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智力、个性特征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智力、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对东营市7~13岁同性别双生子儿童66对的智力和个性特征进行调查,采用Vogel遗传度计算法估计遗传度.结果儿童智力水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个性特征E量表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N,P,L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遗传只决定了智力和个性发育的可能性,决定智力和个性发育可能达到的程度是外在环境因素.
作者:舒峰;宫欣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父母智商分项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智商(Intelligenee quotient,IQ)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4~14岁中等收入家庭的健康儿童81名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用韦氏智力量表评定儿童和其父母的智商,再分别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全量表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同其父母的智商分项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独生子女的智商和母亲算术、积木图案及父亲填图成正相关;非独生子女的智商和父母亲知识、拼物及父亲算术成正相关.独生子女的言语智商和母亲算术、父亲填图成正相关;非独生子女的言语智商和母亲知识、父亲算术及父母亲拼物成正相关.独生子女的操作智商和母亲积木图案、算术及背数成正相关;非独生子女的操作智商和母亲积木图案、父亲知识、背数、算术及拼物成正相关.结论母亲智商不仅在遗传方面,而且在儿童后天培养中对儿童智商起关键作用;父亲智商主要在儿童后天培养中对儿童智商起作用.
作者:刘维民;唐久来;周翔;许晓燕;杨世炳;吴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影响因素,以便为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式对医大一年级医学生266名进行SCL-90、EPQ、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测查分析.结果被试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65%,SCL-90总分主要受N分和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影响.结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个性特征和生活遭遇.
作者:俞少华;张亚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桂西山区少数民族中学生伤害的发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便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桂西3所中学1 855名中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作伤害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2.02%,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10.5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生,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发生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伤害的学生,尤以强迫、精神病性、焦虑、躯体化、抑郁较为突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父亲文化程度以及SCL-90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为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是影响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可控制伤害的发生.
作者:马迎教;吴琪俊;邓树嵩;林健燕;谭盛葵;廖建英;蒙仕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网行为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科学地应用网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长沙市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大学的本、专科学生945人,对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专业兴趣、抑郁、玩网络游戏与学习成绩有关(P<0.05),学习任务、专业兴趣、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网龄与心理健康有关(P<0.05).结论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吕媛;易银沙;邓昶;易尚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某医学院4个不同专业毕业生实习前后的心理状况,为探索医学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医学院4个不同专业的644名毕业生进行心理状况测试,并分类比较分析.结果 644名毕业生实习前后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分实习前优于实习后,差异有显著性.实习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与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和护理学3个专业学生的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差于其他3个专业.结论该医学院毕业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金世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石林县民族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447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石林县民族中学学生焦虑检出率为1.79%,其中学习焦虑问题非常明显;撒尼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MHT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初二年级与高一年级学生过敏倾向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生与女生的学习焦虑因子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2个民族中学生学习焦虑问题均较严重,民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过敏倾向和学习焦虑因子分各年级之间与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张姣妹;李菊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品质进行探讨,以便为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各类型学习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各58名,对其进行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测试.结果除注意转移能力外,学习困难儿童在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的划削错误率和注意分配能力上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都存在着显著性.结论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品质可能存在一定缺陷.
作者:张曼华;杨凤池;张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心理学因素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运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临床记忆量表、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等多种神经心理学测试方法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不同学习成绩的儿童在智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根据儿童的神经心理学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学业进步.
作者:匡华;王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寻找筛查小学生行为问题的适宜方法,以便调查者选择较为准确的调查量表.方法对1608名小学生分别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症状具有情境性.父母问卷较容易发现N行为症状,教师问卷较容易发现A行为症状.结论 A行为问题以教师问卷较可靠,N行为问题以父母问卷更实际.
作者:章殷捷;叶文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学生考试成绩与考试期间经前紧张综合征的相互关系,以便为消除由其所致成绩差异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本校1996~2002届女生208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408名学业不及格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SCL-90测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补考次数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结果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为36.03%,且多为中度以上异常.心理异常检出率,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4次以上补考学生高于初次补考学生;学业受挫大学生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结论学业受挫非大学生情愿,且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异常.多次学业受挫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应对学业受挫大学生实行心理帮助.
