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安徽省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9-6469
  • 国内刊号:34-1229/R
  • 影响因子:1.94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7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2005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科技厅和出版局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药杂志   2016年3期文献
  • 彩超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彩超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肿物切除术治疗乳腺肿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乳腺肿物切除治疗的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54例患者。予以对照组患者传统肿物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彩超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旋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瘢痕长度、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2.98±7.06)mm、瘢痕长度(2.09±1.25)mm、手术时间(15.39±4.81)min、愈合时间(3.15±0.99)d、术中出血(1.85%)、局部瘀斑(3.70%)、感染(3.70%)、乳房变形(1.85%)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24.01±10.34)mm、瘢痕长度(20.41±3.42)mm、手术时间(23.81±5.32)min、愈合时间(7.07±1.20)d、术中出血(27.78%)、局部瘀斑(29.63%)、感染(33.33%)、乳房变形(31.48%)发生率等(P <0.05)。结论彩超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物可有效缩短术中用时与愈合时间,切口较小,预后效果较佳,患者较为满意。

    作者:何贵省;吴煌福;张亚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eGFR 评价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与载脂蛋白 A 的关系

    目的:通过 eGFR 评价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与载脂蛋白 A(apoA)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3月—2012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或临床诊断冠心病但因肾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冠脉造影检查(13例)的高血压患者共341例,使用简化 MDRD 公式计算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 eGFR 高低将其分为 eGFR 正常组291例(eGFR≥60 mL·min -1·1.73 m -2)和 eGFR 下降组50例(eGFR <60 mL·min -1·1.73 m -2)。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LDL /HDL、载脂蛋白 A(apoA),载脂蛋白 B(apoB),apoA /apoB,白蛋白(ALB),脂蛋白 a(lpa),血肌酐(SCr),糖尿病患者比例,吸烟比例,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并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上诉指标对 eGFR 下降的影响。结果34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平均年龄(65.04±10.62)岁,其中男性212例(62.1%)。eGFR 下降组患者年龄,LDL /HDL、SCr、BUN、糖尿病比例、吸烟比例均高于 eGFR 正常组,apoA、apoA /apoB、HDL、ALB 低于 eGFR 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 BUN(OR =1.712,P <0.01),糖尿病比例(OR =5.100,P <0.01),吸烟比例(OR =5.004,P <0.01),apoA(OR =0.127,P <0.01)为影响 eGFR 下降的独立因素,其中 apoA 的相关性强。结论apoA 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eGFR 下降强相关,为独立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振;张建华;徐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治疗子宫纵隔1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纵隔子宫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手术治疗的有生育要求的纵隔子宫患者110例,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腹腔镜处理同时存在的盆腔疾病,跟踪随访术后妊娠结局。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一次性成功,纵隔切除时间8~25 min,术中出血(20±7)mL,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子宫形态均接近正常;随访时间12~60个月,90例在术后获妊娠1~4次,其中足月产80例,流产41例,早产6例,妊娠率82%。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治疗纵隔子宫安全、有效的方法,也是治疗纵隔子宫合并盆腔病变的首选方法,可提高患者妊娠率及改善生育结局。

    作者:胡鹏飞;水丽君;王文艳;卫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对于直径≤2.5 cm 肾下盏结石的佳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5月该科收治的单侧肾下盏结石81例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的患者为33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患者为4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结石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等,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RIRS 组患者的结石直径为(18.9±3.4)mm,PCNL 组患者的结石直径为(19.1±3.2)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IRS 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2例,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PCNL 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7例,术中术后明显出血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一期清石率 PCNL 组为86.0%,RIRS 组为8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NL 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6.9±8.9)g·L -1,RIRS 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4.7±1.6) g·L -1,手术时间分别为(94.0±17.1)、(117.9±25.1)min,住院天数分别为(9.6±2.4)d、(6.3±1.4)d,住院费用分别为(20214±3436.2)、(16414±2572.6)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直径≤2.5 cm 的肾脏下盏结石,RIRS 与 PCNL 疗效相近,而 RIRS 具有创伤小、住院天数少、并发症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仰光;诸禹平;肖峻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 -1)表达变化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重度盆腔脏器脱垂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 POP 组;以同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取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 MMP -1表达变化。结果POP 组中阴道组织,子宫主韧带组织中 MMP -1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 <0.05)。结论POP 患者阴道组织、主韧带组织弹性纤维组织中 MMP -1者表达增加,可能与 POP 发生有关。

