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685
  • 国内刊号:41-1192/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36-45
  • 全年订价:10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年9期文献
  • 混合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锡

    目的:本文探讨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锡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湿法消解,以抗坏血酸和磷酸二氢铵作混合基体改进剂,采用热解涂层石墨管,塞曼扣背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锡含量测定.结果:以抗坏血酸和磷酸二氢铵作混合基体改进剂具有很好的灵敏度,试验的精密度为5.2%~9.8%,回收率为91.3%~96.7%(n=6),检测限为0.48μg/L.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食品中锡的测定;而且试剂易于购得,成本低.

    作者:杨大鹏;朱力;刘裕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过氧化氢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方法.方法:利用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与钛离子生成稳定的橙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过氧化氢含量在25.0~500μg范围内,采用410 nm波长、5.0 ml钛显色剂、比色时间在30~60 min内,该方法的相关系数r在0.9993以上,平均加标回收率98%.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作为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测定方法.

    作者:范华锋;张忠义;刘振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水中铝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日常快速检测水中铝的分析方法.方法:分别以钯或镁作基体改进剂或完全不加基体改进剂的情况下对水中铝进行检测方法和条件的探讨.结果:以钯或镁作基体改进剂或完全不进基体改进剂时,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0.9998;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14、1.73、0.41μg/L.结论:对于洁净的生活饮用水,该法3种条件都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回收率高的优点,可作为检测水中铝的日常快速分析方法;对于含有超标量的共存金属元素时,以钯为基体改进剂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回收率.

    作者:李凤贞;黄志广;李仕培;陈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探讨

    目的:探讨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湿法消化或干法消化后,在乙二胺-盐酸缓冲溶液中,三价铝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与铬天青S形成绿色三元体系,其吸光度与铝的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结果:吸光度与铝在0~8μg/50 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9,相对标准偏差在2.5%~3.7%之间,回收率在89.5%~104.5%之间.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显色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用不同消化方法处理样品,适用于各实验室开展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作者:陈夏芳;胡浩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测定及市场调查

    目的:随着抗生素在乳畜饲养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牛奶中药物的残留,这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影响牛奶的品质,因此,寻求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以保障人们饮用牛奶的卫生和安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C4分析柱,二极管矩阵检测器进行检测.前处理采用三氯乙酸脱蛋白质,用草酸作流动相,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结果: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OTC为89.3%,TC为86.78%,平均相对标准误OTC为6.96%,TC为7.21%,小检出浓度为0.05 μg/ml,并得到土霉素及四环素的良好的相关性.市场采集牛奶159份,检出土霉素残留奶14份,阳性率为8.8%,检出四环素残留奶2份,阳性率为1.2%.结论:本方法只是对牛奶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了分析检测,阴性结果并不代表奶品中不含有抗生素,其它类型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都是乳畜业中比较常用的抗生素,因此,寻求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对牛奶中残留的各种抗生素进行检测,以规范牛奶市场,从而保障饮用牛奶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金霉素由于较少使用,本试验未加以考虑.

    作者:罗侃;孙润泰;孙晓红;于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气相色谱ECD-FPD检测器串接法测定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量

    目的:建立并探讨了气相色谱ECD-FPD检测器串联同时检测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用有机溶剂将果蔬中六六六、滴滴涕和6种常见有机磷农药提取出来,净化后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在ECD通道上能很好地将六六六、滴滴涕8种异构体分开,加标回收率为87.5%~90.5%,检出限为0.0007~0.0016 mg/kg.在FPD通道上能很好地将6种有机磷农药分开,加标回收率为79.4%~93.1%,检出限为0.03~0.10 mg/kg.结论:该方法能同时测定六六六、滴滴涕和部分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作者:柯华;刘巧;郑申西;陈柯星;林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血铅

    目的:研究基体改进剂(PdCl2,Triton X-100,HNO3)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影响,找出能稳定、灵敏、准确地测定血铅的基体改进剂.方法:改变基体改进剂的成分,观察测定中样品的反应情况、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检出限、准确度、回收率和标准物质的符合率.结果:基体改进剂各成分及其量的变化对测定影响很大,实验证明0.1%PdCl2,0.2%Triton X-100,0.5%HNO3的组合稀释血样进行测定效果好.结论:0.1%PdCl2,0.2%Triton X-100,0.5%HNO3的混合基体改进剂能有效的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消除基体的干扰,重现性好,是一种理想的测定血铅的基体改进剂.用本方法测定某工厂工人的血铅,与该工厂工人的尿铅相比较,发现两者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徐淑暖;彭寨玉;郑惠华;莫曦明;杜二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白酒中甜蜜素

