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安徽省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9-6469
  • 国内刊号:34-1229/R
  • 影响因子:1.94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7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2005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科技厅和出版局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药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俯卧位与改良平卧截石位下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俯卧位与改良平卧截石位下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疗效。方法选取收住的肾结石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平卧位组与俯卧位组各30例,分别在改良平卧位、俯卧位下手术,观察疗效,患者麻醉前30 min(T0)、麻醉成功后(T1)、术中30 min(T2)、拔管时(T3)等不同时点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平卧位组、俯卧位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6.67%、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 T0、T1、T2、T3等不同时点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高危患者 T0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T1、T2、T3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两组高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T2、T3时 SpO2两组高危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俯卧位与改良平卧截石位下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时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差别,但是高危患者采用改良平卧截石位下手术术中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相对影响较小。

    作者:李锋;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 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99例非 M3型初治 AML 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探讨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有无贫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核型以及融合基因等因素对 AML 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及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1~8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2.6月(0.33~59.47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率为62.7%,复发率为44.1%,不同年龄段患者 CR 率有明显差异(P =0.03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 AML 患者 OS 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系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 M3型 AML 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是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AML 临床应结合年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预后因素进行预后评估,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熊术道;胡林辉;蒲莲芳;丁洋洋;李曼曼;刘军;杨冬冬;王会平;张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普通荧光定量 PCR 技术与罗氏内标法荧光定量 PCR 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集 HBV 患者的血清190份,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通过相关性分析和 Kappa 检验评价两种试剂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1)190份标本中,罗氏 Cobas 试剂与国产试剂检测结果呈线性相关(R2=0.6707,P <0.05);(2)分成 HBeAg (+)与 HBeAg(-)两组比较,两组中 Cobas 试剂与国产试剂检测均呈线性相关(R2=0.5864,P <0.05;R2=0.5226,P <0.05);(3)根据不同 HBeAg 状态和抗病毒要求的 DNA 载量对标本进行一致性分析,HBeAg(+)组 Kappa 值为0.752;HBeAg (-)组 Kappa 值为0.381。结论对于 HBeAg(+)患者,可以应用国产试剂检测患者的 HBV-DNA 水平,而对于 HBeAg(-)患者,建议应用 Cobas 试剂检测其患者的 HBV-DNA 水平。

    作者:朱明岩;叶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低钠血症5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因、疗效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期能总结、积累低钠血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提高低钠血症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方法收集50例低钠血症患者,根据血清钠离子的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三组,采集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血清钠离子、血清氯离子等,进行分析。结果(1)50例低钠血症患者中,以轻度低钠血症多(30例),中度者居中(18例),重度者少(2例)。(2)低钠血症的病因以肺部疾病为多(26例),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低钠血症的病因以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多。低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作者:李振华;殷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后关节囊拉花后重建对防止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作用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方关节囊拉花(pie -crusting)后经骨隧道重建对防止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髋关节后脱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外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531例。A 组201例:不保留后方关节囊,B 组174例:保留后方关节囊,后方关节囊经大转子骨隧道重建。C 组156例:保留后方关节囊,后方关节囊拉花后经大转子骨隧道重建。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假体髋关节的脱位率。结果三组患者中共12例(2.26%)患者发生脱位,均为后脱位。其中 A 组、B 组、C 组术后的脱位例分别是:9例(4.48%)、3例(1.72%)、0(0%)例,且 C 组术后脱位率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明显低于 A 组和 B 组(P <0.05)。结论后方关节囊拉花后经大转子骨隧道重建有助于恢复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减少术后引起大转子撕脱性骨折而导致缝合失败的机会,对防止骨质疏松患者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后脱位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许康永;朱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某地区儿童血液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基因分布研究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血液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耐药基因分布。方法收集 SMA 阳性菌株,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ESBLs、AmpC、KPC、MBLS 等耐药表型;PCR 法检测耐药基因、正反向测序。结果检测出耐药相关基因片段 blaTEM、blaSHV、blaCARB、blaIMP、bla OXA-10、oprD2、aac(6’)-I、ant(2″)-I、ant(3″)-I 、aac(6’)-II、gyrB 的阳性率分别为22.8%(8/35)、11.4%(4/35)、17.1%(6/35)、94.3%(33/35)、8.6%(3/35)、28.5%(10/35)、68.6%(24/35)、48.6%(17/35)、17.1%(6/35)、8.6%(3/35)、17.1%(6/35)。结论本地区 SMA 耐药情况非常严重,应加强重视。

