;鲁澄宇;崔燎;吴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参加大班制组织学“讲习合一”授课的体会与建议

    为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探索适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授课模式,采用理论课和实习课“讲习合一”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员为主导,关注学员学习体验,给学员更多的发挥空间,学员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改革在有限的学时内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主动学习”的目的.

    作者:于庆;胡凯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生理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探讨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问题能力,以适应医学高素质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在2012级护理本科,随即选择实验班与对照班,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模式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改革.

    作者:祁文秀;赵成瑞;吴惠文;高胜利;刘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TBL在生理学阶段性考核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TBL模式在阶段性考核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效果评估.方法:将桂林医学院2011级临床、口腔医学本科535名学生随机分组,进行个人和小组测试,并分析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小组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个人测试.65.58%的学生认同这种考核方式.结论:TBL模式应用于考核,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黄文君;郭艳红;辛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护结合工作模式在骨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

    目的:探究医护结合工作模式在骨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骨科护理实习生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医护结合工作模式.观察两组实习生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掌握情况以及护理实习生工作积极性状态.结果:经医护结合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工作积极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结合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护理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增强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其工作的积极性,其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带教中应用及推广.

    作者:蔡瑾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旧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营养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营养学应用性强的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营养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结果显示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和实验组(案例教学法)学生的营养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无差别,但实验组学生的临床营养案例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胜一筹.

    作者:周敏;漆光紫;银联飞;庞雅琴;梁芸;张彩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精神病学实习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初步探索

    目的:探索在精神病学实习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模式.方法:在入科教育、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书写实习札记以及出科考核等教学环节融入人文教育.结果:93%的实习医生较认可目前的教学模式,出科考核人文成绩90%到达良好,实习札记反映出重视医患沟通、强调人文关怀等多方面人文内容.结论:在精神病学实习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模式是可行的.

    作者:张桦;王韵;吴彦;方华;金友兰;方贻儒;王祖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麻醉学专业临床实习准入制度的研究和实践

    目的:建立麻醉学专业临床实习准入制度,探索考试方法的改革.方法:对实习前麻醉学专业学生进行多站式临床技能和理论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试行实习前准入制度.结果: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效果好,学生自我评估与实际考试成绩具有相关性.结论:临床实习准入制度是推行“阶段式”考核的有益尝试,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张蕊;隽兆东;孙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实习生医患知情告知培训的初步实践

    目的: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医患沟通情景,探索和了解实习医学生知情告知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提高实习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方法:在实习教学查房后增加模拟知情告知培训.学生与标准化病人模拟完整的知情告知过程,教师与旁听实习生进行评议与点评.结果:回收有效评议表中,各项评议平均分:仪表态度92.4分,专业知识80.3分,沟通技巧82分,书面表达79分.结论:参与模拟训练的实习生存在对病情的概述、发生发展特点及完整的治疗原则掌握不够,人际沟通的技巧薄弱等问题.在医学生培养,尤其实习阶段知情告知能力的训练方面,使用标准化病人模拟医患沟通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培训方式.

    作者:陈池云;钱良萍;胡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移情理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探析

    临床实习不仅仅属于护生学习护理技能的实践操作,还是增强职业道德、建立人生信念以及适应护士角色的主要时期,护理临床带教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护理工作者业务素质以及护理水平,文章通过在带教过程中实施心理学的移情理论,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起到明显的协助以及推动效果,受到了实习生的一致好评.

    作者:王慧娟;孟如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前区实习护生小组系统性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产前区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模式及其效果.方法:择取来我院产前区实习的64名护生,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进行学习,实验组予以小组系统性带教模式进行学习,观察两组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在理论、操作及综合素质评分上,实验组依次为(89.2±17.3)分、(91.7±17.6)分、(93.8±17.8)分,对照组依次为(81.8±15.3)分、(80.5±15.7)分、(81.4±16.8)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实习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状况而言,实验组总评分为(98.6±1.7)分,对照组为(88.6±2.5)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系统性带教模式应用于产前区实习护生带教工作中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临床操作技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于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OSCE在儿科专业医学生毕业考核中的应用

    总结分析重庆医科大学2008级儿科专业本科生毕业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证实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可客观、有效地评估儿科专业医学生临床能力,促进学习积极性,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华子瑜;蒋乐媛;谭虹;刘恩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以叙事医学提高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不足是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在160名临床医学生中,93.1%认为医患沟通能力重要,91.9%认为需提高自身医患沟通能力.叙事医学可培养医学生关照、倾听、诉说疾病的能力.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叙事医学课程将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