    作者:姜智慧;薛华;王海燕;李娟;颜根喜;周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小板参数在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0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即造影阴性者(62例)和早发冠心病组(年龄男≤55岁,女≤65岁,共244例)比较组间差异;将冠心病组按年龄划分为4组,比较不同年龄段冠心病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再依据病变累及冠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进一步回顾性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性与血小板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依据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入院时和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机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不同年龄段患者比较发现50~65岁之间的患者 PLC 减低,MPV 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相比其他年龄段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体质量指数、血小板计数为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血小板参数与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 <0.05)。(4)SAQ 量表评估发现与冠心病入院时相比,出院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各因子分及 SAQ 总分增加(P <0.05)。结论高体质量指数、血小板相关参数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的定期监测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作者:李丽;解杨婧;王爱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2导联心电图 QRS 碎裂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 QRS 碎裂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首发 A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立即给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根据 QRS 碎裂的出现情况将其分为 QRS 碎裂组58例与无 QRS 碎裂组62例。分析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严重并发症情况及心功指标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QRS 碎裂组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QRS 碎裂组 killip 分级2~4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 QRS 碎裂组(P <0.05)。QRS 碎裂组 B 型脑钠肽(BNP)水平显著高于无 QRS 碎裂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无 QRS 碎裂组(P <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2导联心电图 QRS 碎裂与AMI 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 AMI 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丁莹;刘海;曹立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40例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及血糖变化。方法40例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曲安奈德(第1周),对照组单纯注射玻璃酸钠,每周一次,5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停药4周膝关节症状的改善及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停药4周Lequesne 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 <0.05);两组间停药4周 Lequesne 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停药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两组间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第4天、第5天血糖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方法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更优于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而无血糖明显升高造成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雪武;王卫友;杨益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绝经女性胱抑素 C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185例疑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绝经女性被纳入研究,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ysC 水平,从冠心病病情程度、病变支数和 Gensini 评分3方面探讨绝经女性血清 CysC 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1)病变组血清 CysC 水平高于对照组;(2)随着血清 CysC 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逐渐加重,病变支数和 Gensini 评分逐渐增加;(3)血清 Cys C 水平与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r =0.643,P <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HDL 等因素之后,CysC 与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β=0.266,P <0.05)仍然独立相关。结论在绝经女性中,冠心病患者血清 CysC 水平升高,随着血清 CysC 升高,患者病情程度、冠脉病变程度也更加严重。

    作者:任朋;许邦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39例报道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抓握式肋骨接骨板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使用镍钛合金抓握式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男28例,女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5.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且伴有剧烈胸痛,21例连枷胸并反常呼吸。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08.8±35.3)min,术中出血量(156.7±26.1)mL,术毕反常呼吸均消失。PaO2术前为(61.02±10.09)mmHg,术后24 h为(78.85±6.99)mmHg(P <0.001);PaCO2术前为(44.38±8.19)mmHg,术后24 h 为(38.44±4.32)mmHg(P <0.001)。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35例,良4例。术后复查胸部 CT 及肋骨三维重建显示骨折线消失,无接骨板断裂或移位,随访2~24个月,均无慢性胸痛,亦无局部排异反应。结论镍钛合金抓握式肋骨接骨板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治愈率高,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京京;杜少鸣;刘建;詹必成;李根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2月—2015年4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13例,创面均合并跟腱或骨外露,供区原位缝合,蒂部反折处及筋膜瓣表面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3例筋膜瓣成活无虞,供区切口及受区移植皮片均愈合良好。随访6~15个月,患者跟踝部外形无明显臃肿,可正常穿鞋行走,小腿供瓣区仅遗留一条线状瘢痕。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具有不损伤主干动脉,组织瓣成活可靠,供区美观,受区外形佳,对穿鞋影响小等优点,是修复跟踝创面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赵玲玲;曹东升;谢娟;李红红;陈增红;朱邦中;鲍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对晚期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剖宫产娩出的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对晚期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3例在该院收治的晚期早产儿,分为剖宫产组(观察组,26例),经阴道分娩组(对照组,37例),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2、24~48、49~72 h 内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12 h 内观察组潮气量、每分通气量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TPTEF /TE、VPEF /VE 均高于对照组。24~48 h 内,TPTEF /TE、RR 高于对照组,49~72 h 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剖宫产组中:第12小时组呼吸频率较第24~48小时组增快,潮气量较第24~48小时组缩小,而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4~48小时组与第49~72小时组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分娩晚期早产儿存在较阴道分娩儿更明显的限制性及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8 h 后可好转,潮气呼吸肺功能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监护重要的无创手段。

    作者:朱蓉;温晓红;张旭中;吴万云;黄金华;袁娟;徐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05-2014年428例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2005—2014年10年间428例川崎病(KD)患儿的人群特征、病程特点、治疗及冠状动脉累及情况。方法回顾性复习2005—2014年安徽省立医院儿内科收住的川崎病患儿的病例资料,统计并比较前后5年发病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病程特点、实验室检查、丙球静脉注射(IVIG)治疗及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率,予 Graphpad 软件作图,SPSS 16.0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入住安徽省立医院儿内科的428例川崎病患儿中,小6个月,大13岁,主要分布在1~5岁患儿291例(67.99%);男女性别比为1.8∶1(男275例,女153例);每年平均住院人数(42.30±10.21)例,入院季节以春夏季节多,患儿平均年龄30个月;近5年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明显上升(χ2=3.93,P <0.05);实验室指标方面:入院时患儿白细胞(WBC)增高、C -反应蛋白(CRP)上升、血沉(ESR)增快、谷丙转氨酶(ALT)上升、血清白蛋白(ALB)下降、钠(Na)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86.21%、93.46%、97.20%、25.70%、76.64%、40.19%;入院时 WBC 增高、CRP 增高、ESR 增快、及 ALT 升高、Na 降低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未见明显增多;而入院时低蛋白血症、经治疗体温正常后复查血沉无下降或反而继续升高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近5年患儿出现 IVIG 抵抗的发生率为14.87%、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为13.30%,分别与前5年相比未明显增多。近5年不完全川崎病(IKD)诊断55例,占23.61%,较前5年31例有增多趋势(P <0.05),但总热程(6.77±1.61)d,较前5年明显缩短(t =6.62,P <0.05)。结论近5年住院患儿中小婴儿、不完全川崎病有增多趋势,并且合并低蛋白血症、体温正常后复查血沉仍未下降是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总热程明显缩短,且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多,与及时给予 IVIG 治疗密切相关。IVIG 抵抗现象一直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书书;潘家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急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急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43例行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患者,依据摘除术后急诊有无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出血患者,共计18例;对照组为未出血组,共计1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导致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43例患者共摘除结直肠息肉172颗,其中18例急诊出血,出血率为12.6%,蒂的大小、蒂内有无血管伴行是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对于施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的患者而言,积极控制血压,遵医嘱,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量,可较为有效的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帆;周易;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清 IL -32与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 -32)与预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90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 ST 段抬高或非 ST 段抬高 AMI 患者。分析血清 IL -32与心梗患者2年内复发或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IL -32对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显著的影响,如 C -反应蛋白(CRP)以及他汀类药物(HR=1.40(1.03~1.91);P =0.03)。IL -32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AMI 患者低(低于中位数)IL -32水平和高(高于中位数)VCAM-1水平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HR =2.22(1.32~3.75);P =0.002)。结论血清低水平 IL -32和 AMI 患者心血管事发生相关。