    作者:罗卉丽;张文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正颌外科技术治疗牙颌面畸形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各种先天和后天患者牙颌面畸形的诊断和正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影像学和模型外科技术,对牙颌面畸形分类诊断,选择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手术修复,恢复正常牙颌面关系和面部外形。结果分析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明确诊断畸形类型,通过模型外科设计手术方案,进行正颌外科技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效果,手术安全,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正颌和牵张成骨技术对牙颌面畸形的治疗十分有效。

    作者:王恩群;胡红胜;张春霞;林佳佳;任伟;廉攀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公兔阴部骶髓诱发电位的刺激记录方法及应用

    目的:探讨公兔阴部骶髓诱发电位(SpEp)的刺激和记录方法,并观察其在急性骶髓缺血损伤后的变化特点。方法10只公兔随机区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 SpEp 的影响;实验组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5条腰动脉建立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腰动脉结扎后连续记录 SpEp 波形2 h,观察 SpEp 波在脊髓缺血急性期的变化特点,记录腰动脉结扎后2 h 的 SpEp 波形,2 d 后取骶段脊髓 HE 染色镜下观察。结果麻醉和手术本身不会对公兔 SpEp 结果造成影响;实验组骶髓缺血后可见 SpEp 波幅经过(2.4±0.8)min 开始降低,经(3.7±0.4)min 后波幅完全消失。实验组 SpEp 波稳定后记录到的波幅与基线的比值是(0±0)%,与对照组 t 检验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兔可以记录到稳定的 SpEp 波形,SpEp 波幅变化能够客观的反应骶髓病理损害程度,为术中应用 SpEp 预防术后性功能障碍提供依据。

    作者:刘壮;宋启民;张健;栾金利;陈栋;彭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阴道超声联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53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PCSD 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 A 组27例患者行经阴道手术,B 组26例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随访治疗效果。结果53例患者手术有2例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8%;A 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手术时间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效评估:A 组治愈21例,好转5例,有效率96.30%(26/27);B 组治愈15例,好转4例,有效率73.10%(19/26),两组总有效率为84.90%。53例阴道超声诊断病例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阴道超声可推荐作为 PCSD 首选诊断方法;两种手术方式均能一定程度改善 PCSD 的症状,但阴式手术效果更显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苏玲;张祖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进一步规范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突发性聋患者共83例进行观察,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高压氧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对比两组听力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疗程后,其低频听力较对照组提升更多(P <0.05);4疗程后,观察组低频、高频听力均较对照组提升更高(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41%和5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病程早期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同组其他病程的总有效率更高,且高于同病程对照组(P <0.05)。结论高压氧综合疗法对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有明显改善作用,疗效显著,且发病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李永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1,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宽度情况。研究组患者根据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不同分为红细胞宽度增加组和正常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外周血红细胞宽度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 P <0.05);血红蛋白水平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组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组(均 P <0.05),病死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存在密切联系,红细胞分布宽度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

    作者:沈正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胰管支架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研究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疗效。方法按统一标准入组相关患者,选择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并置入胰管支架的10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接受 ERCP 治疗但未置入胰管支架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 PEP 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13);两组总体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91)。(2)两组高危人群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高危人群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7)。结论胰管支架置入可降低高危人群 ERCP 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作者:鲍峻峻;梅俏;孟翔凌;许建明;刘付宝;李冬;苏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目的:研究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为临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253例,其中39例1周内发生 PTCI,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TCI 的危险因素。结果39例 PTCI患者中5例死亡,6例成植物人,28例意识恢复;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低血压、颅高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是发生 PTCI 的危险因素(P <0.05);入院 GCS 评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 评分、合并感染是引起 PTCI 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像因素(P <0.05)。结论入院 GCS 评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 评分与 PTCI有关,入院 GCS 评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 评分、合并感染与 PTCI 预后有关。

    作者:魏小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脂多糖对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oll 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活动期 RA 患者外周血进行单核细胞的分离培养,并与健康志愿者做对照。分为以下5组观察:健康对照组、健康+LPS 组、RA 对照组、RA + LPS 组、RA +LPS +TAK-242组,并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 TLR4、MyD88蛋白的表达。结果健康+LPS 组或 RA +LPS 组 TLR4、MyD88蛋白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或 RA 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均 P <0.01);RA 对照组或 RA +LPS 组 TLR4、MyD88蛋白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或健康+LPS 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均 P <0.01);RA +LPS +TAK-242组 TLR4、MyD88蛋白表达与 RA +LPS 组比较明显降低(均 P <0.01)。结论RA 活动期单核细胞可能存在 TLR/MyD88信号通路的激活,且对 LPS 的刺激反应性增强。