    作者:何立芸;韩江莉;黄静;冯新恒;高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妇产科学临床技能考核规程在“两段式”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妇产科学临床技能考核方法在“两段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规范化技能考核标准,以调查问卷和分析考试结果的方式,评价“两段式”教学中该规程的实用价值.结果:考核组对实训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同病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较好.结论:规范的考核评价能增强学生实践意识,熟练规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谢知慧;赵粉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社区护理实践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目的:探讨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方法:2009级护理专升本一班学生38人为对照组,2009级护理专升本一班学生16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护理教学方法,观察组理论教学后进入社区实践基地进行科研训练.结果:观察组护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实践教学有助于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作者:张雪芹;潘相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内涵要求的调查研究

    为了解面向基层就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具体内涵,采用《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要求调查表》对临床教学人员、医学专家及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对临床能力的具体要求上对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非常重视,而对临床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提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应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简亚平;陈晓育;李祖祥;刘美红;张文军;徐琼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互动沟通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荟萃分析

    目的:探讨互动沟通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78例,对其临床教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实习生在入科室后均采取临床带教方式,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互动沟通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带教方式,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实习生采取互动沟通教学模式,可有效的增进护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护生对理论及操作的掌握程度,并增加护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程度.

    作者:林舒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3D动画技术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探索3D动画技术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分成传统教学组和3D动画辅助教学组.采用问卷调查和随堂测验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3D动画辅助教学较传统教学法有明显优势,随堂测验成绩显著高于与传统教学组.结论:3D动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作者:朱振东;张林;任铭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BL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P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2012学年临床妇产科教学中,将18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PBL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内容测试、见习成绩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课堂测试及见习成绩均显示PBL组明显高于传统组,问卷调查表显示PBL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论:在妇产科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作者:何毛毛;张晓薇;孙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逆向问题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实验中的探索研究

    为提高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将逆向问题教学法引入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结合问卷调查和实验报告成绩对逆向问题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表明逆向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方法,正确加以应用,可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王静;潘群皖;王海华;姜玉新;朱再满;李晶;周萍萍;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DCA循环管理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口腔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教学法和PDCA循环管理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者的关注,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02名汉族本科生进行两种不同教学管理方法的比较,结果发现,相对于传统方法,PDCA循环管理结合循证医学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整体的理论水平,实践操作及临床思维能力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燕方;刘海霞;张红妤;赵清娟;邓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三维动画教学软件结合CBL教学法在腹股沟疝教学中的应用

    将腹股沟疝三维动画教学软件和CBL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提高了学生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的考试成绩.三维动画教学软件与CBL进行有机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涛;王福顺;朱继业;周庆环;路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BL教学结合英语查房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结合英语查房在口腔颌面外科实践教学中效果.方法:通过入出科考试成绩及调查问卷两项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出科成绩优于入科成绩(P<0.05);实验组学生的出科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的出科成绩(P<0.05),PBL教学结合英语查房既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又能提高临床问题综合分析能力.结论:PBL结合英语教学查房可以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尹小朋;许慧芬;凌彬;胡露露;林兆全;克热木·阿巴斯;龚忠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BL教学法在输血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在输血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输血科实习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100名,随机分为PBL教学组(n=50)和LBL教学组(n=50),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输血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PBL教学组的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的综合成绩明显优于LBL教学组.结论:在输血技术学教学中,PBL教学法优势更加明显,能够更好地满足输血安全和血液资源的合理使用,值得倡导和推广.

    作者:许伟;朱梅;李燕萍;卫玉芝;夏雪;张循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外科影像资料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研究

    目的:将外科影像资料应用于护本生外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探讨其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影响.方法:将同一年级4个班的131名护本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将外科影像资料结合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于当堂授课后及授课三个月后分别进行理论测试.结果:试验组两次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的教学模式及重复测试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作者:庞双艳;李军文;张新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在临床专业学生的心内科见习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及评价

    目的:设计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并在心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引入CBL,经教师引导,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在传统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师生反映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体系.结果:该教学法深获师生好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结论:该教学方法切合临床心内科实践教学实际,有效可行.