    作者:陈家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并发症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的水平,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为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正常老年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发现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且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维持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稳恒定,及时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对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杰;程娟;陈治东;王海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法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采用 Mtwo 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探讨一次法和多次法用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0例在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于该院的牙髓炎或牙髓坏死的患者,共40例患牙。将患者随机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分别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数据,采用统计软件 SPSS18.0的 t 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间疼痛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换牙疼痛分级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63);观察组患者(18.7%)与对照组患者(12.5%)术后疼痛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88);单根管2例(14.3%)和多根管4例(15.4%)牙术后疼痛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926)。结论采用 Mtwo 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术后疼痛情况并无显著性,治疗效果无明显区别。但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比多次完成根管治疗更加节省诊疗时间,临床效率比较高。

    作者:蒲兆雷;邢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oll 样受体4的表达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oll 样受体4(TLR-4)mRNA 的表达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另入选2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正常组),高压氧治疗前、治疗第5、10天分离两组患者 PBMCs,荧光定量 RT-PCR 法检测 TLR-4mRNA 表达。高压氧治疗前、治疗第5、10天及起病21 d 患者随访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起病时外周血单核细胞 TLR-4mRNA 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 TLR-4mRNA 表达均下降,高压氧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第10天及起病21 d 后 NIHS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则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 TLR-4mRNA 的表达,减轻脑损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雷蕾;周志斌;姜丹;彭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比值对大肠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白细胞/血小板(WBC /PLT)比值对大肠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年龄≥18岁的大肠杆菌感染血流感染等(BSI)患者75例。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64例)以及治疗失败组(11例)。收集临床考虑血流感染及经治疗结束时外周血常规样本,统计 WBC、PLT 以及 WBC /PLT 比值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者 Fisher 确切概率法等方法,评估各项指标在不同预后中有无统计学差别。结果好转组和失败组的 WBC 在治疗前后数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预后组的 PLT、WBC /PLT 比值在治疗前后数据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动态监测 PLT、WBC /PLT 比值在对大肠杆菌血流感染的预后预测研究具有意义。

    作者:董琳;桂淑玉;杨庆斌;吴桂平;程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技术对开展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学习曲线对开展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度过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的 A、B 两组医师和未度过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的 C 组医师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开展的65例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三组医师分别完成21、22、22例。分别比较三组医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率的差异。结果三组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清扫淋巴结数三项指标无明显差异。A 组与 B 组之间的中转开腹率和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A 组与 C 组以及 B 组与 C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由度过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医师开展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更为稳妥、安全。

    作者:范文华;李大勇;王彦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瘤变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的94例 CIN 及早期宫颈癌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阴道镜多点活检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种方法的病理结果。结果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比较相符合的65例(69.15%),加重的15例(15.96%),其中包括早期宫颈癌1例(1.06%),减轻的14例(14.89%),早期宫颈癌漏诊1例。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前及术后病理有差异,其应用于 CIN 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可弥补阴道镜多点活检的不足。

    作者:曹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48例因感染性休克致死的新生儿,依据休克的程度、所患疾病危重程度及修正的 Fry -MODS 相关诊断标准对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结果48例新生儿中仅有3例新生儿未出现脏器功能衰竭,45例出现脏器衰竭情况,以1~2个脏器为主,占83.2%(40/48);脏器功能衰竭常见的为呼吸系统衰竭,共计41例,占所有患儿的85.4%,且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占所有患儿的72.9%,远高于肺出血患儿38.8%。三组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pH 值、乳酸水平及 HCO3-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组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乳酸水平及 HCO3-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H 值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致新生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原因为感染性肺炎,且此类新生儿入院初期疾病即呈现危重或极危重,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尽早对新生儿进行疾病危重程度评定对新生儿休克的诊断有指导意义;新生儿脏器功能损害以呼吸系统中的呼吸衰竭和肺出血为主。