    目的:探讨研究一种适用于白酒样品中的甜蜜素测定方法.方法:用乙醚将甜蜜素从酸化后的样品中提取出来,挥去乙醚,通过测定其与亚硝酸酯化后生成的硫酸根含量间接测定甜蜜素.结果:线性范围0~0.35 g/kg,方法低检出限0.02 g/kg,加标回收率为86.7%~105%,精密度RSD为8.58%(0.060 g/L)、3.75%(0.250 g/L)与3.66%(0.500 g/L).结论:方法成功应用于白酒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黄会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阿斯巴甜、阿力甜

    目的:同时测定食品中阿斯巴甜、阿力甜两种甜味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度洗脱.使用Symmetry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43+57)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08 nm处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的低检出量分别为阿斯巴甜4.0 ng、阿力甜3.0 ng,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7,回收率在90.5%~9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5%.结论:该法简洁、快速且灵敏度高.

    作者:陈金东;李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黄芪中的五氯硝基苯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甘草、黄芪中五氯硝基苯的检测技术.方法:使用正己烷提取样品,硅镁吸附预处理柱净化,玻璃填充柱,恒温测定.结果:本方法测定甘草、黄芪中五氯硝基苯,在1~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Y=2568.6X-563.8,相关系数r=0.9998,线性回归良好;回收率范围为95.2%~98.7%;相对标准偏差为3.7%;当取样量5.0 g时,低检出浓度为5μg/kg.结论:本方法样品提取简便、快捷,仪器配置要求低,测定结果无干扰,适用于甘草、黄芪中五氯硝基苯的测定.

    作者:张正尧;苗春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两组食醋样品中7种阳离子含量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酿造醋与配制醋中部分阳离子含量,为研究鉴别检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样品经稀释后,用ICPOES法测定Li、Sr、K、Na、Ca、Mg、Mo含量.结果:检测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酿造醋与配制醋的Li、Sr、K、Na、Ca、Mg、Mo阳离子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检测食醋中部分无机阳离子可辅助鉴别酿造醋和配制醋,并可为研究鉴别检验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张向明;刘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

    目的:建立测定食品中砷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原子荧光法分析测定.结果:砷标准系列浓度在0~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方法检出限为0.11ng/ml,样品中砷回收率为88.0%~93.2%,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静;彭新然;何弘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以DNA加合物为生物标志物研究钱塘江水系致癌物水平

    目的:研究钱塘江水系中致癌物大致污染情况.方法:以淳安千岛湖作为对照点,以钱塘江水系中闻家堰、兰江和衢江段为调查区,对各个采样点野生鲫鱼鳃DNA加合物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兰江、闻家堰和衢江段鱼鳃相对DNA加合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为对照的4、2.2和1.9倍.结论:鱼鳃DNA加合物水平的显著升高,表明水体中致癌物含量升高,可能导致人体致癌危险度增加,这对人体是一种潜在的危害,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饮用水标准时,应该将水源水中除氮磷外的其它污染物尤其是致癌物考虑在内.

    作者:蔡德雷;傅剑云;陈玉满;郑云燕;鹿伟;陈江;赵家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绿原酸

    目的:研制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单扫描极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50%的乙醇溶液超声振荡提取,用拟定的极谱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在0.05 mol/L硫酸、3 mol/L亚硝酸钠、2.5 mol/L乙酸钠介质中,绿原酸峰电位为-172 mV(vs.SCE).绿原酸浓度在5.0~50.0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3,回归方程Y=2.6923X-2.3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0%~6.66%(n=5).加标回收率为94.3%~97.1%(n=9).结论:建立的单扫描极谱法测定绿原酸的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仪器廉价、易于普及.适于实验室检测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彭科怀;赵年华;汤晓勤;郑娟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人感染2型猪链球菌快速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用多重PCR从临床标本中同时检测猪链2型特异性及5个毒力相关基因,建立SS2实验室快速诊断及应急检测的核酸鉴定方法.方法:根据已报告的引物序列设计并合成8对引物(含1对内对照引物),经过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与组合,采用同一PCR反应条件与循环程序,直接从临床标本或培养物中同时一次性扩增属特异性(tuf)、种特异性(16S rRNA)、荚膜多糖(cps2J)、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蛋白因子(ef)、溶血素(sly)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等基因;并对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估.结果: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可直接从临床疑似猪链感染患者的脑脊液、血液、双相培养液和血培养物中一次性扩增出上述8对引物的目的基因,并经基因序列分析、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进一步证实.其敏感性为78cfu(克隆形成单位).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简便的特点,可应用于SS2感染应急检测、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快速诊断.

