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中学生抑郁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

    目的探讨中学生抑郁状况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以便为中学生抑郁问题的理论研究和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抑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应对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整体抑郁水平较低,但有32.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问题,男女生在抑郁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在中学生抑郁上表现十分明显,高中生的抑郁状况要高于初中生.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因素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十分明显,具体为不良情绪应对、内外向、学习压力、退避、神经质、父理解型教养方式.结论中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极盛;丁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学生数学能力测试的应用研究

    目的引进和修订<德国海德堡大学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为制订适合中国儿童的测试量表及其参照常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德国海德堡大学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翻译版,团体测试武汉市3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共12个班级551名学生.结果四~六年级学生在RA(加法)、RS(减法)、RM(乘法)、RD(除法)、EG(填空)、GK(大小比较)的满分获得率分别为34.89%、29.10%、15.34%、46.56%、2.65%、37.57%;中国孩子在数学运算分测试项目的得分显著高于德国儿童,但在空间-视觉功能领域分测试的得分则没有明显优势.该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测量学的标准.结论根据我国的教育水平对原量表进行必要的修订,可在我国推广应用,并建立参照常模.

    作者:吴汉荣;李丽;约翰·哈夫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影响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现状和家庭环境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正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4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应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自行设计的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 326名9~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用FoxPro建立数据库,在SAS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母的文化程度、性格、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对儿童自我意识有明显影响.结论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静;石淑华;胡美荣;周爱琴;刘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持征和不良心理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改善其不良心理和个性.方法以来自2所中学和心理门诊的60例离异家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作为干预对象,其他为对照组,干预组的SCL-90抑郁分、EPQ情绪稳定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人口学指标、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离异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学校联合,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个体心理治疗和亲子关系、养育方式的干预.干预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干预组的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分(N)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而精神质(P)和内外倾向(E)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SCL-90总分及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心理治疗和养育方式、亲子关系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研究对象的不良个性和心理问题.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王蕾敏;王韵芬;姚瑶;徐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北京市高一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一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现况,探索父母养育方式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开展父母养育方式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PDQ-4)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9 57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结果母亲的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偏爱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父亲与母亲EMBU相同因子高度相关(T≥0.7);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相同因子可以合并为一个因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受父母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格偏离组的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得分高于对照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父母养育方式在大多数家庭是比较一致的,且母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青少年人格偏离与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作者:刘宝花;黄悦勤;刘肇瑞;张桂芝;张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成教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探讨成教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社会支持量表(SSRS)、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普通大学生与成教大学生比较,SCL-90得分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项均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LES各项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16PF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SSRS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CSQ各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成教大学生,其原因与生活事件、人格因素、社会支持有关.

    作者:葛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沈阳市儿童青少年视觉简单反应时测定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反应时测定软件系统,对沈阳市7~21岁大、中、小学生1 166名进行了视觉简单反应时测定.结果 7~21岁大、中、小学生视觉简单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平均、慢、快反应时、反应错漏率在大、中、小学生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其中小学生反应时随年龄增长变化显著(P<0.05);平均反应时男性快于女性,在8~17岁年龄段(10岁、16岁除外)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7~21岁大、中、小学生视觉简单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反应时男性快于女性,在某些年龄段性别间差异显著.

    作者:陈容;汤天趵;赵忠诚;白春玉;张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医学生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变化规律,为更有效地在医学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97级175名新生进行为期5 a的追踪问卷测试.结果医学生在新生入学阶段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偏低,并且存在女生较男生严重的现象.经过2.5 a后,医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大多数因子及因子总分与国内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毕业前夕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结论应根据医学生不同阶段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霍建勋;杨翠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物中毒后学生心理状况的追踪评定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后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干预的远期影响.方法对食物中毒学生108人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并分别于中毒后7 d,30 d,60 d,0.5 a和1 a进行SCL-90评定.结果食物中毒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食物中毒后30 d,60 d,0.5 a,1 a的SCL-90评定结果中躯体化、焦虑、强迫3项因子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食物中毒后及时的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十分重要.

    作者:张建宏;张红梅;李占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山西省4所高校本科毕业生个性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毕业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山西省不同类型高校948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结果个性类型在男女生及不同学校间分布不同,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以P型(38.7%)和N型(31.7%)为主,64.1%属于不稳定性格类型;无心理问题的毕业生以外向型较多(45.7%),性格稳定者占57.9%.文科类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理科类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培养开朗的性格与稳定的情绪,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

    作者:韩柏;徐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电脑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电脑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幼儿园、家庭纷纷开始用电脑对孩子进行教学和智力开发.电脑给孩子带来了许多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芬兰心理学家指出,青春发育期前的儿童若长时间与电脑相处,对其思维和感情生活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1].近几年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观察,了解电脑对幼儿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并尝试着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制对策.