    作者:郭守玉;钱琦;朱舒舒;龙明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目标教学法培养脊柱外科护理实习生临床思维的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目标法教学法培养脊柱外科护理实习生临床思维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目标教学法和传统带教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脊柱外科临床带教,对比以临床思维为主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试成绩.结果:两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两组临床思维能力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性、解决问题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教学方法和锻炼临床思维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教学可有效提高脊柱外科护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护生对临床实习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陈红娟;徐建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方法:选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肿瘤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学生在必修课临床肿瘤内科学大课授课和临床实习中分阶段开展案例教学法.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统计授课学期期末考试和实习后临床肿瘤内科出科考试成绩.结果:通过一学期的案例教学法授课,研究组学生对肿瘤专业的兴趣有明显增加;两次期末考试研究组学生成绩较对照组学生成绩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临床肿瘤内科学的授课有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沈丽达;谢琳;龙庭凤;李科;邓明佳;李云霞;杨继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角色扮演为核心的Webquest教学法在口腔教学的应用

    口腔临床教学中引入以角色扮演为核心的Webquest教学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网上搜索学习将知识深化融入角色情景,换位思考并模拟不同角色的社会行为.理论和技能考核所取成效证明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地培养决策思维、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是一种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王梦溪;高丽丽;毕良佳;林江;金美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血管外科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心血管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90名5年制临床本科生分两组:对照组45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45名,采用PBL教学.采用问卷调查及考试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PBL组学生对知识掌握明显好于对照组,66.7%学生愿意接受PBL教学.结论: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外科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培养.

    作者:段玉印;何建超;张桂敏;陶杰;尚学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学微生物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郑群;张力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VBL系统的医学机能实验学WPBL教学法的研究

    目的:为探讨WPBL教学方法在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引入VBL-100虚拟实验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医学机能实验学PBL教学.结果: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WPBL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结论:巩固WPBL教学效果,进行教材改革和师资培训势在必行.

    作者:曾枣桂;王燕;唐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TBL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专业人才体系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讨TBL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专业人才体系培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间在我院肝胆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TBL组和LBL组,对比分析两组培训前后的操作考核及理论考试成绩.结果:TBL组实习后成绩均优于LBL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的积极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景宁;杨红;彭民浩;肖开银;彭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计算机辅助的个性化教学系统的介绍及启示

    以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生物化学专业为例,介绍西方的计算机辅助的个性化教学系统(CAP-SI)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其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热情的原因,并对该系统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作者:黄晓华;左云飞;刘纯清;赵岩;刘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W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教学法在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W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满意程度,并通过闭卷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WPBL教学组的问卷调查显示,92%的学生对W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两章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5和P=0.002).结论:WP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黄延红;马晓磊;崔安芳;韩晓琳;张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上海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经六字诀干预的研究

    目的:初步了解岳阳临床医学院中医专业学生的体质以及在经健身六字诀干预后对身心情况的提升作用.方法:将30名中医专业学生分别运用六字诀功法锻炼联合体育生活方式理论讲座与单纯理论讲座上课干预,连续6个月后观察干预前后大学生的体质及心理问卷的变化.结果:目前小样本结果提示经运用六字诀功法锻炼联合体育生活方式理论讲座,学生的心肺功能及心理情况均获得了提升,且优于单纯的理论教学.说明德育与体育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德育工作,值得推广.

    作者:姚亮;王振伟;杨佩兰;汤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RFID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管理是高校合理配置教学科研资源、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保障,引入科学技术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管理成当务之急.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提出了便于绩效管理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作者:章燕丽;毛文;王壮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预防医学专业开展健康教育创意大赛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用自制问卷调查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和教师,评价举办健康教育创意大赛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效果.学生认为参加大赛可以促进学习、锻炼科研能力.学生和老师均认为参加大赛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的能力、与教师沟通的能力、获取和阅读文献信息的能力、作品制作技能、自信心、承受挫败的能力.

    作者:周政华;高晓凤;潘池梅;敬媛媛;刘振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实证分析

    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就业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已经成为就业领域里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通过对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的比较,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际工作情况的评价,实证分析了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毕业生择业观念、能力结构和职业认知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就业工作改进建议,为培养社会适用人才、推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职匹配提供参考.

    作者:王邦田;彭伯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学院校D型人格大学生压力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D型人格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状况,为今后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14条目D型人格量表(Type D Scale-14,DS14)对461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诊断,同时结合Beck压力量表(Beck-Srivastava Stress Inventory,BSSI)对其压力情况进行测定.结果:461名大学生中,共检出D型人格92人,检出率为21.19%;在压力源方面,非D型人格大学生的压力源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2个方面,而D型人格大学生的压力源则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和感情问题4个方面;在压力强度方面,非D型人格大学生BSSI总分(89.39±11.56)分,明显低于D型人格大学生BSSI总分(93.28±1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D型人格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应尽早开展相关心理教育和疏导,避免压力造成更多的心理负担.