作者:史小力;魏汉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华南地区某农科高校研究生373名进行调查.结果被试SCL-90总分超过160分的研究生占总人数的22.93%,SCL-90的总分和因子分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SCL-90总分与16PF的多数因素有显著性相关.结论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
作者:李梅;钟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相关因素,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分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量表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医科大学生1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者的人际关系敏感量表评分均值为(1.32±0.61)分;单因素分析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生活习惯、家庭影响、生理满意度及多项心理行为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社交苦恼和退缩、负性生活事件强度及消极应对方式等7项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医科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作者:梁执群;卢莉;朱素娟;籍继颖;于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自我概念及其自我概念对行为问题的影响,以便为矫治儿童行为问题,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分别测查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自我概念,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1.07%,自我概念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存在年级主效应.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焦虑、合群分量表得分存在性别主效应.自我概念因子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学龄儿童的自我概念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焦虑、合群等自我概念因子对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
作者:王玲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健康的心理,对人的行为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有心理问题的人,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影响其行为方式,甚至会严重影响今后的人生发展.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内心积聚了众多矛盾与困惑.这些都要求我们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润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而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1].
作者:左银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应对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作为应激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应对对个体身心健康的保护意义重大.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第二高峰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矛盾和冲突频繁迭出,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时期.对初中生应对方式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提供依据.
作者:朱卫红;柏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毕业生焦虑、抑郁的影响,为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31名初三毕业生,分成研究组125人,对照组206人,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心理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测查.心理健康教育采取集体上课方式,包括青春期心理教育、焦虑和抑郁的表现与心理干预、心理防御方式、学习与考试心理,每周2学时,共10周20学时.结果研究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SAS得分分别为(31.76±8.22)分和(28.58±9.34)分,SDS得分分别为(35.41±10.16)分和(30.80±11.21)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对照组SAS和SDS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轻初三年级学生的焦虑与抑郁.
作者:张玉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贫困医学生综合性心理干预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将实习前贫困生分为干预组(47名)和对照组(45名),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模式,对干预组进行了为期8周的综合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3种心理量表对2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后,2组学生SCL-90量表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康奈尔医学指数总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预后心理测试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综合干预模式是提高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嵘;秦竹;赵宗翼;楚更五;杨玉芹;杨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特困生的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特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主要测查工具,对大学特困生445名进行评定.结果不同性别的大学特困生在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有显著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特困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有显著性,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特困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特困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叶金辉;毛庆江;郑霞;李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青春期性知识和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以便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4所中学初一至高二年级的2 51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学生的性知识水平逐渐提高,但还不适应身体发育的需要;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有一定了解,但仍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日常生活接触可以传播HIV/AIDS;多数学生希望获得系统的青春期性知识和AIDS知识.结论目前学校的性教育、艾滋病知识教育滞后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学校应开展正规的性教育和AIDS知识教育.
作者:姚绍芳;吴凤玲;侯俊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大学生吸烟状况,探讨吸烟对大学生血压的影响,以便为开展大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安徽理工大学学生2 137人进行吸烟问卷调查,随机选取日吸烟量≥10支男性大学生34例为吸烟组,不吸烟者31例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大学生总吸烟率为40.2%,男生吸烟率为58.2%,女生吸烟率为9.8%.男生日吸烟量≥10支者占男生吸烟总人数的38.6%.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吸烟组24h、日间及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不吸烟组,日间血压相差非常显著(P<0.005);24 h血压波动曲线图显示,吸烟组血压高于不吸烟组,分时段相差显著、相差不显著以及部分时段血压不稳定3个阶段;吸烟组吸烟时心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结论大学生吸烟率高,吸烟可致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尤其舒张压升高更为明显,应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学生吸烟.
作者:余新超;汪思应;方昆;宋伟;王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组辅导过程中人际交往与人格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通过分析影响人际交往的相关因素,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的策略.方法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参加小组辅导的36人进行测试,对其中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较高的22人的3项测验进行比较.结果 16PF测试中,兴奋性因素、适应与焦虑次级因素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1,0.610,P值均<0.01.SCL-90测试中,症状总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0.665,0.646,P值均<0.01.结论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人格诸多因素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与心理健康诸多因子亦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人际关系小组辅导应在思路、方法等方面体现出整合性.