    作者:郭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山西省部分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人格、应激、生活事件、心理症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开展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一~三年级4 882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高度负性生活事件中可产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且没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发的大学生不会产生自杀意念.心理症状严重且有精神质的大学生即使没有负性生活事件的诱发,也可产生自杀意念.结论心理症状、精神质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诱发因素,但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家庭环境与高中生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高中生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方法从豫北5个城市的市、县重点高中抽取1 240名学生,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集体测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与焦虑、抑郁有显著的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对抑郁的预测比对焦虑的预测更重要.结论家庭环境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魏俊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某医学院学生学习动机与行为的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正确指导其学习动机和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学习情况自设调查问卷.结果不同专业、性别及是否学生干部的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差异有显著性,自我期望成绩与学习行为相关性显著,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相关性单独作用显著,多元回归对学习行为相关性无显著性.结论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分布有新的变化,学习行为与男女个性有关,还可能与学生干部的社会角色有关.

    作者:刘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犯罪青少年个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犯罪青少年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及父母养育方式对犯罪青少年个性特质的影响.方法以河南省某少年管教所少年犯240人为研究组,以240名在校中学生240名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两组被试进行集体施测.结果犯罪青少年个性具有N(情绪性)分和P(精神质)分高、E(内外向)分低的特点;其父母养育方式表现出低情感温暖、理解,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和过分偏爱的特点.犯罪青少年个性4个维度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绝大多数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犯罪青少年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的倾向,其父母养育方式失当可能是造成犯罪青少年人格偏差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慧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兰州市儿童安全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为了解影响儿童安全意识的因素,提高儿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方法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制儿童安全知识问卷对3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及他们所具有的安全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学生所在学校、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亲职业及平时学习成绩等因素影响学生所具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结论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

    作者:牛静萍;李嵘;崔顺军;李仲兴;孙学强;张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者培训中的质量控制

    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培训是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1].在我国,培训者培训(TOT)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畴中.鉴于培训对象将是今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以及知识的再传递者(即培训者),因此,对培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培训对象的质量是很重要的.下面以联合国儿基会主办或资助的一些培训班为例,探讨应该怎样在对培训者培训中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宋逸;朱广荣;马迎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长春市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现况

    目的了解我国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现况,探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以长春市社区为基础,采用3阶段抽样法,按人口比例大小确定抽样概率,抽取了1 253名15~24岁的青少年.采取匿名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青少年认为谈与性相关的事情,包括生殖保健,是一件非常敏感且难堪的话题.多数青少年的青春期性知识十分缺乏,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也很局限.结论应加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孔璐;赵进顺;孙桂菊;张立英;欧超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职业高中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探讨

    目的对自学和同伴教育进行比较,以探讨开展学校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方法以成都市某职业高中的5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自学组和同伴教育组.干预前,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干预期间,不给对照组学生任何有关信息;自学组和同伴教育组均开展2次干预,每次1课时,干预内容相同.干预结束后即刻和1个月后,用同样的调查问卷进行复测.结果 2种干预均有一定的即刻和近期效果,且自学方式的近期效果比同伴教育好.干预后,学生的性态度无明显改善.结论在当前我国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课堂自学是职业中学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作者:孙莉;张建新;魏嗣琼;晁黎明;王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北京市城区四~六年级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

    目的了解小学生体力活动模式,为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他们积极参加体力活动、制定相关政策和健康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城区4所小学四~六年小学生453名,采用问卷调查和Caltrac体力活动测量仪收集其上周参加体力活动的情况.结果男女生经常参加的业余活动依次为上下楼梯、劳动、步行、跑步等,男女生平均每天参加业余体力活动的时间分别为1.30、1.11 h,每天业余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分别为27.89、23.65 kJ/kg,每天总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分别为42.17、35.53 kJ/kg,每天静坐时间分别为2.00、1.79 h,男女生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男女生经常参加的活动类型大致相同,活动水平接近.

