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701
  • 国内刊号:33-1050/G4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9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DT-TM构架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

    目的:探讨在DT-TM构架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单教师辅导教学模式ST-TM(Single teacher-Teaching mode)和双教师辅导教学模式DT-TM(Double teachers-Teaching mode)分别对不同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期末考核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结果:DT-TM组与ST-TM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前者均优于后者(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采用DT-TM方法比ST-TM方法教学效果好,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佳效果.

    作者:袁辉;王得利;徐文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培养社会需要的药学人才

    针对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从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全方位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经过探索,药学专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该专业成为首先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6年期的5个院校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张俊清;刘侠;钟霞;李海霞;侯杰;罗喻超;黄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我校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为平时表现、实验考核和期末成绩.终以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及格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问卷调查显示70-80%的学生认可形成性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婷;刘燕;高莉晶;郭晓姝;张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

    为了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测试成绩也高于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邓广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点菜式”教学模式在神经科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病学亟待对其教学模式做彻底的变革.“点菜式”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深层次的完善,在实践上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无缝连接”的结果,具有中心回归学生、内容问题驱动、手段智能推送、场景逼真再现、评价及时准确等特点.临床教学实践证明“点菜式”教学模式完善和充实了神经科教学模式.

    作者:黄承芳;向卓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BL与PBL融合教学模式在儿科本科教学中的探索和评价

    目的:探讨TBL与PBL融合教学在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效果.方法:本科临床专业学生80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PBL与TBL+ PBL融合教学,比较2组成绩、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融合组考试成绩、分析解决问题、团队配合、交流表达能力优于对照组,更具主观能动性,更易获得同伴反馈,组织形式更有效.2组均花费较多自学时间.结论:在PBL基础上融合TBL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同时提高带教能力,获得更好教学效果.

    作者:周文静;徐凌云;李亚琴;赵瑜;卢燕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2014级280名护理大专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以问卷调查评价其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课程开始前(P<0.01),97.1%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正性评价,49.6%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18.6%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护生的认可,有助于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

    作者:杨希;宋峰;干敏;王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BL-CBL-PBL多轨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BL-CBL-PBL多轨教学模式对口腔正畸学本科生教学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40名,分另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法(A组)、经典PBL教学法(B组)和TBL-CBL-PBL多轨教学法(C组).采取主观问卷调查和客观试卷答题两种方式评价三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TBL-CBL-PBL多轨教学组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他两组并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接受.结论:TBL-CBL-PBL多轨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丹;刘欢叶;张扬;金实;郭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护生病例书写和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学习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病例分析和操作考试成绩,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金瑞华;田志娟;罗丹;刘春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2012级临床学生150人为试验组,以循证医学法讲授,2011级学生140人为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讲授.学期末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并对试验组学生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主观理论及实践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医学法有助于循证思维形成,提高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吴凤兰;程琦;范柳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格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微格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级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61名学生共6组,一二三组31名学生为对照组,四五六组30名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通过课程考试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总评成绩优良人数分布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实验总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可微格教学模式.结论:微格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判断的能力.

    作者:尹淑英;董兆举;赵慧娟;李宁;宓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构建的多元信息化心肺复苏实训课改革的研究

    心肺复苏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因此心肺复苏实训课在临床实训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传统的心肺复苏实训课一般是利用模拟人进行床边带教讲解,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已经跟不上潮流,于是对心肺复苏实训课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我校教研室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对心肺复苏实训课进行改革.

    作者:邓舒妮;张学思;汤之明;莫建超;陆水英;许碧夏;罗剑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imBaby在儿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imBaby为基础的模拟医学教育在儿科护理学综合实训中应用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训课程教学,通过期末考试、二阶段考核分析、问卷调查反馈等,比较两组教学效果及差异.结果:实验组在病例分析、综合诊断、临床思维能力、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表现优异,评价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mBaby引入到儿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王娜;庞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我院实习的60例护生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进行急重症护理教学,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30例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带教结束后对护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更为科学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江旭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2016年度在妇科门诊实习的七年制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三明治”教学方法和传统带教方法.通过出科理论考核、Mini-CEX评分及教学反馈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Mini-CEX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改进推广.

    作者:胡慧;曾薇薇;沈明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目标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5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5人和对照组75人,对照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目标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急诊护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性、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提高应急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生临床教学效果,并受到护生欢迎.