    作者:谢辉;杨春燕;谷昊明;高立;程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年级医学本科生对“医闹”的认知和态度分析

    医闹作为一种比较极端的医疗纠纷形式,正在对医疗秩序和医疗安全带来影响.该文以高年级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和评价“准医生”对“医闹”的认知与态度,去发现和评估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

    作者:曹飞;刘燕;段丽敏;朱灵燕;程亚军;颜雪梅;陈宝;黄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现状与未来:论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

    在不同历史阶段,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基本办学现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总体改革与发展思路,厘清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分析和论述了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基于此目标的预期教学效果.

    作者:黄睿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志愿服务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继承者,将要从事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医生职业,从事关系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医疗卫生事业.因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合格医学生是目前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志愿服务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入手,探讨志愿服务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为有效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牛启超;仰曙芬;岳凤莲;杨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港台地区全人教育对内地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全人教育,在港台地区学生教育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梳理了全人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内涵,分析了港台地区和内地全人教育的现状,探索了学习借鉴港台地区全人教育理念和方法: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实施全人教育教学、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发挥社会实践作用,促进内地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崔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模型及其机制研究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推动学科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模型,分析了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揭示了其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产生和发展的本质,提出了促进医学信息学科学科发展的若干建议.

    作者:王伟;潘玮;王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美国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启示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对美国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进行观摩,交流和学习,吸取其特色,结合国内医学院校的自身特点,在授课中加强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充分应用网络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医学人才.

    作者:李姣;吕立夏;蔡巧玲;徐国彤;郑加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整合后按系统开设临床病例讨论课的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本科在临床课程整合后单独开设临床病例讨论课,不仅能有效地配合临床课程整合,又能及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郭庆峰;张东华;薄红;杨立斌;崔莹;高岳;郭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系课程教学及启示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教育自1916年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教学科研领域翘楚.笔者通过参与其流行病学系的课程学习,以点带面,认为其以研究为导向的创新实用型人才教学模式、高效的信息化教学和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构建,值得现阶段我国教学转型中的医学高等院校公共卫生教育借鉴与学习.

    作者:钟秋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T与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对CT与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对比性的研究.方法:选择本医院58例(72髋)ANFH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检查和MRI检查对ANFH诊断的敏感性.结果:CT阳性检出率为69.4%;MRI阳性检出率为100%;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于ANFN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是ANFH检查的可靠影像学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良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临床药师参与医嘱审核常见不合理医嘱

    临床药师参加医嘱审核工作1年来,对常见不合理医嘱进行梳理,对同性常见不合理医嘱进行总结,从而提升了临床药师的自身业务水平,减少临床用药错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参加医嘱审核是参与治疗团队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式.

    作者:黄春巧;何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B型超声扫描、CT扫描、磁共振胆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是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几种主要方法,各有优劣.为使肿瘤与周围组织显示更清楚,今后的研究方向很可能着重在用造影或增强方法.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学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了解其诊治近况及发展.

    作者:周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两所综合性医院收治的61例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6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多为青少年,流感样症状:咽部充血50例,咳嗽38例,发热46例,扁桃体肿大19例,咳痰8例,咽痛18例等;经由实验室检查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阳性,92.86% WBC总数偏低或正常,66.67%中性粒细胞高于大于正常值,47.62% CD4+T淋巴细胞低于正常下限水平;经由胸部CT检查发现,手术患者表现为胸膜炎、肺炎、肺纹理增粗等;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甲型H1N1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干扰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早期应用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取得颇佳疗效.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胎蛋白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免疫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甲胎蛋白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的免疫作用.方法:选择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对照组采用GM-CSF和IL-4继续培养,观察组加入AFP(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分析两组细胞表型并观察CD80、CD86以及HLA-DR等表达,释放IFN-γ的激活T细胞数以及特异性抗肝癌CTLs的百分率.结果:观察组诱导的DCs成熟表型中CD80、CD86和HLA-DR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CTLs结合表位肽A和表位肽B的阳性细胞数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中平均每105个T淋巴细胞可检测到的分泌IFN-γ的斑点数为(11.25±2.33)个,则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甲胎蛋白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诱导抗肝癌免疫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国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骨科临床护理中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骨科临床护理中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以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80例骨科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对比两组患者的意外情况发生率、潜在隐患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意外情况率、潜在护理隐患和患者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中老年患者护理风险来源于患者、疾病和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意外情况和潜在护理隐患,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许敏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围手术期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78例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及效果.结果:通过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疗法.均未出现不能恢复并发症.且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结论:对肝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来说,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能够提高对疾病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对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泽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

    目的:改进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提高卡介苗接种效果.方法:选取200例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刺入皮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注射菌苗.对照组在接种前用安抚奶嘴安抚新生儿,针头斜面刺入皮内后,再平行进针0.3cm-0.5cm再推药.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的接种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增加新生儿配合度,保证卡介苗剂量准确,提高接种效果,减少菌苗外溢.