    作者:姚茹冰;王圆圆;蔡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循环无细胞DNA、甲胎蛋白及a-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循环无细胞 DNA(cfDNA)在肝细胞癌(HCC)中检测的价值及其与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9例 HCC 患者血清以及45例正常对照血清,采用分支 DNA(branched DNA,bDNA)技术检测血清中 cfDNA 的浓度,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 AFP 的浓度,比色法测定血清 AFU 的活性,并讨论这三种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39例 HCC 患者血清中有22例 cfDNA 含量增高,45例正常对照血清中有2例 cfDNA 含量增高,HCC 患者血清 cfDNA 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 <0.05);cfDNA 与 AFP、AFU 的一项或者两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71.8%、87.2%、89.7%,明显高于单独一项检测敏感性分别为56.4%、53.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关性分析,cfDNA、AFP 与 AFU 这三种生物标志物均无相关性。结论定量分析 cfDNA 的方法用于 HCC 的检测是一种敏感、有效的方法,与 AFP、AFU 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 HCC 的临床诊断。

    作者:陈恳;丁益宏;朱郁飞;魏群;李峰;张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纤毛蛋白1和C-MET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肿瘤血管生长的关系

    目的:探讨神经纤毛蛋白1(NRP1)和 C-MET 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肿瘤血管生长的关系。方法选取107例肺癌患者和79例正常患者的蜡块组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所有组织中的 NRP1、C-MET 的阳性表达率和 MVD 值,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值进行对比并比较观察组的不同临床症状与的 NRP1、C-MET 的阳性表达率和 MVD 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 NRP1、C-MET 的表达和 MVD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NPR1、C-MET 阳性率,MVD 值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Ki67表达、脉管浸润有明显相关性(P <0.05)。NRP1的阳性率与 C-MET 的阳性率存在正相关性(r =0.485,P <0.001),NRP1的阳性率与 MVD 值存在正相关性(r =0.447, P <0.001),C-MET 的阳性率与 MVD 值存在正相关性(r =0.493,P <0.001)。结论NRP1和 C-MET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高表达,二者均可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同时还存在一定的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欢迎订阅《安徽医药》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加压滑动鹅头钉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PFNA 组45例,DHS 组50例,PFLP 组35例,分别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PFNA 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与 DHS 和 PFLP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过程中,PFNA 组无一例并发症,DHS 组有一例螺钉退钉,PFLP 组有一例钢板断裂。结论PFNA 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方面明显优于 DHS 和 PFLP 组,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华荣;顾军;倪英杰;徐宏亮;孙建飞;惠利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后再脱位与术前脱位程度的关系分析

    目的:比较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不同脱位程度接受一期手术后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对652例(共864髋)接受一期手术的 DDH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脱位程度(Tonnis 标准)进行分组,通过临床表现(Mckay 标准)和影像结果(Severin 方法)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的时间为6.2年(3.2~8.9年),根据 McKay 临床功能评价术后优秀或良好的髋占79.4%,根据 Severin 影像学分型,术后优秀或良好的占84.7%,术前脱位程度为 TonnisⅡ、Ⅲ度的髋出现32例再脱位或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结论术前脱位程度为 TonnisⅡ度和Ⅲ度的患者术后再脱位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作者:袁亮;宁波;孙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弹性髓内钉固定与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稳定性胫骨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TENs)内固定与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胫骨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稳定性胫骨骨折患儿,49例患儿采用 TENs 治疗(TENs 组),27例患儿采用保守治疗,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组)。76例均获得6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TENs 组骨折均愈合。根据 Flynn 评价标准,优良率达到100%。外固定组有11例患儿复查过程中出现骨折断端移位明显,单纯石膏外固定失败改行手术治疗。优9例,良7例,差11例,优良率为5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固定治疗胫骨稳定性骨折易造成骨折端再移位,治疗效果较差。而 TENs 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不易再移位,是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金斌;方继红;姚杰;孙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伤椎置钉和经皮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开放伤椎置钉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开放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A 组)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组(B 组),测量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并对以上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和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有效恢复(P <0.05),且良好维持,术后 VAS 和 ODI 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5),且 B 组术后 ODI 评分优于 A 组。B 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较 A 组缩短。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改善术后功能,但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上要优于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