    作者:马冠生;刘爱玲;李艳平;屈红梅;杨华;胡小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南京市514名高一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51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和对待HIV感染者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众传播媒介是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73.0%);正确回答血液、性、母婴传播途径的学生比率分别为90.6%、73.6%和55.4%;51.3%的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HIV);35.2%知道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播HIV;36.2%知道感染HIV的人都有传染性.结论学生有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仍需要学校提供系统全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萧黎;王玉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北京市中专学生性交行为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中专学生发生性交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利用有利因素或改变不利因素,达到降低性交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的目的.方法 2000年5月,在北京2所职业中专学校抽取二年级的学生共600人.以班为单位,采用集体不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结果影响性交行为发生的因素有性别、现居住地、初中是否住校、现在是否住校、行为习惯、生殖健康知识、自我价值、边缘性行为(接吻、拥抱、爱抚),以及对性行为的信念等.结论在中专学生中开展综合性的性教育是迫切的,要关注住校和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作者:张红霞;常春;吕姿之;孙昕霙;高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交往态度性别差异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接触、利用网络和网络交往的行为及态度,为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合肥地区高校871名一~四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上网情况(网龄、上网投入时间、上网内容以及上网动因)、网络交往和网上交往道德问卷调查.结果在网上交流的心态以及是否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方面,持肯定态度的男生分别为75.3%和83.2%,女生分别为55.2%、69.6%,差异具有显著性;在网上交往的责任和对浏览不健康网站的态度上,持肯定态度的女生分别为60.7%和32.3%,男生分别为53.3%和14.9%,差异具有显著性.心理卫生网站的点击率极低.结论网络时代的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邱杰;张承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性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的必修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性教育尚处于探讨实验阶段,没有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那么,怎样正确引导中学生认识和对待性发育不同阶段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呢?笔者认为,只有抓住性教育的关键时期,突出实用性,注重社会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方平;杨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部边远民族地区中学男生吸烟现状与教育对策

    目的了解边远民族地区男性青少年学生吸烟现状,探索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控烟与健康教育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整群抽取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民族区域8所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部分班级男生1 106人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吸烟率为42.2%;烟龄长为8 a,短是4个月;吸烟始发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阶段;月吸烟费用每人平均为41.3元;吸烟起因主要来自周围生活群体、不健康的心理、不良的地域生活习俗等方面;对吸烟危害性的知晓率为46.3%.结论边远民族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优良的传统民族文化,全面系统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控制吸烟与健康教育.

    作者:龙承学;彭长锦;兰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南京市大学生青春期性困惑状况

    目的了解大学生青春期性困惑的流行病学分布,为是否在高校中进行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南京市4所高校4 0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青春期性困惑报告率为39.94%,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学生报告率不同,且不随年级的升高而改变.结论青春期性困惑依然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作者:杨雪花;戴梅竞;何家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湖州市大学生性知识、性意识、性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知识、性意识、性行为、性教育及其需求状况,以指导高等院校的性教育工作.方法匿名问卷式调查湖州市各年级大学生898名.结果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和谈过恋爱的分别占84.1%、46.2%;赞成大学生性行为和有性行为的分别占31.9%、3.9%,且男生高于女生(P<0.001);性行为的原因依次为:表达爱情(60.0%)、好奇冲动(32.0%)、经济原因(8.0%);仅有4.0%的大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62.7%的大学生有获得更多性知识的愿望.结论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较为普遍,且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有异性间的性行为;大学生人群存在强烈的性教育的需求;高等院校应适当地开展性教育.

    作者:王春生;张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中学生2 062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阜新4所中学的2 062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7.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接触传播,52.9%的学生知道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有关预防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AIDS/STD)知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性健康知识主要来自大众传媒;有82.9%的学生想了解预防AIDS基本知识;46.6%的学生同意与感染HIV的人继续做朋友;有3.6%的学生报告曾有过性交行为.结论学校预防AIDS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得到加强,在教育中应注意培训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

    作者:陈晶琦;李祥虹;王兴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接种麻疹疫苗引起1例过敏性紫癜的调查

    在开展学生集体预防接种过程中,会遇到个别学生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现将某市1例因接种麻疹疫苗引起过敏性紫癜的事件报道如下.

    作者:杨逢贵;李少平;王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哈密市铁路地区1999~2001年儿童青少年水痘发病情况

    为了解哈密市铁路地区儿童青少年水痘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对1999~2001年哈密市铁路地区儿童青少年水痘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新萍;曹红波;区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潍坊市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少年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青少年伤害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伤害发生率为6.87%,8~15岁儿童随年龄增长伤害率有增高趋势.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离校距离、业余活动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等.结论潍坊市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针对儿童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于建乐;李佩贤;孙大勇;邱玉刚;夏素华;韩连堂;尹爱田;王志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天津大港区3~6岁男童外生殖器疾病调查

    目的了解3~6岁男童外生殖器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卫生状况,以便早期对外生殖器异常进行诊治.方法对大港区13所幼儿园3~6岁男童1 444名进行外生殖器检查.结果包皮过长检出率为54.85%,包茎检出率为32.62%,鞘膜积液检出率为0.35%,隐匿阴茎检出率为0.28%,隐睾检出率为0.14%,腹股沟疝检出率为0.21%.包茎过长者清洗阴茎头时间为1周以上和不清洗的儿童,其包皮阴茎头炎检出率分别为92.13%和96.90%.结论包皮过长和包茎是3~6岁男童外生殖器的常见疾病,应对家长、孩子及保育人员进行外生殖器卫生的健康教育,加强对男童外生殖器的检查.