作者:王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能量消耗情况,以确定其合理能量摄入量.方法采用生活观察法,对烟台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130名进行能量消耗量调查.结果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每日能量消耗量男生平均为14.53MI,女生为12.81MI,超出了DRIs中的重体力活动者的参考摄入量.1 d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男生平均为119.72 min,女生为106.21 min,明显高于医学院校学生的重体力活动时间.学生1 d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与总能量消耗之间有较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评价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量需要量时,应适当高于DRIs中的重体力活动者的参考摄入量.对于有课余训练的学生,其能量需要量还要适当增加.
作者:史祝梅;王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国在已发现的HIV感染人群中,15~29岁的青少年感染者占77.6%[1].在与AIDS的斗争中,青少年是主要生力军,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倍受有关部门的关注.我国政府已制定相应政策将其纳入中学的日常教育内容.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青少年群体仍未具备抵御AIDS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正确的行为.
作者:张根华;张海芸;顾建华;陈增忠;杨丽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身高、体重中等儿童每日能量总消耗及运动能量消耗水平,以便为小学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X-1型能量检测仪,记录小学二-六年级学生100名每日能量总消耗(TEE)及运动能量消耗(ECPA),连续检测7 d,其中学习日5 d,休息日2 d.对资料齐全、有效的75名小学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生每日TEE分别为(7055.30±1176.84)kJ和(5789.72±683.72)kJ;ECPA分别为(1116.85±375.91)kJ和(858.61±319.64)kJ.每日运动能量消耗占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男女学生分别为15.8%和14.8%.结论男女学生每日运动能量消耗占总能量消耗的比例较低,学习日和休息日能量消耗差异不明显,说明学生运动不足.
作者:尹遵栋;马军;龙海珍;宋逸;潘勇平;凌诒淑;万左红;储大公;方秀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影响中学生尝试吸烟的因素,为开展中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昆明市2所中学学生601名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认知香烟品牌的途径为广告、亲戚朋友和父母.经Logistic回归分析,香烟品牌的认知数量和替亲戚购买香烟是影响学生尝试吸烟的主要因素,说明替亲戚购买香烟和知道香烟品牌数量越多的学生,更有可能尝试吸烟.结论在控烟工作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避免青少年各种途径接触香烟,是防止青少年吸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李红卫;王明;邓艳红;董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大学是一生中各种营养素需求量大的时期,营养不良和肥胖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将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科学合理地摄入各种营养素,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需要.然而,合理的营养素摄入受自身营养知识的影响.为了解宁夏大学农学院学生营养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农学院部分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佩兰;徐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吸烟已经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可预防因素,控制吸烟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世界上1/3的吸烟人口在中国,有3亿之多[1].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解中学生吸烟及其影响因素,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并为制定中学生控烟健康促进项目提供依据,笔者于2001年10月在杭州市中学生中进行了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姜彩霞;裘欣;程彬;项海青;毛一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小学生冬季体育课运动能量消耗情况,以便为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小学一~六年级参加体育课的小学生260名,应用能量监测仪进行体育课运动能量消耗测量.结果小学一~六年级学生体育课能量消耗在113.04~276.32kJ,平均为212.55kJ,其中基本活动部分学生能量消耗在74.82~167.kJ,平均117.01 kJ.结论体育课学生能量消耗与课程内容安排有关,体育课3个组成部分的能量消耗分配只有1个年级比较合理.应尽快制定小学生体育课能量消耗的标准.
作者:宋逸;马军;尹遵栋;方秀君;潘永平;兰跃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以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2002~2003年度参加<健康心理学>选修课程的医科大学生352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近期效果组和中期效果组,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课程前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结果近期效果组在教学前后除合理化和敌对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期效果组在教学后合理化的得分升高,而幻想、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降低(P<0.05);2组的变化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合理化、强迫、抑郁和焦虑等因子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近期效果和中期效果看,以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健康心理学>课程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近期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蒙衡;吴汉荣;王礼桂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健康危险行为是指吸烟、饮酒、过早不安全性行为、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及各种导致意外伤害的行为,这些行为直接或潜在地威胁着青少年现在及将来的健康[1].针对大学生的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对于制定相应干预策略和解决办法,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维护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张会来;李广宇;张宝荣;戴国盛;武常宏;范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也是我国参与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后备力量.为承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教师不仅要赋予他们扎实的科技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合格的思想品德,还必须塑造他们强健的体魄.