    作者:戎燕燕;胡玉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步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研讨实施分步教学法对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老年科2015年6月-2016年2月的实习护生中随机选取56名参与研究试验,对照组28名接受传统模式教学,实验组28名接受分步教学法带教,从教学满意度、综合实践能力两方面对两种方案的教学情况作评估.结果:两组护生的教学态度满意度基本相近,数据对比,统计学不成立(P>0.05),但在带教内容、带教模式与学术水平上,实验组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成立(P<0.05).经综合实践能力评测,显示实验组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授课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在老年科实施分步教学法教学,利于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增强护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值得推荐.

    作者:刘霄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期带教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分期带教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为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产科200名产科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式进行划分,实验组为分期带教组,对照组为传统带教组,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分期带教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00名实习护生,实验组临床分期带教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临床带教中,应用分期带教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带教的效果,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能力,另外应用分期带教法还能够培养大批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值得在临床带教上推广应用.

    作者:褚桂方;陆美英;慎玲琴;王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语标准化病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双语标准化病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进入临床见习的2011级留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授课.结果:不论在临床见习阶段,还是在在临床实习阶段,实验组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王贵军;邓蓓蓓;王玉彬;马广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BL教学模式与CP教学模式结合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与CP教学模式结合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神经外科实习的88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采用PBL+ CP模式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成绩以及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比较,并对比学生对两种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PBL+ CP教学模式满意度高.结论:PBL+ CP教学模式有利于使护理实习生全面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其自主学习及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作者:陈飞;潘金玉;陈晓英;鲜继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标准化病人建立和应用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学生应用SP进行带教,对照组学生应用典型见习病例和随机观看病人进行带教,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素养、无菌观念和爱伤观念上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效果较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古泉;张燕国;陈岱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OPPPS教学法在功能食品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探讨

    目的:探讨BOPPPS教学法在功能食品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态度,并将结果用于2010-2012级功能食品学教学中.课程结束后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以形成性评价教学效果.结果:53.8%学生对该教学法非常满意,对此方法有正向态度.考试平均成绩由既往77分上升到81分.结论:BOPPPS教学法可提高综合学习能力,该方法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蒋立勤;夏道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OPPPS教学模式结合PDG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西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行问卷调查及理论考试综合评估.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认可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总成绩、基础识记部分成绩和病例分析部分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提高西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沈旭君;王灵聪;冯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习的护生共8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观察组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习结束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两组护生均能通过考核,观察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优秀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的实习带教中起到显著的效用,大大提高了实习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丹央;曹黎明;任婉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BS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目的:探讨CBS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授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留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另别采用CBS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授课,授课结束后分别统计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成绩,并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CBS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结论:CBS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教学质量.

    作者:邸大琳;陈蕾;李进;刘艳菲;魏兵;鞠吉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教学效果的研究,为今后的护理学课间实习提供出效果更佳的教学模式.方法:研究内容为护理专业学生在消化内科的课间实习.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系一班全体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为传统课堂教学法.通过授课前后共八次测试,比较两组教学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测试成绩、对消化系统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法所得效果更好,学生可以更长时间地将知识记忆且遗忘速度较慢、遗忘内容较少.

    作者:潘超;金世柱;刘冰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BL联合LBL双轨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TBL联合LBL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8名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学生,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TBL联合LBL法,对照组采用LBL法,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TBL联合LBL教学方法在临床见习中可广泛应用,利于教育改革发展.

    作者:邸金娜;刘敬禹;张莉;张鹏;许瑞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良式PBL教学法在县市级医院的实践和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式PBL教学法在县市级医院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11名毕业实习护生和52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改良式PBL教学法,评价护生及带教老师对其认可程度,比较护生成绩改变.结果:护生及带教老师对改良式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持肯定态度,实施前后护生理论成绩、操作及床边综合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式PBL教学法适合在县市级医院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俏俊;尹志勤;朱元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种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比较

    目的:探讨适应医学本科教学的重症医学教学方法.方法:以重症医学科实习生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采用LBL+ PBL教学法和LBL+ CBL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优缺点.结果:试验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及认可度;在理论、病例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中,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BL+ C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冯芳;张红松;牟成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LBL与PBL结合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BL与PBL结合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方法:试验班采用结合教学法,对照班采用LBL教学法,PEMS 3.1统计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班各学习团队PBL课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的成绩等级分布、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01);超半数学生对结合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结论:LBL与PBL结合教学法可优化该课程的理论课教学效果.

    作者:刘樑英;章涛;韩艳非;林颖颖;吴林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BL教学法及其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一种小组学习模式,近年来在医学教育领域中使用逐年增加.文章综述了TBL教学法的设计要素及其在医学院校妇产科教学领域的具体实施情况,并比较了T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之间教学效果的差异.