    作者:刘庆喜;李培志;高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中小学生猩红热爆发的调查

    2002年5月3日~7月20日,某市(县级)发生一起中小学校学生猩红热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开克;王冬生;王德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富阳市农村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富阳市农村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富阳市5个行政村的782名0~15岁儿童1 a内伤害发生情况.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3.89%,其中男生为42.65%,女生为23.98%.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跌伤(15.60%)、刀割/锐器伤(9.46%)、动物咬伤(3.71%)、碰撞伤(2.17%)、交通伤(1.28%).活动受限时间总计为562.5 d,人均0.7 d;共支出医疗费40 924.90元,人均52.33元.0~、5~、10~15岁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46.07%、37.04%、23.99%,其中0~岁组以跌伤为主,5~岁组和10~15岁组以跌伤、刀割/锐器伤为主.结论建议在农村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以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欢龙;杜利群;夏自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绥棱县25 928名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

    我国居民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率和肝癌发病率均较高,乙肝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掌握绥棱县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以便为防病提供科学依据,绥棱县卫生防疫站于2000年5~10月,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全县城乡中小学生,共25 928名进行了HBsAg(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晓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邳州市高中走读生与住校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高中学生作为中学生的特殊群体,分为走读生和住校生两部分,其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很不平衡.为探讨两类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笔者对邳州市4所市直属中学高中学生1998~2000年的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温之花;尤春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目的调查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流行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为防制隐孢子虫病在学生中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安徽省各地市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粪便标本共4 048份,采用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隐孢子虫检出率为1.33%(54/4 048).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隐孢子虫的检出率分别为3.15%(28/889),0.82%(9/1 098),0.82%(9/1 092),0.83%(8/969),幼儿与其他学生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男生与女生隐孢子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49%(28/1 880)和1.20%(26/2 168),差异无显著性(P>0.05);城、乡学生隐孢子虫检出率分别为0.75%(13/1 740)和1.78%(41/2 308),差异有显著性(P<0.01).隐孢子虫感染以亚临床感染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轻度腹痛、轻度腹泻、稀便.结论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以幼儿多见,农村较城市多见;隐孢子虫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亚临床感染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易误诊和漏诊.

    作者:许礼发;王健;王克霞;李朝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哈尔滨市太平区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

    传染病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疾病,为了解学生传染病发病的规律,探讨管理经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现将2000~2001年度哈尔滨市太平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芝;刘凤云;刘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沈丘县蔬菜种植区小学生驱虫前后肠道蠕虫感染状况

    由于周口市菜农有用人粪便浇菜施肥的习惯,增加了人群感染肠道蠕虫的机会.为观察蔬菜种植区(以下简称菜区)与非菜区小学生感染率的差异和再感染情况,以便给防治工作提供相应对策,笔者对沈丘县农村的部分乡级小学学生作了分组抽样调查和驱虫后的动态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国焘;韩宁;乔力;李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2年3月对银川市5所中小学2 574名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并从中抽取218名伤害儿童,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进行儿童性格调查,并与对照儿童对比.结果伤害的发生率为63.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40.7%)、碰伤(21.0%)、刀刺伤(20.9%)、骨头卡喉(19.4%)、烫伤(17.4%).发生2次以上伤害的占42.96%,男生伤害发生率为66.98%,高于女生伤害发生率(60.03%).结论应针对伤害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赵海萍;尚玉秀;俞维;勉丽娜;陶秀娟;靳勇涛;高占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锦州医学院学生动物致伤分析

    目的了解学生动物咬伤的状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自编的调查表对大学生1 707名进行动物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学生中,共发生6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动物咬伤,累计发生率为50.09%,前3位动物致伤分别为狗咬伤(29.41%),蜜蜂蛰伤(7.38%)和猫抓伤(5.16%).以11~15岁年龄组动物咬伤发生率高,占16.87%,16~20岁年龄组为14.18%,6~10岁组为13.30%,20岁以后动物致伤率为4.63%,1~5岁年龄组低,为1.11%.动物致伤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动物致伤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喜爱玩弄豢养的动物.所以,应加强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卢智泉;杨惠君;张国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甘肃省东乡族2000年学生营养状况

    东乡族是甘肃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为了掌握该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笔者于2000年10月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6~18岁东乡族学生3 137人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杲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福鼎市少数民族中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福鼎市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为改善少数民族学生营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少数民族中学在校学生1 096名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营养不良检出率为40.7%,显著低于同期汉族学生(男生尤其显著);与1995年调查结果比较,学生营养状况显著改善;生长发育水平与汉族学生同步增长,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年增长幅度大于全国2000年平均增长水平,呈长期增长趋势.结论福鼎市少数民族学生总体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但营养不良率仍较高,超重和肥胖呈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女生的超重现象显著,应引起重视.