    作者:卢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ICU治疗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降低,护理后SAS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2.31%,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8.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ICU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提高了ICU的护理质量.

    作者:武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祛痰剂、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例数为5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6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07,P<0.05).而治疗组FEV1、FEV1/FVC和FEV1/PR等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伟娟;赖立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对比,探讨西医抗菌药物等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方剂对于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和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评价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评价,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两组中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虽然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药方剂可以明显增加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总有效率,且并无特殊的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傅芝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随机开放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氯氮平组各3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末评定PANSS量表,评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氨磺必利组总有效率为55.88%,氯氮平组总有效率为58.82%,两组总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氨磺必利组PANSS阴性症状量表减分率明显大于氯氮平组(P =0.02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氨磺必利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x2=3.56,P<0.05).结论:氨磺必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更好.

    作者:田海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分离鉴定9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段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对阳性结果进行病原菌及主要抗生素耐药性况进行分析.结果:9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培养阳性率为14.01%,居前四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1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外,病原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引起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与普通尿路感染及结石相关性感染原菌种类相似,临床应注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琚国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美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比较研究

    通过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差异,相比之下美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与实际临床工作衔接更紧密,更注重考查医师解决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改进和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蔡耘菲;吴娅利;周峰;黄国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知需求调查

    随机抽取南宁市18所医院的945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其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认知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柳亮;陈罡;容敏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渥太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见闻

    通过在渥太华大学附属渥太华医院的Clinic Fellowship的学习和考察研究,分析渥太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特点、培训机制、软硬件设施及考核机制与方法.获得一些可以借鉴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

    作者:陈龙;潘骏;陈华;蒋良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能岗匹配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目的:探索一套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培训管理模式.方法:针对青年护士成长特点,将护士培养与实习生教育有效衔接,通过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和优化培训方法,建立了青年护士分层级培养以及基于信息化继续教育管理平台的综合考核的规范化培养体系.结果:以能岗匹配为原则对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有效构建能促进护士的快速成长,确实提高了她们临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了临床护理工作安全及质量.

    作者:岳立萍;卢根娣;李蕊;张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上海市某医院试点住院医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模式的满意度研究

    上海市正式启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目的:为了能够提高临床专业学位(住院医师)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法:在第一届临床专业学位(住院医师)毕业研究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与传统临床型研究生对于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看法.结果:第一届学生对于临床轮转培养的各项内容的满意度要好于传统型研究生;对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有较高的评价.讨论:试点项目解决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现行《执业医师法》之间的冲突,解决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存在的矛盾,但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之处.数据还需追踪调查.

    作者:陈旻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四结合法”教学模式在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首次采用“四结合法”教学模式,即理论知识、工程技术、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与超声影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并与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比较,探索超声影像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摸索适合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方案.

    作者:程娟;陈明丽;陈亚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国外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浪潮,医学生规模也迅速扩张.为了满足教学需求,高校招收大量新进青年教师,但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理论和技能有限,高质量的教学难以得到保证.本文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总结分析国际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进展,并以中国医科大学的实际经验为例,具体介绍了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进一步建设与完善我国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闻德亮;孙宝志;曲波;赵阳;李鸿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通过模拟训练提高住院医师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技能

    目的:探讨模拟训练在提升住院医师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技能中的作用.方法:32名接受住院医师一阶段培训的八年制医学生及研究生,接受教师指导下的刻意模拟训练,直到熟练掌握.对比参加者训练前及训练后的模拟操作得分,以及在患者身上的实际操作得分,评价模拟训练效果.结果:32名学员在模拟训练前后学员操作正确率由50.2%±11.0%升高到92.9%±4.5%;15名学员训练后在真实患者身上的操作正确率达91.9%±4.3%.五分量表评价学员对此项操作的信心,得分由训练前的2.9±1.2分升高到训练后的4.2±0.7分.学员普遍认为模拟操作有助于对技能的掌握和操作信心的培养,但模型的仿真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模拟训练能够提高学员临床操作能力.

    作者:李运;李晓;刘婧;刘彦国;陈修远;姜冠潮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