    作者:周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地方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内涵建设与科研创新团队协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重点实验室的特色、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科研团队结构、绩效考核体系、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等建设模块为切入点,结合本单位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成功经验,明确实验室内涵建设与创新团队协调共赢的新机制和新策略.以期为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张颖;司艳红;郭守东;秦树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学专业在校本科生成就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护生(以下统称在校护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86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校护生成就动机得分(0.65±9.53).经常参加小组学习、自认为网络学习有趣及不同年级是在校护生成就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校护生成就动机处于较低水平,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鼓励在校护生经常参加小组学习、培养其网络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年级的护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加其成功的体验,均有助于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

    作者:陈建华;应碧荷;邹继华;周晓荣;郭志平;赵磊;王梦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贯通纵向鸿沟构建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扁平化学生社区党建活动模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调研与创新

    学生社区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个性飞扬的90后大学生,必须改进现有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模式,贯通鸿沟,集中资源,办出一些凝聚关注的品牌活动.本研究通过对所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进行调研与分析,揭示现存问题,阐明构建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区党建活动模式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为高校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林小桦;高理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数字切片的组织学实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构建及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已经成为新的教学辅助措施.结合我们教研团队构建组织学实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平台建设、硬件配置、资源构建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蓝永洪;林世珍;牛海艳;张彦慧;齐亚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网络模式下医学生心理咨询模式探析

    随着微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使用,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为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就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需求展开调研,针对如何利用微网络技术搭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苏伟;苏蕊;郭晓琳;陈嘉全;周婷;梅瑞华;张秋梅;杨洪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病理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文章介绍了开展病理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情况,探讨了第二课堂的目的、意义、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作者:唐群;吴华;张熙;郭建平;彭康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

    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新的时代环境对医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努力发挥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防止和规避网络的负面作用和风险.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1306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网络行为的现状,并对这些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提供一些有效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俊洁;张梦君;申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带教中护生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对护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护士实习生1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80名)与实验组(80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验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意识培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室安全知识、理论知识、整体护理及手术辅助操作等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生安全意识培养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至关重要,是提高护生手术室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水平的关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陶千红;陈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某高校附属医院青年教师临床技能竞赛分析与评价

    临床教师技能竞赛是检验师资队伍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某附属医院第三届青年教师临床技能竞赛试题难度、区分度、信度以及竞赛成绩等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本次技能竞赛试题质量及成绩概况,探讨本次竞赛试题形式、内容及竞赛结果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启示,为提高青年教师临床教学能力,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提出意见与建议.

    作者:陆定;姜晓莹;俞鸿雁;袁方;陈蓬来;沈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科见习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

    见习阶段是医学生从书本到临床的第一步,血液科患者以血液恶性肿瘤为主,医学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且影响着治疗效果,所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临床见习阶段教学和血液科临床的特点,探讨在血液科见习带教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以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董菲;景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形成性评价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与意义

    形成性评价在住院医师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形成性评价体系,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形成性评价对于促进儿科住院医师能力培养很有意义,尤其推崇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360度评估、出科结构化病历面试,并且提倡及时反馈.

    作者:闫辉;齐建光;张欣;周国鹏;姚弥;李雪迎;王颖;李海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方法的初探

    以预防医学本科生为例,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两轮专家函询,终初步建立了由基础知识(0.28)、实验技能操作(0.22)、科研能力(0.18)和实际运用能力(0.32)4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构成的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方法.

    作者:于佳;刘学;刘晓秋;史力田;唐玄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数字健康创新教育:北京大学医学部新尝试

    数字健康作为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的融合,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焦点,同时也为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数字健康创新教育,包括以创新为导向的数字健康课程和以创业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是国内首次以人文为核心,连接医学、技术和商业跨学科式地针对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展创新教育,是顺应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潮流的新尝试.

    作者:李晏锋;王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积极教育: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教育模式探索与展望

    目的:推行积极教育模式,在关注实现个人成就的同时,强调提升其幸福感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开办积极心理训练第二课堂、心理弹性第二课堂和幸福课选修课提升学员幸福水平;并制作积极心理自助手册、开设青春心语微信公众号帮助学员自主习得幸福感提升方法.结果:积极教育能有效提高个体幸福感水平,缓解抑郁与焦虑等心理不适,促进其心理健康.结论:积极教育对于改善个体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发挥个人潜能与优势意义重大.

    作者:徐媛媛;胡厚源;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生心理素养“三维螺旋”培养模式浅析

    根据医学生心理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医学生心理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从医学生心理学素养培养的特点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维螺旋”心理学素养培养模式,从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能力三个维度,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郑德伟;孙宏伟;刘晓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院立足于学校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改革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并以其教学过程为依托,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整合课程内容衔接方面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问题,有待在进一步实践中逐步改革完善.