    作者:曾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卵巢癌组织中 microRNA-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microRNA-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确诊的卵巢癌患者42例,每例均行手术切除。同时收集38例良性卵巢上皮囊肿组织作为良性对照组。采用 RT-PCR 方法分别检测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样本 microRNA-7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织 microRNA-7表达为0.176±0.063,癌旁组织表达为0.314±0.099,良性病变组织表达为0.465±0.123。与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比较,卵巢癌组织中 microRNA-7表达显著下降(P 均<0.05)。microRNA-7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无关,与临床分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P 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croRNA-7高表达的卵巢癌病人总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P =0.02)。结论 microRNA-7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显著调,可能是卵巢癌患者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焦丽敏;梁进;王琼;李纪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支撑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支撑钢板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4年10月该院采用支撑钢板或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钢板组(29例)与螺钉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年 Baird -Jackson 评分。结果钢板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9.240±22.124)min]和Baird -Jackson 评分[(94.550±4.634)分]均大于螺钉组[(139.790±15.732)min、(91.190±7.7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钢板组(11.000±1.363)周、螺钉组(11.600±1.38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螺钉组2例后踝骨折块上移>2 mm,钢板组1例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结论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固定牢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王会会;宁仁德;周业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髋臼横断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臼顶接触性研究

    目的:探究髋臼横断骨折四种内固定方式的臼顶接触性变化。方法采用成人男性半骨盆标本制作髋臼横断骨折模型16个,随机分成四组,予以 A 组:前柱重建接骨板,B 组:前柱锁定接骨板,C 组:骨盆缘下重建接骨板,D 组:骨盆缘下锁定接骨板。通过垂直加载至生理体质量600 N,维持1 min,用双页型压敏片依次测量完整髋臼 I 组和 A、B、C、D 四组的臼顶接触特性变化。结果生理体质量600N 下,A、B、C、D 组内固定后接触特性均不能恢复至正常,与 I 组比较,负重面积,接触压强及峰值压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 A、B、C、D 组之间比较,接触特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并且接触特性依次增强。结论在生理体重600N 下,对髋臼横断骨折予以四种不同内固定,接触特性均不能恢复至正常,且骨盆缘下接骨板优于前柱接骨板,能增加臼顶负重面积,降低臼顶平均压强及峰值压强,同时锁定接骨板的接触特性强于重建接骨板。

    作者:高烁;王雷;吴啸波;何全杰;徐凤松;刘弘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 GPR3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雌、孕激素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妇产科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GPR3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和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GPR30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 FIGO 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联(P <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0.05)。GPR30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P <0.05),PR 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与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显著(P <0.05),ER 表达阳性率在两者间无差异(P >0.05)。子宫内膜癌 GPR30与 ER 阳性共表达率为61.2%(30/49),呈正相关(r =0.315,P =0.021);与 PR 阳性共表达率为57.1%(28/49),呈正相关(r =0.303,P =0.027)。结论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产生重要作用;GPR30与 ER、PR 间存在共表达的交谈或调节作用。

    作者:肖波;余桂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在小儿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该院接收的上肢手术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 组实施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B 组应用超声,C 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观察对比三组患儿臂丛神经的阻滞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 组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与 B、C 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成功率为96.67%,与 B 组的80.00%以及 C 组的76.67%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儿中喉返神经阻滞1例,霍纳氏综合征2例,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 B 组的30.00%与 C 组的33.3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单用超声引导与单用神经刺激仪,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麻醉的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完成时间、延长镇痛时间、且麻醉的用药剂量较小,对患儿术后麻醉苏醒十分有益。

    作者:麻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方法和疗效,分析与其病情轻重及病程长短相关的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2例毒蛇咬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第5天复查的肝酶、心肌酶、肾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情况分为治愈组(151例)、好转组(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第5天,232例住院患者的肝酶、心肌酶、肾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明显下降,没有患者遗留有器官功能障碍。与治愈组患者比较,好转组患者入院24 h 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总胆红素(TIBL)、白细胞计数(WBC)(P <0.05)增高明显;进一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U·L -1)、肌酸激酶同工酶(>24 U·L -1)升高是影响毒蛇咬伤患者疗程及疗效的独立预报因子(均 P <0.05)。结论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可作为临床预判毒蛇咬伤患者病情轻重及疗程长短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刘莎;韩宁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体温与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的变化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体温与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的变化。方法43例 ASA 1~2级,分为吸烟组(n =22)与对照组(n =21组)。麻醉诱导: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维持:异氟烷、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用呼吸机行间歇正压肺通气(IPPV)。记录麻醉诱导前(T0)至诱导后180 min(T180)内的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与否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和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 >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食道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食道温、平均皮肤温度、食道—皮肤温度差和前臂—指尖温度差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变化与时间之间均无交互作用(P >0.05),而前臂—指尖温度差随着麻醉时间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且吸烟组的食道皮肤温度差在 T30、T60、T120、T150及 T180值均低于对照组,吸烟组的前臂—指尖温度差在 T120、T150以及 T180的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收缩阈值及其增益:对照组与吸烟组血管收缩阈值分别为(35.48±0.18)、(34.89±0.20)℃,吸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与吸烟组血管收缩阈值的增益分别为(6.57±2.31)、(6.83±1.68)℃,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核心温及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与长期吸烟致体温调节中枢受体与神经递质改变、周围血管功能障碍及压力感受器受损等有关。吸烟病人全身麻醉时更应加强体温管理。