    作者:杨婷婷;程苏云;王复甦;张政;徐宝祥;朱水荣;徐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均匀设计优化人血白蛋白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Cu(Ⅱ)

    目的:建立了HSA荧光猝灭法测定Cu(Ⅱ)的分析新方法.方法:在均匀设计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Cu(Ⅱ)对HSA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在pH=8.0的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一定量的Cu(Ⅱ)对HSA荧光的猝灭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7 ng/ml;相对标准偏差0.9%~1.3%;样品加标回收率93.0%~102.7%;线性范围0.07~6.00μg/ml.结论:方法与单因素轮换法实验结果比较,实验条件更优化,方法更简便、灵敏.可直接用于环境水样中Cu(Ⅱ)的测定.

    作者:文艳琼;杨光;黄明元;胡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软饮料中的微量苯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软饮料中的微量苯.方法:采用静态顶空技术提取饮料样品中的微量苯,顶空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 min,DB-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苯与其他干扰物,采用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并依据选择离子丰度比进行确证.结果:苯在0.5~5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回收率在85.2%~11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测定低限为0.1μg/L.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合于软饮料中微量苯的测定.

    作者:陈志锋;孙利;储晓刚;李军;雍炜;代汉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研究

    目的:以新型的加速溶剂萃取技术,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测定食品中20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单体(PCBs)的方法.方法:样品中加入13C12取代同位素后,经加速溶剂萃取、减压浓缩、混合硅胶柱与氧化铝柱净化后,洗脱液浓缩后用GC/MS测定,以选择离子监测方式监测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以内标法进行定量.以干贝和肉松为加标基质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加标水平为0.5、1.0μg/kg.结果:以水产品和肉松为基质时,PCBs各单体的检测限分别为0.051~0.286、0.003~0.146μg/kg;除个别单体的回收率偏高(130%以上)外,其它单体的回收率均在86.4%~12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19.6%之间,定量内标的回收率在68.8%~109.9%之间,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结论:本方法测定快速、定量准确可靠,可用于食品中20种指示性PCBs单体的测定.

    作者:傅武胜;林麒;吕华东;蔡一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凝血酶原片段PF1+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目的:自制凝血酶原片段F1+2单克隆抗体,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制备F1+2单克隆抗体,用ELISA法检测血浆F1+2片段.结果:血栓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塞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1+2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1+2片段是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指标,自制的F1+2片段单抗可以用于检测F1+2片段水平.

    作者:高欣;吴伟;鲍利;陈仁涉;高芳堃;张楠;盛爱珍;齐若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HPLC/MS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测定蔬菜中氨基甲酸酯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甲醇:二氯甲烷(1:99 v/v)溶解后,用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提纯.选用Pickering C8(250 mm×4.0 mm×5 μm)作为分析柱,甲醇/酸化水(内含0.1%乙酸)梯度洗脱,通过选择性离子监测(SIM)及电喷雾电离离子化技术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为50.0~1 500.0μg/L,定量检测下限为4.8~8.6μg/kg,方法回收率为78.5%~108.4%,标准偏差为4.6%~7.9%,RSD均小于8%.结论: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作者:陈晓红;李小平;金米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守宫木细胞与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以体外试验研究野生蔬菜守宫木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生(Ⅰ)和煮熟(Ⅱ)的守宫木匀浆液分别以40 000、20 000、10 000、5 000、2 500、1 250μg/ml浓度对CHL细胞染毒,每一浓度分别在24、48和72 h时间点以中性红摄入方法对守宫木的细胞毒性进行评定;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则以同样的浓度分别以生和煮熟的守宫木匀浆液染毒2 h后,收获细胞制备中期相,对染色体结构畸变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红摄入细胞毒性试验:在生的与煮熟的守宫木匀浆液细胞毒性剂量效应关系分析中,低剂量组随着染毒浓度加大细胞毒性增强,而在较高剂量组则出现随染毒浓度加大细胞毒性减弱,20 000和40 000 μg/ml剂量组出现细胞的增殖现象;时间效应分析中有和剂量效应分析相似的现象,即在低剂量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毒性增强,而从10 000μg/ml剂量组开始随着染度时间的延长细胞毒性减弱并出现细胞的增殖现象;对生的与煮熟的守宫木细胞毒性进行比较分析,仅在染毒24 h的20 000μg/ml剂量组发现煮熟的守宫木匀浆液的细胞毒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于生的守宫木匀浆液.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阴性.结论:守宫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溶酶体和高尔基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未观察到守宫木对细胞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有损害作用,未发现不同的食用习惯对守宫木的毒性有影响.