    作者:黄敏;覃庆洪;谢小薰;梁磊;刘登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数据时代下医学信息相关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为了提高医学信息的专业水平,对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首先,结合医疗大数据时代背景及DIKW体系,剖析重构医学信息技术类课程的重要意义.其次,按照多维度培养目标、多学科融合、多维度知识体系、多维度人才培养的指导原则,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学科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构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后,以DIKW体系为导向、医疗大数据为核心进行医学信息相关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群设计.

    作者:牟冬梅;王萍;郑晓月;赵丹宁;琚沅红;戴文浩;刘汉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院保洁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对医院保洁员进行关于血源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工作的29名保洁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分别在其接受健康教育前后了解其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认知情况和对职业暴露防护情况,归纳对此类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随访,提示健康教育后保洁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例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进行关于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保洁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相关职业暴露事件发生,保障医院环境的安全.

    作者:张英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析痹祺胶囊安全性及用药安全管理对策

    目的:探析痹祺胶囊安全性及用药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500例使用痹祺胶囊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段、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6.6%,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3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16例(48.5%).发生时间段多在1-24h以内,胃肠道和皮肤是主要累积器官.结论:痹祺胶囊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发生时间段、临床表现,临床医师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痹祺胶囊用药安全性.

    作者:方达飞;计建军;张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5二羟维生素D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25二羟维生素D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和维生素缺乏情况.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的25(OH)2D3值均少于对照组,维生素缺乏例数均多于对照组,观察1组的CAT评分也高于观察2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COPD患者中更易发生,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25(OH)2D3与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相关性,可用于预测病情和预后.

    作者:赵美芳;王月花;宋昱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临床生化结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临床生化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入院接受血液检测的患者140例,对其进行血液样本抽取后,分别进行生化检测,并判断其临床诊断检测结果,分析这其中的影响作用.结果:经检查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中,大多数检测数据结果,均产生了变化,且P< 0.05,有统计学意义.4h后检测结果中,除碱性磷酸酶与甘油三酯外其他检测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8h检测结果中,除甘油三酯钾离子和7谷氨酰转肽酶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均由显著差异.结论:在进行生化检测时,为保证检测项目的信息精确性,需保证在合理时间段进行血液标本检测,并根据时间检测结果促进在免疫检测系统下的检测项目稳定性分析,从而避免不良检测结果的发生.

    作者:许试文;黄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CK视域下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从英语学科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相关医学知识等四个方面,清晰地厘定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PCK的构成要素,并从学校与教师两个层面提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PCK体系的建构机制,能够为我国医学院校英语教师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实现更好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于超;齐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命教育视角下医学生死亡教育研究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在死亡教育方面的发展举步维艰.因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相互依赖且有着相同的终极目标,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切入研究死亡教育,将有助于调和死亡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突.考虑到医学生职业的特殊性,如何在生命教育视角下开展医学生死亡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与生命价值观,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罗敏;沈玉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认识误区及推进过程分析——以卫生经济学为例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我国不同层次的教育领域推进,但人们对其认知及推进过程仍存有问题,文章旨在介绍形成性评价的内涵、认知误区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工作要素,并以卫生经济学的授课为例介绍形成性评价的推进过程与方式.

    作者:于倩倩;尹呈良;尹文强;黄冬梅;于贞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物化学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本课题采用文献分析法,依据生物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处于教学环节前、中、后,将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国内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生物化学各教学环节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作者:李艳花;于婧文;李自青;马存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1949-2015)

    以SPSS为统计分析工具,对1949-2015年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揭示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增长规律、核心期刊、区域学术产出力、核心著者以及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者:王景文;李杏丽;李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高校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功能异化、流于形式和单向管理等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提出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式和考核评价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作者:夏睦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标准化病人选择、培训与应用探索思考

    标准化病人在国内临床教学和考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人员的招募、培训、应用等多个环节成为制约其在国内教学普及的难点,通过分析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标准化病人团队的建设,总结标准化病人的选择、培训与应用经验,以期能为课堂和临床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

    作者:刘俊彦;吕学军;赵维;李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角色变换法在七年制口腔黏膜病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分析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在口腔黏膜病课程《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以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67名学生和新教学方法的96位学生的教学质量为对照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在主客观指标上显示优势.结论: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对教学效果和人才储备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虹;姚立平;张洁銎;孙晓爽;周锦翰;刘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提高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仍处于起步和不断完善阶段,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部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全科医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其起步较晚,且没有权威的依据可以参照,在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关键问题之一,提高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带教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作者:马青变;郑亚安;付源伟;王新;郑延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综合评价

    目的: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要素进行评价并构建其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编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问卷,对黑龙江省内10家医学高校或其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行政部门领导和从事临床教育研究的学者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借助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五个维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可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培养、人才引进、工作评价和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胥娇;王志博;张东华;董靖竹;周佳;薄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传统模式与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比较与思考

    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模式与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异同,发现导师制较传统的实习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更有利于激发导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有必要对导师制进行适当的完善和调整,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八年制医学人才的培养教育.