    作者:刘勇;王朝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进展和母儿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分娩镇痛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措施,分娩镇痛组在产妇进入活跃期时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进行自控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程度(VAS 评分)、产程进展及母儿分娩结局。结果分娩镇痛组在活跃期、宫口近全时、宫口开全时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潜伏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娩镇痛组活跃期明显缩短(P <0.05),剖腹产率显著降低(P <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分钟 Apgar 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娩镇痛组在分娩镇痛用药期间出现皮肤瘙痒、分娩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结论在产妇进入活跃期后进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及加速活跃期,降低了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是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及镇痛时机。

    作者:马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替洛尔与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阿替洛尔与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方法纳入123例患儿,随机分为阿替洛尔组和普萘洛尔组。其中阿替洛尔组63例,普萘洛尔组60例。初始治疗后2、4周,每月随访一次至半年。结果阿替洛尔组治疗反应率为53.9%,普萘洛尔组为60%,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68)。无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阿替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安全有效,疗效不劣于普萘洛尔。

    作者:王冠杰;赵娅娟;李东繁;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 =52)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 =52)采用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4 d 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P <0.05),而 ALD 评分明显增加(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 <0.05)。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林彩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替格瑞洛联合溶栓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及对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溶栓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疗效及对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 STEMI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试验组5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尿激酶溶栓治疗,试验组给予替格瑞洛+尿激酶溶栓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 ST 回落、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状况,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80.7%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试验组 ST 回落>50%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 显著高于对照组, LVEDd 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TIMI 3级比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损伤标志物 CK -MB 和 cTnI 均显著降低;对照组 CK -MB 和 cTnI 分别为(16.36±2.45)U·L -1与(1.84±0.39)μg· L -1,试验组 CK -MB 和 cTnI 分别为(12.17±2.10)U·L -1与(1.02±0.25)μg·L -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治疗后,对照组炎性因子 TNF -α和 IL -6分别为(103.7±15.4)和(26.7±2.5)ng·L -1,试验组 TNF -α和 IL -6分别为(76.8±10.9)和(13.8±1.6)ng·L -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格瑞洛联合溶栓是 STEMI 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心肌损伤和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毛艳阳;王军强;王晨霞;王聪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银杏叶提取物和派丽奥在中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中的短期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凝胶和派丽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中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中的短期效果。方法共纳入80例诊断为中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派丽奥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凝胶联合派丽奥交替使用,比较两组疗效,留取唾液检测口腔内牙周致病菌,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AL)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D、BI、AL 下降越明显(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LP 活性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更明显(P <0.05)。组间比较: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 PD、BI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L 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g),核梭杆菌(Fn),福塞氏类杆菌(Bf),伴放线放线杆菌(A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 ALP 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凝胶联合派丽奥治疗中重度牙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牙周指标,且降低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祖印;苏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在腰麻联合硬膜外 PCEA 下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新生儿和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实施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分成两组,S 组(腰麻用药为罗哌卡因2 mg +舒芬太尼5μg,PCEA 模式为0.125%罗哌卡因+0.5 mg·L -1舒芬太尼)和 F 组(腰麻用药为罗哌卡因2 mg +芬太尼20μg,PCEA 模式为0.125%罗哌卡因+2 mg·L -1芬太尼),两组产妇有规律宫缩宫口开大1~2 cm 时常规选择 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用25G 腰麻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回抽脑脊液通畅后给药,腰麻成功后30 min 实施 PCEA 镇痛,背景输注8 mL·h -1,单次 PCA 剂量6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各产程时间和各指标情况,包括各时点 VAS 疼痛评分、Bromage 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1、5和10 min 的 Apgar 评分、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产妇满意度、不良反应和呼吸抑制等。结果宫口开大3、6、10 cm 时 S 组疼痛 VAS 评分明显低于 F 组(P <0.05);两组间产程时间和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的 Apgar 评分、两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及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 Bromage 评分、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产妇和胎儿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郑磊;吴利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剖宫产皮肤瘢痕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剖宫产皮肤瘢痕的疗效。方法87例剖宫产皮肤瘢痕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组(A 组)、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组(B 组)和硅酮凝胶治疗组(C 组)。分别比较三组的温哥华瘢痕标度评分、整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3个月,就 A、B 两组瘢痕评分相比较,A 组优于 B 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后,A 组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 B 组和 C 组(P <0.05)。治疗后6个月, A、B、C 组三组总显效率分别为66.7%、40.0%和33.3%,A 组显著高于 B、C 两组(P <0.017),A 组中增生性瘢痕和凹陷性瘢痕均明显少于 B 组和 C 组,且有显著差异,三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0%、1.4%和3.4%。三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A 组不良反应低且与 B 组和 C 组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剖宫产皮肤瘢痕比 CO2点阵激光和硅酮凝胶单独治疗效果好,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利荣;胡晓继;李少荣;谭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对肿瘤化疗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肿瘤化疗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采取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设计方法,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 =60)和对照组(n =60)。治疗组于每晚入睡前持续静脉滴注0.5μg· kg -1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和滴注时间的生理盐水。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中文版恶心呕吐症状评估量表(INVR)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第3天晚上的睡眠、焦虑情况及恶心呕吐症状严重程度。结果相比治疗前,用药第3天,治疗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和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严重程度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145、7.112、10.407,P 均<0.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症状。