    作者:杨晓明;徐宏光;刘平;王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酚酯在妇产科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酚酯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妇产科手术的80例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A 组(舒芬太尼150μg),B 组(舒芬太尼50μg +氟比洛酚酯200 mg),C 组(舒芬太尼100μg +氟比洛酚酯200 mg),D 组(舒芬太尼150μg +氟比洛酚酯200 mg),每组各20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 视觉模拟评分(VAS)、Ramasy 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C 组、D 组术后2、6、12、24、48 h VAS 评分低于A 组、B 组(P <0.01)。B 组、C 组术后2、6、12、24、48 h Ramasy 镇静评分低于 A 组、D 组(P <0.01)。A 组、D 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 B、C 组(P <0.01),D 组呼吸抑制、躁动发生率高于 A、B、C 组(P <0.01),四组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舒芬太尼100μg 联合氟比洛酚酯200 mg 行自控静脉镇痛可为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仙;陈陈;胡月霞;程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0-2014年烧伤科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一线临床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4年5年间入住烧伤病房并送检且培养结果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分离细菌542株中,相较革兰阳性菌(16.6%),革兰阴性菌(83.39%)多见,且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逐年降低。而经耐药性分析,仅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首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43.9%)及格兰阳性菌检出率首位的葡萄球菌属中奎奴普丁(1.27%)、复方新诺明(27.85%)和氯霉素(27.85%)敏感性较好外,两菌其余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调查结果显示,烧伤因素和性别(χ2=24.318,P <0.001)显著相关;烧伤程度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P <0.05)。与此同时,菌株来源与病原菌分布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32,P <0.005),且检出部位前两位均为创面与分泌物。结论革兰阳性菌感染率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属耐药性增加,主要与经验性用药和抗菌药物滥用有关,建议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彭天元;徐庆连;蔡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首次根除失败后两种补救方案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含呋喃唑酮及四环素的四联疗法和含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的四联疗法对首次幽门螺杆菌(Hp)根除失败后的补救根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首次根除失败 Hp 感染者1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治疗方案为:雷贝拉唑20 mg,2次/d;胶体果胶铋300 mg,2次/d;四环素750 mg,2次/d;呋喃唑酮100 mg,2次/d。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雷贝拉唑20 mg,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00 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阿莫西林1000 mg,2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种治疗方案根除的率,并随访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月复查14 C 呼气试验。治疗组有61例复查,57例为阴性,符合方案集(PP)分析根除率为93.4%,意向性治疗原则(ITT)分析根除率为86.4%;对照组有64例复诊,51例为阴性,PP 分析根除率为79.7%,ITT 分析根除率为72.9%。两组PP 分析根除率及 ITT 根除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P =0.041)。治疗组随访的61例共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3%;对照组64人中,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6)。结论含呋喃唑酮及四环素的四联疗法对于首次 Hp 根除失败患者行再根除治疗仍然有效,可以做为 Hp 的补救根治的治疗方案之一。而含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对首次 Hp 根除失败者补救根除疗效欠佳,不推荐用于 Hp 的补救根除治疗。

    作者:王俊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婴幼儿手术麻醉中对组胺释放的影响

    目的:定量观察和比较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婴幼儿短时手术中的组胺释放程度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给予米库氯铵0.2 mg·kg -1(M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 -1(C 组)后插管。分别在静脉麻醉后,注射肌松药前(Ta ),给予肌松药后4 min(Tb ),7 min(Tc )时,采集静脉血样,使用 Elisa 法测定血浆组胺浓度。在入室基础镇静后(T1),麻醉后未给肌松药前(T2),给予肌松药后1 min(T3),3 min (T4),5 min(T5),10 min(T6),记录6个时刻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过程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 C 组相比,M组组胺浓度明显增高(P <0.05)。两组在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组胺释放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普通小儿手术麻醉中,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相比,米库氯铵可引起更大程度的组胺释放,但两者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钟治球;仲山;刘璐;王建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晚期肠源性间质瘤临床特征和伊马替尼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肠源性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源间质瘤85例,根据原发部位将全组病例分为十二指肠组12例,小肠组64例,结直肠组9例。均行起始剂量400 mg·d -1的甲磺酸伊马替尼口服治疗。客观疗效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用 Kaplan -Meier 法,预后多因素分析用 Cox 回归模型。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和 ECOG 评分等因素对三组基线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中共75例可评价疗效,其中 CR 10例(13.3%)、PR 44例(58.7%)、SD 16例(21.3%)、PD 5例(6.7%),RR 为72.0%,DCR 为90.3%。三组 RR 和 DCR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差异能够影响伊马替尼的疗效,女性患者应用伊马替尼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全组患者的中位 PFS 为51.5个月,中位 OS 为62.0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83.4%、79.2%和54.1%。十二指肠组、小肠组和结直肠组的中位 PFS 分别为23.0、51.5和58.5个月,中位 OS 分别为59.5、63.5和62.5个月。十二指肠组的PFS 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 =0.034),但三组的 O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43)。肿瘤来源于十二指肠、肝转移、年龄<65岁和获 RR 是影响 PFS 的独立因素;单纯肝转移是影响 OS 的独立因素。三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水肿、白细胞减少、腹泻、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多为1~2级,3~4级少见,患者耐受性良好。各组不良反应仅呕吐和肾功能存在差异,其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可显著改善晚期肠源 GIST 患者的 OS 和PFS,十二指肠来源 GIST 的 PFS 明显低于小肠和结直肠来源 GIST,肿瘤的原发部位、年龄和是否肝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烦繁;胡雪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醋酸甲地孕酮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醋酸甲地孕酮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消化道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实验组在进行化疗同时予以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食欲、Karnofsky 评分(KPS)、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食欲增加、KPS 评分改善、体重增加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醋酸甲地孕酮可以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的相关毒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孟芹;孔凡良;胡丽霞;李成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拟天麻川穹汤联合非洛地平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自拟天麻川穹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不同随机单盲法分为西药组和联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川穹汤,每组各3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及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结果经西药治疗的34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组患者,有显著疗效的有11例,有疗效的患者12例,血压控制率为67.64%;经联合治疗的34例患者,有显著疗效的有23例,有疗效的有7例,血压控制率为88.24%,两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联合治疗组患者,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均 P <0.05)。结论天麻川穹汤联合非洛地平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能有效控制老年难治性高血压。