    作者:李欣;熊习昆;黄俊明;张文改;王京滨;张静;谭剑斌;陈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志贺菌毒力基因的多重PCR鉴定

    目的:建立志贺菌肠毒素1基因(ShET-1B)、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hET-2)、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侵袭相关基因(ial)的多重PCR鉴定方法,实现志贺菌多基因同时检测.方法:选择志贺菌的4种毒力基因作为靶基因,应用Touchdown PCR方法,在一个反应管中同时进行扩增,根据产物分子量定性判断结果.结果:多重PCR同时检测与单基因PCR分别检测4种毒力基因两种方法具有相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624株志贺菌具有6种毒力基因型,571株福氏志贺菌(包括11个血清型)中556株ShET-1B阳性.结论:多重PCR鉴定志贺菌毒力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毒力基因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ShET-1B基因可能广泛存在于福氏志贺菌之中.

    作者:马宏;王建丽;黄丽莉;沈刚健;殷毅峥;靳会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薯中β-胡萝卜素

    目的:建立甘薯中β-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以丙酮-石油醚(20:80)混合液研磨提取样品中的β-胡萝卜素,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旋转真空蒸发除去大部分溶剂,用弱氮气流吹干,然后用丙酮-石油醚(5:95)混合液定容至2 ml,取适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Lichrosorb RP-18(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乙酸乙酯-三乙胺(80:10:10:0.05);检测波长为450 nm.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4~2 500 ng,检出限为0.4 ng,相对标准偏差为4.0%,回收率为85.5%~89.5%.所测不同产地的14个不同品种甘薯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范围为0.59~231.1 mg/kg.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甘薯中微量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吴鑫;杨柳桦;曾果;孙成均;龙慧;赵剑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乙醇氧化酶两点速率法测定血清微量乙醇

    目的: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乙醇氧化酶法用于测定血清微量乙醇浓度.方法:利用乙醇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偶联,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参数,采用两点速率法对乙醇进行分析.结果:乙醇浓度在2 000 mg/L以下线性良好;批内RSD小于2.81%,批间RSD小于4.51%;平均回收率为100.7%;本法(Y)与气相色谱法(X)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0.996X+3.58,r=0.981.胆红素159.1 μmol/L、甘油三酯14.31 mmol/L、血红蛋白5.8g/L以下对本法测定乙醇结果无干扰.结论:建立的两点速率法测定乙醇灵敏度高、准确度、特异性均较好,特别适合于血清乙醇浓度处于轻度超标的疑似酒后者的标本检测.

    作者:胡云良;刘晓琴;沈财成;李艳霞;徐晓杰;王贤理;丁红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黔东南州农村人畜饮水水质现状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农村人畜饮水水质现状.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对完成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水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95份水样中感官指标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三级以上的为73.68%,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达到三级以上的为100%,细菌学指标达到三级以上的为35.79%.结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仅仅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受益人的饮水安全并未得到保障.

    作者:刘静;刘芝凯;张华生;王芳;单竹周;罗江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市售面点中铝残留量的调查

    目的:调查市售面点中铝的污染情况.方法:对辖区内流通市场上的面点进行随机采样,按照GB/T5009.182-2003规定的方法测定.结果:检测6类面点153份样品,总合格率为39.2%;其中,面包类、油条类、蛋糕类、饼干类、油炸小食类、其它类的合格率分别为:65.5%、4.8%、28.1%、72.4%、20.2%、29.4%.结论:部分面点中铝残留量过高是令人担忧的.这个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这类食品的食用安全.