    作者:陈肖衣;任卓如;晓寰;陈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 测定注射用奥沙利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注射用奥沙利铂含量及有关物质的 HPLC 方法。方法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作为填充剂 Zorbax Rx -C18(4.6 mm ×250 mm)5μm,以磷酸溶液(取10%磷酸溶液0.6 mL,加水稀释至1000 mL,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磷酸调节 pH 值至3.0)—乙腈=99∶1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 -1,检测波长209 nm,进样量20μL。结果奥沙利铂在6~16×10-3 g·L -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2%,回收率为100.55%(RSD =0.46%),测定样品含量为99.8%,有关物质均小于0.5%。结论该方法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注射用奥沙利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作者:陈传喜;杨志勇;袁红;王继平;王大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 法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中丹参乙酸镁的含量

    目的:研究合适的分离方法分离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中丹参乙酸镁,采用 HPLC 法检测丹参乙酸镁含量,观察 HPLC 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进行方法优选。采用 Zorbax -SB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四氢呋喃(26∶7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以 ELSD 检测器进行检测,波长为290 nm;参数为:增益10,气压25 psi,漂移管65℃,Neb heater 60%;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丹参乙酸镁峰面积的自然对数值与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丹参乙酸镁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 =-2.006X +7.355,R2=0.9993,线性范围为59.79~597.90 mg· L -1;丹参乙酸镁的平均回收率为98.02%,RSD 为6.87%。结论HPLC 法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中丹参乙酸镁的含量操作简单,且可重复性好,可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丹参乙酸镁的含量测定。

    作者:时荣同;张清文;姚惠;叶小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4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4种常见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以期为头孢噻肟钠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建立了头孢噻肟钠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其与氨茶碱注射液、维生素 B6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奥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含量、外观和溶液 pH 值的变化。结果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4 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头孢噻肟钠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后,1 h 时配伍溶液出现氨味,4 h 时氨味更浓,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头孢噻肟钠与维生素 B6注射液配伍 pH 值虽无明显变化,但含量在2 h 内就明显降低。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配伍后,2 h 溶液外观发生了变化,在4 h 时溶液变成了粉红色,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头孢噻肟钠可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配伍使用,与维生素 B6注射液和氨茶碱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若必须与奥硝唑配合,宜在配伍后1 h 内滴注完毕。

    作者:刘虎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 法测定口腔溃疡含片(散)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

    目的:优化样品处理过程,建立口腔溃疡含片(散)中同时测定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方法。方法以 N,N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色谱柱:Welch 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2%磷酸溶液(65∶35),流速:1 mL ·min -1,检测波长:289 nm,柱温35℃。结果靛蓝在69.12~1728 n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5),含片和散剂中靛蓝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6%,RSD =1.0%(n =6)和96.6%,RSD =1.3%(n =6),靛玉红在19.44~486 n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5),含片和散剂中靛玉红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3%,RSD =2.3%(n =6)和101.5%,RSD =2.1%(n =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并且可以同时测定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可用于口腔溃疡系列制剂中青黛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越;罗定强;康荣;张国跃;王国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氯芬黄敏片中人工牛黄鉴别方法改进

    目的:改进氯芬黄敏片中人工牛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鉴别人工牛黄、胆酸。结果薄层展开剂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甲酸系统适用。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能较全面评价氯芬黄敏片中人工牛黄的质量。

    作者:黄东萍;何洁;张国柱;杜远东;黄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莲心碱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癫模型急性期皮层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莲心碱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癫大鼠模型急性期皮层脑电图的影响。方法32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 组,10μg)、低剂量莲心碱组(B 组,莲心碱2.5 g·L -1,25μg)、高剂量莲心碱组(C 组,莲心碱5 g·L -1,50μg)、左乙拉西坦组(D 组,100 g·L -1,1 mg),建立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后侧脑室注射药物,记录各组大鼠脑电图的改变。结果莲心碱组及左乙拉西坦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痫性放电频率减低,快波(β波)比率减少,慢波(δ波)比率增加;高剂量莲心碱组和左乙拉西坦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莲心碱在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急性期具有抗癫痫作用。

    作者:吴靖;周宏斌;潘松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酶法制备山药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目的:以山药废渣为原料研究以淀粉酶和蛋白酶水解法制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方法试验选取淀粉酶的用量、酶解时间、蛋白酶的用量、酶解时间四个因素,确定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淀粉酶用量为2 U·mL -1,酶解时间为80 min,蛋白酶用量为3 U·mL -1,酶解时间为30 min。结论该法可提高山药的利用度,促进山药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

    作者:何侃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斑蝥素、斑蝥酸钠和斑蝥酸镁抑制人胃癌 SGC -7901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比较斑蝥素、斑蝥素酸钠和斑蝥素酸镁对人胃癌 SGC -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佳斑蝥素类抗肿瘤药物。方法将斑蝥素、斑蝥素酸钠及斑蝥素酸镁作用于人胃癌细胞 SGC -7901;采用 CCK -8法检测上述三种药物对 SGC -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斑蝥素、斑蝥素酸钠和斑蝥素酸镁均对 SGC -7901细胞有抑制作用,且呈效应-剂量关系。上述三种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8.591、17.676、4.105μmol·L -1。结论斑蝥素、斑蝥素酸钠和斑蝥素酸镁均能抑制人胃癌细胞生长,其中斑蝥素酸镁的抗肿瘤活性佳。