作者:秦荣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探讨对中小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干预前的7.02分提高到干预后的10.97分(满分为17分);愿意同AIDS患者同班上课的比例由教育前的32.91%提高到教育后的53.45%;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由教育前的32.58%提高到教育后的50.39%;与家人讨论HIV/AIDS的比例由教育前的26.39%上升到教育后的48.37%;与朋友讨论HIV/AIDS的比例由教育前的34.64%上升到教育后的59.36%.结论对中小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提高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树立正向态度.
作者:程巧云;马振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抗生素应用情况,以及进行健康教育后认知、行为的效果,以便为大学生进行合理选用抗生素类药物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学生进行了抗生素应用常识的认知干预.结果认知干预对患者服药后无效行为、服药方式、服药时间、停药时间、发热是否用抗生素、服用抗生素前检查有效期等认知、行为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抗生素信息来源、选择抗生素的价格、抗生素价高效好、患病后就医方式等认知干预未能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健康教育能改善大学生抗生素滥用行为,使大学生能合理用药.
作者:叶利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于日内瓦召开的<全面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家委员会>会议的倡导,结合多年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实践,我们立足县情,以开设健康教育课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卫生行为习惯为导向,以普及卫生知识为切入点,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射阳特色的学生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孙家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对伤害的认知情况和相关行为,为开展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浙江省4个县区的42065名中小学生伤害的认知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74%的学生听说过意外伤害,76.07%和66.12%的学生在玩耍、运动时会想到伤害,44.02%的学生骑车带人,27.93%的学生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中学生伤害认知和行为较小学生差,农村学生认知程度和不良行为高于城市学生.结论中小学生对伤害认识不足,应结合学生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知识与行为的教育,以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胡如英;钟节鸣;俞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现将1例中学生狂犬病案例报道如下.
作者:韩业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学生常见病是根据<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方案>中确定的蛔虫、沙眼、贫血、龋齿、视力低下、营养不良和肥胖等7种疾病.成都市于1995~2000年间,按照<学生常见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2001年接受了四川省卫生厅专家组的考评,现将考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才明;张涛;汪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防止高、中考期间学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死灰复燃,确保广大考生、考务工作者身体健康,稳定社会秩序,保证高、中考工作平稳顺利进行.方法制订高、中考期间学校防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引,建立体温监测和报病系统,开展培训工作,定期监督检查.结果广州地区204个考场,149135名高、中考生和15584名考务人员没有发生SARS疫情爆发.对149135名考生进行考前体温监测,体温在37.5℃~37.9℃有370人,占考生的0.25%,被记录并专人追踪每天健康情况;38.0℃~38.9℃有61人,占0.04%,按要求进入隔离考室考试并专人追踪;39.0℃以上者8人,占0.005%,被送入定点医院就诊.对体温在37.5℃以上的8名考务人员停止考务工作.结论经历此次SARS疫情,为今后防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了经验.
作者:林琳;马林;林国桢;倪莉红;李泽荣;陈健;赵宇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1982年的乙肝会议上,将我国、东南亚及热带非洲划为乙肝高度流行区(高度流行区HBsAg阳性率为8%~20%),病人以婴幼儿及青少年为主[1].为了解惠州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笔者对该校1998级至2001级大学新生及2000级、2001级初中新生进行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田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学生住院疾病的构成情况,了解中学生常见疾病,以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高.方法收集云南省3个省级综合性医院1996~2000年5 a间13~18岁中学生共5 515名住院病案首页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中学生住院疾病以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男生和女生、城市和农村前10位住院疾病分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男生以损伤和中毒居于首位,女生以消化系统疾病为首位;城市以消化系统疾病居于首位,农村以损伤和中毒为首位.损伤和中毒在5 a中均排在前3位,且在住院疾病构成中的比重在逐年增加.结论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蔡乐;杨达宽;万崇华;张晓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人民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传染病管理力度的加强,儿童传染病发病得到有效控制.托幼园所的儿童由于其集居的特点,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尤其受到重视.为此,笔者于1999~2002年对北京市东城区托幼园所儿童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雪辉;韩志民;李金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初,广东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其传染之快、危害之大前所未见.学校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当出现病例时,疫情更容易扩散和蔓延,因此受到教育、卫生部门高度的重视.广州市某中学曾出现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由于患者发病早期仍在校上课,密切接触者多,且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在1个月内死亡,在社会上一度引起恐慌.笔者依照防制要求做了大量调查及控制处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安抚,稳定了学校教学秩序.