    作者:郭进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南汇区2001年中小学生贫血情况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为了解南汇区学生贫血情况,为今后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可靠依据,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笔者于2001年对南汇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钟亚;沈志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湖北省2000年中小学生血红蛋白监测结果

    为落实教育部、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掌握湖北省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笔者于2000年9~10月对湖北省中小学生进行了Hb(血红蛋白)测定.

    作者:吴海棣;宋红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郑州大学2000级新生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营养状况,为进行高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行为方式及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大学2 118名新生的行为方式及食物频率进行调查.结果郑州大学新生存在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方式;大部分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且早餐品种单调;部分学生存在喜食零食和偏食问题;学生低体重检出率为10.7%,超重检出率为13.1%.结论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和营养状况值得重视,应在高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韩萍;吕全军;王玲;裴迎新;王旗;时宝庆;朱明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生肥胖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肥胖及超重现况,探讨影响中小学生肥胖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肥胖及超重,对3 962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510名7~13岁中小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7岁中小学生超重率为8.38%(男生为9.15%,女生为7.55%),肥胖率为8.83%(男生为11.63%,女生为5.82%),肥胖及超重合计为17.21%(男生为20.78%,女生为13.37%).肥胖或超重的危险因素有父母亲肥胖、母乳喂养时间长、食欲好、进食速度快,保护因素有常吃零食、每周早餐次数.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目前肥胖及超重率较高,儿童肥胖问题应受到重视.

    作者:欧阳凤秀;吕抒弋;高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海龙华地区肥胖儿童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导致儿童肥胖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第49届雀巢国际营养研讨会的新报道,我国4~16岁的青少年中,肥胖发生率为11.9%,男女生分别为14.8%和9.3%.儿童肥胖是导致成年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为有效预防儿童期肥胖的发生,笔者于2001年对上海市龙华地区儿童的肥胖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104例肥胖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国兴;钟宁;许晓萍;万荣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四川仪陇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四川省仪陇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改善西部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按<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的要求,测量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营养评价参考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对10 490名学生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4.90%、5.74%、1.90%.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男生,重点中学学生>普通中学学生>普通小学学生>重点小学学生.青春期前及青春早期(7~12岁)女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显著高于7~14岁男生.结论仪陇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当提倡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增强学生体质.

    作者:鲜计;张俊雄;周明俊;许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湖北罗田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湖北省罗田县是一个山区县,为了解该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对该县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凯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生营养状况

    河南职工医学院系成人医学专科学校,在校学生1 500余名,学生多来源于河南省各地.为了解该院学生的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4~5月间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虹;杨莉;陈晓玲;桂兴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年龄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状况,分析与居住地的关系和心理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及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1 146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的年龄分别为(13.87±1.36)岁和(15.57±1.69)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存在城乡差异;学生对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仍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结论在青春期发育前,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作者:江剑平;方华;黄键;黄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西大新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

    为了解地处广西边境山区大新县中小学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9~10月份对大新县县城4所中小学校学生5 289名,进行了体质健康状况检查,并对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达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国汉族儿童少年身高水平的地域分布

    目的分析中国27省市7~18岁汉族儿童少年身高水平的地域分布,为研究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依据.方法用标准离差法将27省市7~18岁儿童少年身高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结果环渤海地区儿童少年身材高,贵州省矮.高身材区与矮身材区儿童少年的身高差距有扩大趋势.结论中国汉族儿童少年身高的地域差别相当明显.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形体训练前后女大学生体成分、形态及心肺功能的变化,为女大学生参加形体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皮脂厚度测量计、运动心肺功能仪和与之配套的功率自行车,结合体重身高指数、胸围指数、整体形态指数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形体训练前后体质变化情况.结果形体训练1学期后,体重平均降低(6.2±2.9)kg、体脂量(F)下降(2.88±0.60)kg、体重/身高指数减少38.03 kg/cm、安静心率(HR)平均减少(6.6±6.12)次/min、脉压差/收缩压×100指数提高10.2、大吸氧量每分钟增加(0.36±0.06)ml、大通气量每分钟增加(4.43±2.5)ml,与形体训练前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形体锻炼能明显改善女大学生体质、机能、运动与活动能力.