    作者:梁金龙;谢铭;杨雪峰;李建国;郑兴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ABCC2基因过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目的:构建携带 ABCC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 HEK293细胞,筛选出稳定过表达 ABCC2基因的细胞株并进行鉴定,为体外实验确定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外排转运相关的底物药物及其转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根据 GenBank提供的 ABCC2基因 cDNA 序列设计引物,PCR 扩增该基因并将其连接至慢病毒载体 PZE -LV105,包装病毒并感染 HEK293细胞。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得到过表达 ABCC2基因的稳转细胞株,通过基因测序、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稳转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证明重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所携带的 ABCC2基因序列与 Gen-Bank 提供的 ABCC2序列一致;RTQ -PCR 分析结果显示转染了 ABCC2基因的 HEK293细胞中 MRP2的 mRNA 相对表达比正常 HEK293细胞和空白载体对照 HEK293细胞高出约320倍;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显示,转染了 ABCC2基因的 HEK293细胞中MRP2蛋白表达水平比正常 HEK293细胞和空白载体对照 HEK293细胞高出约150倍。结论该实验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ABCC2基因的细胞株,该细胞株可用于初步筛选确定 MRP2的特异性外排转运底物及其转运机制。

    作者:魏丹芸;张洪;彭锐;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维吾尔药铁力木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铁力木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 Vc 为对照,通过测定铁力木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沸程60~90℃)、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各萃取物对 Fe3+的还原能力、对 DPPH 自由基(DPP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研究铁力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铁力木各部位对 Fe3+均表现出一定的还原能力,对DPPH·及 O·-2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但作用均弱于 VC。其中水层及正丁醇层对 Fe3+的还原能力较强,而其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还原能力较弱;水层和水提取物对 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石油醚层及水提取物清除 O·-2的作用较强。结论铁力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马俊鹏;王新玲;李芸;胡君萍;王小青;丁燕楠;王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桑叶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桑叶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桑叶用80%乙醇和水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生物碱类化合物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 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来评价其抗糖尿病活性。结果从桑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1-脱氧野尻霉素(1),1,4-dideoxy -1,4-imino -D -arabinitol(2),山奈酚-3-O -β-D -吡喃葡萄糖苷(3),β-谷甾醇(4),正三十四烷醇(5),oxyresveratrol(6),熊果酸(7),葡萄糖乙醇苷(8),此外化合物3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 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结论化合物3具有较强的抗糖尿病活性。

    作者:王娅;李嘉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水飞蓟宾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SIL)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12只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水飞蓟宾(100、200和400 mg·kg -1)预处理组和尼莫地平(32 mg· kg -1)预处理组,通过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6 h 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及含水量;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 -AOC)水平;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 TUNEL 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通过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脑组织中 NF -κB 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200和400 mg·kg -1)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和含水量均显著降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均明显减轻,凋亡指数显著降低;脑组织中 SOD、CAT 活性显著升高且 MDA 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 CPK,LDH 含量显著降低;脑组织中 NF -κB 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水分蓟宾400 mg· kg -1预处理组血清中 T -AOC 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水分蓟宾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水分蓟宾能够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作者:张秀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种安徽产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组织分布

    目的:分离鉴定安徽地区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旨在丰富其内生真菌资源种类。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株内生真菌,鉴定为5属11种。结论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种类资源广泛分布,为研究其与宿主石斛共生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郁阳;梁益敏;麻兵继;王国凯;刘劲松;李守婷;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环节控制在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环节控制在压疮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263例压疮风险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而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3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包括建立压疮专项质控小组、规范化压疮相关制度和流程、改善局部预防护理措施和营养支持,统计两组压疮发生率及转归,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发生压疮13例,压疮发生率为4.9%,观察组发生压疮5例,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以压疮发生后2周作为观察期,对照组13例压疮患者创口愈合6例(46.2%),好转5例(38.5%),恶化2例(15.3%),观察组5例患者愈合3例(60.0%),好转2例(40.0%),恶化0例(0.0%),比较两组发现观察组压疮发生患者转归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恶化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综合环节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并提高已发压疮的预后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丕菊;马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尿路造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尿路造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护理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 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 -A)、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2012年10月—2015年8月在该科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腹壁尿路造口的4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尿路造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中等水平,得分为(110.43±11.05)分;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为(76.67±17.28)分。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护理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正确评估尿路造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金宗兰;丁萍;陈萍萍;杨巧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参与放化疗术后继发真菌感染的实践体会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在抗真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对1例左肺鳞癌放化疗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分析评价治疗方案,提出药学建议,发挥药学服务,评价临床药师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结果临床药师建议被采纳,患者病情及不良反应得到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制定和药学监护,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盛雪鹤;史天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院2015年1-6月份血液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2015年1—6月血液肿瘤科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6月份血液肿瘤科155例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方法,使用疗程,病原菌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肿瘤科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较广泛,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使用率高;美罗培南、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替考拉宁的药物利用指数偏高;替考拉宁的平均用药时间长,达9.56 d;病原学送检率较高,但阳性率较低。结论血液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在使用日剂量及用药疗程方面需加强管理。

    作者:潘春晓;邵菁菁;商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三甲医院2012-2014年麻醉药品的使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2012—2014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 HIS 系统提取收集2012—2014年度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各麻醉药品的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和序值比等。结果该院麻醉药品销售额逐年上升,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注射液上升快,且序值比接近于1.00。结论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凡小燕;张燕娜;范鲁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耳鼻咽喉科留学生教学体会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近10年以来,大批的医学留学生涌入我国学习。结合该校近几年留学生教学的实际情况,该文总结了留学生在耳鼻咽喉科教学和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的尝试和心得,为更好地进行留学生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高潮兵;刘业海;吴正升;方平;童步升;里晓红;汪东;朱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模拟训练器联合手术教学在腹腔镜培训中的有效性评价