    作者:陈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三镜联合术联合静脉注射舒肝宁治疗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术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和胆汁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 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9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给予禁饮食等常规干预;对照组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行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 d 应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1次/d,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胆碱酯酶(CHE)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检测两组血清和胆汁中 TNF-α、IL-6和IL-10水平。结果治疗组血清 DBIL 和 AL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HE 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随访1年后,治疗组患者未见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5 d,治疗组患者血清和胆汁中 TNF-α和 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三镜联合术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明显,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抑制血清和胆汁中 TNF-α和 IL-6水平及上调 IL-10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有关。

    作者:秦禄武;何龙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四逆汤口服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四逆汤口服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改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3例,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四逆汤和尿激酶溶栓联合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患者 ST 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治疗后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和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 cTnT 和 LDH 水平分别为[(0.81±0.09)μg·L -1、(262.54±34.16)U·L -1],均优于对照组[(1.21±0.18)μg·L -1、(331.28±45.18)U·L -1],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观察组 CK-MB 和 SOD 水平分别为(47.14±5.31)、(171.83±25.09)U·L -1,均优于对照组(68.57±6.08)、(135.25±21.74)U·L -1,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观察组 ST 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为(87.79±3.10)%,高于对照组(71.42±2.9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显著高于对照组58.5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1.43%,对照组65.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率为26.19%,显著低于对照组56.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逆汤口服和尿激酶溶栓联合用药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降低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卡西平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奥卡西平(OXC)抗癫痫治疗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设对照组41例,为健康儿童;选择单独服用 OXC 的41例癫痫患儿作为观察组,记录服用 OXC6个月前后癫痫患儿及同期对照组骨代谢生化指标:如血钙(Ca2+)、血磷(P3+)、1,25-(OH)2 Vit D3、甲状旁腺素(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降钙素(CT)和尿脱氧吡啶啉(DPD),尿肌酐(Cre)。结果单独应用 OXC 抗癫痫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1,25-(OH)2 VitD3水平(23.53±3.67)低于对照组(26.1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8,P <0.05);观察组血清 BALP 水平(18.74±4.02)低于对照组(22.9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2,P <0.05);观察组血清 BGP 水平(5.81±1.02)低于对照组(6.51±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1,P <0.05),观察组尿液中 DPD/Cre 水平(25.33±8.33)高于对照组(21.0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9,P <0.05);两组间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服用奥卡西平可致骨代谢异常,增加了骨吸收降低了骨形成,临床使用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作者:罗志红;杨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于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预防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寒战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30例。麻醉开始分别静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 -1(D 组)和生理盐水(C 组)。按照设定的时间记录患者麻醉期间寒战发生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D 组患者麻醉期间寒战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 C 组的43.3%(P <0.05),D 组患者腋下体温在 T3~T6时点低于 C 组(P <0.05);D 组患者麻醉后在 T2~T5时点收缩压明显高于 C组(P <0.05),并且心率在 T1-T6时点心率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安全地预防腰硬联合麻醉期间的寒战反应,并且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作者:朱牡丹;王萍;陈金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黄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状态及免疫调节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呼吸功能、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载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呼吸功能、免疫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3.33%和85.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3%和70.00%(P <0.05)。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 FEV1、FVC 和 PEF 均高于对照组,CD4+、CD8+及 CD4+/CD8+均低于对照组,Ig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调节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提高疗效。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常用医学名词术语的规范表达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卡前列甲酯栓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使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对女性宫颈软化、子宫收缩、手术时间、出血的影响。方法将自愿实施无痛人流妊娠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61例,术前30 min 和术后阴道放置卡孕栓各0.5 mg,静脉注射麻醉药0.2 g 丙泊酚;对照组221例,未予卡孕栓,经静脉注射麻醉药0.2 g 丙泊酚,比较两组的宫颈软化程度、子宫收缩、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并发症和残留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中885例(92.09%)宫颈口可以通过6号扩张棒在宫内操作,对照组仅69例(31.22%),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残留率分别为(4.96±0.89)min、(14.86±6.83)mL、(6.04±1.27)d、12例(1.25%),对照组分别为(8.65±1.92)min、(20.34±8.62)mL、(9.37±1.82)d、11例(4.98%),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无痛人流术,术前使用卡孕栓可使术中子宫收缩良好,手术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减少,降低了手术风险术后残留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樊迎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中盐酸丁卡因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 A 和 B 为0.05 mol·L -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稀磷酸或三乙胺调节 pH 值至(3.0±0.1)]和甲醇(70∶30),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1,柱温30°C,盐酸丁卡因含量测定检测波长310 nm,有关物质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盐酸丁卡因在10.0~100.0 mg·L -1范围内线性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 值为0.72%(n =9)。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丁卡因注射液质量控制。