    作者:何福德;陆鹏;姚创飞;李栋;何海燕;张明;劳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黄河兰州段水体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目的:探讨黄河兰州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危害.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来源和危害做了初步分析.结果:多环芳烃在底泥中的含量比水中高,水和底泥中含量均低于环境目标值.结论:底泥是多环芳烃的主要环境归宿之一;该河段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主要来源于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其化合物含量尚不足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影响,但其潜在危害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群;曾永;樊引琴;刘昕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镇海区市售小水产品中弧菌、气单胞菌带菌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市售的外地和本地海涂养殖小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的携带分布情况.以指导市民合理食用小水产品,预防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病原菌分离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结果:156份小水产品检样中检出致病性弧菌11种、气单胞菌6种,平均每份检出1.29株,其中56份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份均检出1.43株.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46.15%,其中第三季度高达61.29%.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市售小水产品中主要的致病性弧菌,第三季度是引起副溶菌食物中毒的危险季节;气单胞菌也是本地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中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率显著高于非本地产品.

    作者:盛冬萍;翁阿宝;方波;蔡曦;谢益君;陈米娜;钟良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对本区9家企业287名非铅作业工人采集静脉血(EDTA-2K抗凝),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ZP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名工人ZPP均值为(0.346±0.135)μmol/L,男性209人,均值为(0.336±0.130)μmol/L,女性78人,均值为(0.371±0.147)μmoL/L,不同性别间Z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ZP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铅暴露者与非铅作业工人总体ZPP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ZPP均值处于较低水平.铅作业工人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ZPP升高,排除缺铁性贫血因素,较易判断铅暴露的危害程度.

    作者:管敏娅;庄月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浙江省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水平.方法:根据GB4789.4-94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用VITEK微生物分析系统GNS121药敏卡片测定沙门菌的耐药性.结果:从1 047份生肉、生奶、生水产品和生食蔬菜中分离到74株沙门菌,总阳性率为7.07%.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圣保罗沙门菌.对其中66株沙门菌的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对1种以上的抗生素敏感的沙门菌占51.52%,对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株占7.58%.在15种药敏试剂中,对呋喃妥因、安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妥布霉素的耐药性达33.33%、16.67%、12.12%、9.09%和9.09%;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存在一定的耐药菌株(约达5%~8%);所有菌株对丁氨卡那霉素、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与2001年所测菌株的耐药性相比,被测菌株的耐药性有所增强,耐药谱有所变宽.

    作者:潘雪霞;朱敏;梅玲玲;张严峻;张俊彦;汪炜;潘军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朝阳市双塔区公用电话机微生物污染调查

    IC卡公用电话是人们接触多的公用物品,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其被细菌污染的机会较多,使用者极易感染致病菌.

    作者:王佳彬;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泉水中的锶

    锶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组织成份.锶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1].我国饮用水源水中锶含量甚微,不少矿泉水中都含有丰富的锶,锶含量在0.20~0.40 mg/L和偏硅酸含量在20~30 mg/L为天然饮用矿泉水[2].矿泉水中的锶测定方法GB/T8538-1995技术规范为EDTA、高浓度镧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在实验运用时,前法加入EDTA2Na后标准曲线和样品管均产生大量晶状沉淀物,无法测定,后法因大量的金属离子对锶测定干扰使检测结果回收率偏高.为此,我们对此做了相应的研究改进,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段光顺;曹慧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糖精钠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目前,我国在计量测试和疫病控制分析领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和评定已较为普遍,但在分析化学领域[1],尤其是在食品分析领域,对分析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还较少见.本文依据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编写的<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运用现代统计学理论对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就食品饮料糖精钠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确定了分析结果的报告值.

    作者:张双凤;黄百芬;虞晓珍;曹芳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一起由石灰水污染饮用水源的调查

    2006年4月8日18时40分,我们接到某(广西钦州市)自来水公司报告,称该厂水源被污染,水质混浊,有异味,造成水厂生物池内的各种鱼类突发性死亡,我们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调查.

    作者:黄余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子吸收法测定咖啡桑叶粉中锌含量的不确定度探讨

    长期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评定方面自成体系,致使给国际间进行的量值比对和实验室数据的共享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7个国际组织于1993年联合发布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作为各国共同遵守的标准.该指南采用当前国际通用的观点和方法,对涉及测量的技术领域和部门,提出用测量不确定度准则对测量结果和质量进行评定.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同采用了ISO等7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指南和基本内容,于1999年颁布了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1],且在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使用要求>中提出了明确要求[2].本文根据JJF1059-1999技术规范要求,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咖啡桑叶粉中锌含量为实例,对其测量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从不确定度来源和量化不确定度分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玮玮;季爱玲;高双斌;史永亮;王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饮料中的游离氟

    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形成骨骼组织、牙齿釉质以及钙磷的代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氟缺乏可出现龋齿、生长发育迟缓、贫血、骨密度降低等问题.但是,摄入过量的氟也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主要造成骨和牙的损害,如所谓的氟骨病.