    作者:石成银;刘家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跑步运动对男性青少年前臂骨矿状态的影响

    骨质疏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运动被认为是增加骨密度和预防老年时期骨质疏松的较好方法,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即开始运动[1,2].但何种运动类型、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能有效地增加骨密度,目前尚不清楚[3].研究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各部位的骨密度有不同的影响[4].为了解跑步运动对男性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

    作者:周波;王晓红;王松涛;徐超;韩中凝;刘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东台市中小学生2000年与1980年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为探索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检验和评价各种保健措施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实际效果,笔者对东台市1980年和2000年学生生长发育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吴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宾川县白族与汉族中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分析

    为了解白族、汉族中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及差异,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1年9月至12月,对宾川县在校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进行测定,并作家庭生活习惯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单县中小学生心脏器质性杂音调查

    先天性心脏病是少儿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往往因临床症状不甚明显,不能及时发现而延误治疗.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多有特征性心脏杂音,对该病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倘在少儿期发现,可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极大可能性.为了解少儿心脏杂音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于2002年春季对单县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超英;王艳梅;徐付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合肥地区2001年中专学校新生体质健康状况

    为了掌握青少年体格发育和常见病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笔者于2001年对合肥地区22所中专学校的新生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孟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乐山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其形态发育(身高、体重、胸围)指标,不仅受自身内在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营养、膳食以及体育锻炼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监测中小学生的形态发育是否符合生长发育的规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动态观察.为了解乐山市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笔者对乐山市直属学校1986年和2001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的形态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骥;雷萍;聂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河北933名农村儿童血糖与血压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儿童血糖与血压的关系,为有效预防成人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农村整群选取933名学龄儿童,对其测定空腹血糖(FSG),并测量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结果空腹血糖正常与受损组相比,2组的血压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当调整年龄和体重后,空腹血糖与SBP、DBP呈高度正相关(P<0.001).结论儿童期血糖与血压关系密切.

    作者:董少霞;赵丽娟;杨建芳;杨辉;李晓茹;韩银枫;谭凤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空气污染状况对小学生健康的影响

    绍兴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总悬浮微粒物质(TSP)、降尘、氮氧化物(NOx)等.某些厂矿集中地区和交通繁忙地区,不仅存在上述污染物,还有铅尘污染的问题,这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构成了一定危害.为了解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笔者选取不同区域的193名小学生进行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婉娟;周晓萍;沈华清;徐昱华;谢新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金华市区学校食堂整顿前后卫生状况

    为确保金华市学生在学校有一个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防止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金华市卫生局对辖区内学校食堂进行了多次整顿.为了解整顿前后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笔者分别于2000年6月(整顿前)和2002年6月(整顿后)对市区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包头市区小学生视觉环境调查

    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学习、就业的严重问题,已引起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了解小学生的视觉环境情况,及时发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卫生问题,可以为学校开展预防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包头市区中小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英;雍立真;李青;李香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州地区高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加强对高校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卫生防疫站)于2001年10~11月对广州地区16所高校进行了监督监测.

    作者:倪莉红;林国桢;邓小冰;林琳;任亚琦;黄韶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太原市普通中学与私立学校卫生状况比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套等直接影响学生健康,为比较太原市普通中学与私立学校卫生状况,笔者于2000年3月对太原市市属普通中学、私立学校进行了教室卫生、饮用水卫生、厕所卫生和传染病管理4个方面的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谷红;车志红;张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管理途径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外就餐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怎样搞好学校饮食卫生,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青岛市的具体情况对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途径进行探讨.

    作者:董淑娥;隋颖;邵茂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在于,心理素质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对心理素质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在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预防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使他们的生理和智力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为心理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应用心理学拓展了一个应用范围.笔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近10 a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王渭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宜春学院1997~2000级新生的HBsAg检测结果

    为掌握宜春学院新生HBsAg携带情况,加强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笔者对1997~2000级新生2 810名进行了HBsAg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詹素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定位初探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改革,必将带动高校医疗机构的服务社会化改革,针对高校医疗机构如何面对新形势,笔者提出了以下看法.

    作者:刘素珍;路矿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洛阳工学院学生军训伤病情况及预防措施

    为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军训保健工作,笔者对原洛阳工学院1997~2001年大学生军训中发生的伤病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丁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呼吸系疾病住院情况

    1996~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因呼吸系疾病住院的占内科住院学生数的64.2%.呼吸系疾病是学生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为此,笔者对该校5 a住院学生的呼吸系疾病进行了统计,报道如下.