作者:倪莉红;马林;林国桢;李泽荣;陈健;林琳;赵宇腾;刘小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2年9月,笔者对常德市5所中专学校的4329名新生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检测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彭志高;廖可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国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约10%[1].1992年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3~6岁儿童HBsAg感染率为3.92%.1993年以来,通过对拟入幼儿园儿童的肝功能及HBsAg进行普查,并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使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2].2003年2~3月笔者对965名拟入园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HBAg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申修贵;陈安昀;阳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泰安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教育部有关要求,泰安市于1985,1991,1995和2000年进行了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加强了学生常见病防治,现将1985~2000年的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刘金英;张振民;王进力;郑光丽;丛庆;李学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乙肝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新资料表明,我国大约有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为有效杜绝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新生入校、饮食服务行为的从业人员都要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以便及时筛查HBsAg阳性者,防止互相传染.但是,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只通过检测HBAg筛选乙型肝炎健康携带者还存在着弊端.现就2002年青海省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并就乙型肝炎健康筛查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后.
作者:王海玲;王莉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8月29日,吴忠市某中学共有175人在校食堂就餐,发生中毒144人,且中毒人员均有恶心、呕吐、抽搐、头晕.有一小部分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吴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8月29日8:00接到举报电话,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
作者:康进玉;李晓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2月22日~3月29日,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小学发生一起传入性麻疹爆发.全校6个班(含学前班)309名学生,共发病39例,罹患率12.6%.无死亡病例.
作者:葛显成;胡宝文;林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陕西省内厂矿子弟学校学生营养状况,有效降低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发生率,2000年5~6月份,笔者对陕西省6所厂矿子弟学校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莉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缺铁性贫血(IDA)及核黄素缺乏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其中青春期女生的发病率较高.为探讨核黄素含量和IDA的关系,以改善女生的营养状况,降低贫血和核黄素缺乏的患病率,笔者于2001年5~6月对聊城某中等学校女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杨芳;张风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嘉兴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笔者于2002年9~11月,对嘉兴市区有代表性的4所监测点校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监测,并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作者:洪霞;王金荣;李雪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差是引起儿童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重要原因.我国中小学生不吃早餐者占有一定比例,且早餐食物种类单调[1].为了解河南省南阳市市区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指导膳食,提高其营养水平,并为国家制订课间加餐标准提供依据,现将2000年该市区小学生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庚军;王天虎;王安绪;华兰芝;贾文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掌握开封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以便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在校学生身体素质,笔者于2002年对开封市部分中小学在校生进行了贫血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鲁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早餐是一日三餐中重要的一餐,是获取一天所需营养素的基础.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值智力和体格发育的重要时期,又是学习繁重的时期,因此,是否吃早餐以及早餐质量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生长发育更为重要.为了解卫校学生早餐状况,以便开展早餐膳食营养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合理营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笔者于2002年9月对大同市卫生学校学生进行了早餐状况调查.
作者:冯玉荣;段爱旭;范利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营养状况(如肥胖)与血压水平关系密切.为了解营养不良是否与血压水平存在某些关联,笔者对泰兴市1160名中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以探讨营养状况与血压之间的关系.
作者:邓祥云;常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笔者根据甘肃省参加1991和2000年2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获得的数据,对7~18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进行了10 a的动态分析和比较,以了解10 a间甘肃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甘肃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建华;张正红;牛多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青岛市学生健康状况,按照<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于2000年5月对青岛市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监测,现将2000年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蛔虫感染等常见疾病的调查结果与1991和1995年调查资料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李泽民;陈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营养状况对血压、血糖及血脂的影响,以便为中小学生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农村整群抽取933名7~14岁健康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S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edwald's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将调查人群分为超重肥胖组、体重正常组和体重偏低组,比较儿童血糖、血压、血脂各指标的差别.结果 7~14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为16.83%,随性别及年龄的变化不明显.与体重正常及偏低组相比,超重和肥胖组儿童具有明显的血压、血糖及TG偏高现象,且HDL-C水平明显较低.此外,超重和肥胖组儿童血压、TG及HDL-C异常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及偏低组.结论儿童时期超重及肥胖同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关系密切.