    作者:夏玲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阴沟肠杆菌所致食物中毒细菌学及防止对策研究

    阴沟肠杆菌属于肠杆菌属,为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无牙胞杆菌.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常见的环境菌群,但不是肠道常居菌群,是条件致病菌[1,2].为探讨阴沟肠杆菌所致食物中毒细菌学、防止对策,对滕州市两起食物中毒分离到12株阴沟杆菌进行了细菌学、毒力及防止对策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文杰;张娟;戴峰;高祖水;李艳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流动采血车上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

    血型鉴定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和高度责任性的工作,是采血前重要的工作环节,鉴定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输血安全.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开展,流动采血车街头采血成为各地血站保证血源、保障血液供应的主要方式.由于采血车受条件限制,ABO血型鉴定一般是用纸板法做正定型试验,难以同时进行反定型试验,势必造成一些血型鉴定的错误.笔者对近三年来流动采血车上出现的初定血型错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及经验教训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振普;张国平;王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头发中的砷

    砷在工农业生产,如农药、染料、防腐剂以及有色金属合金的生产中有广泛用途.砷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导致了它对环境的污染.砷是一种毒性元素,砷化氢,无机砷酸盐及三氧化二砷等都可对肠胃、皮肤引起急性中毒作用.长期吸入少量砷化物,也会因在人体内积累而引起慢性中毒,发生肝硬变、肝肿大等病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定期检测体内有毒有害的元素有助于一般居民的保健和调养.砷的测定方法有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锌-硫酸系统新银盐分光光度法、砷斑法、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2,3].砷斑法重现性差,作为半定量分析方法;银盐法操作繁琐,干扰因素多,且用到氯仿,毒性大,污染环境和影响实验人员身体健康;氢化物-原子荧光法仪器和氢化物-原子吸收法中氢化物发生装置比较昂贵,普及面不广,而且容易损坏.本文采用微波消解后加入基体改进剂硝酸镍的方法[4],用石墨炉进行测定.与以上方法比较,本法具有样品处理简单、快速、准确、选择性高且试样用量少等优点.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香肠中总糖

    本法利用蒽酮-硫酸法,制得有色的糖醛衍生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香肠中总糖进行测定.与现行国家标准分析法比较.结果满意.

    作者:戴志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宁波市豆制品铅污染监测

    目的:了解宁波市豆制品铅污染状况.方法:对宁波市菜市场和超市卖场售卖的豆制品进行抽样监测,依照国家标准评价豆制品铅指标监测的合格率.结果:2004年4月~6月厂家生产工艺未改进之前非香干类豆制品合格率为100%,香干类豆制品合格率为53.3%.生产工艺改进后,即从2004年7月起,所有豆制品铅指标合格率均为100%.结论:传统香干生产工艺存在着严重的铅污染隐患,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厂家尽快加以改进.

    作者:王立;金永高;颜金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2004~2005年大田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探索预防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和方法.方法: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及GB15982-1995、GB15981-1995方法进行卫生检测与判断.结果:检测各种标本527份,合格478份,总合格率为83.57%.结论: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在消毒中意识较为淡薄,必须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院内污染事件发生.

    作者:魏少芳;高忠央;陈之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全自动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法,减小手工检测中出现的信息、加样等操作错误、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缩短检验周期.方法:采用全自动ELISA方法与手工方式对305件样本进行检验,比较两者之间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工作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手工方法比较,全自动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验结果与手工检测结果没有差异,检验人员工作时间缩短约40%.结论:全自动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公共卫生实验室内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林长缨;刘立荣;林晖;杨洁;吴疆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进口鱼粉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进口鱼粉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将进口鱼粉饲料经前增菌和增菌后,划线分离至SS和DHL培养基上,继而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结果:有6份标本检出10株沙门菌,样品阳性率达8.00%,菌株阳性率达13.33%,其中,来自美国的鱼粉饲料中沙门菌阳性率高.结论:应加强对进口鱼粉饲料的加工、销售、加工、包装、保藏条件、运输等环节的卫生检验和卫生管理.