    作者:黄蕾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安徽财贸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掌握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咨询、保健服务,以便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供依据,笔者对安徽财贸学院2001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章正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运动损伤疗效观察

    公安院校学生军体课目多,动作难度大,训练强度高,学生容易出现急性运动损伤,尤其是踝、腕关节扭伤.近年来,笔者针对公安院校卫生保健工作的特点,自制中药药膏治疗急性运动损伤4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传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星明联合珍视明治疗假性近视的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假性近视的有效措施.方法在300例(600只眼)假性近视中,随机对360只眼用双星明联合珍视明治疗,120只眼用双星明治疗,120只眼用珍视明治疗.结果双星明联合珍视明治疗组视力总有效率为90.0%,治愈率为35.6%;屈光总有效率为88.9%,治愈率为36.1%,近点移近率为51.1%.单用双星明或珍视明治疗组视力总有效率56.7%,治愈率分别为10.0%、13.4%;屈光总有效率分别为56.6%、57.5%,治愈率分别为10.8%、14.2%,近点移近率分别为26.7%、36.7%.结论双星明联合珍视明治疗假性近视疗效明显增加,是治疗近视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安苓;魏建玲;张洪文;孙永明;赵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北京西城区1992~2001年监测点校学生龋齿患病状况

    卫生部和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在这10 a期间,卫生防疫机构和教育部门合作,为学生常见病防治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常见病的疾病谱在此期间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学生中常见的肠道蠕虫、沙眼等疾病在北京已比较少见,而龋齿等问题已成为学生常见病防治的重点[1].为做好今后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笔者对西城区1992~2001年监测点校学生的龋齿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湖州市部分中小学生龋患情况

    龋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已被WHO确定为仅次于心血管病、肿瘤的第3位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1].根据卫生部、国家教委1992年发布的全国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的要求,湖州市于1993年开始,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开展学生龋病防治.为详细了解湖州中心城镇中小学生龋患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笔者于2001年11月对湖州中心城镇中小学生进行了龋病调查.

    作者:金玫华;张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北京海淀区1 009名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及防治现状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和窝沟封闭情况,为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北京市海淀区3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的1 009名儿童,其中男童521人,女童488人,年龄5~13岁;检查第一恒磨牙的龋患、龋患治疗及窝沟封闭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家长,了解家长对儿童龋患预防尤其是窝沟封闭的认识.结果第一恒磨牙的龋患率为28.2%,患者龋均2.22;第一恒磨牙龋的充填率为14.3%,第一恒磨牙的窝沟封闭率家长问卷调查为19.1%,临床检查为7.8%,封闭年龄以6~7岁多.已做窝沟封闭者的患龋率明显低于未做窝沟封闭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童第一恒磨牙的龋患率较高,充填率较低,窝沟封闭率更低.多数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尤其是窝沟封闭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

    作者:续美如;贾利;王德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刷牙方法与牙线的使用对牙菌斑控制的研究

    目的了解习惯刷牙法(habitual method)、水平颤动法(Bass method)、旋转法(Rolling stroke method)等3种不同刷牙方法与牙线的使用对牙菌斑的清除效果,以便有效地加强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方法抽取安徽医科大学79名口腔专业四年级学生,按班级不同分别采用Bass刷牙法、Rolling刷牙法和习惯法分为3个组,比较3种刷牙方法对菌斑清除情况,同时比较同一种方法对A、B、C、D 4个象限及前后牙区域的菌斑清除情况;检查牙线对牙菌斑清除情况.结果 Rolling刷牙组的菌斑清除率明显优于其他2种刷牙组的菌斑清除率;A、B、C、D 4个象限的菌斑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前牙区的菌斑清除率明显优于后牙区;牙线对清除邻面菌斑效果较佳.结论 Rolling刷牙法有利于对牙面牙菌斑的清除,刷牙时应注意加强后牙区的菌斑清除,积极推广使用牙线.