    作者:刘晓玲;杨丽娜;倪晓霞;王庆芬;陈锦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自制苯海拉明乳膏中羟苯乙酯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医院自制制剂苯海拉明乳膏中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3 mol·L -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三乙胺,用50%磷酸调 pH 3.0±0.03)=60∶40;检测波长:258 nm;柱温:25℃;流速:0.9 mL·min -1;进样体积:20μL。结果羟苯乙酯测定质量浓度在0.02~0.10 g·L -1范围内与其相应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6%、1.9%、2.0%;平均绝对回收率为92.7%,RSD 为4.3%(n =9);平均相对回收率为102.5%,RSD 为3.6%(n =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重复性、准确性较好,可用于苯海拉明乳膏中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湛雯;徐进;孙芳;景霞;许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冠心苏合滴丸中5个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冠心苏合滴丸中的马兜铃酸Ⅰ、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A)-0.5%冰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 -1,柱温30℃,波长切换法检测(0~21 min,390 nm,马兜铃酸Ⅰ;21~60 min,338 nm,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进样量为10μL。结果马兜铃酸Ⅰ、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5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6~83.20 mg·L -1(r =0.9996)、6.35~127.00 mg·L -1(r =0.9998)、4.98~99.60 mg·L -1(r =0.9992)、14.33~286.60 mg·L -1(r =0.9997)、16.37~327.40 mg·L -1(r =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及相应的 RSD 分别为98.26%(1.40%),99.23%(1.35%),97.90%(1.58%),96.97%(1.14%),99.11%(1.58%)。结论该文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冠心苏合滴丸中的5个指标性成分的同时定量测定。

    作者:袁杰;张新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产地薄荷饮片中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安徽、湖南、广东、广西及江苏等五个产地薄荷饮片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为薄荷饮片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产地薄荷饮片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5个产地薄荷饮片中挥发油提取量存在明显差异,安徽产挥发油含量高,广西产挥发油含量低。5个产地挥发油中共计检出49种化学成分,其中16种为共有成分,11种为产地特有成分。在16种共有成分中,薄荷醇、薄荷酮、胡薄荷酮及乙酸薄荷酯是4种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之和介于51.51%~81.73%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结论不同产地薄荷饮片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存在的地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中药市场薄荷饮片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需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迟玉广;李中阳;黄爱华;肖凤霞;刘国光;江斯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合核苷片中四种核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混合核苷片中腺嘌呤核苷、鸟嘌呤核苷、尿嘧啶核苷、胞嘧啶核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以0.01 mol·L -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 A,甲醇为流动相 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260 nm。用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按外标法定量。结果四种核苷分离良好,线性关系良好(r =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4%~101.9%,RSD%≤2.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混合核苷片中四种核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作者:王发;张秉华;王嫦鹤;李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本刊要求来稿中应规范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马齿苋合剂治疗实验性皮肤缺失性创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考查马齿苋合剂治疗模式动物皮肤缺失性创伤的效果。方法采收培育的荷兰马齿苋鲜草,经粗磨过滤方法制备马齿苋有效成分混合制剂,配以细叶杜香、波斯菊、蜂蜜等中药成分,配以相应的赋形剂,制成外用中药合剂。选取纯白家兔20只和 Balb /c 小鼠30只,分别随机分组,设马齿苋合剂组、云南白药(阳性对照)组和丁二醇阴性对照组,于背部以外科手术法制造皮肤缺损性创口,施药(施药剂量:家兔20 mg/只、小鼠10 mg/只),每天观测治疗效果。结果马齿苋合剂组与云南白药组相比,创伤创缘的向心性聚缩速度平均慢1~2 d,肉芽组织形成及上皮再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P <0.05)。结论马齿苋合剂能明显促进实验动物皮肤缺损性创伤的愈合。