    作者:李海丹;谢一俊;罗朝晨;林震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7家宾馆饭店的一次性卫生湿巾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为了解目前常熟市一次性卫生湿巾卫生状况.方法: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中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检测17份样品中,合格率为41.18%.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一次性卫生湿巾污染严重,卫生监督监测部门应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卫生湿巾生产企业及对市售卫生湿巾的监督监测力度,切实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吴建中;张缪伟;顾庆华;邵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宁海县2002~2005年食品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宁海县各类食品的卫生质量现状,为相关部门对产品的卫生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实验室按GB/T4789-200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2~2005年宁海县食品微生物平均合格率为79.37%,合格率比较高的产品是罐头、酒类和糕点食品,分别为100%、97.54%和96.26%.散装的豆制品和熟肉制品的合格率为低,分别为37.82%、46.29%.结论:豆制品和熟肉制品偏低是导致食品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这类产品的执法力度,以保障食品的安全.

    作者:章根华;洪因之;应可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南阳市餐饮单位凉菜卫生状况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南阳市餐饮单位供应凉菜食品卫生状况.方法:对67家餐饮单位进行卫生学调查并对加工供应的凉菜进行随机无菌采样,按照GB/T4789-2003规定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共抽检6类凉菜食品658份,平均合格率为63.37%.不同品种凉菜合格率高低顺序为油炸类>烧烤类>酱卤类>豆制品类>凉拌素菜>凉拌荤菜;不同季节凉菜合格率高低不同,第1、4季度较高,第2、3季度较低;有凉菜加工专间的凉菜合格率较高,无凉菜加工间的合格率较低,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餐饮单位凉菜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凉拌菜卫生标准,加强对此类食品的监督监测.

    作者:马伟科;梅振华;张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内蒙地区水砷和人体血、尿砷含量的测定

    目的:通过对内蒙地区(对照区和患病区)的水砷和人体血、尿砷含量的测定,进一步了解内蒙巴盟地区砷地方病对人体的危害及暴露水平.方法:0.5 ml血样,5.0 ml尿样用4+1 HNO3+HClO4消化,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样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结果:对照区人群血砷、尿砷含量的几何均值分别为1.98μg/L和11.02 μg/L,病区血砷、尿砷含量的几何均值分别为16.04 μg/L和135.64μg/L,病区地区人群血、尿砷明显高于对照区人群血砷、尿砷含量.对照地区水中砷含量为0.0151 mg/L,病区水中砷含量为0.268 mg/L,病区水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水砷含量.结论:本试验报告的方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适合对大批量样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董兵;刘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鄞州1999~2004年消毒液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探讨消毒液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本区三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液进行连续6年的监督监测.结果:共监测样本5 195份,合格4 365份,合格率84.22%.其中,戊二醛消毒液合格率高,其次是酒精,新洁尔灭合格率低.结论:加强消毒管理制度,使用高效消毒剂,减少霉菌等污染,是控制消毒液污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雅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Ⅰ期尘肺患者心血管疾患调查

    目的:了解Ⅰ期尘肺患者心血管系统疾患患病情况.方法:对85例Ⅰ期尘肺患者体检资料中血压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85名Ⅰ期尘肺患者高血压检出率65.53%,心电图异常检出率54.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早期尘肺患者心血管系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作者:陈蓉;段迎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化妆品不同剂量增菌液比较效果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SCDLP增菌液对检验结果的差异.方法:选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5个不同菌浓度比较.结果:2 ml菌液加入18 ml SCDLP增菌液和10 ml 菌液加入90 ml SCDLP增菌液结果相同.结论:SCDLP增菌液用量可减少.

    作者:符晓梅;乔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菌落法评价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研究

    目的:建立评价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微菌落技术.方法:按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含氯消毒剂杀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试验,用醋酸纤维素膜作为载体,直接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计数,评价杀菌效果.结果:微菌落法与常规平板计数法比较,所得含氯消毒剂杀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有效剂量相同.结论:该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

    作者:乔宏;李凤玲;王劲;肖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为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日常监督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及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性.为保证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微生物检验工作者进行了不断探索,现就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分析如下.