    作者:徐燕;潘有炳;张黎;李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濮阳市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口腔疾病是危害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列为需重点防治的第3位疾病.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口腔保健知识及卫生行为密切相关,所以开展口腔保健知识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卫生行为形成现状,评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2年4~5月对濮阳市294名中学生进行了教育前后有关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与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铜峡市4 951名中小学生六龄齿龋患情况

    六龄齿因6岁时萌出而得名.它的萌出是否正常及其健康、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食欲、咀嚼、消化和吸收.六龄齿龋坏,可能导致牙髓炎、牙槽脓肿、牙齿排列不齐及全身性疾病.为了解宁夏青铜峡市学生六龄齿龋患情况,更好地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笔者于2001年对该市9所学校中小学生,共4 951人的六龄齿龋患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朱桂清;刘清池;潘磊;曹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石家庄铁路4所幼儿园儿童龋患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龋病提供依据.方法对石家庄铁路幼儿园3~6岁儿童945名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用SAS 8.0 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龋病患病率为49.8%,男童与女童差异无显著性(χ2=1.601 8,P>0.05).儿童龋患率、龋均、患者龋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χ2=19.430 7,P<0.000 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与刷牙坚持情况(P=0.007 2)、喝饮料情况(P=0.001 2)、吃甜食(P=0.003 4)等有关.结论应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龋病的发生.

    作者:崔金玲;丁树荣;何朝霞;李玮;余祥恩;王亚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疆沙湾县哈萨克族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哈萨克族(以下简称哈族)是我国少数游牧民族之一.2002年5月,沙湾县卫生防疫站在县牙防办公室的领导下,对沙湾县所有在校的哈萨克族初、高中学生进行了口腔疾病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荣;李玉才;陈伟;帕里旦;古丽努尔;薜梅;马永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湛江海洋大学教职工EB病毒感染情况

    湛江海洋大学教职工健康体检中,一直开展EB病毒(EBV)血清学检查.现将2000年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覃艳华;滕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教师职业性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是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教师因职业关系,往往用声过度,又得不到休息,长此可导致声带病变,如声带充血、水肿、麻痹、闭合不良、肥厚、小结、息肉等.笔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该病的同时,重用补气药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巧瑾;吕建刚;刘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慢性咽炎的体育疗法

    慢性咽炎一般病程较长,难以痊愈.体育医疗(trerapeutical exereise)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学科.现就体育疗法预防和治疗教师慢性咽炎的方法及效果评价介绍如下.

    作者:李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校教职工729名白内障、青光眼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解高校知识分子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2002年3~4月,笔者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合作,对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部分在职或离退休教职员工进行了1次致盲眼病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小学生生活制度与学习能力调查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环境下小学生生活制度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作息制度调查表>,剂量作业几何图形法,EP 203型选择反应时测量仪,分别对3个不同海拔地区小学生的作息制度、学习能力和选择反应时等项目进行测查和比较分析.结果高原地区小学生生活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学习能力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越高,学习能力越低,特别是定向注意能力和工作准确性明显低于平原地区.且中枢神经系统易于疲劳,恢复较慢.结论应根据高原环境特点,合理安排作息制度.

    作者:陈仁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日本中小学生饮食生活状况

    直属日本科学教育部的日本体育*学校健康中心是对全日本中小学的保健、体育、营养餐等进行运营管理的机构.该机构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在全国范围实施了以儿童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为对象的<儿童学生的饮食生活等状况调查>.1995年的第1次调查是为了了解日本中小学生饮食生活以及学校供餐相关的实际状况,把握存在问题和学生的需要动向,以期为改善今后的学校供餐提供依据.2000年的调查目的是在把握1995年以后儿童饮食生活意识、行动变化的同时,了解学校供餐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供餐的新要求.

    作者:欧阳蔚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正确应用

    心理卫生研究内容一般可归为3类:(1)描述心理卫生问题现况,进行人群和社区诊断;(2)分析心理社会因素对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提出心理卫生策略和措施;(3)评价心理卫生工作或专题干预的效果.传统的心理卫生评定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晤谈等,非专业工作者难以进行,结果不便作横向比较.比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结果的比较可以在定性的层面上,也可在定量的层面上.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由于其标准化而使不同的研究可以相互比较,又因为其简便性和有效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避免误用和滥用.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

    摘要,顾名思义,即摘取文章中要点.其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快速、准确地体现文章中有关对象、方法、结果等各方面信息,其写作要求与格式因论文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作者:孙东红;王栩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学龄儿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定量检测学龄儿童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以指导临床.方法以完全闭管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248份学龄儿童血清标本,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中HBV的免疫标志物.结果 208份患儿血清标本HBV DNA的阳性率为76.0%,其中HBsAg、HBeAg、HBcAb组88份,HBsAg、HBeAg组12份和HBsAg、HBeAg、HBeAb、HBcAb组8份的阳性率均为100%,HBV DNA的平均拷贝数分别为1.0×108、4.4×108和2.2×107,其余各组HBV DNA的阳性率与HBsAg、HBeAg、HBcAb组比较,结果均为P<0.01.4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的HBV DNA全部为阴性.结论 FQ-PCR可以检测学龄儿童HBV感染和复制的真实情况,对于儿童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百让;许培仁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