作者:谭凤珠;董少霞;贾建起;杨华英;杨辉;冯彦军;郭占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壮族居民较多的集居省份.为了解壮族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探讨其性发育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笔者于2002年9月~12月,对桂林市大中专院校壮族学生进行了女生月经初潮及男生首次遗精年龄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骆耐香;戴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为了解陕西省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及其变化规律,以便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现将2000年陕西省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1995年同类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亭;杨瑾;姚翰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新生的体质状况,是关系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学入学新生的体质状况,笔者对2000~2002年入学新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保健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孙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巢湖地区农村学龄前儿童血压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巢湖市3个乡镇的1 245名3~6岁的学龄前儿童,由专业人员对血压进行测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压的分布呈正态分布;3岁与5~6岁组组间儿童的收缩压(SRP)和舒张压(DBP)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学龄前儿童的血压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性别间的差异不明显.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5.9%,其中男性为5.0%,女性为7.3%.农村幼儿血压偏高的诊断参考值标准为110/70 mmHg.结论 3~6岁儿童血压的分布呈正态分布,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建议对农村幼儿血压偏高情况进行早期防治.
作者:唐晓武;潘发明;叶冬青;余万春;祝高峰;范引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学生青春期膳食营养状况对骨量的影响,以增加骨峰值,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方法抽取贵阳某高等院校239名青春期学生进行一般情况和食物摄入情况调查,再从摄入豆类、奶类和同时摄入豆类、奶类的学生中抽取60人分为3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臂1/3处骨密度(BMD)及骨矿化物含量(BMC).结果 60例学生的热能及多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很低,尤其是钙摄入量仅占现行供给标准的39%;结果还显示BMD降低率高达58.3%.3组学生的BMD、BMC差异无显著性.BMC、BMD与身高、体重及食物中蛋白质、能量、钙、磷等摄入量呈正相关.结论骨量较低与其膳食营养素摄入低有关.应加强营养宣教,提高膳食营养状况以增加骨量.
作者:孙晓红;王涛;王惠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男童血清睾酮、游离睾酮、双氢睾酮、3α雄烷二醇葡萄糖苷酸及硫酸脱氢表雄酮等激素的遗传影响效应.方法以微卫星DNA基因扫描分型技术对5~11岁男双生子51对作卵型鉴定,其中单卵35对,二卵16对.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激素,以组内相关系数法分析各激素遗传度.结果各激素组内相关系数单卵大于二卵.遗传度分别为睾酮0.58,游离睾酮0.21,双氢睾酮0.67,3α雄烷二醇葡萄糖苷酸0.12,硫酸脱氢表雄酮0.76.结论遗传对青春期前儿童血清雄激素水平有重要影响效应.
作者:王伟;季成叶;蓬增昌;汪韶洁;李红娟;陈天娇;孙军玲;胡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朝鲜族学生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笔者对延边地区2000年朝、汉族学生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其结果如下.
作者:金香兰;李松花;朴明友;兰淑华;金姬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卫生安全隐患,防止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笔者于2003年6月对三峡库区230所学校的食堂进行了卫生监督,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定珍;谭兴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以来,各地学校集体食物中毒发生频繁.据卫生部统计,2003年二季度学校食堂发生重大食物中毒49起,中毒2 447人,分别比2003年一季度上升8.4倍和5.0倍[1].为使广大学校卫生监督人员、学生餐生产单位的管理人员掌握有关法规对学校食堂卫生要求及相关标准,预防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笔者对1989年以来现行的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卫生常识进行了归纳、整理,以便于广大专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理解和应用.
作者:范正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师生身体健康,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学校食品卫生突击大检查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的要求,柳州铁路卫生监督所于2003年7月15~31日对辖区内23所中小学校的食品卫生进行了监督执法检查,旨在为制定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钟祖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自<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实施以来,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逐步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学校卫生工作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其他卫生法规相比较,也暴露出了<条例>的一些缺陷,它不但束缚了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同时使有些地方的学校卫生工作陷入困境.