    作者:杨春华;贺鹏亮;李瑞航;宁鹏;于永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肌尔康对L-NAME诱导高血压小鼠的降压作用和对靶器官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肌尔康对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L-NAME 诱导高血压小鼠心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心肌尔康组。每周测小鼠尾动脉压,实验第8周末,处死小鼠,计算小鼠心脏指数、肺重指数,HE 染色和 V-G 染色观察心脏、胸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小鼠血浆 NO 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压明显升高(P <0.01),心脏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纤维化明显升高,胸主动脉发生明显重构。血浆 NO 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心肌尔康能明显降低 L-NAME 诱导的高血压小鼠的血压(P <0.01),升高 NO 含量,改善心血管重构。结论心肌尔康能明显抑制 L-NAME 诱导小鼠血压的升高,改善心血管重构。

    作者:王丽;丁玲;胡娟;胡正帅;高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桂枝汤方剂不同提取部位免疫抑制活性的考察

    目的:筛选桂枝汤方剂免疫抑制活性部位。方法处方药材分别水煎浓缩为水提部位,乙醇提取为乙醇提取部位。同时将乙醇部位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和正丁醇部位。CCK-8法考察桂枝汤不同提取物对 ConA 激活 T 细胞和 LPS 激活 B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用二硝基氯苯对昆明种小鼠皮肤致敏和诱发,制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观察桂枝汤方剂不同部位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干预作用。结果桂枝汤方剂水提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有显著免疫抑制功效,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效果佳。浓度200 mg·L -1时 T 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8.3%、45.9%,B 细胞抑制率大于3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胸腺和脾脏无明显影响。结论桂枝汤方剂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萃取物为免疫抑制活性部位,能显著抑制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增殖,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对正常细胞、胸腺、脾脏无毒性。

    作者:曾俊芬;王新桂;鲁建武;宋金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纳米微囊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低氧诱导因子-1提高随意型皮瓣缺氧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以纳米微囊为载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低氧诱导因子-1(HIF-1)对大鼠随意性皮瓣缺氧耐受的作用。方法SD 大鼠40只,背部设计6 cm ×2 cm 的随意性皮瓣。采用随机方法分为4组:A 组为联合应用含 bFGF和 HIF-1的试验组;B 组为单纯应用 bFGF 的基因对照组1;C 组为单纯应用 HIF-1的基因对照组2;D 组为应用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组。采用皮瓣下注射的方式,术后测量皮瓣成活面积,病理切片 HE 染色,皮瓣组织的 bFGF 和 HIF-1免疫组化检测及皮瓣下毛细血管的数目密度统计。结果纳米微囊介导的试验组与其他对照组相比,皮瓣成活率更高,目的蛋白表达和皮瓣新生血管密度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纳米微囊为载体,联合应用 bFGF 和 HIF-1的基因治疗能促进皮瓣血管的增生,显著提高大鼠随意性皮瓣的缺氧耐受,增加其成活率。

    作者:王之学;肖继州;赵振霞;于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健脾安肠丸对D-IBS大鼠模型血浆VIP、P物质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脾安肠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肠肽 VIP、P 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大黄灌胃致大鼠肝郁脾虚模型,观察健脾安肠丸对血浆 VIP、P 物质水平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 VIP、SP 水平显著升高(P <0.05或 P <0.01);(2)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小剂量组 VIP、SP 水平显著降低(P <0.05或 P <0.01)。结论健脾安肠丸能够显著降低 D-IBS 大鼠模型血浆 SP、VIP 水平,显著改腹泻的症状。

    作者:宋亚璐;张梦宇;杨莹;王欣;荀丽英;孙明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内钙浓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凋亡及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新生SD 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系细胞株,将5×108个·L -1活细胞的密度均匀地接种到的12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 mL 含有10%胎牛血清的 DMEM/F12的培养基,放入温度37℃、5%浓度 CO2培养箱中孵育24 h,镜下观察细胞球贴壁后,每孔分别加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R),分为以下4组:(1)对照组,每孔加入生理盐水;(2)低浓度组,每孔加入瑞芬太尼5μg·L -1,即 R5组;(3)中浓度组,每孔加入瑞芬太尼10μg·L -1,即 R10组;(4)高浓度组,每孔加入瑞芬太尼20μg ·L -1,即 R20组。每组重复4次。加药后培养300、600、900 s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动态变化,24 h 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各组细胞内钙浓度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R5组细胞内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10、R20组细胞内钙浓度明显升高(其中 R10组 P <0.05,R20组 P <0.01)。(2)各组神经干细胞凋亡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R5组神经干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10、R20组神经干细胞凋亡明显升高(其中 R10组 P <0.05,R20组 P <0.01)。结论低浓度的临床有效血药浓度的瑞芬太尼对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内钙浓度、细胞凋亡没有影响,中高浓度的临床有效血药浓度的瑞芬太尼应用使细胞内钙浓度显著升高,从而诱发细胞大量凋亡。