    作者:张华纲;宋红松;樊东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于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许多院校软硬件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不容小觑.研究生自身素质、导师的业务能力与科研水平、教育与培养模式等均会对研究生培养产生影响.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必须摒弃“无师而导”与“师而不导”,严把研究生入学准入关,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与培养模式.

    作者:石士奎;汤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对其病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数据来源为本院2015年-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食管癌且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相关基线资料,其中40例在食管癌手术治疗围术期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并设其为对照组,另40例食管癌围术期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理念对于患者手术及身体影响情况.结果: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围术期护理下首次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相对而言均有明显优越性,P< 0.05,提示有意义;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提示观察组出现咽喉疼痛、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有意义.结论:外科手术是临床当前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手段,围术期护理措施是否配合妥善对于患者手术过程以及预后质量等均会产生直接影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谢伟群;刘鸿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血透室收治的70例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透析次数284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透析次数290次),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低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透析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芬;姚海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住院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患者6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信息,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5例老年患者中,共90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吸痰、胃食管反流均对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鼻饲、胃食管反流为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如稳定基础疾病、控制疾病发作、加强巡视、注意管路管理等,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孔一名;戴元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空气灌肠造影X线与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造影X线与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收治且经确诊证实的163例小儿肠套叠为观察组,行空气灌肠造影X线和CT检查,同期155例X线平片初诊患儿为对照组.结果:空气灌肠造影X线、CT的肠套叠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出率为61.9% (P<0.01),观察组患儿93例(82%)患儿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结论:空气灌肠造影X线诊断小儿肠套叠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金;姚远;陈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塞通和天麻素联合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和天麻素联合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牧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塞通进行医治,观察组采用天麻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听力、耳鸣和眩晕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听力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68%、90%,实验组患者的听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耳呜、眩晕改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治疗,采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的方法进行医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耳呜和眩晕的症状.

    作者:程成龙;叶乐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专业课程考试反馈制度建立及实行效果分析

    选择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42人作为研究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通过对考试进行成绩分析及反馈;选用2010级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4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教学方法、使用相同教材、授课教师等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研究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结果为t=6.249,P=0.000,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研究组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考试反馈非常有必要性.通过对我院实施专业课程反馈制度进行效果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吴丽娜;张淑丽;李超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TOPSIS法的临床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目的:探索临床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方法: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依据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五个一级维度从科学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创新能力培养重点排序结果为外部因素、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技能.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上述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改进.

    作者:焦明丽;李平;刘鹤;张靖婧;赵思奇;邢凯;杨立斌;黎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男护士的情绪劳动、情感耗竭及离职意愿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男护士的情绪劳动、情感耗竭及离职意愿现状.方法:选择210名在职男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劳动量表、情感耗竭量表与离职意愿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情绪劳动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表层扮演.情感耗竭总分低于常模.离职意愿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离职意愿3、离职意愿2、离职意愿1.结论:男护士情绪劳动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工作中情绪表达采用深层扮演策略较多;情感耗竭程度总体低于常模;离职意愿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杨莉;杜琳;柳秋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的:初步构建一套客观、科学及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并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护理信息能力的评估提供了工具,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罗红;彭歆;于双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本科生元认知意识、性别、听力成绩的关系研究

    本研究采用Vandergrift et al.(2006)的听力元认知意识问卷(MALQ)和听力测试,以500名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元认知意识的性别差异及元认知意识与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元认知意识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高意识组的听力成绩显著高于低意识组;元认知意识水平与听力成绩显著正相关.结论是医学本科生学习者元认知意识和听力水平之间存在积极关系.

    作者:冯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PACK知识的学习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影响

    目的:TPACK知识的学习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元结合的形式进行TPACK知识的学习,对教师进行多元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的能力培养.对参加学习的临床教师学习前后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培训后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有显著提高.结论:提高对TPACK临床教学能力的认识,提高医学生对TPACK教育的理解,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师TPACK教育水平的测评方法流程是TPACK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燕;蔡丽莉;郑青;邵莉;夏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