作者:张玉祥;罗玉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托幼机构的食品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为了解金华市托幼机构食堂的卫生现状,切实加强幼儿用餐卫生,谨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并为制订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5月笔者对金华市区所有托幼机构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作者:王凤英;周沭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
作者:李子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教室黑板灯的卫生状况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对学生视力的影响更为显著.2003年7月,笔者对北京市通州区10所中小学20间教室的黑板灯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冬梅;周凤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上海市宝山区原有简易学校101所,大部分学校租用民宅,借用仓库、厂房,教育设施简陋.学校课桌椅不符合标准,无化粪池、粪便不施行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有食堂的学校无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消毒不符合卫生学要求等问题.
作者:杨卓敏;张宝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学生饮用水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且与许多介水传染性疾病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用7 a时间,对西昌市中小学生饮用水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文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尤为重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依据.为切实预防学生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笔者就南京市640所学校食堂卫生现状提出改进对策.
作者:丁秀娣;于清;李明华;何立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医疗技术的发展,急诊急救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急救医学工作日益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高等院校是人口稠密集中的地方,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老龄化等诸多原因,经常出现一些紧急情况,特别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突发性、群体性意外伤害.
作者:吴美玲;熊先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在校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是大势所趋.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是一项防患未然,共同承担风险,利国、利校、利己的举措,是符合当前高校实际情况的医疗保健模式.安徽财贸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工作,并将其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已闯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使学生、家长、学校均能满意接受的医疗保险途径.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魏新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军训作为特殊的育人形式,是高校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在军训中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病知识,能提高军训效果.为了解军训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减少训练损伤和心理失调等军训伤病情况,现将安徽工业大学1998~2002年军训中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学生的伤病情况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任宏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反应性差的老年人及一些因麻醉、醉酒、癫痫发作等原因所致的神志不清者,正常情况下,青年人较少发生.笔者在工作中曾先后治疗了13例大学生吸入性肺炎病例,其发生与治疗有一定的共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雪梅;杨晓明;郭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于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重症流感病死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几次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成为防控流感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杨爱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1年1月至2003年7月,西华大学校医院用先锋霉素治疗350例大学生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2例.其中胃肠道反应8例,占36.4%;血尿4例,占18.2%;肝损害1例,占4.5%;过敏反应9例,占40.9%.过敏反应中荨麻疹4例,血管神经性水肿2例,过敏性哮喘2例,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唐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视疲劳的原因及临床特点,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08例青少年视疲劳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眼科系列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视疲劳症状有眼部不适、视觉障碍、或同时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视力减退、失眠等.视疲劳的病因主要是用眼卫生习惯差,过近距离作业(83.3%),近视眼配镜不当(32.4%)等.结论视疲劳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其发生.
作者:朱莉;朱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东乡族学生的视力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学生的视力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对东乡族中小学生3137人进行视力调查.结果东乡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31.69%,女生的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中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小学生;东乡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低于本省汉族城市学生,且有逐年上升趋势,15 a中增长了27.3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1.82个百分点.结论东乡族学生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东乡族中小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
作者:韩鸣辉;汪淑娟;韩淑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掌握郑州市小学生龋病的患病情况,为牙病预防和社区服务提供资料.方法对郑州市13所小学在校学生10615人进行口腔普查,按照<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标准进行.检查前进行有关刷牙情况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混合牙列患龋率为45.62%,其中乳牙患龋率为35.06%,充填率为15.82%;恒牙患龋率为20.85%,充填率为69.46%.坚持每天2次刷牙的有73.57%,使用保健牙刷的有85.97%,使用正确刷牙方法的有29.95%,每次刷牙达到3 min的有7.79%.结论郑州市小学生龋患率较高,应加强小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
作者:孟广魁;李季;孟燕;涂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固定矫正器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探讨预防脱矿的简便易行方法.方法对治疗组(固定矫治器矫正组)、非治疗组和氟化物组(正畸治疗后用含氟牙膏刷牙)各40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非治疗组脱矿率为3.17%,治疗组为14.2%,氟化物组为8.9%.结论正畸治疗中的釉质脱矿问题不容忽视.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防治釉质脱矿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
作者:李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龋齿是儿童少年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疾病,WHO将龋齿列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疾病的第3位.为了解西部儿童的龋患状况,WHO委托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于2002年对德阳市旌阳区儿童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培秀;刘宗心;徐梅;黄林军;孙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其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且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1].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2],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杜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诞生于20世纪的6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全科医学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观和方法论,填补了高度专科化的生物医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作者:梁万年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