    作者:昌睿杰;姚雪芹;蒙臣;陆江;李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P <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20.4%)(P <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满意度高。

    作者:祖丽;马萍;陆克琴;徐素芹;吴丽;吴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死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实施常规的护理治疗措施,此外,对观察组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措施。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情况。结果试验1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78%,对照组有效率为31%,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29,P <0.001)。观察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明显增高,两组 MMSE(t =3.226,P =0.002)、WMS(t =3.394,P =0.001)、ADL(t =7.221,P <0.001)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兰恒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一病一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脊柱外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病一品”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 SF-36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脑脊液漏、神经根粘连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99.8分高于对照组得分95.5分。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实施“一病一品”护理降低患者功能障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陈晓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介入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住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住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待病情稳定即开始早期的康复训练;3周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 -Meyer 运动功能量表)和 ADL 能力(Barthel 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能力,进一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脑出血术后早期临床康复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天舒;谢玉环;相艳艳;钱卫南;高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济安舒能联合氟哌酸外用治疗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济安舒能联合氟哌酸外用治疗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Ⅱ期压疮患者在实施压疮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分为两组,观察组Ⅱ期压疮20例,共27处,采用济安舒能联合氟哌酸外用治疗;对照组Ⅱ期压疮18例,共23处,仅以外喷济安舒能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压疮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出现及愈合的时间明显缩短[(8.9±6.2) vs (16±11.3)d,P <0.001)];治愈率明显升高(93%vs 61%,P =0.014)。两组 PUSH 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1);但实验组在Ⅱ期压疮的 PUSH 评分下降更加明显。结论济安舒能联合氟哌酸外用治疗Ⅱ期压疮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永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观察患者血压达标率、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情况、一年内再住院率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吸烟、超重及肥胖、高钠盐饮食明显少于对照组,血脂达标率及糖耐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一年内再住院率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可帮助患者减少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周立恒;张丽群;李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合理性评价与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照 WHO/IN-RUD(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SDUIS)设置调研指标,对干预前后的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并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总体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前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65种,较干预后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2种,下降显著;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27.13%,较干预后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16.15%,下降显著(χ2=5.19,P <0.05);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占处方总费用百分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采取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干预和评价方法可明显降低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注射剂使用百分率等指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谢永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参考相关指南建立某三甲医院肾性贫血治疗方案的评价标准及应用

    目的:建立肾性贫血治疗方案评价标准,促进肾性贫血治疗方案的规范化。方法依据国内外肾性贫血治疗相关指南、参考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建立肾性贫血治疗方案评价标准。回顾性对某三甲医院一年期间420例患者肾性贫血治疗方案进行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肾性贫血治疗方案评价标准中包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及维生素 B12使用的合理情况和不合理情况。420例患者肾性贫血治疗方案合理率为36.19%,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使用率高。结论建立的肾性贫血治疗方案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强、评价内容明确、干预方便等优点,可以规范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圣雨;王霞;江洁龙;姜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利用PDCA提高药学实验性专题实习带教质量心得体会

    利用 PDCA 质量管理工具,针对药学实验性专题实习的特点和需求,探讨药学专题实习带教模式,使带教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药学实验性专题实习带教质量。

    作者:童彤;朱妍妍;唐丽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导师制--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以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导师制为切入点,以建立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探索培养模式的创新,着力构建多样化的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寻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作者:张磊;刘昌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退行性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变化机制及中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BBB)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BBB 异常伴随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 BBB 异常的病理机制不同,而药物对 BBB 异常的改善作用也严重影响药物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本文主要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状态下 BBB 异常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两方面进行综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靶向血脑屏障药物的研发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作者:张伟;石海莲;吴晓俊;杨睿;王峥涛;刘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因进食而分泌的一类促胰岛素分泌肽,主要通过作用于 GLP-1受体,激活多种信号通路而对神经系统发挥影响,主要包括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神经轴突的数量,为神经细胞直接提供营养因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拮抗氧化应激等作用。GLP-1及其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万丽娟;陈明卫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