    作者:周红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传染病实验室检验技术档案科学化管理初探

    传染病实验室技术档案是科技档案十分珍贵的科技信息资源,存储了科技工作中的知识和物质的积累过程,它是对实验室所进行的传染病检验和研究活动的记录,是实验室国家认可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传染病实验室技术档案的管理也就成为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重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制定了档案归档、接收、编目、修改、借阅、统计、保密、销毁等制度.我们在不断探索中实践,在实验室检验技术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林晖;林长缨;刘健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运用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方法:从管理角度介绍了遵循我国现行质量体系要求,紧密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的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该信息系统在应用中的管理体会.结果:卫生检验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遵循ISO/IEC17025质量体系要求;必须牢固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质量体系文件修改完善在先的思想,重视系统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结论: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做到监测检验工作规范化、流程化、数字化和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高效性,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陈欣然;弓巧玲;程春荣;赵瑞臻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如何做好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003年暴发SARS疫情后,新加坡、台湾及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SARS病毒泄露,造成人员感染事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表明了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公众、环境和国家的安全负责,也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保护.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它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它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张晓曦;曾照丽;王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关于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自1985年颁布以来,为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执行和实施提供了统一的方法(以下简称国家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源污染物种类急剧地增加,急需制定一套适合形势发展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为此卫生部于2001年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以下简称卫生规范),对原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一些标准限值作了修改并增加了许多新的项目.对于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和缺陷,现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作者:何望喜;左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26例健康男性自愿监测性病探讨

    目的:了解泌尿外科、皮肤科门诊健康男性无临床表现、要求进行监测感染性病的状况.方法:选择126例有不洁性生活史,无自觉症状和体征,要求监测性病项目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以检验科检测报告为诊断依据.结果:检出性病30例,感染率为23.8%.结论:把性病检测列入健康监测的内容很有必要.

    作者:张俊梅;孙永谦;尹计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应用流式细胞仪减少荧光抗体用量的方法学探讨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数量<1.5×109/L肝移植受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减少荧光抗体用量的可行性.方法:25例肝移植受者,淋巴细胞数量<1.5×109/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按所用荧光抗体量分为3组,3组荧光抗体量分别为20、10、5μl.统计分析3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意义.结果: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的结果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淋巴细胞数<1. 5×109/L的肝移植受者,减少荧光抗体用量至5μl对CD3+、CD4+、CD8+及NK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比常用量可节约试剂成本4倍.对临床肝移植受者应用流式细胞仪监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贝晗;刘爱兵;王莉;焦小杰;张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卖淫人员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梅毒在高危人群的传播情况,为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卖淫人员的血清进行梅毒血清凝集试验(TPHA).结果:396人中梅毒血清凝集试验(TPHA)阳性13人,阳性率3.28%.结论:卖淫嫖娼是性传播疾病如梅毒、HIV的重要传播途径,应严厉打击和取缔.

    作者:李素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肾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35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8.6%.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肾细胞癌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康郑军;张亚光;李宇辉;赵明义;杨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山西籍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校山西籍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我校2003~2005级3 218名新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①被检新生HBsAg阳性35人,总阳性率为1.09%.2003~2005级三届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8%、0.98%、0.93%.②在HBsAg阳性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即大三阳)的有12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34.29%;HBs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即小三阳)的有10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28.57%.③男女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城乡籍学生间及入学前所居住地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新生进行HBsAg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HBV感染,以便及时治疗,防止HBV在校园内传播.

    作者:白光梅;刘丽华;米亚英;叶锦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动态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VMC诊断标准儿童VMC患者67例,ELISA法对患儿病程各阶段进行血清cTnI动态检测,并观察患儿心功能、检查纪录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VMC患儿病程中血清cTnI水平呈动态变化;血清cTnI水平与心功能损害程度一致,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以血清cTnI浓度1峰与2峰的峰值比k值为指标,治疗前后,k值>1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显示预后指标均显著优于k值<1组(P均<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cTnI对儿童VMC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血清cTnI浓度1峰与2峰的峰值比k值可作为儿童VMC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余新超;王慧;王立金;李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33例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结果:233例肺炎患儿血清(MP-IgM)抗体,阳性率31.7%,少于1岁年龄组感染率稍低,其他各年龄组基本相近,春季感染率达46.4%,病程超过4周者阳性率达58.3%.结论:MP是迁延性或慢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

    作者:金玲飞;黄宾芬;魏金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剂量、取材时间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CP(0、30、60、90 mg/kg·BW)后,于不同时间(给药后12、24、36、48、60 h)、不同部位(胸骨与股骨)取材来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0 mg/kg组相比较,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个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取样时间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6~48 h这个时间段能够观察到更高的微核率,通过线性回归的曲线拟合分析,以41 h取材佳;胸骨取材与股骨取材之间的微核率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可作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阳性对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60~90 mg/kg·BW后36~48 h胸骨取材可取得较高微核率,结果满意.

    作者:王文蔚;方芳;李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