    为了探索一种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的培训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参加腹腔镜初级培训班的9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实验组:腹腔镜模拟训练器联合手术录像培训;对照组:单腹腔镜模拟训练器培训;空白对照组:不参与模拟训练。其中理论授课1周,模拟训练2周。对培训前后的基本理论知识、模拟操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进行分析,从而评价腹腔镜模拟训练器联合手术教学在腹腔镜基本技能培训中的有效性。终得出培训后学员的基本理论知识、腹腔镜模拟操作技能明显高于培训前(P <0.05),且腹腔镜模拟训练器联合手录像培训组明显高于单纯腹腔镜模拟训练器培训组(P <0.05)。因此,腹腔镜模拟训练器联合手术教学能有效提高腹腔镜术初学者的基本技能,可能有助于缩短腹腔镜学习曲线。

    作者:赵卫东;马杰;何成群;王晓丽;蒋燕;周元元;江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低强度超声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虽然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以及组织工程的出现,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带来了佳音,但是目前其临床疗效仍不十分理想。低强度超声波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方式,被研究认为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低强度超声主要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提高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生长。低强度超声治疗早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促进骨折愈合、肌腱愈合及软骨、椎间盘等组织的愈合中。早期人们也研究过低强度超声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争论的焦点主要在连续超声或脉冲超声方式的选择以及热效应是否发挥作用上。初步研究表明:低强度超声可以促进雪旺细胞增生以及在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坐骨神经截断伤、神经导管修复缺损坐骨神经等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修复和再生。对于其作用的机制的研究也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酶学、离子通道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索。作为无创便捷的治疗方法,低强度超声虽然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尚待商榷研究,其未来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作者:蒋文莉;唐杰;王月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网络介导炎性自身免疫疾病骨丢失的研究进展

    骨重塑是由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维持平衡的持续过程。炎性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炎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易并发骨丢失和骨折。在慢性炎症状态下,炎性细胞因子网络诱导骨形成和骨丢失解偶联,导致炎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严重的骨丢失。该文就炎性细胞因子网络在调节炎性自身免疫疾病和骨破坏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常文静;蔡佳宇;蔡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药用植物中鲨烯环氧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鲨烯环氧酶(SE)存在于内质网的微粒体中,在鲨烯转变为环氧化鲨烯的生物过程中作为生物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而环氧化鲨烯是从鲨烯生成环阿屯醇、香树素、羊毛甾醇等的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SE 的活性决定了环氧化鲨烯的生物合成的效率,继而,以环氧化鲨烯作为前体的各类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甾醇等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也随之受其影响,后续产物的产量取决于它的含量和活性。因此 SE 被认为是甾体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控酶,已在多种植物中克隆出并进行了初步功能鉴定。该文概述几个重要药用植物的 SE 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为从其他药用植物中克隆 SE 基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及方法思路。

    作者:许燕;赵爽;邸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每次使用时的维护都关乎到内瘘的使用寿命。该文通过对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刘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软骨和骨的破坏。白细胞介素-17(IL -17)是新近发现的白介素成员,是 Th17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研究发现其在 RA 中有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 RA 的滑膜炎症、软骨和骨的破坏,在 RA 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干预 IL -17成为治疗 RA 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 IL -17靶向治疗药物、传统抗风湿药、中医中药对 IL -17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就 IL -17在 RA 发病及针对 IL -17治疗 RA 的相关研究进展简单综述如下。

    作者:张玉萍;姚茹冰;赵智明;蔡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现状

    近年来,肺癌在内科药物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传统化疗、分子靶向药物、靶向药物耐药的后续治疗,以及免疫疗法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化疗及靶向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等,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诸多临床工作者为尽可能的延长晚期 NSCLC 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效果明显。该文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夏凡;李平;张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的不良反应中文文献分析

    目的:收集中文文献中关于前列地尔的不良反应报道,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进行检索,查找前列地尔相关不良反应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出现的不良反应、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疗程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分析,前列地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占临床对照研究中总病例数的8.08%,且临床症状较轻微,主要是用药部位出现的静脉炎,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和轻度胃肠道不适等,可以立即停药或停药后对症治疗,使其症状好转或消失,未有不良事件报道,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也偶有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时抢救,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前列地尔时要严格依照其药品说明书和用药指征合理应用,加强用药管理,尽可能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如若出现要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前列地尔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合理化。

    作者:杨玲;高家荣;李颖;吴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硫酸依替米星致严重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避免严重 ADR 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依替米星”及其商品名称为题名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15年收录的有关硫酸依替米星引起 ADR 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 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过敏史、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索,硫酸依替米星致严重 ADR 文献20篇,共20例。ADR 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多(30.00%);用药在30 min 内发生 ADR(65.00%),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72.73%)、泌尿系统损害(18.18%),临床主要表现形式为神经肌肉阻滞(36.36%)、过敏反应(31.82%)、肾功能异常(18.18%)。85.00%的患者痊愈,15.00%患者缓解。结论临床应警惕硫酸依替米星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过敏反应和肾功能异常,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徐学君;程幼苗;徐德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